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關於《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通用21篇)

語文2.23W

《釣魚的啓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通用21篇),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於《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通用21篇)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

  教學過程

師: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德國,有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畢業以後,他去德國的大公司尋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絕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絕了他,第三家公司還是拒絕了他。他一連找了20多家大公司,結果沒有一家肯接受他。他想:憑自己的博士文憑和優異成績,找一家小公司應該沒什麼問題吧。但是,誰也沒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還是拒絕了他。這位中國留學生憤怒了,他對那家小公司的老闆說:“請您告訴我,你們爲什麼要拒絕我?”那位老闆說:{對不起,先生。我們從網上找到了一份關於您的記錄。記錄顯示,您在德國留學期間乘坐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中國留學生吃驚地說:“逃三次票算得了什麼?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套票嗎?”德國老闆鄭重地說:“是的,先生,我們知道你不缺文憑,不缺知識,不缺能力,但我們認爲你缺了一樣東西,正是你缺的這樣東西,讓我們德國人不敢聘用你。”

同學們,我們這位中國留學生缺文憑嗎?卻知識嗎?卻能力嗎?那他到底缺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到《釣魚的啓示》這裏去尋找答案。

  齊讀課題

生齊讀:釣魚的啓示

師:回顧昨天我們學習的內容,誰來說說這篇課文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詹姆斯小時候釣到了一條大鱸魚,但是還沒到吊鱸魚的時間,爸爸叫他把魚放掉,他不情願的把魚放了。他從這件事中受到了啓發。

師:歸納的非常完整。初讀課文後,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生:當時四周都沒有人,爸爸爲什麼不讓他把魚拿回家呢?

生:爲什麼他的腦中一片空白?

生:他放了這條魚後,後悔沒有?

生:爲什麼他爲自己的父親而驕傲,也爲自己而驕傲?他驕傲的是什麼?

師:同學們初讀課文後,產生了這麼多問題,說明大家讀書時,是一邊讀一邊思考的,真能幹!下面老師也有一個問題,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問題,想知道嗎?我釣到大鱸魚後,我和爸爸的態度各是什麼?從文中找出根據。

生:(默讀,思考,勾畫)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大家自學的情況。我釣到大鱸魚後,我和爸爸的態度各是什麼?

生:我不情願放魚。爸爸堅決讓我放魚。

師: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不情願放魚?

生:“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從這裏看出: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纔釣到的。

生:“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這鱸魚這麼大,這麼美,很誘惑人。

生:“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周圍沒有人,就是拿回家也沒有人知道的。

師:從哪兒看出爸爸一定要我把魚放掉?

生:父親看了看大魚,又看了看兒子,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裏去。”“得”是一定、必須的意思。從這兒看出父親非常的堅決。

師:爸爸爲什麼要讓我放掉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鱸魚?

生:爸爸是要我從小做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人。

師:你喜歡這樣的爸爸嗎?爲什麼?

生:我喜歡這樣的爸爸,因爲他是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人。

師:詹姆斯後悔嗎?

生:他不後悔。我是從“這件事在詹姆斯的記憶中永遠是那樣清晰,他爲自己的父親而驕傲,也爲自己而驕傲”看出來的。

師:爲什麼他爲自己的父親而驕傲,也爲自己而驕傲?他驕傲的是什麼?

生:他爲自己有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爸爸而驕傲。他還爲自己自覺遵守了規則而驕傲。

師:說得非常好!一起讀讀這段。

生讀

師:“詹姆斯確實再也沒有釣到過那麼大的魚,一條魚和做人的道理哪個更重要?

生:做人的道理。

師:他告訴給他的子孫後代的道理是什麼?

生:不管有沒有別人看見,我們都應該遵守規定。(板書:不管……都……)

師:生活中哪些規定要自覺遵守,請您用上“不管……都……”這組詞語。

生造句

師:生活中,有許多規定,不管有沒有人看見,有沒有要求,都應該自覺遵守。(板書:自覺遵守規定)

師:請給那位中國留學生寫幾句話,說說你的感受和想法。

生寫話

請兩三位同學在全班交流自己寫的話。

板書設計

釣魚——放魚——啓示。

自覺遵守規定

高興 不情願

悲哀 驕傲

緊張

激動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學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節簡單,寫的又是人們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學生經過預習,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認識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多數生詞,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而對課文中“正像他的父親教誨他的那樣……”一段話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像鱸魚一樣的誘惑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讓學生把課文與生活聯繫起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前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認識生字,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給文章劃分段落,理清文章結構

3。觀察生活中有規則的事例,舉一、二件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人釣過魚嗎?誰來講一講自己的釣魚經歷呀。(請一到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釣魚經歷)通過剛纔的講述我們知道釣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看看他是如何釣魚的?在釣魚過程中又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件事對作者有怎樣的影響。

  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釣魚的啓示

  三、學習生字

撈 餌 濺 鉤 翼 縱 啪 鰓 皎 脣 沮 誘 誡踐

  四、劃分文章段落

一(1——3)“我”和父親去釣魚並釣到了一條大鱸魚

二(4——9)“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經過

三(10—11)這件事對“我”的啓示

  五、課文分析

1。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齊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信息:文章開篇點明瞭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

2)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信息:

a、介紹了事情發生的具體時間

b、周圍環境

c、釣魚的地方景色如何?用自己的話來回答:五彩的晚霞,粼粼的湖水,初升的月亮把月光灑下湖面,就像灑下了無數細碎的銀子……在這麼美的環境下釣魚,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

d、讀課文,把這麼寧靜的美的氣氛讀出來。

3)分析第三自然段

a、這條魚是不是我一下子就釣上來的?你從哪些句子中知道的?從這些句子中你能體會到什麼?不是。“過了好長時間”和魚在不停的掙扎。通過對釣魚的細緻描寫,明白魚來之不易及魚很可愛。

b、這魚怎麼樣?這是條多麼可愛,多麼漂亮的大鱸魚啊。

c、此時此刻,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得意

(過度)我真得意,真興奮啊,但是爸爸的一句話讓我從快樂的雲端一下子跌進無底的深淵。

2、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1)找出文中有關作者的語句並體會其心情

a、“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急切、不解

b、“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難受

c、我擡頭看了一下四周……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乞求

d、我慢慢的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的把它放回湖裏去。——依依不捨、無可奈何

2)找出文中描寫父親的語句並體會父親的態度

a、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態度堅決

b、“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態度不變,仍然堅決

c、。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不容爭辯

3)文中父與子的對話一共有幾組?兩組

a、父:“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子:“爸爸!爲什麼?”

b、父:“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

4)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同桌分角色練習並請同學展示。

5)父與子之間還會說什麼呢?發揮想象力思考一下,和同學組伴表演展示。

  六、課堂小結: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啓示?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七、作業佈置:

1、生字本上寫本課生字

2、預習文章第三部分

  板書設計:

一、釣魚魚:大、漂亮人:得意

(1——3)

急切依依不捨

二、放魚“我”的態度:——難受——乞求——

(4——9)不解無可奈何

父的態度:堅決不容爭辯

三、啓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10—11)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啓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4、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談話:假如,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剛想拿回家,別人卻讓你放回去,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得到一些啓發的。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學習生字詞

易錯音:沮 漪

易錯形:距(拒)紐(扭)踐(線)掙(諍)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描寫“我”和父親神態及心理活動的句子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思考:“我”回憶了一件什麼事?爲什麼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充滿了對父親的崇敬?

(分小組合作學習)

五、教師總結

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知道了父親在鱸魚捕撈的開放日前一個傍晚,在“我”捕撈到一條大鱸魚後讓“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啓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4、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啓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月光的輝映下,靜悄悄的湖邊,知道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心情十分興奮。面對着大鱸魚的誘惑,“我”做出了件難的抉擇,這件事也對你有很大的啓發吧,我就讓我們一起細讀本課。

二、研讀第11自然段

1、請同學們再看題目,哪個詞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啓示)請打開書,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啓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讀了此段,你想知道什麼?

三、研讀第4──10自然段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邊聽錄音邊默讀邊想。

2、彙報:你讀懂了什麼?

(二)學習第4──9自然段。

1、請學生畫出描寫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學生彙報,指導朗讀。

3、比賽讀:你可以把“我”的心情變化讀出來嗎?

4、討論: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去?

5、你同意父親叫“我”把大鱸魚放走嗎?(學生表態後,進行辯論比賽。)

(三)學習第10自然段。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10自然段,找一找這段話有沒有能說服對方、贏得這次辯論比賽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畫上一個小問號。

2、。生彙報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點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魚指什麼?

3、討論: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

4、父親怎樣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導讀父親告誡“我”的話。)

5、聯繫父親的話,用“因爲……所以……”說說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師點撥: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動的語句,多讀幾遍,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感悟:這“魚”就是面臨道德抉擇的各種誘惑。

7、聽了父親的話,聯繫自己的生活,或者聯繫課前蒐集到的有些名人因爲從小受到嚴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說說自己受到的啓發。

8、開展全班討論:“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這句話。

四、總結

面對着這樣的父親、這樣的作者,你想對他們說什麼?

五、拓展、延伸

你身邊的人對你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啓示?蒐集有關材料,和你的小夥伴互相交流,再寫下來。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4

  一、本週教學內容:

本週我們學習一篇精讀課文《釣魚的啓示》,通過講述父子倆釣魚的經歷,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另一篇略讀課文《爭吵》,講述了兩個小同學之間發生的事,說明同學之間要真誠相待,互相理解。學好這兩篇課文對同學們的成長是很有益處的。另外爲同學們設計了綜合訓練題,希望同學們認真做好。

  二、重點、難點:

1、學習生字、新詞,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教育,將對他終生受益的道理。從小培養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培養知錯認錯的美德。

4、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三、學習方法:

我們在閱讀時,要在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的基礎上,抓住主要內容,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中蘊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受到啓迪。大量的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和人物語言,是課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我們要學會通過人物的外表言行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以及人物的情感變化,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語感。

  四、學習過程:

《釣魚的啓示》課文講了我小時候一次釣魚的經歷。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着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啓示。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敘的,先記敘後議論。記敘部分可分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講我釣着了一條大鱸魚。第二段(4—9自然段)講爸爸讓我放掉鱸魚。第三段(10—11自然段)講爸爸的嚴格教育對我的影響。記敘部分放魚是重點內容。爲什麼釣了魚又放魚呢?焦點是要不要遵守鱸魚捕撈的禁令。議論部分是體現課文中心的內容。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句話中的魚指誘惑人的財物、名利。我爲什麼因此而終生感謝父親?正因爲父親的嚴格教育,使作者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所以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當一次次面臨道德抉擇時,他都能牢記父親的教誨,做出正確的選擇,成爲著名的建築設計師。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5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9課,請同學們把課題讀一遍。上節課同學們都說到,課題中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哪具詞?“啓示”。這節課咱們就一起再去釣一釣魚,看能獲得些什麼啓示?

  二.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不明白的問題

  三.辯論會並知道朗讀對話

同學們真會提問題。讀完了一遍課文,已經有一些啓示了。上節課釣到的鱸魚,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漂亮,大)這麼鮮活這麼漂亮的鱸魚,我們到底該不該放呢?(各抒己見)

四人小組討論,等一下開個小小的辯論會,辯論時可以結合課文的語句,我看誰的嘴巴是最了不起,能把對方說得貼貼服服(要注意有自信)

指導朗讀:

同學們都很堅持自己的意見,贊成爸爸意見的同學舉手,請一同學扮演爸爸,贊成我的意見的同學舉手,扮演我。只需要讀對話,不用讀旁白。(師:你有信心說服爸爸,讓他同意你留下這條鱸魚嗎?爸爸,你會被孩子的乞求而動搖嗎?)那可要通過你們讀的語氣來告訴大家。其餘同學來噹噹小評委,看看他們讀得怎麼樣。

男女生比賽讀

  四、父親的抉擇

父親的語氣是怎麼樣的?難道面對這麼大的誘惑,他一點兒也沒動搖過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可默讀第10自然段)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可能在想些什麼呢?

如果我把這條鱸魚留下,我最大的益處是什麼?(利益)

壞處呢?如果我把這條魚留下,這是我從正當途徑中去獲得的嗎?(從正當的途徑獲得的利益,我們就是違反了道德)在利益與道德面前,父親選擇了什麼?

我本來再三請求,是希望能把鱸魚留下來,可是父親下了決定後,滿懷希望的我心情會是怎樣?在課文中找出句子,體會一下。

  五、小結,明理

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想想:作者得到了些什麼啓示?你又得到了些什麼啓示?可以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兩個句子來說說。(四人小組討論)

誘人的魚:這個鱸魚是我從不正確的途徑得到的,你說其它的可能會與它有什麼相似的地方?(聯繫實際)

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爸爸不在場,我會不會把鱸魚拿走?連這麼小的誘惑我也抵受不了,長大了,面對大的誘惑我還有勇氣和力量去抵受誘惑嗎?

道德的是與非:違背了道德(非) 遵守道德規範(是)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相似的誘惑嗎?

有什麼名人是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而成才的?(岳飛,華盛頓,列寧……)

儘管作者“我”捨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決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後我的成功。一位名人曾說過: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財富。所以當你們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6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湖裏。34年後,“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啓示──那是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

課文回憶了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事情按發展過程記敘的: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捨把魚放回湖裏,最後寫34年後的感悟。課文最後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這些句子內涵豐富,承載着思想和人文內容,學生受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文在敘事過程中插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抓住課文這一特點,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能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從“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可以體會到兩層意思。第一,父親也很喜愛這條漂亮的大鱸魚──魚是那樣的大,“我”平時雖然經常跟父親去小島釣魚,卻“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魚是那樣的可愛,魚鱗在“銀色的月光下”閃閃發光,還“輕輕翕動着”魚腮,父親和“我”一樣喜歡並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第二,正因爲大鱸魚這麼漂亮可愛,所以從情感上說父親也捨不得放掉它,“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是因爲父親也在經歷實踐道德的考驗:放,還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層意思,父親會離我們更近,也更能讓人體會到“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這句話,我們需要讓學生體會到父親的堅決,“得”──一定、必須,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同時也應該讓學生體會父親的慈愛──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實踐道德是沒法妥協的,違背了孩子的意願,也只得孩子去做,這是做爲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並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聲“孩子”之稱,充滿了父親溫柔和深情。

②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了。

“沮喪”:灰心失望。當年那件讓孩子“沮喪”的事,與後來他成爲“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之間有什麼聯繫?可以結合課文後面的句子“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懂得這一點很不容易,也許花了數十年時間;懂得這一點又很了不起,他能讓人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有足夠的力量戰勝自我──這是他後來能成爲著名建築師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對父親從小嚴格教育的最好回報。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這句話比較難懂,需要引導聯繫實際。誘惑人的“魚”: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諸如:金錢、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暫時能帶來一點方便的事。學校裏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沒有民警叔叔,衝過去,還是等?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

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是”:對,正確,應該,“非”:錯,不對,不該。理解這句話首先要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之難,實踐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魚,就需放棄個人利益。

(2)對詞語的理解。

漣漪:細小的波紋。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絲毫不敢疏忽。

翕動:翕,收斂。(嘴脣)一張一合。

皎潔:(月亮)明亮而潔白。

乞求:請求(對方)答應。

不容爭辯:不允許爭論、辯說。

誘惑:吸引。

抉擇:挑選,選擇。

告誡:警告勸戒(多用於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自覺性和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鼓勵學生尋找、查閱關於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瞭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2.基本教學思路:可抓住三個主幹問題構成教學的三大板塊,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課文。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裏,“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體會“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講理,不愛“我”嗎?抓住描寫爸爸神態的細節和相關詞句,體會父親對“我”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啓示?結合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所得到的啓示,並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用具體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來加深對“啓示”的理解。

3.理解“我”的心情變化時,可以抓以下重點詞句。

(1)“得意”。如“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輕輕翕動着。”(可引導積累詞語: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

(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爲什麼?”

(3)委屈、難受的心情。如“‘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

(4)“乞求”。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5)無可奈何、“依依不捨”、遺憾……。如“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到湖裏。”

4.抓住描寫爸爸動作神態細節,體會爸爸在道德抉擇面前的態度。

“我和爸爸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爸爸和我一樣喜愛這魚。

“爸爸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從情感說,爸爸也很捨不得放掉這條漂亮的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鱸魚。

“……父親平靜地說。”──爸爸的語氣是平靜的,但又是不容爭辯的,爸爸在道德抉擇和實踐上毫不含糊。

5.理解課文含義深刻的詞句,從中得到啓示,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

在落實這一單元重點時,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首先應基於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讀懂句子的意思,然後適度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受到真實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動爲生活這本書增添新的篇章。

6.文中有描寫美麗月夜的句子,可結合課後第三題,讀讀背背,抄抄寫寫,以幫助積累,促進運用。

四、教學案例

課堂作業設計:

1.根據“我”的心情變化,填空。

當“我”釣到大鱸魚時,______________;爸爸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____________,但因爲爸爸的話沒有商量的餘地,我只好__________________。事情過去三十四年後,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啓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也可直接用課後的第二題,進行填空,然後用自己的話做具體說明和補充。

2.讀下面的句子,寫出“我”不想放掉鱸魚的理由。(括號裏的答案供參考)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纔釣到的。)

“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鱸魚這麼大,這麼美,很誘惑人。)

“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周圍沒有人,不會受到限制和批評。)

從中體會“我”實踐道德的艱難(誘惑難擋)。

3.根據提示,寫句子。

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是一個(怎麼樣的)夜晚。(可以寫月色,也可以寫事情,還可以寫得到的啓示。)

  五、相關鏈接

鱸魚:魚名。鰭科。體長(可長達60多釐米),側扁,口大,下頜突出。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以魚蝦爲食,生長快,肉嫩味鮮。棲息於近海,也進入淡水,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爲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產卵期間禁捕。

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法國著名思想家)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希臘哲學家、數學家)

“非常的境遇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莎士比亞(英國著名戲劇家)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7

  【設計思路】

《釣魚的啓示》是一篇記敘文,講的是34年前的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很不理解,但最後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34年後,“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地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課文的內容不是難點,難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親說的話: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要理解這個難點,必須從文中釣魚這件事去理解,從我釣到大鱸魚的得意,到放魚時的依依不捨和沮喪來體會道德實踐的艱難。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把體會“我”釣到鱸魚時的得意和放魚時的沮喪做爲教學的重點,由體會這種心情的變化來理解道德實踐的艱難,理解父親的話。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紀律的好學生,冒昧地問一下,老師不在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違反過紀律?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師:老師欣賞你們的坦誠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錦澤學習,學習她們在老師不在的時候,也能遵守紀律,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自律”。做到這兩個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國的著名建築設計師,他時刻嚴格自律,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來自他小時候一次釣魚的經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們課本上的第13課,《釣魚的啓示》。請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自然引出“自律”並使“自律”貫穿全課。)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已經預習課文了,生字詞都認識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戰?

生:敢。

師:生字詞自學得不錯,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嗎?不要急於回答,再瀏覽一遍課文。

生:課文先寫了我和父親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親去釣魚,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鱸魚,但是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很難受,最後寫了我得到的啓示。

師:課文讀得不錯,把主要內容說出來了。

生:我還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課文先寫了我和父親去釣魚,再寫了父親讓我放魚,最後寫我得到的啓示。

師:你的概括能力真強。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通過這一環節,幫助學生理清課文。)

師:課文內容瞭解了。預習的時候,你遇到了什麼問題?

生:課文的題目是釣魚的啓示,他得到了什麼啓示?

師;你會從課題入手去想問題。

生:父親爲什麼讓我把魚放了?

師:是啊,爲什麼要放了呢?

生:父親盯着魚看了好一會,爲什麼看了好一會兒?

師:你會從細節入手,讀書真仔細。

生:課文寫釣魚,怎麼後面又寫了“我”成爲了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這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課文中“我卻不止一次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個“魚”指的是什麼?

師: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說明在讀書的時候,思考了。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同學們再去讀書,從書中尋找答案。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讀書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發現,加細緻地讀書,更深入地思考。)

  三、細讀課文,探究問題

師: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我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

生:我釣到了一條從沒有見過的大魚。

生: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上來了。

師:說得精彩極了,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生讀句子:“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師:你在讀這句話的時候,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嗎?

生:高興。

生:得意。

生:大喜過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驚奇。

師:同學們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心情,可見語言能力較強。把你體會到的心情讀出來。生讀這句話。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引導學生讀這句話,體會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現出大鱸魚的誘人。爲下文“我”放魚時的不捨做好了鋪墊。)

師:我正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的時候,父親卻讓把它放了,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的4~9自然段,標畫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生:急切、難受、傷心、依依不捨、沮喪。

(讀書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我”的心情,又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師:我心情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我和父親的對話中,請同學們練習一下父子的對話,體會 “我”的心情。

(從具體語句中體會“我”心情的變化,表現我對大鱸魚的不捨。)

生:自由讀,展示讀,男女生讀。

師:當我看到四周沒有人的時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親,想一想,我會對父親怎樣說?

(利用課文的空白,進行補白,體會人物的心理,反襯在無人看到的情況下,實踐道德的艱難。)

生:爸爸,求求你,把這條鱸魚留下吧。

師:孩子,還不到鱸魚捕撈開放的時間啊,不能留下。

生:我們什麼時候釣到的,又沒有人看見,還是留下吧。

師:天知地知,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師:父親這樣做,對嗎?

生:對,因爲還不到捕撈鱸魚的時間。

生:因爲他父親想教育孩子按規定做事。

師:父親不喜歡嗎?

生:父親也很喜歡。

師:你從哪裏看出父親也很喜歡這條鱸魚?

生:從“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和“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知道的。

師:剛纔有位同學問“父親爲什麼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明白了吧?

師:我儘管依依不捨,但是還是把這條鱸魚放回了湖裏,同學們,這時他捨棄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呢?

生:捨棄了鱸魚,得到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你會聯繫下文來說,什麼是道德實踐呢?

生:就是去做。

師:說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確的去做。

(引導學生從父親的角度去看問題,父親也很喜歡那條鱸魚,也在進行着道德的抉擇,從而更加深了學生對道德實踐的認識。)

師: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我已經成爲了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但不止一次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他會遇到哪些誘惑呢?

生:金錢。

師:對,這裏的魚可以指金錢。

生:職位、小便宜。

師:說得不錯,能聯繫他的職業來說說嗎?

生:比如說,他在給別人搞設計的時候,兩個公司競爭,一個公司給他很多錢,讓他給自己的公司設計的好,而故意給另一個公司設計的不好。

師:這時,他會怎麼做呢?

生:他不會要那個人的錢。

師:他會想起父親的話。剛纔有個同學說“釣魚這件事和他成爲著名建築設計師有什麼關係?”現在想一想,有沒有關係?

生:哦,我知道了,因爲父親的教育,才使他嚴格按正確的去做,才最後成爲了一名著名建築設計師。

師:是啊,當他一次次面臨道德選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的話。我們來讀一讀父親的話。

生:讀。

師: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道德是個很簡單的問題,放了大鱸魚就是對的,不放,就不對,但是真正讓他放的時候,他卻不捨得了。

生:有一次,老師多給了我分數,我一看很高興,終於比同桌高了,但是當我仔細再看的時候,發現有一個錯誤,老師沒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給老師看了,我的分數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給老師看,就不誠實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師平時教育我的話,就給老師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學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還給他了。

師: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

生:知道。

師:儘管知道,但是看到那麼漂亮的橡皮,還是不想還給同學。

生:也就是說的時候很簡單,做的時候就不捨得了,就很難了。

生……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父親的話理解得較好。教師應該做一個小結,突出捨棄個人利益的困難,突出主題。)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看來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不僅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也給同學們以深刻的影響。讓我們端起書來,再次回到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生:配樂朗讀課文。

(創設的情景非常好,學生在月夜背景的襯托下,傾聽着舒緩的音樂,彷彿在慢慢向人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師:同學們讀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學們提得問題我們讀懂了,但是在生活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今天的學習能給同學們以幫助。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8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第一批參加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學校,新課程的理念不僅爲教師的所掌握,而且已體現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校學生在課改的理念指導下,已逐步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成了愛提問題,敢於探索的好學風,對學習語文已經積累了一些方法,如讀中感悟,抓關鍵詞理解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設身處地地體會詹姆斯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詹姆斯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

3、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

教學過程

  一、抓住“啓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與父親的一次釣魚中收穫了終生有益的啓示,這個啓示是什麼呢?

(生說。)

2、齊讀,倒數第二自然段。

(設計思路:學生在第一課時已初步感知課文,這裏從結論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詹姆斯得到“啓示”的心理歷程,進一步探討課文的內涵。)

  二、緊扣重點,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後才獲得如此寶貴的啓示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2~12自然段,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

2、四人小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說明理由。

3、小組代表彙報: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

釣到魚時:緊張、激動。

放魚時:“爸爸!”──不情願;“可哪兒能釣到這麼大的魚呀!”──抗議。

放魚後:悲哀。

4、誰來完整地說一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

(設計思路:這是對文章內容的概述,也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嘗試表達的過程。在說話的過程中吸收語言,進行內化。)

5、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是真實的。從來沒釣過這麼大的魚,心裏怎麼會不激動呢?面對自己辛辛苦苦遛了兩個小時才得來的魚卻要白白放掉,心裏怎麼會情願呢?現在,假如我們就是詹姆斯,讓我們把描寫他的心理變化的句子換成“我”的角度來說說,並適當加進自己的心理活動,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魚。

6、學生練說後全班交流。

7、點名彙報。師相機點撥說出真實的感受。

(設計思路: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這裏,結合課後的“金鑰匙”,讓學生轉換角色,讀、說,體驗詹姆斯的內心變化。)

8、爸爸心裏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再讀課文,說說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9、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

10、學生彙報: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相關句子:

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裏去。”

⑵“父親再沒有說話。”

11、分角色朗讀父子的對話。

(設計思路:剛纔已經引導學生用抓重點詞語句子的方法解決了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的問題,現在再次用同法,通過找出描寫爸爸的態度的句子理解課文,再次強化學法指導。)

12、爸爸的態度爲什麼這樣,絲毫沒有爲詹姆斯的抗議所動搖?爸爸當時是怎麼想的?

(生說。)

13、如果你也和他們去釣魚,目睹了這一經過,你會想些什麼?

14、生思考後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學的想法一樣,無可奈何地把魚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導感情朗讀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這些能體現詹姆斯無可奈何地放掉大鱸魚的心理的詞語。

(設計思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讀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議論文本

1、就是這樣一次平常的釣魚活動,卻對詹姆斯的一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哪些方面影響了他呢?同學們讀一讀課文13~16自然段,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你的理解。

2、生思考後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發言。

4、聯繫生活實際,說說爲什麼要遵守規則,怎樣才能遵守規則?

5、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次釣魚得到的啓示,注意語言要精煉,概括性要強。

例: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有沒有人監督,都要自覺遵守規則。

(設計思路:學生已經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理解了它的內在聯繫,再借助文本就能領悟“啓示”的真正含義,讓學生通過充分議論,發表見解來進行自我教育,比教師單純的講效果要好得多。)

  四、讀寫結合,昇華文本

1、小練筆:

生活處處有規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說:“人們啊!請自覺遵守規則吧。”同學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爲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爲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現的需要人們遵守規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人人遵守規則,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秩序井然,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就會越來越文明。

(設計思路:學習語文是理解祖國語言文字和學習使用的過程。讀寫結合的安排,是學生運用自身語言積澱自由表達的方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昇華。)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總體來說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注意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滲透,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嘗試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達到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具體來說,主要體現爲以下三個特點:

  一、活用文本,感悟語言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釣魚的啓示》文質兼美,生動感人,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範例。教學時,我儘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進入文本的重點段落,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從而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另外,還通過朗讀體會詞語的作用,從而感悟語言的魅力。

  二、轉換角度,體驗內心

文中的當事人經歷的事是學生未曾經歷的,如何讓學生與主人公的感情產生共鳴?我兩次採用了轉換角度的方法,讓學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體驗了人物的內心變化,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培養能力,激發情感

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朗讀的能力,用自己的語言說話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等。在培養這些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自覺遵守規則的情感。

本課教學也有不足之處,如:在引導學生寫作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如在湖邊釣魚除了遵守時間的規定,還應注意什麼?(如保護環境等)這樣,學生寫的文章會更充實。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9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趣,誘導學生寫課文標題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啓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願者請閃亮登場、一展丰采!

設計理念:“黑板”使用權的易主,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表現自我的慾望,這種親身體驗是主體參與學習的一個重要表徵。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練讀中把課文逐步讀正確、流利。具體做到:“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設計理念:

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朗讀的空間,他們將更樂於參與讀書。同桌、小組競賽讀書,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衆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得以發展的目標。

  四、自讀質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後,陸續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設計理念: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纔會思考,有了思考,纔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纔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

  五、鋼筆描紅,輔導學生練寫生字

師:仔細讀一讀課後生字,認真看一看字型結構,然後用鋼筆描紅、臨寫、注意書寫姿式,做到頭正、身正、臂開、腳平放;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本子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教師可以放《漁舟唱晚》的古箏曲,或其它輕音樂,讓孩子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舒暢、愉悅地練字。)

設計理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練字的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註

師:孩子們,《釣魚的啓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註,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交流“批註”,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孩子們,看了你們書本上密密麻麻的閱讀批註,我知道你們的批註是“豐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註成果,好嗎?

生:自由交流

師:(創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設計理念:教師跟着孩子的思路走,與學生真誠對話,學生就會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共享知識的甜蜜,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幸福。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爲自己設計一項作業。(本週內完成)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0

  一、課型: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啓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過程與方法

1、聯繫上下文,學習生字詞。

2、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讀,來體會作者的心裏變化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引導學生做一個嚴格遵守道德標準的孩子。

  三、教法與學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2、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啓示。

  五、教學手段:

  六、課時安排:2課時

  七、教學過程

  八、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師:“啓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瞭解課文

1、生字讀音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

2、部分詞語的意思。

詞串中的詞語,有什麼不明白的,請提出來。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別急,再看看課文才回答)

(板書:釣魚放魚啓示)

三、深入體驗課文情感

(一)、初步瞭解情感

提問,隨機指導,擇要板書(如:得意依依不捨感激)

(對獲得啓示以後感激的情感的體會很難,學生可能說不出來。在學生真正說不出來之後,可以暗示:明白了所發生的事情的意義後,我對父親是什麼情感啊?)

(二)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

2、指導與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繫《江上漁者》體會

(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3)把魚放回湖裏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三)父親的情感

1、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

2、交流與指導。

(1)、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麼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2)、逐句指導:

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麼?

3、討論

師: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態度爲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爲什麼?先在小組裏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四、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師: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啓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爲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五、作業設計: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遍;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遍。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六、板書設計

29、釣魚的啓示

我父親

釣魚得意

放 魚 依依不捨 不容爭辯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並明白本課的一些詞語,如:漣漪、翕動、不容爭辯等。日誌傷感

2、過程與方法:透過聯繫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等方法使學生走入文本,體會釣魚的啓示。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這個故事使學生受到一些啓示,懂得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透過聯繫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等方法使學生走入文本,體會釣魚的啓示。堅持的名言

2、教學難點:從文中的細節描述中揣摩父親的心理活動,明白父親放掉大鱸魚的做法。

  三、學情分析:

《釣魚的啓示》這一課對於學生來說明白起來有必須的難度,首先,這個故事發生在國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其次,本文的主題是“道德”,道德對於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深刻而嚴肅的話題,更別說孩子了。最後,本課的重點就是明白父親爲什麼把大鱸魚放掉,而文中對父親的描述卻很含蓄,沒有心理描述,也沒有過多的解釋性的對話,因此學生在閱讀本文時很可能只停留在語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語言背後的深刻含義。

教學策略:

品讀關鍵詞、聯繫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深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板書課題:釣魚的啓示,“啓示”二字用紅筆寫出。

齊讀課題,教師問道:這個課題與你們以前見過的課題有什麼不一樣?

生:啓示是紅色的字。

師:猜猜老師爲什麼要把“啓示”二字用紅筆標出?

學生彙報。

師:什麼是“啓示”?學生彙報,教師小結:簡而言之,“啓示”就是你從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麼這啓示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資料。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看看你能不能根據“釣魚”和“啓示”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

學生讀文並分段。

彙報:說說你這兩部分是怎樣分的?(課文從哪到哪寫的是釣魚這件事?哪一段寫的是我從中獲得的啓示?)學生彙報,教師在題目中相應標出:(1—10)釣魚,(11)啓示。

2、詞語:我們倆看本課的一些詞語。

課件出示詞語:新漢普斯漣漪

鱸魚——魚鰓——翕動

爭辯——不容爭辯

興高采烈——無可奈何——沮喪至極

(1)學生自由朗讀詞語。

(2)指名朗讀詞語。當學生讀完“新漢普斯”這個詞後,教師指導: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讀三遍這個詞嗎?學生讀詞。教師小結方法:遇到拗口的詞多讀幾遍就能讀順了。

(3)指導明白詞語的含義:

①漣漪:什麼是漣漪?學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時教師出示圖片並解釋道:漣漪泛指細小的波紋,那麼文中的漣漪具體指什麼呢?找到文中的相關句子讀一讀。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2自然段),教師出示另一張圖片相應解釋道:課文中,當魚餌拋下水面時,就會盪出一圈一圈的······波紋,這就是漣漪。

②鱸魚——魚鰓——翕動,你發現這三個詞之間的.聯繫了嗎?或者你發現前兩個詞之間的聯繫了嗎?學生彙報,教師相應出示鱸魚的圖片配合學生的解釋,之後教師小結:魚鰓是魚的哪一部分?生回答。在生活中見過魚鰓一張一合,一張一合(師做動作)的樣貌嗎?這個動作就叫做······翕動。再讀“翕動”一詞。

(4)齊讀這些詞語。

3、概括故事主要資料:

當生讀完“興高采烈——無可奈何——沮喪至極”這三個詞語後教師趁機說道:你能快速找到課文中帶這三個詞語的哪一段嗎?(10自然段)指名朗讀10段,師:這三個詞語都是用來形容我的情緒的,那麼究竟是什麼事令我興高采烈?(課件中該詞後出現一個問號)之後又發生什麼事使我無可奈何呢?(課件同上)最後怎樣了我就變得沮喪至極了?(課件同上)請帶着這3個問題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這三個詞語寫在相應的段落旁。

學生讀文,教師巡視。

彙報交流:什麼事使我興高采烈?學生回答。之後又發生了什麼事使我無可奈何?學生回答。最後我是怎樣做的?生回答,師:此時我的情緒可真是······沮喪之極了。

師:誰能把他說的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遍?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這三句話連起來就是“釣魚”這件事的主要資料,第一句話是起因,第二句話是經過,第三句話是結果。在概括一件事的主要資料時就是要抓住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最後還要加上一句:從釣魚這件事中我還獲得了一些啓示,這就是整篇課文的主要資料了。那麼我究竟獲得了什麼啓示呢?誰能讀一讀原文中的句子?

學生讀11段,教師相應出示11段中的重點句子。

(三)、精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1、歸納大鱸魚誘惑人之處。

教師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的抉擇的時候,我都會想起34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

師:那裏所說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真正的魚嗎?從哪看出來的?生:不是,魚字加了引號。但故事中那條真正的大鱸魚也十分地誘惑人,對嗎?哪些地方讓你覺得這條魚十分誘惑人?

生可能:魚大。

(1)感受魚大。

師:找一找,從哪段能看出魚個性大?生:3段。

師: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讓你覺得魚個性大就把它畫下來。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視。

學生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相應出示並品讀3段中的重點句:

句一:過了好長時刻,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必須是個大傢伙上鉤了。

首先學生就此句交流:爲什麼這句使你感到魚大?當生提到“劇烈地抖動”一詞時,師:把“劇烈地”換成“強烈地”或“猛烈地”好不好?爲什麼?學生彙報。

師:這三個詞相比,誰的動程度更強?生:劇烈地。

師:那麼“劇烈地”說明了什麼?生:魚大。

指導朗讀:你能透過朗讀讓我們感覺魚個性大嗎?

指名讀,重點評價學生將哪些詞強調了,以此來指導朗讀。

齊讀。

句二:也許是這條魚想擺脫魚鉤,不停地甩動着尾巴並跳躍着,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不少水花。

首先學生就詞句交流:哪些詞讓你感覺魚個性大?生可能:不停地、跳躍、“啪啪”的聲音、不少水花······

教師讓其他學生畫出這些詞,然後問道:發出“啪啪”的聲音,你能模仿一下嗎?生模仿。(若生模仿不到位,教師指導:這但是條大魚,發出的“啪啪”聲會是怎樣的?)

師:爲什麼發出“啪啪的”聲音而不是“嘩嘩的”聲音呢?生可能:“啪啪”更響、更重。“啪啪”用來形容魚掙扎的動作更合理。

教師小結:作者用詞準確,“啪啪”更能說明魚大。

指導朗讀:你能透過讀讓我們看到這條大魚掙扎的情景嗎?

指名讀。

(2)感受我和父親對魚的喜愛。

師:我和父親喜愛這條魚嗎?從哪看出來的?生彙報。

師出示: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着。(“欣賞”一詞是紅字)

師:這句中有一個詞用得很個性呀?哪個詞?欣賞,爲什麼是“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呢?”用“看着”不是更合理嗎?

生彙報,師問道:應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時,一幅畫得個性好的畫、一張獎狀、打了高分的試卷······你會“看”還是“欣賞”?爲什麼?生彙報:欣賞,正因很有成就感。讓學生帶着這種情緒讀該句。

師:應對自己個性喜愛的東西時,新書包、新衣服、新鞋、新玩具······你會“看”還是“欣賞”?生彙報,並讓其帶着喜愛的情緒讀。

齊讀,教師小結:“欣賞”一詞用得多生動啊!表現出了我和父親應對釣魚成果時的成就感和喜愛之情。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根據人物的情緒選取恰當的詞語。

(3)還有哪一點也構成了這條魚對我們的誘惑?

生:周圍沒人。讓學生具體解釋爲什麼周圍沒人也能對我們構成誘惑。

2、揣摩父親的心理,明白父親放魚的動機。

(1)師:是啊,應對種種誘惑父親爲什麼仍然讓兒子把大鱸魚放回湖裏去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讀讀課文的哪些地方?生:父子的對話。

師:找一找,從哪段到哪段寫的是父親與兒子之間的對話?生:4—8

師:默讀4—8自然段,把描述父親的地方用橫線畫出來,想一想父親當時可能在想些什麼?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學生彙報所畫之處,教師引導學生揣摩父親的心理活動。

(2)4自然段:課件出示此段,師:這段的開頭有一個細節,“父親看了看手錶”父親看錶僅僅是爲了知道時刻嗎?還有沒有別的目的了?聯繫後文想一想。

學生彙報。

師:從這個細節我們能看出父親在生活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父親是一個自覺遵守規定,很講道德的人。板書:自覺遵守講道德

師:此刻是幾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刻還有······兩個小時,言外之意就是······生:此刻還沒到捕撈鱸魚的時刻呢。

師:此刻捕撈鱸魚是不貼合規定、不講道德的。

師:我們再看後面父親說了什麼,出示父親的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師:父親是立刻就做了這個決定嗎?他猶豫了嗎?從哪看出來的?生: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

課件出示:······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

師: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碰到這種狀況呢!乘坐公交車的時候,你是否主動給他人讓過坐?讓過的同學請舉手。

請讓過坐的同學說說:你爲什麼會主動把座位讓出來?生交流。

師:如果公交車上人個性多,很擠,而你又很累,這時你旁邊剛好站着一位老人或一個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這個座位,你在讓座時會猶豫嗎?最終,你會把這個座位讓給他嗎?

請想讓座的同學說說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師小結: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這樣做的,對嗎?

如有時刻可再舉一例:你有過拾金不昧的時候嗎?撿到了錢財或物品主動歸還失主?請拾金不昧的同學說說:你爲什麼會主動交出錢財或物品呢?

師:如果撿到的錢財數額比較大,幾百元甚至更多,而又沒有人看到你,你在歸還錢財時會猶豫嗎?最終,你會把錢歸還失主嗎?

仍然請想歸還的學生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師小結。

教師小結:“公交車上的座位”,“撿到的錢財”都像這條大鱸魚一樣誘惑着我們,是道德的力量使我們做出了正確的選取,那麼父親盯着這條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的心裏可能在想些什麼呢?是什麼使他做了放魚的決定呢?

學生交流父親的心理活動,然後指導學生讀父親的那句話,師:假如你是父親會怎樣說着句話?指名朗讀。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字務必讀好,哪個字?生:得。(若生挑不出這個字,教師可範讀;若生挑的是其它的字,理由充分也要給予肯定)

師:“得”還能夠換成哪個詞?生:務必。

師小結:“得”字證明了父親堅決的態度。

再指名讀,透過評價指導學生的朗讀。

齊讀。

(3)6自然段:往下看,兒子說了什麼?父親是怎樣說的?6段:“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師:應對兒子急切的問話,父親爲什麼表現得如此平靜呢?父親的平靜中還透着點什麼呢?學生交流想法,並相機讓其讀。

指名分主角朗讀4—8自然段,一人讀描述父親的地方,一人讀描述兒子的地方。

當生讀到7自然段時,師:儘管此時我大聲爭辯着,但是父親卻用它的聲音告訴我這件事情是不容—爭辯的,不容爭辯是什麼意思?學生彙報,繼續讀文。

(4)讀完後出示8自然段中的最後兩句話: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父親沉着臉,沒有看我,也沒有再說話。

師: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我想對父親說什麼?學生彙報。

師:父親呢?父親爲什麼沒有看我?生彙報。但是父親卻沉着臉,也沒有再說話,這說明了什麼?此時此刻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呢?

學生交流想法。

師生分主角朗讀,師讀描述兒子的地方,生讀描述父親的地方。

(5)小結:此刻大家明白父親的做法了嗎?你喜愛這樣的父親嗎?爲什麼?

學生交流。

  三、總結昇華。

師:兒子當時明白父親的做法嗎?不明白。之後明白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生讀第11自然段,師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師: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誘惑人的“魚”會使我心動?當面臨道德的抉擇時我會做出怎樣的決定?生交流。

師總結:是啊,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實踐起來卻很難。但父親的教育卻使我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最後,老師把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課件出示)齊讀名言。

師:讓我們一齊發奮,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嗎?我期望同學們也能把自己的對於道德的明白寫下來,成爲我們的名言。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2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

3、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釣魚的啓示》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的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釣魚的啓示》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第13課(師指課題:生齊讀課題)。

上節課,從課文中我們瞭解到整個故事是圍繞着一條魚(板書:魚)來展開,大家自己讀讀下面的詞語,看能不能用上它們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1、複習詞語:得意地欣賞 大聲地爭辯 乞求的目光 依依不捨地放回 終生的啓示

2、學生用詞說話,師相機補充。

3、是的,這正是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所說的:“三十四年前和終生的啓示。”(示句子,生齊讀)

二。講讀課文

1、同學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生:月光如水)這麼美的夜晚,作者是怎樣描寫的?請你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來。

2、抽生彙報,並示配圖與句子。

①如此美好的月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生齊讀句子)。這一圈圈彩色的漣漪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這句詩,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或詩句呢?(皎潔,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②讓我們再次和着音樂融進這醉人的月色中吧(配樂讀句子)。

3、這美好的夜晚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故事發生的時間恰好是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引導生齊答)圍繞着這條魚(指板書)發生的事,給我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

4、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5、抽生回答,師相機板書:留 放。

6、圍繞着“留和放”,我和父親展開了一場爭辯,請你找出來,讀一讀。(生自由讀)

7、(示爭辯句子)師生分角色讀爭辯部分。

8、你看,兒子覺得應該“留下”,而父親卻覺得應該“放了魚”,是留下還是放了,咱們先找找理由,你再細細地讀讀課文,看看我把魚留下的理由是什麼?

▲第3自然段:(時間長、好不容易釣到魚——通過動作描寫表現、魚兒非常漂亮)

▲第4自然段:離開放捕撈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第7自然段:四下無人。

9、是啊,這魚兒太誘人了,捧着這條大鱸魚,我真想。(學生補充)

10、既然這麼想留下這條魚,我們再試試用上關聯詞,把理由向向爸爸說清楚吧。(師每一生說都講: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裏去。)因爲所以 之所以是因爲 雖然但是

11、可是,面對着兒子的苦苦哀求,父親只是說:“(引讀)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裏去。”

12、咦,這難道父親一點兒不喜歡這條魚嗎?

▲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

▲盯着鱸魚看了一會兒。此時,父親盯着鱸魚,他在想:(雖然大,但還有兩個小時纔到捕撈時間;儘管無人知道,但這是個人人知曉的道德公約。)

13(師生引讀,讀出爭辯的語氣)想到這,父親把目光轉向了我,我急切地問道:

14是的,儘管心裏有多麼的不捨,心裏有多麼的不忍,父親還是要求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裏去。

▲從哪個詞看出父親的堅決?

▲這句話中的“得”可以換成什麼詞?

▲文中同樣表達這種堅決的詞還有哪些?(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父親爲什麼這麼堅決?

15創設情景,反覆朗讀:

▲雖然自己和兒子一樣喜歡這條魚,但父親還是不容爭辯地說:

▲雖然兒子在乞求留下這條魚,但父親依然不容爭辯地說:

▲儘管離開放捕撈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但父親還是沒有商量的餘地地說:

▲儘管此時無人知曉,但父親最終還是態度堅決地說:

16這有大又漂亮的魚兒又走了,帶着我的不捨,帶着我因它而產生的夢想又走了,所以說(再出示最後一段)引導讀。

17年少的我不能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直到成年後,我才真正讀懂了父親——(師配樂讀啓示段)

18成年後,我才知道父親堅決要我放魚是爲了告誡我:“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卻很難。”

19引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卻很難。”並理解。

▲就放魚這件事來說,留下魚是(不對的),而放了魚是(正確的),(邊說邊說邊完善板書)。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坐起來卻很難,你說難在哪?(難以判斷對錯,做事不夠冷靜,不想後果。克服佔有慾,自我約束)

▲是啊,真難。看來道德二字(板書:道德)不僅僅是是與非的判斷,更重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上,你看這“德”字,中間的這一橫就像一把丈量自我的尺子,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這尺子始終要放在心上來規範自己,約束自己。(描紅一橫)

20這尺子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也發揮了作用,也碰到了許多誘惑人的“魚”,這魚是什麼?(金錢、榮譽、利益)

▲當我面對“金錢”這條魚時,我想起了父親說:

▲當我面對“權利”這條魚時,我想起了父親說:

21那麼今天,我們同樣會面臨很多誘惑人的“魚”,如

▲面對家中開放的電腦,

▲在沒有老師在場的課上,我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怎樣才能抵制誘惑人的魚?)

22、是的,當我們每一次遇到誘惑人的魚的時候,我總會告誡自己:“道德只是個簡單勇氣和力量。”

三、拓展昇華

1、三十四年後,還是那如水的月色,我和父親又來到了這湖來釣魚,父子之間又產生了一段有意思的對話,請你展開想象,寫下來。

2、是啊,從同學們的回答了讓大家懂得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卻很難。”所以說:“

“三十四年前和終生的啓示。”

四、作業

1、生活處處有學問,只要用心感悟,你便會有所收穫。生活中發生的哪件事使你得到啓示呢?到生活中去發現吧,然後把它寫下來,這樣你的體會會更深刻。

2、課外閱讀語文書第 頁《剝豆》一文。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3

  教材分析

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掉着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放回湖裏,是“我”從中獲得終生啓示的事。

  教學目標

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啓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左一個有道德的人。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的閱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的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先整體把握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再引導學生找出點明時間先後的關鍵詞語,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重視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老師、同學展開討論。

  教學準備

預習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教材,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自學、輔導。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把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生字讀畫出來,並提出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2、同學們自由詢問、解答。

3、教師巡查、輔導,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先指名個別朗讀,其他學生對照邊聽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怎樣用自己的話把這件事概括出來。

2、引導學生把思考的結果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從以下方面進行點撥和指導。

(1)從課題“釣魚”和“啓示”這兩個詞,你認爲課文的內容會是什麼?

(2)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不是主要講“釣魚”和“啓示”兩部分內容。

3、讀通課文,認讀生字。

  三、細讀課文,瞭解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4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啓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課前準備

1。重點句子的課件、掛圖。

2。其他有關誠信的文章。

3。蒐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麼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教師歸納:“啓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啓示?爲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啓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初讀理解

“啓示”的意思是什麼?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啓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麼啓示。

  複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鉤、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脣、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這是爲什麼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爭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

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裏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說一說,這是爲什麼?

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裏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悅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爲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爲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啓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說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5

《釣魚的啓示》告訴我們面對生活中的誘惑,要依道德的標準進行抉擇,而這種抉擇的勇氣和力量需要從進行培養。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的生字,正確讀寫重點詞語。

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信的人。

  [教學過程]

直接引題:

板書課題,並齊讀。

理解題目意思。

師:“啓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初步理解課文

小組內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問題。

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好後,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深入體驗課文情感。

(一)、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自讀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釣到魚時,把魚放回湖裏時,得到的啓示是,請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並用“”表示。

指導、交流。

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釣到魚時的心情。

指導朗讀,體會作者緊張、激動的心情。

把魚放回湖裏時的心情。

逐句朗讀指導,在讀中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二)父親的情感。

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女從釣魚到放魚的情感,父親呢?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

交流、指導

把魚放回湖裏,父親的態度和“我”又有什麼不同?

理解“得”字,你從“得”密切協作了中體會到什麼?

討論:父親要把魚放回湖裏,態度爲什麼那麼堅決?他做得對不對?爲什麼?

小組內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小結:

(三)學習課文後半部分

默讀思考: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了什麼啓示?你是從課文什麼地方體會出來的?

學生讀思考,並畫出相關的語句。

交流指導。

出示重點語句,體會“魚”是指什麼?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麼意思?

小結

拓展: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這時,你怎麼做?比如:

父親不在家,電視節目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

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

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

課外拓展

蒐集有關道德休養的名言警句。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6

  【課前談話】

1、學生介紹自己。

2、瞭解學生學情:

你讀了幾篇課文?

(大部分學生說6~8遍)

  【教學過程】

1、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指名讀,及時糾正學生錯誤。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學生質疑,瞭解學習需求:

(師導:有位人曾說過:有大問題有大的進步,小問題有小的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進步。)

你提了什麼問題?

4、研讀品味,聚焦核心問題:

爲何作者記住了34年前的那個夜晚?

(這次釣魚和以前釣魚有何不同?)

⑴學生默讀思考,播放音樂。

⑵反饋。

研讀重點句: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腮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⑴你覺得有多大,用手勢比畫一下。學生朗讀

⑵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幹什麼?

⑶此時此刻,你是怎樣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樣?

板書:

遇到鱸魚,得意洋洋。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

⑴父親讓我把大鱸魚放掉,我願意嗎?從哪裏看出我不願意?

⑵朗讀指導,抓住“大聲爭辯”。

⑶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樣跟父親說,來留住這條魚?

⑷在作者的大聲爭辯下,在作者的苦苦乞求下,父親同意了嗎?你從哪裏看出父親肯定不同意?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⑴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在想些什麼?請你寫下來。

⑵反饋交流,板書:

放回鱸魚,得到誠實。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中。

⑴朗讀指導,讀出作者的依依不捨。

⑵你就是作者,你得到了什麼?

⑶作者的選擇題有沒有做完?

學生板書:

面對選擇,進退兩難。

我再也沒有釣到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感悟: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5、寫讀結合,內化學生行爲:

⑴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如果現在你就是作者,你會怎麼做?

⑵出示父親曾告誡我的話,學生朗讀。

6、課堂延伸:

⑴你還有什麼新的問題?

⑵什麼叫啓示呢?

  【點評】

精湛的藝術作品講究“潑墨大寫意,留白小題詩”,此語今天正寫照於王老師精彩的課堂。

1、潑墨大寫意,濃墨重彩“求一而舍全、筆簡而意寬”:

課堂要大寫意,就要能刪繁就簡,騰出時空於核心問題。王老師緊抓“今晚的釣魚和以前釣魚有何不同?”這一問題組織課堂,此問題涵蓋面廣,串起了點,改變了課堂的單一程序,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多元解讀,張揚了學生個性。正如老前輩週一貫先生提倡的彈性設計。

2、留白小題詩,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細節體現了精彩。留份空白給學生,畫出精彩一刻。

特級教師王燕驊老師曾說過:如果課堂沒有預設,老師不夠負責;如果課堂沒有生成,老師不夠機智。從這種角度來說,王綠明老師成功的預設,豐富的機智,不愧爲一位出色的的語文教師。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7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

3、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的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幾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1)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2)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3)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釣魚的啓示》。(齊讀課題 點擊課件出示插圖)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放魚時內心充滿了沮喪、委屈和無奈。

二、由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切入質疑

1、可是三十四年過去了,當“我”回過頭再看這件事時,心情卻發生了變化。誰來讀一讀課文中的這一部分內容。(指名讀10、11自然段)

2、這一部分有一些句子的含義是非常深刻的,請同學們默讀這一部分,把這些含義深刻的語句畫下來。自己仔細地體會一下其中有着怎樣的含義。

3、默讀,邊讀邊畫邊思考。

4、你都畫了哪些句子?(抽生回答)

三、品讀理解重點句

1、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先來看這一句。(課件顯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名讀)

2、這句話你們在讀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問題?

3、到底這誘惑人的“魚”到底指什麼,先看看課文,這條魚對我有什麼誘惑?(板書:誘惑)(學生默讀)

4、聯繫課文一至三自然段,體會鱸魚的“大”、“漂亮”、“來之不易”,並相機指導朗讀。

5、這些都是這條魚對我的誘惑,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誘惑人的“魚”,真的是這條大鱸魚出現在我的面前嗎?聯繫我們的生活實際想想,會是什麼?聯繫具體的事例來說。

6、生活中,不光是文中的“我”,我們也不止一次地遇到過這樣的誘惑人的魚。我們都知道怎麼做是正確的,怎麼做是錯誤的。道理很簡單,可是實踐起來卻是很難的。我們來看這句話。(課件顯示: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實踐起來卻很難。)(齊讀)

7、你們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抽生答)這個“是”與“非”到底指什麼,(板書:是 非)爲什麼實踐起來很難呢?我們還是結合課文中釣魚這件事來說說,好嗎?釣魚這件事,怎麼做是“是”,怎麼做是“非”?(抽生答)簡單,把魚留下就是錯的,把魚放了就是對的。(板書:留下魚 放回魚)但是爲什麼說實踐起來卻很難呢,再回過頭讀一讀課文,結合具體的詞語、句子,包括上節課我們體會到的我的心情,看看實踐起來難在哪兒。(板書:實踐)

8、引導學生從這些方面來談:①魚大、漂亮;②沒人看見;③時間。

指導朗讀:①啊,……翕動着。

②我擡頭看了一下四周,……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③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沒有商量餘地的。

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了,而且當時四周圍靜悄悄的,沒有別的人和船的影子,無人監督,而我面對的又是這樣一條又大又漂亮的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大鱸魚,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這個孩子,你怎麼做?

9、作爲我的父親,當他看到兒子那乞求的目光,看到兒子眼中噙着的淚水時,父親會怎麼對兒子說?(模仿父子對話)

10、父親還有商量的餘地嗎?此時,我只能怎樣做?什麼心情?從我的這樣的心情中,作者正確的選擇,是要經受心靈的煎熬啊,是要經受這樣一種心靈的考驗啊,現在你能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這樣做,的的確確道德實踐是很難的,儘管難,我們還是要克服那些誘惑,放棄一些利益,去選擇正確的。(板書:拒絕)那麼,我失去的是這樣一條鱸魚,得到的又是什麼呢?

11、在人生的旅途中,當我不止一次地遇到這樣的誘惑人的“魚”的時候,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呢?

12、就像你們說的那樣,他一定會選擇正確的,那是因爲——(課件出示:一個人要是從小……勇氣和力量。)

13、如果說三十四年前,他放掉大鱸魚是那樣的無奈和沮喪的話,在他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誘惑人的“魚”的時候,作出的選擇一定是發自內心的,自覺地那樣做,那是因爲他從小受到了——,獲得——。(板書:勇氣 力量)

四、拓展昇華

1、我送給大家一句名言。(課件出示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齊讀)

2、同學們,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爲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將成爲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3、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受到了哪些啓示呢?請寫在自己的摘錄本上。哪些語句讓你受到啓示,也一併摘抄下來。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8

  一、直入啓示,初步感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齊讀課題《釣魚的啓示》

要注意裏面是一點,要注意和魚鉤的“鉤”相區別

2、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那是一個月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夜晚,離釣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作者和父親跟往常一樣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我偏巧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太喜歡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親堅決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兒子最後依然遵照爸爸的話,放了那條來之不易的大鱸魚,兒子當時才11歲,當然也就充滿了對父親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過去了,那個捕撈鱸魚的夜晚卻讓作者終生難忘。

  二、圍繞啓示,品味感悟

1、課題是釣魚的啓示,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直接告訴我們釣魚給作者留下啓示?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

2、釣魚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呢?

3、出示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是”是什麼?(預設答案:是指正確,對,應該。)

“非”又是什麼呢?(預設答案:非指錯誤,不對,不該。)

誰來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道德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對和錯的問題,但是真正做起來卻非常難。

4、我們就“釣魚”這件事情來說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放掉魚是正確的“是”,留下魚是錯誤的“非”。

爲什麼作者好不容易釣到的一條大鱸魚,爲何非要放回湖裏呢?

5、資料引入:

鱸魚產卵期禁止捕撈,鱸魚一般是在秋分以後才靠岸生長。休漁期在每年的六月一號至九月十五號左右,鱸魚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在鱸魚生育期間禁止打撈。每年的10—11月份爲盛漁期,開放捕撈的那一天,叫鱸魚捕撈開放日。

  三、探究啓示,深入感悟

1、作者願意把這條魚放回去嗎?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誰能讀出詞語的情感我們帶着這種情緒,一起讀這個句子(生齊讀: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巴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裏。)

2、默讀思考勾畫:我不願意將魚放回湖裏的理由?

理由一: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不少水花。”體會到這條魚是作者好不容易纔釣到的。

理由二:這條魚又大又美“我”捨不得放掉。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你能從中讀出作者怎麼樣的心情?(高興、得意、大喜過望、喜出望外、欣喜、驚奇)

釣到這條又大又美的鱸魚,我當然很得意。齊讀——“啊……”

教師隨機過度:(學生齊讀古詩)難怪范仲淹在《江上漁者》寫下了這麼美的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

理由三:當他釣到魚的時候沒有人看見。

我擡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孩子們,你就是那個孩子,爲留下鱸魚,你會怎樣乞求父親呢?發揮想象,同桌互相說一說。

出示範例:

師:爸爸,求求你了,把這條魚留下吧?

生:不行,還沒有到捕撈鱸魚的時間呢。要遵守規定。

師:爸爸,求求你了,讓我把這條魚帶回家吧。

生:不行,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一次不能被發現是僥倖,久而久之呢。

師:爸爸,求求你了,反正也沒有人知道。

生:孩子,別人不知道,可是我們自己知道啊,我們既然知道了什麼是對,就一定要堅持啊!

師:孩子,這與愛沒有關係,正因爲我愛你,所以要讓你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做人的道理。不以善小而不爲,不以惡小而爲之。

生:爸爸,求求你了,難道你不愛我嗎?不就一條魚嗎?放與不放有什麼關係呢?

3、我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魚,父親卻讓我放掉,難道父親不喜歡這條魚嗎?

4、(指板書)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鱸魚時的“得意”,到父親要求放掉鱸魚時的急切、傷心,以至到捨不得放掉鱸魚時的乞求,依依不捨,心情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讓我們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3——9段),感受作者心情的變化。

5、教師小結:出示名言,大思想家孟德斯鳩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會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四、揭示啓示,明理做人

1、你們看,作者把魚放回湖裏,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說讀:“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實踐起來卻很難。”

2、孩子們,你認爲作者放掉了一條魚,獲得了什麼?請用第10自然段中的有關句子來回答。

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3、是啊,放掉了一條魚,我獲得了勇氣、獲得了力量、獲得了誠實、獲得了做人的品格。

4、課件出示:

“轉眼間,34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那晚以後,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這裏有兩個魚,你能說說有什麼不同嗎?

第一個指釣的魚,第二個指形形色色的誘惑,物質的或者精神的。

5、是呀,34年過去了,作者已經人到中年,45歲的一個年紀會在社會上一個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又會經歷些什麼誘惑呢?(偷工減料……賄賂)

6、提問:在我們身邊同樣會遇到誘惑人的“魚”,你會怎樣做呢?

在學校裏、在家裏、在工作時……都可以說一說。

(1)在學校,老師多給了你分數,你會……

(2)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采,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

(3)在公共場合……

(4)在馬路上……

你毫不猶豫地選擇告訴老師,你就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你義無反顧地選擇完成作業,你就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在人行橫道路口,對面紅燈亮起,左右無車輛駛過,此時你選擇了耐心等待,你就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五、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這是父親送給我人生中最爲珍貴的禮物: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2、這就是釣魚給我帶來的啓示: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3、同學們,正確面對每一件小事吧,拒絕誘惑,面對道德抉擇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做個有道德的人,這樣你的人生必將走向成功。

4、推薦閱讀

談談感悟得到更多的啓示擬個題目

《修車》《信得過的維修店》《誠信的呼喚》

  六、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左右爲難的事嗎?你是怎麼做的,寫一個片段。

要求:注意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19

  【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學會14個,正確讀寫啓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4、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的順序閱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的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小結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弄懂了一些簡單的問題。

同學們表現的都很積極,相信這節課同學們一定能表現得更出色。

  二、抓住重點、深入感悟

1、出示黑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⑴師:那是一條怎樣的魚,對我充滿了如此誘惑?自己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劃出有關詞句:

①生彙報句子,看出魚大,哪些地方能看出魚的大呢?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你有不同的朗讀處理方式嗎?

②釣到這樣大的魚,我和父親肯定很高興,書上有個詞就能看出。結合文中的詞語談一談。讀出作者釣到鱸魚後的驚喜、得意。

板書:

得意洋洋

還可以怎樣讀呢?

③除了看出這條鱸魚大,還能看出什麼?說說:

(鱸魚鮮美,營養豐富。《江上漁者》寫道: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引導:帶着輕鬆愉快的語氣再來讀讀。誰再過過釣魚的癮。

④釣魚的過程描寫很細膩,表示動作的詞要讀得輕短、活潑。

⑵面對着到手的這條誘人的大鱸魚,父親和我沒得意多久就面臨着一個難題,什麼難題?

①生說難題。

②爸爸和我的態度是怎樣的?

爸爸:堅定,從哪兒看出?

我:依依不捨,從哪兒看出?

乞求的目光擴展理解。

放魚動作,從慢慢地看出他想幹什麼?朗讀指導。

③分角色朗讀。

⑶父親要我放回去,而我捨不得放回去,同學們,我到底該不該放回去呢?討論:

要求:小組內討論,談談各自的看法,不要空談,結合實際或者自己的經歷,或者結合自己聽說過的小故事,要說真心話,不要說大話,空話,假話。認真聽別人的發言,待會兒還要在班級裏發言。

⑷小結昇華:

儘管我捨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絕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後我的成功。賀拉斯說: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財富。

所以當你爲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是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2、再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看誰還能提出問題?

⑴魚還是指那條誘人的大鱸魚嗎?

(特殊的含義。)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會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誘惑?

作者會怎樣抉擇?舉例說。

⑵讀作者的啓示,聯繫這個故事說說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板書)

⑶讀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麼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不理解父親那嚴格的要求;34年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是充滿着對父親的崇敬之情。

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爲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爲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三、擴展

1、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在家庭、在公共場所你曾經禁不住哪些誘惑?給你留下了什麼啓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樣真誠的與大家共享?打算怎樣寫具體?

2、童心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讓我們共同努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好嗎?

【板書】

釣魚的啓示

父親 我

釣魚 得意

放魚 不容爭辯 依依不捨

啓示 嚴格教育 有道德的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20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啓示》作者用抒情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釣魚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嚴格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使學生懂得,自覺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素養。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寫得特別細膩,教學中應着重感受他愉悅??矛盾??悲哀??自豪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學生缺乏閱讀材料,對於一些規則尤其是生態保護方面的規則瞭解甚少。因此,課前需要蒐集有關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一些真實的反面資料。通過將近四年的培養,學生已經具備了自能讀書、擅長批註、樂於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和表達,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爲,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3、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的同時將學文與導行相結合,使學生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啓示。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蒐集了哪些有關規則的資料?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生交流蒐集的資料。師補充有關名言和美國的一些生態規則。板書課題:釣魚的啓示。)

[“閱讀,歸根結底是閱讀自我。”設身處地的閱讀文章,會更多地涉及讀者個人的生活體驗。生活體驗越豐富,理解就越豐富、越深刻。蒐集、交流材料豐富了學生的已知經驗,爲閱讀文本作好了鋪墊。同時強化了學生蒐集資料的意識。]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詞,逐步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學生讀課文後指名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三、回顧學習方法學生自學交流。

1、師:上單元我們又學習了兩種自學方法:第一種是解答自己提出問題的方法。

生:看問題的上文;看問題的下文;從全文整體內容理解。

師:第二種是做批註筆記,能使我們更深入的學習課文。如何做批註筆記呢?

生:畫出自己喜歡的重點詞句,記下不懂的問題,做簡單的歸納概括,在課文旁邊或者頁下寫一兩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師提出自學要求:

(1)再讀課文,在文中空白處做批註筆記。

(2)小組內交流體會。對於仍有困惑的問題小組代表記錄到黑板上。

3、學生自學課文,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實踐自學方法。

4、小組內交流讀書體會,組代表將困惑記錄到黑板上。

[自學、做批註和小組內交流爲學生提供了自由朗讀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交流體會,形成對話。

1、各小組代表交流組內體會,其他成員可以補充。

2、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創設對話情景,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1)師:請同學們讀37頁金鑰匙的內容。怎樣能使自己深入課文,對課文產生深刻的體會?(學生自讀)

生:把課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人物。

師:請同學們把文中的詹姆斯換成“我”,然後深入讀課文2~12自然段。

(學生練讀課文2~12自然段。)

(2)指名學生讀課文。

(3)師:請同學們進行細緻評價,如果覺得讀得好,說說好在什麼地方,如果有不足之處說說應該怎樣讀,爲什麼?(學生進行細緻評價)

(4)再指名讀課文,讓學生在評價中設身處地體會,讀出作者的情感。

[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進行指導,體現了“以生爲本”的教學思想;第一人稱的閱讀方法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產生深切的體會。評價促讀使學生的理解與讀書渾然一體,鍛鍊了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

3、展開辯論深化思想

(1)魚到底該不該放呢?請同學們敞開心扉,實話實說。

(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該放或不該放。)

(2)根據學生觀點,將全班學生(或按座次)分爲正反兩方。

正方:必須放魚反方:不必放魚

(3)展開辯論。辯論過程中,老師作好方向引導,如,激發學生從自己的已知經驗??河水的乾涸,生物的滅跡等方面來體會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全班參與辯論,發揮了集體智慧,給更多學生表現的機會,體現關注全體學生髮展的新理念。“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在辯論中學生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層次。]

(4)總結辯論,昇華思想。

師:“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纔不同於動物。”遵守規則應成爲每個人內心的一種意識,不受環境和人爲因素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纔會更美好。你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什麼啓示?根據感受寫出自己喜愛的規則名言。

(學生書寫名言並交流。根據交流情況,張貼學生寫的名言。)

[“語文課不僅僅侷限於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凝聚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爲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五、積累拓展

1、小組內合作鞏固生字生詞。

2、做摘錄筆記。

  總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中注重學習策略的學習和實踐,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交流學習中也以學生爲主體,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學交流空間,然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特點進行有重點的引導,使得學習過程有層次,有深度。

  《釣魚的啓示》的教學實錄21

這是第5單元規則的第一篇主體課文,備課時要以規則爲主題,聯繫第二篇主體課文《誰說沒有規則》整體設計教學過程。本課教學,要着重指導學生設想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體會,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受爲了遵守規則,有時必須犧牲個人的某些利益,人人維護規則,社會纔會有良好的秩序。

這一篇課文可安排3個課時。第一課時,自學生字新詞,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學習第一、二部分,重點讓學生藉助對話,還原生活,體味主人公當時的複雜心情,深入理解主人公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第三課時,學習第三部分,回顧全文,指導學生抓住文中提示的細節,寫出符合課文內容的釣魚須知。

  教學過程設想:

  1、導入新課。

(1)先讓學生瀏覽《誰說沒有規則》一課,回答兩個問題:①舉例說一說,文中寫到的內容有哪些屬於規則?②文中主人公哪些行爲是違反規則的?然後簡介《釣魚的啓示》,引入新課。

(2)教師舉例說一些具體的規則和遵守規則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一些規則,再引入新課。

(3)以學生平時做的遊戲和遊戲規則爲例,說明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引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己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理解新詞。教師適時檢查學生識字情況,然後再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問題。

(2)自讀課文,自主識字,然後分小組學習,一是互相檢查,幫助識字。二是通過自讀課文後,有什麼疑問,提出來在小組討論,歸納小組的問題,在全班交流。然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3、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設身處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略地讀第一部分,瞭解與故事有關的背景後,精讀第二部分。重點抓住父子倆的對話,感受父親嚴格遵守規則的優秀品質,體會詹姆斯當時複雜的心情。

(2)精讀第二部分,輻射回第一部分,讓學生理解第一部分所起的作用。讓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自讀課文,然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①詹姆斯家住在哪裏,有什麼愛好?

②詹姆斯釣到那條大魚用了多長時間?

③詹姆斯父親爲什麼叫兒子把魚放回湖裏?

④詹姆斯釣到魚時心情怎樣,放魚時心情怎樣?放了魚後心情又怎樣?

⑤如果你在那裏,你會想些什麼?弄清楚這些問題後,再讀課文,設身處地體會詹姆斯的心情,感受父親自覺遵守規則的優秀品質。老師要相機指導,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如緊張、激動、大叫、大聲抗議、悲哀這些詞語就反映了詹姆斯的心情變化,又如抓住父子倆的對話來品味,體現父親的品質和兒子的當時的複雜心情。

  4、精讀第三部分,組織討論,將學文與導行有機結合起來,滲透思想教育。

(1)複習第二部分內容: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習第三部分,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回答:這件事對詹姆斯的一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你讀了之後有什麼感受?然後組織討論:

①在這個小島釣魚有什麼規則?

②爲什麼要遵守規則?怎樣才能遵守規則?總結全文。做好摘錄筆記。

(2)複習第二部分內容:

①你從第二段知道在這個湖釣魚要遵守什麼規則?

②詹姆斯當時爲什麼不願放掉這條大魚?後來爲什麼又放了?再帶着以下問題讀第三部分:那次經歷對詹姆斯一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總結全文後組織討論:

①爲什麼要遵守規則?

②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遵守規則?最後進行拓展延伸:給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

  《誰說沒有規則》備課思路:

這一課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抓住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訴說生活中有規則,但有的人不能自覺遵守。詩歌通俗易懂,因此,教學的重點不要放在理解這個層面上。應放手讓學生自學,可採用讀——議——創——評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讀要讓學生注意文中違規人的態度,瞭解這些人的心態。議要讓學生懂得規則的制訂是爲人們的生活,爲人們的共同利益,爲人們的生命安全制訂的。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而且要互相監督。這樣在我們生活的社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秩序。創就是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評就是引導學生圍繞做遵守規則的國小生這一主題,結合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和自己知道的社會有關規則,對自己,對同學,對社會現象進行監督評價,使學生自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教學過程設想:

本文授課時間可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重在讀與議。由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解決識字問題,再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詩歌,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讀中想像出文中描寫的場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文中的插圖,或自制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內容。然後分組討論:

①文中主人公的言行會帶來什麼後果?

②你還發現社會有哪些不遵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③聯繫《釣魚的啓示》,我們應該怎樣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通過討論,使學生懂得:

①規則體現人們的共同利益是爲人們的生活,爲人們的安全而制訂的,因而大家都應該共同遵守。

②遵守規則,從自己做起,主動抵制違反規則的不良行爲,才能形成個人的良好品行。

③遵守規則是人之美德,不能因環境改變而喪失美德。

④只有人人遵守、互相監督,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

第二課時重在創與評。先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每節詩的結構:是由兩組設問句組成。第一個設問句說明規則的內容,第二是寫人物的言行。然後利用文中列舉的現象,引發學生的聯想,以調動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先分組說一說社會上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再各組彙報,打開學生思維,然後各自進行仿寫。每人仿寫一節詩。

寫好後再分組討論、修改、補充,把幾位同學的仿寫,合起來就成爲一首詩。最後在仿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怎樣做守規則的國小生這一主題,結合執行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進行評議。促使學生自悟,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