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互聯網

茶葉網絡營銷,“換湯”別“換藥”

互聯網1.39W

博客熱了,寫博客;微博熱了,開微博;微信熱了,聊微信。
追逐熱點的背後,是我們不夠了解品牌和營銷 ,未能洞察品牌和營銷的真相。博客、微博、微信,說到底是工具,是宣傳的工具,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展示的工具。遠卓品牌策劃公司謝付亮認爲,工具比規律更容易“看見”,所以,在困難面前,人們對工具的追逐,往往大過對真實規律的追逐。甚至追逐工具會演變成對自己的安慰,“表明”自己努力了,做不好已不是自己的錯!

光有工具不行,要善於使用工具才行。戰場上給你一把槍,如果你不會使用,這把槍再先進也是白搭。工具和工具背後的規律,以及使用工具的人、使用工具的環境都很重要。現在很多茶企瞄上了網絡營銷 ,做起了電子商務,例如,《東南快報》報道,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今年(2013年)初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12年阿里巴巴平臺上的農產品銷售額達到198億元,銷售農產品的網店共計26萬家。報告指出,從具體農產品看,茶葉在淘寶網銷量最大,日交易額超過700萬元。

但是,成功的卻不多,僅僅是“少數”,例如,同樣根據《東南快報》的報道,最近一份電商報告指出,95%的茶企電商都是不盈利的。與此同時,遠卓品牌策劃公司的調研資料也表明,有些茶葉企業在網絡上苦心經營了兩三年,投入過百萬,依舊是入不敷出。

爲什麼會這樣?遠卓品牌策劃公司謝付亮認爲,失敗的電商看似“各有各的不幸”,其實質上大多沒有解決好四個問題,其一,怎樣讓客人進入店鋪?其二,如何讓進入店鋪的客人買茶?其三,如何讓進入店鋪的客人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買茶?其四,如何讓客人主動推薦身邊的朋友買茶?

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分解問題,我和張之闖先生在《點茶成金快速賣茶72招》反覆強調:“採茶也好,賣茶也罷;勞動密集型工作也好,知識密集型工作也罷,工作中的難題都害怕‘分解’二字,分解之前可以是一本‘糊塗賬’,‘雲裏霧裏’,分解之後就有可能條理清晰、化難爲易,逐一找到攻克或改進的方法。如果分解之後依舊不知所措,那就繼續分解,直到解決方法‘歷歷在目’時再停止。例如,電腦程序開發雖然是知識密集型工作,但不管多麼複雜的電腦程序,也不管其出現了多麼嚴重的問題,其最終都可以分解爲有限數量的簡單數字‘0’和‘1’,都可以在相關程度上解決問題。”

賣茶過程看似複雜,搞不清楚客人爲什麼進店,摸不透客人的心理,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但是,一旦精心分解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都是“顯而易見的”,都是“可控的”。客人爲什麼不進店,客人爲什麼不買茶,客人爲什麼來了一次就不再回頭,客人爲什麼不把店鋪推薦給朋友,其根本原因都是自己的工作沒做好。

網絡營銷和傳統營銷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服務客戶,爲客戶提供適合的茶葉。只不過在具體的'策略上存在差別,例如,如何吸引客人進店?如何快速提高茶葉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如何運用溝通技巧,提高成交率?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對網絡營銷的深入瞭解和把握,尤其是對人性的深度解剖和透視。

我經常在“茶金會”上強調,網店、傳統店是個平行的世界,相同之處多過不同之處,不可動不動就厚此薄彼。傳統店需要“選址”,網店一樣需要“選址”;傳統店需要“經銷商”,網店一樣需要“經銷商”;傳統店需要“品牌”,網店一樣需要“品牌”;傳統店需要“促銷”,網店一樣需要“促銷”;傳統店需要“銷售溝通技巧”,網店一樣需要“銷售溝通技巧”。不同之處是在操作細節的諸多差異,其背後依然是人性的互動、心態的平衡和利益的分配。

換言之,茶企做網絡營銷,只能“換湯”,即,重視茶葉營銷環境的變換,在具體策略上根據網絡營銷的特徵,及時調整、及時改變,但是不能“換藥”,即,必須持續把握好人性深處對茶葉的各種需求,繼續分解人性深處對茶葉的複合需求,不可丟棄消費者買茶的根本原因。

茶葉網絡營銷,“換湯”別“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