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教學設計 15篇

教師9.64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學設計 ,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教學設計 15篇

教師教學設計 1

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對單元教學設計有的新的認識,這可以較宏觀地把握教材內容。單元教學設計可以直觀地反映單元內各知識點間的聯繫,在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明確各知識點的內在關係。應該說單元教學設計是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基礎。我個人覺得單元教學設計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單元內容的教學主線或主體思路。單元教學設計,它包含一個單元或是一個章節的內容,需要多個課時來完成,在教學形式上可採用多種形式。在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方面,我覺得應考慮的.更宏觀,相對於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來說,分析的較爲粗略。

而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在內容上來說,只是對一個知識點/節的教學進行設計,在時間安排上只需一個課時,在教學形式上,一般只採用一種形式。在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要考慮的更全面、更具體、更細微,以利於學生較好地掌握知識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教學設計 2

優秀繪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深受小朋友喜歡。因此,教師往往通過邊深情並茂地講述故事邊適時引導幼兒閱讀圖畫的方法來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東西,既給以知識技能又調動情感態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有着深遠的影響。《月亮,生日快樂》的教學設計,意在透過言簡意賅的文字與精緻生動的圖畫,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引導他們感悟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在本次活動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適當提問,給幼兒思維的挑戰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甚至認爲: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簡單地認爲集體教學活動中的提問越多,越能夠啓發幼兒,不提問或少提問就是灌輸,就是注入式教學。但研究表明教師提問過多,會限制幼兒思維活動的空間,剝奪他們發現體驗的機會,因此低質量的提問幼兒就不願意也無須動腦筋,機械性的"是"、"對"無法對幼兒的思維構成挑戰。在本次活動中,我更多的是採用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綜合感知畫面使他們的思維更具體更豐富。如在觀察封面時,我不再採用常規的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他們在幹什麼?"等,而採用了跳躍式的提問:"請你仔細看這個封面,你會想到什麼?"這樣幼兒的回答就不會停留在表面的圖象上,而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想到了"它在幹什麼?""他在想什麼?"等等。考慮到是大班的幼兒,簡單的提問只能束縛幼兒的思維,因而轉換了提問給以思維的挑戰。又如,在講到小熊爬到山頭和月亮對話,引出"回聲"這一概念時,我問:"聽到這裏,你有覺得奇怪嗎?"從幼兒內心的感受出發來引起幼兒對"兩種聲音"的好奇,通過幼兒自身的疑問來解決故事中的難點問題,這樣的提問給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老師一味地看圖灌輸。但最後結尾部分顯得輕描淡寫了些,怎樣讓幼兒把體驗到的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昇華,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傾聽,給幼兒適當的評價

評價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有效的評價能強化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做到有效地傾聽才能展開有效的評價。如一位幼兒在說到封面上"小熊對月亮說'月亮,生日快樂'時",我馬上意識到該幼兒能認字,於是說:"你認識這些漢字嗎?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在聽到我的肯定後,該幼兒笑眯眯地坐下了,說明老師的評價激勵讓孩子非常滿足和自豪。

三、對話繪本,給幼兒情感的體驗

我們對一些繪本的分析,往往是將傳統的理解"灌輸"給了幼兒,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觀點。然而,完美的閱讀過程絕對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根據幼兒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識等對作品進行理解的過程。作爲閱讀主體的幼兒,由於認知結構、性格愛好和閱讀經驗的不同,所獲得的感受和結論也就不會完全相同,對繪本的理解也就存在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過早地拋出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及時地設疑質疑,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體驗去理解繪本。如在講到"小熊把帽子掛在樹枝頭,期待月亮能戴上帽子"的時候,我讓幼兒自己體會:"你希望結果怎麼樣?""如果真的戴上了,你會怎麼樣?"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感知理解繪本中小熊的期待心理和對朋友的真實態度。

四、留有遺憾,給教師反思的空間

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會不容幼兒有"越軌"行爲,期待的是他們能按照老師設計好的思路按部就班順利完成,但這樣往往將許多精彩的風景遺漏,讓孩子的個性、自信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在本次活動中,當我急切地想讓幼兒根據畫面想象小熊爲月亮戴上帽子的辦法時,一位幼兒站起來,居然根據文字念起來:"當天晚上,小熊把帽子掛在樹枝上……"哦,天那,這位孩子居然認識那麼多的漢字,而且一字不差!我擔心錯過其他孩子精彩的想象,竟沒有給以評價就倉皇地讓其坐下……事後想想,我這樣的舉動是多麼的幼稚,我怎麼就不可以說:"是啊,除了觀察畫面我們可以知道結果之外,這位小朋友的本領更大,可以看懂書中的文字,真是一個愛學習的了不起的孩子。"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這位孩子對今後學習的態度肯定更加自信。事後他老師也說,"這是位不愛舉手說話的孩子,但很認真認識不少字,一點也不像個男孩。"聽了他老師的話,我更加自責,是啊,我本可以給他一方展現才華的舞臺,或許因爲我表揚了前一位小朋友的好學才激起他回答問題的慾望吧,可卻因爲我的自私把他的好學和自信剝奪了!

教師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植樹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植樹問題中一條線段兩端都植樹的特徵,並能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2)通過猜測操作,驗證,交流的方式探究兩端都不種的植樹問題。

(3)從封閉曲線(方陣)中發現植樹問題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探索新知。

教學重點:

在探究活動中發現規律,抽取數學模型,並能夠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基本規律的提煉和方法的應用。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學校旁邊有一條長100米的小路,老師要在栽幾棵樹苗,想請你們當回小小設計師幫忙設計行嗎?(行)今天我們來研究研究植樹問題中的奧祕。

二、探究規律。

(一)1.出示題目

這條小路長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樹苗(兩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會有部分學生會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①理解題意

a、 指名讀題,從題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兩端”是什麼意思?

指名說一說,然後實物演示。

指一指哪裏是小棒的兩端?

說明:兩端要栽就是小路的兩頭要種。

②學生動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間互相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

③同桌互相討論後,全班彙報交流

a、指名說一說:你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上黑板上來擺給大家看一看。 b、數一數你們剛纔擺的小棒,它們之間有幾個間隔?一共擺了幾根小棒?

c、間隔與種樹的棵數有什麼關係?

④師說明:開始大家算出的100÷5=20,這個20並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樹,而是指共有20個間隔。

2.改變題目條件變爲:

在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請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設計一份植樹方案,並說明理由。(可用線段圖表示)

1.學生試解答

2.用小棒檢驗

3.說一說你的想法

間隔數與栽樹的棵數又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試說後,教師小結。

4. 基本練習:同學們做操,某豎行從第一人到最後一人 的`距離是24米,每兩人之間相距2米,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練習: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栽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二)出示例2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①“兩館間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兩旁”指的是要栽幾邊?

2、學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擺一擺

師提示:我們現在可以假設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18米,其它條件不變,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

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擺了幾根小棒?

②每一邊的小棒根數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

這種情況屬於兩端都不種的植樹問題,即植樹棵數=間隔個數—1。

(三)用擺小棒的方法教學例3

教師小結:兩端封閉的情況下 植樹棵數=間隔個數

三、練習應用

1.一要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

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2. 在教學樓前植樹,每4米栽一棵,20米內可以在多少棵樹?

四、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8的乘法口訣》教學設計

教師教學設計 4

一、教材分析

《馬說》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一單元是本冊書中第二個文言詩文單元,包括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古詩詞。四篇文言文分別爲:《論語十則》《魚我所欲也》《訂鬼》《馬說》,五首古詩詞分別爲:《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澗》《約客》《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本單元的詩文都是中國古代名家的名篇。教材入選此單元,意在讓學生學習經典,培養古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引發學生思考。根據課標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理解基本內容”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我基本上可確定本單元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

1、 朗讀課文,讀準停頓及重音,讀出語氣,並熟讀成誦。

2、 藉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能說出文章大意及重要文言詞語的準確含義。

3、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教師點撥,能夠說出本文的深層含義,並能體會作者的感情。

《馬說》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文中充溢着作者的憤懣之情。文章提示了當時人才被埋沒的弊端,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目標

1、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下,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馬說》的內容大意。

2、能清晰、流利地背誦出《馬說》。

3、在反覆誦讀中,對老師或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能發表自己的看法,並給出合理的解釋。

4、通過自主研讀,結合老師的補充材料,能說出《馬說》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三、學情分析與教學策略

九年級年一班共有學生60人,人數比較多,男女各半。整體而言,班級明顯不夠活躍。但分析問題條理全面的大有人在,文言朗讀節奏感比較強也大有人在。所以,在教學《馬說》時,可有針對性地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爭取能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學習文言文。大部分學生,上課時一般能按照教師設計的`教學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紀律性較強,組織課堂較爲輕鬆。

在學習《馬說》之前,學生已經學過“說”這種文體,比如《愛蓮說》《捕蛇者說》。所以學生對於如何在文中發掘作者在其中所寄託的情感,並不是毫無頭緒的。再者,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語感,而且也積累了一些文言常用詞語的用法。這篇文章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很深,所以要讓學生基本上理解本文的大意並不難。學生可以藉助課下注釋和手頭的工具書,自主解決,只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但學生受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難以完全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基於這種情況,本節課以朗讀爲主,讓學生能夠熟讀成誦,對於內容則可不過份深入。

此外,因爲《馬說》創作的時間距離今天已經很久遠,教學需要通過補充課外有關的史實資料、作者的生平資料,使學生更好地瞭解本文的作者、瞭解本文的創作背景,從而更好地發掘《馬說》背後所蘊含的作者的微妙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

1、利用早讀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特別是班級幾位參加過朗誦比賽的同學。

2、讓學生自主蒐集有關韓愈的文學常識、生平經歷及當時的歷史背景。

3、讓學生自行安排課外時間背誦全文。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1、全體學生先默讀兩遍附文《驥遇伯樂》,然後大聲朗讀三遍,注意節奏。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

(設計說明:首先,用小故事引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通過多遍的朗讀,並結合課下注釋,讓學生增強對附文大意的理解、體會。再者,訓練學生對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複述能力。)

2、解讀標題,複習“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大屏幕顯示)

3、展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二)先集體背誦《愛蓮說》,再初讀文本《馬說》。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背誦《愛蓮說》,一方面鞏固、加深記憶背誦成果;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對《馬說》的全文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去除陌生休狀態,是對文本探究前的熱身。)

(三)再讀課文,讀出文意

1、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文意。

學生自讀課文,藉助課下注釋、手頭的工具書解決閱讀中遇到的生字詞,並能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它們在文中的意義;標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在歸類整理的基礎上,在筆記或課文的空白處寫出你在閱讀中解決不了的問題。

2、然後就近交流,以解決你閱讀中的問題,大家都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並用通順、流暢的語言進行表述,以便向老師或全班同學尋求解答的方法。

3、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每個學生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大致內容。

4、全班學生聆聽配樂朗誦,小聲跟讀、模仿,通過模仿糾正字音、句讀的錯誤,加深對本文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5、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起示範作用,並由他們帶領全班同學朗讀課文。(課前可進行朗讀指導,特別是個別指導)

6、全班再齊讀,再次加深對文意的感知。(要求讀得通順,不讀破句。)

(四)研讀課文,能說出《馬說》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1、通過提問,檢查學生在課前蒐集有關韓愈生平經歷資料的情況,有意識地將蒐集的資料引到本文的創作背景上。

2、全班同學共同分享蒐集到的相關材料,教師加以解釋、引導,加深學生對作者當時創作背景的認識。

3、每一個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各自大聲朗讀,有情感地朗讀),並思考以下的問題(大屏幕顯示問題):

①文章開頭就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②千里馬的才能爲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③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不知馬的?

(設計說明:朗讀是爲了讓學生有意識地融入對角色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仔細品讀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4、學生討論並交流結果,教師從旁點撥。

5、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準節奏、重音和語氣,要讀得響亮、沉穩、流暢。可採取以下方式來讀:個人朗讀,集體評議;小組內互讀、互評;朗讀挑戰賽(教師也可參與);男女生競讀。

(設計說明: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以及教師的參與,在於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以在朗讀中增強文言語感,加深對作者心境的體會。)

(五)深入文本,讀出意趣

1、邊讀邊畫,畫出能傳達作者心境、情感的詞句,指出:

哪些詞句附着作者的情感?作者想要借伯樂和千里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伯樂和千里馬各指什麼?並說說你這樣推斷的理由。

(設計說明:本環節是教學的難點,但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見解。)

2、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3、師生一起背誦課文,注意情感的把握,要求背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設計說明:此環節特別要引導學生仔細品讀“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等句子的不同語氣。)

(六)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說說你所知道的其他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大屏幕打出提示內容)

你還知道哪位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他寫下了什麼作品?作品什麼內容?如果你遇到不如意的事,你會怎麼辦?

(設計說明:此環節可以讓學生梳理這類作家作品的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啓示。)

(七)本課小結,教師寄語

懷才不遇自古有之,人生不如意事也是十有八九,但幸福與苦難總是同在,當我們身處人生低谷時,千萬不要喪失信心與希望,學會珍惜一切,因爲磨難會讓我們變得更堅強、更有力。

希望每位同學通過磨鍊,都能如願地成爲一匹千里馬。策馬揚鞭,馬到成功。

(八)佈置作業:

給韓愈寫一封信,撫慰他懷才不遇、憤懣不平的心情。

(設計說明:設計具體的、開放性的題目使學生有話可說,並有所得。)

教師教學設計 5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爲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什麼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麼?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佈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衝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瞭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啓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爲什麼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2)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懼怕:害怕。寬恕:寬容。昏庸:糊塗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2、(1)“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爲什麼要請罪?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3、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麼?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麼?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麼?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註。海洋什麼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1)爲什麼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3、論:“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裏?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4、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5、知道分角色朗讀。

三、作業: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三課時一、複習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過渡:在第二幕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於改過的廉頗,對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臨行如也有一定的瞭解,要想進一步瞭解藺相如,還得認真地讀讀劇本第一幕。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麼地方?

2、分組討論。

4、指名說。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爲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後果將會怎樣?”)

5、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爲的是什麼?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麼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6、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三、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

五、總結課文: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

負荊請罪

廉頗藺相如

對不住你過去的事別提了要是……

寬恕我

背荊條避讓扔在一邊

跪下扶起

(勇於改過)(顧全大局)

爲了趙國的利益

教師教學設計 6

有幸聆聽了重慶市特級教師王君老師的報告《我的青春語文觀──我的語文教學探索之路》。報告中,王老師講述了十幾年來的語文探索經歷,詳細闡述了自己語文教學創新的四個層次。

王老師語文教學創新的四個層次是這樣的:

1、在新穎獨特的課堂設計中創新。

2、在靈活紮實的語文味中創新。

3、在誠懇機智的學情應變中創新。

4、在把握語文學習規律和健全語文學習制度中創新。

從她講述的內容中,我窺探出,這所謂四層次,其實包含着她走過的語文教學的四個階段。

一是對教材鑽研的課堂設計階段;

二是以語文訓練爲主的導學階段;

三是學生爲主體的以學論教階段;

四是建立語文學習規範的自主學習階段。這四個階段,就是王老師探索語文教學的主要思想歷程。

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青年教師打下堅實基礎的過程,這個過程王老師經歷了整整五年時間。對教材的研讀,是一個語文教師最基本的基本功。沒有對教材的鑽研,就沒有對教材的處理,教材鑽研得越深,教材的處理就會越淺易,所謂“深入淺出”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教師如果不經過這樣一番歷練,不能養成深入研讀文本的習慣,那麼他的教學之路必然是淺薄而空虛的。

王老師的第二個階段重點是放在學生學習的引導上。如果說前一階段王老師更着眼於從篇章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那麼這個階段則更加重視文本,重視語言的深層挖掘。她遵循陳鍾樑老師的話“語文課首先要上出語文味兒,要上得樸素自然,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開始踏踏實實地迴歸文本,聚焦於語言文字本身,凸現語文課堂的本色,引導學生苦練語言“內力”。

爲此,她總是從文本內核中去尋找能牽一髮動全身的詞句,引導學生沿着語言去探求文本的真意。如她抓一“癡”字教學《湖心亭看雪》,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選擇一些虛詞、標點符號等文本元素強化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朗讀完成對語言的品味,等等等等。

這是一個語文教學的迴歸階段。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字。語文學科的特殊使命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通過語言各元素的探究,走入文本。這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走過的階段。沒有經歷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師,不能叫真正的語文教師,最多隻能算個假洋鬼子。在每年的教師應聘過程中,這樣的假洋鬼子還多着呢。

王老師的第三個階段重點已經由教師的導走向了學生的學。她開始反思自己導學的利弊:“在多數人的詞典中,循循善誘從來都是一個褒義詞,但是,課堂上高度控制的導讀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了單向思維的死衚衕,難以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和意識。老師那不無啓發的循循善誘,往往反而會禁錮了學生的自由思想,成爲了課堂殺手”。

於是,她走上了以學論教的道路。“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初始對話一定要在教師和學生的對話之前。教師不給學生以有意暗示,讓學生的獨立體驗成爲課堂教學的起點,教師再由此幫助學生達到自己能夠達到的目標。這樣的教學是以人爲本的教學,推進課堂進程的原動力是學生的認知,教師只是課堂討論的首席。教師和學生彼此獨立而又追求和諧。”其結果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依循常規,而是以已有知識爲基礎,結合當前的實踐,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設計、新意圖、新途徑、新方法……”

這是一個思想突變的階段,由教師主體走向學生主體,這個思想過程容易,但要轉變爲教學行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不少教師也認識到了學生主體的重要性,但是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這之中,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當我們許多的老師仍然停留在思想層面的時候,王老師已經在行動上走出了很遠。

王老師的第四個階段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規範,使語文學習變成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爲,成爲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關於這一點,王老師是這樣闡述的:“語文的最佳狀態是:主動地探索語文知識的序列,摸索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規律,使語文學習從零敲碎打似的單項突破走向整合性、制度性、自主性。具體做法是:着力建設一個非常明確的語文學習的制度,讓玄妙的語文教學有章可循,讓以前在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無的語文學習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軌道上運行,使學生學得到還看得到,對每一天每一週每x月自己必需做什麼心中有數。讓班級的學習秩序化、規範化、規律化。明確了宏觀和微觀的學習制度,就有可能使班級的語文學習逐步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讓語文的教與學既生機盎然,又腳踏實地。”

爲了讓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習慣,爲了讓語文學習成爲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王老師在班上建立了許多語文學習的制度,如日記制度,日記評講制度,作文互批互改制度,錯別字整理和修改制度,課前演講制度,班級圖書館不閉館制度,讀書彙報制度,清晨積累制度,積累考試製度,五分鐘微型課制度,班級“百家講壇”制度,口語考試製度,班級生活語文化制度,專題活動寫作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去規範學生語文學習活動,通過活動把這些語文學習行爲變成一種日常習慣。

當學生的語文學習變成一種自覺自主的行爲,當學生的語文學習滲透到他們的生命裏去了,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就達到了它的最終目的。這,應該說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目標。

這,就是王君老師青春語文教學創新四層次的全部意義所在。

教師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生動展示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情懷的方法。

3、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細節和傳神詞語,領悟文章的意蘊。

過程與方法:朗讀---感知---品味----分析-----拓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關注生活,發現並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文章的傳神語言及細節描寫是本堂課的核心重點。

2、領會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一、 創設情境:

同學們還記得過新年的情景嗎?(大家七嘴八舌地講怎樣過年的)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過年的風俗也有不同。我們就跟隨作家琦君去她的家鄉浙江溫州的永嘉,感受她家鄉過年所體現的美好風俗和人情,品味那讓她魂牽夢繞的春酒。

二、檢查預習

1、介紹一下作者琦君。(出示投影)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出示生字詞)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圍繞春酒回憶了哪幾件富有情趣的事情?

明確:有三個片段: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

2、能讓人在心中長久珍藏的東西,一定有它的美好之處,幾十年過去,琦君仍對這幾件事念念不忘,記憶猶新,爲什麼呢?

明確:

(1)寫到家鄉過新年的風俗:迎神拜福、小孩不能在客廳、廚房裏玩;吃東西不能隨便抓;說話要討吉利;元宵節後分吃供品等,這些風俗都是家鄉所特有的,寫風俗就是要表現家鄉的民俗之美,

(2)“喝春酒”這個片段中,作者的故鄉過年時有每家輪流邀請唱春酒的風俗。左鄰右舍相處很融洽,可以讀出那裏有“桃花源”般的民風,

(3) 作者寫到喝會酒,鄉親們互相起會,幫助需錢急用的人,融洽地置辦會酒表示感謝,母親樂意把花廳“供人請客”,體現出鄉親們的善良好客,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美好人情的讚美。 所以本文通過回憶兒時在家鄉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等內容的描寫讓我們領略到了其家鄉美好的風俗和人情。

四、品春酒,談感悟:

師: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盡情地陶醉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之中!

(點擊大屏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問題:作者用一些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描寫風俗。文中有許多細節描寫很有情趣,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或詞語,用圈點批註法進行賞析。看誰找的語句最吸引人!(限時5分鐘))

提出批註方法(批註可以從修辭,抓關鍵字、詞等角度品析)

“我”的細節:

過渡師:1、端起這杯童心酒,你覺得哪些細節能體現“我”兒時的童真童趣?請同學們採用“批註閱讀的方法”感受春酒中“我”童年的純真和快樂。給同學們2分鐘的時間。

出示示例:“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靠、點、舔”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動作, 寥幾筆,一個活天愛的小女孩立刻在紙上活躍起來。

【語言雖然質樸簡練,但字裏行間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愛這小姑娘,在故鄉,鄰里之間是如此親密隨和、融洽溫馨。】

過渡師:2、這些生動的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純真的快樂,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懷念。而在琦君的記憶裏最值得懷念的是誰呢?(她的母親)

母親的細節

哪位同學找了關於母親細節描寫,來說一說讓我們體會母親的形象。從文中找出具體的語句,並抓住關鍵字詞品析。

請同學讀一讀,然後告訴老師:你覺得琦君的母親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善良寬厚、仁愛的人。 過渡師:母親身上的勤勞善良、溫柔慈愛、質樸賢淑這正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女性所具有的一種美德。它承載了琦君對故鄉最溫情的'懷念。

鄉鄰鄉親:

過渡師:3、俗話說“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鄉情是記憶中最醇厚、最溫馨的懷念。請找出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來嚐嚐這杯“鄉情酒”。

醇厚的鄉情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處處充滿溫馨充滿融洽充滿快樂的故鄉。這正是琦君永遠記憶中的故鄉。故鄉的春酒,盪漾着我兒時純真的快樂。故鄉的春酒,散發着母性溫柔的光芒;故鄉的春酒,流淌着鄉鄰間樸實的情意。正因爲這樣,幾十年後,琦君仍舊對家鄉春節時的生活接的那麼真切,描寫的那麼細緻。

五、釀春酒,悟情感

1.多少年後身處異地的琦君如法炮製的八寶酒還是以前的春酒嗎 ?少了什麼呢?(家鄉的味道)

2、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3、作者僅僅懷念的是故鄉的春酒嗎?

六、寫春酒 織鄉情

縈繞在你心中的那份故鄉情結又是怎樣的呢?試着寫下一段話,爲自己編織一份美麗的故鄉情結。

家鄉是一罈陳年的春酒,在遙遠的異地也會聞到它的香氣。

家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上比喻或擬人的手法)

七、總結(幻燈顯示)

追 憶

風俗味

春酒思母味 思鄉曲

童年味

難 忘

教師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

1.通過寫景,學會細緻的觀察生活與大自然,養成留心觀察、樂於及時記錄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2.通過接觸、描寫、讚美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習作讓學生掌握一定寫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引導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養成習作之後認真修改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細緻的觀察生活與大自然,養成留心觀察、樂於及時記錄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描寫細緻,感受真實。

課前準備 :

課前引導學生走進景,觀察景。

1.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景物重點觀察。

2.準確地把握景物特點。

3.把自己最感興趣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基礎,教者有意識地的在課前讓學生走進秋天,感受秋天的美麗,爲寫作積累了素材,減輕了課堂習作的難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主題

(教師出示自己假期時遊玩拍攝的照片)講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遊經歷。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實際出發,利用學生的認識規律、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利用課件讓學生感悟秋天的美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苗,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情境。】

二、交流信息,激發寫作興趣

1.師:我想我們都喜歡出去遊玩兒,去擁抱大自然,想必你們也定有難忘的經歷?能告訴我們嗎?

生自由交流。

2.師:是呀,通過剛纔的交流,讓我們回憶起了難忘的快樂時光,與其回憶,還不如動筆記錄下這一串串足跡,那樣看起來更清楚,對吧?

【設計意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實際出發,利用學生的認識規律、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利用自己的經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苗,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情境。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明確寫作內容,做到寫作時言之有物。】

三、片段賞析、發現寫作方法

1、師:我們到風景區遊覽,欣賞自然風光,增長見識,留影拍照,真是一件樂事。那怎樣給自己最喜愛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討論一下,一會我們來獻計獻策。

生討論。

2、師:誰有好的建議,快給大家說說!

(學生初步談到:(1)按一定順序,也就是旅行的順序來記,這樣更清晰;(2)要圍繞照片的內容來寫,把那裏的美麗景色生動的描繪出來;(3)可以把其中一個地點和內容作爲一個重要部分,精彩片斷;(4)要圍繞快樂來寫,寫出旅途的難忘。)

對於以上的建議教師要給與及時地引導、歸納和鼓勵。

3、師:我也給大家介紹兩種觀察景物的方法,一種就是定點觀察。如站在公園某一角,對公園進行由遠及近的觀察。又如我們登上塔頂,從東南西北四個

方向對塔下景物進行觀察。二就是移動觀察,它又叫移步換位法。就是隨着腳步的移動變換位臵,一處一處地進行觀察。選好了觀察點,就是確定好了寫的順序。如這樣,就有條理有重點地寫下了作者去公園所看到的'景物。

4.範文引路。(出示範文)

秋天是迷人的,也是五顏六色的。

記得上次去公園玩,我看到了一片火紅的楓林,一片片楓葉看上去那麼可愛,那麼充滿生機,像天邊的晚霞,像夢中的油畫。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哦,秋天是紅色的!

我繼續往前走,路旁開滿了雪白的百合,聞一下,還帶着露珠的芬芳。百合雖然沒有菊花的燦爛,也沒有牡丹的華貴,但他們清新脫俗,形態高雅,令人百看不厭。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停下來,坐在路邊的木椅上想,現在是豐收的季節,農民伯伯田裏的稻穀已經熟了吧。恍惚間,一幅畫浮現在我的眼前:沉甸甸、黃澄澄的稻穗壓得稻稈擡不起頭,秋風吹過,掀起陣陣稻浪,我沉浸在無比的喜悅之中。哦,秋天是金黃色的!

啊,秋天,我是多麼迷戀你!我已經醉倒在你色彩繽紛的懷抱之中了!

(1)同學們看了這篇文章,覺得秋天美嗎?要怎樣寫才能把秋天描繪得更美呢?

(2)學生髮表看法,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有了素材,只能解決言之有物,而怎樣使文章寫得更好,需要教師的指導。課堂上採用範文引路的方式,對寫法加以暗示,使學生明白了該怎樣表達。】

四、學生寫作。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瞭解學生作文情況並適時給予引導。

五、品析評價,昇華主題

1、請同學們品讀自己的文章,將最滿意的句段朗讀出來,讓他人分享,方便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2、推薦、評析同學的作品。 教師側重選擇兩類文章:

(1)條理清楚,內容具體,重點突出,結構好。

(2)語言優美,對景色、心情、語言等的描寫較生動,且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評一評,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3、剛纔,我們欣賞了幾位同學的作文,相信對每位同學都有所啓發,下面我們來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議大家可以用方位、時間等順序來構成文章,這樣可以讓人視野清新,把筆墨多花在自然景觀的特點上。聯繫自己的感受,把畫面呈現於腦海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寫出來。

(1)學生自己修改。

(2)教師發現問題及時幫學生解決,對部分學生幫他們開拓一下思路,發現共性問題隨機點拔。

4、小組內相互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5、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師生互評,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6、將最佳作品推薦給老師,並在班級展板上展出。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互動,將作文臵於一種交際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廣泛地交流,抒發了真情,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使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板書設計:

用 心 觀 察 真 情 表 達

. .. .

教學反思:

張開想象的翅膀 品味人間的真情 樑愛梅。

教師教學設計 9

認識高中語文(開學第一課)

目標:

1、 瞭解——高中語文學習與國中語文學習的聯繫和區別

2、 瞭解——學科的特點和大學聯考的要求

3、 瞭解——語文學習的習慣和老師的學習要求

4、 明確——語文學習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

講授要點:

一、開場白和自我介紹

二、理解“語文”

1、語文——語言、文字

(1)聽(會聽課,聽懂別人的話,別人說話自己能夠專心聽)

(2)說(大膽說話,大聲說話,說得條理明白)

(3)讀(表情朗讀,理解閱讀)

(4)寫(會寫各種文體的文章,達到表達的目的)

2、國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聯繫與區別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國中語文學習的基礎;高中語文學習比國中語文學習要求更高:

(1)國中固定一塊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爲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選修”,還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塊構成;

(2)國中學習只要閱讀理解,會寫600字作文,高中是“閱讀賞析,表達與交流,會寫不少於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國中學的文體不完全系統,高中完全系統——小說與戲劇,詩歌與散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4)高中實行學分式學習。

三、語文學科的特點

1、最難學好,因爲主要靠自學,老師的作用小;

2、積累要求高,記憶的東西要求多,瞭解的東西要求多,要記性;

3、語言文字的領悟力難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難寫,要靈性;

5、個人成績會時高時低,進步緩慢,不能迅速達成;

6、大學聯考三樁之一,成績160——200分。

四、學好語文需要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的習慣你養成了嗎?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知識信息量大,自修實踐性強。這就告訴我們:第一學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賴於學習者自身努力。語文考試在五個層級上考學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賞析評價。會考也好,大學聯考也好,說到底,就是考學生的記性和悟性。而記性和悟性絕不能在短時間內速成,需要長時期的積累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怕記怕背,懶於動手,是學語文的大忌。要學、會學、堅持學,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方向,更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學生這個主體的一個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從習慣開始”沒有良好的習慣,語文教學必無效率;沒有良好的習慣,何談記性、悟性的生成和發展?沒有良好的習慣,哪來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形成?

那麼,學好語文應該要有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放聲朗讀的習慣。這個習慣現在國小生還做得比較好,中學生就差多了,而且隨着年級的升高,習慣越差。高二、高三的學生你就很少聽到他們自覺地放聲朗讀了。有早讀課的地方,早讀聽到的基本是外語的朗讀,而語文的朗讀只在一種情況下出現,那就是有老師當面督促或是有課文背誦將要檢查時,這種朗讀帶有明顯的應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以爲考試不考有聲朗讀,不必費勁地發出聲音。

其實朗讀自有好處。古人說:“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這裏說的是文言文的學習,那麼現代文呢?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爲朗讀可以“從字句中抓住聲音節奏,從聲音節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還說即使是自己寫的作文,也要拿出來讀,“才見出聲音是否響亮,節奏是否流暢”。這就是說現代文的學習仍離不開朗讀。朗讀與默看比,更容易讓人身心俱入,專注集中。避開學習這個功利層面,朗讀還能從美學的感受上產生心理的愉悅,體驗出語文學習的樂趣。

(二)預習新課的習慣。老師教新課前,學生一定要先預習,做到:1、能流暢地讀出課文;2、圍繞課後練習,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難懂的地方,準備質疑;4、可以根據課文查閱有關參考資料。有了預習,才能提高聽課效率,才能學得主動。

(三)記筆記的習慣。首先做好課堂筆記,老師講的要點,一時還弄不懂的問題答案都要先記下,這將有助於自己課後複習理解和總結積累。其次做好讀書的筆記,可以寫在書上(自己的書),也可以寫到筆記本上。可以是抄錄的詞語運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賞析點評。俗話說得好“好頭腦子,不如懶筆頭子”,有時聽過、看過,卻不如“記過”。筆記可以長自己的記性。

(四)勤用工具書的習慣。《現代漢語辭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作爲中學生這兩本工具書應必備,條件好的還可以置辦一些其他的工具書。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詞,要勤查,不要想當然。例如高中語文課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處:“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特稱龜裂片。”這裏“龜”是個易讀字,“龜裂片”一詞,結合實物,雖帶模糊,好像也能懂。如果放過去,錯讀產生了!查一下工具書就知道,這裏“龜”有兩個讀音,前讀“guī”後讀“jūn”,又認識了一個古地名“龜池”的讀音。俗話說“平時學習懶一懶,考試分數減一減”,你容易錯的,也是考試容易考的,爲什麼不勤用工具書呢?

(五)思考和說話的習慣。課堂上,有的同學懶於思考,怕回答問題,總是等老師最後“真情告白”。有的同學雖然對答案有所知,卻怕當衆說話。口語訓練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社會離不開交際,說話既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個經常在公衆場合說話的人,其口頭表達能力一定優於那些公衆場合說話少的人,這也是“用進廢退”的道理。農村中學的學生多不愛講話,有的即使說話聲音也小,語文課常處於沉悶狀態,這是一定要改變的。

(六)課外閱讀的習慣。要學好語文,僅靠《語文》書遠遠不夠。像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就規定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比如規定一個高中生三年的.閱讀總量不少於300萬字,並開列了課外閱讀的書目。高中語文教材還配備了《語文讀本》給學生課外閱讀。幾年下來,我們發現不少學校、不少同學並未好好利用,基本上是處於放任式、束之高擱式。可以說,缺少課外閱讀,很難形成語文的悟性。

(七)勤寫勤練的習慣。多寫,手不生疏;勤練,熟能生巧。完成課內作業後,適當做點課外練習,對於提高自己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大有補益的。

(八)整理積累的習慣。這是要求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知識,或是課堂筆記,又或是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庫。比如,整理文言文“爲”的讀音:1、wéi①當動詞用,②表被動,③句末語氣詞;2、wèi當介詞,表示“爲了”或“替”講。經過總結整理,形成深刻的印象,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九)總結得失的習慣。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後,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後,一個專項訓練結束後,一次作文評講後,一次考試後,都要總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失體會,這樣可以鞏固、強化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和能力,也可以藉此來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其不足。

(十)書寫清楚的習慣。凡是寫給別人看的東西,都要養成書寫清楚、文面整潔的習慣。讓看的人一目瞭然,不能讓人家難辨認,看得煩躁。會考閱卷、大學聯考閱卷,書寫馬虎、文面不清的,都是吃虧的。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非目的,而是手段。這樣做的指導思想是“自主學習”的意識,同學們在習慣養成中走向“要學、會學、堅持學”的路子,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最後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

五、語文學習的境界

(1)要學——態度問題

(2)會學——方法問題

(3)能學——持衡問題

六、具體要求:

(1)工具書齊全(《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讀天天讀,一半時間不能少;

(3)課前先預習,不預習不聽課;

(4)課上認真聽,身心投入勤用腦;

(5)課堂記筆記,課後看筆記;

(6)作業天天做,不等老師佈置自覺做;

(7)晚自修的語文課計劃安排有效率;

(8)每週週記一小篇,每週大作一大篇;

(9)硬作業硬完成,軟作業也要硬完成;

(10)給人看的東西書寫要清楚。

七、學好語文的意義

學好語文,大學聯考有門;

學好語文,事業有成;

學好語文,人上之人;

八、總結

語文能力聽說讀寫

語文三性記性悟性靈性

語文境界要學會學能學

語文學習習慣十個

教師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材第100-10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們的關係。

難點:克和千克質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課件,2分的硬幣,黃豆,天平,兩袋500克的鹽,檯秤,自己帶來的小物品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想知道今天在超市裏發現了什麼數學知識嗎?仔細看看。(課件出示:教材第100頁情景圖)

生1:他們都在討論跟質量有關的話題。

生2:從圖中知道5個蘋果重1千克,一壺豆油重5千克,一包餅乾重110克……

師:生活中物體的質量經常用到,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是“斤”和“兩”,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克”和“千克”,這也是今天我們要共同研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引導學生髮現物體的質量與生活聯繫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師: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發現這些比較輕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單位的。

師:是啊,我們一般用“克”作單位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克”是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g”來表示。

師:那麼對於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什麼來稱量呢?老師告訴大家有一種稱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裏用天平稱一稱你們身邊的.什麼物品重1克?

學生在小組裏測量較輕物品的質量,尋找重1克的物品,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說一說小組測量的結果。

(1個2分的硬幣重約1克)

師: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輕?(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做一做”)

指定學生回答,並適時作出評價。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比1克輕?

生1:一塊小橡皮比1克輕。

生2:一根頭髮比1克輕。……

2、教學例2。

師:其實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質量超過1克,甚至更重,那麼對於比較重的物品,我們常用什麼作單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例2上面的圖)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覺得應該是用“千克”作單位稱量比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蘋果重25千克,我也認爲是用“千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

師:“千克”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kg”來表示。

師:仔細看看,蘋果的箱子上寫的是“淨含量”,什麼是“淨含量”呢?

生:“淨含量”是指這箱蘋果的質量,不包括箱子的質量。

師:對,生活中經常用到“淨含量”這個詞,它是指桶裏、箱子裏的物品的實際質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舉例說一說。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鹽一包重500克,兩包食鹽的質量就是1000克。

師:那你覺得“千克”和“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生:1千克=1000克。

師:誰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單位的秤有哪幾種?

生1:我在超市裏、菜攤上見過的有電子秤、檯秤。

生2:我在體檢的時候見過測體重的體重秤。

生3:我在實驗室裏見過彈簧秤。

師:如果你是個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細看看圖中這些指針分別指着幾,告訴大家所稱物品有多重。(課件出示第102頁例2下面的圖)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體重是23千克。

師:請在小組裏合作交流,稱出質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學生在小組裏合作交流,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完成教材第103頁“做一做”第2題,填寫好表格。【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繫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生活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距離,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地學習新知識】

3、在裏填上“>”“<”或“=”。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斷對錯。

一個雞蛋約重50克。 ( )

小明今年7歲,約重20xx克。( )

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一袋鹽500克,兩袋這樣的鹽重1千克。( )

三、總結提升: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麼?

四、作業佈置:

教材第105頁練習二十第3題和第106頁第8題。

教師教學設計 11

備課是教師提高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過程。爲 了加強我校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儘快提升我校教師對教材的自主研讀能力和教學方案的設計能力,更好地錘鍊教師備課基本功,實現教 師有效備課,提高備課、上課質量,構建我校教師成長的平臺,結合 我校教師對“新課標”的學習,經研究,決定舉辦以“優化教學設計, 實施有效教學”爲主題的現場教學設計比賽活動。爲了保證活動的順 利進行,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的

爲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落實校本培訓計劃,促進我校教師 的專業成長,展現我校教師風采,特舉辦我校教師現場“教學設計” 比賽。比賽宗旨在於提高我校教師教材分析能力、課標理解和運用能 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二、組織機構

組 長:李宗英

成 員:楊生賢 楊洪武 王正虎 馬勇裁 李 青 馬元斌 馬玉江

王正虎 李宗軍 楊 東 楊自成 馬彥明 王正寶 馬全平 李宗發 虎旭東 馬彥全 買耀璽 邢彥明 羅風科 羅進財 丁生波 馬金平

三、參加對象

全鎮所有在崗教師(學生在300名及以下的學校擬報送1名教師參賽;學生在600名及以下的學校擬報送2名教師參賽;學生在600

名以上的學校擬報送6名教師參賽。擬定參加中心學校複賽教師名單10月31日之前上報中心學校辦公室,與此同時上報本校活動資料。)

四、競賽學科

語文、數學

五、比賽時間

1、初賽時間:

2、複賽時間:

六、複賽地點

中心學校辦公樓三樓會議室

七、比賽內容

本學期課本中某一內容(篇章)的一課時內容,賽前5分鐘公佈。

八、比賽形式

現場教學設計比賽,不得帶任何資料。

九、比賽要求

現場教學設計時間爲60分鐘,請老師們在規定時間準時到達比賽地點。比賽只允許帶書寫和繪圖工具,不允許帶書本、教參、教案等參考資料。賽前10分鐘抽取考號,答卷上不得寫真實姓名,只能寫考號。

十、教學設計要求

(一)有效的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下面幾個主要環節:

1、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 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

3、教學重點、難點

4、教學課時

5、教學準備

6、教學過程

7、作業佈置

8、板書設計

(二)教學設計必須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爲指導,能按新課改 的要求確定課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體現新課程標準 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 性。教學過程步驟清晰,對主要教學環節要求寫清教師活動的`內容與 方式以及學生活動的內容與方式,並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預設與應對策略。

十一、評獎辦法

1、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評獎。

2、評審方法:學校邀請具有專業水平的老師根據評審內容和標 準對所有教學設計進行評比,比賽將綜合考慮各學科參賽人數按語文組、數學組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十二、活動要求

1、各學校要加強對這次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要充分發揮學校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要重視過程、重在參與、重在實效。

2、在崗教師要全員參加這次大賽活動,做到互相學習、比學趕幫,崗位練兵、在職培訓,通過這次活動促進全學校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賽者,需提前向中心學校辦公室請假、備案。

3、本次活動要和構建高效課堂結合起來,要和校本研訓結合起來,要和全學校的教師培養、培訓學習結合起來,要和全學校教師的業務評價結合起來。

附件1:教學設計評價量表

王團鎮中心學校 20xx年9月20日

教學設計評價量表

學科:撰寫教師:

教學設計課題 :

評委(簽名):

日期:

教師教學設計 12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溫馨、優美,充滿幻想的意境。

2、初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發現花朵與夢的關係。

3、能大膽進行創編,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想象的樂趣。

4、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知道每個人都會各種不同的夢,夢是在睡眠時纔會產生。

2、物質準備:各種顏色的花、花籃,有關此散文的FLASH以及PPT

活動過程:

1、以"夢"的話題展開提示性談話。

師:孩子們,你們做過夢嗎?做過什麼夢?(請3-4個幼兒回答。)

師:那你們是什麼時間會做夢呢?(深夜的時候,晚上睡覺的時候)

師小結:我們小朋友都會做夢,有的夢是快樂的,有的夢是不快樂的。

(PPT)夢姐姐住在一個深綠的樹林裏邊,還有個漂亮的花籃,花籃裏面裝滿五顏六色的鮮花。每到晚上來臨的時候,我就會提着我漂亮的花籃飛出去了。

師:你知道我要去幹什麼嗎?(不知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夢姐姐的花籃》,聽完之後,你就知道我要去幹什麼了。(聽着音樂,教師念散文詩)

師:小朋友,散文詩聽完了,你覺得這首散文詩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呢?

(好聽,優美。)師小結:散文詩給了我們溫馨、優美、寧靜的感覺。

2、分段欣賞。

師:夢姐姐都讓那些小動物做夢啦?(小黃雞、小青蛙、小紅鳥)現在我們一起來到夢姐姐的世界裏去。(依次出示圖片)

師:夢姐姐先遇見了誰啊?給了它一朵什麼顏色的花?它做了一個什麼顏色的夢?

幼:夢姐姐給了小黃雞一朵黃色的花,小黃雞做了一個金黃色的夢。

師:夢見了一些什麼?

幼:它夢見了金黃的太陽,金黃的田野,金黃的油菜花……

師:誰也在睡覺啊?夢姐姐給了它什麼顏色的花?它做了什麼顏色的夢?

幼:夢姐姐給小青蛙一朵綠色的花,小青蛙做了一個綠色的夢。

師:它夢見了什麼?

幼:它夢見了碧綠的湖水,碧綠的荷葉,荷葉裏有一支碧綠的蓮蓬……

師:你們看,下一個是誰在做夢呢?夢姐姐給了它什麼顏色的夢啊?它夢見了什麼?

幼:夢姐姐還給小紅鳥一朵紅色的花,讓小紅鳥做了一個紅色的夢。小紅鳥夢見了火紅的楓葉,火紅的果子,火紅的晚霞……

3、共同看PPT,閱讀散文詩。

師:小動物的夢真美,讓我們小朋友和小動物一起做個美夢吧。

4、鼓勵幼兒大膽創編散文。

師:夢姐姐除了給小黃雞、小青蛙、小紅鳥送去了夢,你來想想夢姐姐還會給哪些小動物送去什麼顏色的花?讓它做什麼顏色的夢?它又會夢到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師:夢姐姐啊也把其他小動物做的夢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都做了什麼夢呢?(PPT)

5、互動遊戲,與他人共享美的體驗。

師:聽,是什麼聲音?是搖籃曲在催我們睡覺呢,我們趕快把小眼睛閉起來,也來做一個美美的夢。(放音樂,教師撒花)現在慢慢睜開你們的眼睛。剛剛夢姐姐啊自己也做了一個美夢,我做了個藍色的夢,夢見藍色的大海,藍色的海豚,還有藍色的房子。你們呢?在你的`夢中,夢姐姐給了你什麼顏色的花,你做了什麼顏色的夢?又夢到些什麼呢?現在,請你帶着你的美夢去和你的小夥伴說一說,也可以跟後面的客人老師分享一下。

(自然結束)

附:散文詩《夢姐姐的花籃》

在一片深綠色的樹林裏,住着美麗的夢姐姐。夢姐姐長着一對會飛的翅膀,胳膊上總是挽着一隻輕巧的花籃,籃裏裝滿五顏六色的花朵。

白天,夢姐姐是很少露面的,可是每天夜晚,夢姐姐都會提着花籃,從林中輕輕飛出來。

小黃雞正靠在媽媽身邊香甜地睡覺,夢姐姐飛過來,在它的身邊撒下一朵黃色的花。於是,小黃雞做了一個金黃色的夢。它夢見金黃的太陽,金黃的田野,田野上開滿金黃的油菜花。

小青蛙正在水草邊靜靜地睡覺,夢姐姐飛過來,在它身邊撒了一朵綠色的花。於是,小青蛙做了一個綠色的夢,它夢見碧綠的湖水,碧綠的荷葉,荷葉裏有一支碧綠的蓮蓬。

小紅鳥用腳爪抓住樹枝,在樹上睡覺。夢姐姐飛過來,在它身邊撒下一朵紅色的花。於是小紅鳥做了一個紅色的夢。它夢見火紅的楓葉,火紅的果子,天邊照耀着火紅的晚霞……夢姐姐最喜歡那些愛幻想的孩子,她覺得這樣的孩子可比小黃雞、小青蛙和小紅鳥可愛多了,所以,她總是把最美的夢送給孩子們。

教師教學設計 13

星期三上午第二節課是我在西胡垌國小的第一次公開課。講課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些準備,開始上課得到時候,腦子好像完全不聽指揮了。剛開始我讓學生翻開課本地14頁,地3 章的題目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我順手就寫在黑板上了。這首先就是課題書寫不正確。接着新課導入,我要求學生觀察教材14~15頁上的主題圖,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觀察的比較仔細,但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處於好奇心比較強、直觀感知能力強的時期,我沒有利用好學生的這個特點去開展教學,所以學生的興趣並不高。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4個向日葵”“3個花”時,我並沒有及時發現學生使用數量詞不當的錯誤並去糾正他。這個問題是我得師傅胡老師提出來的,她指出國小的教學活動營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中,各個學科之間互相聯繫,並且貫穿。我有次感到了國小教學工作任重道遠,任何好習慣都要從小、從生活的點滴中去培養的,特別是對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

“1~5的認識”重點只是認識,學生能通過數數來認識1~5這5個數。對於教學的.重難點,我沒有很好地把握住。本課時中也要求數字範寫。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挑學生上黑板上寫,把自己最漂亮的字體展示出來。學生雖然之前已經接觸過1~5各數,但基礎參差不齊,我爲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情況,而讓學生直接範寫,其實是不嚴謹的,畢竟小孩子還是小孩子。教師應先範寫,然後再讓國小生模仿着寫,剛開始一定要要求嚴格,

在課堂紀律方面,挑選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爲注意到其他同學的狀態,沒有刻意去維持紀律 ,導致學生注意力的不集中,這一點做的不是太好。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樂於表現,缺乏對同學的傾聽。再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多鼓勵、表揚表現好的學生,特別指出“xxx聽別人回答問題聽得多認真啊”,多鼓勵多表揚,我相信孩子的好習慣就可以逐漸養成。

聽過我的課後,其他聽課的老師也提出了一些很好地建議,我已經記了下來,並且胡逐步改正。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學習的過程,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幫助,我會不斷進步的!

教師教學設計 14

一、教材分析

《黃山奇鬆》這篇課文描寫了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奇鬆,姿態獨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於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二、學情分析

黃山是自然名勝,可真正去過黃山的孩子不多,對於黃山松樹的奇特,他們缺乏真切感受。因此在教學中要準備一些視頻、圖片等直觀資料拉近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大膽想像,體會黃山鬆的姿態奇特,精神頑強,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喜愛黃山、熱愛祖國之情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6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瞭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作者選取典型、抓特點寫作的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欣賞松樹的奇特,學習松樹頑強生長的精神,培養審美情趣,熱愛祖國的名山。

四、教學重難點

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鬆的美和奇,幫助學生領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鬆的。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黃山風光片斷、黃山奇鬆圖片、重點段落鏈接

七、教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觸發情感

出示幻燈片(有關黃山的詩句或者是廣告用語),誰知道空格里應該填上什麼?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一品黃山,天高雲淡”“感受黃山,天下無山”

“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讓人讚不絕口呢?其實,黃山的魅力離不開這四絕(出示幻燈片: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這節課,我們就來領略其中一絕:黃山奇鬆(幻燈片)

二、出示目標,明確導向(請同學們默讀一遍)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6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瞭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作者選取典型、抓特點寫作的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欣賞松樹的奇特,學習松樹頑強生長的精神,培養審美情趣,熱愛的祖國名山。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師板書課題)

1、開口自由讀課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詞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四、檢測初學,理清脈絡

1、出示幻燈片(詞語),指名讀(糾正前後鼻音、平翹舌音),齊讀。

2、出示詞語含義,學生說出詞語。

3、誰能用上這裏面的一些詞語並用這樣的句式簡單概括一下課文內容:《黃山奇鬆》先總寫了(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然後具體敘述了(獨具特色的三大名鬆),最後概括寫了(黃山鬆的千姿百態)。(幻燈出示要求)總分總結構是國小閱讀課文常見的結構,我們的作文也常常使用這樣的構段方式。

無論是人們對黃山鬆情有獨鍾還是它千姿百態,它都離不開一個字“奇”,來齊讀課題。

五、深入研讀,體會奇特

齊讀好黑板課題:讀課題時你覺得要突出哪個字?“奇”,加重點號,再讀一遍。據說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兩次在黃山流連忘返並寫下這樣的詩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其中的理由就與黃山奇鬆有關。那麼,黃山松樹究竟奇在哪呢?請齊讀第一自然段。

(一)首尾把握,找出奇特

1、齊讀第一段:黃山松樹奇在哪?

“這一段話中那句話直接寫松樹?從這句話中你知道黃山鬆奇在哪嗎?”(引出板書:數量多、位置懸)指名讀最後一句話。

2、黃山松樹除了數量多、位置懸外還奇在哪?指名讀第三段。

剛纔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出松樹的數量多,位置懸,那麼現在除了用語言表達出它的千姿百態我們試試用動作來表達。聽要求讀書(生讀總起句和總結句,師讀兩生表演。生想象齊讀。)松樹還奇在哪?引出板書:形態奇

這麼多千姿百態的松樹作者是不是都一一向我們介紹呢?課文就是選擇了這三棵典型的松樹來寫,這種寫作手法就叫做“選擇典型”。

(二)研讀重點,體會奇特

默讀第二段:思考:爲什麼人們會把這三棵松樹分別叫做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把相關句段劃出來後看着大屏幕上的提示去讀書去思考。

1、說話訓練:指名說(相機板書: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

2、幻燈片出示三棵松樹的句子欣賞寫法:

作者再寫這三棵松樹的時候都抓住了它們形態上的特點,在表達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樹的形態,後半句是作者的聯想。這種寫法叫:抓特點。另外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讓黃山鬆更具有人的情態,這也就突出了松樹的奇特之處。

3、研讀重點句,體會迎客鬆奇特的外形、頑強的精神。

(1)“迎客鬆”(出示幻燈片、句子)

師:先來看看第一句話,指名讀。

這句話裏我們要特別注意的'詞有哪些?”(“遒勁”,讀理解遒勁。飽經風霜(查理解:形容經歷過許多艱難困苦的生活和鬥爭。鬱郁蒼蒼:反義詞“草木凋零”“枯枝敗葉”)這三個詞中哪個詞背後的含義更深?(飽經風霜)

想象一下,這棵迎客鬆有可能經歷了那些艱難困苦的生活或鬥爭?(結合你充滿感情的理解,咱們一起把迎客鬆的飽經風霜仍然生機勃勃讀出來)(注意:讀好轉折點“卻”)

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迎客鬆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鬱郁蒼蒼,充滿生機。

烈日炎炎,隆冬飄雪,迎客鬆雖然——

下無寸土,只得紮根于山巖裂縫之中,迎客鬆雖然——

從堅硬的岩石中、從雨後的空氣中、從腐爛的花草樹葉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營養,迎客鬆雖然——

置身於海拔1700多米的懸崖,歷經了800多個春夏秋冬,飽受風吹日曬,迎客鬆雖然……

飽經風霜後的迎客鬆依然屹立在懸崖邊,依然鬱郁蒼蒼,充滿生機,多麼神奇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啊?(頑強、堅持、堅忍不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鍥而不捨……)我們需要這種精神嗎?來,同學們讀好這句話,讓迎客鬆堅韌不拔的精神長在我們心中。

迎客鬆生命力是如此頑強,又因爲它外形的獨特,人們又賦予她豐富的想象,齊讀第二句話。(誰來讀讀,讓在座的老師們感受到迎客鬆的熱情)正因爲這樣,她現在已經成爲整個黃山的代表了,讓我們一起用驕傲的語氣朗讀第三句話。

正因爲迎客鬆的獨特魅力,曾有詩人作詩讚嘆:(出示詩句幻燈片)。讓我們帶着對迎客鬆的讚美之情,齊讀這段話。

請以同樣的情感,讀讀寫陪客鬆和送客鬆的句子。(指名讀)

帶着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奇鬆的讚歎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4、想象力訓練(審美情趣滲透):出示松樹圖片,學生想象給松樹取名字。

引起:黃山鬆真是——(預備齊)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六、總結提升

黃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奇特的黃山鬆。黃山鬆便展現着千姿百態的魅力將黃山裝點得更加神氣、更加秀美,令人讚歎。黃山啊,真是無峯不石、無石不鬆、無鬆不奇”啊(完成板書:千姿百態、令人讚歎)。連成松樹圖

教師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內能的概念

2.能簡單的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練習舊知,利用類比分析總結的方法概括出什麼是內能

2.通過查找資料,瞭解地球的溫室效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和內能的變化的關係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內能概念的建立;影響物體內能的因素。

【難點】

正確理解內能的概念和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的本質。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師】演示實驗,可觀察到:水沸騰後塞子飛出去,試管中出現白氣。

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推動塞子的能量來自哪裏?

環節二:建立概念

【問】內能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能量呢?學生思考。結合大屏幕圖片提問:什麼事動能呢?什麼是勢能?什麼是機械能?學生回憶並回答。

【師】出示一組圖片,說明分子有“分子動能”、“分子勢能”。引導學生討論形成內能的概念。

【問】內能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是什麼關係?引導學生分析,分子動能,分子勢能有哪些影響因素?

內能與機械能有什麼不同?屏幕展示對比

環節三:深化概念

【小組討論】

討論:一定質量的某物體的內能大小和什麼有關呢?

【學生思考】

物體的溫度變化,它的內能就發生了改變。要改變物體的.內能有哪些辦法?

從能量轉化角度,分析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的本質。

熱傳遞是能量的轉移;做功的本質是內能與機械能的相互轉化。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

環節四:鞏固提高

用題目對本堂課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環節五:小結作業

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學的主要內容。

四、板書設計

標籤:教學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