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統計》教學設計15篇

設計2.7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統計》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統計》教學設計15篇

《統計》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並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與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體驗統計方法,在統計過程中初步學習統計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體會複式統計表的優點,認識並能根據相關數據填寫、分析統計表。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統計方法,根據相關數據填寫、分析統計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計算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生談話:青雲國小五年級的同學們在課餘時間參加了興趣小組活動,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課件出示:教科書105頁例一的場景圖)

2、師:青雲國小五年級有哪幾個興趣小組在活動?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3、師:我們要把這些信息進行統計,統計的方式有哪些?

4、揭示課題:統計表是統計的方式之一,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和研究較複雜的統計表。

板書課題:統計表

【設計意圖】

用多媒體課件直接導入新課。從學生常見的活動中,提出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二、進行統計,分析數據

1、師: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學生獨立填寫在書上。

2、師:想想應該怎樣進行簡單核對呢?

學生同桌討論。

集體覈對,訂正。

3、師:比一比這4張統計表,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師:哪個組的男生最多?哪個組的女生最少?

5、師:如果老師要查有關五年級興趣小組活動人數情況,要查幾張表?方便嗎?

能不能把四個小組的人數合併在一張統計表裏呢?

6、師指出:這裏的每張統計表都只是反映了一個組的男、女生人數,如果要對不同小組的男、女生人數情況進行對比就比較麻煩。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些簡單統計表合併成一張統計表。

【設計意圖】

尊重學生,採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也就是從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活動。在學生用簡單的統計表整理數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簡單統計表的缺陷,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複式統計表的慾望。

三、認識複式統計表

1、把這4張統計表合併在一張統計表裏,這張表大概是個什麼樣子的呢?應該設計成幾行幾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討論。

學生交流。

(課件出示例題複式統計表空表)。

2、引導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各部分名稱:標題、製表日期、表頭、項目名稱、數據。

①師:誰先來給這張統計表取個名稱?

生:青雲國小五年級興趣小組活動人數統計表。(課件同步顯示)

②師:製表日期知道嗎?

生齊答:20xx年12月。(課件同步顯示)

③師:爲了能清楚的看出表中統計的內容,我們要在統計表的這一格設計好表頭。師指着表頭,告訴學生,這叫統計表的表頭,它被分成了幾部分?

④師: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課件顯示:組別、航模小組、民樂小組、書法小組、美術小組。“組別”代表哪幾個欄目?

⑤師:(課件顯示:性別、男、女。)“性別”代表哪幾個欄目?共3頁,當前第1頁123

⑥師:(課件顯示:合計、總計)各小組的合計數分別填在表中的什麼位置?“總計欄”的總計數分別怎樣算?

⑦師:(課件顯示:人數)“人數”代表表中的空格,也就我們所要填寫的數據。

⑧討論:先填什麼?再填什麼?

學生獨立填表,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

教材給學生提供了結構完整的複式統計表,合理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學生課前已經進行了一定的預習,所以教師沒有花時間讓學生獨立設計統計表,而是直接用課件演示覆式統計表的常用格式,通過逐步演示與探討,讓學生認識、理解複式統計表各個部分的名稱及填寫方法。

四、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特點

1、校對數據(課件逐步演示)

2、師:怎樣計算合計數與總計數?有什麼區別?

3、小結:合計數是男女生人數的合計,應橫向相加;總計數是四個小組人數的總計,應縱向相加。

4、分析數據:從統計表中你能知道些什麼?它和前面的四張統計表比,有什麼不同?

學生分組討論,再彙報交流。

5、你有什麼體會或想法?

學生自由發言。

6、小結:這個統計表是把四個有聯繫的簡單統計表合併而成的,橫向、縱向的欄目都比較多,我們把這樣的統計表叫做複式統計表。(板書“複式”,完善課題)

【設計意圖】

填寫合計數和總計數是填寫複式統計表的難點,讓學生討論填寫方法,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填寫方法,理解統計這些數據的意義。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複式統計表的必要性。

五、練習應用,加深理解

1、完成第106頁“練一練”。

①、師:你能試着填寫這張統計表嗎?

學生獨立填表。

②學生嘗試填寫,師巡視,讓一名同學板演(小黑板)。

③師:請大家在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填寫的?

生小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④師追問:

“合計數”是怎樣算出來的?總計數呢?還可以怎樣計算?師:總計數有兩種計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檢驗的作用。

⑤師: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瞭解了什麼?有何感想?

【設計意圖】

加深對複式統計表的認識,鞏固對統計表的填寫,加強對統計數據的分析。體會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六、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第1題

①簡單介紹“農村固定電話”、“城市固定電話”、 “移動電話”的含義。

②提出填表的要求。提醒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合計數”和“總計數”,學生獨立填空。

③分析統計表,引導學生解答討論題。

④追問:看了這兩張統計表中,你有哪些想法?

2、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

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與體會?

八、課外實踐題

(課件出示統計表)請同學們課後完成五年級一班同學家庭電話擁有情況統計表。

【設計意圖】

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有利於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統計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105-106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2題。

教材分析:

例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呈現了五年級4個興趣小組活動的情境,並給出每個興趣小組男女生的人數,先讓學生把4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單式統計表裏。這樣,既讓學生回憶了單式統計表的結構和填寫方法,體會到每張統計表只能反映一個興趣小組男、女生人數情況,又爲引出複式統計表提供了素材。之後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把4個小組的人數合併在一張統計表裏。這一明確的問題有助於引發學生學習複式統計表的需要,體會複式統計表的作用。考慮到複式統計表的結構、表內數據的填寫和分析,都要比單式統計表複雜,教材給學生提供了結構完整的複式統計表,只要求學生把數據填寫在複式統計表裏,而不要求學生自己製作複式統計表,這就合理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學生通過填寫數據,體會到複式統計表是前面幾個同類單式統計表的綜合,在一張複式統計表裏能夠同時反映4個興趣小組男、女生人數。在填表後、教材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針對填表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讓學生交流計算合計數和總計數的方法;第二個問題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和分析進一步體會複式統計表的特點,以及它與單式統計表的聯繫和區別。

設計思路:

本課是有關複式統計表的新授課,主要學習複式統計表的設計與數據分析。教學時,讓學生面對實際情境或問題學習統計。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開始,從學生感興趣的興趣小組活動導入新課,填好四張單式統計表後,明確每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某一興趣小組的男女生情況,如果要對不同小組的男女生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太方便,引出複式統計表。

教學複式統計表時,先讓學生思考合併後的統計表要統計哪些內容,是什麼樣子,讓學生有思考的機會,在初步思考的基礎上,再通過電腦的直觀演示,讓學生體會複式統計表的結構,然後讓學生試着填寫複式統計表,讓學生在填表時體會,表裏的每一格都有相應的組別、性別;每個數據填入表格,都要根據它的組別、性別,找到相應的位置。學生獨立填寫後,再組織交流。再與前面的單式統計表作比較,讓學生說說從統計表裏知道些什麼,讓學生體會到複式統計表的特點,它容納的數據信息比單式統計表多得多。最後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增強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統計》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學生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裏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學生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

教學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統計》這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並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裏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爲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這張圖,你們想提什麼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學生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分類理一理。

師:這些問題都提得很好,那麼誰又能解決這些問題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隻嗎?怎麼辦?(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後說說。)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豬放在一起。(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操作,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在實際場景圖上找到一個動物,就在下面擺一個動物。)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分類整理,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後襬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後一個對一個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下往上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上往下排的。

哪種擺法比較好?通過比較,學生知道擺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隻。而將小動物分類後一個對一個地排好,就能比較容易地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隻。

師:分類後一個對一個地排好,我們就說是“分類理一理”。

【這一層次讓學生自己來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生的操作與實踐去發現、經歷和體會分類整理的過程,從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語言描述。

看了這張圖你能告訴大象什麼呢?請你和同桌說一說,同桌在說的時候,你要仔細聽,聽聽他說的是否和你說的一樣。(學生互相說。)

剛纔同學們交流得很認真,現在誰能站起來響亮地說給大家聽。

像這樣整理有什麼好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藉助語言可使動作思維內化爲智力活動,讓學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覆描述,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於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時激活了“主角”的評價能力。】

2.獨立操作、體會過程。

師:紅花、黃花、綠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請你從附頁中把它們剪下來,分顏色理一理。

學生彙報分類整理的結果。教師在四種顏色的花下板書花的朵數,再畫上線,並讓學生說說從表中知道了什麼?先同桌說,再指名說。

師:……我們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把花分顏色理一理,這就是統計。(揭示課題:統計)

【這一部分通過獨立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進一步培養“主角”意識。】

三、創設選擇的空間,積澱“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真聰明,爲了獎勵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把它從附頁中剪下來,以組爲單位理一理,並說說從這張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給學生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統計表,如“聽課老師年齡統計表”、“小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本節課教具、學具統計表”等,讓學生進行調查、整理。學生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後把自己最爲滿意的一張表介紹給大家。

【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面臨着各種各樣的選擇。培養學生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對學生以後適應社會甚爲重要。在這一層次,教師爲學生創設選擇的空間,讓學生體味自由選擇的輕鬆和快樂,這是積澱“主角”意識的有效方式。同時讓學生統計喜歡吃水果的人數,也使學生初步感受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四、賦予總結評價權利,豐富“主角”意識。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是怎麼學到的?

【讓學生自己總結,不但使學生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主角”意識。】

《統計》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青島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98-100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進一步學習蒐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方法,並能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2.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一格代表多少個單位,知道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3.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和材料,培養統計的數學思想,加強愛祖國、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情板題示標導學

1.創情板題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航天的照片,知道照片中是哪位航天英雄嗎?(楊利偉)伴隨着“神州”五號的升空,航天員楊利偉成爲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大我也去航天”這一單元,這一單元是有關統計的知識。板書課題:統計

2.出示學習目標

師:本節課要達到以下學習目標:

[1.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進一步學習蒐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方法,並能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2.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一格代表多少個單位,知道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3.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和材料,培養統計的數學思想,加強愛祖國、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3.出示自學指導1:

師:當一名合格的宇航員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訓練,其中有一項特殊的訓練——平衡能力的訓練。(出示宇航員進行身體平衡訓練的圖片)

師:同學們想不想親身體會一下?

師:下面請看自學指:1:[自學指:1:先認真看課本第98-99頁“統計表”前面的內容。然後完成下面任務:①分小組來進行活動,請小組長分工,並做好記錄。②把記錄的數據進行整理,填在下面的統計表裏。

5分鐘後,看哪組活動得最好]

圈數

人數

二、看書與分組活動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指導”開始自學,比一比誰看書最認真,哪組活動最好!(師巡視)

三、彙報展示

1.調查

師:完成的小組請舉手?

2.分組展示

指代表小組上臺展示轉圈的統計情況。(注意不同分段的方法的展示,比如4圈及4圈以下、5圈、6圈等等)

師:其實,整理數據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統計表,還可以用統計圖來整理數據。(出示條形統計圖)

看,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板書:(條形統計圖)

指圖說明條形統計圖各部分名稱。(認識橫軸、縱軸,橫軸、縱軸各表示什麼?縱軸一個小格子表示幾人等)

四、製作條形統計圖

師:怎樣在圖上表示出統計表中的數據呢?請看自學指導2:

[自學指導2:認真看課本第99頁“統計表”之後和100頁“自主練習”之前的內容。思考:①縱軸、橫軸各表示什麼?②縱軸只給10個格子,格子不夠用怎麼辦?一個格代表幾人比較合適?③從這個條形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④和統計表相比,這個統計圖有什麼優點?

5分鐘後,看誰繪製的統計圖最漂亮]

1.學生製作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與發現

學生代表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師:從這個條形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回答

3.對比

師:和統計表相比,這個統計圖有什麼優點?(更形象、更清楚一目瞭然)

五、考一考

師:同學們學會了嗎?下面老師就來考一考大家,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出示課本102頁第4題

1.板演。指一名“學困生”上臺板演,其餘同學做練習本上。(教師臺下巡視有無典型錯誤)

2.議一議

①更正。師:做完的同學認真看黑板上同學做的和你是否一樣。和黑板上的板演不一樣的同學請舉手!(點名讓學生上臺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在原題旁邊更正,不要擦去原來的)

②討論。到底誰對誰錯呢?引導學生加強對比,並說出錯的原因,重點讓學生說出一個代表多少個單位。

③同位互改,調查統計。師:請同位同學互相批改一下。做全對的同學請舉手;做錯的同學請舉手,說一說你怎麼錯的?(指名說一說)請做錯的同學抓緊時間訂正過來。

3.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指個別學生說)

六、練一練

師:下面咱們就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比一比誰做題最認真、最細心、書寫最整潔!

作業:配套練習冊相關內容。

練習:課本第100頁自主練習第1、2題。

《統計》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需要;能看懂複式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數據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簡單的分析,同時提出合適的問題加以解決。

2、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並能用數據來說明、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在認識、分析、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中,體會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感受到統計的廣泛應用價值,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初步形成統計的思想。

教學重點: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從統計圖中發現信息。

教學難點:能繪製、補充完整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2、出示北京市氣溫統計圖

問:(1)從這幅統計圖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2)統計圖的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

(3)一幅條形統計圖包含哪些內容?

(4)條形統計圖具有什麼特點?

二、引導探索,建構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交流信息,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

說明:能同時反映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的條形統計圖,叫複式條形統計圖

問:通過觀察,你瞭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組內和同學交流信息。

2、師:紅色直條表示北京市的氣溫,那麼深藍色的直條表示什麼呢?

問:你還知道些什麼?

3、填寫下面的統計表,比較統計圖、表,思考問題:

(1)這兩個城市的平均氣溫,哪個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兩個季度的平均氣溫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這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溫變化有什麼相同特點?

(4)你從圖上還知道些什麼?

4、歸納:

通過剛纔的觀察、分析你對複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評價?

三、鞏固拓展練習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先讓學生說一說統計表中提供的是什麼數據,再說一說統計圖中電腦組表示的是什麼意思,然後讓學生把數據填寫在統計圖中。

生先獨立完成,反饋交流,總結如何繪製、補充完整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瞭解些什麼?

2、指導完成“練一練”

(1)觀察圖:說說污染指數的含義和每個城市的污染指數是多少?

(2)討論:說說兩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爲什麼?

(3)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瞭解些什麼?

3、獨立完成練習二十的第1題。

四、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和體會?

生自由回答,師總結(多媒體出示)

五、課外延伸,感知應用

師: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複式條形統計圖,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多媒體出示幾幅複式條形統計圖)

《統計》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113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能根據數據完成相應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圖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題。

出示統計圖。

這張統計圖反映了什麼情況

從這張統計圖中你能瞭解些什麼

指名回答。

出示討論題:你能解決這三個問題嗎

小組討論,交流。

彙報討論結果,集體評價。

你覺得哪些運動技能比較容易掌握哪些運動技能掌握的難度較大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較大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說說理由。

2、學好複式條形統計圖對我們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或事情有幫助嗎想自己試一試嗎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

(1)課前分小組調查本組同學體育達標合格情況。

(2)各組彙報本組合格情況,其餘組記錄。

(3)各組分工整理數據,把數據填入統計表。

(4)展示統計表,覈對數據是否正確一致。

(5)統計表的數據應如何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

(6)每一項數據應畫在哪裏

(7)縱軸上一個單位表示多少怎樣區別男,女生

(8)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1)這些數據反映了什麼情況

(2)你會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嗎

(3)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4)如果不分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應怎樣整理數據

統計圖應該怎樣畫

獨立完成單式條形統計圖,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5)出示3個問題,小組討論。

單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聯繫和卻別呢

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比較,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在哪裏呢

獨立完成計算,指名說說方法。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統計方面有什麼新的收穫向大家介紹一下。

《統計》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教科書P94-96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的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具學具準備:彩筆、課件、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創設問題情境:

三年級第一小組的男生和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

(出示P94的情境圖和兩張統計圖表)

這兩張統計圖表示他們套中的個數。看一看,從中你知道些什麼?

(參加人數、每人的成績等)

2、探索解決問題:

那你認爲是男生套的準一些還是女生套的準一些呢?說說你的理由。

(讓學生充分從多個角度設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況。在嘗試中體會到用平均數能較好的說明問題)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比較起來的確就很容易了。那麼怎樣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試試看,然後說給大家聽一聽。

先求男生的。

A、通過統計圖中塗色方塊的移多補少,爲學生提供感性基礎。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和同桌說說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爲什麼這裏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現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了嗎?

3、交流

問題解決了?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髮表意見。(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分析得到的數據,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況,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問題)

剛纔我們解決的問題中,男生的平均數是7個,這7個就說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況,我們也用它來和女生的情況進行比較。但這7個是不是表示每個男生都套中7個?(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讓學生根據要求操作,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2:獨立練習。

3:籃球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釐米是什麼意思?(所有的隊員身高如果變得同樣高的的話,是160釐米,說明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釐米,有的超過160釐米)。

4:注意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信息的能力。

教學後記:在課堂上,出現了很多亮點,學生的回答精彩極了。培養學生開展數學小辯論,學生們言詞犀利,我眉開眼笑。

《統計》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統計(一)(教材106、107、10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調查和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學會填寫比較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教學重難點:

填寫簡單的複式的統計表

教學準備:

相關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運動項目情境

師:我們潯中中心國小明年要舉辦學校運動會,想參加嗎?主要項目有:①跑步②跳繩③拍皮球。你將會選什麼呢?說說理由?

學生口頭回答,師做相應的評價。

2、收集信息,填寫單式統計表。

師出示表格,二年級男生喜歡項目統計表

師:要填寫好這份表格應先怎麼做?

讓學生調查,蒐集信息,把男生喜歡的體育項目統計表填寫完整。

3、試着製作表示二年級女生喜歡項目統計表

學生說,師畫後讓學生調查後填寫完整。

4、明確方向,提出問題

師:可是這樣要用兩個表格太麻煩了,能不能在同一個表格內把男生和女生喜歡的項目都完成呢? 學生自由發言。

二、探究新知,總結方法

1、嘗試交流,探索複式統計表製作方法

小組討論後交流,並嘗試探索複式統計表的製作方法。

學生獨立製作完成,教師收集並抽個別學生的板演。 展示,師做適當評價。

2、比較單式統計表與複式統計表。

師:單式統計表與複式統計表有什麼異同點?

3、完成複式統計表

師生根據提供的單式統計表,分別完成本班男生、女生喜歡運動項目複式統計表。

4、解決問題。

5、師小結:什麼是複式統計表。

三、練習鞏固。

每課一練。

四、總結。

說說今天自己的表現,有什麼收穫?學會了哪些知識?

《統計》教學設計8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回憶常用的統計圖有哪些。

2.我們班要和希望國小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級,怎樣向他們介紹我們班的一些情況呢?

這就需要我們對咱們班的總人數、男生人數、女生人數及喜愛各種運動、喜歡各種書籍的人數等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整理,以統計表或統計圖的形式展示給六(2)班同學。這就用到了我們學過的統計知識。

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複習統計知識中的統計表、統計圖和統計量等相關知識。(板書課題:統計)

回顧與整理

複習統計知識。

(1)統計表。

①我們學過的統計表有哪幾類?(單式統計表、複式統計表)

②製作統計表要注意的事項。(生回憶舊知,討論並彙報)

預設

生1:根據原始數據和統計要求確定分類的項目,設計統計表。

生2:統計表要有名稱。

生3:表中所有數據都應標明計量單位。

生4:標明製表時間。

(2)統計圖。

①我們學過哪些統計圖?

預設

生1:單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條形統計圖。

生2: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

生3:扇形統計圖。

②這些統計圖的意義是什麼?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用課件出示下表)

條形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

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

用整個圓表示總數量,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佔總數量的百分比。

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

用折線的起伏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也能看出數量的多少。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數量佔總數量的百分比,以及部分數量與部分數量之間的大小關係。

③製作統計圖要注意什麼?

(要有名稱;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的橫、縱軸上的單位長度要合適;畫折線統計圖要先標點,再連線……)

(3)統計量。

①什麼叫平均數?(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

平均數:一組數據的總和除以這組數據的總個數所得的商。

②怎樣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③在實際應用中有哪些求平均數的特殊方法?

預設

生:如在歌手大賽中,計算成績通常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後,再計算平均分作爲歌手的成績。

《統計》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材第105頁例2和106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讓學生在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並學習繪製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統計、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採用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繪製統計圖並發現數據中體現的問題。

2、結合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並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在練習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統計、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教育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教學重點:會繪製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探究發現教學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習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對比圖例,引入新課。

1、出示統計表

我國1997年和1999年自然保護區數量統計表年 份國家級省 級市 級縣 級1997年124392843261999年1554021384492、出示統計圖

提問:根據一張統計表,老師畫出了兩張統計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張統計圖有什麼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

師:圖2這個條形統計圖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剛纔通過兩種複式統計圖比較,我們知道橫向複式統計圖與縱向複式統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數據的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統計圖表示較爲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例2

1、談話引入:同學們,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家裏都買上了小轎車、麪包車。同時,還有大客車、貨車等車輛給人們提供了不少的方便。爲了給這些車輛停車帶來方便,我們會修建很多停車場,讓不同類型的車輛停放在停車場的不同位置。那麼,如果你是停車場的管理員,就要對停車場的各種車輛數量進行統計,然後從統計的數據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呢?這就要用到複式條形統計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2、課件出示例2統計表

①提問:請大家說說從這張統計表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教師:這是一張複式統計表,根據統計表我們可以知道有甲乙兩個停車場,分別停有轎車28輛和24輛,麪包車12和10輛,大客車6輛和7輛,貨車4輛和3輛。

②教師引導:通過這個複式統計表,我們可以繪製出前面對比過的那種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出示待補充的統計圖)

教師: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嗎?

③教師:在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學過橫向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前一節課我們又學習了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請大家利用這兩個舊知識嘗試補充完成例2的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分發學具——出示統計表。

學生根據統計表獨立補充完整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④教師:老師也根據統計表製作了一張統計圖,大家來看一下。

課件出示補充完整的統計圖。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觀察自己繪製的和老師繪製的統計圖,說一說我們在繪製統計圖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師歸納並板書:

條形粗細要均勻;甲、乙兩個停車場輛數的圖案要不同;寫好數量;寫出統計圖的標題。

⑤根據繪製統計圖需注意的問題,小組間展示交流,互相評價繪製的橫向複式統計圖。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間將各自繪製的統計圖進行展示交流,共同評價小組內繪製的每張統計圖,並對小組內的每張統計圖進行評等。評等分a、b、c、d四個等級。

⑥請幾位學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繪製的橫向複式統計圖,同時師生加以評價。

3、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根據這張統計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你還能發現哪些信息?

4、請幾位學生在班內彙報、交流。

師歸納:通過甲乙兩個停車場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停車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轎車停放的數量較多,由此可以初步斷定其他停車場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個社會所有車輛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深化。

指導完成106頁的“做一做”

1、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張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1985年甲、乙二個地區降水量各是多少?20xx年呢?

3、根據這張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信息?有沒有什麼建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相機出示:綠化多——樹林多——降水多——樹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環

師歸納:根據圖中信息發現綠化搞得好,樹木就多,樹木越多就能帶來更多得降水,樹木就更茂盛,能夠形成良性循環。爲此,我們要積極進行綠化活動,努力把我們周圍的環境綠化好,保護好。同時,我們要爭做一名環保小衛士,大力宣傳環保知識,積極參加環保活動,勇於制止破壞環境的行爲。環境保護,人人有責。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課件出示:保護環境 人人有責

我們要:熱愛自然 保護環境

四、全課總結,學生質疑,自我評價

1、讓學生說一說這堂課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2、教師:課要結束了,老師想問你們對自己這堂課學習滿意嗎?並想做以整理、統計、分析(課件出示統計圖)。統計分爲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教師根據統計的數據製作自動生成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生共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五、作業

練習二十的1、2題。

板書設計:

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1、條形粗細要均勻

2、複式的兩個圖案要不同

3、寫好數量

4、寫出統計圖的標題

《統計》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實際問題。(2)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合理推斷,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徵。教學重點:

經歷認識、分析折線統計圖的過程,逐步加深對摺線統計圖特徵的理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難點:

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徵,根據折線判斷增減幅度的大小並進行合理預測。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考考你——用手勢表示出這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師:你能用手勢表示出這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嗎?上升——下降——起伏不定,有升有降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師:這個學術報告廳,你知道是哪年建成的嗎?不知道吧,老師告訴你——(課件)2003年。請問,2003年你幾歲?生:??

師:在那一年的春天,我國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你知道什麼是“非典”嗎?

(課件)解釋:“非典”也就是非典型肺炎,是一種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傳染性極強,一旦染上,就有死亡的可能。(展示圖片)那時,醫護人員,普通百姓、國家領導人都投入到抗擊“非典”的鬥爭中。每一天,電視、廣播、報紙、網絡都會播報疫情發展的情況。北京地區尤爲嚴重,在這期間,人們非常關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病人人數。讓我們穿過時空隧道,回到2003年。

2、展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簡單回憶。

師:這是北京地區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的情況。

爲了能更清楚的看出當天病人人數的情況,我們可以把它製作成什麼?(統計表)

這就是我根據這些數據製作的一張統計表,同時我也從網上下載了一份有關這些數據的統計表。請看看,是每天都統計嗎?”

生:不是,每隔5天統計一次。

師:觀察統計表,你知道5月1日,6日各增加了多少病人嗎?生:5月1日新增122人,5月6日新增70人。

師:對,這就是統計表的優點,可以直接看出當天新增加病人的人數。

師:除了用統計表,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統計這些數據呢?生:條形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圖)這就是根據剛纔這些數據製作的一張條形統計圖,根據這幅圖,你能很快看出什麼呢?生:??最多??最少。

師:(條形統計圖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這就是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它能更形象的看出數量的多少。(課件)你能用手勢,把條形統計圖中病人人數的變化表示出來嗎?

生比劃。

師:如果把大家用手勢表現出來的路線畫出來會是什麼樣呢?請大家仔細觀察。(課件演示)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認識的新朋友,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折線統計圖(板書)

二、觀察分析,認識特徵

比一比,找一找,你能發現這兩幅統計圖最大的不同點是什麼嗎?

預設:一個是用條形來表示的,一個是用點和折線來表示的,或它們的方式不一樣。(一個是用直條高低來表示數量的多少,一個是用點的高低來表示數量的多少。)

師:條形統計圖用直條的高低來表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中是用點和折線來表示數量的多少,那麼這些點和折線各有什麼作用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折線統計圖中的點和線(板書:點、線)

解決點:

師:首先請看這些點,你知道這些點用來表示什麼嗎?生:表示數量。

師:能說說你是怎麼看的嗎?我們以第一個小圓點爲例,這裏的113表示什麼呢?

生:表示4月26日有病人113人。師:你是怎麼看的呢?

生:(課件)看點所對的橫軸和縱軸的信息就是這個點表示的數量。師:嗯,說得真好。誰來說說1

22、70分別表示什麼呢?生:??

師:新增病人在幾月幾日最多?幾月幾日最少呢?生:5月1日最多,5月31日最少。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生:看點上的數字。

師:這是一個辦法,如果點上沒有數字(隱去數字),現在誰能看出什麼時候最多?什麼時候最少?

生:看小圓點,5月1日的小圓點最高,表示數量最多,5月31日的小圓點最低,表示數量最少。

師:原來通過看點的位置就可以直觀看出數量的多少。所以,折線統計圖的點的位置就決定了——數量的多少。

師:說得真好。(板書:點:數量的多少)(2)探究線的作用

師:研究完這些點,我們再來看看這些線,數數一共有幾條線段?生:7條。

師:這7條線段一樣嗎?都有什麼不同?生:長短不同。(有的長,有的短)生:傾斜方向不同。(有的上升,有的下降)生:傾斜程度不同。(有的傾斜度大,有的傾斜度小)

師:這些不同又能反映出什麼呢?讓我們先從傾斜方向研究起。有誰知道,折線上升和下降分別表示什麼?生:人數(數量)的增加或減少。

師:你能不能指着圖說說哪裏的線段表明人數是增加,哪裏的線段表明人數是減少?

生:26日到5月1日這段表示人數增加。其餘的都是減少。師:結合點上的數據看的,對嗎?生:對。

師:看來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是表示——數量增加。線段下降是表示——數量減少。

師:如果線段是水平的,表示什麼呢?生:表示不變。

師:說得真好。(指着圖說)那這表示人數減少,這也表示人數減少。哪一條線段表明人數減少得最多?能看出來嗎?(課件展示線段。)

生:5月1日到6日減少最多。(原因那條線段陡些。)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1:比較圖中數量的大小(算出來的)。

師:(算出來,)除了比較數量的大小,我們再看看這兩條線段還有什麼不同?

生2:一條線段越長,傾斜程度越大,表示減少得多,一條線段越短,傾斜程度越小,表示減少得越少。

師:說得真好。(課件)(看來,線段的長度和傾斜度影響着數量增減的幅度。)

根據這些情況,我們把折線統計圖中線段的變化分成這五種情況。線段上升,又長又陡,表示數量——大幅上升。短而緩,表示數量——小幅上升。線段下降,又長又陡,表示數量——大幅下降。線段下降,短而緩,表示數量——小幅下降。線段水平,表示數量——保持不變。

所以,折線統計圖中這些不同的線段反映的是——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板書)

師:現在我們來驗證一下,從5月1日到6日減少了幾人?(112-70=52)6日到11日減少了幾人?(70-42=28)

師:通過驗證,充分說明了,線段的長短和傾斜程度可以看出數量變化的幅度。

師:通過比較數量的大小和觀察線段的變化都能看出新增病人數量的變化,你會選用哪種方法?

生:我會選看線段的變化,因爲一眼就能看出數量是在增加還是減少。還能從線段的傾斜程度上直接看出數量變化幅度的大小。

師:從圖中你能看出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病人數量的整體變化趨勢嗎?

生:整體呈下降趨勢。

師: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一下6月初新增病人的變化情況?

A、會很少了,沒有了。(大家說可能嗎?)

有沒有不同想法呢?(如果沒有問:確定是下降嗎?會不會增加呢?

1、不會:有的病人是潛伏期呢,可能會暴發了呀?會:也有可能。如果從5月份的新增病人數的變化趨勢來看,人數下降的可能性大,也不排除增加的可能。)

B、會增加。(大家說有可能嗎?)

大家預測的情況都有道理,不過從5月份的新增病人數的變化趨勢來看,人數下降的可能性最大,當然也不排除增加的可能。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從後來的事情證明,到了6月初,(課件)新增病人的人數確實是減少了,到了6月xx號就完全控制住了。

(4)你瞭解新增病人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預設:

A、有新藥物。(醫學的進步)B、白衣天使。(對,一定不要忘記他們的無私奉獻)C、人們講衛生了。(好的習慣發揮了作用)D、?師:一句話:團結就是力量,集體的力量戰勝了非典。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現在誰來用上語文課上學的關聯詞來說一說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生: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既??又??)

師:說得真好。老師用一首兒歌來小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解釋兒歌表示的意思:誰來說說這首兒歌表示什麼

折線圖,很常見。說明折線統計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它製作的方法是:先根據數量描出點,然後把各個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後面兩句說的是他的特點:既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再次齊讀兒歌。

三、欣賞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

師:折線圖,很常見。你們在哪見過折線統計圖?生舉例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除了孩子們剛纔舉出的股市分析圖和心電圖。看一看,這是十年來中國黃金價格走勢圖,能看出它的價格走勢是怎樣?(上升)這是今年的黃金價格走勢圖,又是怎樣的呢?(下降)這些離我們好像有點遙遠,再看看我們身邊的,(課件)這是昨天我測試的我家網速統計圖,可以看出我家的網速比較穩定。你看這些折線都只有小幅的變化。再看一個,這個統計圖的變化就不穩定了。這是我從去年8月到今年7月一年來在淘寶網進行網購的消費趨勢統計圖。在這個統計圖裏,你能找到在過去的一年中,什麼時候消費最多?消費最多的還有哪個月?一個:我家裝修房子。一個:雙十二活動。(本來沒什麼必須要買的了,但網上的活動吸引了我。)

從這個起伏不定的統計圖中可以看出,我其實是很矛盾的,你看,當我發現我用了很多錢的時候,我會剋制自己一段時間不去買,但一段時間後,我又控制不住了,禁不起誘惑有下手了。根據這個趨勢,你預測一下,今年下期,我會在什麼時候再出現一個網購高峯?看到我這樣參加網購,你有什麼想說的要說給我聽嗎?

師:我一定虛心接受孩子們的建議。合理消費,計劃開支。

三、數據分析,實踐應用

1、身高變化統計圖

師:看了我的消費趨勢圖,再來看看你們。孩子們身體的變化情況也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請看,這是陳東的媽媽記錄的陳東十六年來身高的變化數據,製成統計圖是這樣的。請睜大眼睛,靜靜的、仔細的觀察。(課件)

師:人的身高增長有兩個飛躍期,在這兩個飛躍期中,身高增長特別快,你能發現在哪兩個年齡段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0歲到2歲和xx歲到12歲,因爲這兩條線段傾斜幅度最大。師:12歲以後身高的增長呈怎樣的趨勢?

生:12歲以後身高增長緩慢了,因爲12歲以後的線段傾斜幅度越來越小。(小幅上升,小幅增高)

師:根據統計圖呈現的趨勢預測陳東18歲時的身高是多少?生:172釐米,173釐米。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從12歲以後身高增長得緩慢了,所以不可能增長得太多。師:孩子們的想法很有道理,預測的也比較合理。現在,請拿出你的右手,用手勢表示出陳東16年來的身高變化的趨勢。生比劃。

師:嗯,不錯,現在請你比劃出陳東30——40歲的時候身高變化情況。(成年時期,身高進入平穩階段,不再長高,所以比劃的手勢應該是水平的。)

師:60——70歲的時候身高變化情況。(這個時候是老年時期了,脊柱會變彎變短,老年人的身高就會有小幅的降低。)

2、聯繫生活,體驗變化。

師:其實生活中很多數量也呈一定的變化趨勢。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請你用手勢比劃下面這些數量的變化過程。

(1)從春天到冬天,梧桐樹上樹葉數量的變化。

拿起手來,先找到起點,準備,春天發芽了,一直長到夏天,很多,很茂盛,秋天開始落葉了,落,冬天落完了。(不錯,大家很認真)

(2)一個人從出生到老,牙齒顆數的變化。

出生時長牙沒有?找到起點,準備,出生,開始長牙,長長長,長齊了,又換牙,到了成人了。不長也不掉。老年開始掉牙了,掉,掉,沒有了。

3、(課件)毛衣襯衣統計圖。

現在我們來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幫一幫這位粗心的會計。師:這是根據某商場去年7至12月毛衣和襯衣銷售量製作的一張折線統計圖,粗心的會計忘記給統計圖添加標題了,你能根據統計圖說一說:哪張是毛衣銷售量的統計圖,哪張是襯衣銷售量的統計圖嗎?生:左邊是毛衣銷售量的統計圖,右邊是襯衣銷售量的統計圖。師:爲什麼?

生:因爲

7、8月份熱,買毛衣的人少,買襯衣的多;

xx、11月份天氣冷,買毛衣的人多,買襯衣的少。

師:如果你是經理,根據這幅銷售圖,在進貨方面你會做出怎樣的安排?生:

7、8月份多進襯衣,少進毛衣,

xx、11月份少進襯衣,多進毛衣。

師:看來我們的孩子都很有生意頭腦,是的,要讓學到的數學知識爲我們的生活服務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

小結: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了什麼?知道了什麼?)

五、課後拓展

其實啊,統計思想在我國古代早已產生

課件:(統計思想在我國古代早已產生,)比如古人用“結繩記事”正是統計思想的一種體現。如今統計圖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除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還用扇形統計圖、柱形統計圖等等。人們的創造力很偉大呢。

師:除了人類,大自然也有它獨特的統計方式,請看。樹的年輪、鸚鵡螺的紋路、烏龜背上的紋路等等,大自然像這樣的統計現象還有很多很多,孩子們,借你一雙慧眼,發現身邊的數學。未來的世界等待着同學們去探索,去發現。

《統計》教學設計11

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單元教學要求

通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調查及一些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慾,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

單元教學重點

1、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

2、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及初步的推理判斷能力。

3、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單元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的統計知識。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和初步的推理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會把統計的結果在統計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如果我們班要組織一次比賽,同學們想一想組織下面的什麼活動好?

1、出示:

(1)踢毽子、跳繩、拍球、套圈

(2)學生自由選擇。

(3)爲了使大家都滿意,我們來統計一下。

2、出示統計圖。

3、根據數據在統計圖上塗一塗。

4、觀察統計圖,並回答問題。

(1)統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名學生。

(2)喜歡()活動的人最多,喜歡()活動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猜測他最有可能喜歡()活動。

(4)你認爲你們班最好組織什麼比賽?

二、課堂作業:

調查本班參加課外小組的人數,整理後製成統計圖。

看統計圖回答問題。

1、從圖中看出,一共調查了()名學生。

2、參加哪個組的人數最多?哪個組的人數最少?

3、唱歌組比美術組多()人?

4、電腦組和手工組一共有()人?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統計,統計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處非常廣泛。我們今天只是學習了初步的統計知識,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它的用處在於可以直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非常直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統計的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統計的過程,掌握統計的方法,會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2、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使學生掌握統計的方法,體驗和感受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

觀察統計圖,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

同學們,新年快到了,我們佈置教室需要一些氣球,你們說是哪種顏色的氣球可以多買一些。

二、製成條形統計圖。

紅色黃色綠色藍色

1、統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名同學。

2、喜歡()顏色的人最多?喜歡()顏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他最有可能喜歡()顏色?

4、佈置會場,多買些什麼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呢?

三、實踐活動:

每一位同學調查本組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做一次統計。

《統計》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瞭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

2、學會觀察扇形統計圖,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3、通過扇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扇形統計圖的價值,體會統計方法與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

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作用和意義,會讀扇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小組討論法、練習鞏固法、觀察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引導分析

1、分析條形統計圖

師:我聽說咱們六(2)班上週五我們學校進行的體藝“2+2”展示活動中表現的特別出色,所以我想採訪一下大家都喜歡什麼體育運動。(採訪)

師:看來大家的興趣很廣泛。這是韓老師調查後統計的數據,請看屏幕:(出示條形統計圖)

(1)說一說這是我們學過的什麼統計圖?

(2)那從這個條形統計圖中我們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呢?

2、算百分數

師:看來我們六(2)班同學觀察能力很強,從這個條形統計圖能看出這麼多有效的數學信息,那你們的計算能力又怎麼樣呢,你們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戰嗎?(有信心)

比賽:算一算喜歡各運動項目的人數佔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

(板書:乒乓球:12÷40=0.3=30% 足球:8÷40=0.2=20% 跳繩: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 其他:9÷40=0.225=22.5% )

3、引入課題

師:好了,同學們,從條形統計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數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們想清楚地知道喜歡每種運動項目人數各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幾,用條形統計圖還能直觀地表示出來嗎?(不能)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係的新朋友—扇形統計圖。(板書:扇形統計圖)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和算百分數,引出問題矛盾,滲透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進一步爲本節課的重點打下基礎並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探求新知

1、認識扇形統計圖

師:根據剛剛同學們算出的這些數據,韓老師繪製出了六(2)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扇形統計圖。(出示)

(1)觀察扇形統計圖的組成:標題、製圖日期、統計圖

(2)猜一猜它爲什麼叫扇型統計圖?

(3)觀察這個扇型統計圖由幾個不同大小的扇形構成?

2、提取信息

(1)小組討論從這個扇形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彙報:到前面來邊指邊說一說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3、提問題(有梯度)

(1)根據剛纔獲取的數學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提三個問題)

(2)同桌一問一答

(3)老師提問:(大屏幕出示)

在這個扇形統計圖中,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項目喜歡的人數,所有顏色合起來的這個圓表示(全班總人數),它代表(單位“1” )

小結:在扇形統計圖中我們用整個圓代表單位“1”,表示總體。

4、歸納特點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共同分析六(2)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的扇形統計圖,我想同學們對扇形統計圖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一下扇型統計圖有哪些特點?

生:討論、彙報

師:板書

1、圓代表總體(單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係。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經歷觀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數學活動過程中,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瞭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在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抽象思維的能力,感受扇形統計圖的價值,體會統計方法與統計思想。】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1)分析扇形統計圖,提取數學信息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補充營養成分各多少克?

小結: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係

2、練習二十五第1題:(出示:小明作息時間圖)

(1)你能從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認爲小明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合理嗎?

(3)你的作息時間合理嗎,與小明有什麼不同呢?

小結: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係;我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好習慣,給同學們自己有種學習的思考空間以及加強情感上的教育,以及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些什麼收穫?

師:扇形統計圖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用扇形統計圖來統計的,

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夠靈活地運用統計圖來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揮自己,把在自己本節課所學收穫到的和大家分享,同時也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應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解決問題。】

五、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圓代表總體(單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係

乒乓球:12÷40=0.3=30% 足球:8÷40=0.2=20% 跳 繩: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 其 他:9÷40=0.225=22.5%

水:250×87% =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統計》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統計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2,通過探索與實踐,使學生體會統計的廣泛應用價值,感受數學與其它學科的聯繫,感受學習數學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通過評價與反思,使學生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行成。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

1、出示第4題。

2、用什麼方法調查

3、提出要求:

(1)每人只能選擇一個喜歡的電視節目。

(2)在調查中每位同學都要做好記錄。

4、學生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5、在小組中看圖提出問題,互相解答。

二、探索與實踐

1、完成第5題。

提出要求:

(1)應按題目要求的時間及時測量蒜葉的長度。

(2)每個蒜頭長出蒜葉可能不只一片,測量時應該測量最長的那片。

(3)以"釐米"爲單位測量,測量結果應精確到十分位。

2、完成第6題。

分組開展活動。

提出要求:先在正方形的六個面分別寫上"1""2""3";再輪流再桌子上拋20次。其餘同學幫助記錄,最後分別進行整理,獨立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四人拋正方形木塊的結果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哪個數朝上的次數最多哪個數朝上的次數最少

討論: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三、評價與反思

瞭解各項評價指標的意思,在小組中自我評價及同學互評。

《統計》教學設計14

教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並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生日聚會的情境提出問題,體現生活裏需要統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接着通過分類理一理,出現相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它,並依據它描述分類整理的結果。然後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並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用數據表示分類整理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調查本小組的小朋友各愛吃哪一種水果,統計愛吃每種碩果的人數,填入統計表。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收集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感受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簡單的問題。

2、、讓學生初步學習有序觀察和有條理的思考。初步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回憶一下,你最高興的是哪一天?哪一天你家來了哪些客人?有哪些使你高興的事?

2、今天是森林王國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來了許多客人,祝賀大象生日快樂,它們還帶來了許多生日禮物。出示情境圖,我們來看一看,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送給大象哪幾種顏色的花?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提出問題。

談話:大下關家的客人排得很亂,不容易看出來有多少,有什麼辦法能知道來了哪些客人,各有幾個呢?

2、分類整理。

先分組整理,再組織交流。

(1)把客人分成三類。

(2)分別把小狗、小猴、小豬排隊,排隊的方法是在情境圖上找一個什麼動物,就貼一個這種動物的頭像,直到把情境圖中的動物都找完。

(3)根據排好的頭像數一數每種動物各來了多少隻,把數目填在括號裏。

3、分析數據。

提問: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麼?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分小組整理各種鮮花的朵數。

(1)談話:客人們給大象送來了哪幾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呢?課本已經把這些花印在了附頁上,請大家把附頁裏的花剪下來,分類貼在課本上。

學生剪貼,教師巡視指導。

(2)分組討論:從圖中知道了什麼?把每種花的朵數填在表格裏。

(3)組織全班交流,啓發學生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給予評價。

2、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

(1)談話:請看書,表中有五種水果,誰來說說各是什麼水果?你喜歡吃哪種水果?附頁裏也印了5種水果。你喜歡吃哪種水果,就從附頁裏把它剪下來。然後以大組爲單位,由組長帶領排一排,再數一數喜歡吃每種水果的人數,最後把這些人數填在自己書上的表裏。

(2)讓學生自己動手剪一剪,以小組爲單位排一排,填表。

(3)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統計的結果,讓學生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想一想,說一說。

4、(1)談話:今天我們幫大象統計了來的客人,

送的鮮花,大象非常高興。知道了可以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並製成圖或表的方法來進行統計。

(2)回家後把今天大象過生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教後反思

一、“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活動開始,設計由讀詞語“生日”到“孩子的生日”再到“動物的生日”,讓學生在熟悉的、親切的生活背景的素材中找出具有數學意義的關係和特徵——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這情境的創設既可以導入數學知識教學,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數學的活動化,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也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在活動中,設計了分一分、排一排、貼一貼、數一數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自己探索出較好的數學方法。在實踐活動中,有的學生還能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整理信息,我抓住這個機會順勢組織學生討論而確定較好的統計方法。

三、“數學的問題化,讓學生學習思考的數學”也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在活動中利用數學教材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並在思維的碰撞中發展思維。從而深化對統計的意義的認識。注重操作和思考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重視引導學生參與的過程,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多種感官協調合作下獲取知識,教師始終一學生爲主體適時有效地給以引導和幫助,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習興趣,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慾,主動參與學習,逐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統計》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七冊第六單元第105頁的例2,第106頁做一做,練習二十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橫向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問題,能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通過學習條形統計圖,讓學生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橫向複試條形統計圖,能從複試條形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

2、能根據橫向複試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新

1、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喚醒學生對上節課知識的記憶,有助於學習新的內容。】

2、出示五種動物時速統計圖。

提問:

(1)它有什麼特點?

(2)這個統計圖告訴我們什麼信息?

指名回答後師小結。

【設計意圖:回顧上節課分析統計圖的方法。】

3、導入談話

師:同學們,從這個橫向條形統計圖裏發現了很多信息,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統計的知識,繼續研究複試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1、課件出示例題2的統計表。

2、指導分析例題2 的統計表。

3、請大家想一想,如果讓你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製作一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該怎樣畫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探索、思考,並得出結論。】

讓學生說說:用橫條表示停車的數量;同種停車數量要挨緊等。

提問:甲乙兩個停車場應該怎樣表示?

1、先示範畫兩條橫條,讓學生觀察、參與。再讓學生完成其餘的橫條,完整統計圖。

【設計意圖:通過示範,讓學生在製作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時有既定的步驟。】

2、待學生完成統計圖後,解答統計圖下面的兩個問題:

(1)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大膽設想,激發學生思維能力。】

3、課堂活動:完成106頁的做一做。

先指導學生審題,分析表中數據,再讓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然後解決統計圖下面的提問。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第一題

讓學生小組裏完成統計圖下面的兩個問題,再集體彙報。

2、完成練習二十第二題

(1)學生彙報得到哪些信息。

(2)第二個問題學生先調查各人的人均居住面積,再在小組裏完成,展示學生作業。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以及對自己表現得評價。

五、佈置作業

調查小組人均用水和用電量,製作成條形統計圖。

標籤:教學 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