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北京版六年級上冊《棗核》教學實錄

語文2.6W

〔課前欣賞MTV《我的中國心》〕

北京版六年級上冊《棗核》教學實錄

師:剛纔我們欣賞了歌曲《我的中國心》,它唱出了海外華人的共同心聲:身在異國他鄉,心繫故土鄉井。今天我們將要學習著名作家蕭乾的一篇特寫《棗核》,一起來感受一下海外華人的拳拳愛國心,殷殷思鄉情。課文大家已經預習過了,哪位同學來複述一下故事情節?

生:課文寫的是一個在美國的風燭殘年的華人,也就是作者的老同窗,儘管“家庭和事業都如意”,但她年紀越大,思鄉越切。作者訪美前,她“再三託付”爲她帶幾顆生棗核來,以便在花園裏試種一下。

師:“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概括力強。不過,這思鄉之情與棗核有什麼內在聯繫呢?誰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補充一下?

生: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所以才託你帶幾顆種子試種一下。

師:找得準。作者一連用了四個“想”字,可見思鄉心切。因爲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所以才託同窗帶幾顆種子試種。棗樹,已成了故鄉的象徵。種棗樹則是思鄉之情的集中表現。一粒砂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棗核雖小,卻凝聚着一片愛國思鄉之情。

師: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相關的事?

生:第1節朋友託付我爲她帶幾顆生棗核。(板書:索棗核)

生:第3節見面時她把棗核託在掌心,如獲至寶。(板書:見棗核)

生:第7節同窗談論託作者帶棗核的原因。(板書:話棗核)

師:三個同學表述得都很好。接下來請大家思考一下,這三處與棗核相關的事在行文上分別有什麼作用呢?

生:第1節託我帶幾顆生棗核,設置了懸念。師:對!從什麼句子上可以看出這一點呢?

生:從“可是用途卻很蹊蹺”可以看出來。

師:這就更完整了。(板書:用途蹊蹺設置懸念)第二處呢?

生:我認爲第二處也是設置懸念。

師:如何解釋呢?

生:因爲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還有“她一面往衣兜裏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

師:對!看來這是進一步加深懸念,使懸念更吸引讀者。(板書:如獲至寶加深懸念)第三處有什麼作用呢?

生:我認爲第三處解開了懸念。這位同窗向作者傾訴了自己的內心活動:要棗核是爲了種棗樹,種棗樹又是因爲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以解鄉思之情,獲得心靈的慰藉。(板書:尋求慰藉解開懸念)

師:看來,設置懸念,可以引人入勝,把愛國思鄉之情表達得恰倒好處,而且從中也可以看出,“棗核”已成爲全文的`一根敘事線索,起着一線穿珠的作用。

師:除了用棗核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外,文中還有沒有其它文字也能表達這種感情呢?

生:她把後花園設置得很有家鄉味道。

師:家鄉味道?何以見得?

生:臺階兩旁是她手栽的兩株垂楊柳,草坪中央有個睡蓮池。

師:好的,這可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景緻啊!

生:我覺得不止這一些。第8節的一座假山石和“北海”也具有家鄉味道。

師:解釋一下,好嗎?

生:中國園林很多,幾乎每個園林都有假山石,而北海是北京的一個公園。

師:好極了!還有嗎?

生:還有第9節中卵石鋪成的小徑,一所泥制的小涼亭,一座紅廟,一尊白塔也有中國特色》

師:很好。不過你能從課本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證實一下嗎?

生:不知道。

生:老師,我知道。那些東西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而註釋上告訴我們:唐人街是海外華僑、華人居民聚居並開設較多具有中國特色店鋪的街市。

師:講得太好了!看來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啊。

生:我覺得第10節的文字也有家鄉味道。“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彷彿就閃出了一片荷塘佳色”,這一句跟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一樣,把中國人特別喜愛的荷塘美景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曠神怡。

師:《荷塘月色》也看過,真不簡單!

生:上學期學習專題“荷”的時候讀過的。

師:你講得真棒,有新意!這段文字,意境優美,說明他們似乎已不在異國他鄉,而是回到了故國故地,忘情地陶醉在祖國溫馨的懷抱之中,愛國思鄉之情達到高潮。下面讓我們對照課文第10節的文字,一起來唱起心中的歌謠《讓我們蕩起雙槳》,去重溫這位同窗當年在北海泛舟的好時光。

〔多媒體展示兩幅畫面:一幅是美麗的北海,一羣學生一邊蕩槳,一邊放聲歌唱的情景;一幅是兩位老人手牽手,肩並肩地坐在長凳上,凝望着月光下的荷塘佳色。〕

師生(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水面倒映着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着綠樹紅牆……

師:由此可見,這位同窗置身海外多年,爲表達思鄉之情,特意爲自己營造了一個處處充滿家鄉味道的後花園,而帶棗核,種棗核又彌補了一大缺憾,使自己彷彿回到了總布衚衕院裏,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師:最後讓我們把課文最後一節齊讀一下,思考一下它有什麼作用。

〔學生齊讀最後一節〕

生:表明海外華人都有一顆愛國心。

生:我覺得這一節是對同窗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的概括與總結

生:這一節點明瞭全文的中心。

生:這一節深化了課文的主題。

師:剛纔四位同學講得都非常準確。最後一節,從個人推及整個中華民族,畫龍點睛,卒章顯志,深化了題旨,而且呼應開頭,從更深的層次上解開了懸念。它也應了《我的中國心》中的一句話:“洋裝雖已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最後,我提議,我們大家一起來唱一首卡拉OK,歌名還是“我的中國心”,讓它永遠流動在海外華人的心中,永遠流動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師生齊唱卡拉OK《我的中國心》〕

師:下課。〔師生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