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國小教學設計15篇

設計1.47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教學設計15篇

國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學習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

3、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

【教材分析】

1、重點:

⑴ 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義。

⑵ 學習富於特色的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2、難點:

對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刺秦王的壯士荊軻、三國勇士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張嘎、在長長的鐵道線上英勇殺敵的鐵道游擊隊員等等。今天我們學習來孫犁的小說《蘆花蕩》,去認識一位無名老英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⑴ 作者介紹: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後,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國小教書,對白洋澱一帶人民羣衆的生活有了初步瞭解。抗戰爆發後,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進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澱派”。《白洋澱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蘆花蕩》是一短篇小說。

⑵ 生字生詞:

瘧子(yào) 提防(dī fáng) 吆喝(yāo hē) 躥(cuān) 仄(è)歪 颯颯(sà sà) 寒噤(jìn) 張皇失措 央告

2、聽課文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用“這是一片______的蘆花蕩”陳述。

3、再讀課文,劃出景物描寫的句子。

三、品讀研討

1、美麗的蘆花蕩裏有着哪些人?

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

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

一羣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2、課文記敘了哪些事情?

⑴ 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夜送兩個小女孩進蘆花蕩);

⑵ 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老頭子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

3、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愛國熱情。

四、複述課文

1、小組合作,學會概括性複述課文,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_____”和“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________”複述故事情節。

預設: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的腦袋上。

2、學生評價。

3、拓展延伸。

請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在______”的句式說話。

五、課堂小結

燕趙多慷慨之士。這個極具傳奇色彩的《蘆花蕩》故事,讓我們在冀中人民身上,看到了屬於北方民族的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質。小說寫的是殘酷戰爭裏的人和事,但決沒有“悽悽慘慘慼戚”的描繪,其高昂濃重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

六、本節課配套習題設計

1、抄寫生詞。

2、通讀課文,感受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課外閱讀短篇小說《荷花澱》。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朗讀課文

三、品讀研討

1、小說的主角是誰? 老頭子。

2、請用“老頭子的英雄性格表現在______”說話,探究人物性格。

(學生小組討論、補充完善。)

預設:

⑴ 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外貌:“撐船的是一個……除非在白洋澱上。”

語言:“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心情:“悠閒”“編算”。

⑵ 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對女孩:喜愛;

對鬼子:滿懷仇恨。

⑶ 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爲上。

勇:不帶一枝槍;

智:設下計謀。

⑷ 表現在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上(核心性格)。

3、課堂練習: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頭子的英雄行爲,會想些什麼呢?請你以二菱的身份,設身處地,把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四、品味語言

1、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請找出來,細心加以體會。

(詳見課文。)

2、請你任選一句,談談你的審美感受:

預設:

⑴ “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擬人手法,把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⑵ “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

比喻手法,體現出老頭子的英勇、幹練。

⑶ “鮮敕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語言清新雋永,柔婉秀美,富有詩情畫意。

五、課堂小結

年近六十,照例該養養老了,我們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特別是他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從他的身上,我們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本節課配套習題設計

1、完成《學案》練習;

2、課外閱讀《這裏的黎明靜悄悄》(蘇聯·肖洛霍夫)、《米隆老爹》(法·莫泊桑)。

國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教科書第12頁準備春遊食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10張正方形卡片、15個○卡片、2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準備

1、出示準備春遊食品的情境圖。以小精靈聰聰的身份說二(1)班明天要去春遊。小朋友正忙着準備春遊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

2、讓學生觀察畫面,並請學生說一說了解到的情況。

二、新課

1、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師:我們來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遊食品好嗎?!請各組爲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遊食品。

(1)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每種食品“應該每份同樣多”。

(2)動手分一分。分好後,請各組推代表展示分配結果。

(3)讓學生觀察各組爲二(1)班小朋友準備的春遊食品,發現:每份中的各種食品同樣多。說明: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鞏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13頁“做一做”。

請學生看題,並說一說題意。特別請學生說一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

(2)讓學生用10張正方形卡片代替麪包,分一分。分好後,同桌檢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樣多。然後,按分的結果填空。

3、嘗試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書第14頁例2提出: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請各組用實物圖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分的結果。

(4)教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後,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4、獨立進行平均分。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礦泉水,獨立完成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練習

1、練習三的第1題。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花,動手往3個花瓶裏插花。

說明:想怎麼插花就怎麼插。最少設計兩種插花的方案。

(2)交流。請學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評價。讓學生相互評價,欣賞自己的作品。

然後,請學生選出每瓶插同樣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強調:這幾種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進3個花瓶裏。

此題的“插花活動”爲使學生對平均分的印象更深,開始可以讓學生喜歡怎麼插就怎麼插,以顯示題目的開放性。教學時,還可讓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個花瓶裏插花。藉助插花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練習三的第2題。

讓學生根據“平均分”概念判斷“誰分得對”。練習時,先讓學生弄明白題目要求,再讓學生獨立進行判斷。讓學生在運用“平均分”概念進行判斷的練習活動中,鞏固對“平均分”的認識。

3、練習三的第3題。

(1)讓學生根據題意準備學具卡片。

請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梨”,爲什麼。

(2)讓學生獨立完成把梨平均放進4個盤裏的任務。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後,每份分得同樣多。

教學反思:

國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朗讀課文。

2、瞭解水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課時安排]二課時

[雙色AB案]

A案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將根據兒童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點,以孩子普遍喜愛的謎語導入。在教學生認字的方式方法上,力求做到遵照《課標》隨文識字的要求在讀書中識字。在識記過程中方法多樣,方式靈活,注重培養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講多讀,引導學生明白不同語句用不同語氣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自已感知課文。並利用童趣化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相關課件。

2、師生收集水與人類關係的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條謎語,你能猜出謎底嗎?

師說出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學生猜,隨機板書課題。

二、通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生帶着問題我是什麼試讀課文,並圈出文中生字,多讀幾遍。

2、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仔細聽老師是怎樣把每一個字讀準確的,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

3、學生自由大聲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

4、開火車認讀帶拼音生詞卡片,師相機指導正音。

重點指導讀准以下字、詞:

zaozai

躁災

暴躁灌溉沖毀災害睡覺散步飄浮

5、小組分別交流識字方法。

6、分小組齊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流利。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2、彙報觀察結果,相機引導學生觀察重點字的特點,左右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師範寫字、邊寫邊強調重點:如:曬的第九筆是豎彎,沒有鉤;四點底的四點不同的排列方向。

4、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教師巡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檢測鞏固識字

1、點名讀課後不帶拼音的生字詞。

2、分小組比賽讀,加強記憶。

五、作業

1、多向交流記字方法(小組交*交流)

2、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給朋友聽。

第二課時

一、言語激趣,引入課文學習、

小朋友,聰明的你知道我是什麼了嗎?請你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二、抓重點段進行朗讀感悟、

自由讀課文,說說你從什麼地方知道我是水的?(找出第三自然段)

1、自己練讀,評議指導:

你的朗讀很流利,你想聽聽水自己是怎麼說的嗎?

2、(課件出示水滴):小朋友,你真聰明,我是水,不過我睡覺的時候,請你讀得再輕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時候讀得輕快一些;瞧,我在江河裏奔跑,在海洋裏跳舞、唱歌的時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讀得活潑一些嗎?再練習練習,你肯定是最棒的。

(課件設計江河裏水流的情景,重點凸現一大滴水珠,並用對話的形式出示它的語言。)

3、教師範讀,學生練讀。讀出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時的不同語氣。

4、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放聲朗讀

(2)、出示課件:(出示水滴的話)小朋友,我的性格是多變的,你能把我的各種變化找出來嗎?

(課件設計與上同,語言內容變化。)

(3)、生自由找、畫,師隨機板書:(汽、雲、雨、雹子、雪)

(4)、出示課件:你最喜歡我的哪種樣子啊,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課件設計出現江河、小溪、大海三處不同的水珠,形態各異。)

學生分別找出不同自然段進行賽讀、點評。

5、學習第四自然段

水聽到小朋友們讀得這麼棒,都想與你們交朋友了。可是他說作爲朋友,還想把他的脾氣告訴你們,你們想知道嗎?

(1)小組合作讀第四自然段,老師巡視輔導。

(2)引導學生在反覆練讀中體會水溫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

(3)提出不懂的詞語,相機理解溫和、暴躁、灌溉、淹沒、沖毀、災害等詞語的意思。

(4)根據自己的體會,讀出水不同的狀態和溫和、暴躁的雙面性,齊讀課文。

(5)背出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反饋

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知識,懂得了什麼道理?適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培養。

四、拓展思維

1、水是我們親密的朋友,除了課文中介紹的,你還知道水能幫助人們做什麼好事嗎?

2、說話練習

用假如我是水結合課文中介紹的知識說一段話。

五、作業

1、把今天新認識的字讀給父母或朋友聽聽。

2、找找水的資料,看看我國水資源情況怎樣。

國小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會認“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漢”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早晨、鮮豔、打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大青樹下的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3.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漢”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早晨、鮮豔、打扮”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大青樹下的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入,介紹資料。

1、(課件出示1)播放音樂(或視頻)《愛我中華》片段: “五十六個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種語言, 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 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

2、引導交流: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請小朋友說說你找到的有關不同民族的`圖片,介紹一下你瞭解到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3、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着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俗。教師利用課後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4、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課件出示2)板書課題:

1、大青樹下的國小。

2、請大家讀題。誰來說說課題該怎麼讀?我們再一起把課題讀一遍。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大青樹下的國小有什麼特色呢?讓咱們一起走進這所大青樹下的國小,去認識一羣少數民族的孩子,去感受這所國小的魅力。

1、請你自己試着讀課文。

(1)給課文標出自然段。

(2)勾畫出不認識的字,根據注音拼讀,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自然段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出示讓學生認讀。

4、(1)(課件出示3、4)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第一組含有會寫字,第二組含有會認字): 早晨 絨球花 漢族 鮮豔 服裝 打扮 朗讀 安靜 停 在 粗壯 影子 坪壩飄揚 摔跤 鳳尾竹 潔白 認讀形式靈活多樣。

師生參與評價,重點強調生字“粗、族”爲平舌音,“晨、裝、絨、摔”爲翹舌音;前鼻音“漢、豔、扮”,後鼻音“靜、停、揚、鳳”等。 你認爲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學生練讀。

(2)有關民族的詞語。(課件出示5)

景頗族 傣族 阿昌族 漢族 德昂族 注意讀準“頗、傣、昌、昂”的字音。

5、詞語我理解 溫馨提示:(課件出示6)

理解詞語的方法:

1、查字典或詞典、聯繫上下文、從理解重點字入手。

2、有的詞語應該理解在文中指什麼?

3、有的詞語不僅要弄清它的意思,還要想一想這個詞用在什麼場合?

(1)小組交流自己理解的詞語。

(2)猜猜我是誰。根據意思說出對應詞語。(課件出示7)

①指旌旗隨風擺動的樣子。 ( )

②形容色彩華麗。 ( )

③山間平整的場地。 ( )

④邊防,邊境。 ( )

⑤兩人徒手較量,以把對手摔倒爲勝的競技運動。( )

6、生字我會寫

(課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課件) 晨 絨 球 漢 豔 服 裝 扮 讀 靜 停 粗 影

(1)識記字形 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字? 形聲字構字規律識記“裝、晨”:“衣、日”是形旁,表義;“壯、辰”是聲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漢”“扌+分=扮”“訁+賣=讀”“米+且=粗”“青+爭=靜”“豐+色=豔”。

換一換:“報”把“扌”換成“月”就是“服”。

(2)說說本課每個字,提醒大家寫時要注意什麼?(課件出示9)

寫好生字四步走:

1、說一說。

2、看一看。

3、寫一寫。

4、對一對。

說一說:整體結構上要注意什麼。

上下結構,“晨、裝”上窄下寬。

“漢、扮、讀、停”——左右結構,

應寫得左窄右寬。 “豔、服、靜、粗”——左右結構,應寫得左右等寬。

國小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呱、哩”等六個生字,會寫“岸、紋”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感悟“撿、扔、激、碰、蕩、返”等詞語的用法。

3、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呱、哩”等六個生字,會寫“岸、紋”等八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感悟“撿、扔、激、碰、蕩、返”等詞語的用法。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一、依題設疑,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當中有哪位到過空房子裏或是到過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大叫過,叫完後你叫到什麼了嗎?(你“啊——”他也“啊——”;你問“你是誰”他也問“你是誰”)有趣嗎?誰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設計理念:通過設疑,可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產生急於學習本文的興趣和動力。)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

2、學習生字,生字組詞。

3、理解有關詞語。

(設計理念:先掃除文字障礙爲後面的讀通、讀懂課文鋪平道路。)

三、實驗演示,釋疑解難

1實驗演示,也可通過媒體媒體演示,課後還可利用小溪、池塘做實驗)

①觀察並口述實驗過程中水的變化。

②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畫出課文描寫水變化的句子。

(她撿起……蕩回來)並認真朗讀。同時對“撿、扔碰、圈”等字詞加深理解。

2、觸類旁通,釋疑解難

重複朗讀感悟第五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板書關鍵詞)

指導有感情地(用耐心、親切的語氣)讀青蛙媽媽的話。(可先聽課文錄音,再讀)

(設計理念:通過演示,變抽象爲具體,化難爲易,觸類旁通。)

四、感情朗讀,整體感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說說讀後體會,(今天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回聲是怎麼形成的,其實大自然還有很多奧祕我們還不懂呢,今後我們還要更進一步的學習研究。)

(設計理念: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有利於進一步地把握全文。)

五、讀寫練習,鞏固新知

1、熟讀課文。

2、抄寫有關字、詞。(設計理念:通過讀寫練習,有利於鞏固新知。)

國小教學設計6

學情分析:

《唱臉譜》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韻味”的一篇主體課文。京劇是中國最著名的劇種,被世人稱爲“國粹”,而京劇臉譜被稱之爲“國粹中之國粹”,素以精巧的構圖,絢麗的色彩,細膩的線條見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歌曲《唱臉譜》的歌詞便是本課的課文,活靈活現地展現了豐富多彩的臉譜文化,熱情洋溢地讚美了臉譜這一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形式。

大部分學生對京劇瞭解較少,教師在課前讓學生蒐集京劇、課文涉及到的人物的相關資料,開闊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時教師和學生一起欣賞臉譜,瞭解臉譜,品讀課文,感受韻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京劇中不同臉譜與人物性格的關係,感受豐富多彩的臉譜文化。

2.練習獨立識字,認字2個,寫字11個。

3.結合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激發學生對京劇這一國粹以及對戲曲音樂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識臉譜。

京劇是中國最著名的劇種,被人們稱爲“國粹”,京劇臉譜更是被稱爲“國粹中之國粹”。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京劇臉譜,來細細品味《唱臉譜》這篇課文的韻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藉助課前談話,讓學生交流有關京劇的資料,藉助京劇名段,讓學生對京劇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用京劇是我國最著名的劇種,被稱爲“國粹”,而京劇臉譜又被稱爲“國粹中之國粹”這樣的導入語,激發學生帶着這種民族自豪感走進課文,去品讀文本 】

二、檢查預習,感知臉譜。

1.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

2.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詞義,掃清障礙。

“四擊頭”和“鴛鴦瓦”是京劇裏的專業術語,來讓我們瞭解一下它們。(理解詞語)

4.朗讀詞語,感受節奏。

出示詞語:頂呱呱 叫喳喳 笑哈哈 美佳佳 (指名讀,齊讀)

(1)讀了這些詞語你有什麼發現。(指名回答)

(2)僅僅是讀詞語就讓我們感到了明朗歡快的節奏,那把它們放回到課文裏再讀一讀,看課文能給我們什麼感覺?(指名回答5.瞭解人物,留下疑問。

出示詞語 : 典韋 竇爾敦 猴王

(1)指名讀,這些都是課文裏的人物,誰能介紹一下他們。(指名介紹)

(2)我們普通老百姓對一個人的評價可以簡單到說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那麼在京劇臉譜上是如何塑造這些人物的形象的呢?

【設計意圖:此環節,除了常規的檢查預習任務之外,我主要結合讀ABB式的詞語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節奏美,感受課文的韻味。並讓學生交流自己課下蒐集的人物資料,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爲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三、品讀課文,感悟臉譜。

(一)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

2.你讀書的水平真是頂呱呱,我們就從頂呱呱說起。(板書頂呱呱,指導書寫“呱”)這是外國人對京劇臉譜的讚歎,外國人看到了什麼,發出了這樣的讚歎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小節,尋找答案。

3.指名回答。

4.當外國人看到將那五色的油彩往臉上畫的時候,有什麼感覺?(指名回答,指導朗讀)

5.正是帶着這種驚訝,“四擊頭”一亮相,他們不禁讚歎道(讀最後一行)。老師聽到同學們將“簡直”讀得特別響亮,你們實在是太會讀書了,這樣一讀就將外國人的讚歎表現得淋漓盡致了。其實啊,你們知道嗎?這個“愣”和“簡直”都是北京的方言,這樣以來啊,就讓課文充滿了濃郁的京味。

6.我們的京劇臉譜讓外國人這麼驚訝,這麼讚歎,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感到?(指名回答,指導朗讀)

7.齊讀第一小節。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

1.在京劇表演中,爲了表現人物的性格,就在臉譜上用了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人物的性格,下面就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二、三小節,再聯繫你手中的資料,說說在京劇臉譜中用什麼顏色代表了人物的什麼性格。

2.同桌交流。

3.誰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指名回答)

4、大家真會學習發現了臉譜的奧祕,那老師來說幾個人物,你們說說他該用什麼顏色的臉譜。(指名回答)

5.我們既然知道了臉譜的顏色代表着性格,。那這第二、三小節該怎麼讀呀?黑臉怎麼讀,白臉怎麼讀,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二、三、小節,找找感覺。(自由練讀、指名讀)

(三)學習第四小節

1.課文只是向我們列舉了一些代表性人物的臉譜,實際上在那些前輩大師們的勾畫下,還有許許多多色彩鮮豔豐富多彩的京劇臉譜,來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播放圖片)

2.齊讀第四小節。

3.這一小節有什麼特點?(指名回答)

4.再讀讀第四小節,看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臉譜的什麼特點?(指名回答,板書“美佳佳”,指導書寫“佳”字)

5.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第四小節。

6.這篇課文的作者真了不起,反覆使用ABB式的詞語, “一XX”的形式,讓文章特別地有音韻美,又用了北京方言,京劇特有的唸白,讓文章充滿了京腔、京韻,實在是太厲害了。讓我們將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感受一下這充滿韻味的語言。(齊讀)

國小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國小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具有云貴地區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或CD碟片。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瞭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着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俗。

2、教師利用課後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二、揭示課題,範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國小,大家願意不願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國小。

3、教師配樂範讀。

三、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這所民族國小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四、分組朗讀,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後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⑴着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並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⑵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國小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現民族國小的美和課文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⑴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着這部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⑵學生讀後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後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⑶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後再指名練習。

⑷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⑴ “當,噹噹!當,噹噹!”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國小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⑵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後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⑶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隻小鳥、蝴蝶或者一隻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麼認真,課文朗讀得這麼動聽,你會怎麼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彷彿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裏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覆朗讀這幾句話。

⑷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麼?操場會是怎麼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4、第四自然段:

⑴這所民族國小留給你什麼印象?交流感受。

⑵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國小,瞭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麼美麗的民族國小,多麼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⑶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五、綜合性學習

你們的課餘生活是怎麼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餘生活記錄下來。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後我們再來交流。

國小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五冊第70~7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歸納概括、遷移類推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估算的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猜數引入

老師想了一個數,它是個兩位數,你們猜它是幾?(隨着學生的猜測,教師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憶剛纔我們猜數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呢?像剛纔這種在老師提示下進行有根據的猜測,叫估計。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計。

[說明:課前的猜數遊戲,學生興趣盎然,爲新課的引入做好了鋪墊。]

二、感受估計的需要

1.今天的課堂上,除了老師和你們外,還來了你們的一些老朋友呢!(課件呈現8只機器貓)來了多少隻機器貓?(當數量少的時候,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快數一數,這裏有多少?(課件呈現滿屏幕的機器貓,造成學生數不清的困難)

2.這麼多,一下子數不清,我們可以估一估呀!(學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師:怎樣估計能精確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後再看有這樣的幾份。

生2:給這些機器貓排排隊。

……

3.課件給機器貓排隊,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約有幾隻,然後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師:機器貓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約有多少隻?該怎麼列式?

[說明:創設數機器貓只數的情境,分成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1.直接呈現數量較少的機器貓,學生一眼就可以觀察得出;2.呈現很多機器貓,造成數不清的困難,引導學生感受估計的需要;3.由於眼花繚亂,第一次估計不精確;4.通過交流估計的方法,達到比較精確的估算。這樣四個層次的教學,讓學生主動感受和體驗到了估算的必要性與作用。]

三、交流估算的方法

1.29×8大約等於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練習本上表示出來。

2.交流展示學生的估算方法。

A.29×8≈240,把29看成30。

(師介紹約等號的含義、寫法和讀法,並與等號進行比較)

B.29×8≈160,把29看成20。

C.29×8≈290,把8看成10。

D.29×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

[說明: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鬆與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以盡情地流露與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纔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到完善。學生在此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方法,雖然有的方法還不恰當,但每個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得到了發展,並在與他人方法的比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優越性和侷限性。]

3.這幾種方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4.同樣是把因數看成整十數,但估出來的結果差距很大,這是什麼原因啊?

5.通過交流明確:應該把因數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個結果,哪個與準確值最接近?(課件演示每種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個8,C是多估了2個29,D是多估了2個29和1個8;這裏不需要向學生直接說明,只要讓學生感受即可)

小結:這幾種方法都可以,同學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給每人5只機器貓,估一估,這些機器貓夠送嗎?42×5≈200(只)

和前面一題進行比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試一試。

21×6≈ 48×5≈ 397×3≈ 510×7≈

9.小結:我們在估算的時候,都是把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個數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四、拓展提升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 聯繫。陸老師今年暑假的北京之遊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關的知識,讓我們以數學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長城

長城離陸老師所住的賓館有點遠,汽車每小時行駛53千米,3小時纔到達,長城離賓館大約有()千米。

第二站:美麗的北海公園

告示:每條大遊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個旅遊團,每個團有31人,估算一下,他們能同時上一條船嗎?

[說明:此題引發了學生的爭論:約等於120,卻爲什麼不能上船?出現認知上的矛盾,學生通過爭論後,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結果也比準確值小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確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在運用估算結果來解決實際問題時,還必須考慮現實情況。]

比較:31×4○120(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另一個用途)

第三站:天壇公園

每張門票8元,陸老師所在的旅遊團共有39人,320元錢夠買門票嗎?

爲什麼同樣是估算,剛纔不能上船,而現在買門票卻又夠了呢?

學生通過辨析比較發現,剛纔是估小了,而現在是估大了,所以夠了。

比較:39×8○320

第四站:購買北京特產

每種特產,老師準備都買8份,請你們幫助我算一算,大約要花多少元錢?

反饋:1.(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 ≈60×8+10×8+30×8

=800(元) =800(元)

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單?想一想,老師大約帶多少錢就夠了?(讓學生明白估算還可以爲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估算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題材,重視進行估算示範,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並關注估算在培養學生邏輯思辨、辯證看待問題能力上的作用。

1.大膽改變教材內容,使學生產生估算的需要,體驗估算的現實性。

乘法的估算,學生以前並沒有接觸過。在這節課上,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的內容做了一些調整,將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所學習的新內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並通過現實問題,讓學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與此同時,課中所設計的一系列練習,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碰到的現實問題,並具備用估算解決的現實需要,因而整節課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內涵,讓學生體驗數學課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數學課,既能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能將簡單的問題深化。“乘法估算”一課,教師們都會想到要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必要性”,設計的學習素材要富含現實氣息,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夠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們就可以發現,在現實運用估算的過程中,分爲兩種情形:一是根據估的結果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二是因爲估的結果有時估大有時估小,單憑估出來的數據並不能直接準確地回答所要解決的問題,即還需結合現實情況進行考量。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些情況,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估大”、“估小”的情況及如何運用這樣的結果解決問題,同時穿插比大小的訓練,從而將現實性、思辨性較好地統一起來。

國小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掌握對小飾品的裝飾過程和裝飾的技巧。

2、提高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在小掛件的製作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畫畫、貼貼、剪剪接接、掛掛玩玩的美術製作活動的樂趣。

2、在學習的基礎上,創造自己所設計的新形象,並充分展示出來。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好物體展示。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卡紙等製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會有一些掛件。

2、這些掛件是什麼樣子的。

3、掛件有哪些他點。

二、發展

1、掛件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一串串的,你打算做什麼樣的?

2、在小掛件上可以進行各種裝飾。

三、指導評析

1、教師巡迴指導。

2、學生展示作品。

3、自評、互評。

4、選出最佳設計獎和最佳創意獎進行鼓勵。

四、總結

課後可以回家製作小的掛件掛在窗戶上、門上,進行美觀創作。

國小教學設計10

第一單元 負數

第一課時 負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教學重點: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負數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生活情境中負數有關資料,如氣溫、收支,股票漲跌等。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纔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麼?(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銀行有存錢和取錢……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課件2、3、4、5、6)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着剛纔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7)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課件8)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着寫出表示方法。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課件9)

談話:剛纔,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在這裏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說一說。(課件10)

生活中還有能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嗎?

4.進一步認識“0。” (課件11)

以溫度計爲例,觀察“0”的作用?

結論: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5、聯繫生活中的氣溫;進一步感受正負數的應用。

(1)介紹溫度計相關知識。(課件12、13)

(2)一次讀出4個城市的溫度。(課件14、15、16、17、18)

三、練習應用

(1)辯一辯:

“16℃”和“-16℃”的意義相同嗎?(課件19、20、21、22)

(2)做一做:指出下面數中的正負數。(課件23)

(3)填一填:珠穆朗瑪峯和吐魯番盆地海拔高度。(課件24)

四、課堂小結:(課件25)

五、課外拓展:

負數的歷史。(課件26、27、28、29、30)

六、板書:

負數的初步認識

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讀作:負六。“-”,叫“負號”。

像“+6”這樣的數叫正數,讀作:正六。“+”,叫“正號”。也可省略不寫。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43-85.6 +0.9 -+ 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週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週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爲標準記爲0m或(0kg)。超過的記爲正數,不足的記爲負數,然後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課後反思:

國小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作者通過寫一個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魚、怎樣畫魚以及作者與他之間的“談話”,把一個熱愛生活的殘疾青年形象生動地勾畫出來了。

這篇課文是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材料”。積累材料是以仔細觀察作爲前提的。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這一課有兩個觀察角度:一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青年的一舉一動,把聾啞青年寫“活”的;二是聾啞青年通過仔細觀察魚的每個部位和魚遊動的樣子,把魚畫“活”的。

二、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習課文中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格。

2、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4、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2、學習作者怎樣留心周圍的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

四、教具準備:幻燈片

五、教學方法:合作學習。

六、課時分配:二課時。

七、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3、給課文分段,並學習第一段。

二、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合作學習課文二、三、四段。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合作學習,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徑:

(1)、緊扣“遊”,滲透整篇文章。

(2)、通過幻燈、質疑、小組討論、朗讀、精心設計練習等多種形式來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達到解難釋疑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的讀、思、做、議、說的語文能力

國小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讀憂傷、哀痛、持續、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無窮、假若等詞語。

2、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4、珍惜時間,不隨便浪費時間,抓緊時間學習。

教學重點:

理解我從爸爸的一席話和生活體驗中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不斷取得成功的。

教學難點:

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並落實在行動中。

教法與學法:

引導、點撥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師適時點撥,理解課文內容。

鼓勵欣賞法:教師適時點評,以欣賞的眼光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

自主、合作與探究:讓學生在探討與交流合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小黑板、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時間像小馬車〉引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想想課文講了哪些事?讀後你明白了什麼?

2、檢查字詞。

三、重點探究,解決問題

(一)學習課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可採用自由讀、指名讀、分組來讀這部分內容。在讀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桌之間相互探討句子的意思。

1、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這句話是理解的難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幫助理解、體會。

讓學生出示蒐集到的最疼愛自己而已經去世的長輩的照片,。談談疼愛自己的人逝去了你有什麼感受。

讀文中父親的話,看看父親是怎麼理解的。

引導學生讀讀我的生活體驗,看看我是怎麼理解的:看到太陽下山,知道一天就這麼過完了,看到鳥兒飛到天空,想到鳥兒明

天即使飛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

指導朗讀爸爸的話及我的生活體驗。

2、同桌合作,交流對第二至四句的理解、體會。並通過朗讀,從中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3、播放課件,感受時間的消失。

(二)學習第八自然段

1、時間那麼寶貴,我們怎麼利用好時間呢?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和時間賽跑,課文寫了幾件事?

2、在書中標上序號,並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說內容要點。

3、找出我跑贏時間的感受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體會我與時間賽跑取得成功的快樂。朗讀時,力求體現出跑在時間面前的勝利的喜悅和自豪。

(三)學習九、十自然段

全體朗讀這兩個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裏收益無窮的喜悅,把自己的感受融會到讀書中去。

四、瞭解珍惜時間的格言。(課件)

四、滲透思想教育。

國小教學設計13

【教材簡析】

這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國小讓三個學生做“逃生”遊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國小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體現出小女孩品質的可貴和團結合作的重要。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國小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啓迪。

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講三個學生做遊戲的經過。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弄清了實驗成功的原因後,感到十分激動。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爲主線,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設計思路】

1、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導入,感受實驗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爲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2、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的主要特點。運用本單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容。

3、通過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做(遊戲)、演(分角色朗讀及表演課文內容)突破本課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後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

瞭解實驗(遊戲)的經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做遊戲。

2.請參加遊戲的學生說說自已在做遊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遊戲的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小結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纔遊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纔同樣的遊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採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2)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

2、檢查自讀情況。初步解決閱讀困難。

小結過渡:同學們能提出這麼多的問題,真棒!既然同學們有這麼多疑問,就讓我們再把課文讀讀,看誰最快找到答案!在讀之前老師給同學們一點提示,請看。

三、再讀課文,深入分析課文。

多媒體顯示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遊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再讀課文時,想一想:

(1)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2)實驗最後成功了,爲什麼實驗能取得成功呢?

(3)你覺得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

請同學們帶着問題,一邊仔細地看屏幕,一邊認真的聽錄音。

(播放動畫)聽完後:板書三個問題。

1、小組交流。討論剛纔提出的三個問題。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討論、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2、全班交流。小組彙報,共同解決問題。

四、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深入體會重點句。

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後。” (引導體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等。可引導學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着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爲什麼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讚揚。)

五、實驗成功了,最高興的會是誰?(教育家)

對,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把最後一段讀讀,注意要把教育家激動、興奮的感情讀出來。(齊讀最後一段)

同學們讀得真棒!分析最後一段。板書: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失敗 爭着往外拉

成功 先人後己 、合作精神

六、再次交流收穫。

1、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2、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3、重演課文中的遊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後己的精神。(此項活動可結合教學靈活處理。)

【板書設計】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失敗 爭着往外拉

成功 先人後己

合作精神

國小教學設計14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樹立健康第一,學生髮展爲本,以培養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爲主要目標。讓學生在學練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學練中爲每位學生提供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學練空間,讓每位學生在學練中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教材分析

排球項目是中學體育教材之一,深受廣大女生喜愛的運動,其中墊球和傳球技術學生在國中和高中階段有過介紹和練習,所以對墊球和傳球技術都有所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

然而在正面雙手墊球和上手傳球技術中,學生最難掌握的就是在墊球和傳球時對傳出球來的準確性及全身協調的用力。本課着重解決墊球和傳球正確性及傳墊球給對方的準確性,爲往後的一傳二傳手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合理的運用該項技術,爲進一步學習組合技術和教學比賽打下一個紮實的基礎。

三、學情分析

高三女生應該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且排球是深受大部分女生喜愛的項目。對排球的基本技術也有一定的基礎,有較強的表現欲和求知慾。

四、教法分析

1. 遊戲法

通過遊戲帶動學生的氣氛,及培養球感 2. 評價教學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評、互動,教師參與其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提出改進意見,培養互助合作精神。

3. 比賽法

通過比賽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知道自己那裏不足,以進一步改進自己的不足。

國小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強調眼、手、腦的結合,嘗試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種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現出來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興趣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從觀察、觸摸到動手錶現充分感受不同質地材料的肌理美。

2、用不同的方法表現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創造漂亮的肌理美。

課前準備:

1、教師製作好的磨印、拓印畫面。

2、學生蒐集各類凹凸不平的、不同質地的材料,用於表現肌理的繪畫工具。教學過程:

一、回憶

1、導入新課(展示圖片)

如:服裝、日用品、食品等。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悟,對肌理的作用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發展

1、教師出示不同肌理效果的圖片。

(平面壓印、磨印、拼貼等)

2、學生在欣賞和觸摸的過程中瞭解肌理效果的製作方法。

3、啓發學生。

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在這些凹凸不平的物體中物體本身就有一種漂亮的紋理。

三、創作指導

1、鼓勵學生,用顏料拓印,用彩色鉛筆、蠟筆磨印或選擇自己的方法,選擇一些物體把它們的肌理表現出來。

2、教師巡迴指導。

3、學生自評、互評。

4、展示作品,製作展示牆,選出優秀作品。

四、總結

課後可以嘗試出用剪、貼、添畫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畫面。

標籤:教學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