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認識垂直》

設計1.97W

作爲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認識垂直》,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認識垂直》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認識垂直》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係,理解互相垂直、垂線、垂足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經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垂線,能夠藉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感受生活裏的垂直現象,能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垂線,瞭解垂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主動參與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習&ldqu;空間與圖形&rdqu;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係,建立垂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

藉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具準備: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感受新知;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認新知(語言表述 迴歸生活 練一練 折一折)

2、學畫垂直(無條件畫 過直線外一點畫 完成43頁&ldqu;試一試&rdqu; 小結作圖方法)

昇華新知,總結方法。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景,感受新知。

1、出示42頁例題圖。

從圖中你能找到幾條線?(學生可能找到很多,說的很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我們所需要的)

這些線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導學生觀察相交線,你有什麼發現?

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4個)

這4個角都是什麼角?(直角)

2、談話感知:

其實像這樣一種特殊的相交方式,我們可以給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垂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新知識。(板書課題:垂直)

設計意圖:由主題圖入手,觀察圖中縱橫交錯的線,收集自己瞭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識),發現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從衆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認識垂直。

(1)出示一組互相垂直的直線圖。

師:那到底兩條直線成怎樣的位置關係,我們才能叫垂直呢?

學生自學課本P42中間的文字,並思考:

① 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線叫什麼?

③你還知道了什麼?(兩條直線的交點我們叫作什麼?)

(2)講解:&ldqu;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rdqu;。

提問:如果把一條直線記作a,另外一條直線記作b,我們可以怎麼說?

講解:&ldqu;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rdqu;。

強調:垂線是一組一組出現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講解:&ldqu;這兩條直線相交的點叫做垂足。&rdqu;

讓學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兒,並用符號表示出垂直。

(3)尋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問:我們教室裏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回答的時候,注意修正學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學的表達。

特別強調:每塊三角尺都有兩條互相垂直的邊,所以在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時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練一練: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直線是互相垂直的?(作業紙)

(5)折一折:指導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對摺兩次,再打開,觀察兩條摺痕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從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構建是一個多樣化的過程,我覺得應該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而且要相信學生能夠發現。所以,在構建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看書,從書中發現對於垂直的最科學最準確的表述,學生會覺得那是他們自己發現的,感受成功學習的成就感。而學生自己發現的雖然深刻,但卻是細線條,作爲老師要把他們印象中的細線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設計了新知迴歸生活、科學判斷是否垂直和動手摺疊感受垂直的環節,即及時鞏固新知又傳遞學習知識的過程方法。即受之於餌,又受之於漁。

2、學習畫一組垂線。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摺紙)

(2)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演示作圖方法,學生嘗試作圖。教師再示範,共同總結作圖步驟:

A、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B、沿直線慢慢移動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點重合爲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邊畫直線

學生再嘗試。

(3)出示第43頁的試一試: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自己先嚐試,再請已經好的同學介紹(演示)

學生再嘗試。

(4)小結方法。

設計意圖:在認識垂直的基礎上讓學生去作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是一個從表象到實體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過程和垂直與其他相交的不同之處(相交成直角),這一環節的重點在於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總結作圖方法,體會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完成&ldqu;想想做做&rdqu;第2題。

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個圖形互相垂直的線段。

2、出示橋灣國小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圖,請你判斷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講解時強調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設計意圖:第一題讓學生在過去認識的圖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線段,是運用新知重新認識舊知的過程,正如特級教師徐長青所說&ldqu;讓知識從緘默走向明確再回歸緘默&rdqu;。第二題通過街道間的位置關係,認識到怎樣相交的道路安全係數高,讓知識迴歸生活、指導實踐,並培養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四、昇華新知,總結方法。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了什麼新的收穫?

誰能說說我們是如何得到這樣的收穫的?

設計意圖:吳正憲老師曾說過:我們要以數學知識爲載體,俄皮癢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在總結時,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總結數學知識,更爲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了解數學知識獲得的過程和方法。數學知識僅僅是個載體,知識的生成過程纔是學習的實質,纔是學生該獲得的精髓,纔是數學該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品質。教學不是實現給予與告之,而是探索的過程。

板書設計:

垂直

過直線外一點作

已知直線的垂線

垂足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認識垂直》2

教材簡析:

本節課主要學習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和畫垂線,即學習42、43頁例題。42頁例題從現實場景中抽象出兩組相交的直線,發現都相交成直角,以此描述兩條直線相互垂直的概念,同樣再舉出生活中相應的實例;43頁例題安排過已知直線上的點畫它的垂線;“試一試”讓學生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它的垂線,進一步掌握畫垂線的方法;“想想做做”通過對摺長方形紙、判斷圖形中互相垂直的線段以及畫垂線,鞏固互相垂直的概念,發展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點和線段,射線和直線,量角和畫角,直線的相交和平行的基礎上安排的,先教學兩條直線相互垂直和畫垂線,再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學生已經掌握了“認識垂直”的基礎的知識和技能,利用這些基礎和技能來學習“垂直”,估計學生已擁有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及一定的學習能力。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學習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覺得應始終將數學的教與學置於各種奇妙的富於思考的問題情境之中,提出問題是思維活動的出發點,對於數學知識的學習,如果我們能善於把課堂教學設計成一個又一個生動有趣卻又富於思考的問題,那麼學生就會真正地處於一種積極的思考狀態。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的過程,數學知識的獲得,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考之後,才能內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系統之中。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就是讓學生用腦想數學,用腦積極地思考數學或與之有關的問題。

本着這一理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係,理解互相垂直、垂線、垂足等概念。

過程與方法方面

使學生經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垂線,能夠藉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使學生感受生活裏的垂直現象,能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垂線,瞭解垂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主動參與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係,建立垂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

藉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具準備:課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感受新知

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認新知(語言表述迴歸生活練一練折一折)

2、學畫垂直(無條件畫過直線外一點畫完成43頁“試一試”小結作圖方法)

昇華新知,總結方法。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景,感受新知。

1、課件出示42頁例題圖。

從圖中你能找到幾條線?(學生可能找到很多,說的.很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我們所需要的)

這些線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導學生觀察相交線,你有什麼發現?

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4個)

這4個角都是什麼角?(直角)

2、談話感知:

其實像這樣一種特殊的相交方式,我們可以給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垂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新知識。(板書課題:垂直)

設計意圖:由主題圖入手,觀察圖中縱橫交錯的線,收集自己瞭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識),發現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從衆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認識垂直。

(1)出示一組互相垂直的直線圖。

師:那到底兩條直線成怎樣的位置關係,我們才能叫垂直呢?

學生自學課本P42中間的文字,並思考:

①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線叫什麼?

③你還知道了什麼?(兩條直線的交點我們叫作什麼?)

(2)講解:“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提問:如果把一條直線記作a,另外一條直線記作b,我們可以怎麼說?

講解:“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強調:垂線是一組一組出現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講解:“這兩條直線相交的點叫做垂足。”

讓學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兒,並用符號表示出垂直。

(3)尋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問:我們教室裏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回答的時候,注意修正學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學的表達。

特別強調:每塊三角尺都有兩條互相垂直的邊,所以在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時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練一練: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直線是互相垂直的?(作業紙)

(5)折一折:指導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對摺兩次,再打開,觀察兩條摺痕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從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構建是一個多樣化的過程,我覺得應該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而且要相信學生能夠發現。所以,在構建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看書,從書中發現對於垂直的最科學最準確的表述,學生會覺得那是他們自己發現的,感受成功學習的成就感。而學生自己發現的雖然深刻,但卻是細線條,作爲老師要把他們印象中的細線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設計了新知迴歸生活、科學判斷是否垂直和動手摺疊感受垂直的環節,即及時鞏固新知又傳遞學習知識的過程方法。即受之於餌,又受之於漁。

2、學習畫一組垂線。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摺紙)

(2)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課件演示作圖方法,學生嘗試作圖。教師再示範,共同總結作圖步驟:

A、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B、沿直線慢慢移動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點重合爲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邊畫直線

學生再嘗試。

(3)出示第43頁的試一試: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自己先嚐試,再請已經好的同學介紹(課件演示)

學生再嘗試。

(4)小結方法。

設計意圖:在認識垂直的基礎上讓學生去作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是一個從表象到實體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過程和垂直與其他相交的不同之處(相交成直角),這一環節的重點在於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總結作圖方法,體會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個圖形互相垂直的線段。

2、課件出示橋灣國小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圖,請你判斷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講解時強調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設計意圖:第一題讓學生在過去認識的圖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線段,是運用新知重新認識舊知的過程,正如特級教師徐長青所說“讓知識從緘默走向明確再回歸緘默”。第二題通過街道間的位置關係,認識到怎樣相交的道路安全係數高,讓知識迴歸生活、指導實踐,並培養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四、昇華新知,總結方法。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了什麼新的收穫?

誰能說說我們是如何得到這樣的收穫的?

設計意圖:吳正憲老師曾說過:我們要以數學知識爲載體,俄皮癢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在總結時,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總結數學知識,更爲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了解數學知識獲得的過程和方法。數學知識僅僅是個載體,知識的生成過程纔是學習的實質,纔是學生該獲得的精髓,纔是數學該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品質。教學不是實現給予與告之,而是探索的過程。

板書設計:

垂直

過直線外一點作

已知直線的垂線

垂足

標籤:教學 國小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