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關於聆聽兒子“教誨”,打造幸福課堂

語文7.8K

一、重視興趣愛好,研究學情,立足課堂實踐教學

關於聆聽兒子“教誨”,打造幸福課堂

兒子對各種各樣的標記保持着天生的敏感。汽車標誌、銀行標誌、超市標記等他都會很留心。前幾周我在無錫市新華書店購買了一本汽車標記的書給他。他愛不釋手,看標記知名稱,看標記知國家,逐漸地能夠對號入座,每天早晨起來和放學後常拿出來翻翻,我們還教會他看書的頁碼和汽車的生產年月。他也時常會讓我們給他講汽車的故事,如奧迪汽車的四環標記是因爲當時是由生產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的四家企業組成,別克汽車標記是由三枚不同顏色的子彈組成的……通過看這些標記,他學會了不少知識,並且在小區裏、停車場、馬路邊,他都會仔細留意汽車標記,遇到不認識的總會問東問西。爲了跟上兒子的“步伐”,我們也不得不不斷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總是對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產生着這樣或那樣的好奇,驚訝、困惑總是貫穿於幼兒的成長過程。幼兒對這個世界關注得越多,就能積累越多的知識和經驗,從而建立起對整個世界廣泛的興趣愛好。對待幼兒的成長,教師要能夠從幼兒點滴言行中及時捕捉孩子的興趣點,千方百計地滿足幼兒探究學習的需要,從而不斷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例如,在開展《我的家鄉》的社會活動中,我首先播放了歌曲《無錫是個好地方》:“問春風哪裏是長相思的地方?太湖似翡翠,二泉流韻長。梅花開罷桃李香,啊,桃花香,花海里走來誰的新娘?山美水美人更美,無錫是個好地方,好地方……”當這首幼兒耳熟能詳的歌曲響起時,幼兒自覺地跟隨歡快的旋律一起唱起來。接着我讓孩子們主動分享無錫遊玩體驗。這種寓知於遊、寓情於遊的交流活動,不僅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在交流中幼兒深入感受到無錫濃濃的鄉土氣息,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此外,還可以利用《古運河之戀》《太湖美》《二泉映月》等歌曲、幼兒自拍的視頻照片、新聞媒體上的多媒體資源來導入新課,讓幼兒在這些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感悟無錫悠久的歷史文化,提高愛國愛家鄉的情懷。

二、關注周圍世界,研究社會,拓展幼兒知識經驗

“兒子,在吳文化公園裏有什麼好玩的啊?”兒子如數家珍地說:“大犀牛、水蜜桃、大螃蟹、太陽能電池板……”吳文化公園是兒子週末最喜歡去的地方,爬爬山、看看景、喂喂魚,承載了他許許多多的快樂。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微波盪漾、景色秀美的蠡湖公園,妙趣橫生、生物多樣的長廣溪溼地公園,動物繁多、歡樂無限的無錫市動物園,層巒疊嶂、山水掩映的錫惠公園,鱗次櫛比、高聳入雲的城市羣落……處處留下了兒子的足跡。(教學論文 )在這些景色優美、現代化的世界中,做到了玩中學、遊中學、做中學,這種真心付出、用心體驗則進一步激發了兒子更多的學習興趣,不斷拓展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生活實踐中,幼兒會自覺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並用自己尚未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正是在這些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中,幼兒才能不斷拓展已有經驗,實現知識技能的提高和道德情感的提升。幼兒的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作爲教師,我們要真正從幼兒周圍世界人手,抓住教育契機,在處理個人與自然的關係時,能夠親近自然,走近自然,融入自然,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在處理個人與社會關係時,能夠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在處理個人與同伴關係時,能夠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增強集體主義意識;在處理個人與家庭關係時,能夠互敬互愛,尊敬長輩,鄰里友好,增強家庭責任意識。例如,在開展《快樂牽手,真情擁抱》項目式主題學習活動時,我通過開展具體活動讓幼兒在實際情景中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靈去感知,體驗感恩的情感,培養感恩的心靈,表達感恩的行爲。這個項目式主題學習活動既包括《大熊的擁抱節》故事交流討論活動,也包括《擁抱親情,感受溫暖》《擁抱朋友歡樂多》等活動,讓幼兒擁抱父母、擁抱朋友、擁抱他人,幫助幼兒在感恩活動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讓幼兒理解擁抱的'意義,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

三、關注認知方法,重視探究,提高幼兒合作意識

我在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時,無意中看到一本《海洋世界》的雜誌,內文印刷精美、圖片衆多。我想兒子一定會非常喜歡,就挑了一本圖片較多的借了回去。兒子拿到雜誌,認真仔細地翻了又翻。他看到潛水員時,就激動地對我們說:“人鯊共舞。”然後他又在雜誌中認出了企鵝、海豚、海豹、海獅等。對於他不認識的海洋動物,他則不斷髮問,從中他又認識了抹香鯨、座頭鯨、金槍魚等。從讀本《小紅魚海底世界歷險記》中他則記住了頭頂小燈的鮫鯨魚和長有雙“翅”的飛魚。在無錫市海底世界、蘇州海洋館、上海海洋水族館,他總能大飽眼福。最難忘的是,他去年在上海海洋水族館裏去摸小鯊魚的場景,雖然當時非常害怕,但最終他還是勇敢地嘗試了,獲得了一次難得的體驗。他不僅愛看書中的魚,更喜歡養魚。每次家裏購買來小魚,生死是他最關注的問題,雖然總是屢買屢死,屢死屢買,但精神實在可嘉。

幼兒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過程,這也就意味着傳統的灌輸式的學校教育難以適應幼兒發展需要,教師必須通過生活實踐幫助幼兒完成知識的積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作爲教師,就要充分了解人類認知的一般規律,切實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出發,幫助幼兒在生活情境中不斷利用原有知識內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開展《親親熱熱一家人》主題活動中,我播放了《家》的廣告:“小時候爸爸是家裏的頂樑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風擋雨。溫柔賢惠的媽媽相夫教子,漸漸我長大了。少不更事的我總想掙脫爸爸的束縛,屢次頂撞嘮叨的媽媽。長大的我漸漸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發現爸爸的背早已駝得不成樣子,媽媽的身體也已臃腫。是時候盡一個子女的責任,悉心呵護起這個家,做父親貼身的柺杖,給他一個依靠的肩膀,給母親撐把庇護傘爲她遮蔽夏日的驕陽。爸爸媽媽我愛你!家,有愛就有責任。”接着,我讓幼兒們結合公益廣告分小組討論在家庭裏怎樣才能算是一個“小大人”。孩子們認真地討論起來,有的說要幫爸爸媽媽做事情,有的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說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等。這種同伴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孩子們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相互教育,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幼兒教育以培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爲最終目的。幼兒教師要做到努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關注周圍世界,注重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道德行爲的培養和思維品質的提升。讓幼兒在平等、公正、和諧的學習氛圍下積極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活動和遊戲中體驗成長的快樂,從而更加愛幼兒園、愛同伴、愛老師,實現基於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快樂成長、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