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讀後感

心理學2.79W

跟許多自然科學一樣,社會心理學至今還是沒有一個爲所有的心理學家普遍接受的定義。但是首先,我想談談我對這個學科的興趣之源。社會工作的對象是人,是人和環境的互動,無論何時何地,人的心態和行爲總是受到其他人的存在以及羣體和整個社會的影響。學習這門學科,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自己,提高行爲的自覺性,增強社會的適應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用新的方法去觀測人和理解人,從而更加準確的理解人們行爲的意義、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周圍世界的關係。這種觀測裏和理解力對於我們即將踏上社會指路的青年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社會心理學》讀後感

社會心理學是從社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對人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爲規律進行研究的學科,有着極其旺盛的生命力,它的主要研究對象爲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爲、社會交往心理和行爲、羣體心理和社會心理學。它又屬於自己的方法論,主要有:一般方法論和專門方法論和特定學科的具體研究方法,比如說觀察法,心理測試很檔案研究等等。

看到這兒,我心裏不覺得想起了一些經典的心理電影,《沉默的羔羊》,《美麗心靈》這些名噪一時的電影直到現在也是心理學電影的經典之作。《沉默的羔羊》中的變態心理學家,食人魔漢尼拔通過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幫助女警探辦案;《美麗心靈》中瘋狂的數學家因爲不堪忍受別人對自己和學術上的歧視而產生幻覺。

這些電影的精彩之處,就是運用了一些心理專業知識,充分的將錯覺,喚醒,情緒等元素髮揮到極致····現在我甚至有那麼一點感覺,研究心理學有的時候是透過別人對自己的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

在這本書中,還出現了“社會人格”一詞。在心理學中,人格又被稱爲個性,但是依舊是沒有確切的定義。奧爾波特認爲:人格是個體內在的心理物理系統的動態組織,他/她決定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爲的獨特性。而我國著名人格心理學家陳忠庚對人格進行了這樣一個界定:“人格是個體內在的行爲傾向性,它表現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的形成的給予人的特色的身心組織”。這些概念讀完一遍是真的令人腦袋大了,但是隱隱約約的,我們是真的感受到了人格的一些特性。比如可塑性,自主性和受動性,還有部分的相對獨立性。看到這兒,我想起了我現在在做的很多事情似乎都跟這些特性有關。“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這些古典的著作不就跟人格的可塑性,受動性和獨立性相關嗎?讀書學知識就是爲了是自己能與衆不同,打破人的自然性,從而塑造自己的社會性。同樣,“人心不同,如其面焉”,沒有相貌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更沒有人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我們現在所說的自我,大概就死所說的人格。堅持自己的人格,纔是最真實的自我。

說到心理活動,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態度,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態度不僅決定着人的內心活動的方向與強度,而且也支配着外在行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瞭解一個人的態度就可以預測他的行動;改變一個人的態度就可以改變他的社會行爲。這心理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點。現在在我們的社會中,存在的偏見越來越多,所謂的偏見其實也就是社會態度中的一個小部分。比如城市居民對待農民工的偏見,記者在採訪時對被訪者的偏見,是對人對事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極否定的態度,常常具有刻板性,具有過度化的以偏概全的特性,而且常常是先入爲主,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所以——偏見很可怕!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消除刻板印象,消除偏見,建立一種良好的社會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