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古詩詞三首》的公開課教案範文

其他1.61W

【學習目標】

《古詩詞三首》的公開課教案範文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牧童》,能用自身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2、體會詩詞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3、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學習重點】

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課前準備】

配樂磁帶。

【課時佈置】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牧童》

1、複習《所見》,範讀導入:

師:有一首題目爲《所見》的古詩大家十分熟悉的,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遍。

⑴ 全體同學齊背《所見》:

清·袁枚所著──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突然閉口立。

⑵ 交流《所見》一詩中的牧童形象。

⑶ 過渡:

聽同學們背《所見》這首詩,彷彿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牧童騎在牛背上的樣子,現在,我也給大家讀一首題目就叫《牧童》的詩,看看詩中的描寫敢一個什麼樣的牧童。

⑷ 師配樂範讀。

⑸ 生猜大意,交流詩中描寫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引導學生用一些詞來描述,如:悠閒、舒適、自在、自得其樂等。

2、自主合作,探究詩意:

⑴ 生自由讀全詩,要求讀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⑵ 藉助工具書、註釋、與同學合作,初步理解詩歌大意,並在小組內練習誦讀全詩。

⑶ 指名誦讀,正音。提示學生按一定的節奏來讀。全詩節奏可以這樣劃分,“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 /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⑷ 師生互動交流對詩歌大意的理解。

⑸ 師:請同學們再次誦讀全詩,發揮想象,在腦海中把詩歌的語言變成一幅畫面,然後用自身的語言描述出來。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盡是長勢茂盛的.青草,晚風中,牧童吹奏的笛聲悠揚悅耳。黃昏時分,吃完晚飯,連蓑衣也不脫,就悠閒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賞月夜的美景。)

⑹ 指名生配樂朗讀,其他同學可閉起眼睛聽讀,想象畫面。交流聽後所感,師生互動評議。

3、設身處地,感悟詩情:

⑴ 師:想象一下,假如是你,在月光下又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⑵ 生互動交流:

師小結:學習這首詩,使我們體會到田園生活的樂趣。我想,大家一定會記住這個牧童,記住他在風中吹奏的曲子,讓我們再次齊讀這首詩,去感受田園生活的詩情畫意。

⑶ 誦讀全詩。

結束本詩學習。

二、學習《舟過安仁》

1、藉助畫面,導入新詩:

⑴ 觀察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麼?看一看,詩歌是怎麼描寫他們的?

⑵ 生自由讀詩:

“遮”,注意要讀翹舌音。記住字形。讀通、讀順全詩。

⑶ 通過讀註釋或藉助工具書,基本理解詩歌大意。

2、檢查自學,深入研討:

⑴ 指名讀詩,正音,注意“篙、棹”兩個生字的讀音。

⑵ 再讀全詩,並想一想,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沒有讀懂。

⑶ 師生互動交流詩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身讀懂的語句,也可以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一起交流研討。

(全詩大意:一隻不再揚帆划槳的小船中間,坐着兩個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沒有下雨,這兩小孩居然撐着傘,仔細一看,原來他們撐傘不是爲了遮風擋雨,而是舞動着傘柄起到類似揚帆的作用。)

⑷ 說一說:

這兩個小男孩留給你怎樣的印象?你喜歡他們嗎?爲什麼?

⑸ 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兩個小童張傘使風的樣子。通過朗讀把兩個小童天真、淘氣的樣子表示出來。

⑹ 指名讀、齊讀。讀後點評

3、安排作業,延伸拓展:

背誦兩首詩。預習《清平樂·村居》。

第二課時

一、課題導入,介紹知識

1、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此課題與其他詩歌題目的區別。

(中間有個分隔符號,前者是詞牌,後面是詞的題目。)

2、師生互動介紹有關“詞”的知識。

3、師小結:

詞原是配樂而歌唱的一種詩體,起源於唐代,宋代是詞鼎盛時期,句的長短隨着曲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一般分爲上下兩闕,也就是上下兩段。宋代的蘇東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詞人。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課題入手,想象內容:

師:課文描寫的村居生活是怎樣的一幅場景?詩人是怎麼描寫的?

2、練習朗讀,讀準生字音,讀順詩句。

3、邊讀邊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巡視,發現學生的困惑,或板書黑板,或與學生個別交流。提倡組內合作,藉助註釋以和工具書,初步理解詞的大意。

4、指名讀文:

其他同學正音、評價,特別提醒學生注意“亡、剝”兩個字在本課的讀音。

5、交流比較生僻、不易理解的詞。如,醉裏、相媚好、亡賴。

6、指名說大意,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距離農家低小的屋檐不遠處,是一條清澈流淌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屋檐下,有兩個頭髮發白的老頭、老太正藉着酒意說着悄悄話。大兒子十分勤快,在溪邊的田間地頭種豆,老二呢,正忙着編織雞籠。最頑皮、可愛的莫過於最小的那個小朋友了,瞧,他趴在溪邊剝蓮蓬,正忙得不亦樂乎呢!)

三、發揮想象,加深理解

1、師:這一家子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爲什麼?能想象得出老兩口正在說什麼悄悄話嗎?

2、生各抒己見。只要想象合理,都應該給予肯定。

3、這一家子的其樂融融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麼怎樣通過朗讀把這樣的一家子帶到我們面前呢?請同學們邊讀邊在頭腦裏發生相應的畫面,看看他們各自在忙些什麼?

4、生自由練讀:

展示讀,集體評議,糾正。再讀。提醒學生在讀的時候是否表示出鄉村自然環境的優美,“醉裏吳音相媚好”的溫馨、和睦,以和“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輕鬆、活潑、愉快。

四、改編歌曲,激發興趣

1、師:詞自身就是爲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建議學生自身嘗試配樂演唱。師可範唱蘇軾的《水調歌頭》,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2、生練習試唱。衆評議。

五、總結談話,迴歸整體

1、師:關於詞、關於辛棄疾,我們纔剛剛有了很膚淺的認識,希望同學們課外多閱讀些經典文學作品,吸取更多保守文化的精華,豐富我們的內心世界。

2、誦讀全詞,結束本課時學習。

六、安排作業,積累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