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在歡樂的節日裏》課後反思

語文2.58W

通過對教材分析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想在本堂課上主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學生能感受歌曲節奏緊湊,旋律起伏的特點,能用輕快而富有激情的歌聲演唱歌曲,表現節日裏歡樂的心情。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我着重從兩方面入手:

《在歡樂的節日裏》課後反思

一、創設情境,以情激趣

這是在《音樂教學中自然滲透學科知識技能的研究》的課題研究下的一堂課。所以首先考慮的是怎樣通過豐富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在歡樂地體驗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因此創設情境,以情激趣就作爲這堂課設計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

課的開始,一首歡快、熱烈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歡慶的節日氛圍。緊接着由歌曲《在歡樂的節日裏》自然地過渡到印尼節日。然後通過媒體播放;教師介紹印尼風土文化;學跳倫巴舞;並在歌聲中跳起集體舞等環節,爲學生創設節日情境,把學生的情感步步點燃。在此基礎上,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會歌曲的情況下,再激發學生仿照印尼人的服飾,用紗巾即興打扮起來,以載歌載舞的形式,增強節日氛圍。課的尾聲是在兩首經典的表現節日的歡歌中結束,使學生充分體驗節日的歡樂。內心的情感在演唱、舞蹈、欣賞等活動中得到釋放,產生情感共鳴。

二、在律動、遊戲等活動中感受音樂各要素

奧爾夫教學法中有一個重要的主張:把音樂中各要素通過身體來反映。這一教學主張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歌曲《在歡樂的節日裏》是一首帶有倫巴風格的歌曲,節奏鮮明,富於動感。歌曲第二、三樂句是同頭異尾的創作方法。前面相同,兩個樂句的尾部,一句上行,推動情緒;一句下行,有結束感。根據歌曲的這些特點,我設計了集體舞,讓學生在歡快、輕鬆的舞步的中一邊感受歌曲節奏的特點,一邊通過向當中聚攏拍手,再退後擊掌,感受旋律起伏的特點。動作簡單易學,又能反映歌曲各要素。還能讓學生體驗節日情景。因此,這個環節的設計,對於學生感受歌曲,是很有幫助的。

配集體舞的表演(集體舞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律動中感受歌曲,把節奏、旋律上的特點隱性地滲透在律動遊戲中),爲了讓學生由感性的、無意識地感受歌曲上升到有意識地表現歌曲,我又設計了請鈴鼓作指揮的活動。這個設計非常受小朋友的關注,引起他們充分的好奇心。利用學生對這個活動的興趣,我根據歌曲設計了兩種不同的節奏音型配合鈴鼓不同的演奏方法,帶領學生表現這首歌曲。有了前面的層層鋪墊,加上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水平,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着鈴鼓的感覺走,把歌曲的`情感特點,節奏特點,旋律特點等都表現了出來。應該說這也是整堂課的亮點。這兩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在音樂教學中自然滲透知識與技能的教研思想”。

這堂課,首先學生學得很開心,其次他們學會了用輕快而富於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節日的喜悅心情,達到了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而且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僅是學會了一首歌、一種舞步、一個音樂知識、一種表現技能等等。而是通過形象的多媒體演示,聽老師的風土人情介紹,跟隨老師學習舞步,用紗巾打扮自己,圍成圈師生跳起集體舞,聽聽經典的節日歌曲……使得一堂課的內容極其豐富,形式富於變化,牢牢地牽動着孩子們的心。其中暗藏着許多隱性的知識,這些隱性知識與顯性知

識交錯在一起,大大地豐富了教材內容;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情感;提高學生音樂綜合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

每堂課總會留下些遺憾。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在學生用紗巾即興裝扮印尼小朋友載歌載舞的環節效果不是最好。主要原因是印尼地處亞熱帶環境,一年四季都很溫暖。他們的服飾很有特色。但是現在正值冬天,學生穿着臃腫,考慮氣溫較低,只能在外套外面用紗巾裝扮,所以達不到設計這個環節所設想的效果。因此,在備課時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借用媒體出示印尼服飾的圖片,來彌補這個不足。

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收穫很大。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反思,都大大地超越平時教學所積累的經驗。以往上完課便大功告成,而現在我們會教研組坐下來討論:這節課每個活動步驟是否有效?有什麼可以改進?如何改進?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有些教學上困惑,或是自己在教學上忽略的東西,經由教研組老師坦率的交換意見和建議,問題很快便顯現出來,並在熱烈而細緻的討論中,問題迎刃而解。例如:這節課中,在學唱歌曲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