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灰雀聽課記錄與評課

語文2.95W

《灰雀》是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主要講了偉大的列寧對灰雀的愛,對小男孩的愛,使小男孩受到感動,主動送回灰雀,做誠實孩子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灰雀聽課記錄與評課,歡迎查看。

灰雀聽課記錄與評課
  《灰雀》聽課記錄

今天週一,我盼望的週一。

我跟着劉老師有一段時間了,聽她的課也聽了不少。但僅靠聽或者“我認爲”,是不足以發現自身短板的。上週末,我設計了三年級第二單元的課文《灰雀》的教案。待劉老師週一上到這課,我就能對比發現自己需改進的地方。

第二單元的課文是講述名人故事的。灰雀是此單元的第一課,主要講述列寧發現捉走灰雀的男孩,通過循循善誘使之醒悟放歸灰雀。

劉老師對於這課的處理大致如下:聯繫以前學過的有關列寧的課文《蜜蜂引路》,使學生回憶起列寧善於觀察與思考的品質,並由此導入新課。在劉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課題“灰雀”產生疑問,隨後便帶着疑問自由朗讀課文。

在詞語方面,劉老師也有加拼音去拼音然後各種朗讀的模式。我較爲欣賞的是劉老師對於學生理解詞語這塊的處理。像“白樺樹”這個詞,她以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婉轉”這個詞,則利用形聲字與相近字。至於“胸脯”這個詞,就聯繫人體部位並延伸到與身體有關的“月”字部。學生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鞏固了所學字詞。

對於課文的處理,劉老師緊扣年段教學目標與課後練習。學生對課文有了大致瞭解後,默讀課文部分段落並按要求找到描寫灰雀的句子與列寧愛灰雀的句子。找到句子不代表就完成任務了,學生還需要點明句中的關鍵詞,闡述自己的理由。接着,是分角色朗讀、小組合作、品味句子……我就不多加贅言了。

對比自己的教案設計,我發現有兩個方面我做得不夠。一是詞語解讀。我的想法很簡單:學生讀讀讀,老師指點一下注意事項。至於詞語的意思我倒沒怎麼考慮,只覺得是查字典可以解決的事。二是朗讀訓練。在我的教案設計裏朗讀也有,但像劉老師那樣品析句子後再細讀的較少。我在朗讀部分的處理相比之下較爲粗糙。

《灰雀》是一個名人故事,主要突出的是列寧對兒童的尊重愛護。劉老師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上,着重的就是這點。我的處理則稍有不同。名人故事,自然要對名人的精神進行一番傳播。但名人離我們還是太遠了……我的設計是點明列寧尊重愛護男孩後,着重談及男孩知錯能改的精神,然後再聯繫現實生活中學生會犯的錯誤,讓他們明白錯後能改也是進步的道理。不知道我這樣的處理算是重點偏離呢,還是另一番嘗試?

其實……說到知錯能改,小時候打破花瓶的列寧也是啊!

  《灰雀》評課稿1

《灰雀》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感人的故事。列寧懷着深深的愛鳥之情去尋找丟失的鳥。這愛鳥情感動了捉走鳥的小男孩,小男孩自覺改正了錯誤。課文以生動具體的語言,簡短、含義深刻的對話描寫,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這是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啓迪、昇華的一篇美文。男孩的語言和行動已經告訴列寧,灰雀的消失與他有關;而列寧沒有問孩子是否將灰雀捉走,也未進行任何說教,而是藉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的感嘆,使男孩內心受到震動,從而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這中間的一系列語言、神態的變化,反映小男孩還是單純,可愛,誠實的,更可以感受到列寧對孩子的愛護。可雙方都不公開說出,這種雙方相互理解,又很幽默的感情,應指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深刻地體會、表達出來。“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吳老師以教材文本爲依託,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延伸課文內涵,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課時是順利的,更是愉快的。當講到表現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時,學生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彷彿他們也看到了那“活蹦亂跳”的小灰雀。跟隨着學生的視野,體味着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一起欣賞着可愛的小灰雀。很順理成章的,可愛的小灰雀卻不見了,引出了文章的重點部分——列寧和小男孩之間的對話。學生們熱火朝天的討論這小男孩的心理活動,不時地閃出思維的火花。他們甚至把自己放在了這一情境中。另外,吳老師對學生的朗讀習慣與寫字習慣的培養很是注重。這樣,對今後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很有幫助。

  《灰雀》評課稿2

《灰雀》是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主要講了偉大的列寧對灰雀的愛,對小男孩的愛,使小男孩受到感動,主動送回灰雀,做誠實孩子的故事。林老師執教《灰雀》,發揮自己嫺熟的調控技巧和靈活自如的駕馭課堂的能力,爲我校的語文老師獻上一堂精彩的閱讀教學課。課堂融洽的師生關係以及和諧的氛圍,都給聽者一種美的享受。聽了林老師的課,我有這樣四點感受:

  一、以讀爲本,紮實的課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課程標準》的要求,已成爲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讀通課文是閱讀教學的底線,做到不錯,不漏,不添,不掉,不破。讀課文是林老師教學本文的重點,體會列寧對灰雀的愛,對小男孩的`愛,是教學的難點,林老師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過程,也正是他這堂課教學的亮點之一。文中列寧與男孩的四組對話,體現出列寧焦急、擔心、惋惜的心情,男孩矛盾、愧疚、指錯改錯的複雜心情。林老師抓住列寧的話中有話、男孩說話的語氣變化,藉助認識和理解省略號的教學引導學生同體會小男孩那種矛盾的心理,林老師引導學生補充,品讀,充分體現“以讀爲本”的理念。

  二、以學定教,務實的課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林老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表明,在他的課堂上,教材不再是教師的教本,而是學生的學本;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閱讀探究的組織者,引領者。他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引導學生走進教材;不是停留在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是引導學生置身於列寧和男孩所處的環境,跟作者對話,跟文中人物對話,共同完成再現列寧尋找灰雀的情景,挖掘列寧和男孩的內心世界。

  三、民主平等,樸實的課

在這堂課上,教師自然而又充滿真情的導學導讀流程,充分調動了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教學中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真正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觀。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無論是課前師生互動交流還是課堂教學的推進過程中,林老師的臉上始終帶着微笑,微笑中流露鼓勵,或用和藹可親的表情肯定學生的讀,或用委婉的語氣引導學生自糾互糾出現的錯,“沒關係,再試試”、“噢,讀得真棒”,類似這樣的課堂評價,再輔以老師讚賞、鼓勵、期待的眼神以及恰如其分的體態語言,拉近了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不會因爲怕出錯而產生畏縮,影響今後課堂上的表現了,他們有了興趣,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有了勇氣,變得想說,敢說、願說。想讀,敢讀,願讀。

  四、虛實結合,有效的課

這是一堂虛實結合的課,是因爲林老師沒有把教學過程僅僅停留在探究文本這一個點上。林老師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大語文觀指導下進行語文教學。如:教師引導學生積累有關表示“紅”色的詞語,引導歸類人物描寫的方法,並總是溫和地對學生說:“在我們寫作文時我們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進行應用的引導。

林老師的生字教學也非常紮實,字形分析教學上,很花心思,別出心裁,把相同偏旁與部件的字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觀察,發現。這樣,對今後自主學習很有幫助。

“真實、樸實、紮實”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精神,也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林老師這堂課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真實感,教師課堂語言尤顯自然平實,決沒有精雕細刻的“藝術加工”。很值得我好好品味。謝謝!

  《灰雀》評課稿3

《灰雀》是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主要講了偉大的列寧對灰雀的愛,對小男孩的愛,使小男孩受到感動,主動送回灰雀,做誠實孩子的故事。林老師執教《灰雀》,發揮自己嫺熟的調控技巧和靈活自如的駕馭課堂的能力,爲我校的語文老師獻上一堂精彩的閱讀教學課。教者自然的教態,課堂融洽的師生關係以及和諧的氛圍,都給聽者一種美的享受。聽了林老師的課,我有這樣四點感受:

首先,這是一節實在、有效的常態課。崔巒老師提出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真實、樸實、紮實”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精神,也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林老師這堂課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真實感,教師課堂語言尤顯自然平實,決沒有精雕細刻的“藝術加工”。

其次,林老師教態自然,善於使用激勵性語言。在這堂課上,教師自然而又充滿真情的導學導讀流程,充分調動了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教學中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真正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觀。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無論是課前師生互動交流還是課堂教學的推進過程中,老師的臉上始終帶着微笑,微笑中流露鼓勵,或用和藹可親的表情肯定學生的讀,或用委婉的語氣引導學生自糾互糾出現的錯,“沒關係,再試試”、“噢,讀得真棒”,類似這樣的課堂評價,再輔以老師讚賞、鼓勵、期待的眼神以及恰如其分的體態語言,拉近了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不會因爲怕出錯而產生畏縮,影響今後課堂上的表現了,他們有了興趣,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有了勇氣,變得想說,敢說、願說。想讀,敢讀,願讀。

再次,林老師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課堂上隨時幫助學生積累詞語,豐富學生的詞彙。比如在開始的複習環節,從這組詞語中找出描寫顏色的詞:深紅、粉紅。然後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表

示紅色的詞,最後讓學生讀一讀這些表示紅色的詞。這樣,學生以後看到各種紅色的東西就能用準確的詞語去形容它。再如,在教學“仰望”這個詞後,讓學生再說出一些表示看的詞語:見、盯、瞧、瞄、注視、打量等等。爲學生以後運用語言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另外,林老師善於引導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填補文本的空白。如課中,她出示: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 )地問:“……”,列寧( )地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男孩( ) 地說:“沒……我沒看見。”這幾個地方,林老師都先要學生補充提示語,然後用補充的語氣讀出來。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又能啓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感悟出男孩的心情和感受,體會出男孩對灰雀的愛。

最後,林老師很注重培養學生一些良好的習慣。如寫字時經常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注意指導學生說完整的話,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

標籤:灰雀 評課 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