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夸父追日》教學實錄

語文2.19W

一、課前導入

《夸父追日》教學實錄

師: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讓我們一起回憶學過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課件出示,生齊讀。)

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七顆鑽石。

師:你還知道哪些童話故事?

生:《白雪公主》《拇指姑娘》……

師:童話故事總是包含着真善美,結局總是那麼美好。再看神話故事。(課件出示,生齊讀。)

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

二、揭示課題,認識夸父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神話故事。(範寫夸父)

師:誇字上面的大要張開,一起來讀。

(生齊讀夸父)

師:夸父是誰?

生:是巨人。

師:書中哪裏告訴我們他是巨人?

(生齊讀課文第一句話)

師:課文裏的巨人夸父到底是怎樣的?

生: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

師:我也可以拿着手杖,邁開大步,夸父長的是我這樣嗎?好像不是,書上有講到嗎?好像沒有。你們可以去想一下:夸父存在不存在?

生:不存在。

師:不存在,因爲他是神話裏面的一個神,是人們想象出來的。這個誇字,在古代和另外一個字的意思一樣,前面加一個足字旁,這個字讀——

生:kuà。

師:對,其實誇和跨意思是一樣的。再來想象一下,這個夸父長什麼樣子呢?這個戴眼鏡的同學就是有學問,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

生:他有一頭長髮,有一雙很長很長的腿。

師:你爲什麼猜他有一雙很長很長的腿?

生:因爲腿長跑得快。

師:對,他腿長步子邁得大就跑得快,對吧?想象得多合理啊!你們已經認識夸父了。在課文中,夸父做了些什麼呢?

生:夸父追日。

(師板書追日)

師:有沒有人追過太陽?

生(齊):沒有。

師:爲什麼沒人追,理由大家都知道,但是夸父卻追了,這件事讓人覺得特別——

生:奇怪。

師:是的,再來讀讀課題。你來讀。

(生讀)

三、互動討論,建構任務

師:課文題目前面還有這麼一個符號(板書*),聰明的孩子已經知道老師要提什麼問題了。

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

師:對於略讀課文,我們該如何學習?

生:自己學。

師:對,自己嘗試着學懂課文。那學習這篇課文時,你們都要做些什麼事?

生:讀課文。

師: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板書讀課文)除了讀書,我們還要做什麼呢?

生:針對這個題目,提幾個問題。

師:對,要提出一些問題。這個孩子聰明,會提問的孩子纔會學習。那你要提什麼問題呢?

生:夸父爲什麼要追日?

師:問得好,夸父爲什麼要追日?來,我們把它寫在黑板上。(板書爲什麼追日)還有其他問題嗎?

生:追到沒有?

師:追到沒有是結果。(板書追日的結果)還可以提什麼問題?

生:怎麼追的?

師:對了。(邊板書邊說怎麼追的)除了讀書,提問題,還應該做什 麼事?

生:還要給課文分段。

師:這些是你們平時讀書養成的好習慣。分段,可以在讀懂這些問題時順便解決。還有什麼任務是比較重要的?編者給咱們提供了幫助。課文前面有一個自學提示,自己默讀一下,想想自己還需要做些什麼。把你的發現畫出來。

(生默讀並畫出問題,師出示閱讀提示。)

師:不要整句整句地畫,動動腦子,想一想該怎麼畫。會畫,也是一種本領。

(生畫完後紛紛舉手。師指名說。)

生: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再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麼。

師:畫的是對的,可就擔心你整句整句地畫。誰畫得不一樣?

生: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想到什麼。

(師板書主要講了什麼想到什麼)

師:這麼有趣的神話故事,還要學着講一講。你回去,可以給你的爸爸媽媽講一講,給弟弟妹妹講一講。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個神話故事的什麼特點?

生:神奇。

師:對,把這個故事講得很神奇。(板書講得神奇)問題清楚了,下面,根據大家討論的內容,我們先好好讀讀課文,要特別注意不懂的生字詞和帶注音的生字詞,明白了嗎?

(生齊讀,師輕聲讀課文並巡視。)

四、學習詞語,積累語言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這些詞語都會讀嗎?自己讀一讀,遇見不會讀的詞語,可以問問同桌。

(生自由讀課件出示的字詞,師指名讀,生齊讀。)

虞淵、渭河、大澤、瀚海

伏下身子、向前一拋、頹然倒下、咕嘟咕嘟

一眨眼、霎時間

遺憾、長嘆一聲

師:老師讓你們分四次讀這些詞語,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生:第一行都是講水的。

師:第一行都是講水的,有江,有河。很聰明的孩子。

生:第二行都是講動作的。

師:都是講動作的嗎?咕嘟咕嘟是表示動作的詞嗎?

生:不是。

師:第二行前三個講動作的詞語,是講誰這樣做的?

生:夸父。

師:那咕嘟咕嘟是誰發出的聲音? 生:夸父。

師:對,現在你知道了嗎?

生:是和夸父有關的。

師:第三行詞語是講什麼

的呢?

生:講時間。

師:這些詞語不僅是講時間的,而且都表示時間又短又快。你能說出其他類似的詞語嗎?

生:一下子、一轉眼……

(師板書)

師:這樣的詞語有很多,多得老師都寫不下了。那最後一行的詞語講什麼呢?

生:都是表示很遺憾的詞。

師:是的,第一個就是遺憾。你能做個動作或表情嗎?(生表演)我看到了,那個小傢伙低頭嘆了一口氣。長嘆一聲就是表示——

生:很遺憾。

師:對了,學習詞語時,我們不僅可以給詞語分類,還可以將具有相同意思的詞放在一起,這樣便於我們理解、積累。

五、拓展古文,整體把握

師:很好,我們將不懂的字詞解決了,將課文也讀過了,但是僅僅讀一遍是不夠的。下面,我們該解決哪個問題了?

生:課文講了什麼事?

師:別急着說,想清楚再回答。先同桌間相互說一下。

(生與同桌互講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講了一件什麼事?把你剛纔和同桌的交流跟大家說說。

生:講了一件夸父追日的事。

師:不要講了一件,就是講了夸父追日。

生:講了夸父追日的事。

師:這樣講對不對?

生:對。

師:他很聰明,利用課文題目概括主要內容,是一種好方法。但是這些問題也得解決呀。(指向板書爲什麼逐日怎麼追日結果如何)把這些問題放進去,自己再試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說給你的同桌聽,看看誰說

得好。

(生與同桌再次合作練習講了一件什麼事,師巡視。)

生:起因是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

師:請去掉起因兩個字,把起因、經過和結果連起來講

一講。

生: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所以去追太陽。夸父拿着手杖,邁着大步向前奔跑,結果他沒有追到太陽。

師:結果就是這樣了嗎?

生:還變成了大山。

師:對,變成了大山,講得還可以。你來試試。

生:因爲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他想把太陽固定在山頂,所以把……

師:不要用因爲、所以,把它們都去掉。

生:夸父提起長腿,往太陽那邊跑去,到達虞淵的時候,口渴了想喝水,他把黃河和渭河裏的水都喝光了。他快到瀚海的時候,倒了下來。第二天早晨,他變成了一座大山。

師:噢。我知道了夸父爲什麼追太陽。(課件出示填空句式)夸父喜歡光明,可是追着追着——

生:口渴了。

師:對,最後,他居然就把自己給——

生:渴死了。

師:渴死了,然後就倒下變成了——

生:一座大山。

師:他的手杖——

生:變成了桃林。

師:對呀,根據老師的幫助說說看,這個時候你一定能說得更好。誰再來說說?

生: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喜歡光明,就去追趕太陽,後來就倒下來變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鮮果累累的桃林。

師:挺好!大家自己再說說。

(生自主練習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故事講清楚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這個任務。(逐一擦掉黑板上的問題)其實,古人也寫過和你們講的一樣簡單的《夸父追日》,你們自己讀讀。(板書小古文《夸父追日》,生自由練習讀小古文。)

師:請一位小天才讀一讀。

生: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爲鄧林。

師:知道每句話講什麼嗎?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試

試看。

生:夸父追日,然後——

師:哪句話告訴你追日?

生:第一句,夸父與日逐走。

師:很好,請繼續。

生:入日,就是追到太陽的時候。渴,欲得飲,就是很渴,很想喝水。飲於河渭,就是喝了黃河和渭河裏的水。

師:這小傢伙聰明!課文中有渭河這個詞,在古文裏,這個詞語的意思和現在不一樣,反過來,河渭,意思也和現在不一樣了。這裏的河就是指——

生:黃河。

師:渭就是指——

生:渭河。

師:在古文裏,單獨出現一個河字,一般代表黃河,那如果單獨出現一個江字,一般就是指——

生:長江。

師:是的,接着往下說。

生:河渭不足,就是黃河和渭河裏的水不夠解渴。北飲大澤,就是去喝大澤裏的水。未至,就是還沒有到達。

師:至就是到的意思。

生:道渴而死,就是在路上因爲口渴而死去。

師:哪個字是表示在路上的意思?

生:道字。棄其杖,化爲鄧林,就是扔掉的柺杖,化成了桃林。

師:哪個詞是指桃林?

生:鄧林。

師:你以前見過這個詞嗎?怎麼會知道它是指桃林?

生:沒見過,但課文中說夸父的手杖,第二天變成了鮮果累累的桃林。

師:很會學習,這個詞沒學過,但是書上說是桃林,你就猜出鄧林是桃林的`意思。我們給他鼓掌。

(生掌聲響起)

六、感受語言的神奇

師:剛纔我們自己把古人的這篇《夸父追日》也讀懂了,你覺得夠不夠神奇?

生:不夠神奇。

師:是呀,好像很多地方該神奇的,都沒有講出來。我們現在再對比下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特別神奇。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讓你覺得特別神奇的句子,等會兒我們再來講的時候,就能講得神奇了。

(生默讀,圈畫句子。)

師:同學們把文中神奇的地方一下子都畫出來了。看來真的是喜歡神話故事。課文哪些地方讓你們覺得神奇了?對着這裏,(指着黑板上的古文)再對着課文來告訴大家。

生:“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

師:有沒有聽到,他用朗讀告訴我們有多神奇?

生:一下子兩千裏。

師:對!可惜課文中是用“一眨眼”,不是“一下子”,讀錯了!

生:跑了兩千裏。

師:他把古文中哪個地方講清楚講神奇了?

生:“與日逐走。”

師:把“與日逐走”的“逐”、怎麼追和速度都講清楚了,對吧?真是神奇,一眨眼就是——

生:兩千裏。

師:同學們,知道一眨眼是多長時間嗎?

生:一秒鐘。

師:你眨一下眼睛需要一

秒嗎?

生:一秒鐘也用不了。

師:對呀!一秒鐘也用不了,夸父就跑出了兩千裏,就這麼神奇!誰來讀讀?(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自己讀,同桌比賽讀。)

師:夸父跑得太快了,真神奇!我們回想一下,平時跑一百米,你們需要多長時間?

生:一分鐘。

師:你在散步吧。

(生鬨堂大笑)

生:十幾秒。

師:咱們十幾秒跑個一百米,人家一秒都用不了就跑了——

生:兩千裏。

師:太神奇,真不是人呀,他是——

生(齊):神。

師:對,還有哪些地方比較神奇?你來說說。

生:他的柺杖變成了桃林。

師:誰變成山了?

生:夸父。

師:夸父倒下去居然變成了一座山。這是在文中(指黑板上的小古文)哪兒呢?是棄其杖以後,(板書:一座大山)手杖變成了桃林,很神奇!你再來讀讀,讀出很神奇、很神祕的感覺。

(生讀課文“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

師:對。讀着讀着就覺得很神奇,“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

生:“變成了一座大山。”

師:“山的南邊,有一大片——”

生:“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

師:“那是——”

生:“夸父的手杖變成的。”

師:對,夸父的手杖變成了桃林。還有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神奇?

生:“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你覺得特別神奇的是

什麼?

生:兩條大河都喝乾了,還沒有止住口渴。

師:你平時口渴需要喝多

少水?

生:一杯水。

生:一口水。

師:你們是一口水或一杯水,可夸父呢,喝了多少呢?

生:兩條大河!

師:他居然還沒止住口渴。你能想象夸父喝水時的樣子嗎?

生:喝得很猛。

七、講出神奇

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在課文中,像這樣神奇的句子還有很多。如果把它們一一加到這篇小古文裏,你就不會像剛纔一樣乾巴巴地講了,這個故事就會變得更加精彩了!自己選一小段講給同桌。

(同桌互練。生根椐板書提示,複述故事。)

師:兩條河都喝光了還沒有止住渴,這個神奇之處他講出來了。但夸父不是徒有虛名的,想一想他還有什麼沒講出來。(做跑步動作)

生:速度沒有講出來。

師:下次再講的時候可以把“一眨眼”“兩千米”這些表示神奇的速度的句子也講出來。夸父是一個巨人,倒下的時候——

生:聲音很大。

師:可以把這個也講進去。最後夸父變成了一座大山,手杖變成了桃林。故事講完了,同學們的任務也都完成了。回家再練一練,爭取講得更精彩。

【評析】

本節課的設計,徐老師充分考慮神話的本體價值(如想象力、文化源頭,等等),也考慮其作爲教材的教學價值(語言文字的品悟和複述等),搭建了講神話故事的三級平臺。

平臺一:師生合作,定準目標爲講故事作準備。

課始,徐老師從課題“誇”同“跨”字引出夸父樣子的設想和講述,奠定了這節課的基調。學生基於文字感受到了神話故事中人物的神奇,初步認識了“夸父”這一神話人物形象。接着,徐老師抓住課題中的“追”字,帶領學生體會題目中包含的神奇之處——“追日”,引發了學生的學習期待。

徐老師順勢提出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自讀自悟,鼓勵學生暢談自己學懂課文的方法。在此環節中,徐老師既瞭解到了學生的學情,又結合課文導語提取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形成了板書:起因、經過、結果(題目右側);讀課文、講了什麼、想到什麼、講出神奇(題目左側)。如此板書,體現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通過自讀自悟的方式讀懂課文;(2)通過起因、經過和結果串聯的方式講主要內容;(3)通過聯想的方式感受神奇,並能把故事講神奇。學習任務的建構層層遞進,最終指向的關鍵問題是“講出故事的神奇”。板書中的學習任務,驅動了後續的學習過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平臺二:釐清脈絡,對比古文把故事講清楚。

釐清文章脈絡,徐老師使用了一副“工具支架”——起因、經過和結果。學習了難點字詞後,徐老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讓他們找尋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後結合課題講講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通過此環節的語言實踐活動,瞭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同時又進行了簡單的複述,爲第三層學習目標“將故事講神奇”搭建好了整體支架。徐老師不滿足教學止於此,而是尋找神話的源頭,把神話當成一種文化傳承,融入了小古文的學習,靜靜地引導學生品味神話的原味。

爲了幫助學生讀懂小古文,徐老師給出了“兩根柺杖”——文本和主要內容,學生依靠它們理解了古文大意。讀懂小古文的活動其實就是第二次講故事活動。相比上次,第二次講故事基於小古文,在講清楚的基礎上多了幾分古味、幾分神奇。

平臺三: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把故事講神奇。

品味語言環節設計,徐老師頗有創意。在學生體會到了古文的精練之後,徐老師又引導他們進行教材和小古文的對比學習,體會課文中詳寫的好處——突顯了“神奇”二字。

徐老師充分挖掘神話故事作爲教材的教學價值,關注了神話故事古今兩個版本的語言表達,巧妙地將“精簡”和“詳細”結合起來:先讓學生畫出文中自己覺得特別神奇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感受,再讓學生從小古文中找出相對應的詞語,他隨機在旁邊補寫關鍵詞。如,當學生談完夸父倒下後的神奇變化,找到小古文中相對應的文字“棄其杖,化爲鄧林”時,徐老師批註補充了“一座大山”,並讓學生想象夸父倒下會發出怎樣的聲響。就這樣逐步達到了第三層學習目標:學生可以看着小古文,結合關鍵詞,發揮想象講出故事的神奇。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徐老師緊扣神話文體教學的特點,聚焦神話的“神奇想象”,聚焦神話的“語言習得”,聚焦神話的“文化傳承”,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神話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