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人教版國小數學優秀教案設計

設計1.99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國小數學優秀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國小數學優秀教案設計

人教版國小數學優秀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學生藉助觀察年曆卡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有關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各多少天,平年、閏年的天數,掌握判斷閏年的方法。

2、能與生活聯繫起來,熟練地運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二)能力目標: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三)情感目標: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時間與數學的密切關係,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培養學生樂於探求知識的情感,結合有關時間給學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記住各月的天數及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具準備:

年曆卡及表格,課件

導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從一年級入學到現在,你們在這所學校上學大約多長時間了?那你們記得大約有多少個月嗎?你們知道大約有多少天了嗎?

2、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時間單位年、月、日。現在,老師和同學們一同努力來探究年、月、日的知識。

3、關於年、月、日,你知道些什麼?教師板書相關內容。

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集中反饋解決問題

(一)總結年、月、日的有關結論

1、從20xx年到20xx年,在這近三年的國小生活中,我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樂地成長,都在收穫知識。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們走過的那些快樂的日子。願不願意把這些快樂的日子數一數記錄下來呢?請同學們拿出20xx—20xx年的年曆卡,把這三年1—12月份的天數填在表中,並計算出你喜歡的一個年份的全年的天數。怎樣做既節省時間又高效呢?誰有好主意?

2、兩人合作,全班彙報填寫情況。

3、仔細觀察表一,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告訴給同桌同學。

3、彙報發現,教師相機板書。介紹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

4、這麼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數記混,怎麼記住每個月的天數,誰有什麼好辦法?全班交流。

5、練習:兒童節、國慶節所在的月份是大月還是小月?

(二)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方法

1、計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數,發現天數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閱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數填表二。仔細觀察表二,從表中記錄的情況,你發現了什麼規律?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

2、彙報。

3、根據所學知識判斷20xx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4、出示資料,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三、解釋與應用

1、判斷下面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維訓練

小明過了4個生日,他今年可能幾歲?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說點什麼?

五、作業佈置

解答我們在這所學校學習了多少個月,多少天的問題,並寫在數學日記中,也可以寫一寫其他與數學有關的事情。

六、板書設計: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

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是閏年;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數記錄表.

更多的收穫。

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數記錄表

識,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仔細觀察表二,你一定可以有新的發現、收穫新的知

教學後記:

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一、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觀察比較

二、注重學生學習的實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設計開放性的練習題

《年月日》教學教學反思

兩次教學《年月日》,相同的教學內容,但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堂,教學效果亦不相同。根據兩次課堂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教學中這些方面需要改進:

一、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及時調控課堂,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控課堂教學,嚴格把握好教學時間,在教學重點、難點處,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在重點、難點處給予點撥、引導,但教師不能引導過多,適可而止。

二、重合作過程也要重合作後的結果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後,合作交流時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要參與到合作學習中,瞭解學生的交流情況,予以點撥,交流後有所收穫,注重交流後得到的結論。

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思考

在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時間思考,不能提出問題後就急於找同學回答,這時回答問題的同學都是反應較快的同學,要注重學生的不同差異,面向全體同學。

四、習題訓練量不足

要想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要加強練習題的訓練,設計不同梯度的練習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以深化。

人教版國小數學優秀教案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學重難點

藉助豐富的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四、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着“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纔,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着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纔,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裏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2.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3.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三)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裏分工合作,準確地爲人們報時。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錶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裏,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五)作業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人教版國小數學優秀教案設計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五冊第70~7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歸納概括、遷移類推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估算的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猜數引入

老師想了一個數,它是個兩位數,你們猜它是幾?(隨着學生的猜測,教師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憶剛纔我們猜數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呢?像剛纔這種在老師提示下進行有根據的猜測,叫估計。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計。

[說明:課前的猜數遊戲,學生興趣盎然,爲新課的引入做好了鋪墊。]

二、感受估計的需要

1.今天的課堂上,除了老師和你們外,還來了你們的一些老朋友呢!(課件呈現8只機器貓)來了多少隻機器貓?(當數量少的時候,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快數一數,這裏有多少?(課件呈現滿屏幕的機器貓,造成學生數不清的困難)

2.這麼多,一下子數不清,我們可以估一估呀!(學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師:怎樣估計能精確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後再看有這樣的幾份。

生2:給這些機器貓排排隊。

……

3.課件給機器貓排隊,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約有幾隻,然後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師:機器貓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約有多少隻?該怎麼列式?

[說明:創設數機器貓只數的情境,分成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1.直接呈現數量較少的機器貓,學生一眼就可以觀察得出;2.呈現很多機器貓,造成數不清的困難,引導學生感受估計的需要;3.由於眼花繚亂,第一次估計不精確;4.通過交流估計的方法,達到比較精確的估算。這樣四個層次的教學,讓學生主動感受和體驗到了估算的必要性與作用。]

三、交流估算的方法

1.29×8大約等於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練習本上表示出來。

2.交流展示學生的估算方法。

A.29×8≈240,把29看成30。

(師介紹約等號的含義、寫法和讀法,並與等號進行比較)

B.29×8≈160,把29看成20。

C.29×8≈290,把8看成10。

D.29×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

[說明: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鬆與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以盡情地流露與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纔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到完善。學生在此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雖然有的方法還不恰當,但每個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得到了發展,並在與他人方法的比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優越性和侷限性。]

3.這幾種方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4.同樣是把因數看成整十數,但估出來的結果差距很大,這是什麼原因啊?

5.通過交流明確:應該把因數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個結果,哪個與準確值最接近?(課件演示每種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個8,C是多估了2個29,D是多估了2個29和1個8;這裏不需要向學生直接說明,只要讓學生感受即可)

小結:這幾種方法都可以,同學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給每人5只機器貓,估一估,這些機器貓夠送嗎?42×5≈200(只)

和前面一題進行比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試一試。

21×6≈ 48×5≈ 397×3≈ 510×7≈

9.小結:我們在估算的時候,都是把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個數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四、拓展提升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聯繫。陸老師今年暑假的北京之遊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關的.知識,讓我們以數學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長城

長城離陸老師所住的賓館有點遠,汽車每小時行駛53千米,3小時纔到達,長城離賓館大約有千米。

第二站:美麗的北海公園

告示:每條大遊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個旅遊團,每個團有31人,估算一下,他們能同時上一條船嗎?

[說明:此題引發了學生的爭論:約等於120,卻爲什麼不能上船?出現認知上的矛盾,學生通過爭論後,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結果也比準確值小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確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在運用估算結果來解決實際問題時,還必須考慮現實情況。]

比較:31×4○120(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另一個用途)

第三站:天壇公園

每張門票8元,陸老師所在的旅遊團共有39人,320元錢夠買門票嗎?

爲什麼同樣是估算,剛纔不能上船,而現在買門票卻又夠了呢?

學生通過辨析比較發現,剛纔是估小了,而現在是估大了,所以夠了。

比較:39×8○320

第四站:購買北京特產

每種特產,老師準備都買8份,請你們幫助我算一算,大約要花多少元錢?

反饋:1.(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 ≈60×8+10×8+30×8

=800(元) =800(元)

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單?想一想,老師大約帶多少錢就夠了?(讓學生明白估算還可以爲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估算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題材,重視進行估算示範,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並關注估算在培養學生邏輯思辨、辯證看待問題能力上的作用。

1.大膽改變教材內容,使學生產生估算的需要,體驗估算的現實性。

乘法的估算,學生以前並沒有接觸過。在這節課上,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的內容做了一些調整,將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習的新內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並通過現實問題,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與此同時,課中所設計的一系列練習,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碰到的現實問題,並具備用估算解決的現實需要,因而整節課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內涵,讓學生體驗數學課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數學課,既能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能將簡單的問題深化。“乘法估算”一課,教師們都會想到要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必要性”,設計的學習素材要富含現實氣息,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夠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們就可以發現,在現實運用估算的過程中,分爲兩種情形:一是根據估的結果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二是因爲估的結果有時估大有時估小,單憑估出來的數據並不能直接準確地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即還需結合現實情況進行考量。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些情況,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估大”、“估小”的情況及如何運用這樣的結果解決問題,同時穿插比大小的訓練,從而將現實性、思辨性較好地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