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蘆花蕩》課堂教學實錄

語文1.35W

師:同學們一定看過不少描寫戰爭的小說和影視劇,下面請大家說一說描寫戰爭場面的成語

《蘆花蕩》課堂教學實錄

生:槍林彈雨;硝煙瀰漫;刀光劍影;金戈鐵馬;

師:不錯,能再說幾個嗎?最好殘酷點的。

生:炮火連天;血肉橫飛……

師:說得既多又好,“血肉橫飛”“刀光劍影”充滿血腥味的戰爭場面描寫的確讓人驚心動魄,煞是過癮。今天我們要學的孫犁的《蘆花蕩》(板書)也是描寫抗戰最艱苦階段白洋澱人民的戰鬥生活的。大家看過課文了,小說中有沒有“血肉橫飛”“刀光劍影”的戰爭場面?

生:沒有。

師:那麼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呢?(學生複述故事情節)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隊伍駐紮在葦塘裏,裏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誓要爲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在這篇小說中,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生:是那一片蘆花蕩。

師:能不能談你的印象?

第一教學板塊:走進蘆花蕩

生:那是一片如詩如畫的蘆花蕩;那是一片月明風清的蘆花蕩;那是一片靜謐安寧的蘆花蕩;那是一片鬥志昂揚的蘆花蕩;

師: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找一找,劃一劃,文中有哪些描寫蘆花蕩景色的句子。

①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師:這段文字,傳達給你什麼信息?

生:蘆花蕩的夜色是非常優美,非常安寧的(師:能不能想象一下這種情境?)

生:晶瑩的星星倒映在明澈的澱水裏,微風吹過水麪,蕩起陣陣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多麼美的夜色啊,

可是,敵人卻侵佔了我們的家園,白天,這裏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裏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

師:理解得很到位。“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爲什麼說“狠狠的”?

生:沉默。

師:這裏是孫犁在他的小說《荷花澱》中的一段描寫,我想,與這一句所傳達的語言信息是一樣的。

②她們奔着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着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

生:我想,蘆葦和荷花是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意志和鬥爭的力量的象徵吧。

師:是啊,就在蘆葦蕩、荷花澱裏,孫犁看到了一處無形的力量,他說“我遙望着那漫天的蘆葦,我知道那是一個大帳幕,力量將從其中升起。

③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

師:你覺得應當用怎樣的語調來讀這一句?

生:很美好的語調。

師:很輕快,很瀟灑。“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頗有些蘇東坡的意味了。同學們再看一看,課文中還有沒有描寫水澱月色的佳句?

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師:同學們以前學過課文,還有沒有寫水鄉月色的句子。

生:《社戲》中描寫江南水鄉夜景的句子有:“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

生: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映入平羌江水流。”

師:很詩意的。文中還有沒有寫景的句子呢?

生:④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着一層煙氣。

師:你覺得這句描寫有什麼作用呢?

生:因爲,天氣熱,鬼子才水,爲下文老頭子引誘鬼子上鉤作了鋪塾。

生:水澱裏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荷花下面歇涼去了。

師:水澱爲什麼沒有一個人影?

生:因爲敵人嚴密的封鎖。

生:這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的浮動。

師: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

生:清澈見底。

生:⑤在那裏,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生:我認爲這句是寫出了勝利的喜悅之情。

師:讓我們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再一次感受蘆花蕩那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詩般境界。

(師生齊讀)

穿插:孫犁的小說對美有一種特殊的追求,他曾在《黃鸝》一文中這樣寫道“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就是它們的極致。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這種極致。”因此,他不是正面地描寫刀光劍影,而是以白洋澱明媚如畫的風光作背景,用漫天飄飛的蘆花,潔白如雲的蒲葦,清香四溢的荷花,點染白洋澱人民新生活的歡樂和昂揚樂觀的戰鬥精神。文筆清新自然,婉約韻致。

師: 去年春天,我曾經到過南京的雨花臺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去的時候,正是陰雨天氣,雖然已是春末,但仍能感到那股逼人的寒氣,空氣中仍然彌散着血腥,彷彿30幾萬遇難同胞的陰魂不散。在這裏,老師要問:抗日戰爭是如此殘酷,爲什麼要把如此殘酷的戰爭置於這種如詩如畫的環境中來描寫呢?

生:可能是白洋澱的戰爭沒有那麼殘酷吧?

生:可能跟作者的生活經歷有關吧?他沒有經過殘烈的戰鬥。

生:我想,可能作者不願寫這樣令人悲痛的故事,而是寫一些鼓舞人們的鬥志的作品。

師:我想,這跟作者的人生態度和文化哲學是分不開的。“人生在世,有幸福,有歡樂,也有孤獨,有彷徨,有無奈,但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歡樂與痛苦?”是一味的宣泄,還是含蓄的傾吐?是悲憤的控訴,還是從容的講敘?是沉溺於舊時的傷痛,還是樂觀的面對新生?我想,孫犁,選擇的是後者。老師希望我們在坐的每一位同學,在今後的日子裏,也應當用這種“笑談從容的態度”來對待人生中的“風雨變幻”。

師:好,我們繼續剛纔的話題。接着談你對文章最感興趣的地方,課文給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生:讀完課文,文中的老頭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他是一個抗日英難。

師:你認爲作者是如何刻劃這一人物形象的呢?

生:我認爲主要是通過他與小姑娘的人物對話來刻畫的。

師:小說共四千餘字,我統計了一下,有將近一半的篇幅是人物的對話描寫,很顯然這篇小說刻畫人物形象主要手法是——

生:人物的對話描寫。(師板書學習重點)

師:中國文學史上長篇古典小說對人物的對話描寫都極爲出色,極爲精彩,大家能說出幾部這樣的作品嗎?

生:《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等

師:孫犁先生十分推崇《水滸》和《紅樓夢》這兩部小說,說這兩小說的人物對話讀起來“叫人就像看見了說話人的神情,聽見了說話人的聲調。”也就是說這兩部小說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把人物寫活了。孫犁的《菏花澱》汲取了傳統經典小說的精華,把對話寫得簡潔樸素,讀後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窺見了人物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來賞析這部小說高超精妙的人物對話藝術

第二教學板塊:分角色朗讀,品味人物對話。

師:大女孩子負了傷,雖說她沒有叫一聲也沒有哼一聲,可是胳膊沒有了力量,再也摟不住那個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覺得有一股熱熱的.東西流到自己臉上來,連忙爬起來,把大的抱在自己懷裏,帶着哭聲向老頭子喊:

“她掛花了——!”(聲音小,延長驚慌,害怕)

老頭子沒聽見,拼命地往前推着船,還是柔和地說:

“不怕。他打不着我們!”

“她掛了花!”(與前面的“她掛花了!”讀來又何不同?着急,還有一點惱怒,突出重音,聲音稍大)

“誰?”

課件

“誰?” 很平和的說;不耐煩的說;很吃驚的說;

1、你真討厭

——國小生甲對國小生乙如是說

——戀愛中的女孩對男孩如是說

2、這小傢伙就知道淘氣

——一位老師對小孩子的家長說

——爺爺摸着孫子的頭對別人說

教師:通過比較可得出,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同一語言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意思。

(應當讀出“很吃驚,很意外,不相信,有如晴天霹靂”的意味。“誰掛了花”平淡多了。“大道低迴,大味必淡。”——孫犁的文化哲學)

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着,那小船很厲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往前推了一把。(與前面幾個動詞比較。“老頭子叫了一聲“趴下”,一抽身就跳進水裏去,踏着水用兩手推着小船前進。“推”之輕鬆與“扒”之無力,充分表現出老頭內心的沮喪。

他們已經離葦塘很近。老頭子爬到船上去,他覺得兩隻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撥開外面一層蘆葦,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鑽進葦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的頭。

大女孩微微睜了一下眼,(受傷後的無力)吃力地說:

“我不要緊--。快把我們送進葦塘裏去吧!(語速要放慢)

老頭子無力地坐下來,船停在那裏。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老頭子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心理活動,可以猜想)說: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

小女孩子睜大眼睛問(不理解):

“爲什麼呀?”

老頭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說(很落魄):

“我-沒臉-見人。”(過於自尊)

小女孩子有些發急。在路上也遇見過這樣的帶路人,帶到半路上就不願帶了,叫人爲難。她像央告那老頭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們送進去吧,你看她流了這麼多血,我們要找醫生給她裹傷呀!”

老頭子站起來,拾起篙,撐了一下。那小船轉彎抹角鑽入了葦塘的深處。

……

他叫着大菱說:

“他們打傷了,流了這麼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很有把握;過於自信)

兩個孩子全沒有答言,老頭子覺得受了輕視。他說:

“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過於自尊自信)

小女孩子說:

“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

老頭子狠狠(自尊心受到傷害)地說:

“爲什麼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願意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哩!” 過於自信和自尊

第三教學板塊:通覽全篇,感知人物形象。

在同學繪聲繪色的朗讀之後,大家又對文章語言進行了細細的品咂。相信小說的人物已經在大家的腦海中挑躍,請大家談一談,你最感興趣的人物形象。

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的勇敢的姐妹;一羣愚蠢的鬼子兵(可用一個詞來形容,從課文中尋找支撐觀點的語言信息)

1、一個矍鑠幹煉的老頭子: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點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澱上。(白描手法:寫人不以外形爲主,而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外,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有特徵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他們的精神世界。憶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壽鏡吾老先生“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鏡。”了了數筆,便刻畫了一個精明強幹、敏銳、機智、特別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人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但就是打不敗他”海明威老人與海的“硬漢性格”。)

2、一個智勇雙全的老頭子(他爲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後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後痛打鬼子。)

3、一個過於自信自尊的老頭子;(“過於”你是怎麼理解的?此處可組織一次辯論)

甲方觀點:過於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

如:

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藐視敵人的氣概上)

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十個人流血!

當二菱對不想信時,他狠狠地說:爲什麼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本事。願意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哩!

痛打鬼子兵,找回了自尊,始終是非常自信的。

乙方觀點:“過於”是過頭的意思,大女孩之所以受傷,跟他過於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係的。

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三個“不怕”。(過於自信)

“不怕,洗一洗吧,多麼俊的一個孩子呀!”

“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不怕。他打不着我們!”

在老頭子護送的過程中,他連續說了哪三句類似的話?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一找。

“不怕,洗一洗吧,多麼俊的一個孩子呀!”

“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不怕。他打不着我們!”

提問:這三個“不怕”的意思是否一樣?

第一個“不怕”的意思是“可以”的意思,後面兩個是“不要害怕”的意思。

提問:三個“不怕”各應用怎樣的語氣讀?

前一個應該帶着喜愛的語氣,後兩個“不怕”應該帶着鎮定、自信、樂觀的語氣。

3、一個老當益壯的老頭子: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老的年齡,可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

4、一個具有愛國熱情的老頭子:爲什麼能夠“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爲什麼能夠“出生入死”的來往於敵人的封鎖線上?

生:爲了保衛自己的親人,保衛自己的家鄉。

師: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七年,孫犁曾在白洋澱附近,教了一年國小。使得他有機會熟悉這一帶的風土和人民的勞動、生活。他曾在《關於〈荷花澱〉的寫作》一文中這樣寫道:農民抗日,完全出於自願。他們熱愛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們當兵打仗,正是爲了保衛他們。他曾經深情的追憶那段時光:他說“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能達到一種極致。在一定的時代,在一定的環境,可以達到項點。我經歷了美好的極致,那就是抗日戰爭。我看到農民,他們的愛國熱情,參戰的英勇,深深地感動了我。——孫犁(高潮語)

我想,老頭子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老頭益壯的豪邁氣概,自尊自信的鮮明個性,智勇雙全的英雄壯舉也深深的感染了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請同學們課下每個寫一篇隨筆《我心目中的英雄》,我們再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