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山居秋暝評課稿範文

其他4.74K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居秋暝評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居秋暝評課稿範文

山居秋暝評課稿範文1

《山居秋暝》選自語文出版社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基礎模塊上冊第五單元唐詩宋詞選讀第十六課,是唐代詩人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作者從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兩個角度詮釋了令人嚮往的隱居生活,以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岩石、竹林、浣女、蓮花、漁舟爲意象,描繪了一幅山中秋雨後黃昏的迷人景色,意境空明寧靜而又充滿勃勃生機,動與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詩人隱居山林,閒怡自適的心境。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職業高中的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薄弱,尤其是對古詩詞的鑑賞能力相對較弱,如何教會學生鑑賞詩詞,提高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呢?我以《山居秋暝》這首詩爲切入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導、“知”、“賞”、“練”、“評”相結合的學習步驟,使學生學會鑑賞詩詞,爲本單元其他詩歌的學習打下基礎。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讓學生弄清一首詩歌的主題並不難,關鍵是要讓學生會提取詩中的意象進行想象、賞析和理解。因一節課時間有限,今後要進一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多給學生時間去想象、品味和交流。美好詩意的'課堂,行雲流水的筆觸,剛柔並濟的氣勢,滄海桑田的回味,是我追求的目標,我相信,只要耕耘,一定會有收穫。

山居秋暝評課稿範文2

聽了姜老師執教的《山居秋暝》,讓人眼前一亮,讓我對這首詩有了新的認識。姜老師的課緊緊圍繞單元語文要素,樸素中透着大氣,靈動中顯出智慧。她關注每個教學小細節,處處以學生爲本,從作者的.簡介引入,到寫詩背景,到理解詩題意思,到古詩的朗讀指導。

整堂課環繞“空山”展開,層層剝開迷霧,渾然天成。從找出詩中描寫的景物,以動襯靜,最後落腳“因靜而空、因心而空”。

梳理一下,姜老師的課由以下幾個板塊組成。

1、讀詩題,理解詩題

2、朗讀古詩,理解詩意。強調讀出“節奏”和“停頓”。

3、教師範讀,韻味十足。

4、找“畫”中表示景物的字、詞。學生找到“明月、清泉、鬆、石”和“竹、浣女、蓮、漁舟”,老師讓學生把這八個詞板書在黑板上。

5、想象兩幅圖畫,一幅詩有動詞的畫面,一幅詩沒有動詞。總結出:以動襯靜。

6、王維他由官場到隱退,他放下了什麼?王維放下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放下了功名利祿,放下了心中的負擔。心變得像明月,像清泉,心裏空了,所以這座山是“空山”,“空”是一種境界。

山居秋暝評課稿範文3

首先,組內教師們肯定了七班學生的課堂表現,認爲課堂氛圍較好,學生積極性較高,能參與到展示當中。這一點,一方面得力於學生對公開課的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不錯,只要能多加引導、鼓勵,他們也可以表現的很好。

其次,時老師與王老師都提出了一點,就是《山居秋暝》作爲一首詩歌,學生讀的不夠多,僅僅是在授課之初分小組進行了齊背,有感情的示範性朗讀缺乏,未能將誦讀貫穿於整堂課中。這個意見非常中肯,點明瞭我授課的一大不足。平時上課,對於誦讀的引導就有缺陷,機械的將背誦與講授分開,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語文成了死記硬背,對於文字美、意境美無法真切感受。因此,在日後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把誦讀與講授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體味感情,把握詩歌。

再次,李老師與秦老師還對導學案的'設計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尤其是對於“志趣”、詩歌具體意象等問題做了討論,並就如何設置導學案上的問題做了探討。通過與老師們的探討,才發現導學案上個別題目的設置不夠準確,個別問題的表述不夠明確。因此,在以後準備導學案的過程中,對於設置的題目要有針對性,所問所指要具體明確,同時,還要保證課堂連貫性。

第四,課堂上教師的語速過快。針對這一點,必須自己從心底做出重視,一年多的教師生涯,聽課老師曾多次反映我講課語速過快的問題。以後上課,開口之前,要首先告訴自己,說話慢一點,再慢一點,保證每個學生都聽到明白再繼續往下說,畢竟,進度不是最重要的,讓學生學會聽懂纔是目的。

最後,是我個人對自己課堂的一點反思。這節課,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展示,暴露出我準備的仍舊不夠充分,雖然課前查閱了大量資料,並在八班展示過一遍,但具體細節自己還是把握的不好,對於學生課堂上生成的問題不能很好的調控引導,這不只是因爲自己課堂掌控能力不足,更是知識經驗缺乏的表現。一堂成功的課,靠的不僅僅是三四天的準備,而是知識的日積月累,因此,平時一定要加強專業學習,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廣泛涉獵,多讀多思,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爲順利授課打好基礎。

作文課上,曾經不只一次的告訴學生,寫作文要有自己的思想,力爭讓筆下的每句話每個字都能令自己自豪。作爲老師,平時授課,又何嘗不是這樣?每堂課都應該成爲我們努力的結晶,下課鈴響起的那一刻,我們都應該在心裏自豪的說一聲,這節課,展現了我的最大能力,我上的很好,值得我驕傲。

山居秋暝評課稿範文4

一、感受意境,引導學生走進古詩

創設情境與古詩意境相結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本詩教學中多種形式創設學習古詩的課堂氛圍,如語言交流描繪意境,出示圖片再現意境,播放音樂渲染意境等方式,引導學生融入到古詩意境中。通過層層渲染感受山景之靜,心境之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調動自己大腦中的表象儲備結合新的表象,融入情境,體驗情感,感悟意境,使所感內容更加具體、完善。

二、展開想象,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古詩教學的要求均提到了“展開想象”。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增加,中年級學生的想象處於由無意想象向有意想象過渡的階段,可以將產生的想象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繫,在教學設計中抓住學生想象質變的關鍵點,感受古詩整體意象的.基礎上,結合生活經驗發揮想象,提供語言支架,在思與說之中感受詩人王維晚年隱於山林,登山遠眺時的所聞、所見、所思、所想。

三、以詩解詩,拓展學生的古詩積累

國小語文教材包含的古詩有限,若想使學生從中國古典優秀作品中汲取更多營養,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教材內的古詩是遠遠不夠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讀拓展,以詩解詩。在《山居秋暝》以動襯靜的寫法教學中,聯讀學習《鳥鳴澗》和《鹿柴》,抓住詩中“驚”“鳴”“照”等動詞,感知山中靜謐之美。在聯讀比較中,學生親密接觸語言,涵詠語言,語言教學落到實處,比較中,逐步發現詩歌文本亮點。在擴展了課堂學習內容的同時,給課堂的閱讀教學增加了容量,用“增容”方式使古詩在烘托、映襯中愈加顯得精美。

山居秋暝評課稿範文5

歌是形象的藝術。它常常藉助於形象,曲折地表達作者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含蓄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操。因此形象的賞析,是學習詩歌的最基本的一步。分析形象的方法:找出關鍵字;回答其形象特點(包括外形特點和內在精神特點)。鑑賞形象,最重要是抓特徵,這個特徵就是由自然屬性、詩人思想身世、文本信息等因素共同組成。

①注重形象本身的特點研究,從形象的自然屬性及相關知識,因爲詩人利用某種形象無非是利用它的某些特點來暗示讀者他想表達的意思。

②詩以言志。形象是詩人內心思想的物質表現,是詩人的傳聲筒。所以我們分析形象要聯繫詩人身世,生活的背景等。

③還要注意對形象聯想和想象。

④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重視文本閱讀,學會從具體的.文本中具體的物象上尋找信息,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對作品進行分析。

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品讀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從形象入手,運用鑑賞形象的方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充分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目標完成較好。

本課的不足之處,由於時間較緊內容較多及學生的鑑賞能力不高原因,造成了教學任務落實不夠充分的情況,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教改的同時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也應該是研究的方向。

標籤:範文 評課 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