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

設計2.75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用法的好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鮮明的愛憎情感,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白自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魯迅的《自嘲》、《野草·題辭》等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同學們,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一些瞭解。魯迅走了,但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懷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紀念魯迅的文章,著名詩人臧克家於1949年11月1日寫的經典詩篇《有的人》)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正確。

2、指名學生朗讀,檢查學生是否讀通順、正確。

3、根據朗讀表現,簡單評價。及時指導字音,呵在詩中讀啊的音。呵平時讀——笑呵呵,還可以讀——呵斥,呵在這應該讀第四聲。試着讀好這一句。

三、範讀引領,指導朗讀

1、聽讀錄音。(今天,我幫大家請來了一位小老師。看,他來啦!聽小老師朗誦的`時候要注意詩歌的節奏、停頓和重音)

2、教師教給方法,指導學生劃分節奏,讀好停頓和重音。(教師示範第一小節,指名練習第二小節,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結。)

3、學生自由展示朗讀,把握節奏。

4、齊讀,慢慢讀出詩的味道。

師:讀出了詩的味道!我相信你們已經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

四、對比品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

1、可是詩歌的魅力不僅僅表現在它有明顯的節奏,更表現在它獨特的寫法上。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發現什麼?(生默讀體會)

2、生彙報發現:對比的寫法,讀出相應詩句。再讀讀,還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每小節中還有對比,2、3、4小結對比的是有的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5、6、7小結對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結果;其實這兩部分內容之間又是一一對照的。)

3、根據學生彙報適時出示插圖和文字,圖文對照,男女生對比朗讀。

4通過對比,我們發現“有的人”指的就是哪兩種人?出示課件研讀第一小節,這兩種人最本質的不同是什麼?你能用兩個詞語概括一下嗎?(板書:雖生猶死,雖死猶生 對比)

小結過渡:作者對這兩種人的生與死對比進行評價,從中我們明白了魯迅先生雖然已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這一對比具體表現在哪裏呢?

3、對這兩種人,你認爲作者的態度一樣嗎?生彙報出幾種態度:批判,鄙視,讚揚,熱愛。你對這兩類人的態度呢?充分激發學生情感。

4、師:對待不同的人,勢必會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語氣。請同桌同學兩兩對讀,一人一句,讀二至四節,讓我從你們的表情中看看誰最能讀出臧克家的心聲。

5、出示課件:請將詩歌二至四節中的“有的人”用自己的語言替換成某一類人,小組討論後,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板書:騎 俯)

6、師生對讀五至七節,烘托詩情。

小結:同學們讀得真好!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人民更——愛戴、敬仰、懷念……(板書:人民愛)損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視,憎惡……(板書:人民恨)

六、研讀品悟,昇華情感

1.看課文題目,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齊讀),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你發現了嗎?詩中卻沒有提到魯迅的名字。詩人該不會忘了吧?你一定能從詩篇中找到魯迅的影子。學生讀詩找詩句。

2、彙報讀詩句。結合所學課文簡單談談你的理解。(出示課件《自嘲》、《野草·題辭》)

3、感悟魯迅精神:這首詩只是在讚揚魯迅一個人嗎?在我們的記憶中,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和魯迅先生一樣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課件)

4、讓我們把深深的敬仰獻給那些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人。引讀描寫魯迅的詩句。

七、課堂小結,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樣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價值?從魯迅先生光輝的一生中我們找到了答案,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一味索取,雖生猶死;甘願奉獻,精神不朽……)

2、你打算做一個怎樣的人?(我願做一株默默無聞的野草,做一頭勤奮的耕牛,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3、總結:讀兩句詩,把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學習,工作生活中。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八、拓展訓練,從容練筆

1、看課件資料,瞭解人們紀念魯迅的活動及評價。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認識。也更激起了我們對先生的深切懷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時寫的,今年是魯迅逝世77週年,也是魯迅誕辰132週年,讓我們深切緬懷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請你爲先生獻上真摯懷念詞吧!(如果能試着運用對比的寫法,用課前積累的詞語寫幾句詩,會更精彩!)

3、交流展示

總結鼓勵:同學們寫的真好!你們的詩是所有我看到的詩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同學就從這節課開始叩響了詩歌的大門。期待你們愛上詩歌!期待你們當中能夠誕生傑出的詩人!

附板書設計:

20* 有的人

—— 紀念魯迅有感

雖死猶存 俯 記住 人民愛

對比

雖生猶死 騎 摔垮 人民恨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2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2、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課前準備

魯迅的詩《自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導入:人都有生死。對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態度。有的人活得崇高、偉大;有的人活得無恥、卑微。在死的問題上,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哪個同學能舉出這兩方面的例子?

學生舉例,教師評析、小結。

2、根據本課內容,介紹魯迅的《自嘲》和散文詩集《野草》。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內容

3、聽錄音帶,或者教師範讀全詩。

學生自讀詩歌。把握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寫作思路,分清詩歌的結構層次。(詩的第一節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第二、三、四節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第五、六、七節分別與上面三節對應,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結局)

小組合作,閱讀研討

1、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每節詩的後兩行)

2、詩歌的首節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體會每節詩歌中感情。

指名朗讀詩歌,讀出各節的真情實感。(對學生把握不準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或者變化語氣、語調使學生真正把握住詩歌的內在感情)

對比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詩歌中使用對比,能產生強烈的感情衝突。這首詩每一小節都使用了對比的手法。細讀詩歌,體會詩歌對比的寫法。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3

課文主題

“有的人”這個題目包含了詩中所寫的兩種人:即作者歌頌、讚美的是以魯迅爲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動派。聯繫詩的副標題,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是以歌頌、讚美爲主旋律的。這首詩主要採用對比的寫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爲歌頌與讚美的一種反襯,在鮮明的對比中,抒發作者的感情。

思路結構

這首詩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爲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爲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與死的辯證觀點。

第二部分(第2、3、4節),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讚頌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6、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小結: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開掘,形成了以讚頌魯迅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抒情主線。

對比的寫法

這首詩的每一節一反一正對比,使正反面人物對立得更爲鮮明,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一、生死價值的對比。

第1小節中,前一個“活着”指人還在社會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後一個“死了”是指人已離開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動統治者“活着”,不過是行屍走肉,毫無價值;革命者“死了”,卻雖死猶生,精神永存。

二、對待人民羣衆態度的對比。

第2一4小節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治者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

A、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B、不知羞恥地爲自己歌功頌德,妄想“流芳萬世”;

C、殘害人民,養肥自己。

詩的後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

A、“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B、“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意思是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

C、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三、人民羣衆對兩種人態度的對比。

第5一7小節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反動統治者的態度:

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

B、“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

C、“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詩的後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魯迅這樣人的稱頌:

A、“永遠記住他”;

B、“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

C、“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通過以上3種對比,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不同的人生觀,顯示了人民羣衆強烈的愛與憎,從而很好地突出了詩的主題。

前後呼應的結構特點

一、弄清全詩哪些小節之間存在着呼應關係:

1.第五小節呼應第二小節

2.第六小節呼應第三小節

3.第七小節呼應第四小節

二、體會這些呼應所起的作用:

1.深化所表達的主旨。

2.使全詩形成有機的統一體。

難點解析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着”,卻如行屍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着,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指的是一生爲人民,甘願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一個“死”宇卻表達了作者的惋惜的懷念之情,第二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活”宇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