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三年級課文《有多重》教學反思

語文6.65K

《有多重》教學反思

三年級課文《有多重》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對實際物體感性操作,才能建立物體質量概念,體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在處理教學環節比較清楚,過度自然。如教學1千克結束之後,這時用1枚1角硬幣放到檯秤上稱重,指示針針沒有動,老師問:是不是,它沒有質量了呢?學生馬上說1枚1角硬幣它也有質量,只是很輕。教學自然引導學生學習“克”的概念教學。

瞭解千克、克這一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教學“1千克”概念時選擇標準材料顯得非常重要,而且是否必要。課前我準備了2瓶各500克重的自灌的礦泉水,5只重1千克的蘋果。我調查市場上的食鹽是每袋350克,沒有多方調查,我就讓學生帶3袋食鹽,可是學生帶的食鹽每袋質量多少不一,有的每袋300克,也有的350克、400克、450 克。學生通過掂一掂,如再稱重時3袋350克食鹽重臺秤上顯示數是1050克,老師也沒有及時調整多餘的50克。學生對1千克概念形不成標準模式。

在教學不足之處如何留下作業時間和空間。練習是應該用什麼方式如何指導學生?例如:掂一掂,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約有多重?再稱一稱。教學時,教師沒有對學生估計不足。學生有說500克,600克,1千克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掂一掂1瓶500克礦泉水與一本字典。思考兩個誰輕誰重?然後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約有多重?這樣有的放矢。學生就可以估計出一本字典約300克等數量。

北師大版《有多重》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我體會到計量單位的教學,不能教師的“說”和示範,而是注重以學生的“做”爲基礎,讓學生自己活動、體驗、感悟,充分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最後通過自己總結提煉作爲知識外顯的手段。“體驗”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關鍵。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教學關注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千克,是爲了獲得關於“千克重”的觸覺表象,而表象是形象思維的基礎。表象有兩個特點: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對於如此抽象的'千克重,怎樣才能具有形象性?可以讓學生掂了1 千克重的物體後說說感覺如何,還要用比1千克重的物體和比1千克輕的物體讓學生用手去掂掂,在比較中鞏固表象。至於概括性,可以讓學生在掂量物體的重量時,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質料的物體,使學生排除物體的質料、形狀、大小、顏色等屬性,而把有關重量的感覺概括出來。

《1噸有多重》------噸的實際意義比較抽象,學生較難掌握。因而,我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明白1噸=1000千克。具體例子有1噸是 40個25千克的小朋友的重量。而成人大約是20個就有1噸,所以書上有一幅圖就提到電梯限重1000千克,就要限乘15人。(學生對15人的理解是三個原因:1、電梯本身有重量。2、電梯可能有成人有小孩,還有體重比較重的人。3、出於安全考慮最多隻能乘15人,否則容易造成事故。)你看,學生考慮得多仔細。還有一些例子,這裏不一一列舉,總而言之,學生學得有興趣,教師教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