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生物進化的原因的教學設計

生物9.72K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生物進化的原因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進化的原因的教學設計

  生物進化的原因的教學設計篇1

一、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探究實驗。

(2)過模擬實驗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教學難點是“由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本節設計了一個材料分析過程和一個模擬探究過程,這兩個過程有助於學生對“生物進化原因”的獲得。因此,第一課時主要完成“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這一部分。課程進行的方式可以通過活動、討論、談話的方式完成。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述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事例。

2.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能力目標

1.通過對事例的分析,提高運用生物知識分析生活中現象的能力。

2.通過模擬“保護色形成過程”的活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生物進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環保意識,以及環保的重要意義。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簡述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事例。

2.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難點:

由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媒體

有關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顏色變化的圖片及資料的多媒體課件;有關保護色的多媒體課件;彩色布料或彩紙(單色);彩色小紙片(大量)。

六、教學策略

對於生物進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讓學生閱讀英國蔓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真實事例,讓學生分析:

1.在1850年,爲何淺色樺尺蠖的數量多?這於環境有何關係?

2.在1950年,深色的樺尺蠖爲何佔多數?這時環境有何特點?與環境有什麼關係?

然後結合科學家的實驗,通過學生討論,加深對生物進化的認識。

組織學生開展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進行探究活動時:

1.組織同學嚴肅認真、相互配合,統一聽從組長的指揮。

2.彩色布料最好採用單一的布料,有利於結果的分析。

3.彩色小紙片的選擇應該多樣化,其中之一最好與彩色布料的顏色一致或相近。

4.實驗時要把自己當成捕食者,選取彩色的小紙片時,一定不要特意尋找某一種顏色的小紙片。

並保證實驗活動的成功,通過探究,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

七、案例

[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對於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我們有了簡單的瞭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復習上節課的有關內容。

注:教師打開投影片

投影片:

根據動植物進化的大致過程,試總結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

(學生回答)

學生1:一般來說,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從簡單到複雜,從水生到陸生,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長的進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種類產生,也有一些生物種類絕滅。各種生物在進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

注:對學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師可讓其他同學完善、補充。最後對全體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鼓勵性、讚賞性的評價。

[講授新課]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生物進化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物種的產生和老物種的滅絕。這是爲什麼呢?

注: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並板書。

多媒體課件:(有關內容)

先播放對照圖片,圖下爲相關資料及討論題。

(資料內容)

18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那裏的森林及農田生活着一種樺尺蠖(huà),其成蟲是一種飛蛾,其名爲椒花蛾。它們夜間活動,白天休止,通常棲息在有地衣覆蓋的樹幹和石塊上。到1848年,有關椒花蛾的報道都是淺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國工業中心曼徹斯特才第一次報道有黑色型突變。隨着英國工業化的'日益擴大,煙塵和廢氣開始污染工業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長而樹皮裸露,椒花蛾棲息的背景由淺色地衣變爲深色樹幹,於是黑色椒花蛾逐漸增加,在曼徹斯特達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農業區主要仍是淺色型。科學家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先數量相等的淺色的樺尺蠖和深色的樺尺蠖同時放到樹幹上,然後用望遠鏡觀察到樹幹上所發生的情況。一羣愛吃樺尺蠖的鳥兒飛過之後,他們發現,淺色樺尺蠖所剩無幾,而大部分深色樺尺蠖卻逃過了這場災難。

  生物進化的原因的教學設計篇2

一、教學內容:

生物進行的原因(第1課時)

二、教材重、難點:

1、重點:形成自然選擇是生物主要原因的基本觀點。

2、難點:通過保護色形成過程的模擬實驗,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三、教學目標:

1、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概述自然選擇學說;

2、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進一步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3、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4、通過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體色隨環境變化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策略:

展示長頸鹿的圖片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體色隨環境變化的案例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能夠初步認識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環境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生存和繁衍。通過實驗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學生合作、交流、總結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並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

六、教具、學具:

多媒體教室 教材 教師自制課件 報紙 白紙 黑紙等

七、教與學的活動過程:

(一)圖片展示,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長頸鹿的圖片

長頸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古生物學家研究表明,長頸鹿祖先的個體只有1米多高。

教師提問:是什麼原因使它們的脖子變長的呢?

學生回答:(環境的變化使長頸鹿的脖子發生了改變)

補充材料: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1744—1829)在18世紀首先提出生物進化論,是生物進化論的先驅者,他的核心學說是器官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狀遺傳理論。拉馬克曾舉長頸鹿的例子說,長頸鹿的祖先預部並不長,由於乾旱等原因。在低處已找不到食物,迫使它伸長脖頸去吃高處的樹葉。於是“用進廢退”,久而久之,它的頸部就變長了。一代又一代,遺傳下去,它的脖子越來越長,終於進化爲現在我們所見的長頸鹿這一新物種。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英國的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體色隨環境變化的案例

學生討論:從1890年到1960年,兩種體色的樺尺蛾數量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

2、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活動

認真觀察冬天和夏天的雷鳥,觀察幾種不同環境中的蛙,瞭解動物保護色的作用,是爲了躲避敵害或者捕食獵物。

提出問題:動物的這種保護色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活動: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

教師建議:

(1)進行探究活動時,要做到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全組必須具有協作精神;

(2)提醒學生,實驗時一定要把自己想像成“捕食者”,在選取彩色小紙片時,不要事先觀察小紙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尋找某一種顏色的小紙片;

(3)要及時記錄小紙片的數量,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並及時和同學進行交流。

學生交流:各小組將本組的實驗數據和結論在全班交流,共同推測保護色形成的原因,從而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教師總結: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環境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變色龍隨環境而改變體色,瓢蟲具有鮮豔的色斑,竹節蟲具有酷似竹枝的形態,這三種適應現象在生物學中被稱爲什麼?

答:保護色,警戒色,擬態。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五)課堂跟蹤反饋

1、下列哪一項不是保護色

A、綠色稻田中的青蛙爲綠色 B、肥沃土壤中的蚯蚓爲黑色

C、金環蛇身上的耀眼斑紋 D、早春的青蛙爲土色

2、下列哪項實驗不屬於模擬實驗

A、製作模型探究魚尾鰭的作用 B、米勒實驗

C、探究保護色的形成過程 D、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

3、你在模擬保護色形成的過程中,用到的彩色布料是模擬

A、“捕食者” B、“獵物”

C、“獵物”的生活環境 D、““捕食者”和“獵物”的生活環境

4、模擬保護色形成過程的實驗中,準備100張各種顏色的小紙片模擬的是

A、同種生物的不同變異類型 B、多種生物的不同變異型

C、單純由環境引起的變異 D、不同環境下的變異

標籤:生物進化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