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集合)實用的設計方案6篇

設計2.39W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集合)實用的設計方案6篇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體會假設和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向學生滲透轉化、函數等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原題

師:同學們,我們國家有着幾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國古代更是產生了許多位數學家和許多部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就是其中一部,大約產生於一千五百年前,書中記載着這樣一道有名的數學趣題(課件出示《孫子算經》中的原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2.理解題意

師:同學們知道這道題的意思嗎?請試着說一說。

生:這道題的意思是現在,雞和兔在一個籠子裏,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多少隻?

師:這道題的意思正如同學們所想的一樣,也就是:(課件出示)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多少隻?

3.揭示課題

師:這就是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也正是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評析:教學即對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數學教學也不例外。課初,教師利用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中的數學趣題直接導入新課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文化的悠久與魅力,激發了探究的興趣和動機,明確了本節課學習的目的與要求。導入新課的方式多種多樣,惟有適合學生學習所需的纔是最佳。]

二、合作探索,主動構建

1.出示例1

師:爲便於研究,我們可先從簡單問題入手,把題中的35個頭和94只腳分別換成8個頭和26只腳,就變成了例1: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

2.理解題意

師: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分別是什麼意思?

生:從上面數,有8個頭是說雞和兔一共有8只;從下面數,有26只腳是說雞腳和兔腳數共是26只。

3.探索策略

(1)猜想法

師:雞和兔各有幾隻呢?我們不妨猜猜看。

生1:3只兔,5只雞。

生2:6只雞,2只兔;7只雞,1只兔;5只兔,3只雞。

師: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說:有了大膽的猜想纔會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同學們猜的對不對,不妨驗證一下。

生1:一隻兔4只腳,3只兔就有12只腳;一隻雞2只腳,5只雞就有10只腳,一共就是22只腳,看來沒猜對。

生2:6只雞、2只兔一共20只腳,也沒猜對;7只雞、1只兔共18只腳,也不對;5只兔、3只雞共26只腳,猜對了。

師:在4次猜想中,只有1次猜對了,你們覺得用猜想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好不好?

生:不是很容易猜出正確答案,而且當頭和腳的只數越多時,越不容易猜出答案。

師:看來,我們還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

[評析: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猜想法的侷限性,還能激發學生探索解決問題新策略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正是新課程所需要的高效教學。]

(3)假設法

①假設全是雞

師:我們先從表格中右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有8只雞和0只兔,也就是假設籠子裏全是雞,這樣就有16只腳。

師:實際腳的只數是26只,這樣就籠子裏就多出了10只腳,該怎麼辦呢?

生: 用剛纔我們發現的規律:在雞兔總只數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1只兔、減少1只雞,腳的只數就會增加2只,應該增加5只兔,腳的只數才變成26只,即10裏面有5個2。

師:上面的過程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試試看。

(學生試着列算式,請一個學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師:孩子們都寫完了嗎?多聰明啊!這是一個同學寫的算式,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想的。

生:(對着自己寫的算式說想法)假設籠子裏全是雞,就有28=16只腳,而籠子裏實際有26只腳,這樣就多出了26-16=10只腳,而1只兔比1只雞多2只腳,這樣就有102=5只兔,雞的只數就是8-5=3只了。

師:說得多好哇!爲了讓大家進一步理解這種方法,下面我們邊看圖邊分析(課件演示)。

師:算出來後,我們還要檢驗算的對不對,誰願意口頭檢驗。

生:32+54=26(只),5+3=8(只)。

師:看來做對了,最後寫上答語。

②假設全是兔

師:我們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左起第一列中的8和0是什麼意思?

生:假設籠子裏全是兔。

師:先用假設全是雞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假設全是兔又應該怎麼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呢?請同桌邊討論邊寫算式。

(學生討論寫算式,然後指名板演。)

師:這是一位同學寫的算式,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想的。

生:假設籠子裏全是兔,就有48=32只腳,這樣籠子裏實際的腳數就比假設的腳數少了32-26=6只腳,1只雞比1只兔少2只腳,這樣就有62=3只雞,也就知道有8-3=5只兔了。

課件演示:假設法 中假設全是兔的情況。

師:在列表的基礎上,我們想到了兩種算術方法。回頭看看這兩種方法的第一步,一個假設全是雞,另一個假設全是兔,我們給這兩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假設法。

師:我們都認爲猜想法和列表法有侷限性,假設法還有侷限性嗎?

生:(討論後)用假設法應該沒有侷限性了。

[評析:讓學生認識、理解、運用假設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爲此,教師以表格中數據變化規律爲探究基礎,以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爲探究方式,以課件動態演示爲探究輔助手段,巧妙地將認知經驗和思維過程轉化成了數學語言,即數學算式,從而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全新的一般策略,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推理能力。]

(4)代數法

師: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除了假設法沒有侷限性外,還有別的也沒有侷限性的一般方法嗎?

生:方程的方法。

師:那麼就請同學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試一試。

(全班嘗試,一名學生板演。)

師:我們來聽聽這個同學的想法。

生:設有x只兔,雞就有(8-x)只。列出方程4x+2(8-x)=26,解是x=5,即有5只兔,8-3=5只雞。

師:老師想問你,這裏的 4x和2(8-x)分別表示是什麼?

生:4x是兔腳的`總數,2(8-x)是雞腳的總數。

師:方程解完了也要注意檢驗,列方程的解法還有個名字也就叫代數法。

[評析:代數法是學生在五年級已學的舊方法,但運用到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之中又是新策略。教師以舊知識和舊方法爲基礎,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自主探究,並抓住其中的疑難點設問,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過程、掌握方法、提升技能。]

4.小結方法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猜想法,列表法,假設法和代數法。

師:要你們解決《孫子算經》中原題,你現在會選用哪種方法呢?

生1:我選擇假設法,假設法比較簡便。

生2:我選擇代數法,代數法也好理解。

師:下面同學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評析:在計算教學中,需要算法多樣化,更需要算法的優化;同樣,在解決問題教學中,需要策略多樣化,更需要策略的優化。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應該兼顧並進。但優化並不等於強加,優化也強調自主和需要過程。在這裏,教師對此都恰倒好處地予以了關照。]

三、分層練習,深化認識

1.解決原題

生:先獨立完成《孫子算經》中的原題,後相互評議。

師:剛纔我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孫子算經》中又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演示擡腿法 )同學們古人的解法巧妙嗎?如果大家對這種解法感興趣,課後可以再研究。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類似於雞兔同籠問題?

2.舉出實例

生1:買了一些蘋果和梨子,告訴蘋果和梨子的單價和總數量,還有總的價錢,求蘋果和梨分別買了多少千克。

生2:自行車和汽車一共有幾輛,一共有多少個輪子,求汽車和自行車分別有幾輛。

師:可見生活中類似於雞兔同籠的問題有很多,這些問題都可用不同的數學方法來解決,課後可用我們喜歡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3.課堂作業

從第115頁做一做中自選1~2道題完成。

[評析:《孫子算經》中原題的解決,讓學生排除了課初的懸念;作爲特殊而巧妙的古代擡腿法的課件簡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我國古代數學的魅力;放手讓學生對生活中類似於雞兔同籠問題的列舉,讓學生體會到了此類問題在現實中的廣泛存在,進而凸顯了本節課的學習價值;書面作業的當堂完成和自由選擇,足以體現了教學的高效和學生解決問題技能的及時訓練與提升,以及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尊重。]

[總評:雞兔同籠問題過去是少數精英學生學習的競賽內容,如今是全體學生學習的一般內容。如何能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讓全體學生學得了、學得好、學得樂,廣大教師都在密切關注。從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表現還的確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特別注重了以下主要方面。

1.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

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多手段、多層面、多角度地探索問題,學生先後運用猜測法、列表法、假設法、代數法等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了創新意識。在注重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同時,教師還注重瞭解決問題策略的自主優化,注重了不同策略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注重瞭解決問題策略的侷限性和一般性。

2.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讓學生在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用數學語言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從課初的隨意猜想到表格中的有序猜想,從一般驗證到表格中數據變化規律的發現,從列表法很快自然聯想到假設法、代數法,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特殊到一般、從借鑑到創新、從膚淺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隨之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3.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新增的教學內容之一,主要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本節課作爲本冊教材數學廣角中的唯一教學內容,也要求教師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數量替代《孫子算經》原題中的大數量的替換法解決問題,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和方法;用列表法解決問題,滲透了函數的思想和方法;用算術法解決問題,滲透了假設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決問題,滲透了代數的思想和方法等等。這些對於學生而言,無疑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4.注重數學文化的傳承

雞兔同籠問題是《孫子算經》中一道影響較大的名題,一直流傳至日本等國,引起了許多國家的衆多數學愛好者的廣泛關注。教學中,教師把《孫子算經》、《孫子算經》中關於雞兔同籠問題的原題和《孫子算經》中用擡腿法這種特殊而靈巧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用課件科學而生動地再現於課堂,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充分地傳承和弘揚了經典的數學文化,較好地體現和提升了課堂的教學品味。]

設計方案 篇2

設計意圖

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

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並學習父親的勤勞和執著。

3.積累並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課前準備:

1.文字幻燈片。

2.補充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爲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穫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麼精神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二、讀題設疑,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2.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自由輕聲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3.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並在空白處進行批註。

三、讀通課文,小組交流。

1.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

2.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乾、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麼事。

四、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精神。

1.默讀課文,思考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圈畫批註,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爲菜園的基地。

b.當暴雨沖走泥土後,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c.爲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裏,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4.在同大自然搏鬥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請你用自己的話誇誇這位父親。(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蹟)

5.父親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但他身上那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下面就請同學們任選一段你認爲最能體現父親這種精神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並讀給大家聽。

6.師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動的語段,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a.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纔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b.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爲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岩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c.第八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瞭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7.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麼?(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撥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勤勞,爲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五、積累語言。

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六、探究寫法。

1.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2.拓展閱讀《兩根指頭的聲音》。

附錄:

兩根指頭的聲音

包利民

黎楓是一個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他正打着響指,聲音清脆悅耳,我看到他只有一隻右手,左臂空空蕩蕩,更讓我吃驚的是,他的右手僅有兩根指頭,他竟用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響指!

當我們成爲朋友後,我漸漸地瞭解到他的一些情況。9歲那年,他因頑皮觸碰到高壓線,從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開始的時候,他萬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滿了絕望。後來在父母及老師的開導下,他才漸漸平復下來。

有一次,一個傷殘人報告團來作報告,父母打算帶他去聽,好讓他知道別的傷殘人是怎樣奮鬥的`,以此鼓舞他的鬥志。他很高興。可第二天他又不快樂了,父親問他原因,他說:“他們做報告時,我怎樣爲他們鼓掌呢?”

父親看着他的眼睛說:“兩根指頭也可以鼓掌呀!”那幾天,他學會了打響指,聽報告的時候,他以打響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學們討論理想,大家異常激動,有個同學站起來,兩手握緊拳頭大聲說:“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拼搏,我想成爲一個企業家!”黎楓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爲一個企業家,可他卻不能像那個同學那樣用雙手去拼搏。

回到家中,他一直悶悶不樂,在母親的關切下,他講了白天發生的事。母親沒說什麼,默默注視了他一會便轉身向門外走。忽然,一枚硬幣從母親手中落到了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他忙跑過去,把那枚硬幣拾起來還給母親。母親握着那枚硬幣說:“孩子,你看,拾起錢兩根手指就足夠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無法形容的。

他對我說:“從那以後,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兩隻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見黎楓的時候,他正用兩根手指熟練地操作電腦。我們談了好久,臨別的時候,他打了一個響指和我再見。是啊,即使上天只給你兩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運的咽喉!

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社會區《太陽超市》,幫助幼兒瞭解超市的工作人員,以及相關職責。

2、能夠利用區域材料進行大膽創作,並與同伴合作完成。

3、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能夠自主愉快的活動。

活動準備:

一、《棋社》(數學領域)二、《妙妙繡花板》(益智區)三、《轉轉筒》 (數學領域)四、《幫魚找尾巴》(數學領域)

五、《數的分成》(數學領域)六、《麪包加工室》(藝術領域)七、《包裝袋加工室》(藝術領域)八、《美術作品加工室》(藝術領域)

九、《太陽超市》(社會領域)、十、《神奇編織》(益智區)

活動過程:

活動前介紹新增區域材料內容及要求。

《太陽超市》的`操作牌,以及操作要求。

幼兒聽音樂帶手環自由選擇區域。

常規要求:不拖椅子、不搶區域、小聲交流、相互協作。

聽音樂開展活動。

教師重點巡視指導:一、《太陽超市》活動前告知全體幼兒,超市中幾類工作人員的職責。活動中不直接參與,只做引導。

二、《包裝袋加工室》鼓勵幼兒大膽裝飾超市用的包裝袋,感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區域要求:要求幼兒安靜的進行區域活動,並愛惜區域材料,活動後能夠收拾好區域材料。

聽音樂整理區域材料。

作品展示,教師點評。

設計方案 篇5

【習作要求】

1、選擇合適的材料,表達自己難忘的“一刻”。

2、展開回憶,把事情寫清楚,把難忘的“一刻”寫具體,並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指導審題,明確要求

1、出示習作題目:難忘的一刻

2、指導學生審清題意

(1)理解“一刻”。(“一刻”是題目中的關鍵詞,是指短暫的時間;片刻)

(2)辨析文題:“難忘的一刻”與“難忘的一件事”這兩個作文題,有什麼不同?(同樣是寫“難忘”,但本次作文的重點是要把一件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某段時刻寫具體。)

說明:對學生進行審題訓練,策略很重要,因爲“寫作知識的教學”須“力求精要有用”。

二、指導選材,打開思路

1、討論:怎樣的“一刻”稱得上是“難忘”呢?

2、學生交流,教師概括提煉。(感動、激動人心、後悔莫及、驕傲、傷感、溫馨……)

3、學生思考,簡要說說自己選材的內容。

4、教師點撥:這“一刻”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5、學生再次交流。(可結合身邊的實事:1、南方雪災,看到電視上災區的情景——站着睡着的戰士。2、北京奧運會上的情景——運動員努力拼搏、力爭冠軍。)

說明:本次習作在選材上有一定的難度,故設計了兩次全班性地寫作題材交流。教師以學習引導者的角色出現,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難忘”,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幫助他們打開思路,給他們一雙飛翔的翅膀,使其在下一環節中能自由翱翔。

三、例文引路,學寫“一刻”

1、出示一個材料爲例:我在現場作文比賽中第一次獲獎,難忘上臺領獎的一刻。

2、學生討論這篇習作的重點,引導學生先要寫清楚寫作比賽這件事情,再重點把上臺領獎的那“一刻”寫具體。

3、出示學生習作片段,自讀例文。思考小作者是如何把上臺領獎的“一刻”寫具體的?

在宣佈獲獎名單的那天,我早早地在教室裏等候。俞老師走進教室後,我的每一根神經都繃緊,每一滴血都凝固了,每一個細胞都停止活動了。當俞老師報到“夏天澤一等獎”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我沒有聽錯!我就是一等獎!這時,我長舒了一口氣。走上領獎臺,我驕傲地擡起了頭,因爲我這隻雛鷹已經突破阻礙,直衝藍天。我鄭重地用雙手接過獎狀,望着老師那充滿鼓勵、充滿讚揚、充滿欣慰的目光,我內心就無比的興奮、無比的激動、無比的自豪……

4、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及時歸納梳理:

(1)、寫自己等待宣佈獲獎名單時的心情(心理活動);

(2)、寫聽到自己獲獎時的表現(神態、動作、心情);

(3)、寫自己走上領獎臺時的表現(動作、心情)

(4)、寫自己接過獎狀時,自己的心情(心理活動);

(5)、 寫舉起獎狀的一剎那,自己的感受(心理活動、神態)以及臺下大家的目光和掌聲。……

5、教師小結:在描寫那短暫的一刻時,我們要通過一些細節描寫來表現這“一刻”的難忘。可以是當時的場景,可以是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也可以是自己的內心感受。這樣才能將“一刻”寫具體,讓這“一刻”留在讀者的記憶中。

說明:

例文有助於學生在理解與表達、學習與運用之間架設起一座橋樑,從而降低作文的難度。在每次習作時,都必須恰當地用好例文,重視例文的作用,不僅引導學生讀懂例文,還要重視學生領悟方法,歸納方法。

四、“讀”中借鑑,構思頭尾

1、出示三篇習作的`開頭和結尾,自由朗讀。

(一)

在人生這漫長的道路中,都會遇見許多難忘的一刻。它們像一個個小貝殼,有的光彩奪目,而有的卻黯淡無光,今天我要說的是一個光彩奪目的小貝殼。

……

這張照片一直放在我的牀頭,每當我看見它時都會回憶起那難忘的瞬間,它象一隻色彩斑斕的小貝殼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裏。

(二)

“今天,我們要進行400米(50×8)往返跑測試,2分鐘內的同學及格!”體育老師大聲向我們宣佈。這句話像在油鍋裏灑了把鹽,同學們都竊竊私語起來。

……

我和茅慧雋緊緊擁抱在一起,剛纔的疲憊一掃而光了。我之所以忘不了那一刻,是因爲它記載着我們這對好朋友最珍貴的友誼。

(三)

那一刻,簡直太美妙了。就在我覺得自己要飛起來的時候,卻突然被“扔”進了“大海”,四周除了水還是水。我本能地划動手腳,一隻有力的手從岸上把我拎了起來。我抹了一把臉上的水珠,回頭看看,啊!我勝利了!

……

那自由飄蕩的一刻真是難忘的一刻。

2、交流,說說喜歡的理由,談談有何收穫。

(習作一:小作者運用比喻,把自己經歷過的“難忘一刻”比做小貝殼,以講故事的形式開始敘述,結尾處又照應開頭。習作二:以故事的起因直接開頭,結尾時點出“難忘”的原因。習作三:小作者用倒敘的方法設計了習作的開頭,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文末又點明瞭題意。)

3、教師小結:無論選擇何種寫法設計開頭和結尾,都要注意開頭和結尾不是習作的主要部分,要注意語言的簡練。

說明:

在這裏對三篇例文開頭和結尾的閱讀,並不是要區分孰好孰劣。通過閱讀讓學生在比較和交流中打開思維,借鑑寫法是例文學習的目的所在。對於有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嘗試用倒敘的方法引出全文。

五、當堂寫作,交流修改

1、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2、互相交流,修改習作。

說明:

讓學生讀,憑語感來修改作文。這種方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默讀修改,讓學生邊默讀邊想,指導學生從整體着眼,由大處入手,讓他們從謀篇佈局出發,致力於整篇修改。第二步,輕聲細讀修改,改錯別字和檢查標點符號。第三步,朗讀修改,斟酌用詞造句是否準確。最後這一步是關鍵,應鼓勵學生一直改到讀來流暢上口,對內容也滿意了,才定稿謄寫。

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愉快地參加遊戲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細緻觀察能力,發展幼兒的協調性。

3、引導幼兒按物體特徵(形狀、大小和顏色)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圓形、方形的圖形掛飾,圖形紙板若干;紅、黃、綠的大小蘋果若干。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幼兒每人掛一塊圖形牌裝扮成圖形寶寶,教師扮圖形媽媽,請幼兒說出自己是什麼寶寶。

2、熱身運動:幼兒隨音樂做健身操。

二、遊戲:鋪路

1、幼兒每人拿一快與自己胸前掛的圖形一樣形狀的.磚鋪路。

2、幼兒每人拿一塊與自己胸前掛的圖形不一樣形狀的磚鋪路。

三、遊戲:摘果子

1、大小分類:讓幼兒看清自己戴的是什麼圖形,並走過什麼樣的圖形磚小路去摘果子(要求每個幼兒摘一個大蘋果和一個小蘋果,並放入大小兩隻不同的筐子裏)。

2、顏色分類:交換掛飾重複遊戲,將摘到的蘋果按顏色放入相同顏色的筐子裏。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摘了這麼多蘋果高興嗎?我們開着車把蘋果運回家吧!

活動延伸:

在社區讓幼兒進一步玩"圖形找家"的遊戲。

標籤: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