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開小差》習作講評課模板

語文1.03W

  (一)

《開小差》習作講評課模板

師:這次的作文,是寫一次“開小差”(師板書)。同學們有過開小差的經歷嗎?

生:有。

師:回答那麼響亮、整齊,真好,大家都很正常。會開小差的是人,不開小差的,要麼是神,要麼是死人。(生大笑)請看——

(出示各種開小差的圖片)

師:小差,是一上課就會“開”的嗎?

生:不是。剛上課時人是清醒的,後來纔會迷糊了。

(師板書:清醒,不開小差)

師:開小差,會告一段落嗎?會醒過來嗎?

生:會。

師:沒錯!醒不過來,那麻炳就大了。(板書:醒過來,不開小差)

  (二)

師:“開小差”一般都會有三個環節,從清醒的“不開小差”到“開小差”,有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迷迷糊糊的;發呆;呆呆地……

師:別小看了這個地方,寫作文,要能將“迷糊”“發呆”的感覺,用清晰的文字表達出來,這就是本領。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具有這個本領,請看——

(出示)上英語課了,我用手託着下巴,裝做沉思的樣子聽老師講課。聽着聽着,我的心就不在教室裏了,它跳出教學樓,經過廣場,來到了操場上。我的思想漸漸脫離了課堂,老師的身影也慢慢模糊。

——張文韜

師:從“聽着”到“開小差”,寫得很清楚。

(出示)我把腦袋一耷拉,胳膊一架,迷迷糊糊地來到了碩果累累、生機勃勃的果園裏,開始這夢境般的旅途。

——王家怡

(生齊讀)

師:“腦袋一耷拉,胳膊一架”,這幾個字,不要小看,過渡如此自然、妥帖。

(出示)漸漸地,我的視線變得模糊起來,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很安靜,隱約中,似乎有一陣悅耳的鋼琴聲在我的耳邊響起。眼前又好像出現了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還有一陣陣清香隨風飄蕩,許多蝴蝶隨着音樂聲在油菜花上翻飛起舞,太美了。

——馬天睿

(生齊讀)

師:這段中哪句是“過渡”?

生:第1句。

師:對。這句話,過渡得多麼自然。這是寫“迷糊”的感覺的,也有寫“發呆”的,請看——

(出示)慢慢地,慢慢地,我的心已跑到香港迪士尼樂園了。慢慢地,我的眼神變得呆滯,眼前的一切變得模糊了,同學們歡快的笑聲也在我的耳邊悄悄遠去……——張心雨

師:發呆,往往和“模糊”連在一起的。

師:很多同學都寫到,開小差的時候,眼神發呆。開小差,就是這個神態。因此,老師在前面一看到發呆的表情,就明白誰開小差了。發呆的表情是什麼樣的呢?請看——

(出示小貓、小狗發呆的圖片)

  (三)

師:你一般是怎麼從“開小差”裏醒過來的?

生:老師點了我的名;同桌拍了我一下;下課鈴響了……

師:這小差開的,一節課都上完了。我們班有的同學是被“擰”醒的,請看——

(出示)我坐在凳子上,馬上就要“起飛”的時候,突然,一陣強烈的疼痛感讓我回到現實中。原來,同桌在擰我呢,低頭一看,胳膊竟然青了一塊。

——張心雨

(生笑)

師:也有被一隻豬氣醒的,(師出示一隻卡通豬,生笑)請看——

(出示)突然,同桌張文迪碰了我一下,只見他拿着一張紙,上面畫了一頭豬,右邊寫着“凌貝寧”三個大字……

——凌貝寧

師:最常見的是喊醒的。

(出示)

1.也許是英語老師看到了我那癡呆的表情,點了我的名字,讓我起來回答問題……

2.突然耳邊傳來一個聲音:“羅怡涵,你上來寫這道題!”我一下子醒了過來……

(生齊讀)

師:這兩句話,一種沒寫出喊的話,一種寫了出來,你支持哪一種?

(幾乎所有學生都表示支持第2種)

師:你們的感覺非常好,這裏就是要像羅怡涵那樣,寫出“說的話”。這句話,是人從“開小差”到“醒過”的轉折點,不能模糊。

(生齊讀羅怡涵的話)

師:可惜,不少同學寫到這裏,都沒有寫出“說的話”。

(此處略去指導學生如何寫“說話句”)

師:一句話一般由提示語和說的話兩部分組成,而這兩部分的搭配,一般有三種:提示語在前,還有——

生:提示語在後,提示語在中間。

師:羅怡涵寫的那句話是提示語在前,也可以提示語在後,請看——

(出示)

1.突然耳邊傳來一個聲音:“羅怡涵,你上來寫這道題!”我一下子醒了過來。

2.“羅怡涵,你上來寫這道題!”耳邊突然傳來一個聲音,我一下子醒了過來。

師:請默讀這兩句話,你認爲這裏的提示語放在哪裏更恰當?

生:後邊。

師:爲什麼放後邊好?

(生面露難色,有人回答靠感覺。)

師:寫作文,很多時候要靠感覺,你的感覺正確,已經很不簡單了。

生:當時是在“開小差”,老師“說的話”放前面,更符合當時的情況。有的時候,聽到喊聲,還不知道是誰喊的呢。

師:提示語在前,還是在後,不一樣。這次的作文裏,大多數同學寫的是——

(出示)

1.我玩得正津津有味,誰知,老師大聲說:“孫瑋嘉,你來回答這道題。”

2.就在這時,老師猛地叫了一聲:“楊毓睿,站起來回答我的問題。”我猛然間清醒了起來。

師:誰來改第一句?

生:“孫瑋嘉,你來回答這道題。”我正玩得津津有味,誰知,老師大聲說。

師:好像有點不通順,不能完全照搬,還要有點變化。

生:“孫瑋嘉,你來回答這道題。”我正玩得津津有味,突然聽到老師大聲叫我。

師:對,這麼改就順了。第二句,誰來改?

生:“楊毓睿,站起來回答我的問題。”就在這時,現實中的老師猛地叫了我,我猛然間清醒了起來。

師:同學們,你知道要怎麼去改作文了吧?

生:從“不開小差”到“開小差”,要注意寫好過渡,寫好“迷糊”“發呆”。

生:從“開小差”,到“醒過來”,要注意過渡。若是喊醒的,要用提示語在前的說話句。

  (四)

師:這次的作文,有三個環節,請讀板書——

生:醒着,不開小差;開小差;醒過來,不開小差。

師:哪個環節是重點?

生:第二個,開小差。

師:開小差,都幹什麼去了?

生:玩遊戲、踢足球、看電視、看電影、出去旅遊……

師:你的身體出去了嗎?

生:沒有。

師;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你的——

生:心裏。

師:(板書“心裏的想法”)符凱文就很會捕捉心裏的想法,符凱文請你朗讀自己的這段話——

(出示)在CF的戰場上,進入的是爆破模式新年廣場。“噠”的一聲槍響,我手裏拿着M4A1-紫羅蘭,衝到了最前面。只聽‘啪’的一聲槍響,我乾淨利落地幹掉了一個敵人,還有五個敵人呢!怎麼辦?我便小心翼翼摸索着前進,這時,隊友們也陸續幹掉了幾個敵人。再幹掉最後一個敵人,我們就勝利了。俗話說,大意失荊州,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師:李柯凡比符凱文更厲害,心裏想的,捕捉得更細。李柯凡,你來讀——

(出示)不知不覺中,老師的聲音漸漸模糊,我慢慢被帶到一個奇妙的世界……開始漂流了,我們的汽船上裝了8個瓢,而且還是自動的,想潑誰就潑誰;還配有6個水炮,有一個保護膜,只要對方用水潑我們,就會反彈給他們。一場激烈的水戰開始了,我們用8個瓢一直努力划船,邊劃邊用水炮對我們旁邊“不順眼”的船開始攻擊。在我們的水炮的攻擊下,他們也只能乖乖地逃跑。我們順勢追趕,我喊到“潑”!同時用8個瓢爭先恐後地向他們潑水,把他們潑得像落湯雞似的,夾着尾巴逃跑得更快了。

師:也有不少同學,他心裏的想法,寫得很粗糙——

(出示)我經常在上課或寫作業時開小差,比如有次我在語文課上寫課堂作業,不知怎麼的.,我就開起了小差。只見我手託着下巴,傻傻地半張着嘴,眼睛無目的地看着。我正在幻想着課外書、遊戲中的場景,過了一會兒老師回來了……

生:課外書寫了什麼,遊戲有什麼場景,沒有具體寫出來。

師:都寫出來,那就從粗糙變成了細緻。究竟什麼叫“粗糙”,什麼叫“細緻”,我們再來感受一下。請你猜個字謎:一字十八口(打一宇)

生:(略想)是“杏”。

師:對。剛纔你猜的時候,心裏有一個想的過程嗎?(有)有個同學寫猜字的心裏想法,五個字——我一猜是杏。這樣寫,就叫粗糙。粗糙在哪裏?

生:怎麼猜的,沒有寫出來。

師:你是怎麼猜的?

生:“十”和“八”合起來是一個“木”,“木”和“口”加起來就是“杏”。

師:這樣寫,比那位同學有點進步,但是,還稱不上細緻。誰說“十”和“八”放一起就是一個“木”?

(師在黑板上寫了個“十”,在“十”的左上方寫了一撇,右上方寫了一捺。)

生:不是這樣的。應該是在“十”的左下方寫了一撇,右下方寫了一捺。

師:猜出來的同學,一定都是這麼想的。寫的時候往往會遺忘,那也是不細緻。

(出示)一個字,十、八、口。“十”和“八”加一起,“八”的一撇,放“十”的左下方;“八”的一捺,放“十”的右下方,組成一個“木”字。

(生讀)

師:誰說“木”和“口”加一起就是“杏”?

(師板書“呆”“困”)

生:我是把“木”放上面,正下方寫一個“口”。

(出示)“木”和“口”放一起。“木”在上,“口”在下,一個“杏”,“杏花”的“杏”。

(生讀)

師: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嗎?前面有沒有猜錯的?

生:開始我真的去想很多的“口”,後來馬上醒悟過來,這樣猜不對。

師:我們班有個學生也這樣寫——十八個“口”,疊在一起,左邊三個,右邊三個,上面三個,下面三個,中間三個,還多三個呀。不對不對,這樣猜肯定不對。(將三段話放在一起出示)

一個字十八口,十八個“口”,疊在一起,左邊三個,右邊三個,上面三個,下面三個,中間三個,還多三個呀。不對不對,這樣猜肯定不對。一個字,十、八、口。“十”和“八”加一起,“八”的一撇,放“十”的左下方;“八”的一捺,放“十”的右下方,一個“木”字。“木”和“口”放一起。“木”在上,“口”在下,一個“杏”,“杏花”的“杏”。

(生朗讀)

師:這樣寫就是“細緻”了。現在,修改自己的習作的話,你又學到了什麼?

生:看自己開小差時的心裏想法,有沒有細緻地寫出來。如果是粗糙的,就要改細緻。

(五)

師:其實,心裏有想法,不只是開小差的時候有。開小差前,也有;開小差後,還有。人心裏的想法每時每刻都有。

(師做了三個動作——拿起一個同學的文具盒,親了一口;現場做俯臥撐;脫下自己的外套。)

師:看了老師舉動,有沒有想法?

生:有。

師:寫作文,不僅要學會寫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還要學會細緻地捕捉自己心裏想到的。這樣,你的作文就有了兩個世界,外面看到聽到的世界,裏面想到的世界,你的作文自然比別人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