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教學設計【精】

教師1.52W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學設計【精】

教師教學設計1

一、 教學內容:

1.五步拳:預備姿勢及 1—3 式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說出 1—3 式的動作名稱術語;80%的學生能根據教師口令做出動作。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仿、分組體驗等練習方法,體會動作路線,用力方式,感受武術精氣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願意表達內心的想法,積極改正自身不足之處。

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預備姿勢及 1—3 式的 手型、步型、步法等動作方法。

教學難點: 動作路線清晰,方向正確,連貫有力。

四、 教學過程:

( 一 ) 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宣佈本課任務要求,安排見習生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師生行“抱拳禮”互相問好,說明本課學習任務和要求。

要求:精神抖擻,隊列整齊,步伐一致。

( 二 ) 準備部分

1、遊戲:桃花朵朵開

遊戲方法與規則:學生圍繞老師拉成一個圓,以一定的速度圓形跑,在跑步的'過程中老師會隨機報出一個數字或者一個數學算式,學生迅速組成一個隊,落單的男生可做兩個俯臥撐,女生兩個下蹲起。

2、連貫性的徒手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散開。跟着音樂口令師生一同做操,做的過程中學生儘量跟上老師的節奏,遇到不會做的動作跟着模仿。

( 三 ) 基本部分

1.複習:武術基本手型和基本步伐,並給與鼓勵性評價

2.新課講授

教師教學設計2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從得氧和失氧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化合價變化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3、培養學生用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探究與活動,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使學生形成勇於創新的習慣、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發展

[教學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人類的衣、食、住、行,生物體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化工生產約50%以上的化學反應等等都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與我們的生活、生命、生產有着十分重要的關係,例如,研究燃燒中的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與本節知識有密切關係。下面我們就討論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問題。

師:國中學習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氧氣發生的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現在我們來進一步研究。請同學們舉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

[板書]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新課推進

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學生填寫此表)。

引導學生討論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

分類標準

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否同時發生

CuO+H2====Cu+H2O

H2跟O2結合生成H2O的過程稱爲H2的氧化反應

CuO跟H2反應失去O的過程,稱爲CuO的還原反應

得氧、失氧的角度

Fe2O3+3CO====2Fe+3CO2

生:得出以下結論

[板書]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爲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分類標準: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師:在複習化合價概念的基礎上,請分析填寫下列表格: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反應前後化合價升高的元素

反應前後化合價降低的'元素

是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應纔是氧化還原反應

CuO+H2====Cu+H2O

2Mg+O2====2MgO

Fe2O3+3CO2====Fe+3CO2

2Al2O3====4Al+3O2↑

2H2O2====2H2O+O2↑

Mg+2HCl====MgCl2+H2↑

Mg+2H+====Mg2++H2↑

Fe+CuSO4====Cu+FeSO4

Fe+Cu2+====Cu+Fe2+

師:CuO+H2====Cu+H2O

1、在以上反應中,氧化銅發生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依據是什麼?

2、標出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從中分析三種元素化合價各有什麼變化。

小結國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後,引導學生把氧化還原反應跟化合價變化聯繫起來。

[合作探究]

2Na+Cl2====2NaCl

H2+Cl2====2HCl

這兩個反應雖沒有氧的得失,但是氧化還原反應,爲什麼?哪種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哪種物質發生還原反應?爲什麼?

[課堂小結]

上述[合作探究]討論後,得出:

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的一類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板書設計]

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定義: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爲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2、兩類標準:

(1)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2)化合價升降情況

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與探究]

下列反應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各是什麼物質?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隨堂練習]

1、下列各類反應中,全部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分解反應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D、複分解反應

2、下列各說法正確的是()

A、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某元素由化合態變爲單質,此元素可能被還原,也可能被氧化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還原反應

C、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氧化反應

D、化合物分解的產物有單質,則該分解反應必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3、下列反應中屬於氧化還原反應,但反應類型不屬於四個基本反應類型的是…()

A、Fe2O3+3H2SO4====Fe2(SO4)3+3H2OB、CuO+H2====Cu+H2O

C、Fe2O3+3CO2====Fe+3CO2D、H2+S====H2S

教師教學設計3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教學設計。

爲了提高廣大國小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同時也給廣大國小數學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能力的機會,由教育部西南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聯合組織了新課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大賽。北碚區的每個直屬學校和鎮教育中心均參加了此次大賽,並得到了廣大數學教師的踊躍參與,共收到181份教學設計。經過評委的認真評選,評出了一等獎35名,二等

將42名,三等獎59名。

教師教學設計4

教學設計是一種課堂藝術,是一種可視語言,是教師口語的書面表達形式,是傳遞教學信息的手段,是課堂上教師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幾乎每一堂課都不能缺少教學設計。

很高興能與各位共同交流敘事性文本教學設計案例評析的話題,我是宋莊中心國小的一位紮根鄉村教育,喜歡鄉村孩子的極其普通,極其平凡的一位語文教師。因工作以來的大多數時間在村小呆着,所以我一直地過着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平靜安逸的鄉村生活,極少外出學習,自覺主動地研究教學也是非常盲目和隨意的,從沒想過會認識這麼多語文教育方面的專家,更沒想過會加入朱老師骨幹教師培育站,有機會發展和成長自己的專業教學水平.所以,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表示感恩,感恩與大家相識,感恩共同的成長。

通過本學期多次與導師、學員的交流與學習,我覺得在你們面前,自己是那麼無知和渺小。所以,能有機會和大家交流,對我是一件令人幸福和幸運的事情。

今晚,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本學期三月份參加的以“識字寫字”爲主題的市課堂教學大賽中我所參賽的內容:二年級下冊《猴子種果樹》一課的教學設計。

從接到通知決定上這一課到比賽只有不到一週的時間,不論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都覺得非常的倉促,雖然在磨課的過程中得到區領導、專家耐心、細緻的指點,但由於個人領悟能力有限,教學過程的很多環節我考慮得不是很周到,加上磨課的次數也有欠缺,對孩子的預設不夠充分,導致比賽時在時間的把握上出現了疏忽,留下了遺憾。下面我就在本課備課時的一點思考與大家交流兩個小話題。

一、面對一則童話,我們需要教給孩子什麼

低年級語文教學以識字寫字爲重點,而文本就是識字寫字的載體,所以面對低年級十幾篇童話故事,我們首先要把識字寫字作爲教學重點和難點。

童話首先是寫給兒童看的,它是以現實生活爲基礎,貼近兒童生活,以兒童的口吻虛構成的故事。它往往從現實生活中取材,而又高於兒童思想和認識水平。學生在教師閱讀童話後,可以很容易地懂得什麼是“美”,什麼是“非”,從而獲得正確的道德規範,逐步培養起美好純正的情感。但對於童話故事中的.生字和生詞的理解和書寫上,學生是有困難的,在對童話語言特點的感受上,孩子也是有困難的,如何創設情境,引導孩子隨文識字、寫字,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材編寫的意圖所在。另外,基於《猴子種果樹》一課對話多,相似段落多的特點,引導孩子分角色朗讀,感知文章大意,理解和積累文中的重要詞句也應該是教學的重點。

有了以上認識,我在本次修改教學設計時,將教學目標的每一條內容都更加細化和具體了: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句子,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人物角色語言的不同,並積累重要詞句。

2.隨文識字,學會獨立認字,運用多種方法記住生字,並正確、規範的書寫左窄右寬的漢字“澆”、“施”、“肥”“拔”等。

3.瞭解童話故事的大意,懂得做事要有主見、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

目標明確了,教學就有了主心骨,教學環節的設計也就變得容易和可具操作了。所以,教什麼比怎麼教是更重要的事情,作爲一線教師,在上每一節課前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好,訓練重點思考好,我想:這是提高我們課堂教學效率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渠道。

二、面對低年級孩子,教學過程應如何開展

在常態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不大考慮孩子的心理和認知水平,也很少思考文本本身的特點,不是一味地灌輸和讓孩子死記硬背,就是進行一些完全是理性的和抽象的分析,讓那些活生生的文本固化、僵化,而學生因要學新課文激起來的濃厚興趣,往往會隨着老師的一次次“灌輸”和一步步“分析”而淡化、消逝。下面我從《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中擇選三個小環節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希望各位學員多批評,多指正。

首先,談談導入新課環節

我抓住孩子喜愛小猴子的心理特點和今年是猴年的教學資源,這樣設計了導入:

小朋友,今年是猴年,你瞧,它來了。(出示圖片),它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猴子種果樹

繼而教師一邊板書課題,一邊提醒孩子“猴”字是反犬旁, “種”是個多音字,並複習舊知“種子”,最後教師板書並口述“種”書寫要點:左右兩邊都有豎,左短右長才好看。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導入明快,靈動,從孩子喜歡的童話形象入手,以簡潔生動的方式,直奔主題,同時也重視體現教師板書示範的作用,提醒孩子“猴”和“種”兩個字書寫的難點和重點,這樣真正把識字寫字滲入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

其次,說說師生共讀環節。

低年級童話題材的文章很多,童話中的角色都是非常可愛的,它們既是作家生活的積累,也是作家創造性思維的產物。並且童話角色往往都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它們的神情、動作、心理及語言都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語言訓練材料。

所以,抓住本課中小動物生動的語言對白,組織孩子進行分角色朗讀是比較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孩子根據讀書小提示自由,走進朗讀課文,走進故事,接着,我便安排了師生分角色朗讀的環節:

分自然段,老師模仿小動物的語氣,讀三個小動物說的話。其他同學有的朗讀,有的認真傾聽,還有的當小老師,認真傾聽,當小老師,適時糾正小朋友讀錯的音,

這樣,師生共同進入角色,進行朗讀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的示範,往往更能激發孩子的表現欲,讓學生在快樂的讀書體驗中認識生字,理解新詞,以全面達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教學目標。我覺得這個過程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非常有必要呈現的。

當然,在師生朗讀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不能脫離形象,平平板板地朗讀,另一方面也不能只顧再現形象,而忽略讀準字音、讀通讀好的要求。事實上,只有引導孩子發現,並能突出童話語言中那些傳神之筆,讓學生細細咀嚼,孩子才能真正進入童話的世界。比如這一課中2、4、6自然段語言敘述相似,3、5、7自然段語言基本一樣,對於其中的關鍵詞語也是多次反覆出現,朗讀時不能隨意忽略,要牢牢抓住教材語言,而教師有趣的範讀,,無形中創設了情境,讓孩子身不由己地進入到童話的世界。

最後,聊聊識字寫字教學

大家都知道,詞是語言的最小單位,字不離詞,字只有在一個詞中才具有意義。在識字的同時,只有理解了詞義,掌握了詞彙,才能識好字,也才能在閱讀、寫作中加以運用,並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

課標也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所以,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將識字寫字滲透到初讀課文和感悟課文的過程之中。一邊創設情境,再現童話形象,讓孩子對童話形象既看得見,也摸的着,一邊把本課帶生字的詞語,相機出示,如:猴子一想 農諺 喜鵲 喳喳 着急 櫻桃好吃樹難栽我用出示詞語卡片的方式重點指導孩子讀準,而對於文中同類的詞,我則出示在大屏幕上,如

梨樹 烏鴉 哇哇 梨五杏四

杏樹 喜鵲 喳喳 杏四桃三

桃樹 杜鵑 咕咕 桃三櫻二

櫻桃樹 櫻桃好吃樹難栽

(農諺)

對於這些詞語,引導孩子分小組橫着讀,豎着讀,說說自己的發現,概括文章的大意,同時相機理解“果樹”、“農諺”的意思。

字只有依附於詞纔有意義。教學中,儘量避免孤立地識一個字,寫一個字,一般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下進行讀寫的。比如:把生字組成短小的句子,以便於生字在具體語言環境下理解,又有利於集中精力教好課文。在指導孩子書寫方面,我引導孩子從句到詞,再到字。比如教學左右結構字的寫法時,我先引導孩子談話,讀句子“猴子種了一棵梨樹苗,天天澆水、施肥的含義,等着將來吃梨子。”接着創設情境,引導孩子通過表演理解 “澆水”、“施肥”,進而讓孩子說說這三個字寫起來有什麼共同點,你認爲哪一個最難寫?先指名說,教師相機總結:左右結構的字,要看準寬窄、高矮和長短等。

同時,教學時便教學邊鞏固,以“熟”帶“生”,以一帶多,由已知到未知,關注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注重啓發式教學,讓孩子發現左右結構漢字的書寫要點和規律,這樣,學生不僅學起來輕鬆,,而且不至於混淆形近字。

對於《猴子種果樹》一課的教學設計,還存在許多漏洞,有許多的細節還需要在課堂中繼續檢驗。我就擇取着說這麼多。我個人覺得設計中對教材的任務把握和巧妙處理閱讀故事與識字寫字的內在聯繫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另外,由於個人水平的有限,如何用理論透視課堂,歸納教學的門道,還有很大的困難,對於如何讓教學設計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思維發展更有利,也很欠缺,還敬請和期待各位導師的指導和各位學員的真誠地批評和指正。

教師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生動展示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情懷的方法。

3、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細節和傳神詞語,領悟文章的意蘊。

過程與方法:朗讀---感知---品味----分析-----拓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關注生活,發現並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文章的傳神語言及細節描寫是本堂課的核心重點。

2、領會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一、 創設情境:

同學們還記得過新年的情景嗎?(大家七嘴八舌地講怎樣過年的)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過年的風俗也有不同。我們就跟隨作家琦君去她的家鄉浙江溫州的永嘉,感受她家鄉過年所體現的美好風俗和人情,品味那讓她魂牽夢繞的春酒。

二、檢查預習

1、介紹一下作者琦君。(出示投影)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出示生字詞)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圍繞春酒回憶了哪幾件富有情趣的事情?

明確:有三個片段: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

2、能讓人在心中長久珍藏的東西,一定有它的美好之處,幾十年過去,琦君仍對這幾件事念念不忘,記憶猶新,爲什麼呢?

明確:

(1)寫到家鄉過新年的風俗:迎神拜福、小孩不能在客廳、廚房裏玩;吃東西不能隨便抓;說話要討吉利;元宵節後分吃供品等,這些風俗都是家鄉所特有的,寫風俗就是要表現家鄉的民俗之美,

(2)“喝春酒”這個片段中,作者的故鄉過年時有每家輪流邀請唱春酒的風俗。左鄰右舍相處很融洽,可以讀出那裏有“桃花源”般的民風,

(3) 作者寫到喝會酒,鄉親們互相起會,幫助需錢急用的人,融洽地置辦會酒表示感謝,母親樂意把花廳“供人請客”,體現出鄉親們的善良好客,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美好人情的讚美。 所以本文通過回憶兒時在家鄉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等內容的描寫讓我們領略到了其家鄉美好的風俗和人情。

四、品春酒,談感悟:

師: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盡情地陶醉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之中!

(點擊大屏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問題:作者用一些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描寫風俗。文中有許多細節描寫很有情趣,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或詞語,用圈點批註法進行賞析。看誰找的語句最吸引人!(限時5分鐘))

提出批註方法(批註可以從修辭,抓關鍵字、詞等角度品析)

“我”的細節:

過渡師:1、端起這杯童心酒,你覺得哪些細節能體現“我”兒時的童真童趣?請同學們採用“批註閱讀的方法”感受春酒中“我”童年的純真和快樂。給同學們2分鐘的時間。

出示示例:“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靠、點、舔”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動作, 寥幾筆,一個活天愛的小女孩立刻在紙上活躍起來。

【語言雖然質樸簡練,但字裏行間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愛這小姑娘,在故鄉,鄰里之間是如此親密隨和、融洽溫馨。】

過渡師:2、這些生動的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純真的快樂,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懷念。而在琦君的記憶裏最值得懷念的是誰呢?(她的母親)

母親的細節

哪位同學找了關於母親細節描寫,來說一說讓我們體會母親的.形象。從文中找出具體的語句,並抓住關鍵字詞品析。

請同學讀一讀,然後告訴老師:你覺得琦君的母親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善良寬厚、仁愛的人。 過渡師:母親身上的勤勞善良、溫柔慈愛、質樸賢淑這正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女性所具有的一種美德。它承載了琦君對故鄉最溫情的懷念。

鄉鄰鄉親:

過渡師:3、俗話說“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鄉情是記憶中最醇厚、最溫馨的懷念。請找出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來嚐嚐這杯“鄉情酒”。

醇厚的鄉情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處處充滿溫馨充滿融洽充滿快樂的故鄉。這正是琦君永遠記憶中的故鄉。故鄉的春酒,盪漾着我兒時純真的快樂。故鄉的春酒,散發着母性溫柔的光芒;故鄉的春酒,流淌着鄉鄰間樸實的情意。正因爲這樣,幾十年後,琦君仍舊對家鄉春節時的生活接的那麼真切,描寫的那麼細緻。

五、釀春酒,悟情感

1.多少年後身處異地的琦君如法炮製的八寶酒還是以前的春酒嗎 ?少了什麼呢?(家鄉的味道)

2、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3、作者僅僅懷念的是故鄉的春酒嗎?

六、寫春酒 織鄉情

縈繞在你心中的那份故鄉情結又是怎樣的呢?試着寫下一段話,爲自己編織一份美麗的故鄉情結。

家鄉是一罈陳年的春酒,在遙遠的異地也會聞到它的香氣。

家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上比喻或擬人的手法)

七、總結(幻燈顯示)

追 憶

風俗味

春酒思母味 思鄉曲

童年味

難 忘

教師教學設計6

學習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P28—29

學習目標:

(1)理解倒數的意義及倒數的特點,掌握求倒數的方法,並能正確熟練的求出倒數。

(2)採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通過親身參與探究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積極的學習情感,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合作,願與人交流的習慣。

學習重點:

倒數的意義、特點和求倒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

1和0的倒數的求法。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學。

1.出示算式,找特徵。

先計算,再觀察,看看有什麼規律。

×=1×=15×=1×12=1

問:“你發現了什麼?”

2.引出倒數的定義。讓學生看書。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倒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二、獨學質疑,合作探究。

1.初步理解

我們知道×=1,那麼我們可以說:“因爲×=1所以和互爲倒數”

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的倒數是,的倒數是。

你能照樣子,結合黑板上的例題,說說算式中兩數之間的關係嗎?

2.判斷,加深理解

(1)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a。和7都是倒數。(關注到了倒數的概念中關鍵的詞語“互爲”)

b。+=1,所以和互爲倒數。(關注了倒數概念中關鍵的詞語“乘積是1。”)

c。××=1,所以、互爲倒數。(關注了倒數中的.關鍵詞“兩個數”)

小結:對於概念的學習,應該充分關注概念中的關鍵詞語。

(2)請任意寫出三個數的倒數,要求,寫完整:誰的倒數是誰?

三、點撥互動,應用提升。

1.出示例2,找一找哪兩個數互爲倒數?

2.學生彙報找的結果,並說說怎樣找的?

(1)看兩個數的乘積是不是1。

(2)看兩個數的分子與分母是否交換了位置。

3.根據尋找出的結果,探究倒數的特點。

4.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比較快?

5.設問:1和0有沒有倒數?如果有,是多少?

(1)分組討論。

(2)學生彙報。

四、檢測診斷,總結評價。

1.基本練習:完成教科書P28的做一做,然後集體訂正。

2.加深練習:倒數一定比它本身要小嗎?探究什麼數的倒數比它本身要大,什麼數的倒數比它本身要小。

教師教學設計7

知識技能目標:

進一步鞏固認讀鐘錶,並學習認識整時過一點或者差一點整時的情況。

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看一看,認一認,比一比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認識整時過一點或者差一點整時的情況。

2、通過看一看,撥一撥,連一連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認讀鐘錶。

情感態度目標:

1、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錶盤、鐘面圖片

學具準備:學具盒中的錶盤、"快樂的星期天"表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開火車遊戲”

1、談話:上節課,我們認識鐘面和如何看時間。下面老師就和同學們做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開火車"

2、遊戲規則:小朋友看鐘面讀時刻,看誰讀的又對又快。

3、遊戲過程:這是××火車站,火車站裏有四列火車,(每一大組學生爲一列火車)分別是開往深圳、珠海、廣州、海口的火車。老師手舉有固定時刻的鐘面提問:“深圳的火車幾時開?”依次指定小組讀出鐘面上的時刻。做完一組練習後,教師再拿出另一組有固定時刻的鐘面提問:“深圳的火車幾時到?”仍指定小組讀出鐘面上的時刻。

4、師生一起做“開火車”遊戲

(鐘面的時刻分別爲5時半、1時、9時半、5時、11時半、3時、4時半、6時半)

【通過形式活潑的“開火車、讀時刻”遊戲,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整時和半時的認讀方法。】

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過渡:小朋友們的遊戲做得真好,有一個小朋友也想加入到我們的學習中來。她的名字叫小芳,她給我們帶來了她一個上午的時間安排,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題:小芳的上午)

1、嘗試認表。

⑴多媒體課件出示書上第一幅圖,讓學生認一認圖中的鐘表。

提問:①、小芳在什麼時間幹什麼?(六時剛過一點點的時候刷牙)

②、你是怎樣認出時間是6時剛過?

情況一:認爲是6時,教師引導:看一看分針正好指向12麼?分針剛剛走過12,應該是6時剛過。

情況二:認爲是6時3分,教師予以肯定,並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情況三:認爲是6時剛過,教師引導6時整的時候時針正好指6,

分針正好指向12;而現在時針剛剛走過6,分針過了12,

應該是6時剛過。

教師小結:分針剛剛走過12,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剛過。

⑵、多媒體課件出示書上第一幅圖,讓學生認一認圖中的鐘表。

提問:①、這是什麼時間?(快8時)

②、爲什麼認爲是快8時?

情況一:7時55分,教師予以肯定,並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現在時針接近8,快要走到8;分針還不到12,應該是快8時。

情況二:8時55分,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進行辨認,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情況三:快8時,教師予以肯定,並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師小結:時針接近幾,快要走到幾,分針還不到12,就是快幾時。

【引導學生觀察鐘面,嘗試認表,教師幫助總結整時過一點或者差一點整時的特點。】

⑶、第三幅圖,是9點整,學生認讀沒有困難。問學生:你是如何認讀的?

(9時整的時候時針正好指向9,分針正好指向12)

⑷、第四幅圖,放手讓學生認讀,並說說自己是怎樣讀的。

(快10時 現在時針接近10,快要走到10,分針還不到12,應該是快10時。)

教師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首歌曲,歌曲結構爲兩段體,2/4拍,曲調優美深情,以學生的角度歌頌了老師的辛勤奉獻的品質,深切地表達了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讓學生深切感受在老師精心培育下他們茁壯成長,從而培養他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愛師情懷,能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尊敬及愛戴之情。

教具:

多媒體,鋼琴,笛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結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徵,我運用故事導入:從孩子們身邊的故事入手,在多媒體畫面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音樂中,講述一個非常調皮,經常跟老師作對的學生小紅的故事,講到有一次當小紅經過老師窗前,看到老師在辛勤地批改作業的情景,後來到底怎樣呢?

生:學生小組討論。

師: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引領孩子們打開課本,學習這一首歌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引領孩子們打開課本)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師:在學習這一課之前,老師想考考同學們,看看同學們誰的聽力厲害,能分辨出老師演奏的歌曲片段是怎樣的音樂情緒?(教師演奏笛子片段《揚鞭催馬運糧忙》和《牧羊曲》。)

生:根據老師給出的答案進行搶答.(歡快的,強烈的,抒情,深情的。)

三、感受音樂情緒,學唱歌曲。

師:在剛纔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基礎上,播放歌曲,讓學生認真聆聽,提出問題: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啊?力度怎樣的啊?,歌曲可分幾段?

生:深情的。柔和的

師:點評。

師:好的,下面請同學們跟着教師按節拍朗讀歌詞(分組讀)

師:指出比較難的節奏,多讀幾遍。

師: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播放音樂,鼓勵學生輕輕跟着哼唱

生:打着節奏,輕輕跟唱。(由於旋律比較簡單,很多同學都已經基本會跟着唱了。)

師:爲保護學生的嗓子,老師先帶學生們練練聲,爲避免枯燥的練聲方法:老師用各種動物的叫聲來引導學生練聲。(如大象“嗯,嗯,嗯.嗯。“小羊咩,咩。咩,咩。”)

生:興趣高漲地練起來。

師:在此時,教師彈奏歌曲,鼓勵學生跟着老師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學生互動:

師:好,同學們都已經基本上會唱了,那讓我們來分組唱,輪唱,領唱,合唱,好嗎?

(培養學生們的協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讓學生髮揮想像:小紅看到老師如此辛勤地爲同學們改作業,內心會怎樣想呢?她會怎樣做呢?

如果你們是小紅,你們又會怎樣做呢?鼓勵同學們都用筆寫出自己的想法,寫出想對老師說的話。讓同學從心底體會流露出對老師的感情。)

六、最後,播放音樂。讓在學生深情的歌聲中結束課堂。

教師教學設計9

8月15日,我有幸參加了XX縣20xx年新教師崗前培訓,聽取了幾位領導的精彩講座。幾位領導們分別從:怎樣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新課標背景下的教育、繼續教育、教育法律法規、教師的禮儀規範等幾方面進行講座,使我感觸頗深,也收穫很多,可以說受益匪淺。參加新教師崗前培訓,是我學習體驗之旅,是我教師征途上的一座加油站,讓我從一個幾乎沒有經驗的實習生角色轉化爲一名新的青年教師,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經驗及心得體會,是我教師生涯中的一筆財富,下面就詳細的談談我對這次新教師崗前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做爲新教師應當具有過硬的基本功,文化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更清楚自己肩負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重大教育職責。當下社會,各行各業都面臨着嚴峻的考驗,競爭都非常激烈,要想生存,或者說想要做出一番大的成就,都要付出很多很多的顯爲人知的努力。尤其是作爲教師的我們,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來自於家庭的壓力,來自於社會的壓力,來自於本職工作的壓力,來自於與其它人的利益競爭的壓力,更有來自於自身的有形或無形的情緒的壓力。

面對各種壓力的我們,要學會正視現實,要學會自我調節,要變壓力爲動力,不要因爲一時的挫折而一蹶不振,失去前進的信心和勇氣,因爲我們的本職工作在提醒我們,教育需要的是心理健康的老師,需要的是積極向上的老師,需要的是知識淵博的老師,需要的是業務精湛的老師。

一、提升自己專業知識,加強個人師德修養。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有淵博的知識,要不斷加強新知識的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同時平時還要做有心人,多多細心觀察生活,並將它們靈活運用,滲透於教學之中。

第二方面要科學認識教材的外延和內涵,要讀懂四部教科書:教師、同學、靜態、環境,堅持創新的思想。在於學生和學生家長交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別是學生。在學生犯錯時切忌用侮辱、輕蔑的語言進行辱罵,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主動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成長環境,採取有針對性的方式來進行教導。持之以恆的運用促使學生學習效果好的教學方式,做到教學生學而不是教教材,讓學生會學,而不是簡單的學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師首先就應該知曉身正爲範。教師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你的學生,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偉大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觀和人才觀,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在高尚的師德影響下,培養一批批最美最豔的花朵。

二、學會自省,自我檢查,自我修定。

面對困難,面對挑戰,我們應該清楚地認清自己,學會日問日省,自我檢查,吸取教訓,吸取別人的經難,也就是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從而進行自我調整,自我修定。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的工作,調節好自己的心態。不要使自己處於悲觀失望的氛圍中。那樣,只能使事情越來越糟。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時刻反省,做好反思筆記,虛心請教有經驗的老師,並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保持一顆愉快的心來面對教學。

三、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做一名合法的教師。

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履行教師的義務,守法、爲人師表、遵守職業道德,不做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事情,做一名合法的教師。

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纔有助於教學的順利開展,緩解一定的壓力,保持一顆愉快的心,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爲人師,勢必自己的心情好壞會影響整個課堂,所以作爲教師更要開朗,大度,心胸要開闊,要學會剋制,忍讓,尊重他人,肯定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

五、學會師生交往、課堂交往、家校交往的禮儀教師要在最短時間內記住學生的姓名,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積極幫助後進生,不吝嗇鼓勵的話語,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並加以幫助;在語言表達上要準確,音量適當,乾淨利索並不失風趣,同時要注意一些禁忌:忌“一言堂”,忌狹隘偏激,忌自我炫耀,忌謾罵、體罰和變相體罰,忌孤傲清高;在批改作業方面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評語上要簡潔明瞭、自然、親切、實事求是、充滿希望,忌諷刺挖苦,責罵等。在家校交往禮儀上要注意提前通知家長,充分準備,採用適當的談話方式與其溝通,平時更是要主動問候,主動交流,態度誠懇,讓家長感受到你是真的在爲他的孩子着想,用自己的努力換來學生的健康成長。

培訓雖然很短暫,但它讓我體會很深。通過這次培訓,更感教師肩負的重大責任,不僅基礎知識要紮實,知識面

要寬廣,最重要的是面對學生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這次集中培訓,加深了我對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新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教學手段和方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繼續教育的重要性,也體會到知識是永無止境的。作爲新老師的我教學經驗不足,我們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通過這次培訓,我在自己的心中樹立了一個風向標,立志成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爲基層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努力工作,虛心求教,師德爲尚,追求卓越,永不滿足。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將鼓舞着我不斷前進。作爲新老師的我,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將在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不斷努力、不斷成長。

教師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2、過程與方法:

(1)、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2)、學習改變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細緻、有序地進行實驗操作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明白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三、教學難點

具體、細緻的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

四、教學準備

爲小組準備:4個——6個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樣的環形磁鐵,兩個杯子(或其他支撐物),薄木片、回形針、回形針製作的小鉤、透明膠帶。

五、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進行猜測:

1、教師演示比較兩個磁力大小差別較大的磁鐵各吸回形針的多少,讓學生直觀看出這兩塊磁鐵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2、我們能改變一個磁鐵的磁力大小嗎?(不能,一個磁鐵磁力大小是不變的。)

3、兩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會變化嗎?如果磁力大小會變化,是變大還是變小呢?我們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個環形磁鐵相互吸引着重疊在一起(演示方法),它們的磁力又會怎樣呢?學生猜測,記錄並交流。

(二)、測量磁力,收集數據:

1、怎麼知道磁力的變化呢?(書上有方法介紹,但我覺得還是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比較好,教師不妨放手讓學生討論說說。當然,交流彙報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幫助學生選擇較科學的方法進行實驗。)

2、今天我們就做一次小懶漢吧!用書上現成的方法來實驗。(投影出示圖片)

(1)、磁力的`大小用什麼來表示?(磁鐵吸住回形針的個數表示)

(2)、實驗時,爲了公平比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麼?(一、幾個磁鐵的磁力大小要相同。二、測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鐵的薄木片不變,用同樣的方法鉤住回形針,使用同樣大小的回形針等。)

3、學生實驗,並記錄。

(1)、教師演示並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注意提醒學生把回形針先掛在鉤子上,再把小鉤子往磁鐵上吸。)

(2)、指導填寫記錄表。

(3)、學生繼續實驗。(提示學生,最好把實驗用的第一個磁鐵始終放在最底下,後吸上的磁鐵依次往上疊,避免因磁鐵磁力大小差別帶來的誤差。)

4、交流彙總。

(三)、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觀察彙總表裏的數據,我們發現了什麼?學生觀察,交流發現。

2、我們先前的猜測對嗎?

3、由此,我們可以推出什麼結論?

(四)、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給你帶來了什麼?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兩個磁鐵結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會怎樣變化呢?請課後進行研究,並與大家及時交流。

(五)、資料收集:

收集有關指南針的資料,下節課帶來。

教師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自讀註解,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探究,瞭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文章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說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文章對比論證的說理方法。

【教學難點】品位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到今日,也有“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讚譽。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引導學生談談“尊師重道”的例子呢?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2.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並思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圍繞這個中心,文章首先從正面立論,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接着,慨嘆師道不傳已久,聯繫當時的社會實際,以衆人的“恥學於師”反襯從師學習的重要。在第三段中,又運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進一步說明從師的必要和以能者爲師的道理。最後一段,說明寫本文的緣由,這本屬於附記性質,但作者讚揚李蟠“不拘於時學於餘”。“能行古道(行從師之道)”,又一次強調了他的觀點。

3.試摘錄作者關於老師的職能、從師學習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闢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明確:關於老師的職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把教師的職責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擴大到“傳道受業解惑”,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並意味着不僅“童子”要從師學習,所有志於學問的成年人都要從師學習。

關於從師學習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感也,終不解矣。”——否定“生而知之”,明確“學而後知”,嚴正批駁了上層“士大夫之族”宣揚的血統論和先驗論,具有積極意義。

關於擇師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鍼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門弟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擇師觀念。

(三)深入研讀

1.找出你認爲最精彩的段落,並說明原因。

明確:本文第二段寫得最爲精彩,這和恰當地運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有直接的關係。這段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如,“古之聖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衆人”才智低,反而“恥學於師”。通過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習的違背常理,則作者主張從師學習的觀點不言自明。

2.閱讀“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其可怪也歟!”一段文字,討論下列問題:

(1)本段有哪幾個對比?每個對比中,正確的態度與錯誤的態度各是什麼?由於採取錯誤態度,帶來什麼嚴重後果?

明確:本段有三個對比,第一個是古之聖人“從師而問”與今之衆人“恥學於師”的對比,致使“聖益聖,愚益愚”;第二個是“愛其子,擇師而教之”與“於其身,則恥師焉”的對比,致使“國小而大遺”,“未見其明”;第三個是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對從師者“羣聚而笑之”的對比,致使“其智乃反不能及”。

(2)幾個對比相互之間有什麼關係?它們在段落中的先後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明確:幾個對比之間有縱比、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實相比、橫比的關係,先後順序不能調換,因爲本段段首句是“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三個對比的順序與之相應。

(3)每個對比之後,作者都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有關句子的語調相同嗎?有什麼意義?

明確:語調不同,“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這是疑問語調:“……國小而大疑,吾未見其明也。”這是陳述語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這是感嘆語調,語調富於變化,不僅文氣很順,而且也增強了文章論辯的邏輯力量

(四)拓展延伸

文中提到了許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今天有借鑑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可由學生討論)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爲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後學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是“六藝經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的內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偏見。

(五)小結作業

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問二字,須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請結合自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教師教學設計12

湖南省芙蓉教學名師楊華當工作室歐婷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瞭解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生平及小說的創作背景;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

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來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徵。

審美鑑賞與創造體會小說敘述角度帶來的藝術效果,品味其中的情感意味。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特徵並理解作品蘊含的對當時社會的批判。

教學重點理解並分析米考伯先生這一人物形象;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等方面的細節塑造人物形象的精湛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體會作者對人世間善良、寬厚、仁愛等美德的讚美之情。

教學方法提問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得的巨匠,不朽的作品

1.導入新課

他,被高爾基稱讚爲“不僅是一位反映了現實,而且還盡力對現實起作用的作家”;被蕭伯納評價爲“是一位革命者,敢於蔑視重議院”;被後人讚譽爲是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他就是狄更斯。今天我們一起來進入他傑出的作品《大衛科波菲爾》。

2、作者簡介

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1870),是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同時也是一位以反映現實生活見長的作家。生於樸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區,狄更斯的父親是海軍中的小職員,嗜酒成性,揮霍無度,常常入不敷出。他從小就能演會唱,所以常被父親帶到酒店去表演節目。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起就承擔了繁重的家務。16歲時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走遍倫敦的大街小巷,20歲開始當報館採訪員,報道下議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步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先後出版了《霧都孤兒》《雙城記》《遠大前程》《艱難時世》《大衛科波菲爾》《老古玩店》《董貝父子》等。狄更斯在《大衛科波菲爾》第十一章中,把他的創作方法概括爲“經驗想象,糅合爲一”。馬克思把他和薩克雷等稱譽爲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他的作品藝術上以妙趣橫生的幽默、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著稱。

3.作品介紹

《大衛科波菲爾》(1850)是半自傳體的小說,它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於1849至1850年間,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被稱爲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當時由於英、法革命運動的失敗,資產階級的反動勢力更加囂張,狄更斯對社會的認識不斷深化,從而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也更加廣闊。它通過一個孤兒的不幸遭遇描繪了一幅廣闊而五光十色的社會畫面,揭露了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司法界的黑暗腐敗和議會對人民的欺壓。作品塑造了不同階層的典型人物,特別是勞動者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還企圖通過大衛科波菲爾的最後成功鼓舞人們保持對生活的信心,極力培養讀者的人道主義觀點。這部小說最後仍以一切圓滿作爲結局,表現了作者的一貫創作思想。

附:資料鏈接

《大衛科波菲爾》故事梗概

大衛科波菲爾還未出生,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大衛出生以後,就和母親及女僕闢果提一起生活。她們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他一個人身上,這段日子過得平靜而愉快。

不久,母親改嫁,後父摩德斯通兇狠貪婪,他把大衛看作累贅,婚前就把大衛送到闢果提的哥哥家裏。闢果提是個正直善良的漁民,住在雅茅斯海邊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裏,與收養的一對孤兒(他妹妹的女兒愛彌麗和他弟弟的兒子海穆)相依爲命,大衛和他們一起過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大衛回家後,後父常常責打他,並且剝奪了他母親對他的關懷和愛撫。母親去世後,後父立即把不足10歲的大衛送去當洗刷酒瓶的童工,讓他過着不能溫飽的生活。他歷盡艱辛,最後找到了姨婆貝西小姐。

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衛,讓他上學深造。大衛求學期間,寄宿在姨婆的律師威克菲爾家裏,與他的女兒安妮斯結下情誼。大衛中學畢業後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時代的同學斯提福茲。兩人一起來到雅茅斯,訪問闢果提一家。已經和海穆訂婚的愛彌麗經受不住闊少爺斯提福茲的引誘,竟在結婚前夕與斯提福茲私奔國外。闢果提痛苦萬分,發誓要找回愛彌麗。

大衛回到倫敦,在斯本羅律師事務所任見習生。他從安妮斯口中獲悉,威克菲爾律師落入詭計多端的希普所設計的陷阱,處於走投無路的境地。這使大衛非常憤慨。但這時,大衛墮入情網,愛上斯本羅律師的女兒朵拉。他倆婚後生活並不理想,因爲朵拉是個容貌美麗、但頭腦簡單的“洋娃娃”。姨婆也瀕臨破產。這時,大衛再次遇見他當童工時的房東密考伯,密考伯現在是希普的祕書。密考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爾並導致貝西小姐破產的種種陰謀。在事實面前,希普只好伏罪。後因他案併發,被判終身監禁。貝西小姐爲了感謝密考伯,送他一筆資金,使他在澳大利亞發財致富,事業上取得成功。

與此同時,闢果提多方奔波,終於找到了被斯提福茲拋棄後淪落在倫敦的愛彌麗,決定將她帶到澳大利亞,重新生活。啓程前夕,海上風狂雨驟,一艘來自西班牙的客輪在雅茅斯遇險沉沒,桅杆上攀着一個瀕死的旅客。海穆不顧自身危險,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沒。當人們撈起他的屍體時,船上那名旅客的屍體也漂到岸邊,原來是誘拐愛彌麗的斯提福茲!愛彌麗懷念海穆,去澳大利亞後在勞動中尋找安寧,終身不嫁。

最終大衛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卻患了重病,在闢果提去澳前夕離開人世。大衛滿懷悲痛,出國旅行,其間,安妮斯始終與他保持聯繫。當他三年後返回英國時,發覺安妮斯始終愛着他。他倆終於結成良緣,與姨婆貝西和女僕闢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4.題目解說

“大衛科波菲爾”是本書的主人公,作者在他身上寄予了自己的情感。作者通過主人公大衛一生的悲歡離合,多層次多角度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地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

《大衛科波菲爾》全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其中融進了作者本人許多的生活經歷,本書節選的是第十一章,前面的情節是:大衛科波菲爾出生前,父親就去世了。大衛從小和母親克萊拉、善良的女僕佩格蒂相依爲命。天真無知、不知人世險惡的克萊拉被冷酷陰險的謀得斯通先生哄騙,改嫁給他。大衛遭到謀得斯通的虐待,被送進寄宿學校,他在學校裏結識了斯蒂福思、雷特德爾等人,母親去世後,謀得斯通霸佔了科波菲爾家的財產,把大衛送到謀得斯通-格林比貨行當童工。

二、瑣碎的事件,清晰的線索

1.檢測預習

(1)字音積累

污垢()咄咄()怪事

顫抖()招攬()

邋遢()()襤褸()()

契據()諢名()

褪色()訴訟()

(2)詞義識記

侷促不安:意思是拘謹不自然,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自食其果:比喻自己做了壞事,自己遭受到損害或懲罰。

能屈能伸:能彎曲也能伸展,指人在不得志的時候能忍耐,在得志的時候能施展才幹、抱負。

孤苦伶仃:形容孤獨困苦,無依無靠。

屈尊俯就:委屈對方俯下身將就你。有對方高人一等,看不起人的意思。

孑然一身:孤孤單單一個人。

泣不成聲:哭得喉嚨哽住,出不來聲音,形容極度悲傷。

明媒正娶:舊時指有媒人說合,按傳統結婚儀式迎娶的婚姻。

2.主要事件

初讀課文,小說節選部分敘述了大衛在格林比貨行當童工的經歷,共寫了哪些主要的事請呢?

(1)“我”在十歲那年被送到謀得斯通-格林比貨行當童工。

(2)結識米考伯先生,入住他家併成爲他的房客,與他們一家逐漸成爲朋友。

(3)米考伯先生欠債被捕入獄,我去監獄探視米考伯先生。

(4)米考伯太太和孩子也搬進了監獄,我另找住處,仍與米考伯一家交往。

(5)米考伯先生將援用債務人法,請求釋放。

(6)多年後回顧這一段經歷,“我”收穫了豐富的人生感悟。

3.小說線索

本文的線索是什麼?請簡要分析。

通過結識米考伯夫婦,緊扣“成長”這一線索,體現了“我”的善良以及對造成米考伯夫婦這一切社會根源的深刻批判。

三、生動的形象,精湛的描寫

1.示範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

小說的主題是靠人物形象來體現的,這一課的主要人物就是米考伯先生,我們只有弄清楚他的性格與命運,才能懂得課文的主題,那麼,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探究和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

先回顧:人物描寫的方法有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再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中出現的人物。

(1)肖像描寫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馬褲,黑色皮鞋,腦袋又大又亮,沒有頭髮,光禿得像個雞蛋,他的大臉盤完全對着我。他的衣服破舊,但裝了一條頗爲神氣的襯衣硬領。他手裏拿着一根很有氣派的手杖,手杖上繫有一雙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還掛着一副有柄的單片眼鏡——我後來發現,這只是用作裝飾的,因爲他難得用來看東西,即使他用來看了,也是什麼都看不見的。

作者運用了肖像描寫,通過對他體型、頭及臉的描寫,突出了他長相滑稽的特點;通過對手杖與眼鏡的描寫,突出了他生活貧困卻極力掩飾,體現了他愛慕虛榮、喜歡講排場的性格特點。

(2)語言描寫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說,“你在這個大都市的遊歷還不夠廣,要想穿過這座迷宮似的現代巴比倫,前往城市路,似乎還有困難---簡而言之,”說到這兒,米考伯又突然露出親密的樣子,“你也許會迷路---爲此,今天晚上我將樂於前來,以便讓你知道一條最爲便捷的路徑。”

米考伯先生詳細給我介紹地址,設身處地地替“我”着想,多次“露出親密的樣子”,寫出了米考伯先生的善良;“又帶着先前那種文雅的氣派”寫出了他愛慕虛榮、不切實際的性格特點。說話中帶着上等人屈尊俯就以及喜歡賣弄學問的那種迂腐的味道。

(3)動作描寫

遇到這種時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傷心又羞愧,甚至悲慘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動作來(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聲尖叫起來我才知道的)。可是在這過後還不到半個小時,他就特別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後哼着一支曲子,擺出比平時更加高貴的架勢走出門去。

當陷入困境,債主上門逼債時,他會愁眉苦臉,甚至聲淚俱下,拿着刮鬍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走了之,而債主一走,頃刻之間將皮鞋擦得鋥亮,顯示出米考伯先生窘迫尷尬的生活處境,又突出了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樂天派。

小結:通過以上的分析,米考伯先生是一個對我熱情、關心、真誠爲我處處考慮的“慈父”形象,但又是一個愛慕虛榮、喜歡講排場、債多不愁、樂天知命、隨遇而安的滑稽形象。

2.探究分析“米考伯主義”。

米考伯先生爲什麼能夠成爲世界文學中的一個典型形象?

米考伯是大衛在格林比貨行做童工時的房東,最後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因無力償還賬務而身陷囹圄,最顯著的特點是得樂且樂,夢想有一天會時來運轉,一副盲目樂觀的樣子,他的`愛慕虛榮、樂觀,尤其是他樂天知命、債多不愁、喜歡講排場的性格,使他成爲文學中的一個典型形象,後人將這些行爲及其背後的思想概括爲“米考伯主義”。

3.自主分析米考伯太太的人物形象

參照上面對米考伯先生的分析,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是通過什麼描寫手法來塑造這個人物的呢?

探究成果展示

(1)語言描寫

a.“我結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帶着雙胞胎和其他人領我上樓看房間,坐下來喘口氣說,“跟我爸爸媽媽住在一起,當時我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個房客來住。不過,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難,所有個人情感上的好惡,也就只好讓步了。”

寫出了米考伯太太結婚前後生活狀況的變化,表現了米考伯家庭的困難,也讚美了米考伯太太善解人意的性格特點。

b.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難,幾乎要把我們給壓垮了。”米考伯太太說,“到底是否能讓他渡過這些難關,我不知道。當我跟爸爸媽媽一起過日子時我真的不懂我現在用的‘困難’這兩個字眼是什麼意思。不過經驗能讓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時常說的那樣。

寫出了米考伯太太對眼下家庭困難的擔憂,表現了她的理性和堅強,但她又把孃家以前的輝煌掛在嘴邊,體現了她的愛慕虛榮與膚淺的性格特徵。

(2)外貌描寫

米考伯太太是個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點兒也不年輕了。

通過外貌描寫,寫出了米考伯太太目前生活的不盡人意。

(3)側面描寫

朝街的大門正中,全讓一塊大銅牌給擋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學舍”的字樣,可是我從來沒有發現有什麼青年女子在這一帶上學,沒有見到有什麼青年女子來過這兒,或者打算來這兒,也沒見過米考伯太太爲接待什麼青年女子做過任何準備。

表象與實際不一致,表現了米考伯太太的能力低下和不務實的思想態度。

總結:作者通過對米考伯太太語言、外貌以及側面的描寫,塑造了一個善解人意、愛慕虛榮、能力低下與不務實際的人物形象。

4.小組討論

作者對米考伯夫婦的態度是什麼?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們悲慘的遭遇,但又對他們的缺點加以溫和的諷刺,用喜劇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們的悲劇色彩。

(1)賦予人物盲目樂觀的精神

米考伯太太的每一次出場都是一部滑稽劇:將孃家的富裕天天掛在嘴邊,她的“孃家人”卻一直沒有出現過,用典當生活用具的錢大吃大喝;米考伯先生遇到債主逼債時,甚至拿着刮鬍刀要往脖子上抹,但債主一走頃刻有說有笑,信奉說法“有朝一日,時來運轉”。

(2)讓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的喜劇色彩

米考伯夫婦在貧窮和債務的苦孩子備受折磨,命運悲慘又滑稽,在他因欠債而被關進監獄後,他曾告誡大衛:“一個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鎊,花掉十九鎊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會過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鎊一先令,那他就慘了。”就在他剛經歷過這樣沉痛的懺悔後,他又馬上向大衛借了一先令買酒喝,並又變得高興起來。

四、獨特的視角,深刻的主題

1.本文選取什麼樣的敘述角度?具有什麼樣的作用?請簡要進行分析。

(1)本文選用第一人稱敘事,容易拉近作品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更快進入“我”這個角色。

(2)便於“我”抒發情感,對作品進行詳細心理描寫。

(3)使文章更具真實性,故事性、波折性,更生動形象。

(4)通過“我”的視角,來喚醒讀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使故事情節敘述雜而不亂,情感更加動人。

2.作者以“童年”的視角進行分析,它的利弊體現在哪裏?

(1)用“我”做小說的主人公好處在於用一個見證者的視角來講述故事,自然而然的讓人感到親切、自然、切感、真實。只要“我”願意,就可以隨意吐露心聲,即使有時候誇張了也會叫讀者覺得是“我”率真的表現。本文的節選就是以“我”的經歷爲主,讓讀者見到了一個童工的真實遭遇,瞭解“我”所接觸的周圍的人的狀況。人物既真實又飽滿。

(2)但是,這種敘事角度也有它的劣勢。主要表現爲人物自身條件的限制。一般表現爲年齡、性別、學識、性格、氣質等方面。如果處理不好容易造成敘事口吻或者格調與主人公身份錯位,從而使小說的可信度不高。還有一點就是受小說敘事者身份的限制,往往有些故事背景不是“我”能表達出來的,比如重大事件的背景。再者就是第一人稱很難描寫“我”自己的形象。比如課文中的大衛,我們就很難具體描述他的長相。

3.聯繫寫作背景,談一談本文的主題是什麼?

(1)寫作背景

當時英國正處於工業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狄更斯的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醜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了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鬥爭給以同情和支持,但他對勞動人民的反抗鬥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

(2)主題思想

本文節選部分描述了大衛科波菲爾在謀得斯通-格林比貨行開始獨立做工的現狀,與米考伯夫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突出了大衛科波菲爾的善良、誠摯以及米考伯夫婦愛慕虛榮、得樂且樂、盲目樂觀、喜好揮霍、債多不愁、樂天知命但又樂觀開朗的性格特徵,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了金錢對於家庭、婚姻、社會的腐蝕作用,批判社會中人性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淪喪,表達了作者對患難與共、真誠與自強不息優良品質的肯定與讚揚,對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婦苦難的社會根源進行了批判。

五、髒亂的環境,濃縮的時代

1.知識回顧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具有什麼作用?

環境作爲小說三要素之一,是小說閱讀的重要考點之一。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描寫與自然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指的是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指的是對特定的時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環境的描寫。

作用:

(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節令,暗示社會環境。

(2)渲染氣氛,奠定情感基調。

(3)突出……環境特點,營造……意境。

(4)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5)交代了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

(6)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爲下文做鋪墊。

(7)揭示、暗示或昇華文章的主題。

2.小組探究:請同學們以組爲單位,劃出文中有關環境描寫的語句,討論並分析這些環境描寫的作用。

小組展示:

(1)對貨行的描寫

貨行的房子又破又舊,有個自用的小碼頭和碼頭相連,漲潮時是一片水,退潮時是一片泥。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橫行的地方。它那些鑲有護牆板的房間,我敢說,經過上百年的塵污煙燻,已經分辨不出是什麼顏色了;它的地板和樓梯都已腐爛;地下室裏,成羣的灰色大老鼠東奔西竄,吱吱亂叫;這兒到處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種種,在我的心裏,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時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a.運用了自然環境描寫,工作的房子里老鼠橫行,就連地板和樓梯都已潮溼至腐爛,體現了貨行環境的惡劣:外部狹窄、泥濘;內部破敗不堪,腐臭難聞。

b.既交代了“我”當時工作的地方環境惡劣,讓人心生同情;又襯托了人物當時灰暗的心境。

c.展現了當時英國的社會風貌,資本家爲了僱傭更加廉價的勞動力而大量使用童工,在殘酷剝削下,許多童工貧病交加甚至過早夭折,無不揭露了盛世下的陰暗面,批駁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顧道德底線和法度情理的醜惡行徑,體現了作者對英國童工制度的指責,嚴重侵犯了人權,不合人道。

d.也暗示了英國社會想要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要採取適當措施,解決問題並改進現有制度。社會差異的懸殊導致的尖銳社會矛盾呼喚着對制度內人性弊病的改革,社會問題的日益顯現昭示着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性。表現了作者對人道主義的強烈呼喚。

(2)對米考伯住宅的描寫

到達溫澤裏他的住宅後(我發現,這住宅像他一樣破破爛爛,但也跟他一樣一切都儘可能裝出體面的樣子),她正坐在小客廳裏(樓上的房間裏全部空空的,一件傢俱也沒有,成天拉上窗簾,擋住鄰居的耳目。)

a.“破破爛爛”、“全部空空”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境。

b.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爲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債與入獄做鋪墊。

c.也從側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婦二人愛慕虛榮的人物形象,從而昇華了文章主題。

(3)對監獄的描寫

在它附近會看到一個院子,穿過那個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個監獄看守。最後,終於看到了一個看守(我真是個可憐的傢伙),我想到了羅德里克藍登關在監獄裏時,跟他同獄的只有一個人,那人除了身上裹的一塊破地毯外,一無所有。

A.突出了監獄的簡陋

B.米考伯先生入獄,“我”前去探監,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對友情的珍惜。

C.謳歌和讚揚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輝之上的人道主義,強調“仁愛”的復歸,大衛便是作者人道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

六、獨到的認識,深刻的感悟

同學們,爲什麼作者要塑造大衛“孤兒”這一人物形象?讀完你有怎樣的感悟?

(1)從人物形象上:作品主要描寫了他從孤兒成長爲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的過程。他善良,誠摯,聰明,勤奮好學,有自強不息的勇氣、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順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滿懷信心,終於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這個人物身上寄託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2)從現實意義上:大衛科波菲爾無疑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論是他孤兒時代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和辛酸,還是他成年後不屈不撓的奮鬥,都表現了一個小人物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求出路的痛苦歷程。經歷了大苦大難後嚐到人間幸福和溫暖的大衛,靠的是他真誠、直率的品性,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人的純潔友愛之心。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從而揭開“維多利亞盛世”的美麗帷幕,顯現出隱藏其後的社會真相。

感悟:

感悟1:我們要學習大衛這種堅持、奮發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一個人如果能在逆境中成長是難能可貴的,一個人如果在逆境中取得自己的成績是更可貴的,大衛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要堅持就能成功,只要善良就能被人喜愛。

感悟2: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只要不逃避,只要勇敢堅強的去面對,想方設法去解決,才能戰勝自己,才能成功,這纔是對我們人生的考驗。

感悟3:從大衛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危難之中,擁有樂觀的心態是多麼的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那逆風飛翔的蝶,其實成功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堅持追求,總能將他捉住,今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一定要以大衛爲榜樣,做一株看似柔弱,但歷經風雨永不彎曲的青竹。

板書設計

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太太

租戶租戶

我(大衛科波菲爾)

(善良、誠摯、患難與共)

侯曉旭

教師教學設計13

20xx年11月4日—12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江西省萬名鄉村音體美教師培訓”鄉村體育教師爲期9天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有:農村體育教師的使命、鄉村國小定向越野的介紹和設計、教案的設計與撰寫、體操隊列隊形與口令、鄉村氣排球運動的開展、觀摩學習等。通過這次培訓給予了我們體育教師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一個個教學資源實例、一個個有效教學的內涵,使我們在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教學技能和運動訓練水平。

此次培訓我帶着一種責任和壓力而參加的。我們每一位學員都非常珍惜這次培訓機會,希望通過這次培訓能在教學能力、理論水平上上一個新臺階。在培訓中,上饒師院體育學院萬建新教授爲我們開設了一堂如何上好體育課精彩講座。豐富了體育課堂展示了體育教師多才多藝的一面,也讓技術動作更加的直觀,給我們今後的體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方法。還聆聽了上饒師院楊教授的運動訓練體制等、在這些講座中不僅讓我們瞭解了當前的體育改革動態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怎樣上好每一節體育課、怎樣做好每一個技術動作等等。我經常在領導、專家們講授的一些教育教學的實例中產生一些共鳴,從而讓自己能從理論的高度來解釋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現象。通過領導專家的點拔,困擾了許久的一些教學問題也迎刃而解。講座中我們還不時的觀看了優秀體育課圖片,更直觀地認識如何上好體育課,拓寬了我的視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體育教學中有了新知識、新思路、新方法。

九天的培訓雖然結束了,可帶給我的思考與學習纔剛剛開始。當我來參加這個培訓之前,只是抱着學到一些新東西的想法,可培訓結束的時候,我們心中都明白,在這

裏所收穫的遠超出預計的設想。如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如何上好一節體育課?如何設計出高水平的教學設計,上出高效率的課?只有我們體育教師的觀念轉變,把適應新的`課程方法和理念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達到我們的追求的“讓學生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

通過這次培訓我也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賦有的責任,我們從領導、專家身上不但學到了教學本領,而且學到了如何爲人師。我知道培訓只是一個引領,一個導航,主要是靠我們自己去感悟,去體驗,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師父領進門,修行在本人”,年輕的老師們,努力吧!新課改給了我們成長的挑戰,同樣也給我們一個磨礪的平臺。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爲做一名優秀的體育老師而努力。

教師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歌曲《賣報歌》,引導學生體會報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過程與方法: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唱歌曲,並進行表演創編活動。

3.知識與技能:瞭解樂曲創作背景及作曲家相關內容,運用自然真摯的音色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

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歌曲《賣報歌》,理解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準確掌握旋律的節奏型;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國歌》歌曲導入,引出作曲家聶耳

2.分小組討論、探究有關聶耳的相關內容

3.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賣報歌》的`創作背景

二、新課教授

1.聆聽歌曲,音樂的情緒如何?我們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情緒進行演唱?(歡快?悲傷的?)

2.跟隨音樂旋律,敲擊節奏,運用課堂樂器雙響筒進行敲擊;

3.學生有感情、有節奏的朗讀歌詞,體會歌詞的內容。從歌詞中尋找出表現報童生活苦難的句子。

4.模唱旋律,學生用La來代替歌詞進行模唱。

5.分小組進行練習,將班級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同學演唱,另一組同學伴奏(使用雙響筒)

6.創編情景劇

小報童是怎樣賣報紙的?誰來學學她的樣子。她和別的小報童不一樣,用什麼方式來吸引別人來買她的報紙?分小組表演,將班級學生分爲樂器組、唱組集體表演。

三、拓展訓練

1.歌曲中的小報童還活着,她的名字叫楊碧君,她現在住在上海,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至今還很喜歡唱《賣報歌》。

2.學生觀看採訪楊碧君奶奶的視頻,聽楊奶奶唱《賣報歌》,觀看楊奶奶的生活圖片。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想對當年的小報童說些什麼?你們現在應該怎麼做呢?同學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

教師教學設計15

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爲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可以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實施可行的評價方案,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通過教學設計,教師還可以有效地掌握學生學習的初始狀態和學習後的狀態,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方法,採取必要的教學措施,爲下一階段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爲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忽視教學設計,則不僅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學走彎路,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1.有利於媒體教材質量的提高

國外有專家認爲,在早期視聽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學設計使他們走出了困境。”後來他們取得成功的“祕訣”之一就是“在節目的製作過程中致力於嚴格的教學設計。”

2.有利於教學工作的科學性

傳統教學以課堂爲中心,書本爲中心、教師爲中心,教學上的許多決策都憑教師個人的經驗和意向作出。有經驗的教師憑藉這條途徑也能取得較好效果,這是具有教學藝術的表現。但運用這門藝術的教師畢竟有限,而且教學藝術很難傳授。教學系統設計克服了這種侷限,將教學活動的設想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上,用可以複製的技術作爲教學的手段。只要懂得相關的理論,掌握了科學的方法,一般教師都能實際操作。因此,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的原理是促使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3.有利於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溝通

教學活動作爲一種社會實踐源遠流長。爲了使教學活動有序有效,人們早就開始探索教學的機制,對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各個要素的相互間的關係進行研究,並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知識體系即教學理論。但長期以來,教學的研究偏重於理論上的描述和完善,廣大教師批評教學理論脫離實際,對改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這固然同理論研究不夠深入有關,而更多的原因是由於忽視應用研究,致使在實踐上無法操作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被人稱之爲“橋樑學科”的教學設計起到了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作用。教學設計爲了追求教學效果的優化,在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中,注意把個別教師的教學經驗昇華爲便於廣大教師掌握和運用的教學科學,注意把已有的教學研究理論成果綜合應用於教學實踐,使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地連接起來。

4.有利於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是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它提出的一套確定、分析、解決教學問題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於其他領域和其他性質的問題情境中,具有一定的遷移性。例如,在教學內容或學習任務分析這個設計環節中,要求設計者將總的教學目標分解成單元教學目標和更具體的使能目標,建立一個教學目標羣,然後根據每一個具體目標擬定策略。這與現代管理學中的目標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過教學設計原理和方法的學習、運用,可以培養有關人員科學思維的習慣,提高他們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標籤:教學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