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蘇教版課堂實錄

語文2.5W

  第一課時

《青海高原一株柳》蘇教版課堂實錄

師:昨天讓大家預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生齊讀課題。誰能說說你讀了課文有什麼感受?

生1:這株柳十分有勇氣,它有勇氣活下去,不畏生活的危險和艱難。

師:說得真好,說這株柳有勇氣,像人一樣。

生2:這株柳有堅強不屈的精神。

師:你想到了這株柳的精神。

生3:這株柳很有勇氣,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生4:有堅強的生命力,它有勇氣活下來,它不怕危險。

師:有頑強的生命力,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生5:我覺得這篇課文寫的非常好,這片課文用柳樹比喻人,整篇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揭示了一個人生哲理。

師:看來同學們昨天讀書,讀得非常深刻。那麼這篇文章的題材跟我們以前學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的呢?這是一篇。

生:散文。

師:(板書)散文。師:這是一篇散文,同學們到了國中時接觸到,散文有一個特點:形散而神不散(板書)。

師:什麼是形散而神不散?這裏我們不需要馬上回答,我們在學習課文中慢慢去體會。

這篇文章同學們都有一定了解了,我想問一下,寫的是青海高原的一株柳,(課件出示)

這是一株的柳。

生1:神奇。生2:堅強的柳。生3:令我望而生畏的柳。

師:這是令作者望而生畏的柳,神奇的柳。板書:神奇

課文只寫了這一株柳嗎?

生:還寫了家鄉的柳。

師:哪裏的?

生:灞河的。

師:板書:灞河柳,作者是怎樣評價灞河柳的?(極其平常)

師:書上哪裏出現了?

生:第一自然段

師:讀給我聽聽。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板書:極其平常

師:而什麼地方的柳稱之爲——這是一株神奇的柳呢?你說。

生:在人們認爲不可能生長的環境下,生長起來的柳,那樣的柳人們稱爲神奇的柳。

師:課文說的是哪裏的柳?

生:青海高原。板書:高原柳

師:同樣是柳樹,可是生活在灞河上的水邊就說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生活在高原的卻說是神奇的柳,爲什麼?爲什麼生活在高原上稱之爲神奇的柳?高原柳的環境怎樣?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從書上找出描寫高原環境的語句,用畫出來,讀一讀。

生:指名讀:藍天和明淨的雲彩……蒼涼。

師:這時你對青海高原有什麼感受?

生1:十分荒涼。

生2:幾乎沒有生命。

師:爲什麼這麼說?

生3:因爲那裏寸草不生,沒有樹。

生4:青海高原就是所謂的不毛之地。

師: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在青海高原上……悲壯和蒼涼”。

生齊讀。

師:我沒聽出悲壯和蒼涼,誰再來讀一讀,一個人讀。

生:指名讀。糾正蒼涼的讀音。

師:相信他下次能讀好。還有沒有寫這株柳神奇的句子?

生:“我站在這裏……蒼茫”。

師:聽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感受?

生:感受到青海高原環境惡劣。

師:爲什麼呢?

生:因爲那裏山上什麼都沒有…….

師:說得真好,就是這麼一個詞,就能想象到山上沒有花,沒有草,沒有樹,在這片草地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這就是青海高原。我們讀一讀這句話:我站在這裏…….

生:齊讀。

師:就在這麼一種環境下,就在這青海高原上卻。

生:生長着這一株神奇的柳樹。

師:我們看看,蒼茫大地,起伏的原野,沒有草,沒有樹,可是這株柳卻生長着。我們看看這是怎樣的一株柳?第幾自然段告訴了我們?

生:第五個自然段。

師:先自己讀。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這株柳的外形。具體每一句話寫了什麼?讓我們近距離地欣賞這株柳。

生:齊讀。“這株柳大約……鍛鑄”。

師板書:鐵錠,生讀——標音dìng。寫柳樹外形特點的句子有幾句。(3句)

師:第一句寫它什麼?

生1:寫它有多大。生2:寫它有多粗。

師:從整體寫出了它的外形,這株柳有多大?

生:兩合抱粗。

師:有粗,兩個人抱在一起,這是我的一邊,你站起來比一比,有這麼粗。

還寫了怎樣?(大)

生:百十餘平方米那麼大。

師:百十餘平方米有多大?

生:兩個教室那麼大。

師:我們想象一下,它的樹葉這麼大,剛纔我們讀到青海高原怎樣?

生:不毛之地。寸草不生,根本看不到一棵樹。

師:可是,它卻長得這麼粗,板書:粗壯。

它是怎麼長起來的,我這個時候有點疑惑了?

師:出圖,濟南的柳樹。

那年,我到了山東濟南,濟南被稱爲“泉城”,到處都是樹,在水邊我看見了這麼一株柳,當時我拍下來,是驚歎於它的樹陰大概有50-60平方米,在水邊的一株柳樹,,我看到的在濟南這麼一株柳樹,也就是50-60平方米,沒有兩合抱粗,可是這株柳卻有兩合抱粗。這株樹大約有:齊讀第五自然段。

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師:我心裏邊當時就產生了疑問。你有這樣的疑問嗎?你說。

生:生長在高原上的柳樹這麼大,而在河邊的柳樹卻沒有這麼大?

師:爲什麼就沒有這麼大呢?河邊有水,它的生長環境優越,卻沒有青海高原的柳長得這麼大?我們再來把這一句讀一遍。我要聽出:粗、大。

生:齊讀第五自然段第一句。

師:這是寫它的整體,第2句寫了什麼?

生:寫了樹幹和樹枝的顏色。

師:糾正是樹幹ɡàn不是樹幹ɡān。樹幹和樹枝怎麼樣?

生:粗實堅硬。

師:板書:粗實堅硬,還有嗎?什麼顏色?

生:生鐵鐵錠的顏色。

師:這是什麼顏色?鐵錠是什麼?見過秤砣嗎?

生:見過。

師:秤砣就是可以稱之爲鐵錠,而生鐵鐵錠就是剛纔這個同學說的,有點蒼傷的感覺,這是它的枝幹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平時我們說的柳樹怎麼說?

生: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師:板書:婀娜多姿,風情萬種。還說什麼?描寫春天的柳樹,你會怎麼說?

平常我們稱柳樹,一般成爲“柔柳”,板書:柔柳。

這時候這株柳樹給你怎樣的感覺?

師:這株柳樹一點也不(柔),反而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給我們的感覺是(粗實堅硬,有點蒼傷。)這種感覺。這時心裏有點疑問了沒有?(有)我們平時說的柔柳,柳樹非常的柔美,而這株柳樹卻是(粗實堅硬)。

師:第三句話寫了什麼?

生:葉子的顏色綠得深沉。

師:我們平時見到的柳樹葉子是什麼顏色的?

生:翠綠,嫩綠。

師:你能想到哪句詩?

生:《詠柳》

師:出示,全班齊讀《詠柳》,這株柳樹什麼顏色?

生:翠綠

師:再看看這一首。出示第二首詩。全班齊讀。這株柳怎樣?

生:清新的翠綠。

師:那麼我們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是什麼顏色?

生:蒼鬱、深沉,師板書。

師:讀到這裏你有什麼感受?

生:我感受到青海高原的柳是在艱難中鍛鑄出來的。

師:爲什麼?

生:因爲它長得和其它柳樹不一樣。

師:不能這樣說,它和生長在水邊的柳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指着黑板它(高大粗壯),葉和枝幹(粗實堅硬),而它的顏色(蒼鬱、深沉),綠得(蒼鬱、深沉)。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下。

生:全班齊讀,這一段的123句話。

師:讀到這裏,你知道,它爲什麼綠得如此蒼鬱,綠得如此深沉了嗎?

生:高寒而缺水。

師:高寒什麼意思?文章中找到答案,找到描寫高寒的句子。找到的舉手告訴我。

生:第六自然段。指名說。

師:這一句描寫了什麼?

生:高寒和缺水。

師:所謂的高寒就是嚴酷的寒冷,到底有多冷,你知道嗎?

生:可能是零下20-30度;可能下雪、凍雨、結冰。

師:昨天同學們感受到冷了嗎?下了點雪,可是跟在青海高原上的根本(沒法比)。零下30度,剛剛有位同學說,寒冷決不會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

師:缺水的,哪裏可以看出?你來說。

生:說“一條一條……夏天。”

師;說出自己的感受,沒有關係。讀書就是把你的感受和我的感受相互交融的一個過程。

生:綠色生命的死亡。

師:知道青海高原上缺水嗎?

生:因爲缺水,寸草不生。

師:示範讀。在青海高原,一年的降雨量可能就是我們昨天下的那麼一點雨,整個一年,想想看是一種怎樣的概念。

生:人類都很難生存。

師:想象一下,這就是高寒和缺水。一起來讀讀這句:“風把一團團柳條……活到一歲”。

注意節奏。

這一段告訴我們高原和缺水,我想請你們再來讀好,讓我感受到高原的高寒和缺水。

師生共讀。

師:在這種情況下,正在高寒和缺水的情況下,這株柳卻生長起來了。不但有兩合抱粗,而且濃密的枝葉(覆蓋出百十餘平方米的樹蔭),樹幹和

數值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堅硬),它的葉子也是那麼綠,不是碧綠,不是翠綠,可是它的葉子卻綠得(蒼鬱,綠得深沉)。這株柳樹在青海高原見到,你是在水邊,不是在極易生長的水邊,而是在高寒和缺水的(青海高原)。爲什麼這株柳能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生長起來?而且長得如此粗實堅硬,葉子綠得褥子深沉和蒼鬱。讀到這裏,剛纔我們一個又一個的疑問堆積起來,爲什麼它會長得如此粗壯。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一段,再來看一看,這株柳樹想這個問題。

生:全班讀,“這株柳大約有兩合抱粗……鍛鑄”。

師:爲什麼它長得如此高大堅硬,粗壯?

生1:也許它心裏有一個目標,要長得粗實堅硬,粗壯。

生2:這株柳樹有不屈不饒、不放棄、不怕的精神。

師:你怎麼知道?

生2:猜想的。

生3:可能這株柳樹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頑強的毅力,克服總總困難,成爲一片綠蔭。

生4:不甘心這樣死去,靠着一種頑強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

師:這都是我們想的,對不對,可是我在書上發現了一個詞,它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自然

  第二課時

師:還記得上節課結束的時候,我提出的問題嗎?

生:鍛鑄和柳樹有什麼關係?

師:有關係嗎?

生1:有一定關係,鍛鑄用在這裏它不是一般的意義,不是像千錘百煉,而在這裏指,柳樹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高寒和缺水及乾旱的考驗。

師:經過考驗。

生2:這個鍛鑄不是一般的鍛鑄,而是獨特的(鍛鑄),環境的鍛鑄。

師:說得好。

生3:原意是,一次又一次地燒,一次又一次地打,而是說柳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高寒和缺水而生長起來的鍛鑄。

師:這樣鍛鑄出這樣一棵獨特的`柳樹。

生4:柳樹遇到的困難比較多,因爲鍛鑄表示一次又一次。

師:千錘百煉,書上有一個自然段也詮釋了鍛鑄的意思。你來讀一讀。

生:自由讀。

生:你讀第7段。

師:誰來讀,你來。讀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感受,這時你對鍛鑄有不有新的理解和體會。

生1:它是千錘百煉的鍛鑄。

師:爲什麼。

生:有三個“多少”。

師:鍛鑄了很多次,排比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7自然段。

生:齊讀第7自然段。

師:你還有其他感受嗎?

生1:想活下去,雖然經歷那麼朵風雪高寒,雷轟電擊,可它還是靠着這種頑強的精神,靠自己的信念活了下來。

師:靠着這種頑強的精神,靠自己的信念活了下來。這是你的看法。

生2:對柳樹來說“鍛鑄”和人類“死亡”非常接近,因爲文中用了一個詞,“起死回生”來這樣寫的這株柳樹的。

師:起死回生,每一次都在瀕臨死亡的邊緣,可是重新活了回來。

生3:我從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體會出來的。

師:這個詞語你抓到了,板書:說說看什麼?

生:鍛鑄就是一次又一次把它捶打,一回又一回地用火燒。

師: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柳樹就是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聽老師讀這一節,等下你來說說。“長到這樣粗的柳樹……起死回生”。

你們來讀這一段。

生:齊讀。

師:在這一片風雪中,柳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雷轟電擊,同學們想象一下,柳樹生活在高原風雪上,柳樹怎麼樣?腦海裏想象一下,當雷轟電擊時會怎樣?

生1:它可能會被劈傷,枝葉都被劈爛了。

生2:面對高原風雪,無疑是給柳樹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大衣,這株柳樹並沒有被寒冷屈服。

師:面對虐殺的高原風雪,它沒有屈服,面對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它沒有屈服,它能夠一回又一回的起死回生,爲什麼?它靠什麼一回又一回的起死回生?

生1:雖然它經歷了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和高原風雪,但是它的信念卻沒有打倒。

生2:這株柳樹就像是談遷一樣,有打不垮的信念。

師:有打不垮的信念,說得好。

生3:求生存的信念。

師:有堅強的信念,它的心中有這種信念,可是我總覺

得爲什麼是不是,只要有這種信念就能起死回生嗎?

生:不是,還要有頑強的生命力。

師:老師最近聽了一首歌,我想和大家一起來聽聽,它的歌詞特別吸引我。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會唱的一起唱。

師:看了這段歌詞,我們再來體會這株柳,爲什麼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的起死回生呢?有沒有一種新的感受和理解。

生1:它想得到一種生命的怒放。

師:它想讓自己的生命得到怒放。

生2:想超越自己生長的環境,生命得到釋放。

生3:它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生存了下來。

師: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它一點要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怒放。

生4:首先它想讓自己的生命得到怒放,其次我還想到一首歌《真心英雄》,其中有幾句歌詞特別吸引我,“把握生命裏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師:生存,他知道只要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雖然它知道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它堅持信念最後它成功了。

師:給他掌聲。這種就是閱讀之間的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由此想到《真心英雄》,這株柳樹終於見到了彩虹。正因爲它經歷了(雷轟電擊),才能夠一次又一次地(起死回生),一次又一次地傲立在(青海高原上),它才能巍然地站立在高原上。正是因爲它有這種信念,它要讓它的生命得到怒放,它要它的生命得到延續,所以它才能夠一次又一次地起死回生。我們再讀一次,柳樹在高原上經歷的千錘百煉。

生:齊讀“長到這樣一株柳……精神”。

師:正是因爲有了這種精神,有了種信念,正是因爲有了這種夢想,所以,這株柳樹才能長得這樣(高大粗壯),樹葉和枝幹才能長得如此(粗實堅硬),它的葉子纔會綠得如此(蒼鬱、深沉)。正因爲如此,讓我們看到了青海高原上的那一株獨立的風景。讓我們再來一起走進這株柳,全班齊讀。

師:一種頑強的精神,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可是作者卻花了大量筆墨來寫家鄉的柳,爲什麼?

生1:用家鄉灞河柳與高原柳進行對比。

師:爲什麼?

生:環境對比,突出它的精神。

師:灞河在哪裏?

生:陝西省西安市,陳忠實的家鄉。

師:灞河柳有什麼特點?

生1:極易生長。

師:哪看得出?

生2:折一條柳枝插進泥土就可以生長。

生3:無心插柳柳成蔭。

師:說明灞河柳極易生長,隨手插下就可以發芽。他現在會想問題了。會讀書了,把以前學的知識和今天學的聯繫在一起,這就是會學習的孩子。

還從哪裏可以看得出它極易生長?

生:急驟。

師:什麼意思?一片又一片。

師:高原柳容易生長嗎?(不容易)我覺得挺容易的,我找到一段話,6自然段,“風從遙遠的河川……有幸萌發”。其實柳樹都容易生長。

師:對灞河柳極易生長,生命力強,而對高原柳用一個詞(望而生畏),板書:望而生畏

畏,什麼意思?

生1:害怕。生2:敬畏。生3:它與第8自然段相呼應。

師:你真是會學習,真了不起。你讀一讀這一段。

望而生畏的畏是什麼意思?(敬畏)

師:作者爲什麼說,高原柳神奇,而灞河柳極易生長,生命力也強,急驟就冒出一片有一片,卻說它極其平常?

生:灞河柳有充足的陽光,有充足的水源,適宜生長的環境和氣候,這樣生長出來的柳作者卻認爲極其平常,可是?你說。

生:第六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有聯繫。

師:這節課我很高興,他學會了讀書的方法,他知道文章前後比較聯繫相呼應來理解課文。

師:高原是怎樣的?乾旱。而在平原也能生長出一棵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柳樹,這是對比。

生:第八自然段還有一句話也是對比,可以概括這一段。作者拿兩種柳樹進行對比,突出高原柳的神奇,望而生畏。

師:我們可以看到,生活的道路相差很遠,同樣是一株柳,爲什麼命運卻這麼不公平,讓我生活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柳樹是不是抱怨了?(沒有)

生:齊讀“柳樹沒有……土地”。

師:是啊,命運和道路相差,看看在岸邊的柳樹,有着豐富的水源,充足的陽光,怎麼不能成爲高大的柳樹?高原柳是不是因爲它生長在高原所以就長得如此粗壯高大?在平原它就不能長得這麼壯?

生:高原柳是一種對生命的渴望,而生活在岸邊的柳樹體會不到的。

師:因爲它的道路太平坦了。在逆境中(成才)。溫室裏的小花固然讓人心動,可是在高原上的花更令人望而生畏。

這節課上到這裏,回到第一個問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能有所體會嗎?形是什麼?我們剛纔通過讀它的段落,發現不管讀到哪一段,都能找到相關的理由,相關的依據,可是所有的依據都是圍繞一個主題來寫的,這點我們以後再慢慢地談。這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大概有了瞭解,以後會深入學到。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知道了在逆境中成才,我想我們最終得到了這個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