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設計1.86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11歲的詹姆斯釣到了他所見過的最大的一條魚,但那是一條鱸魚,按規定只有凌晨以後纔可以釣鱸魚,當時還差兩個小時,父親堅決讓他放掉,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掙扎,他最終放掉了那條魚。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嚴格遵守社會規則,自覺是一個公民應有的修養。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生字,會寫生字6個。

2、 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描寫得特別細膩,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和表達,並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爲,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3、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生動形象的課文故事,將學文與導行相機結合,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重難點:

1、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描寫得特別細膩,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和表達,並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爲,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2、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生動形象的課文故事,將學文與導行相機結合,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釣魚的啓示。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

2、 質疑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這到底是怎麼樣一個故事呢?釣魚的啓示是什麼呢?)

老師們往往逢公開課或優質課評選時費盡腦汁設計各種出人意料花樣繁多的導課方式,雖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有時卻是本末倒置,佔用了學生去讀文思考的時間。倒不如,用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導入新課。像李老師的這種導課方式,用時短,直接切入課文內容,同時在學生主動質疑當中激發了主動探究的慾望,可謂多快好省。

二、 認識生字,整體感知。

1、 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翻開課本35頁,自由的、大聲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 屏顯生字:

船塢 遛狗 壓抑 詹姆斯

逆行 扭動 教誨 嗖 沉甸甸

(1) 自由讀

(2) 開火車讀

(3) 重點指導: 沉甸甸

(4) 齊讀兩遍。

3、 交流:這篇課文主要講了11歲的詹姆斯釣到了他所見過的最大的一條魚,但那是一條鱸魚,按規定只有凌晨以後纔可以釣鱸魚,當時還差兩個小時,父親堅決讓他放掉,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掙扎,他最終放掉了那條魚。從中得到了啓示。

整體感知課文與學習文中生詞,是國小中高段閱讀教學中不可缺、不可丟的環節。但這個過程不可像蜻蜓點水,應該紮紮實實根據學情夯實。李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生詞的時候,發現“沉甸甸”這個詞語讀不準,於是,停下了,對這個詞語做了專門的指導。紮實,有效,體現了學生爲本。

三、 緊扣文本,熟讀體悟。

1、 那麼從開始釣魚到把魚放走,小詹姆斯的內心都有哪些感受?自由朗讀課文2—12自然段,邊讀邊劃出有關的句子,想一想,你體會到了什麼,在書中做旁批。

2、交流:我們首先交流一下釣魚時詹姆斯的心情。

(1) 突然,詹姆斯的魚竿猛的被拉彎了,他馬上意識到那是個大傢伙。他吸了一口氣使自己鎮靜下來,開始慢慢的遛那個大傢伙。

(我體會到詹姆斯當時非常緊張,非常興奮,所以才吸了一口氣使自己鎮靜下來。)

那你能把小詹姆斯緊張激動的心情讀出來嗎?(生朗讀)

(2) 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圓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他見到過的最大的魚。

(體會到他內心非常高興、非常驚訝、欣喜若狂)

10公斤是多沉?(20斤)

一條2斤的魚有這麼大,那20斤得有多大?那小詹姆斯該有多高興,多激動,多興奮啊!快把這種心情讀出來!(齊讀)

李老師採用了用2斤來比20斤的以小比大的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較好地體會出了魚大的特點。

(3) 詹姆斯盡力壓抑住緊張和激動的心情,仔細的觀察自己的戰利品……(體會到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十分緊張,激動的心都要跳出來了)好,你來讀一下。

(4) 兩個小時過去了,大傢伙終於被遛得筋疲力盡了,詹姆斯開始慢慢的收鉤。(我體會到詹姆斯釣到這條魚非常不容易,所以他的心情一定非常高興。)

3、現在你就是詹姆斯,你正抱着這條魚,第一次、好不容易釣到這麼大一條魚,什麼心情?

(激動、緊張、興奮)

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齊讀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圓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他見到過的最大的魚。)

那麼現在你抱着它最想幹什麼?

(回家向親人、朋友炫耀/好好做成魚宴/……)

可現在沒有了,它被放掉了,小詹姆斯的內心又是什麼感受呢?

在課堂上,我們看到了李老師攥緊拳頭,臉色通紅,這樣的場景讓在座的聽課老師忍不住會心一笑。是啊,如果文本不能把教師感染,教師又怎能去感染學生呢?所以,李老師先激動了,先遺憾了,先悲哀了,先痛苦了,很快,她的學生們也進入了情境。

4、交流:

(1) “爸爸!” 詹姆斯大叫起來。(小詹姆斯非常不情願)

(2) “可哪能釣到這麼大的魚呀!”兒子大聲抗議。(小詹姆斯在抗議,不願把魚放掉。)

(3) 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沒有一個垂釣者,也沒有一條船,當然也就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他又一次回頭看着父親。(我體會到小詹姆斯還是不願意放掉魚)

屏顯[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沒有一個垂釣者,也沒有一條船,當然也就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他又一次回頭看着父親,說:( )]他想對父親說什麼?(爸爸,現在沒有一個人會知道這件事,就讓我留下這條魚吧!)

(4)詹姆斯知道沒有商量的餘地了,他使勁的閉上眼睛,腦中一片空白。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睜開了眼睛,彎下腰,小心翼翼的把魚鉤從那大魚的嘴上摘下來,雙手捧起這條沉甸甸的、還在不停扭動着的大魚,吃力的把它放入水中。(小詹姆斯的內心非常痛苦,痛苦極了)

(5)那條大魚的身體在水中嗖的一擺就消失了。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他非常痛苦,非常難過。)

5、要放走這麼一條大魚,小詹姆斯極不情願,他抗議,他乞求,可父親就是不同意,魚被放走了,小詹姆斯的內心痛苦極了、悲哀極了。同學們,爲什麼釣到鱸魚就得放走?用書上的話告訴我。(從第二天凌晨起就可以釣鱸魚,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小時!)

6、可當時並沒有人知道呀,爲什麼父親這麼堅決一定要放掉那條魚,他是怎麼想的?

屏顯[父親看了看大魚,又看了看兒子,他想( ),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裏去。”]

7、自己練習讀5—12自然段,注意讀出詹姆斯的內心感受。師生合作讀。

8、一晃34年過去了,如今詹姆斯已成爲紐約市一名成功的建築設計師,但那次釣魚的經歷仍深深的印在他的腦海裏。這次釣魚給詹姆斯帶來怎樣的啓示呢,請大家自讀課文14、15自然段,邊讀邊劃出有關的句子。( 要做一個遵守規則的人,不論什麼情況下,遇到何種誘惑。)

文章內容較繁瑣,段落繁多,如何擯棄繁瑣的內容分析?李老師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前提下,以“內心活動的變化”爲主線,設計了學生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指導朗讀的簡潔高效的教學步驟。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師在學生交流時精緻到位的點撥讓學生豁然開朗,那一個個畫龍點睛的追問,幫助學生很快地領悟了文章的主旨,獲得了獨特的情感體驗。

9、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遵守或不遵守社會規則的例子嗎?(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這樣很容易出危險,而且交通秩序也亂了。買東西不排隊,都往前擠,這樣很亂,其實時間更慢了。)

10、在英國,人們在公共場合吃蘋果,一定要把核也吃掉,最後剩下蘋果梗和種子再用面巾紙小心的包起來,帶回家。所以英國環境十分整潔,穿同一雙鞋走一個星期,也不會沾上一點灰塵。最後送大家兩句話

屏顯[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纔不同於動物。——[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自覺遵守規則是每一個社會公民應盡的義務,更是一個人應有的修養,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纔會更加美好!

無論是中國古代的文言警句還是英國公民的故事,李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暗示:語文,不僅包含課文,不僅包含課堂,課堂和文本之外的大語文是有趣且有意的。學語文,就要善於從課堂和文本中走出去,走到大語文天地中。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正確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聯繫實際,受到“自覺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4、瞭解課文按事情發展敘述的順序,學習作者在敘事過程中穿插運用細節描寫及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手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從而受到“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情感薰陶。

教學難點:

課文最後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學生受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是教學的重點,但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建議: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從中受到啓示,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爲了更好的落實這一重點,教學中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首先應立足於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讀懂句子的意思,然後再適度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的平凡行動爲生活這本書增添新的篇章。切忌“標籤式”的空洞說教。

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1、鼓勵學生尋找、查閱關於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瞭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2、引導學生讀有關誠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

3、回憶或收集生活中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4、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關於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你們有自己喜歡的嗎?(學生交流)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條名言——(多媒體顯現)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學生自由讀、齊讀這段話)。

3、讀了這段話,大家有什麼話想說嗎?(學生質疑。)

4、由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出課題——13、釣魚的啓示(板書),(學生齊讀課題)課題中哪個詞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啓示)課文哪個自然段直接點出了這個詞?(第11段)投影出示

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

齊讀該段。師問:讀了此段,你想知道什麼?

(再次引導學生質疑,以激起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期待)

5、小結,導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

是啊,三十四年前的那次釣魚與以往有何不同?爲什麼會給作者以終生的啓示?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回到34年前那個不同尋常的夜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認真讀一讀這篇文章吧,要求把字音讀準確,特別是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可以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思考一下:作者在釣魚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不同尋常的事情,得到了什麼啓示。(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對學生讀書中出現的問題,老師隨即指導點撥,對於難讀的句子,老師可範讀,指名讀,讓學生讀通、讀對。

(2)投影出示:(檢查學生的認讀、書寫及詞義的理解情況)

魚餌漣漪(讀時理解)掙扎操縱小心翼翼

魚鰓翕動(文中理解)皎潔鱸魚筋疲力盡

3、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我”在釣魚時究竟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引導學生簡要概括)

(2)在概括內容的基礎上,理清課文層次——先寫“我”釣到一條少見的大鱸魚,特別驚喜;接着寫父親態度堅決地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我依依不捨甚至有些沮喪;最後寫這件事讓“我”得到了終身受益的啓示。

三、深入文本,品析詞句。

(學習釣魚部分)

1、請同學們先用心默讀1——3段,看你能否讀出這次釣魚與以往有何不同?三十四年過去了,哪些情景一直令作者難以忘懷?

(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總結這次釣魚與以往的不同:釣到了以前從沒見到過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這真是出乎作者意料之外的驚喜。再以“哪些情景令作者終生難忘”這一問題引出重點段第3段的學習。)(投影出示第3段)

(1)、指名讀、自由讀。“這是一條怎樣誘惑人的魚?”找出相關語句進行描述。

(2)此時作者和父親的心情怎樣?(驚喜、得意、興奮)

(3)這種驚喜、得意的心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引導學生通過具體詞句體會寫法)

a、直接表達內心活動,如:“啊,好大的魚!”“我和父親得意的欣賞着……”

b、用月夜的描寫襯托高興的心情,如;“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c、“我”釣魚的動作及魚兒掙扎的情景刻畫極爲細膩,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賞”;“魚兒不停地甩動魚尾並跳躍着,在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出不少水花……”進一步體現了作者此時驚喜的心情。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課文。

假如你就是作者,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此時興奮的心情呢?(先選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可自己邊品味邊讀,可同桌互相讀,可小組成員齊讀;再指名讀,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或範讀、領讀。最後齊讀。)

3、教師小結

在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喜出望外地釣到了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當時那一美好的情景,令作者回味無窮。

接下來又發生了與以往釣魚怎樣不同的事情呢?請課下仔細品讀第二部分——放魚。

四、鞏固練習

1、抄寫生字、新詞。

2、摘抄1——3段中優美句子,並嘗試背誦積累。

3、進一步熟悉課前收集的有關鱸魚生活習性的資料和有關誠信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檢查反饋。

1、聽寫部分詞語:捕撈魚餌小心翼翼操縱魚鉤濺起魚鰓

2、教師根據聽寫情況進行重點指導。

3、引導學生運用聽寫的部分詞語,概括第一課時所學內容。

二、繼續研讀,深化感悟。

(一)(學習放魚部分)

1、回顧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作者跟父親一起釣魚,作者釣到一條出乎意料的大鱸魚,心裏特別驚喜。那一美好的情景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可是,面對這條誘人的鱸魚,他和父親沒得意多久,就面臨着一個難題,什麼難題呢?

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4——9段,交流“面臨的難題是什麼。”

3、面臨着“是留?是放?”這樣一道人生難題,我和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請同學們再深入地讀4——9自然段課文,看看當時哪些情景一直清晰地留在作者的腦海中。

4、彙報交流。

(引導學生通過具體語句體會人物心理及情感)

父親:

(1)“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你猜,父親此時在想什麼?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從哪個字中你體會出父親態度的堅決和不容爭辯?

“我”:

(1)“‘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我”的不理解)

(2)“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

(“我”的委屈、不捨得)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此時,“我”沒有再爭辯什麼,可從“乞求的目光”你想像一下作者想對父親表達什麼?

(4)“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大鱸魚有力地擺動着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我”的依依不捨、魚遊走時的沮喪)

5、指導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不同心理。

6、展開辯論,深化理解。

這條魚的確太誘人了,到底是放是留呢?文中的“我”和父親都沒有講出其中的理由。假如你是作者,你會以什麼理由來勸父親把這條魚留下?假如你是父親,你又會以怎樣的理由勸孩子把魚放回湖裏?請同學們聯繫課文以及課外的相關資料,找出充分的理由說服對方。(辯論過程,教師要做好方向導向,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環境、生態需要、做人誠信的故事等進行)

7、教師小結。

(1)小結:儘管只有兩個小時就到鱸魚捕撈開放時間,儘管除了他們父子二人不會再有他人知道這件事,儘管詹姆斯是那樣的不捨得放掉那條少見的鱸魚。但是,在爸爸的嚴格要求下,他還是把魚放掉了,遵守了釣魚的規則。

(2)過渡:雖然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的嚴格要求,但34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想起這件事就對父親充滿崇敬之情。所以,作者說——父親當年的勸誡給了“我“終生受益的啓示。下面咱們跟隨作者一起再次品味父親的教誨。

(二) (學習啓示部分)投影出示第10段

1、同學們,把魚放回湖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可作者卻經歷了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說——引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1)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爲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引導學生結合前文理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原因——它往往需要我們放棄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和毅力。)這麼難以抉擇的事情,我還是做到了。這得感謝誰?

(2)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引導體會)

a、這誘人的“魚”還是海里的魚嗎?(對自己有利卻違背道德的事物)

b、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還會遇到哪些與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各抒己見,理解透徹。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的誘惑。)

c、面對這些誘惑,“我”抵制住了嗎?是什麼力量讓他戰勝了誘惑,戰勝了自我?(在次讀父親勸誡自己的話)

d、“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的建築設計師了。”用“因爲……所以”說一說“放魚”與“成就”之間的關係。

e、“我”當年放棄了那條大鱸魚,卻在人生路中收穫了更寶貴的財富,是什麼?

2、老師小結。

作者正是因爲這次不同尋常釣魚,受到了父親嚴格的教育,纔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所以(引讀11段)——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

三、聯繫實際,理解昇華。

1、同學們,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生活中,你也很可能遇到與那條大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是怎樣選擇的?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啓示?是否也像作者一樣樂於與大家分享?(引導學生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做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2、老師向把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四、讀寫結合,鞏固提高。

1、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爲自己的座右銘。

2、將自己生活中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五、課後練習解答

1、想一想爲什麼“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裏,而父親卻堅持要“我”這麼做?

“我”從沒釣到過這麼大的鱸魚,放回去也許再也釣不到這麼大這麼漂亮的魚了。而且當時出了“我”和父親,沒有別人會知道這件事。

2、根據課文內容,用適當的詞語概括“我”心情的變化。

得意——(不理解)——(委屈、難過)——(依依不捨、沮喪)

3、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請找出來並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

(1)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的建築設計師了。

重點理解:當年那件讓孩子“沮喪”的事與後來他“成爲的建築設計師”之間有什麼聯繫。“因爲他從小受到了把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在面臨到的抉擇時,有足夠的力量戰勝自我——這是他後來成爲設計師的重要原因,也是對父親嚴格教育的回報。”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這句話的理解需聯繫實際。誘惑人的“魚”即吸引人的、讓人動心的事物,諸如:金錢、地位、榮譽……包括那些暫時帶來一點方便、一點好處的事。考試時遇到難題,不經意間看到同桌的答案,是作弊還是放棄?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沒有民警,是衝過去還是燈……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

(3)到的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是”就是正確,應該;“非”就是不對,不該。聯繫課文內容理解這句話,既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抉擇就這麼簡單,可坐着放魚回湖的沮喪心情可以看出實踐道德是很難的,因爲實踐道德往往需要放棄個人利益。

(4)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一個人如果從小受到嚴格教育,就會產生抵制誘惑的力量。當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產生明辨是非和自我約束的能力,戰勝自我,戰勝誘惑。

4、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尤啓示?你由此想到了什麼?寫下來和大家交流。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和生活、社會實際,暢談自己的想法。

板書設計:

釣到魚時:驚喜異常

放魚回湖:依依不捨

人生旅途:終生受益

嚴格教育

釣魚的啓示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3

(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啓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啓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34年後,“我”成爲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學情分析】

班上絕大多數同學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子,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化爲自己的語言。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

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導入:

師:生活是一本書,時時給我們啓示,釣魚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請大家齊讀課題。(生:讀課題)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指名)(板書:“釣魚”、“放魚”)

【設計理念】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文中情景,爲學習下面的內容作好鋪墊。

二.初讀啓示,找句子。

1.師: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什麼終生難忘的啓示,哪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了我們。(第10段)

2.讀第10自然段,找含義深刻的句子

師:請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用“ ”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設計理念】從啓示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我”得到“啓示”的心理歷程,探討課文的內涵。

三.聯繫上下文理解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1

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課件出示)(先瀏覽課文,再指名)

師:同學們太利害了,把老師找的句子也說出來了。我們先看第1個句子,爲什麼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請快速瀏覽課文3-9自然段後,同桌討論回答問題。

(1)“是與非”是指什麼意思?(生:對與錯!)

(2)就作者釣鱸魚的事來看,怎樣做纔是對的,哪樣做是錯?

(3)爲什麼說帶走鱸魚是錯的?請根據所查的資料告訴大家。(學生彙報後,師用投影出示以下資料,讓學學生默讀。)

(資料:因爲有一段時間是適合鱸魚繁殖和生長的季節,在開放日之前不應該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則。)

【設計理念】首先讓學生明白“是與非”是指什麼意思,怎樣做纔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的,然後帶出問題“爲什麼說帶走鱸魚是錯的?”學生根據所收集到地資料瞭解到原因。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養成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的好習慣。

(4)“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鱸魚很難)。(板書:難)

【設計理念】爲什麼“實踐起來卻很難”?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繼續往下學習的慾望。使課文的故事情節層層推進。

2.師:什麼原因讓作者感到放掉鱸魚很難呢?請快速默讀課文3?9自然段,找出原因,並用“ ”畫出有關語句。(指名彙報)(估計學生會這樣回答,並找出以下句子作理由。)

① 魚很大,很美。(我從來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

② 這是“我”好不容易纔釣到的大鱸魚。(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拉上岸來。)

③ 這時離捕撈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④當時四周沒有其他人。(我擡頭看了……影子)

【設計理念】讀課文,劃出放掉鱸魚很難的四個原因,在動口、動腦、動手中,瞭解放魚“難”的根本原因,以此作爲導線,突破教學難點。

3.師:是啊,面對這麼誘惑人的魚,“我”選擇了什麼呢?這要經歷多麼艱難的心理鬥爭啊?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實踐起來的艱難。(生自由,指名彙報)

①學生彙報(先說句子,再說體會到什麼)

隨學生彙報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師:“得意”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語?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板書:得意)

句子2:“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師:請用“急切”的語氣讀。(板書:急切)

句子3:“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板書:委屈)

師:你體會到了什麼?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師:此時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會說些什麼話呢?

(“我”可能會說:爸爸反正沒人發現,我們就留下這條大鱸魚吧,好嗎?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會說:孩子,我們必須從小時候開始,處處接受嚴格教育,事事嚴格要求,才能成爲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從小就能成爲一個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嗎?)

句子5: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板書:依依不捨)

師:“依依不捨”還可換成什麼?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②齊讀這5個句子

師:說得太好了,那就讓我們一起把這些句子讀好吧!

【設計理念】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循序漸進,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理解句子2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師:看,把魚放回湖中,“我”經歷了一個多麼困難的心理歷程啊!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出示課件)就這句話中,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來考考大家呢?(指名:學生質疑,學生回答)

估計學生可能提:那“魚”爲什麼加上雙引號?(答:因爲不是指真正的“魚”。)

“魚”指的是什麼?(答:這句子中的“魚”指的是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可能遇到哪些“魚”呢?(答:可能遇到過的“魚”可能是:我當設計師可能會有人出高價錢錢收買我,讓我把我設計的東西挖過去……)“我”遇到了“魚”後會怎樣做呢?(答:我是不會爲這些“誘惑”而動心的。)爲什麼能這樣做?(因爲父親當年對的教導我永遠銘記於心,並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2.師小結,齊品讀第10自然段!

師:是啊!只有這樣做,我們纔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與力量。讓我們一起再讀第10自然段吧!

(板書:嚴格教育、勇氣力量)

【設計理念】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內化語言,發展語感。放飛想象力,加強口語訓練。品詞,教會學生通過重點詞語去理解課文。通過辯論,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五.拓展(同桌說,後指名)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也曾遇到過怎樣的“魚”呢?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請說出來與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設計理念】在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對生活進行反思,從而把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習和生活中。

六.齊讀道德名言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讓我們來看看名人又是怎樣說的,請齊讀名人名言!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法)

2.“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希臘)。

3.“非常的境遇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莎士比亞(英)

【設計理念】齊讀道德名言,對課文揭示的道理進行內化,從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昇華。

七.小結:(指着板書)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13.釣魚的啓示,知道了“我”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時心情非常的得意,但當爸爸說要把它放回湖裏去時,我變得急切了,我懇求爸爸留下大鱸魚,但爸爸卻堅決要我放魚,這時我委屈極了,只好依依不捨的把魚放回湖裏了。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下,我終於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設計理念】指着板書小結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重溫課文內容,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強對課文內容的消化。

【作業】

1.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

2.蒐集有關道德的名言。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啓示

得意 急切 委屈 依依不捨

釣魚 放魚

獲 得

嚴格教育 勇氣力量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啓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啓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學情分析:釣魚的啓示精品教案教學設計優秀

釣魚獲得的啓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該不該放魚,學生思想上可能有掙扎。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從人物心理活動及變化入手,體會“我”所獲得的啓示的意思。

第一課時

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1、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四單元,請同學們翻開課文57頁,認真閱讀單元導讀,想想要怎樣學習這一單元。

2、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板書:①整體把握;②體會關鍵詞句

一、板書課題,理解“啓示”(從釣魚這件事得到的啓發)

二、學前閱讀,掃清理解障礙

1、爲了讓大家更好理解課文,咱們先閱讀《爲什麼要禁捕》和《鱸魚》兩篇文章。

2、知道爲什麼要禁捕嗎?(定時禁捕是對魚類繁殖、生長進行保護。)

三、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生字詞,不懂的字問同學或查字典。

2、學習生字。(投影出示。讀。強調“鉤”與“釣”的寫法。)

四、品讀課文,整體感悟

1、再次閱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體會,或者在旁邊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由讀

3、導讀:根據學生讀的情況,教師重點引導讀好以下句子

(1)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導:我們一般什麼在時候去釣魚?作者在什麼時候去?晚上釣魚,這叫刺激,浪漫。我們要把這種夜幕出垂、明月東昇、泛舟湖上的情調讀出來。你讀得老師心裏也起了漣漪,知道漣漪的意思嗎?不但要讀到看到漣漪,還要心裏有漣漪。)

(2)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也許是魚想擺脫我的魚鉤,不停地跳躍着並甩動尾巴,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導:看得出你是釣魚的能手,說說讀的時候該注意哪些詞?不知有沒有釣魚高手呢?釣魚專家?)

(3)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通過你的讀,讓人覺得這條魚很大,但還不夠大,誰能讀大一點?誰能讀得?)

小結:通過朗讀上面兩段話,如果讓你寫“釣魚”的一個片段,你會寫嗎?要注意什麼?(要注意用上準確的動詞;還要注意周圍的環境;自己的心情)

(4)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

(父親是用什麼語氣說這句話的——低沉、斬釘截鐵、語重心長、意味深長…這個時候我的心情怎麼樣?分角色讀)

(5)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裏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着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把魚放回湖中,我情願嗎?從哪裏看出來?再讀一遍,把不情願的感覺讀出來。)

(6)轉眼間34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再沒有釣到過像34年前那個夜晚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段話寫什麼?我的啓示是什麼?)

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誰能告訴我,課文圍繞“釣魚的啓示”寫了哪幾個方面內容?誰能用簡短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精讀課文,提出疑問。

現在請同學們再次快速閱讀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麼?有什麼疑問。

教師梳理或直接提出待探究的問題:在放與不放這個問題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怎樣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上得到的啓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怎樣學好本組課文?(整體把握;體會關鍵詞句)

2、上節課我們已經基本把握了整體內容,這節課我們要通過體會關鍵詞句來解決我們的疑問。)

二、深入探究,感悟心理變化

1、投影出示問題:在放與不放這個問題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怎樣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上得到的`啓示?

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對爸爸感興趣的同學探究父親的心理變化,對“我”感興趣的同學探究“我”的心理變化,自主閱讀3——9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好好體會體會。

2、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學習

3、師生共同探討。着力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理解。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

(可這樣引導:①學生交流“心理變化”,教師板書:得意—急切—委屈—乞求—無可奈②比讀3、9自然段,對比釣魚的喜悅和放魚的不捨。)

(2)父親也喜歡這條魚,也經歷着道德的考驗,但從父親的話裏看出,父親的態度是堅決的,體現了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可這樣引導:父親的心理又是怎樣的?你能從對父親的描寫中發現什麼嗎?)

4、小結:從父親和“我”的心理活動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堅持要我放魚,而“我”

希望的是不放,你們認爲該不該放呢?

5、辯論:該不該放魚。

5、小結: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實踐道德是沒法妥協的,必須從小嚴格要求,這是作爲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至於放與不放,大家想想,一條魚和做人的道理哪一個重要呢?

三、聯繫實際,感悟“啓示”。

1、導語: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誰來讀一讀“我”的啓示?

2、引導學生感悟

(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在放與不放之間,作者作出選擇容易嗎?(聯繫“我”放魚心理之掙扎、抉擇之艱難、實踐之無奈來體會。)

(2)閱讀“拓展”中的《舉手》《巧克力的誘惑》《冰棍的呼喚》等文章,感受“實踐起來卻很難”。

(3)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就象那條鱸魚一樣,使我們難以作出抉擇。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會有怎樣的誘惑呢?

五、打寫

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左右爲難的事嗎?你是怎麼做的,寫一個片段。

要求:注意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

板書:

整體把握

體會關鍵詞句

13釣魚的啓示

得意——急切——委屈——乞求——無可奈何

實踐起來很艱難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5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趣,誘導學生寫課文標題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啓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願者請閃亮登場、一展丰采!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四、自讀質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後,陸續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裏,”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啓示?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註

師:孩子們,《釣魚的啓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註,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二、交流“批註”,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孩子們,看了你們書本上密密麻麻的閱讀批註,我知道你們的批註是“豐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註成果,好嗎?

生:自由交流

師:(創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爲自己設計一項作業。(本週內完成)

課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啓示。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裏,“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啓示?引導聯繫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啓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啓示”的理解,學生理解得都很深刻。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6

一、導入新課

學生讀課題:釣魚的啓示

二、檢查預習

1、學生讀詞語:指名三人,分別讀一行詞,再全班齊讀。

鱸魚、魚餌、操縱、魚鰓、翕動、皎潔、嘴脣、沮喪、抉擇、告誡、實踐

2、選擇以上詞語簡述課文內容。生自己思考,指名回答,再齊讀這段話。

十一歲時的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到附近湖中小島放好(魚餌)釣魚。我(操縱)魚竿,釣上了一條誘惑人的大(鱸魚),魚鰓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翕動)。在父親的要求下,我(沮喪)地放掉鱸魚。後來,每當我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3、請你用一兩句話來概括課文內容。指名說。

三、理解感悟

1、從哪看出釣到了一條誘惑人的大鱸魚?“我”和父親放魚時有沒有不捨呢?讓我們回到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

2、學生默讀,出示要求:

從哪看出釣到了一條誘惑人的大鱸魚?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依據,並標上序號。

“我”和父親放魚時有沒有不捨呢?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

3、從哪看出釣到了一條誘惑人的大鱸魚?用手勢示意依據的數量,請找到最多的說依據。

點撥寫法:抓住我的動作和釣魚時魚竿、水花的細節描寫,突出了鱸魚的大。

4、齊讀第3節,指導讀出魚的大。

5、“我”放魚時有沒有不捨呢?指名回答。

6、出示:

“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因爲xx;其次是xx,因爲xx;再次是xx,因爲xx;最後是xx,因爲xx。

指名說,學生齊讀。

7、師: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句子,讀出作者心情的變化。出示文中四處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學生練習讀。指名4人朗讀,PK讀,再齊讀。

教師點撥:同學們剛纔讀得很好,讀出了小作者的心情變化。從作者心情的變化你能讀懂什麼?指名回答。(放魚的艱難)

8、父親有過不捨嗎?指名說。出示句子,齊讀,讀出不捨。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教師點撥:父親的不捨沒有直接寫出來,而是通過動作的細節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9、儘管不捨,儘管這麼大的魚放掉了,但是作者得到了終生啓示,出示相關句子,齊讀。

那晚以後,我再沒有釣到過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10、生活中誘惑人的“魚”還可能是什麼?指名說句子:誘惑人的“魚”是xx。

11、生活中常常會遇到誘惑人的“魚”,我們是否能做出正確的抉擇呢?正因爲那條魚太誘人,抉擇艱難,纔給作者留下了終生的'啓示。

出示句子,齊讀: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

文中結尾寫到那個夜晚月光如水,其實不僅僅是這一次寫月光,前面還有三次寫到月光,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月光的美麗。出示四句,齊讀。

你覺得那夜的月光對於作者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指名說。(月光見證了“我”心靈的成長;月光是皎潔純潔的,預示人的誠實坦蕩、光明磊落)

再齊讀啓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四、表達

師:這篇課文通過寫生活中的事情釣魚放魚揭示了啓示,我們把這樣的文章叫做哲理散文,文中細緻描寫鱸魚的大,以及“我”和父親心情的變化,想想這三項內容跟啓示有什麼關係?爲什麼要着力描寫?

(揭示道德抉擇的艱難,能突出表現哲理的內容要具體描寫,這就是哲理散文的特點。)文中魚的大、人物的心理、動作、神情等幾處細節描寫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其實,這篇課文在選入課本時是刪減過的,原文中有些細節描寫非常精彩,更能表現抉擇的艱難,因爲篇幅有限編入課本時縮寫改短了,這兩句就是縮寫的。出示PPT,師:猜猜作家在原文中是怎樣進行細節描寫的?指名說。

1、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

(魚有多大?看到魚時“我”的心情和動作是怎樣的?)

2、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

(放魚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我”放魚時的連續動作。)

學生自由選擇一處進行拓展寫話,教師巡視,指名兩個學生讀練筆。點評。

課件出示原文句子,齊讀句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哲理散文《釣魚的啓示》,從放魚的艱難感受到道德抉擇的艱難,知道了能突出表現哲理的內容要寫具體,敘事時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情、心理等進行細節描寫,我們寫生活中的啓示也可以學着這樣寫。

板書:

魚大

釣魚的啓示我不捨難

父親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的多個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我和父親對話的內容。

2、學生質疑問難,抓住文本中最難的句子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其深刻的含義,並能用幾句話寫下來。感受學習的方法------抓聯繫

3、懂得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學習過程:

一、快速記憶,運用歸納。

師:在我們的第一節課的學習中,大家接觸過這樣的幾個詞語。(出示)

放好魚餌小心翼翼操縱釣線筋疲力盡

再次乞求不容爭辯放魚回湖依依不捨

遇到誘惑父親告誡簡單問題道德實踐

齊讀這些詞語,欣賞那位同學背誦得更快。

指名一位同學背誦,揭示背誦方法-------抓詞語之間的聯繫。

請一位同學把這些詞語連接起來說幾句話。(學生說話)

師:我們再背誦這些詞語就方便多了。(齊背)

師:剛纔我們把這些詞語連接起來說得那段話,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質疑問難,聯繫思考。《釣魚的啓示》公開課教案設計

(一)質疑問難

師:剛纔我們把這些詞語連接起來說得那段話,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這個故事中,你們覺得最難的,確確實實需要老師幫助的地方是哪裏?

(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把學生的問題整理在黑板上,形成板書:

誘惑的“魚”道德實踐嚴格要求

師:你們覺得最難理解的地方集中在一段話中。

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二)突破難點之一,簡單“是”“非”實踐難和“嚴格要求”

1、師:我們先來做幾道判斷題,由你們來判斷“是”和“非”。

上課應該專心聽講,積極動腦。(是)

紅燈亮了,我們趕緊過馬路。(非)

試卷上有一道題老師少扣了一分,我不能告訴老師。(非)

離釣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小時,我提前釣上了一條,應該把它放回去。(是)

(點評:架設文本與是生活的橋樑,學生的疑難問題的解決便水到渠成。)

2、師:你們很會判斷,這就叫是非易斷,實踐起來呢,卻不那麼容易。文中的我就是如此。我們把整個心都沉潛下去靜靜地讀課文2----8自然段,書找一找爲什麼難的理由。

出示:父親讓我把剛釣到的鱸魚放回去,實在是太難了:

······

板書:我

難以實踐

不易釣到(釣)

魚大難得(魚)

父親喜愛(父)

只差兩小時(時)

無人知曉(人)

師:我們特別會讀書,讀書很細緻,誰能把這些原因結合在一起說一說。

這就是細緻讀書,抓各個方面之間的聯繫。

板書:細讀書抓聯繫

3、朗讀課文的指導。

講解讓我們明白了道理。讓朗讀豐富我們大感受。兩位同學合作,一人讀父親的話,一人讀兒子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兩位同學朗讀)請兩位同學上場,我們邊看屏幕上的文字,邊聽他們讀得怎樣。

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引導)朗讀,不只是讀書上的文字,重要的是讀出文字向我們展現的情景,讀出文中沒有直接告知的`內容。

師:看“我”說話的內容,正因爲魚如此之大,如此漂亮的鱸魚,所以我急切地問道——

生:(急切地)“爸爸!爲什麼?”

師:正因爲鱸魚不容易釣上來,所以我大聲爭辨道——

生:(大聲爭辯)“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

師:對,讀書就應該這樣讀,聯繫作者的心情,想象當時的情景來讀,才能讀好。再看父親的表現,(在課件上圈出“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和“不容分辯”,這些詞語)誰能代替父親說一說當時沒有說出的話語)

出示:父親盯者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心想:()然後把目光指向我,說:“孩子,你得把魚放回湖裏去。”

(預設學生的表達:如你現在把魚帶回家,就是貪小便宜,如果把魚放回去,就是光明磊落,遵紀守法,做人就應該誠實自律。不管有沒有人在場,任何一種理由都不行。)

師:說得太好了,這就叫“嚴格要求”,(在板書上“嚴格要求”的旁邊打上“對鉤。”父親是這樣想的,聯繫了父親的心境,我們再來讀一讀父親的話,感覺一定跟剛纔不一樣。

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這句話,需要讓學生體會到父親的堅決,“得”──一定、必須,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同時也應該讓學生體會父親的慈愛──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實踐道德是沒法妥協的,這是作爲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並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聲“孩子”之稱,充滿了父親溫柔和深情

師:我們體會到了這一些,再讀父親和兒子進行對話,一定能讀得更好。邀請女同學讀“我”的話。男同學讀父親的話,我做解說。

師:我從小就受到了這樣嚴格的教育。三十四年過去了,我已經是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了,我邀請女同學再次朗讀剛纔我們不理解的一段話-----

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三)難點二-----“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這樣嚴格的教育已深入到我的心靈,以後的每一天我都是照着父親的要求去做的,釣魚的啓示已經滲透到作者生活的各個方面。

師:三十四年來,他會遇到很多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生:金錢、地位、名利……

師:有那位知識豐富的孩子能聯繫他的職業來說說嗎?

(在引讀中體會這句話的意思)如下爲預設:

師(引讀):對,我是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有一筆不是我勞動所得的錢送到了“我”的家,面對這樣的誘惑,我想起了父親的話-----

生:(讀父親說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因爲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我的做法是—-

生:把錢退回去。

師:對,這就是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我”結婚時正需要一幢房子,某一建設單位知道了這件事,把一幢房子送到我的手上,要我答應泄露某些建築設計的祕密,面對這樣的誘惑,我想起了父親的話----

生: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因爲我從小受到了父親的嚴格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我的做法是—-

生:堅決不要這個房子。

師(板書十字路口)面對誘惑,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是父親的諄諄教導,使他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三、提升認識,學生寫話

讀《釣魚的啓示》讓我進行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薰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它給我們很多的啓示。這是我的想法:

出示:誰都知道要自覺地遵守規則,可是很多人卻爲了一時或小或大的利益不能自律如闖紅燈只爲了回家快一點兒,考試作弊就是爲了得到一個虛假的分數等。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面對誘惑的時候,做些什麼,在別人沒有發現的時候做些什麼。“非常的境遇纔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

學生寫話和交流。

師:時間流逝,我們的學習也要戛然而止,那個夜晚卻深深引在我們心中,父親那句啓笛人生道理的話語依然在我們的腦海迴盪----

生:道德只是一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師:同時我們初步感悟了一種學習方法,細讀書,抓聯繫: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讓我們的語文能力步步提升。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啓示》。

二、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會基本的表達方法,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同時根據本教研組制定的“如何在國小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的課題研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進行深入的探究,爭取使學生成爲最大的受益者。

三、教材分析

《釣魚的啓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的啓示”。作爲單元的首篇課文,主要講述34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掉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 “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啓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文中重點句直接點明文章主旨,敘述過程中以“我”的心理變化爲線,清晰的交代了事情的發展過程,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的描寫,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教學中應抓住這一主線,引導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能夠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章內容,能夠較爲準確的從文本中提取信息並進行分析理解,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掌握了生字新詞,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點句和較難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別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學生很難弄清楚,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同時根據本教研組制定的“如何在國小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的課題研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發現學生在平時語文學習中,在參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無論是思想還是表達都有很大的一部分欠缺,結合本課的特點,我重點在教學圍繞啓示,深入感悟的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了深入文本的對話設計,希望學生在訓練中,閱讀能力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五、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讀思畫結合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七、教學難點:

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流程

直入啓示,初步感知。

圍繞啓示,品讀感悟。

探究啓示,深入感悟。

強化啓示,明理做人。

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十、教學過程

(一)直入啓示,初步感知

1、配樂朗讀:那是一個月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夜晚,離釣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樣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我偏巧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太喜歡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親堅決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兒子最後依然遵照爸爸的話,放了那條來之不易的大鱸魚,兒子當時才11歲,當然也就充滿了對父親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過去了,那個捕撈鱸魚的夜晚卻讓作者終生難忘。他就是現在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設計意圖】:以口述的方式把整個故事融入課題導入,直入啓示環節,使學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對作者有一個簡單的瞭解的同時,更對這個釣魚的啓示充滿無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圍繞啓示,品味感悟。

1.細品課題,課文的那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啓示?

2.學習第11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讀並且體會。

4.滲透寫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探究學習。

6.資料引入:鱸魚體長(可達60多釐米),口大,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又小黑斑,以魚蝦爲食,生長快,肉嫩鮮美,棲息於近海,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爲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美國政府規定,在開放日之前不允許捕撈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則。

【設計意圖】:此環節抓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夜晚,來滲透“側面烘托”的描寫方法,同時以第一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釣魚的啓示”來揭示學生思考的點,同時還通過適當的資料引入,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探究啓示,深入感悟。

1.體會作者經歷釣魚時的情感變化?

2.出示課件: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 ),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我感到十分地( )和( ),三十四年後,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啓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

3.指名讀3至10自然段。

4.學生填空: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 得意 ),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我感到十分地( 委屈 )和(沮喪 ),三十四年後,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啓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感激 )

5.滲透課文表達特點。

6.深入學習父子對話內容。

7.師生合作讀書感悟。

8.指導讀書。

【設計意圖】這一訓練,既有利於啓發學生深入地思考父親的心理活動,發展思維能力,又有利於鍛鍊學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的能力。語文味就在這品詞品句中升騰、飄蕩。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地針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地從內心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爲,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9.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願意將魚放回湖裏的理由?

(1)理由一: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2)理由二:這條魚又大又美“我”捨不得放掉。

(3)理由三:當他釣到魚的時候沒有人看見。

10.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具有整合教學內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學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語言,從而達到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語言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四)強化啓示,明理做人。

1.學習第9自然段的內容

2.感悟啓示。

3.學習第10自然段內容。

4.教師小結。

5.讀句子,體會“魚”和“漁”

出示句子1:那晚以後,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樣的魚。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6.聯繫實際,指導行爲

【設計意圖】:聯繫實際,進一步體會父親告誡“我”的話,並從中進一步瞭解“我”的父親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嚴格的,通過對比,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懂得做一個自覺遵守規則、誠實守信的好公民。

(五)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這是父親送給我人生中最爲珍貴的.禮物: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2.這就是釣魚給我帶來的啓示: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3.童心是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結尾分析完後,給學生一個強化主題的思想意識,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昇華,讓學生心中牢記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後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題,做好積累。

(六)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推薦文章:讀一讀同步閱讀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兩篇文章,相信你會得到更多的啓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正處於從書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階段,老師通過學習典型的文章,然後適當做到拓展延伸,既爲學生很好的提供了讀書的素材又讓學生讀後所獲,真正的讓語文課做到活學活用,老師的受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的思想就完全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了。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啓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2.媒體資源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大家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爲我國的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即將要學習的一篇課文。

文章選入課文時的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揭題設疑。啓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詞畫出來。

教師板書生字:

放好魚餌拋出釣線湖面漣漪耐心等待

魚竿劇抖大魚掙扎小心翼翼操縱釣線

魚躍不已筋疲力盡拉魚上岸父子得意

祈求無果不容爭辯放魚回湖依依不捨

月光如水獲得啓示遇到誘惑思父告誡

道德抉擇簡單問題道德實踐勇氣力量

教師依次指導學生進行生字學習。

2.詞語的學習。

朗讀中,找出不明白的詞語,請指出來。

教師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下面我們聽聽課文範讀,加深對生字新詞的學習。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

3.大家學習新課的積極性很高,能夠迅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詞。那有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後回答。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默讀課文,初步瞭解情感

從課文內容的可以知道,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瞭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洋溢在文中的是什麼情感?

教師以提問的形式隨機指導,如得意、依依不捨、感激

2.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課文,體會我的情感變化。

文中的我的情感貫穿於從釣到大鱸魚到把魚放回湖裏去的整個過程,最後我得到的啓示是:

請再次瀏覽課文,找出描寫我情感變化的相關語句。

(2)學生出示語句:

教師引導:釣到大魚時的心情把魚放回湖裏的心情

3.父親的情感

(1)自讀文章,注意文中父親的情感。

我們體會到兒子從釣到魚到放回魚的情感,那麼父親又是怎樣的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又有什麼不同呢?

(2)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問題。

重點引導以下句子: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指導:得字可以體會到什麼?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中你體會到什麼?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是什麼意思?結合文中的插圖,想想體會當時的情景。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麼?

4.全班交流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態度爲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爲什麼?

四、課堂小結,製造懸念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掉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整個過程並沒有其他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啓示?又怎樣影響到我的成長?

五、佈置作業

1.結合老師的講解熟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導入新課

1.聽寫生字詞,同桌之間互相檢查,把寫錯的字多寫幾遍。

2.溫習釣魚部分的體會。

從我釣到大鱸魚到把它放回湖裏的心理變化,你體會到什麼?

從父親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時態度的堅決,你體會到什麼?

(1)要把釣到的魚放掉真的很難很難;(2)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二、學習課文,研讀感悟

1.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你是從課文什麼地方體會出來的?

2.讀書後,畫出文中相關的語句。

教師指名回答問題。

教師適時指導:

(1)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誰說說是怎麼得到啓示的?

重點研讀: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畫上橫線。

學生齊讀劃橫線的句子。

懂得這一點很不容易,也許花上數十年時間;懂得這一點又很了不起,它能讓人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有足夠的力量戰勝自我這也是他後來成爲著名建築師的重要原因。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麼?

魚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非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指導:剛滿11歲那年,我在鱸魚捕撈開禁之前2小時釣到一條大鱸魚,是留下還是放回湖裏,是道德問題嗎?

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着,這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

(4)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齊讀這個句子,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麼?

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是什麼教育?

這種教育其實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這句話是說,從小受到嚴格的道德教育,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實踐道德。

三、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1.交流自己蒐集的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2.正因爲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啓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啓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這節課對你有怎樣的影響?請同學們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誘導學生寫課文標題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啓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願者請閃亮登場、一展丰采!

設計理念

“黑板”使用權的易主,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表現自我的慾望,這種親身體驗是主體參與學習的一個重要表徵。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設計理念

讓學生在練讀中把課文逐步讀正確、流利。具體做到:“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設計理念

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朗讀的空間,他們將更樂於參與讀書。同桌、小組競賽讀書,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衆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得以發展的目標。

四、自讀質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後,陸續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設計理念

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纔會思考,有了思考,纔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纔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

五、鋼筆描紅,輔導學生練寫生字

師:仔細讀一讀課後生字,認真看一看字型結構,然後用鋼筆描紅、臨寫、注意書寫姿式,做到頭正、身正、臂開、腳平放;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本子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教師可以放《漁舟唱晚》的古箏曲,或其它輕音樂,讓孩子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舒暢、愉悅地練字。)

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練字的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註

師:孩子們,《釣魚的啓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註,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設計理念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交流“批註”,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孩子們,看了你們書本上密密麻麻的閱讀批註,我知道你們的批註是“豐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註成果,好嗎?

生:自由交流

師:(創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設計理念

教師跟着孩子的思路走,與學生真誠對話,學生就會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共享知識的甜蜜,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幸福。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爲自己設計一項作業。(本週內完成)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啓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4、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啓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後,你覺得哪他詞最引起你的興趣?(啓示)

“啓示”是什麼意思?在你的生活中有哪句話或者哪件事對你有過啓示的嗎?

2、釣魚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什麼啓示呢?現在我們來打開課文,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覺得爸爸是個怎麼樣的人?

 二、初讀課,把握課文大意。

1、讀了課文後,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覺得爸爸是個怎麼樣的人?

2、你從課文中哪句描寫父親的話中知道的?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3、父親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是怎能麼樣的呢?誰能根據課文的內容,在橫線上補充一個詞,說明父親說這句話時的語氣。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 地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4、“我”做了什麼事情父親會這樣說呢?請把這句話補充完整。

父親 地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5、“我”聽了父親的.話又是怎樣做的呢?誰來說一說。

6、誰能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說,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說清楚。

7、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覺得兩個字特別重要(板書:釣 放)

三、精讀描寫釣魚部分內容,體會釣魚樂趣。

1、課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寫“我”釣魚的內容的?(1—3自然段)

2、作者釣到的是一條怎能麼樣的魚呢?(又大又漂亮的鱸魚)你從哪個句子裏知道的?

句子一: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

句子二: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傢伙上鉤了。

句子三: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着。

四、品讀放魚部分,領悟釣魚的啓示。

1、過渡語:但父親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錄音.

2、當父親對“我”說:“孩子,你得把魚放回湖裏去。”的時候。“我”的心情怎麼樣呢?

3、是啊,像這麼大的鱸魚,如果我是作者,我也捨不得把它放回去。我們先自由讀一讀4—9自然段。然後聯繫上下文,編一編父子之間的對話,同桌演一演。

4、現在老師來演兒子,你來演父親,我們演一演父子之間的對話。

五、學習受到的啓示,昇華教育主題。

1、齊讀第十、十一自然段,在四人小組內說說你讀懂了什麼並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難理解的句子:

(1)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六、小結:

釣魚這件事對“我”的啓示是那麼深刻,影響了“我”一輩子,那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麼啓示呢?或者課文中有哪些語句對你有啓示?請談談你的收穫。

我學完這篇課文,我想起了在《大學》、《中庸》裏說過:“君子必慎其獨”這句話。意思是說:人在公衆場合要你做到遵守規章制度、遵守公德,做個有道德人並不難,難就難在在獨自一個人,周圍沒有人的情況下做到嚴格地要求自己,超越於自己的處境,即使是面對自己的影子也不覺得慚愧。這纔是難寧可貴。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12

一、說教材。

我執教的課文是《釣魚的啓示》,《釣魚的啓示》是魯教版五年制第八冊第四二組的課文,本組教材圍繞着“生活中的啓示”選編的文章,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本文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啓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根據單元訓練要點,本文自身的特色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爲這節課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1、認準課後的16個生字詞,並能正確書寫。2、讀順課文中的語句,理解關鍵詞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採用自主提問來梳理文路,理解課文,藉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質疑能力。4、運用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理解文中的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啓示,並受到自覺抵制誘惑的道德教育。我把啓發學生抓住關鍵詞,通過反覆品味關鍵詞來理解課文得到啓示定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語句從而明確:只有從小受到嚴格自律的教育,才能經得住誘惑,才能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這是我要突破的教學難點。

二、說設計理念。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適當開展合作學習,重點突出單元訓練要點的探究學習是我本節課設計的重要思想,學生學習的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朗讀、默讀、體會情緒讀等多種形式將自主學習積極探究滲透於每個教學環節中,在此基礎上再輔以適當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增進學生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和內容的把握,加深了學生對個體生活的回憶和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對比題目、揭示 課題、質疑題目—-—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 閱讀課文直奔啓發 ——— 精讀課文、感悟體驗 — — 創設情境、設身體驗 —— 拓展延伸、深入懂得

課中,我先要求學生讀一讀知識鏈接,繼而揭示本課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對比題目明白什麼樣的題目纔是恰當的題目,這個教學環節顯示了學段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有篇章教學的要求。接着是質疑題目的環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能力,同時老師留心收集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爲後續學習打下基礎,沒有疑惑哪來的學習動力呢 ?也爲教學重點找到了較好的突破口。中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預習的能力,因而引入課文後就檢查識字情況,並對生字的正確書寫進行指導,因爲識字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紮紮實實練好這項“童子功”,是爲學生一生的學習工作打基礎。再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把握。接着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啊,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爲切入口,牽動起因、經過、繼而層層剖析,感悟放魚的難,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理解父親的教育給了“我”

勇氣和力量,這種直奔中心,變序教學法,避免逐段講解,節約了教學時間,突出了抓重點詞句,體會“我”從釣到魚到放魚的心裏變化這個重點,突破了體會從釣魚中得到的啓發這個難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創設情境:你要對文中的“我”及 “父親”說些什麼?這樣的訓練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發生深切體會,最後,我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說說在生活中你遇到過相似的“魚”嗎?你是怎樣做的?這樣凝聚着作者靈感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緒、思考既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爲他們的價值觀。

《釣魚的啓示》教後感

本文的教學,重點突出單元訓練要點的探究學習是我本節課設計的重要思想,本單元的訓練要點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感受,因此首先在設計上有所創新。拋開了以往逐段閱讀的教學設計,努力建構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直接從學生學習的難點出發,以“我”獲得的啓示,也就是課文直接點明文章主旨的重點語句爲突破口,開門見山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去探究、感悟、解決。其次,突出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突顯學生的認識活動。默讀自學、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交流、進行超文本解讀,這些豐富的形式增進了學生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和內容的把握,加深了學生對個體生活的回憶和體驗。

通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對高效課堂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教學中,我盡力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

一、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

造成國小語文教學的“高耗低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教師的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任務不具體,每一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和任務。都需要教師根據年段目標,單元教學任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較爲具體、準確的把握,只有確定具體教學目標,才能進行目的明確,操作性強的教學設計。比如我制定的1、2項目標是寫字讀書的能力培養這是貫穿國小學段的教學目標。3、4項目標即是本組課文的主題及情感目標也是中高年級的年段訓練目標—學習表達方法。

二、要進行紮實有效的訓練指導。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簡單地說就是“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一點課程標準有着明確的表述“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口語交際)而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練習,因爲只有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了,他們在閱讀中就能夠和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和溝通,他們在表達時就能正確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久而久之‘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就形成了,這就是課標提出的“人文素養”,因此語文教學一定要把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作爲重點和核心。訓練指導時我主張應該是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如對學生朗讀指導。既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優點’又要準確指出學生的不足,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要充費發揮示範的作用,還要相機留給學生足夠練習的時間,從而感受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習的興趣,獲得較大收穫。結合本單元的訓練要點,我儘量綜合考慮學情和教情,努力把各項訓練做到實在,有效,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總有這樣和那樣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麼是誘惑人的‘魚’”。在學生討論後,還是不能說出個所以然,由於時間關係,還省去了聯繫實際這一環節,就讓學生帶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課堂。應該說,學生對這個問題是很含糊的,教師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講授。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薰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13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學習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學習難點: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我”從釣魚中受到的啓示。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習安排: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4、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

學習過程:

一、 談話交流,揭示課題。

1、猜謎導入:

有這樣一本書——書中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猜一猜這本書叫什麼——生活。善於讀這本書的人,會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啓示。

2、介紹作者:

今天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位善於讀生活這本書的朋友,詹姆斯·蘭費蒂斯。他是美國的著名建築設計師,他時刻嚴格自律,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蘭費蒂斯的美好品德來自他小時候一次釣魚經歷的啓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文章,《釣魚的啓示》。

3、揭示課題:

請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的謎語導入,讓孩子明白善於讀懂生活,就會有所發現,得到啓示。介紹作者意在拉近孩子與文本的距離,讓孩子從實際的例子中明白生活這本書的意義。)

二、 檢查預習,初知內容。

1、學習字詞

捕撈操縱乞求啓示誘惑告誡魚餌翕動鱸魚皎潔沮喪

小心翼翼 不容爭辯 筋疲力盡 依依不捨 道德抉擇 道德實踐

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2、理解詞語

檢查詞語的理解。

教師提示“鱸魚”( 鱸魚:魚名。鰭科。體長(可長達60多釐米),側扁,口大,下頜突出。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以魚蝦爲食,生長快,肉嫩味鮮。棲息於近海,也進入淡水,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爲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產卵期間禁捕。)

3、瞭解課文內容

生字自學得不錯,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交流,教師及時評價。(板書:釣魚 放魚 啓示)

4、快速默讀課文,在讀書時產生了哪些疑問?

鼓勵學生善於提問。

同學們在讀書的時候善於思考,要解決這些問題還要從書中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在課外充分預習,讓學生自主學習,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古人云:學貴在疑。讓學生提出初讀課文時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善於提問的能力。)

三、 細讀課文,探究情感變化

(一)感受“我”的不捨之情。

1、哪位同學釣過魚?能說說你釣魚的感受嗎?面對着你好不容易釣起來的魚,你會捨得把它放走嗎?

2、我們文中的小主人公詹姆斯捨得嗎?從課文中的哪個地方可以看出來?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相關詞句做上記號,然後讀一讀,看看你有怎樣的體會?

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大鱸魚有力地擺動着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你體會到了“我”放鱸魚時是怎樣的心情?(失望、難過、沮喪……)(板書:沮喪)把你的感受融進去讀一讀。

(板書:依依不捨)

(二)默讀課文,說說“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裏的理由.學生交流。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詹姆斯那麼不肯放魚呢?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把相關句子做上記號,並想想你有怎樣的體會?

1、欣賞大魚,感受興奮之心情

師: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指名讀句子,說說體會到作者此時的心情。學生交流。(高興、興奮……)(板書: 得意)

齊讀句子。說說你是從哪些詞中體會到的?你們能用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嗎?

(這麼大,這麼漂亮的鱸魚深深吸引着我,我當然不願意放。)

2、品析詞語,感受釣魚之不易

這條大魚非常難釣?讀第三自然段,劃一劃體現大魚難釣的詞。

學生自由讀,劃、交流、品味。

(原來這條大魚是我好不容易纔釣到的,難怪我不願意把它放回去。)

感情朗讀句子。

(設計意圖: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來感受作者不捨得放魚的心情,學生會感受更深刻。從作者的“依依不捨”的心情入手,讓學生找找捨不得的理由。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在感受鱸魚大而美和難釣的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釣到的大鱸魚之難。爲下節課在嚴格的教育中實踐道德作鋪墊。

四、 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我”好不容易釣到這條大艫魚,內心是那麼興奮,父親爲什麼一定讓我把它放了呢? 我從中又獲得了怎樣的啓示?

(板書:?)

五、課外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預習課文的後半部分,提出疑難問題。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24個生字,學會其中17個。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啓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擺脫、筋疲力盡、火柴、乞求、餘地、誘惑、告誡、嚴格、實踐。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能體會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教育,將對他終生受益的道理。從小培養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

思想教育:從小培養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的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教學準備:佈置學生預習,思考“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學,輔導。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把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生字讀畫出來,並提出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2.同學間自由詢問、解答。

3.教師巡查、輔導,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先指名個別朗讀,其他學生對照着邊聽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怎樣用自己的話把這件事概括出來。

2.引導學生把思考的結果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從以下方面進行點撥和指導。

(1)從課題“釣魚”和“啓示”這兩個詞,你認爲課文的內容會是什麼?

(2)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不是主要講“釣魚”和“啓示”兩部分內容。

(3)在表達時注意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動考慮進去。先口述要點,再整理成通順的話。

3.讀通課文,認讀生字。

三、細讀課文,瞭解課文敘述順序。

1.朗讀“釣魚”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釣魚的過程的。

理出“釣魚”的過程: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新漢普斯湖中的小島釣魚——過了好長的時間,“我”釣到了一條從來沒有見過的大鱸魚——因爲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

2.朗讀“啓示”部分,思考:是由什麼事得到了什麼啓示?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敘述的順序。

點撥:先弄清“釣魚”與“啓示”之間的關係,再理出“釣魚”這件事本身的`順序。

四、識記生字字形,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抓住重點,深入理解。

1.默讀“釣魚”部分,並提出問題。

你覺得在“釣魚”過程中,值得深入理解的是什麼?

讓學生讀後自主提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內容。當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時,教師徵求一下其他同學的意見,估計一下該看法在全班學生中的認同程度。

2.課堂討論。

(1)師生共同確定討論議題。

在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或比較典型的問題,可引導學生參考課後“思考·練習”第2題提供的討論題形式。

(2)小組討論、交流。

①先研究“父親”的言行。

齊讀:“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想一想,“父親”爲什麼看時間,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會想些什麼?讀時注意讀出父親的語氣。

在充分讀並對上面的問題有所思考後討論:

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去?父親做得對不對?

②再研究“我”的言行。

讀“我”跟“父親”的對話。注意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讀“‘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注意“急切”一詞跟話中感嘆號、問號的關係。讀出驚訝、疑惑的語氣。

讀“‘可是不會釣到這樣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注意“大聲爭辯”、“哭出了聲”跟所說的話的關係,從中領悟該怎樣讀出“我”說那句話時的語氣。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動的語句反覆朗讀,聯繫上下文,體會“我”內心的感受。

在充分讀,並對“我”的內心感受有所領悟的基礎上討論:

“我”到底該不該把魚放回湖裏去?

討論要求:

找自己的夥伴自由結合成討論小組,談談各自的看法。結合自己的經歷,說實話,怎麼想就怎麼說,不說空話、大話、假話。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有不同的意見可以提出來,大家共同交流。

二、回顧總結,領會道理。

1.齊讀“啓示”部分,思考:

(1)父親告誡“我”的話,含義深刻,你讀後是怎麼想的?

(2)“釣魚”的經歷對“我”的一生有怎樣的影響?

(3)假如你以後也遇到類似的事,打算怎樣對待?

2.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課文後有什麼啓示。

(最好不要照搬課文中的語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能說到什麼程度就到什麼程度,不拔高,也不強求統一,不同看法允許存在,只要真實就行。)

三、拓展訓練。

如果你今後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樣呢?

四、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放魚

釣魚的啓示

得意→不捨↓

→道德

課後小記:

釣魚的七十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設計 篇15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會讀會認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父親的話的含義,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二、重點 明白父親話的含義,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三、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讀課題。

2、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說說作者先寫什麼,在寫什麼,最後些什麼。(板書:釣魚、放魚、啓示) 3、小節:我們可以看出課文的題目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再齊讀課題。 過渡: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次釣魚的經歷給作者留下什麼啓示呢?生答後出示啓示的內容,再齊讀。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寫的是釣到大鱸魚呢?

二、學習釣魚部分。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段,你讀懂了哪些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

2、 重點體會下面三點: (1)與來之不易,你從哪體會到的?請重讀這些詞,讀出釣魚的艱難。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當時的艱難情景。請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自由讀出來,再齊讀。 (2)魚很大、漂亮。誰能用上關聯詞語把魚的兩個特點說出來?你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勇敢的讀給大家聽。 (3)“我”的心情。最後兩句話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板書:得意(此時進行換詞練習,增加詞彙量。)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出“我”的得意之情。

過渡:好不容易釣到這麼誘人的大魚,可是父親卻要把魚放回湖中,這是爲什麼?我的心情怎樣?

三、學習放魚部分。 自由讀4到9自然段,思考剛纔的問題。 1、好不容易釣到這麼誘人的大魚,可是父親卻要把魚放回湖中,這是爲什麼?(齊讀啓示“一個人如果-------- 力量)當時父親的態度呢?請你讀出父親的堅決。父親剛開始就是很堅決嗎?看來父親也在面臨道德的抉擇。(齊讀道德只是--------卻很難。) 2、父親經歷了艱難的抉擇後讓我把魚放回湖中,我的心情怎樣?板書:急切(指導朗讀,分角色讀) 過渡: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這時我環顧四周發現(引讀“到處靜悄悄------”)我又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我想說什麼? 3、生答後出示:孟德斯鳩說過:衡量真正的.道德,是看他在沒人發現的時候做些什麼。文中的父親就是想讓孩子成爲一個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引讀“儘管-----沒有商量的餘地。”再讀父親不容爭辯的話。 4、我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依依不捨放了那條大鱸魚,讓我們把這種情感讀出來。(板書:依依不捨) 請同學們把我一系列心理變化的句子讀一讀,你能體會出什麼?再齊讀“道德只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四、理解受的啓示,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其實生活中與那條大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還有很多,是什麼?你們面對誘惑人的魚是怎麼做的?讓我們銘記父親告誡的話,爲我們的道德實踐再注入勇氣和力量吧。齊讀啓示。

五、小結擴展: 作者正是由於受到父親嚴格的教育,才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板書: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所以三十四年後纔會成爲著名的建築工程師,此時他會對父親說什麼?板書:感激 對呀,嚴格的教誨就像綿綿春雨潤物無聲,讓我們受益終生,今天的學習也讓我們得到不少啓示,寫一句警示自己的話作爲座右銘吧。

 六、作業:寫一件自己面臨道德抉擇的事。

板書設計: 釣魚得意 放魚抗議

 釣魚的啓示

難受委屈 祈求不捨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教學反思】 設計教學時,我緊緊圍繞新課標的理念,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設計等方面總想有所創新,但總是不能如意,正好前幾天聽了塔南路國小的老師講過這節課後我豁然開朗,原來可以把獲得啓示這句話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同時又起到了一詠三嘆的教學效果,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同義詞互換,用上關聯詞說魚的特點,比較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感情朗讀等環節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努力體現課堂大容量,精反饋,高效率的特點。 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可以看出,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學生體會到了“我”由得意到難受、傷心、委屈等一系列心理變化,並通過朗讀把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再如引導學生就“我” 會祈求“父親”什麼進行想象續說時,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想象能力的同時突破了文章的難點。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有待思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