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優秀教學設計

設計2.08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秀教學設計

優秀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科學詩。寫科學家通過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詩歌共7節,可分3層。第1、2詩節是第一層,詩人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象;第3、4、5、6詩節是第2層,也是詩歌的主體部分,具體寫遐思的內容;最後第7詩節迴應第1、2詩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首尾圓合。

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彷彿與它面對面地對話一樣,顯得自然親切。

教學目標:

1、瞭解化石,增進對生物進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2、感受詩歌濃郁的詩味,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3、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激發愛文學的激情。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濃郁的詩味,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2、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激發愛文學的激情。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

1、七年級學生對化石的瞭解較少,與詩人情感產生共鳴有一定難度;

2、化石生物的生存環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識和地理知識,對學生在展開聯想表述時學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與化石相關的資料;

2、教師收集化石圖片,製作教學。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叫吳xx,來自xx中學。很高興來到美麗的韓城,也很高興能有機會與大家分享一節課。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裏,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場門前,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微型公園。在這個小小的公園裏,一隻威猛無比的霸王龍,帶着一隻呆萌無比的小恐龍,在一片濃密的草叢中,昂首站立。

它們,時而搖頭,時而擺尾,有時還引頸長吼。這奇特的景觀引來許多行從駐足觀賞,那令人恐懼的嘶鳴,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那奇特的遠古,令人遐思,令人留連忘返。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簡直將這裏當成樂園,樂不思蜀。

同學們都知道,恐龍是大約億萬年前的生物,它早已遠離了我們的生活。那麼,現代是怎樣知道恐龍樣子的呢?

對,是化石!

科學家通過研究恐龍留下的化石,復原了恐龍的形象,也再現了恐龍的生活環境,讓我們得以欣賞到一個像神話一樣的奇幻世界。

所謂,“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 就像魯迅說的: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的,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排斥滿族),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

不同的人觀賞相同的景物,“各以其情而自得”,引發的感受自然也有所不同。面對化石,作爲詩人的張鋒,詩興大發,吟詩一首。這就是《化石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感受其中的科學美、情趣美、語言美。

(板書詩題:化石吟,並寫下“詩”這一體裁特徵)

二、檢查預習

詩歌的學習,朗讀是第一步;讀準字音,是朗讀的前提。昨天,我們佈置了預習,現在,讓我們一起交流一下預習的收穫。

請看大屏幕上的詞。

奇幻(huàn) 萬載(zǎi)

骸骨( hái) 烏有(5

優秀教學設計2

1、教材版本

2、目標確立

(1)教材分析。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小說教學提出要求,即“培養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並且包括“瞭解小說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等內容。鑑於此,高中人教版必修課程共設置了兩個小說單元(必修三和必修五),選擇的篇章都是富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課文《老人與海》,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同名代表作品的節選,這有利於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新課標)的理解。節選部份描寫了一位老人——桑地亞哥勇敢頑強地與鯊魚搏鬥的情景,表現了一種英勇無畏的硬漢精神。海明威說:“這本書描寫的是一個人的能耐可以達到什麼程度,描繪人的靈魂的尊嚴。”這一人物形象及其蘊含的精神的確有利於學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新課標);此外,正如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在給海明威的頒獎詞中指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作品的成功得益於他那高度簡練的敘事技巧和那簡約、含蓄的語言風格。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語言風格等方面,這一方面是本文的重點及特色所在,同時也在整個小說教學中有承前啓後的銜接作用。

(2)學情分析。

對於小說這一敘事文體,高中學生大都能夠比較有效地運用多種閱讀方式解讀文本,在對一般小說要素的把握上並不存在大的障礙,但現代小說所呈現的弱化情節的特點,加之,小說是譯著的原故,鑑於東西方在表達上的差異,因此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不高。本文的突出特點一是篇幅較長,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速讀能力;二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論”在這部小說中也有體現,表面上寫老漁夫的冒險經歷,實際上,作品中的形象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寓意性,把握到這個層面,對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此外,學生是在和平年代長大的,他們的內心深處相對脆弱,抗挫能力差,也不太能深刻體會“勇敢、堅強、抗爭”在人生中的非凡意義。對於一篇激勵了幾代人奮鬥不息的文學作品,我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從海明威充滿魅力的文字中獲取人生拼搏的力量,在以後的生活中無論遇到怎樣的人生境遇,都永不妥協,即便傷痕累累,也要擁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也希望學生在感悟作者塑造的形象的魅力的同時去築造自己人生的精神脊樑!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學生學習特點,爲充分發揮教師個性化教學和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實現教學各要素間積極的思維碰撞,真誠的心靈溝通,生成以下教學目標:

(1)藉助資料大致瞭解海明威、作品及風格。

(2)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了解課文梗概,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3)鑑賞老人的形象,體會表現手法,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4)感受主人公的精神特點,培養學生不屈服於命運,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裏進行抗爭的`精神。

3、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導入

以“美利堅民族性格特點之一爲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強調個人的力量和奮鬥”爲導入;展示作者代表作品;簡介作家生平經歷。

首先,以PPT的形式展示海明威筆下的硬漢形象:拳擊師、鬥牛士、獵人、漁夫。

然後展示“硬漢”特點:他們都具有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性格,而對暴力和死亡,面對不可改變的命運,都表現出一種從容、鎮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

接着,引用約翰肯尼迪總統一段話: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

PPT展示海明威塑造“硬漢”形象的作品:《太陽照樣升起》傑克.巴恩斯,《永別了,武器》亨利.菲特力,《喪鐘爲誰而鳴》羅伯特.喬丹,《老人與海》桑地亞哥。

PPT展示海明威生平:評論家們都曾把他比喻爲獅子。他意志堅強、精力充沛、生性愛好冒險。他曾說:“沒有行動、我有時感到十分痛苦、簡直痛不欲生。”他爭強好鬥、從不妥協、事事愛爭第一名。他愛好體育運動、熱愛玩壘球、愛好拳擊。他愛好鬥牛,愛好釣魚和打獵。打仗是男人們的事業,他曾經歷了兩次大戰,他違反了“新聞記者不得參與戰鬥”的規定,直接參戰曾因此而受審,但結果卻因他勇敢善戰而獲得將章。

【設計意圖】小說節選部分比較長,因時間關係,在課堂導入上,我強調高效實用,不拖泥帶水,直接“亮劍”。讓學生知道海明威筆下所創作的人物特點——硬漢,創設一種吸引學生迫切閱讀的情境,可以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導向中快速閱讀,走入小說角色。同時升騰起學生一種崇拜的情感體驗,爲學習本課做情感鋪墊。

第二環節: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看註釋①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小說大致內容。

然後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並填寫下表,表格展示的是老人與鯊魚搏鬥的五個回合。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攻擊者鯖鯊

數量1條

老人作戰工具魚叉

繩子

結局殺死鯖鯊,馬林魚被吃掉40磅

最後,由學生展示自己填寫的表格內容。

【設計意圖】新課標的[閱讀與鑑賞]部份指出:要“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要能理清思路,概括要點”同時還指出“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鑑於本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情節相對簡單的特點,採用速讀的閱讀方式,並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快速抓住並梳理節選部分主要內容,這樣既鍛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提煉要點的能力,同時也爲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完成爭取時間,爲學生思想碰撞贏得空間。

第三環節:問題引領,合作探究

首先,在上一環節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展示思考探究的問題。

問題一:選讀文中關於鯊魚描寫的部分內容,概括鯊魚特點,並思考作者爲什麼這麼寫?

問題二:補寫下列句子,並說明理由。

桑地亞哥是一個,因爲。

預設答案:一個貧窮的老人;一個捕魚能手;一個倒黴的漁夫;一個孤獨的老人;一個倔強的老頭;一個勇敢的人;一個失敗的英雄……

問題三:老人最後帶回來的是一條死魚的殘骸,如此看來,老人是成是敗?怎樣理解小說的主題?

問題四:小說節選部分到老人回到茅棚躺在牀上結束,請在此基礎上續寫一段文字(參考思路:可以寫睡夢中,也可以寫老人醒來後,等等),要注意盡力貫穿原文的語言風格。

然後,讓學生思考並討論思考結論,展開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

【設計意圖】一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可以引爆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曲徑通幽。《老人與海》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探究是繞不過去的解讀重點,前面三個問題指向人物塑造手法和主題的多元化探討,學生可以有個性化解讀,從更多的層面解讀小說。《新課標》中提到:1、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2、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爲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第四個問題,旨在讓學生進一步深化對老人形象的把握,同時對小說簡練乾脆、準確生動的語言有所體悟。這個問題化抽象爲具體,引領學生在一種活躍的氛圍中完成。

第四環節:領悟強化,課後延伸

1、任選兩次鏟鼻鯊中的其中一次,以鏟鼻鯊作爲第一人稱寫一段獨白。

2、閱讀小說結尾部分,最好是把整部小說閱讀一遍。

【設計意圖】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並且鼓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的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作業的設置主要是因此而設立的,既是課堂的延伸,又是昇華。自由度也比較大,學生更有利於發揮。

4、自我反思

5、專業點評

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準備】

幻燈片、收集灰塵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對我們的生活有着許多幫助,我們都對科學家的創造發明感到欣喜,可你們知道嗎,我們身邊最不起眼的灰塵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讀得正確、流利,生字多讀幾遍,能熟練認讀。

2、出示生字詞,引導學生正確認讀:

勿(wù) 埃(āi) 漉(lù) 暈(yùn)

3、段指名讀課文,檢查讀書情況。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1、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示:

⑴ 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麼特點?用“──”畫出來。灰塵有什麼作用?用“~~”畫出來。

⑵ 與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彙報:

灰塵的特點:

⑴ 小,從哪感受到的?

⑵ 來源於土壤和岩石。

⑶ 在空中飄浮。

灰塵的作用:

⑴ 反射光線。

⑵ 反射光波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較長的`光線。

⑶ 灰塵具有吸溼性能。

3、通過學習我們對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有了瞭解,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況呢?出示句式:假如沒有灰塵。

⑴ 填寫課文內容。

⑵ 補充課外資料。

四、小結說明方法

我們能這樣清楚、明白地瞭解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課文用了什麼方法來告訴我們的?(數字、假設)

優秀教學設計4

明確中心,突出景物的特點,寫出自己的感受,作到有景有情。寫景作文優秀教學設計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細緻觀察景物的能力。

2、讓學生掌握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明確立足點,明確景物的方位和寫景的順序。

教學難點:

明確中心,突出景物的特點,寫出自己的感受,作到有景有情。

課型結構:

課堂習作

課時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創設情景 啓發引導 合作討論 細緻表達

課前準備:

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1、同學們,又是一年春始時,不知不覺中,我們又步入了春了懷抱中。北方的春腳步雖然遲緩一點,但卻怎麼也阻擋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細心的同學們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點點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學已是迫不及待地想彙報自己眼睛裏的春的氣息了,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3、學生自由彙報。教師和其他作出及時的評價與反饋。

4過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載了這麼多的美好,我們是不是要把它們表達出來呢,那麼就讓我們大膽地來“我手寫我心。”

二、巧設案例,拋磚引玉:

1、老師和同學們一樣,看到美好的事物,總會心存感動,然後想把這些話表達出來,寫成文章。下面老師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請同學們大膽踊躍的鼓勵或者提出建議。

2、屏幕出示例文,引導學生集體評議,從而能夠感悟優點,並指出缺點,由此複習已知的習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3、老師和學生集體反饋,並再次明確寫景文章的注意事項:如,書寫不夠工整;表達缺乏條理性;不夠生動具體,以及標點使用不當等,從而提請學生注意加強對文章的反覆修改。

4、回憶寫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學們已經練過寫景作文,下面請同學們共同回憶一下寫景作文給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討論)按一定順序

5、分析: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就把這一定的順序搞清楚了,那麼按一定順序描寫有什麼好處呢?板書:脈絡清楚

6、過渡回憶:除了按一定的順序來寫外,我們還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繪,哪些屬於景物的特點呢?

板書: 顏色 形態

氣味 聲音

大小 ……

7、討論:在抓住景物特點之後,最犯愁的是什麼?

生動

板書:形象

具體

8、怎樣能使自己的表達力求生動、形象、具體呢?我們一定要不遺餘力地去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才能把所描繪的事物寫得靈動、鮮活。

9、通過以上分析與總結,巧妙地引出本次習作要求:

(1、)寫景要按方位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裏到外,由外到裏,或由中間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寫,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移步換景)

(2、)可以按景物的類別來寫,如山、水、花、鳥;瀑、石、峯、洞;亭、臺、樓閣等。要寫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寫它的靜態,也要寫它的動態,還可以寫出它的環境氣氛。(引導從學過的古詩中感悟)

(3、)要仔細觀察,抓住在不同季節裏景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描寫,發揮想象要適度,不要硬編亂造,憑自己的空想來寫。

(4、)寫景中也可以具體地寫些人和事,若讓人、景、事三者交融一體來寫,可以使作文更爲感人。

(5、)寫景物時不要忘掉自己與景物之間的關係,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寫進去,這樣使人讀了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6、)適當地、正確地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歌賦,也可以爲作文增色。這就需要你平時多加閱讀和積累,別等用時再去找。

三、佳作賞析,積累運用

1、放錄像看,聽範文,要求:邊聽邊摘記一兩句你認爲描寫得生動形象的語、句。

2、討論範文:你認爲文章哪處寫得好?爲什麼好?

3、總結:從以上分析,你受到什麼啓示,要想把文章寫生動、具體,可採用什麼方法?

比喻

板書:擬人

誇張

四、欣賞美景,筆下生輝

1、放錄像,學生欣賞春天無限的美與生機。

2、構思動筆寫作。

要求:結合畫面,運用恰當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加以描繪。並能巧妙地抒情。

3、師巡視指導。

4、討論、分析、點評。

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4、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難點:理解作者通過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幻燈片1)

上學期我們都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播放多媒體課件:歌曲《我的中國心》,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思想愛國)

那麼,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

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幻燈片2、3)

 二、初讀棗核,認字識詞

1、指名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餘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爲應該積累的詞語;

(2)思考: 文章寫了什麼故事?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你對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詞語積累:(幻燈片4、5)

 三、讀懂棗核(師設計四項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閱讀方法)

(1)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友人託我帶幾顆生棗核,用以在花園試種一下的事(幻燈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幻燈片7、8、9)(板書)

請生圍繞棗核這一線索來概括全文的結構:( )棗核-( )棗核—( )棗核—( )棗核思考線索的作用

(師點明線索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白:讀書時把握住文章的線索,用助於閱讀理解)

(4)這不僅是幾顆深情的棗核,也是構思別緻的棗核想一想,將文章結構改爲“話棗核、索棗核、得棗核、議棗核”好不好?爲什麼?

明確:全篇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搖曳多姿,始終緊緊吸引着讀者,使結構更精巧

四、體悟情感

(1)這位華裔老人爲什麼要種棗樹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卻是讓老同學千里迢迢從中國帶來棗核試種?她到底爲什麼要種棗樹呢?(幻燈片10)

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並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

2、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蒐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直奔“潮”,整體感知

1、 釋題知“觀潮”。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過了課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錢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2、 入文理解“觀潮”

(1) 導入:錢塘江大潮是我國的一大自然景觀,現在就讓我們隨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觸摸它、觀賞它、!

(2) 讀文。請大家快速地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找到文中具體告訴“我們觀潮”的時間、地點、事情的這一句。

A 這裏的“這一天”和“這裏”分別指的是什麼?你能聯繫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試者說一說嗎?

B “據說”怎麼講?自古以來堪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今天“我們”這些人親眼目睹了,究竟是否與“據說”的一致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

二、 品位“奇”,感覺奇觀

師:你認爲“天下奇觀”奇在哪裏呢?

1、 邊默讀課文邊用“??”畫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語句。讀一讀句子,說一說體會。(小組交流、彙報)

2、 重點品讀“潮來時”的“奇”:壯觀、奇特。

課件出示:

*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件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3、 學生讀句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此時此刻,你心中最想說的是什麼?眼看潮水就要來了,帶給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適時引導學生聯繫“悶雷滾動,一條白線”的情景談感悟。

4、 精讀第4自然段,立體賞“奇觀”。

(1)範讀,朗讀感受:這時,你又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 提高學生咬文嚼字口評“奇”

A 潮水的長 師:你懂得“橫貫”的意思嗎?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好嗎?

B 潮水的高 師: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牆”這樣的場面。(“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既有聲又有形,極爲恰當生動地說明後浪涌前浪,一排剛過一排又緊接着,說明氣勢大,速度快,給人以勢不可擋之感。又如“白色城牆”色形兼具地說明浪高,直立向前推,可見潮水是洶涌而來。這不是一般的浪,是罕見的浪,潮也是罕見的潮。)

C 潮水的氣勢猛 、聲音響

“起頭並進、浩浩蕩蕩”,你能想象得出那是怎樣的一種場面嗎?再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那時的潮水又該是一種怎樣的氣勢呢?

(3)這三句話能調換順序嗎?爲什麼?(由遠及近,點撥“移“字的精妙)

過渡:同學們談得真不錯,那麼錢塘江大潮真正到來的這一刻是不是與剛纔大家想的一樣呢?下面請大家欣賞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吧!

(4)欣賞課件。

(5)品讀回味。

師:欣賞了潮水來臨之際的壯觀,令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詞造句之功,我想大家也能受到了感染,把這雄偉壯觀之勢讀出來。

(6)啓發學生與文本、作者、大自然的對話。

師:如果你就站在大潮面前,你會想些什麼?會怎樣做呢?

(7)美讀昇華:你能把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讀出來嗎?

(8)配樂朗讀3、4自然段。

5、自主品讀“潮去後”的“奇”

(1)讀了之後,你覺得更“奇”的體現在哪些情景裏,哪個詞語裏?

(2)適時點撥感悟“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義及其景象。

(3)“恢復”一詞能去掉嗎?爲什麼?(聯繫全文)

6、品讀“潮來前”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未出現時,江面是很平靜的,平時的錢塘江本來就美,也有大潮出現。但“觀潮日”這一天的潮就最奇特了,所以人們對這一天的.到來翹首相盼。

(2)引讀:帶着期盼的心情,讀好句子。

三、深悟“奇”,迴歸整體

激情:我們彷彿來到了錢塘江邊觀賞了一次大潮,錢塘江大潮以它的壯麗、雄奇令我們歎爲觀止,真不愧爲“天下奇觀”。名不虛傳!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再次感受“觀潮”中的美、壯、奇吧!

 第二課時

一、讀文,理清層次,分段訓練

1、回憶:上一節課我們品位了那“天下奇觀”帶給我們那壯觀的景象和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還歷歷在目!還記得一開始大家讀了3、4自然段後,你們發現這裏都是寫什麼?1、2、5自然段又各寫了什麼?(分小組讀段落)

2、點撥時間詞,嘗試分段。

引導:第二自然段寫“潮來前”,第三、第四自然段寫“潮來時”,第五自然段寫“潮來後”。二至五自然段具體地講寫人們觀潮前後的情景和大潮的壯觀,學生易掌握,難點在於二至五自然段與第一自然段的關係,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講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與下文是先概括後具體的關係。

 二、積累,課外拓展

1、錢塘江大潮壯觀的景象形成與當地的地形有關嗎?(出示有關資料)

錢塘江涌潮:因受太陽、月球引力影響和地球自轉的作用,海面會出現潮汐,這是普通現象。然而錢塘江的潮涌卻分外壯觀。特別是每年秋分時節,農曆八月十八日前後潮勢更加洶涌,當年蘇東坡有“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感嘆。錢塘江的潮汐之所以特別大,除了因爲這時太陽、月亮、地球都在一條直線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的原因之外,還有獨特的原因。

錢江涌潮,出現在我國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入海處附近,因屬海寧市,所以又叫海寧潮,錢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時,海水從寬達100公里的江口涌入,由於兩岸逐漸狹窄,灣內水面固之迅速提高,出現涌潮,加上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擋難於外泄,反過來又提高了灣內的水位,加強了潮勢。錢塘江口橫豐一條巨大的沙坎,潮水涌入時受到沙坎阻擋,速度減慢,而後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來,後浪推前浪,潮頭也越來越高。另外,浙江沿海一帶夏秋季節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這也助長了潮水的聲勢。

海寧縣鹽官鎮東南一段河塘,是近代的觀潮聖地。這裏建有觀潮臺、觀潮亭和鎮海塔。江面只有兩三公里寬,潮勢最盛,潮頭並列一線,有“海寧寶一線潮”之稱。海潮漲入江口之後,因南北岸勢不同,漸成二段。南段速度,經段速度慢,當南段蕩回與北段匯合時,潮頭相撞,聲如山崩地裂。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最官觀賞此景。海潮西進,撞上伸入江心的丁字壩時,怒濤驚堅,碎作潑天大雨,潮頭反竄塘岸,爲“返頭潮”。距鹽官鎮12公里的老鹽倉是觀賞此景的佳點。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以鹽官觀潮的人如潮涌。這時潮頭最高時可達3.5米,潮差可差8~9米。

2、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5處,相機點撥比喻句的樣式。如:好像、猶如、形成。)

3、自主積累:自選感興趣、欣賞的精彩語句。

4、選作題

A 編寫廣告語。

B 通過網上圖書館蒐集一些圖片或資料。

優秀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俱樂部、鴉雀無聲、截肢、隊伍、沉默、局面、羨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臺、觀衆、糾正、淹沒”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體會博萊克當時的心情以及他的優良品質。

2、通過感情朗讀,感受團結的力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大家對殘疾人博萊克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關鍵語句“這個孩子真棒”“這些孩子真棒”的深層含義。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前談話

欣賞國慶60週年檢閱錄像片段,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檢閱。

剛纔的錄像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整齊、壯觀)

參加檢閱的這些軍人可以說是百裏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練成現在這樣經過了非常嚴格的訓練,精彩嗎?我們的課堂同樣精彩,看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準備好上課了嗎?

【設計意圖:什麼是檢閱?恐怕沒有幾個學生能說得清楚。但說起我國國慶60週年的閱兵式,話題離學生就近了。他們不但瞭解而且知道檢閱是很隆重的。通過視頻,讓學生再次感受閱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麼重大、要求又是多麼嚴格的事。同時,爲後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了好鋪墊。】

一、導入新課,圍繞中心句質疑。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4課《檢閱》。

請同學們舉起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板書課題)

在波蘭國慶節這個盛大的節日裏,有許多隊伍要接受國家領導人、外國貴賓和成千上萬觀衆的檢閱,看,(課件出示課文插圖)此時通過主席臺的是什麼隊伍?(兒童隊員的隊伍)

波蘭觀衆是怎樣評價這支檢閱隊伍的?請大家打開書本,快速瀏覽課文,找到觀衆評價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生讀課文。

觀衆是怎樣評價他們的?(板書最後的兩句話: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

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兩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這個小夥子是誰?爲什麼說他真棒?這些小夥子是哪些人?爲什麼說他們真棒?……)教師及時梳理問題,容易的問題當時解決。

【設計意圖:從課文的中心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通過梳理問題,突出了重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研讀 “這個小夥子真棒!”

1、我們先來找一找小夥子博萊克棒在哪裏?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用橫線把體現博萊克很棒的句子劃下,體會體會。

2、在隊伍的第一排,緊跟在隊長後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來,他肯定忘記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着大眼睛望着檢閱臺。

來,大家讀讀,你們是從哪裏看到博萊裏克很棒?

“他肯定忘記了自己在拄拐”說明博萊克全身心地投入到檢閱當中。

“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着大眼睛望着檢閱臺”體會到博萊克同隊伍走得很整齊,全神貫注。

博萊克是個截肢的殘疾人,他竟然走在“隊伍的第一排”,說明他很自信。

3、(出示插圖)同學們,看,這就是博萊克,他挺着胸,擡着頭,自信地走在隊伍的第一排,你覺得此時他的心情怎樣?(緊張、驕傲、自信、莊嚴、光榮……)

朗讀指導。

你想對走在第一排的博萊克說點什麼?(你真棒!你真勇敢!你真堅強!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啊,多麼堅強、神氣的博萊克,不管是他的動作,還是他的神采,深深地感動了觀衆。觀衆不由自主地說——(這個小夥子真棒!)

4、博萊克——一個殘疾的孩子,今天能走成這樣,要比常人付出百倍、千倍,甚至萬倍的努力。看着插圖中的博萊克,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生髮揮想象)

師小結:同學們,這一幕幕鏡頭,一個個場景,不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萬的觀衆也看到了,所以,他們由衷地稱讚這個自信、堅強的孩子——(這個小夥子真棒!)

讓我聽到你發自內心的稱讚!(師點數個學生反覆讀“這個小夥子真棒”,最後全班一起讀)

【設計意圖: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非常突出,特別體現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上。教學中我抓住課文中對人物細緻的心理描寫,從而感受課文,體驗情感。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沒有直白的敘述,都是隱含的,所以只有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讀懂。讓學生充分展開聯想,聯想到博萊克的訓練過程,聯想他在檢閱時的內心活動,從而讓博萊克自信、堅強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變得豐滿、生動。】

三、研讀“這些小夥子真棒!”

1、博萊克是一個殘疾的孩子,靠他的自信和堅強迎來了觀衆的稱讚,那麼兒童隊員們呢?爲什麼他們也得到了大家的稱讚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2——9自然段,想一想,兒童隊員們在幹什麼?(兒童隊員們都在討論,檢閱時博萊克怎麼辦?)

2、因爲他們覺得這件事——(非常難辦、非常棘手)

從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這件事情非常難辦呢?

勸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隊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隊伍中間?可是跟他怎麼說呢?誰去跟他說呢?

(1)這一段有5個問號,多爲難哪!練習朗讀,讀出爲難的語氣。

(2)對於怎麼安排博萊克,隊員們有幾種考慮?(三種:勸他不去;把他放在隊尾;把他藏在隊伍中間。)

(3)這樣安排博萊克主要原因是什麼?(勸他不要去是隊員們怕博萊克走不好,丟大家的臉;如果博萊克一定要參加,大家希望他走在隊尾,即使摔倒了也不會影響隊伍的整齊;把他藏在隊伍中間是想讓觀衆儘可能注意不到他。)

俱樂部裏立刻鴉雀無聲了。事情確實非常難辦,因爲博萊克左腿截肢了,現在靠拄拐走路。

(1)從“鴉雀無聲”感覺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2)說說“鴉雀無聲”的意思,並練習造句。

“隊長。”終於有一名隊員說話了,“還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檢閱時博萊克怎麼辦?”

(1)從這一段話中可以看出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2)棘手是什麼意思?

(3)正是這件棘手的`事情,使整個俱樂部鴉雀無聲,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大家心裏都在想:

如果讓博萊克參加檢閱, ,如果不讓他去, 。

3、多麼善良的兒童隊員啊!既想使檢閱隊伍整齊劃一,更不想傷害大家的好夥伴博萊克。這可怎麼辦呢?誰想到了好主意?誰來讀讀隊長的話?

隊員們,如果把博萊克放在隊伍第一排,讓大家都看見他,怎麼樣?他雖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兒童隊員,還不是一般的隊員!”

(1)同學們,隊長的提議,哪裏最讓你感動?(隊長想的和大家都不一樣,他想到的是把博萊克放在隊伍的第一排;“他雖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兒童隊員,還不是一般的隊員!”說明隊長沒有歧視他。)

(2)隊長這麼好的提議,隊員們贊同嗎?從哪裏體會到?(太棒了!這才叫兒童隊員呢!別的隊肯定會羨慕我們,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兒童隊員;大家臉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3)大家的意見得到了統一,可是難道大家就不怕博萊克走得慢?不怕博萊克檢閱時摔跤?不怕博萊克給全隊丟臉?爲什麼大家要冒着這麼多的風險讓博萊克參加檢閱?誰來幫我解決這些疑問?(生答)

4、博萊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隊伍中走得那麼出色。看着這自信堅強的博萊克,看着這整齊劃一的兒童團隊伍,想着隊員們對博萊克的關愛,人們由衷地讚歎——(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

【這部分教學我通過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情朗讀,抓住“ 棘手”“鴉雀無聲”等重點詞語與及文中幾個問句,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和交流,讓學生深入體會兒童隊員們在面對集體榮譽和關愛個體時的內心矛盾衝突時做出了正確的抉擇,從而讓一羣集體榮譽感強、心地善良、關愛殘疾兒童的孩子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逐漸清晰。學生開頭提出的問題,在教師指導啓發下,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至此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四、昇華主題,拓展練筆。

1、此時,長時間的掌聲淹沒了觀衆的議論聲,通過掌聲,我們彷彿還聽見有人在說:“ 。”(我聽到了很多觀衆發自內心的誇獎。)

2、同學們,文中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博萊克的堅強和自信;隊員們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3、小練筆:

博萊克回到家中,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設計意圖:在本課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課內練筆”,讓學生通過轉換角色,更深地體會博萊克的內心世界,理解文本的內涵。同時讓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人物心理的變化”得以進一步的落實。】

優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歸納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2、本詩深刻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疏通課文,鑑賞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疏通詩句,體會抒情主人公複雜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翻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歷史的年輪,並不總是從溫馨寧靜的田園中穿過,而常常碾壓着累累屍骨前行不管你對它懷有什麼樣的情感,戰爭這個巨大的幽靈,一直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於是,戰爭一直是人類文學的一個永恆話題現在,我們來學習《小雅·采薇》去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戰爭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積澱在其中的真切複雜的人生百味。

二、整體感知

一吟品其物

1、下列的字你知其音知其意嗎?

莫止 不遑 啓居

靡盬 烈烈 歸聘

孔疚 彼路 騤騤

象弭 所腓 雨雪

2、請複述這首詩寫了怎樣一個故事?

要求:1、按時間前後順序;

2、100字以內。

二吟品其情

1、這首詩中士兵對戍守邊防的態度是怎樣的?

2、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儘可能用文中詞語概括。

三吟品其法

1、前三章採用了什麼手法?結合詩句,說說這種手法有什麼特點。

2、詩的最後一章在內容和寫法上都與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談談它在整首詩裏所起的作用。

補充:古人對最後一章的評價:

“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知有耶?”

——方玉潤《詩經原始》

“末乃言歸途景物,並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文情,千古常新。”

——方玉潤《詩經原始》

“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清 王夫之

四、由此及彼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問題:兩首詩各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什麼情感?

五、課堂小結

《采薇》不像一般的戰爭詩那樣簡單地表現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現出人的深層的`內心矛盾和痛苦,細微真實地寫出了人性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殘酷的戰爭畢竟與人類文明正常價值趨向相悖,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它懷有複雜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爲保家衛國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聲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說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詩人對侵略者充滿了仇恨,詩篇中洋溢着戰勝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對久戰不休充滿厭倦總之,戰士們的情感深處,交織着重重矛盾:對敵人的痛恨與對家鄉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

其實,人類有一種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劍遠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壯志,又有低頭思鄉胸懷親人的迴歸意識這裏的戍邊戰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人類共有的,也是無法迴避的真實矛盾心理所以,詩中表現的這種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意義。

六、課外作業

1.必做題:

閱讀《語文讀本》第十課《國殤》,體會詩中所歌頌的英雄氣概和愛國情懷。

2.選做題:

(1)將你的困惑寫出來,然後查找資料,試着去解決。

(2)把你的收穫也寫出來,利用課外的資料驗證、鞏固。

優秀教學設計9

文本分析

《望海潮》這首詞從寫作目的上來看,格調並不高,有吹噓政績,粉飾昇平之嫌。但它是宋詞中較早的全面描繪都市生活的作品。同時它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杭州繁榮、壯麗的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教學目標

1、誦讀全詞,疏通詞意

2、把握意象的特點,揣摩其組合方式,體會獨特的意境。(重點)

3、思辨閱讀,體味本詞風格。(難點)

學習過程

導入

創作背景故事導入

《望海潮》這首詞是柳永年輕時的作品,他一直不得志,便到處飄泊,尋找晉升的途徑,希望得到他人的引薦。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柳永從家鄉前往開封應試,途經杭州,得知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但因身份懸殊,他一介布衣,無法見到。於是柳永寫了《望海潮》這首詞,請當地著名的歌女在孫何宴會上唱。後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覆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便說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走了,並沒怎麼提拔他。由此看來,這首詞是一首干謁(投贈)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爲自己舉薦。

感知

一、整體感知,疏通詞意

1、解題

明確:“望海潮”詞調始見於《樂章集》,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制的,大概取意於杭州是觀潮勝地。

2、初讀,讀準字音和節奏。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3、再讀,結合註釋通詞意。

要求用散文化語言描繪全詞意思。

4、默讀,思考本詞描繪了何地何景?哪兩個詞語最能體現該地的特徵?上下兩闕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杭州,自然環境之優美、城市經濟之繁榮、黎民百姓之安居樂業。“形勝”指地理形勢重要、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的地方。“繁華”是指人口衆多,商鋪林立,羅綺珠璣盡顯奢靡。.

上闕寫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和市井風貌;下闕寫西湖山水風物之美,人文風貌之佳。

品意境

二、品讀鑑賞,小組合學

PPT展示:

意境中既包含着詩人筆下描繪出的不同景物組成的具體圖景或環境氛圍,也包含着詩人寄託在這圖景或氛圍中的思想與情感。意境可以看成是由多個意象連綴而成的完整畫面。將不同意象進行組合搭配,構成渾然統一的意境,從而表達具體的思想情感。

我是鑑賞者,小組合學交流:

全詞中你最喜歡那幾句,闡述喜歡的理由並推薦給同學。

要求:

賞析你喜歡的句子中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這些意象有何特點?共同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再有感情地誦讀。

總結:柳永在《望海潮》中,有意選取了多個表現繁華富庶的意象相互連綴,共同營造了“東南形勝”“自古繁華”的杭州美景。全詞開篇先以“形勝”“繁華”兩詞奠定全詞意境基調,並點出杭州“三吳都會”的重要地理意義。

上闕從多個角度鋪敘杭州的城市風光與自然風景:首先,作者着眼於市容,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等細微景物,突出江南水鄉的秀美雅緻,又以“參差十萬人家”的全景,呈現出杭州城人口衆多、鱗次櫛比的繁榮景象;其次,“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一大句從城內轉向郊外,借蜿蜒的堤岸、如雲的堤樹,以及寬闊的江面、翻涌澎湃的.錢塘江潮,描繪杭州美麗雄奇的自然風光;最後,視角再轉回鬧市,描繪杭州街市上琳琅滿目的珠璣羅綺以及競相奢華的市民風氣,體現出都市富庶的生活風貌。

下闕,柳永將描繪重點轉向西湖風光,同樣是包舉自然景觀和人事風情:重湖、疊巘寫西湖周邊山水相依、重疊錯落的整體風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秋季和夏季,展現出不同季節的西湖美景;“羌管弄晴”直至“吟賞煙霞”,則從官、民兩個角度寫杭州人的遊樂生活,不論吹笛的漁人、採菱的少女,還是儀仗出巡、飲酒作樂的達官貴人,都能盡享西湖美票、自得其樂。詞的最後一句收束全篇,爲整個鋪排做了總結。可以看出,柳永此詞所取意象,或爲城市風情,或爲郊外景物,或爲樂庶生活,從多個角度濃墨重彩地描繪杭州繁榮、壯麗的景色。

析手法

三、品析技法

PPT展示:

點染,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富有層次、和諧統一的圖畫。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的評點或總說,“染”即具體描寫或分說,二者緊密相連,表現作者的情志。

1、試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

明確:

(1)上片中“東南”三句是點,接着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

(2)下片中“重湖疊巘清嘉”是點;“有三秋桂子……吟賞煙霞”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描繪。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2、有人認爲全詞的“點”在最後兩句,思考一下爲什麼這麼說?

明確:

(1)這兩句顯現了投贈之意,雖是祝願之辭,但“好景”已籠括了繁華美景、生活祥和之意。

(2)一“誇”字則點出讚美、歌頌之情,既讚美景又歌頌治理有方,不用“異日”再“圖”,詞人已將好景圖描繪出來了,尤其是百姓富庶、官民和樂的場景,那是統治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善思辨

四、思辨閱讀

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我們曾學過他的《雨霖鈴》。但他的《望海潮》全無婉約之風,給人以壯美之感,爲什麼?

思考點:

(1)選景之壯偉、場面之宏闊。“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2)數詞的使用開闊了意象。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數詞運用,均帶有誇飾語氣,可以說具有豪放詞的氣概。

啓示:不要定式思維,具體作品具體分析。

入情讀

五、深讀體悟,再次有感情地誦讀全詞。

作業

六、佈置作業

從《望海潮》的語言、構思、意象、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角度,寫一則不少於400字的文學短評,分享自己閱讀欣賞獲得的審美體驗。

優秀教學設計10

高中物理《彈力》優秀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欣賞

一、設計思想

高一新生正處於從國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階段的特點,本節教材在文字敘述上非常簡潔並配有大量的插圖。

內容直觀、感性,較易爲學生接受,加上學生們在國中時對彈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與理論基礎,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會很空泛。

教師覺得“沒戲可唱”,學生則有“炒冷飯”之感。

因此將彈力這節課設計成了探究性學習課,採用了“參與──體驗──內化──外延”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全班同學的討論,自評和互評來不斷完善。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具體的實例、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成爲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和能力

本教學設計特別強調了對實驗的挖掘。

通過引入新課時設計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教學中的若干個演示實驗的設計,特別是精心設計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變實驗,使學生感悟科學的探究方法和強化創新的意識。

學生在互動和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獲得探究的成功體驗,使原本平淡的課堂教學變得充實、飽滿、有聲有色。

二、教材分析

《彈力》是高中物理新課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是力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整個高中物理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以後正確進行受力分析的基礎。

其重點是彈力產生的原因及彈力的方向,難點是常見的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材從物體的明顯形變引入,繼而通過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變”的過程中,用實例引出了形變、彈性形變和彈力的概念。

並通過研究形變來探究彈力產生的原因、彈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探究支持力、壓力和繩子的拉力這幾種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方向。

對於胡克定律的教學,要先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然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索彈力的大小與形變量大小之間的關係”,這種先從感性認識出發,上升到理性認識,再通過實驗檢驗並進行具體運用的研究辦法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滲透。

三、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對“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瞭解。

而且在國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也對彈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認識和一定的理念基礎。

在高中教學中要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化對彈力的理解。

彈力產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學生普遍感到難以把握的問題。

爲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實驗,通過形象直觀的實驗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並讓學生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樂趣,領悟科學探究的真諦。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形變和彈性形變,能識別常見的形變。

知道任何物體都會發生形變。

2.知道彈力及彈力產生的條件,會判斷彈力的有無及彈力的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的表達式,瞭解勁度係數的單位、符號及物理意義,並能運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4.知道胡克定律的圖象的意義,掌握利用圖象法計算勁度係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根據彈力產生的條件分析彈力方向的能力。

2.通過分組“探究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之間的關係”的實驗,培養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知道實驗數據處理中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進行處理數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數據,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用簡單器材顯示微小形變的過程中,體會放大法的實驗思想,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

2.通過學習彈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發展將知識服務於人類的願望。

3.從任何物體都能發生形變入手,培養學生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去認識事物本來面目,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的科學觀。

五、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自主設計實驗探索彈簧的彈力與伸長量的關係及實驗操作。

(二)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以探究式教學模式爲主,結合問題法、演示法、啓發法、歸納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教學方法。

(1)本節課流程設計:實驗引入(產生疑問)→設計實驗→學生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解決問題)→拓展應用(產生新疑問)。

(2)對探究實驗設計好實驗的內容、步驟和表格,便於學生的探究。

(3)教學中通過設計演示實驗,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創設物理情景,把複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以便於學生的思考分析。

七、教學準備

細鋼絲、鋼鋸條、彈簧、海綿、橡皮泥、白紙,通過橡皮塞插有細玻璃管的橢圓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鏡及支架(兩套)、小車、橡皮筋、氣球、、纖維板、演示胡克定律用的米尺、彈簧、鉤碼、力傳感器等等。

優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及要求

(1)知識方面

1、介紹詩歌的一些常識,瞭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和語言凝練而富有表現力的文體特點;

2、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能準確的指出詩中的修辭手法;

4、掌握一些詩詞中字詞的注音和意義。

(2)技能方面

1、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

2、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係,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的情感體驗。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本文應在熟讀和背誦的過程中,細緻地感知詞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詞中的意境,深切地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魏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愉悅

2、體會作者作爲一代風流人物要爲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教學學時一課時教學手段及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章節內容全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上闋從嶽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選取實景,遠近結合,動靜映照,用文字描繪了一幅湘江秋景圖,最後一句詩表現毛澤東對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的期望。下闋通過對戰友和戰鬥生活的回憶和追述,以及不懼怕當時的大軍閥敢於反抗,最後三句用象徵的手法表現了在革命運動中也可以激流勇進完成革命主宰中華大地。

《沁園春長沙》是近代詩人毛澤東所寫的一首詞。該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全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重點難點重點陳述

1、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對自己對詩人的情感體驗

(可進行課堂討論並個別同學發言)

難點陳述

1、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情感,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與方法教學

一、預習

二、導入新課:

(相關圖文):

1、瞭解毛澤東

2、介紹詞的相關知識

3、介紹寫作背景

三、教學新課

1、朗讀詩歌(有相關朗讀音頻或視頻)

2、賞讀詩歌

3、總結歸納

4、比較閱讀,鑑賞提升

四、課後《毛澤東詩詞鑑賞》討論點評

五、自我複習鞏固

六、佈置作業

作業佈置1、背誦全詞

2、完成課堂練習反饋

3、課外作業

參考資料毛澤東相關詩詞

相關翻譯賞析資料如:小甘圖書、高中詩詞賞析等

詳細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並讀一讀。

分(fèn)外妖嬈(ráo)成吉思汗(hán)數(shǔ)風流人物今朝(zhāo)

風騷(sāo)競折腰(zhé)/折本(shé)

2、解釋下列詞語。

惟餘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風流人物: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人物。

折腰:鞠躬、傾倒。這裏有稱頌、讚美的意思。

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原指《詩經》裏的《國風》和《楚辭》裏的《離騷》)

紅裝素裹:形容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景象。

3、自查資料或網上搜索關於毛澤東的資料,整理歸納。

4、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雪景圖,並談談你的感受。

5、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二、導入新課:

(相關圖文):

1、瞭解毛澤東

毛澤東同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者,他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被世人所公認,他的文學才華也同樣被世人所稱道,尤其是他的詩詞更是表現出了很高的文學修養。

2、介紹詞的相關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爲一闕;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3、介紹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爲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三、教學新課

1、朗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將預習中的困難、疑惑與同學和老師教流。

2)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嘗試美讀詩歌,與同桌互評。

3)推薦學生分別範讀詩歌的上下闋,師生點評。

4)播放錄音,指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2、賞讀詩歌

1)賞讀詞的上闕。

活動設計:朗讀上闕並思考:你最喜歡哪句詞,爲什麼?(試從該句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結構和內容上作用、核心詞彙的作用等角度去思考。)

(點撥引導:上闕寫雪景,由一個“望”字統領全文,可分爲三部份,前三句概括寫,從“望長城內外”到“欲與天公試比高”具體寫,最後三句是想象寫,從這一點來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千”“萬”二字營造出廣闊的意境,氣魄的宏大,引導學生重讀。“冰封”“雪飄”動靜相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和化靜爲動的手法,表現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有着大氣磅礴的氣勢和靈動的活力。最後三句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色彩鮮明、富有畫面感,飽含着作者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①提問: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雪景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通過對雪景的描寫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裏。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②齊聲誦讀上闕。歸納上闕的主要內容及手法。

明確:詞的上闕主要描寫了一個意境開闊、氣魄宏大的冰雪世界。表達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和讚美之情。用了借景抒情,情景相融的手法。

③指出寫靜、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宏偉,格調非凡。

④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⑤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爲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

⑥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爲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爲動,有三方面因素:

(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

(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羣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⑦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⑧提問: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賞讀詞的下闕。

朗讀下闕並思考:

①“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了什麼作用?

明確:過渡句,承上啓下。

②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傑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羣衆,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羣衆進行鬥爭的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③作者爲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④你對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有何見解?

⑤你認爲下闕中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一句?爲什麼?

引導:“惜”“略輸”“稍遜”等詞精當而富有深意。既對這些歷史人物的成就肯定,又委婉批評其不足,極有分寸。“只識彎弓射大雕”一句略含諷意,傳神地表現出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莽夫形象。“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革命的領導者與羣衆,抒發了作者的豪情壯志以及堅信心勝的信心。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峯,點明瞭主題。是全文的主旨句。

⑥齊聲誦讀下闕。歸納下闕的主要內容及手法。

明確:作者通過評論歷代英雄,讚頌今朝人物,抒發了豪情壯志。寓情於議。

3、總結歸納

這首詞,作者上闕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闕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抒發了作者的豪情壯志以及堅信心勝的信心。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詠雪抒懷的傑作。

4、比較閱讀,鑑賞提升

讀柳宗元的《江雪》,比較本文和課文在內容表達上的異同點。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明確:相同點:兩篇文章都寫了雪景,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

不同點:本文寫的是寒江雪釣圖,抒發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課文寫的是壯麗的北國雪景圖,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課後《毛澤東詩詞鑑賞》討論點評

1、《憶秦娥婁山關》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2、《七律長征》一九三五年十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weīyí)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3、《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4、《浪淘沙北戴河》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五、自我複習鞏固

1)熟讀詩詞,體會詩人的情感

2)加強對重要字詞的理解記憶

3)嘗試自己翻譯賞析詩詞內容

4)掌握詩詞的修辭表達手法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詞

2)完成課堂練習反饋

3)課外作業

學習毛澤東其它的詩詞,比較其表達的情感的變化和不同情感表達的修辭手法

優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充分認識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激發愛惜時間的情感。

2、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自主正音,積累疊詞。

3、引導學生從課題想開去,整體把握全文內容,藉助資料初步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落實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藉助資料,豐富自己的理解。

教學準備: 《冬去春來》的樂曲、學生的相片、學習資料、讀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自主讀書。

1、重視體驗,激發興趣。教師:(音樂聲起。)同學們,你們現在聽到的是一首名爲《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出示學生的照片)你們看到的是咱們班幾位同學在兒時留下的美好瞬間。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來之後,他們長成什麼樣子呢?請看(請這幾位同學站起來。)——他們真是越變越可愛。那麼,他們,不,還有你們,包括老師在內的未來會怎樣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請先生寫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把握現在,開創未來。

2、感知課題,激發聯想。由課題想開去,貼近作者的情感。板書課題)請看文題,由此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自主發言)

3、感知資料,激發情感。你們在課前收集到哪些關於這篇文章和作者的資料呢?請同學交流、彙報收集到的資料。(出示教師整理過的資料)

從這個表中不難看出作者學業有成,事業有進,24 歲時就寫下了《匆匆》這篇文章,真可謂是年輕有爲。希望這些資料能幫助同學深入學習。(附資料)

二、整體感受,自主積累。

1、學生自讀全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什麼?找出讀得不準確或不流利的詞語和句子,一會兒請同學自主彙報。(引導學生從內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積累。)

2、小組內輪讀課文,學生互相聽讀,要求讀得既準確又流利。

(落實本課時讀的要求,爲有感情地朗讀做準備。)

3、同學彙報朗讀各段。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可以隨時畫下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是自認爲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整體感悟,自主交流:

1、請同學說一說喜歡某句話的原因以及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還可以進行質疑。

自主彙報。質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連續自問,意在表現當時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響後的覺醒。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藉助經過整理的資料瞭解當時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這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還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2年4月寫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當時被人稱爲年輕而卓然的詩人。

一方面變換讀的形式,如自讀,指名讀,師生問答讀(例如,生讀“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師讀“沒有。”生讀“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師讀“沒有。”生讀“我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的回去罷?”師讀“不行啊!”生讀“但不能平的,爲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師讀“絕對不能!”等。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要抓緊時間,有所作爲的感情。

四、課堂反饋。(附讀寫練習)

五、作業: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着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優秀教學設計13

夏日炎炎,荷花盛開。那一方方美麗的荷花池,就成爲人們納涼消暑的好去處。葉聖陶筆下的《荷花》是什麼樣的一篇文章呢?爲方便教師更好的教學,語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荷花優秀教學設計,其教學環節之精彩、教學設計之精緻、教學問題之精當,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下面一起來學習下吧!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對課文學習的指導,使學生了解荷花、荷葉的樣子和顏色,從中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

2.學習生字新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翩翩起舞”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寫話。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描寫荷花的樣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點;課文描寫我幻想自己變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難點。

教學資源和手段準備

課件

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析題:誰見過荷花?它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哪些讚美荷花的詩句?(簡介有關荷花的知識。)

二、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荷花》圖。

1.荷花開得怎樣?長得怎樣?形狀和顏色怎樣?2.白荷花剛開、全開和沒開時各是什麼樣子?

3.滿地的白荷花開得怎樣?

4.圖上除了荷花、荷葉還有什麼?想想它們與荷花有什麼關係。

三、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小聲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什麼?

2.通過拼音認識蓮、脹、翩、蹈、夢等生字。

3.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意思:

(1)挨挨擠擠:(一個接着一個)說明荷葉、枝葉多繁茂。(2)碧綠:青綠色,課文指荷葉的顏色。(3)蓮蓬:蓮花開過後的花托,倒圓錐形,裏面有蓮的果實。(4)翩翩起舞:輕快地跳舞。(5)飽脹:飽滿,指花骨朵快要開了。(6)破裂:出現裂縫,課文裏指荷花開時花骨朵的樣子。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①我看荷花

討論:看提綱;給課文分段。

2.總結:第一段(1,2)寫“我”一進門就聞到花香。

第二段(3)寫荷花美麗、我愛荷花。

第三段(4,5)寫“我”看着滿地漂亮的荷花

彷彿自己也變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特別是課文中的生字詞,讀後評議。

五、總結學法。

1.回憶舊知:上一課我們學過《放風箏》,屬於什麼課文。(看圖學文。)

2.提示方法:我們該怎樣去學習?(①結合看圖,初讀課文,讀通句子,瞭解詞意。②結合看圖,再讀課文,理解脈絡,瞭解大意。③結合看圖,細讀課文,深究文意,領會中心。)

小結:這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之後又再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瞭解。

第二課時

一、分組讀課文,讀後評議,指導朗讀。

二、細讀課文,深究文意。

1.精讀第1部分。

(1)教師讀第1自然段,學生思考:“我”爲什麼去看荷花?這裏指出了荷花的`什麼特點?(清香)

(2)自讀第2自然段:荷葉、荷花是什麼樣子的?找出書中有關語句,用“”畫下來。

(3)再看圖:圖文對照,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荷葉、荷花的樣子?(提示:①你看到荷葉怎麼樣?圖上的荷花有幾種姿勢?②“我”到荷花池邊,先看什麼,再看什麼,再仔細看什麼?)

(同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個別說、再集體說)

(4)質疑:

①荷葉是什麼樣的?書上怎麼寫的?出示幻燈片,讀讀比比:

A.分析比較上述兩個句子,體會課文句子的寫法。(第2句描寫荷葉的具體形象。“碧綠”寫出了荷葉的“顏色美”;“大圓盤”寫出了荷葉的樣子,突出了荷葉的“姿勢美”,挨挨擠擠,寫出荷葉的繁茂,把荷葉寫活了。)

B.指導朗讀:該怎樣讀才能把荷葉的美表現出來?(碧綠重讀;挨挨擠擠讀慢……)

C.課文題目是荷花,爲什麼這裏要寫荷葉呢?(爲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裏的白荷花是什麼樣的?課文用了哪一種句式寫出來的?(有的……有的……有的……)

A.這個句式說明了什麼?(白荷花的樣子多,花姿不同)引導學生用這種句式說話。

B.“才”“全”“還”表示什麼?(花“剛開”“全開”“未開”。)

③還有哪些詞表現了白荷花的顏色美?姿勢美?(想想、畫畫、議議。)

(5)出示掛圖:瞧,這就是荷花開放時的樣子(教師指圖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盤似的綠葉,透過荷葉的縫隙我們看見一枝枝荷花從水裏探出頭來,就像穿着潔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風中亭亭玉立,它們當中有的花瓣已開放,露出了嫩黃的蓮蓬;有的則微露笑臉,含苞待放;有的還未綻開,剛吐花蕾。啊,小魚兒在荷葉下快活地游來游去,岸邊絲絲垂柳輕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爺爺,看着自己的愛女——滿池荷花,不住點頭稱讚:多麼生動的一幅荷花圖啊!同學們,你們聽了老師說的話有什麼感想呢?

(6)練習:①剛開的白荷花()。

②全開的白荷花()。

③將要開的花骨朵()。

小結:這段從顏色、姿勢兩方面寫出了荷葉荷花的美。

2.導讀第3自然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作者爲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活的畫”?

(2)“看作”是什麼意思?(當作)

(3)這幅畫怎麼會活起來?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請用“”畫下來。

(4)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這麼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千姿百態,“看看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麗;“如果……可真了不起”——難以做到更顯其美。這樣寫,表現了作者對荷花的強烈的喜愛之情。

3.自學第4、5自然段。

(1)默讀課文,想象:當作者陶醉在荷花盛開的美景中時,眼前出現了怎樣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圖)學生看圖個別說,再集體說。(教師可出示幻燈進行點撥:①“我”變荷花的情景;②風起時,“我”和滿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風過後……④蜻蜓、小魚告訴我……)

(3)思考:爲什麼“我”由看荷花卻情不自禁地變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魚還要和荷花說上一陣悄悄話,是什麼原因讓荷花對人、物產生那麼大的吸引力呢?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潔白無暇,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說什麼?它對第四自然段有什麼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提導書寫生字。

作業:①抄寫生字詞;②背誦課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寫話。

優秀教學設計14

設計意圖:本環節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通過師範讀、學生自由讀、輪流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語境中學字。“閃電出字卡”遊戲旨在讓學生愉快地鞏固生字。

寫字指導

1.教師課件出示“文”“找”“辦”3個要求會寫的字,說說寫時要注意什麼?

2.教師邊指導邊示範,注意佔格位置。

文:注意最後一筆捺的起筆位置,不要和橫相接。

找:右邊的“戈”字, 第一筆橫向右上傾斜,第二筆斜鉤在豎中線上起筆。

辦:教師書空示範,起筆是橫折鉤,不要和“爲”混淆。

3.學生在田字格里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4.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設計意圖:抓住寫字的指導重點,有的'放矢,加深學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總結學習內容,佈置作業

1.教師導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本節課,你記住了哪些字?學會了幾種識字方法?你認爲你寫得最好的字是哪一個?

3.作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強調平實、紮實、不花哨。所以,課後總體感知內容,以及對識字方法的複習能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樣對識字教學更有幫助。

第二課時

一、聯繫生活實際,激發閱讀願望

1.課件展示學生丟棄的文具,引發思考:這麼好的文具,怎麼被我們丟掉了呢?

2.師:文具們可傷心了,怎樣把它們送回家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文具的家》。(板書課題:文具的家)

設計意圖:用課件展示平時學生不注意丟棄的文具,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瞭解平時的浪費,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情境。

二、看圖讀文,懂得要愛惜文具

1.多媒體課件出示文中的兩幅插圖。

教師指導學生從左往右觀察,看誰能說出與圖畫相符的話。

預設:生1:我看到桌面上有亂丟的本子。

生2:我看到桌面上的書擺放得亂七八糟。

生3:我看見媽媽驚訝地張開嘴,好像很生氣。

生4:我看見小女孩睜着大眼睛,好像在說“對不起”。

2.教師導學:同學們能夠準確地說出圖畫上的內容,真了不起。我們看看課文是怎麼說的?(多媒體課件依次出示文中第3、4自然段中的語句。)

找兩個同學分角色朗讀貝貝和媽媽的話。

3.你認爲媽媽爲什麼生氣?

預設:生1:貝貝是一個粗心的孩子,總把文具弄丟。

生2:她不愛惜文具,不會整理,不會照管。

生3:她總這樣肯定會影響學習。

(師引導教育:文具是我們學習上的好幫手,好夥伴,我們應該像對待好朋友一樣愛惜它們。)

4.媽媽說貝貝天天“丟東西”,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貝貝可能丟過哪些東西?

貝貝“眨着一雙大眼睛”,心裏在想什麼呢?

預設:生1:我確實不知道啊!

生2:我該怎麼回答啊?

5.多天真可愛的孩子啊,假如你是貝貝,能不能讀出她的感受呢?

6.假如你身邊的人也有什麼事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會眨着大眼睛問什麼呢?

7.誰能用“眨着眼睛”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藉助插圖,結合生活情境,瞭解詞語意思,同時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愛惜文具的教育。

三、指導寫字,鞏固識字

1.師導問:我們都來當寫字小能手,在十分鐘之內,按老師教的方法,仔細觀察“包”“讓”“次”“平”的佔格,分析字形。

2.小組交流,指生彙報。

重點:“包”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書寫時應先外後內。

示範“平”的書寫,上橫稍短。

3.同桌比一比,看誰寫得又快又準確。

4.詞語開花,積累詞語。學生開火車讀本課的一個生字並組詞。

選擇其中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指導下互相交流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順規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生字書寫得正確、美觀。

四、拓展延伸評價鼓勵

1.導學:剛纔小朋友們都明白了要愛護學習用品,每天要進行整理。下面我們就來舉行一個整理書包比賽,看誰能最快、最好地把文具和書本送回家。

2.學生整理書包。

3.評價、表揚、鼓勵。

4.師生共同總結愛惜學習用品的好辦法:包書皮、做筆套、給橡

優秀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感情朗讀,培養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從中得到了什麼啓示?

生:不要亂砍樹木,愛護樹木。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片與樹木有關的故事。(板題讀題)

3、你見過橡樹嗎?它全身上寫都是寶,木材可以做傢俱,樹皮可以作染料,葉子可以喂蠶,蠶寶寶長大突出的絲可以做衣服。聽了老師的講解,你覺得橡樹是一種怎樣的樹?

生:珍貴的樹。

二、初讀課文

1、帶着對橡樹的喜愛,自由的讀課文,把句子讀順,生字連詞畫下,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說。

2、請小老師領大家讀讀生字寶寶。(正音)

3、把生字寶寶讀給同桌聽聽。開火車讀生字。(檢查讀音)

4、這些詞語中,你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解釋“楔子”與“瀝青”。

“楔子”:建築用作標示的工具,類似木樁的小木棍,一頭削尖。

“瀝青”:又稱柏油,是鋪路的材料,具有柔軟性。

三、悟讀課文

1、帶着生字寶寶讀課文。指名讀。(檢查朗讀)

2、看圖,你覺得公路是怎樣的?橡樹是怎樣的?誰能讀出它們的特點?

3、從二句中,你發現了什麼?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麼比做什麼?如果沒有比喻部分好不好?爲什麼?

5、小組交流:爲什麼說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他們的高尚?用筆畫一畫,又腦想一想,有嘴讀一讀,評一評哪個小組找得既準確讀得又有感情?

6、指導朗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分角色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讀出築路工人的'矛盾、擔心、發愁,及決定後的輕鬆。

7、你從築路人的行動中感受到了什麼?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8、是啊!如此珍愛樹木,怎能不說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說一說,我們該怎樣做一個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環保小衛士呢?

四、賞讀課文

帶着你的感情,朗讀全文。

五、作業

根據學校情況,爲學校的綠化、美化提一提建議。

【板書設計】

橡樹:珍貴、像哨兵

高尚的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公路:筆直、馬蹄形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