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棗核》教學設計15篇

設計1.41W

作爲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棗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棗核》教學設計15篇

《棗核》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自主學習,默讀課文,合作交流討論關於棗核鬥智鬥勇的故事。把握故事內容,複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棗核圖片。提問:誰能介紹一下什麼是棗核?我們今天所說的可不是這個棗核,而是一個像棗核一樣大小的人——棗核。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棗核)。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1) 本文介紹了棗核的什麼事情?

(2) 棗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並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聽範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試着讀課文。

展示閱讀要求和提示: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藉助漢語拼音品讀,並反覆多讀幾遍,課文中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做到正確朗讀課文。

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

棗核 夫妻 爹孃 扶犁 折騰 漲紅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罷甘休

注意讀準:翹舌音“折”,前鼻音“困 勤”,後鼻音“牲”。

另外,一個多音字“折”,在這裏讀“zh”,還有兩個讀音,一個讀“zhé”組詞爲“打折”,另一個讀音是“shé”,組詞爲“折本”;多音字“漲”在這裏讀“zhàng”,還有一個讀音“zhng”,組詞爲“漲潮”。

5、識記生字

A、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1) 熟字加偏旁:“父+多=爹”“利+牛=犁”“口+木=困”“牛+生=牲”“廣+付=府”“四+去=罷”。

(2)形近字組詞:核一該 折一拆。

(3)組詞擴展:妻子 夫妻。

6、同桌互相聽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認識。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輕聲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用生字卡片檢查)

衙役:衙門裏的差役 。

善罷甘休:好好地了結糾紛,不再使事態持續下去。

錢搭:古代裝錢物的口袋。

驚堂木:驚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棱兒,使用者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舉起,然後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也是古時縣官用,舉起拍於桌上,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發泄,讓堂下人等,安靜下來。

四、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自由讀文,分角色讀文。

讀了課文後,你覺得棗核是個怎樣的孩子?

(棗核是一個既勤勞又聰明的孩子。)

2、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些片段,說來給大家聽聽。

(1)“等衙役們睡着了,棗核解開繮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裏,‘哦喝!哦喝!’大聲吆喝着趕驢。”

你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有趣了?

(棗核很小,人可以鑽進驢耳朵裏,衙役們不會發現他。)

(2)“衙役們拿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裏蹦了出來,站在那裏哈哈大笑。”

你覺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棗核小,是完全可能從鐵鏈縫裏鑽出來的。)

(3)“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着鬍子盪鞦韆。……那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沒打着棗核,卻打着縣官的下巴骨啦。”

這個片段,你想到了哪個故事?(活佛濟公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小組內表演課文內容,再選代表在全班表演故事。

五、拓展延伸,說寫訓練

1、默讀課文,複述故事。

2、續編故事。

想象一下,棗核還有哪些聰明能幹的故事?

《棗核》教學反思

《棗核》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語言通俗易懂,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備課的時候我在想,學生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應該怎麼教才能更有效果?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瞭解故事、指導朗讀的環節上了。所以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故事記述了山腳下一戶農民生了一個“棗核”那麼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會長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好孩子。棗核既勤快又聰明,他爲了農民鬥衙役戲縣官。

在本課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較好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努力地方向。課堂上用一組圖片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課堂氣氛。其次,通過閱讀讓學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寫法,整堂課的環節較爲流暢,學生也易把握。讓學生把自己瞭解的有關造人的故事表述出來。這樣做,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鍛鍊了他們的膽量。

《棗核》這則民間故事如能巧妙講解,在品讀相關語句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節,我設計了人物評論這個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這個問題的提出對課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讓學生來講,從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還給學生。學生的發言能夠結合課文裏的內容談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爲棗核勤快聰明有正義之心,棗核的父母淳樸善良,縣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紂爲虐,危害鄉民。我讓同學們分角色朗讀,體會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熟讀之後,讓學生嘗試表演故事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獨立完成能力。

本節課的亮點:一是學生的創新:在“展示評價”上,大部分學生能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口齒清晰地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二是學生討論問題熱烈,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這節課由於準備倉促,但也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這節課上積累了詞語,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思想和情感,學會了概括課文的方法並認識了一種新的寫作方法。個人覺得學生收穫還是頗豐的。這也就是語文教學上要求的一課要有一得吧。總覺得有很多需改進的地方。

首先,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問題。而本課的教學,我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的,問題全是我設計的,雖完成了學習任務,但學生是被動學習,主動探究、發現問題的意識未得到增強。其次,因爲本課主題不難理解,我所設計的問題也都較淺顯,難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授課內容多停留在教參層面,自己對文章內容的思考不多,挖掘不夠深刻。

《棗核》教學設計2

北京版六年級上:《棗核》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

一、教學目標:

1、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3、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

設置懸念的構思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理解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着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現爲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無論走到哪裏,故鄉的山川、草木,故鄉的一切,總是縈繞在心頭。《棗核》一文,寫的就是一個遠在大洋彼岸的風燭殘年的老人,作者的舊時同窗,越到晚年思鄉越切,以種棗樹來寄託對家鄉的思念。作者介紹(放映圖片,認識蕭乾。)

(二)課前檢測:(幻燈片展示)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蹊蹺 殷切 嫣紅 土坳

指出一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並在橫線上訂正。

故弄懸虛 風燭殘年 迫不急待 如火如荼 奼紫焉紅 感慨良深 不約而同 再接再勵

(三)展示目標:(出示幻燈片)

(四)精講點播:

1、整體感知:朗讀全文,思考: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棗核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明確:本文寫了一位舊時同窗久居國外,儘管家庭事業都如意,但越到晚年越思鄉,總是想起故鄉院裏的那棵棗樹,當作者來看她時,再三託付爲她帶幾顆生棗核來,以在花園裏試種一下。

棗核在全文中起貫串全文的線索的作用。

2、結構特徵:

(1) 舊時同窗要棗核作什麼用?在課文什麼時候出現的?

明確:是爲了要試種,把家鄉院落佈置成家鄉總布衚衕的樣子。用以寄託對故土的思念。在作者到達之後參觀她的後花園時才知道的。 (放映北海圖片)

(2)那麼課文前幾個自然段起什麼作用?

設置懸念的作用。共設置了兩次懸念,“再三託付,用途蹊蹺”設置懸念,到達後,見到棗核“故弄玄虛”加深懸念。

(3)作者在文中用一句話概括了舊時同窗的愛國的民族的感情,請你找出來,讀幾遍。

“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 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 的。”這一句話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深化了題旨。

3、根據上面的分析將課文分爲四個部分 :

學生回答後明確:

第一部分:第一段要棗核,設置懸念。

第二部分:2—4段,見棗核,加深懸念。

第三部分:6—10段,話棗核,解開懸念。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點明題旨,深化中心。

五、強化訓練:

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作用:

1、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寄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爲她帶幾顆生棗核。

2、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六、課堂檢測: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

1、東西倒不佔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

2、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個世紀了,現在都已是風燭殘年。

3、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

七、佈置作業:

1、記住本文詞語。2、預習課後練習二、三。

棗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陪初的寫法

2、飽含深情的語言。

3、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一把鄉井土,一把辛酸淚,多少久居國外的遊子正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祖國。棗核中我的同窗正是這樣,作者用充滿深情的語言敘述了自己舊時同窗對故土的思戀之情。

二、展示目標:見上面。

三、精講點撥:

(一)學習分析本文充滿深情的語言。

讀課文7—9自然段,作者的哪些語言、舊時同窗的哪些話哪些最能體現出同窗的思鄉之情?(同學討論,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

1、她把我安頓在二樓臨湖的一個房間後,就領我去踏訪她的後花園。

一個就字引出後花園,而這個後花園又是充滿了家鄉味道的得意之作。由此可見,有就字,是爲了向來自祖國的老同學表露並傾訴思鄉心切之情。

2、我們在靠籬笆的一張白色凳上坐下,她劈頭就問我。

劈頭體現舊時同窗思鄉心切,急於向來自故土的我傾訴思鄉之情。

3、可是我心上總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不追求、迷戀海外優越的物質生活,海外高度的物質文明,沖淡不了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4、睡蓮的清香迎面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舊時同窗已心馳神往,沉醉於當年北海泛的日子,突現了海外遊子思戀故土之情。(放映北海圖片,唐人街圖片)

5、“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裏一過對誕節,我就想舊曆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

這幾句話連用了四個想字,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苦。棗樹是故鄉的象徵,種棗樹是思鄉之情的集中表現。

同窗的舉動:親手挑選假山石,佈置“北海”,月夜追憶北海泛舟。

(二)陪襯的寫法。

作者在第5段寫了什麼?作者爲什麼要介紹舊時同窗的家庭情況?

課文在不少地方敘述了舊時同窗所在山城的環境及友人的'家境。優美的環境和優裕的生活並沒有使友人感到滿足。豐厚的物質條件,彌補不了感情的欠缺。這些襯托了思鄉之情在同窗心上的地位。

四、強化訓練:閱讀7、8自然段回答:

1、家鄉的味道中味道的含義是什麼?

2、老友家後花園裝點成家鄉風格的目的是什麼?

3、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一句中朋友缺的是什麼?

4、寫同窗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前文和本段都有具體交代。爲什麼寫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只是一筆帶過呢?

五、課堂檢測:

(一)體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她告訴我,時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兒並戶坐在這長凳上,追憶當年在北海泛的日子。

2、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二)回答: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2、本文最突出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六、課堂小結:

愛國主義是個大主題,有些作家通過氣磅礴的重大事件來表現。本文作者卻另闢蹊徑,通過幾顆小小的棗核來表現。對幾顆棗核的盼望與愛惜,表現出海外遊子的拳拳愛國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因小見大的寫法。希望同學們理解並學會運用。

七、佈置作業:

1、模仿:想……,想……,一……就想……,想……的句式寫一段話,表達一種感情。

2、預習《最後一課》。

《棗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會“折、漲”兩個多音字的用法。

2、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完成練習冊一、二題。

2、強調多音字用法。

“折”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在“骨折、折斷”中讀zhé。“漲”在“漲紅了臉”中讀zhàng;在“漲潮、水漲船高”中讀zhǎng。

特別強調:“核”也是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hú”,多用於口語。

二、整體感知——讀薄

孩子們,課文中的“棗核”是一個孩子的名字。換一種說法,本課寫的是一個名字叫“棗核”的孩子,那麼請你用“棗核+特點或主要事蹟”的方法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

溫馨提醒:可以藉助文中的中心句來概括。

預設:“棗核”真的只有棗核那麼大,他不光勤快,也很聰明。

三、回顧複述方法複述故事——讀厚

1、回顧複述概念

複述就是用自己的話和課文中出現的關鍵詞句把課文內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課程標準顯示:一二年級看圖複述;三年級詳細複述;四年級簡要複述;五年級創造性複述。

那麼什麼是詳細複述?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詳細複述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誦,允許對句式進行調整,可以將長句子變短;複雜句子變簡單;改變句子順序等。

2、回顧學過課文的複述方法

總體回顧發現,藉助表格、示意圖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樣就能按順序複述,重要情節頁也不會遺漏。

(1)時間變化的順序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過了一天《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

(2)事物發展的順序

方帽子—圓帽子—各種各樣舒服的'帽子《方帽子店》;

(3)地點轉換的順序

家裏——道路——樹上——山下——家裏《漏》;

(4)心理變化的順序

得意——傷心——滿意《玲玲的畫》;

(5)事物變化的順序

小毛蟲——繭——蝴蝶《小毛蟲》。

3、小組合作找到複述順序

溫馨提醒:重點複述棗核聰明的內容。說說你準備用什麼方法來複述。

預設:

方法1:按照地點轉換的順序複述:村子——縣衙們——村子——大堂;

方法2:填寫下面表格,藉助表格複述;

方法3:記住關鍵的詞句,複述故事。

四、制定評價標準——讀清

複述評價標準,明確複述要點:

按順序複述、重要情節不遺漏、內容前後連貫。

達到以上三條即滿足按號加分,少達到一條減分一半,

只達到一條不能得分。

五、讀寫聯動

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關於棗核後來的故事。

六、自主作業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複述《主題閱讀》書133頁《兩難徐文長》。

2、想一想:你還有什麼辦法應付這兩個難題?

《棗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折、漲”。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過程與方法: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棗核的機智和勇敢。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能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棗核的勤快能幹和機智勇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2.續編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大紅棗的核。

2.板書課題,啓發談話。

同學們,從課件上我們看到了棗核的樣子、顏色,它是大紅棗的核。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的題目就是“棗核”,課文是要向我們介紹大紅棗的'核嗎?不是。“棗核”是一個小孩的名字,“棗核”生下來就只有棗核那麼大,一年又一年,一點兒也不見長,他的爹孃非常發愁。你別看“棗核”個子小,他的本領可不小呢。

設計意圖:

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檢查預習,自主識字。

1.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在小組內彙報交流預習情況。

3.課件出示會認字。

(1)讀音難點主要有:“折、漲”是多音字,也是翹舌音,“漲、牲”是後鼻音。

(2)學生討論記憶生字的方法。

(3)學生讀生字,組詞,說句子。教師進行點撥。

設計意圖:

提示讀音難點,引導學生討論記憶生字的方法,利用生字組詞造句,提示理解詞語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題目,學生填空。

棗核是一個很的孩子,他雖然個子小,但什麼活都能幹。他還是一個的孩子,他憑着自己特殊的身材,大鬧衙門,爲百姓奪回牲口。(勤快聰明)

設計意圖:

課文篇幅長,採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降低學生的難度。

四、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棗核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3.彙報交流。

(1)棗核是一個身材特殊的孩子。

學生讀課文第1、2自然段。體會夫妻兩人的心情:嘆氣—歡喜—愁得慌。板書:人小

(2)棗核是一個勤勞能幹的孩子。板書:勤勞能幹

出示相關句子:

①棗核說:“爹、娘,你們不用愁,別看我人小,一樣能做事情。”

②棗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因爲別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麼高。板書:扶犁趕驢砍柴

(3)棗核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板書:機智勇敢

(棗核爲鄉親們奪回了牲口,在縣衙與衙役們周旋,與縣官鬥智鬥勇,最後大搖大擺地走了)

(4)棗核是怎樣幫鄉親們奪回牲口的?

①等衙役們睡着了,棗核解開繮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裏,“哦喝!哦喝!”大聲吆喝着趕驢。

②鬧騰了一陣,衙役們什麼也沒搜着,剛剛躺下,又聽到了吆喝聲:“哦喝!哦喝!”

③折騰了大半夜,衙役們困得很,有一個衙役頭子說:“不用管它,不知是個什麼東西在作怪,咱們睡咱們的覺吧。”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裏跳了出來,把門打開,趕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板書:吆喝折騰

(5)棗核是怎樣與衙役們周旋,與縣官鬥智鬥勇的?

①衙役們拿出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裏蹦了出來,站在那裏哈哈大笑。

②衙役們打這面,棗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棗核蹦到這面來,怎麼也打不着。

③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着鬍子盪鞦韆。縣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沒打着棗核,卻打着縣官的下巴骨啦,把縣官的牙都打了下來。滿堂的人慌了起來,跑上前去照顧縣官,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

板書:蹦大搖大擺

4.小結:棗核爲了把鄉親們的牲口奪回來,晚上蹦到驢耳朵裏,大聲吆喝着趕牲口,把衙役們折騰得筋疲力盡了,他打開大門把牲口趕了回來。他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啊!棗核被捉進了縣衙,但是他不但躲過了衙役們的拷打,還把縣官懲治了,最後安然無恙地走了。棗核真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啊!

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但是篇幅較長,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了自學的能力。

五、回顧課文,複述故事。

1.讀了這個故事,你認爲棗核是怎樣的一個人?(勤勞能幹、機智勇敢)

2.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你能給同學們講一講嗎?(在小組裏互講)

3.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之後,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設計意圖:

通過討論交流,複述課文,續編故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感悟人物特點,啓發學生想象。

《棗核》教學設計5

【課時目標】

1、體悟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感情,瞭解中華民族“思鄉”的文化傳統。

2、學習本文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預習導學】

1.導入新課

“月是故鄉明,在深沉美麗的歌聲背後,是看不斷的回鄉路,割不斷的思鄉情,這首詩人們對故鄉的刻骨思念。彭邦禎是將濃濃的思鄉情寄託在一輪明月之上,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卻用手中的筆將這沉甸甸的思鄉情寄託在看似普普通通、不佔分量的棗核之上。書寫課題《棗核》,讓我們走近這位老人,傾聽她對家鄉的思念。

2.作者鏈接

蕭乾(1910.1.27--1999.2.11),蒙古族,作家,文學翻譯家。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1942--1944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專攻“英國心理派小說”。曾任職於《大公報》。復旦大學教授。採訪過歐洲戰場、聯合國成立大會、波茨坦會議、紐倫堡戰犯審判。1986年獲挪威王國政府授予的國家勳章。出版有著譯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籬下集》,長篇小說《夢之谷》,報告文學集《人生採訪》,譯著《好兵帥克》(捷),以及《八十自省》、《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等。

3.積累本課的字詞

棗核( )蹊蹺( )嫣( )紅分( )量泛( )舟

聖dàn( )鑲qiàn( )感kǎi( )籬ba( )國jí( )

蹊蹺:風燭殘年:

故弄玄虛:嫣紅:

【合作·探究·展示】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是一篇散文,本文的線索是XX,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話是XX

(2)畫出與“棗核”相關的句子,分析本文的結構,列出本文的結構圖。

(3)文中的美籍華人是用哪些方式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2、瀏覽全文,探究構思

(1)本文篇幅不長,卻尺水興波,文中設置了那些懸念?j結合具體例子體會一下設置懸念的表達效果。

(2)用簡介的語言概括5——10段內容,說說該文段在文中什麼作用?

(3)本文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爲題?

3、本節課我的收穫

語文六年級上冊棗核預習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品味語言,學習本文運用簡介質樸飽含深情的語言表現文章的主題。

【合作·探究·展示】

1、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1)本文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全文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妙在何處。

(2)體味下列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我問起棗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

朋友有點不好意思地解釋說,買這座大房子時,孩子們還上着學,如今都成家立業了。

“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2、探究總結本文表現主題的方法。

3、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有人說,“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種棗人已是風燭殘年,到哪一年才能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你對這樣的說法是怎樣看的'?

4、小結本文

談談我的收穫:

【反饋檢測】

閱讀課文第7、8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題。

(1)“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句中的“味道”的含義是

A.飯菜的滋味B.興趣C.意思D.特色

(2)老友家後花園中反映“家鄉味道”的植物是:XX。

(3)老友把自己的“花園”裝點成家鄉風格的目的是:XX。

(4)“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一句中朋友心上“缺”的是

A.家鄉的溫暖B.沒有家鄉的棗吃

C.難以見到家鄉的親人D.報效祖國,爲民族盡力的機會

(5)選文中加橫線一句中連用四個“想”字,具體體現

A.家鄉可想的地方很多B.這些地方使她不能忘懷C.主人公思鄉之“苦”

D.再現故鄉形象並藉以慰藉主人公的思鄉情

(6)作者與“同窗”第二次談話時,用了“感慨良深”一語加以修飾,怎樣體會這一修飾語的作用?選出正確的一項

A.思緒萬千,難於啓齒B.發自肺腑,傾吐真情

C.欲言又止,羞於談吐D.感情激動,語無倫次

(7)寫“同窗”“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前文和本段都有具體交代。爲什麼寫“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只是一語帶過了呢?選出理解正確的一項

A.讀者可以想像,無須贅述。 B.設備太多,難於列舉。

C.別墅花園都有了,自不必說。 D.無關緊要,說了也沒有用。

《棗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首先明白“棗核”指的是什麼,然後弄清楚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情,表現了棗核怎樣的品質。

2、能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默讀課文,然後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民間故事是充滿幻想的故事,要麼故事裏的人物擁有特異功能,要麼主人公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故事的情節有超自然的性質。民間故事一般是人們用口頭形式傳播而流傳下來的,故事一般體現着人們的美好願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叫《棗核》的民間故事。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範讀課文中的`生字。重點指導邊音“犁”,翹舌和後鼻音“牲”、多音字“折、漲”的讀音。

2、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藉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新詞。

(1)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亥—核(核心)—咳(咳嗽)—該(應該)

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

生—牲(牲口)—勝(勝利)

(2)多音字。

zhē:折騰、折跟頭

zhé:折斷、損兵折將

shé:折本、枝折花落

zhàng:漲紅、頭昏腦漲

zhǎng:漲價、水漲船高

辨析:“折”表示“翻轉,倒騰”時讀zhē,如“折騰”;表示“斷”“虧損”或姓氏時讀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斷,弄斷”“損失”“彎轉,屈曲”等意思時讀zhé,如“折斷、打折、損兵折將”。

“漲”表示“體積增大”“瀰漫”“多出來”“頭部充血”時,讀zhànɡ,如“豆子漲了、煙氣漲天、頭昏腦漲”;表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來”“價格提高”時,讀zhǎnɡ,如“水漲船高、漲價”。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棗核”指的是什麼?

明確:

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

2、“棗核”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明確:

因爲棗核剛出生時只有“一個棗核那麼大”,所以夫妻倆就給孩子起名叫“棗核”。

3、課文寫了棗核的哪幾件事?

明確:

第一件事:棗核一直沒有長,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第二件事:棗核不僅勤奮,而且聰明,設法幫大家解救了牲口。第三件事:棗核解救牲口後引起縣官的責難,於是他智鬥縣官。

四、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閱讀第2自然段後思考: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棗核有什麼變化嗎?爹孃心情如何?

明確:

一年又一年,棗核一點兒也不見長。爹孃都很爲他擔心、發愁,覺得棗核長得太小,什麼也做不了。

2、面對爹孃的擔心,棗核是怎麼反應的?由此可以看出什麼?

明確:

棗核安慰爹孃說,自己可以做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3、棗核做到對爹孃的承諾了嗎?他都學了哪些本事?

明確:

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

4、當大夥兒的牛、驢被官府牽走,棗核說他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猜猜看,此時大家都是怎麼想的?棗核心裏又想着什麼?

明確:

有的人可能會想:“人長得小,口氣卻挺大,真能吹牛!”棗核心裏可能想:“此時不和你們爭辯,等我牽回了牲口,你們一定無話可說!”

5、棗核解救牲口時,爲什麼不直接牽走,而是折騰了大半夜?

明確:

因爲這麼多的衙役看守着,想直接牽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們累了,沒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牽走。

6、棗核成功牽走了牲口,印證了文中的哪句話?

明確:

第4自然段中的“棗核不光勤奮,也很聰明”。

7、用“不光……也……”造句。

明確:

示例一:小明不光學習好,也樂於助人。示例二:這幅畫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綠油油的大樹。

8、縣官並不知道是誰牽走了牲口,棗核爲什麼要自己承認呢?

明確:

因爲縣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棗核自己承認,是不願意牽連他人,並且他已經想到辦法制伏縣官了。

9、棗核“從鐵鏈縫裏蹦了出來,站在那裏哈哈大笑”,他會說些什麼呢?

明確:

縣官老爺,你不是要抓我嗎?我就在這兒,過來呀!

10、回顧全文,嘗試複述這個故事。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1)按要求改寫句子。

①衙役把牛、驢都牽走了。(改成被字句)

②門被棗核打開了。(改成把字句)

③棗核說:“大家都不用愁,我有辦法!”(改成轉述句)

明確:

①牛、驢都被衙役牽走了。

②棗核把門打開了。

③棗核說,大家都不用愁,他有辦法。

(2)設想一下,棗核離開後,會發生什麼故事?請你展開想象,寫一寫。

明確:

縣官吃了這麼大的虧,怎麼肯善罷甘休?於是,他派衙役們把棗核的父母抓來作爲人質,還威脅棗核:“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殺掉你的父母。”棗核這麼孝順,怎麼肯讓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過?於是,棗核回到衙門,換回了父母,讓父母和鄉親們躲進了一座山谷,那裏有他準備好的糧食和水,夠大家生活一段時間了。

每到夜深人靜,他就偷偷潛入縣官的房間。第一天拔光了縣官的鬍子,縣官拿他沒辦法。第二天,又拔掉了縣官不少頭髮,縣官還是怎麼也抓不到他……一連幾天,把縣官折磨得不成人樣,只能跟他求饒,赦免了他,答應不再難爲鄉親們。大家都誇棗核是一個小英雄!棗核的父母可開心了!

2、總結。

棗核雖然長得小,志氣卻很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敢智鬥惡人,幫助鄉親。希望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也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七、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棗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來

優秀品質

勤勞:學會很多本領

聰明:智鬥縣官

人小志氣大英雄出少年

《棗核》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這是作家蕭乾親身經歷的一件事。記述了“我”訪美時,探望了一位舊時同窗好友,並帶去了好友再三託付的幾顆生棗核。他領“我”踏訪他精緻勻稱的後花園。與他交談中,才知道由於想家鄉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所以才託“我”帶幾顆棗核。“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懷念家鄉,眷戀故土的真摯情感,由衷地感慨道:“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文章以棗核爲線索,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教學目標:

1、理解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增強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學習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3、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設想:

本課的詞語很豐富,應重視讓學生積累;理解課文的內容、思想、感情,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對於重點語句,要引導學生畫一畫、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於文題的品味,意在欣賞文題的準確、簡潔、形象,要通過學生的討論,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集思廣益。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欣賞歌曲《綠葉對根的情誼》:“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情牽着你。.....”然後提問“綠葉”指誰?“根”指誰?這首歌抒發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爲課文奠定了感情基調,渲染了特定的氣氛。

二、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自由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①蹊蹺(qī qiāo) 嫣紅(yān) 倘若(tǎng) 山坳(ào) 掀啓(xiān) 鑲嵌(qiàn)

②風燭殘年 故弄玄虛 安頓 感慨良深 精緻勻稱 泛舟

2、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共有三處:第一段,求帶棗核;第三段、託棗核在掌心;第七段,試種棗樹。

四、遊子的思鄉之情及其表達

自由朗讀感悟、小組合作討論下列問題。

1、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他想做什麼呢?他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2、當因爲種種原因(上學、探親、旅遊等)而離家之後,時間稍長一點,你會有什麼感受?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3、這位老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老人的花園裏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這樣不辭辛苦,不嫌麻煩?

(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託在這些事物上,寄託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

五、知識拓展

1、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一點什麼呢?從文中勾畫出相關語句。

(學生勾畫、齊讀)“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2、我們在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3、通過剛纔的學習,還有什麼疑問嗎?

例如。

①“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說明了什麼?

(遊子心境無法填補的缺憾,是優越條件、優美環境等無法取代的鄉土之戀,是改了國籍也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的偉大所在。)

②老人爲什麼在介紹優越的家庭時卻“不好意思”? ③爲什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卻說“沒出息”?

4、教師設疑,突破難點: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命題?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

六、再讀課文、揣摩語言

思考。

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感情朗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

(殷切、託、劈頭、感慨良深、那是……開、挑選、買、拉、堆)

語言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的情感。

七、課堂小結

1、本文借一個故事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思鄉愛國)

2、你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值得自己借鑑?

①敘事樸實,以小見大。

②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③用詞精當,線索清晰。

八、效果檢測

請同學們借鑑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構思一段文章,表達一種感情,而且用上“我想……想……想”的句子。

①你準備怎樣說?

②你準備怎樣擬題?

九、欣賞《月之故鄉》,結束課文

天上一個月亮,水裏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裏,水裏的月亮在天上;天上一個月亮,水裏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裏,水裏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裏,擡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裏,一個在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裏,一個在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裏,一個在天上。

板書設計:

棗 核 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寄託切切思鄉之意

說棗核——爲解鄉愁

表達深深愛國之情

議棗核——民族之情

《棗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①透過樸實但飽含感情的語言,體會友人熱愛故土的深情,理解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②以棗核爲線索結構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構思;

重點難點: 以棗核爲線索結構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構思。

一、 直接導入。

明確我們的學習活動:

1、賞讀語言,咀嚼友人深情;

2、梳理思路,體會構思之妙:

3、學習圍繞線索組織材料,表達真情實感。

二、 放聲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注意下列詞語:

蹊(qī)蹺(qiāo), 掐(qiā)指一算 , 殷(yīn)切, 調(tiáo)皮, 嫣(yān)紅, 山坳(ào), 拐(guǎi), 掀(xiān)啓, 精緻勻(yún)稱,劈(pī)頭, 感慨(kǎi)良深,

風燭殘年,故弄玄虛,成家立業,踏訪,不約而同, 泛舟, 國籍。

思考交流:

1.讀完全文,請同學們說說,作者寫了一個什麼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作者的一位故友託他從家鄉給他帶幾顆棗核的故事。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2.這位老人對故鄉的思念表現在他的哪些言行中?

明確:

思鄉的心理活動:

1、心裏總像是缺點什麼2、體會出遊子的心境3、想廠甸,想隆福寺4、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5、近來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

第七自然段中“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等詞語就集中表達了老人的思鄉之情。

思鄉的行動:

這位老人親手栽垂楊柳、種睡蓮、堆疊假山,還想再種下棗樹。

三、賞讀語言,咀嚼友人深情:

1、這是一篇具體敘述同窗言行的敘事文章,同窗的很多言行值得我們欣賞品味。文中除了一些具體的事情外,還有更多的詞也表達出了海外遊子深切的思鄉之情。老師先舉一例分析,再請同學們試着自己來找找,並作些簡單的賞析。

例如: 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爲她帶幾顆生棗核。

明確:“再三”,表達出索取生棗核心情之急切,表現出思鄉之心切。“生”,爲了試種。

①、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裏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明確:“殷切”,表達心情的急切與真誠;“託”,表達對棗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瑪瑙”,通過比喻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②、這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明確:“幾十裏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老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③家庭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現在可充分理解遊子的心境了。

明確:身在異國,心繫故土,“都如意”,“都有了”也無法替代故鄉的溫暖,無法彌補心上的缺憾。

引導:想象描述缺的是什麼?

缺的是踩在祖國大地上的踏實感及主人翁之感,缺的是與故友歡聚的溫馨,缺的是故鄉親人的親情……

2、同窗的言行真實、生動、細膩,它們起伏於文中,生動地表現了同窗思鄉愛國之情的真切。請大家自由選讀我們剛纔交流的精彩句段,讀出深情。

讓我們一起來誦讀第七節,同窗京腔京味的傾訴,注意段末的四個“想”,要讀出癡情,讀出情味。

3、結尾的理解:點明老華僑思鄉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4、教師小結:通過我們剛纔的賞讀和咀嚼,我們體會到:樸實的話語,只要飽含真摯的情感就能感動人。我們說話作文時就應該用這些樸實但飽含感情的語言來表達中心。

三、梳理思路,體會行文構思之妙:

1、既然這麼多的言行都能表達老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文章卻以幾顆小小的棗核爲題?(思考“棗核”在本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索要急切,不明用途。一設懸念;

如獲至寶,不宣用途。再設懸念。

作用:吊起讀者的好奇心,迫切想了解真相,引人入勝。

2、教師小結:棗核是本文的敘事線索,用棗核設置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棗核”是抒發遊子思鄉之情的載體,更是一條凝聚這鄉情的感情線索,棗核將海外遊子之心與故鄉故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但在文中卻起到了以小見大的重要作用。小小的幾顆棗核凝聚着海外遊子深深的愛國情,濃濃的思鄉情。

我們要學習作者的.寫法: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以棗核這一事物爲線索,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四、聯讀拓展,佈置作業:

記事寫人的文章,總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把記敘的內容有機地連綴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線索猶如縫製衣服的線。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後用線把一塊塊布料縫製起來。沒有線,縫不成衣服;記敘性文章如果缺少線索,容易成爲一盤散沙。請大家回憶我們學過哪些以事物爲線索的文章?

明確:如《繁星》、《皇帝的新裝》、《柳葉兒》、《草》

《皇帝的新裝》以“新裝”的奇怪特性爲線索,寫了皇帝愛新裝,騙子做新裝,君臣看新裝,遊行穿新裝,揭穿假新裝。

你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以中心事件爲線索的文章嗎?

明確:如《社戲》按照“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這一中心事件來構思全文。再現兒時在橋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安排線索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線索必須和所寫的內容緊密相關。必須有利於記敘情節的展開,必須有助於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

(2)線索一經確定,就要用它組織所要表達的內容。

(3)線索的安排還要注意所寫內容的層次性,做到首尾呼應,使全文上下一貫,結構嚴謹。

作業:

1、週記:你和你的小夥伴從相識到相知,友誼逐步加深。選擇與此相關的幾件事來寫,再現這一段美好的經歷。

要求:標題自擬,必須圍繞線索組織材料,寫出真情實感,不少於600字。

2、課後積累:古今的詩詞歌賦中吟誦思鄉情感的詩篇佳作。

棗核

蕭乾

索棗核 ----> 見棗核---->種棗核

設置懸念 慰藉鄉思

線索

[餘老說:閱讀教學中最自然最實惠的語言實踐方式就是讀寫結合。]

《棗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通過作品中人物的內心、語言、行動的描寫,感受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

(2)學習並掌握設置懸念、巧妙構思的寫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會用概括的語言。

(2)掌握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有機結合的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閱讀作品理解海外遊子思念故鄉、依戀故土之情。

(2)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作者巧用陪襯的筆法,突出寫作意圖;瞭解作者巧用比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異國他鄉,心戀故土的遊子心境。

2難點重點句子的理解。

一、導入

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

生聽完後,交流聽歌感受。

二、整體感知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完成2個任務。

(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複述課文。

同窗離開故土50餘年,在美國家庭事業都如意的情況下,託“我”捎帶幾枚生棗核給他試種。表達了身在異國,心繫故土之情。

三、互動探討

(1)具體說來,文章共寫了哪幾件事?這些事情是如何融爲一體的?

(2)文章以“棗核”爲題好在什麼地方?,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爲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棗核是全文的線索,用棗核設置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棗核將海外遊子之心與吾鄉吾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在文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語言

(一)教師示範

1、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

2、“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說明了什麼?

3、文中寫“美麗的山城”、“漂亮的'小樓”、“精緻的花園”、“美滿的家庭”,是不是離題了?如沒離題,敘寫它們有什麼作用?

①殷切、託、劈頭、感慨良深、那是……開、挑選、買、拉、堆

語言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之情。

②遊子心境無法填補的缺憾,是優越條件、優美環境等無法取代的鄉土之戀,是改了國籍也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的偉大所在。

③文章是用中國化的景物、獨特的人物語言,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我們分析課文時是恰好相反,是透過具體的描寫,來得出概念。

不僅沒離題,而且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因爲照理說越是家庭事業如意,越應該無憂無慮,心滿意足,這樣就更反襯了美籍華人朋友思鄉之苦之切。

(二)學生品味

1、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爲他帶幾顆生棗核。

2、擁抱之後,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裏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3、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討論後明確:

1、“再三”,表達出索取生棗核心情之急切,表現出思鄉之心切。“生”,爲了試種。

2、“殷切”,表達心情的急切與真誠;“託”,表達對棗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瑪瑙”,通過比喻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3、“幾十裏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老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五、拓展延伸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幾年來,許多在海外學有所成的“遊子”紛紛回國或從事科研工作或投資辦廠,請針對這種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六、課後品讀。

《月之故鄉》

“天上一個月亮,水裏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裏/水裏的月亮在天上/

低頭看水裏/擡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裏/一個在天上。”

(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家鄉的感情。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詩人難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着月亮傾訴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

《棗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難點:

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播放《月之故鄉》的音樂與畫面,問:這首歌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①蹊蹺(qī qiāo)、嫣紅(yān)、倘若(tǎng)、山坳(ào)、鑲嵌(qiàn)

②風燭殘年、故弄玄虛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明確:舊時同窗離開祖國五十年在美國事業家庭都如意的情況下託我帶幾枚棗核讓她試種。

3、課文的題目是《棗核》,找出文中提到棗核的句子。

明確:課文中有三處寫到,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索棗核;第二、三段、見棗核;第七段,說棗核。

學生讀課文,師生交流,屏幕顯示

索棗核——設置懸念。

見棗核——加深懸念。

說棗核——解開懸念。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麼可觸可感,生動具體感人。請大家齊讀課文,思考老人的哪些行爲語言體現了他的思鄉之情呢?(齊讀第七到十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

1、學生讀課文。

2、老師示範。

第七段:語言描寫“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表明思鄉之情是高級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所無法替代的。

3、學生合作交流(老師板書)。

明確:植睡蓮、栽垂柳、堆北海、

關鍵詞句。

“幾十裏外”、“論公斤買下”、“一塊塊親手”

總之,透過這些樸實的字詞,體現出友人思鄉之情的濃烈。說明優越的物質生活、高度的物質文明是沖淡不了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的`。

四、突破難點,拓展延伸

1、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命題?

明確: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裏,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加以表現,有時不妨就用一個小小的物件,以小見大)

2、我們在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或句子?

學生交流

參考:《靜夜思》

《鄉愁》

五、小結本文,歸納總結

本文結構精巧,表現在用“棗核”作爲文章的線索。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着鄉情的感情線索。此外,作者以小寫大,通過幾顆小小棗核,表達海外遊子的拳拳愛國之情。

六、作業佈置,鞏固提高

1、完成《一課一練》。

2、蒐集遊子思鄉愛國的名句。

《棗核》教學設計11

一、由《我的中國心》導入

上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的,這首歌表達的是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感情。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

二、預習檢查

1、標上拼音或寫出漢字。

棗核(hé)蹊(qi)蹺(qiāo)掐(qiā)指殷(yin)切瑪(mǎ)nǎo(瑙)衣dōu(兜)嫣(yān)紅山坳(ào)勻(yún)

稱(chèn)lí(籬)bɑ(笆)卵(luǎn)石喏(nuò)

2、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①用拇指掐着別的指頭來計算。(掐指一算)

②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隨時會死去。(風燭殘年)

③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測高深。(故弄玄虛)

3、填空,積累文學常識。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原名蕭秉乾,曾用名蕭若萍。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二戰期間,曾作爲《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反法西斯戰場上,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特寫報道。主要作品集有:《籬下集》、《栗子》、《人生採訪》等。着作選編爲《蕭乾選集》(六卷本)。

4、主題感知:

本文記敘了作者在訪友中解開友人珍愛生棗核的疑團的過程,反映了同窗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三、理清課文線索、結構

1、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課文中有三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帶棗核;第三段、託(棗核)在掌心;第七段,種棗樹。由此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

2、那麼,圍繞棗核,文章可以劃分爲幾個部分?

索棗核(1)、見棗核(2—4)、說棗核(5—10)、議棗核(11)

四、合作交流

1、分析思鄉的心理活動

⑴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她想做什麼呢?她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園中種下一顆棗樹——因爲他思念家鄉。

⑵那麼,我們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位老人思念故鄉呢?(讀第七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

第七自然段中“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等詞語就集中表達了這種思鄉之情。

2、分析思鄉的表達方式

⑴同學們有沒有因爲探親、旅遊等原因而離開過家的?離開家後,時間稍長一點,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

(學生各抒己見)

⑵這位老人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她做了些什麼?她還急切地想做什麼?(讀8——10段後回答)

這位老人親手栽了垂楊柳、種了睡蓮、堆疊了假山,還想再種下棗樹。

⑶老人的花園裏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這樣不辭辛苦,不嫌麻煩?而且老人已到了風燭殘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

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託在這些事物上,寄託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

3、總結

(1)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一點什麼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⑵教師小結: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第二課時

一、探究寫法

1、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裏,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加以表現,有時不妨就用一個小小的物件,以小見大)

2、本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原因還有什麼呢?

(提示:本文開始寫朋友要棗核,爲什麼不馬上寫出原因?兩人相見後,作者爲什麼不寫明要棗核的原因?爲什麼要在寫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見,寫朋友“家庭事業都如意”後才寫出要棗核的原因?)

作者圍繞棗核多處設置懸念,緊緊扣住讀者心絃,引人入勝,使全文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二、品味語言,注意加點詞語的含義

1。她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託,是手掌或其他東西向上承受物體,;“託在掌心”,似乎是在感受棗核的力量,顯得珍惜。

2。她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你就明白啦!”

本意是故意玩弄花招,使人感到高深莫測。這裏貶詞褒用,意思是賣關子,不肯直說,表現了“那股調皮勁”,描寫了同窗得到棗核時異常高興的情態。

3。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過舊曆年是炎黃子孫的文化傳統,“一”過聖誕,“就”想舊曆年,用“一……就……”的句式強調了舊時同窗遊子思鄉之情的濃烈和深沉。

4。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字面意思是沒有發展前途或沒有志氣。我國傳統的說法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同窗思念故鄉,所以說自己“沒出息”。其實懷念家鄉是一種崇高的民族感情,說自己“沒出息”,正反映了同窗思鄉心切,是同窗苛責自己的謙詞。

”三、聯想、賞析

1、除了文中提及的通過佈置家鄉味道的環境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外,你認爲海外遊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呢?

帶故鄉水、故鄉土,過家鄉傳統節日,保留家鄉習俗等。

2、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着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衆多的優美詩篇,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杜甫的《春望》、辛棄疾的《破陣子》、余光中的《鄉愁》、黃沾的《我的中國心》等。

板書設計

棗核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

見棗核——如獲至寶寄託切切思鄉之意

說棗核——爲解鄉愁表達深深愛國之情

議棗核——民族之情

《棗核》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抓住線索梳理內容,簡要概括故事情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品味簡潔質樸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飽含深情地語言,理解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以具體事物爲線索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中華民族是有着優秀傳統的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以自己爲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即使身在異國他鄉,也時時刻刻惦記着祖國,想念着故土。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國的遊子是怎樣思念祖國,懷念家鄉的。

二、初讀棗核

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餘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爲應該積累的詞語。

2、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友人託我帶幾顆生棗核,用以在花園裏試種一下的.事。)

3、請找出文中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三、讀懂棗核,理清思路

請用橫線畫出文中含有“棗核”或“棗樹”的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圍繞“棗核”展開故事情節的。

1、(學法指導)如在第一自然段中“一位舊時同窗寄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爲他帶去幾顆生棗核”下劃線,將此情節概括爲“索棗核”

2、請生圍繞“棗核”來概括全文的結構:(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議)棗核。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

四、品味棗核,體悟情感

1、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他想做什麼呢?他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位友人想在自家園中種下一顆棗樹——因爲他思念家鄉。)從哪些描寫中可看出他思鄉呢?齊讀第七段後找關鍵句。(出示幻燈片)

“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語言)

“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心理)

栽楊柳、養睡蓮、堆假山,還想種棗樹。(動作)

2、作者想借棗核表達怎樣的中心呢?請同學們畫出有關句子。

(學生勾畫、批註)“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教師: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五、小議棗核,揭示題意:1、有人說:“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種棗人已是風燭殘年,到哪一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你對這樣的說法是怎樣看的?

有必要,種棗人已是風燭殘年,她種棗核並不是爲了等棗樹長大後吃棗,而是爲了寄託自己的思想愛國之情。這樣,見到棗樹,就如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以慰思鄉之苦。

2、這篇文章,表現的是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爲什麼以“棗核”命題?

(1)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2)從結構上看,棗核是本文敘事線索。

(3)從寫法上看,是以小見大。

師小結:感受生活,要由表及裏,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獨具慧眼,從小處着筆、從大處着眼,寓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俗話說,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我們要學習這種小中見大的寫法。

六、學習寫法

1、從寫法上看,是以小見大。

2、結構精巧。以具體事物爲線索,設置懸念。

七、拓展延伸

積累抒寫遊子思鄉情懷的古詩句,吟哦諷誦,感悟民族情感。

八、作業:風燭殘年的美籍華人要了幾顆棗核,想把它們種在自己的花園裏,以解思鄉之情。我們相信它們一定會茁壯地成長。試想一下,在這些棗樹下將發生怎樣的故事?請發揮想象,以《棗樹下的故事》爲題,寫一篇300字的作文。

【板書設計】棗核

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蹺(設置懸念)

棗核見棗核——如獲至寶(加深懸念)

(線索)話棗核——爲解鄉愁(解開懸念)

議棗核——民族之情(點明主題)

《棗核》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棗核》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愛國情懷”的第一課。全文以“棗核”爲線索,採用以小見大、以物傳情的表現手法,講述一位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民族意識和豐富民族情感的偉大民族。樸實的敘事、真誠的獨白、精巧的構思、簡潔質樸富含抒情色彩的語言,使這篇敘事散文美不勝收。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2、學習樸實的語言飽含深情,瞭解巧設懸念、以小見大等寫法的綜合運用。過程與方法:

1、抓住線索梳理內容,簡要概括故事情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品味簡潔質樸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遊子的思鄉情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三、【教學重點】

1、理解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3、飽含深情的語言。

四、【教學用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歌曲《月之故鄉》、《我的中國心》等。

五、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導入課文:播放flash《月之故鄉》,思考:在月光如水的夜裏臺灣詩人彭邦禎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月是故鄉明,在深沉美麗的歌聲背後,是看不斷的`回鄉路,割不斷的思鄉情,這首詩人們對故鄉的刻骨思念。彭邦禎是將濃濃的思鄉情寄託在一輪明月之上,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卻用手中的筆將這沉甸甸的思鄉情寄託在看似普普通通、不佔分量的棗核之上。書寫課題《棗核》,讓我們走近這位老人,傾聽她對家鄉的思念。

二、展示目標:

1、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學習設置懸念引人入勝的巧妙構思。

3、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簡介作者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先後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週間》、《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國現代化社會生活和海外華人心態的信息,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老師用16個字來點評他。“蒙古族人、燕京畢業、一專多能、情繫中華”。燕京大學畢業,文中的舊時同窗就是他的大學同學高君純。說他一專多能,是因爲他是作家、文學翻譯家、是二戰期間我國最早在西歐進行採訪的戰地記者,他爲社會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說他情繫中華,是因爲他遠渡重洋,但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是赴歐記者中唯一回國定居者。

三、走近文本,整體感知

(一)放聲朗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1、在書上圈點勾畫,利用課下注釋和手頭資料積累字詞。

2、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在“棗核”前加一個修飾語,說說你加這個詞語的理解。()棗核(凝聚深情、心繫故土)

(二)幾顆小小的棗核,牽動了遊子多少濃濃的情思,作者是如何用“棗核”來串聯全文的呢?請默讀課文,結合示例,在橫線上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

索棗核——用途蹊蹺

棗核——

棗核——

議棗核——民族之情

四、細讀課文

1、小小的棗核寄託了一位遠離故土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深情,作者從小處着筆,大處着眼,寄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發掘了有深意的重大主題——遊子無時無刻不再懷念家鄉,可是遠在大洋彼岸的舊日同窗採用了哪些方法來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呢?請你細讀課文作答。索棗核、堆北海、植睡蓮、栽楊柳、月夜追憶、

2、你看,海外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多麼令人感動,她採用的思鄉方式又是多麼樸實,爲了營造這種濃烈的氛圍,作者採用了設置懸念的寫法,棗核是全文的線索,同時作者又用棗核設置懸念、推進懸念,解開懸念,棗核雖小,在文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你認爲文中設置了那些懸念呢?請再讀課文,分別找出這些懸念,並說說這樣設懸念的好處。

課文由舊時同窗索要棗核起筆,開筆就設下懸念:用途蹊蹺。舊時同窗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仍祕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讀者。直到踏訪後花園,她談話中才說明索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它的好處是能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

五、品味揣摩

“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看不着、摸不着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友人的情感是那麼可觸可摸可感,生動具體感人,請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或句子、詞語,品味精妙所在。

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學生指出各自喜歡的語句,老師擇其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品味,如再

三、殷切、劈頭、挑選

1、她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如改爲“他放在手中,像比什麼都貴重”,與原句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點詞語總是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是爲表達某種思想感情或行爲狀態而服務的,所以要想準確的理解這些詞語的表達作用,就得聯繫該詞語所在的句、段甚至文章主旨。“我”動身訪美之前,朋友“再三”託付“我”爲她帶幾顆棗核,可見棗核在她心目中的分量。讀到最後,朋友才揭開了索要棗核的原因。再來看這個“託”字。託,是手掌或其他東西向上承受物體;“託在掌心”這個動作,表現出朋友滿心歡喜地端詳、欣賞棗核的情態,似乎是在感受棗核的分量,顯得珍惜。由此不難看出,朋友“託”棗核的動作,其實正表現了朋友強烈的思鄉之情。

2.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如改爲“這裏過聖誕,我想舊曆年”,與原句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3.他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如“劈頭”換成“突然”,句意有什麼變化?)

4.“你相信嗎?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如刪去加點詞語,句意有什麼變化?)

解答這道題,同樣要聯繫人物的性格,聯繫文章的主題。“幾十裏外”,表明舊時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表明舊時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表明舊時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六、解難質疑

1、種棗人已是風燭殘年,到哪一年才能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

2、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作了?

①、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②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③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學生質疑,培養讀書、思考問題的能力)

人一旦離開故土,就成了無土的種子,斷線的風箏,折翼的大雁,隨波逐流的無舵航船,而對故土的思念卻與日俱增。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着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個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衆多的優美詩篇

七、拓展賞析

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首丘。這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濃厚的鄉土情結。請寫出2首描寫遊子思鄉的古詩。

《棗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4、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難點:理解作者通過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幻燈片1)

上學期我們都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播放多媒體課件:歌曲《我的中國心》,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思想愛國)

那麼,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

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裏所要告訴我們的(幻燈片2、3)

 二、初讀棗核,認字識詞

1、指名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餘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爲應該積累的`詞語;

(2)思考: 文章寫了什麼故事?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你對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詞語積累:(幻燈片4、5)

 三、讀懂棗核(師設計四項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閱讀方法)

(1)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友人託我帶幾顆生棗核,用以在花園試種一下的事(幻燈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幻燈片7、8、9)(板書)

請生圍繞棗核這一線索來概括全文的結構:( )棗核-( )棗核—( )棗核—( )棗核思考線索的作用

(師點明線索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白:讀書時把握住文章的線索,用助於閱讀理解)

(4)這不僅是幾顆深情的棗核,也是構思別緻的棗核想一想,將文章結構改爲“話棗核、索棗核、得棗核、議棗核”好不好?爲什麼?

明確:全篇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搖曳多姿,始終緊緊吸引着讀者,使結構更精巧

四、體悟情感

(1)這位華裔老人爲什麼要種棗樹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卻是讓老同學千里迢迢從中國帶來棗核試種?她到底爲什麼要種棗樹呢?(幻燈片10)

《棗核》教學設計15

棗核課文預習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背誦經典的詠月抒懷詞、欣賞現代詩《月之故鄉》導入。

師:其實,古往今來還有很多通過詠月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優秀文學作品,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首這樣的現代詩《月之故鄉》,我們通過欣賞音樂,感受一下作者借月亮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蕭乾的《棗核》一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又是如何來表現思鄉之情的。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於一個漢化了的蒙古族貧民家庭。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棗核》一文選自《美國點滴》。

(四)檢查“導學稿”預習情況

比一比、賽一賽:1、你能讀準下列字詞嗎?

2、看看哪一組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

對於“導學稿”上的字詞、詞解還有無疑問,可以提出,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五)整體感知課文

讀一讀、找一找:

1、自由朗讀課文,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2、思鄉是愛國的一種具體表現,愛國主義是個大主題,有些作家通過氣勢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現,本文作者卻令闢蹊徑,通過什麼來表現?

3、你能畫出與“棗核”有關的句子嗎?

4、用幾個短語高度概括這三段有關棗核的'內容。

結構: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悟棗核

線索:棗核

構思:設置懸念 (作用:引人入勝,把主題表達得恰到好處。)

(六)內容探究

1、作者的舊時同窗在美國的事業、生活怎麼樣?你能在文中找出來嗎?

寫她的生活、事業與本文的中心有關係嗎?有什麼關係?

明確:事業如意、生活優裕

襯托思鄉愛國之情在同窗心中的地位

2、作者老友的思鄉之情主要通過她傾訴思鄉的心理活動,尤其是慰藉思鄉的種種行爲表現出來的。

問題:1、你能找到她直接傾訴內心活動的句子嗎?

2、作者老友懷念家鄉,除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棗樹,她還做了些什麼?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現了什麼?

(手栽垂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北海泛舟的情景)

明確:國籍雖改、感情不改、心繫故土

(七)語文活動

1、海外遊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或藉助哪些寄託物來表達他們對於祖國的一片深情呢?

(鄉井土、節日、舉辦一些活動)

2、看看誰想到的有關“思鄉”的古詩名句多。

(八)佈置作業

1、運用下列詞語組成一段話,要求句意銜接、中心明確,詞語順序不拘,60字以內。

風燭殘年、故弄玄虛、感慨良深

2、摘抄三首表現鄉愁的古詩。

3、推薦閱讀表現海外遊子思鄉的文學作品

余光中《鄉愁》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 瓊瑤《剪不斷的鄉愁》

棗核課文預習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閱讀課文第7、8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題。

(1)“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句中的“味道”的含義是

A.飯菜的滋味 B.興趣C.意思 D.特色

(2)老友家後花園中反映“家鄉味道”的植物是:。

(3)老友把自己的“花園”裝點成家鄉風格的目的是:。

(4)“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一句中朋友心上“缺”的是

A.家鄉的溫暖 B.沒有家鄉的棗吃

C.難以見到家鄉的親人 D.報效祖國,爲民族盡力的機會

(5)選文中加橫線一句中連用四個“想”字,具體體現

A.家鄉可想的地方很多B.這些地方使她不能忘懷C.主人公思鄉之“苦”

D.再現故鄉形象並藉以慰藉主人公的思鄉情

(6)作者與“同窗”第二次談話時,用了“感慨良深”一語加以修飾,怎樣體會這一修飾語的作用?選出正確的一項

A.思緒萬千,難於啓齒 B.發自肺腑,傾吐真情

C.欲言又止,羞於談吐 D.感情激動,語無倫次

(7)寫“同窗”“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前文和本段都有具體交代。爲什麼寫“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只是一語帶過了呢?選出理解正確的一項

A.讀者可以想像,無須贅述。 B.設備太多,難於列舉。

C.別墅花園都有了,自不必說。 D.無關緊要,說了也沒有用。

標籤:棗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