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國中信息技術走進因特網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信息技術走進因特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信息技術走進因特網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山東教育出版社版本的《國小信息技術》第二冊模塊二第1課。隨着網絡應用的普及,大部分學生已經有過課外上網的經歷,但對因特網的概念並不是很瞭解,上網習慣和行爲有待規範。通過本課學習,引導學生體驗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的高效和便捷,養成文明上網的習慣,感受因特網在改善自己或他人的學習、生活方式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因特網的上網常見的方式;

(2)瞭解網址的結構和作用;

(3)學會使用IE瀏覽器瀏覽網站;

(4)學會合理利用網絡信息改善學習和生活。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掌握從互聯網瀏覽信息的方法;

(2)通過情境體驗、同伴交流,學會甄別和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樹立文明上網、安全上網的意識;

(2)感受網絡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影響,提高自律意識和能力;

(3)增強對長輩、對社會的愛心與責任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IE瀏覽器的使用;甄別信息。

難點:理解網址的作用;甄別信息。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感恩家人的呵護,喚起學生對家中老人的關注,進而導入課題。

【設計意圖】現代社會,“空巢老人”已經成爲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大多數家庭對孩子的'關注遠遠大於對老人的關注,本環節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學會關愛長輩,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產生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習需求。

二、探究新知

(一)瞭解因特網

啓發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以學生熟知的概念比喻,幫助學生理解因特網的概念。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尊重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會思考,用生動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專業術語。

(二)認識瀏覽器

學生自學教材課本,自主探究,嘗試找到並打開自己電腦中的瀏覽器。

學生演示交流打開瀏覽器的幾種方法。

教師小結:認識IE瀏覽器,瞭解多種瀏覽器。

【設計意圖】本環節引導學生學會藉助教材,通過大膽實踐探究新知,嘗試不同的操作方法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後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瀏覽網站

以“東方老年網”網址爲例,幫助學生認識網址並瞭解網址的作用。

小組合作根據給定的網址訪問網站。

小組代表演示操作方法。

教師小結,針對學生演示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式探究,並把航線喻爲網址,引導學生掌握通過網址訪問網站的操作方法,糾正個別學生不規範的習慣,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做人、做事都要有正確的目標和方向。

(四)獲取信息

交流自己想帶回去給長輩分享的是哪些信息。

小組合作,每組選定一條線路探究如何瀏覽信息。

小組代表交流選定的路線並簡要介紹獲取到的信息。

教師小結如何在網頁中快速甄別、獲取信息,介紹網頁導航欄、超鏈接的概念和作用,以及瀏覽網頁的小技巧。

【設計意圖】本環節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瀏覽網頁,獲取信息,有興趣並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嘗試通過幾個小技巧提高瀏覽效率。教師通過適當的評價,鼓勵學生將獲取到的信息帶給家中的長輩從而讓老人生活得更健康。

三、鞏固提升

教師談話引導學生對家中的長輩回報愛心。

學生自由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網站,瀏覽並學會一樣本領。

交流自己通過瀏覽網站信息學到的本領,教師一一點評

【設計意圖】鞏固本課所學,體驗在因特網中獲取信息的成功感,感受因特網在改善自己或他人的學習、生活方式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並在交流和評價中,激發學生對家人的愛心和責任感。

四、梳理總結

學生交流本節課的收穫。

教師總結,學習《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對學生今後的上網行爲提出希望。

【設計意圖】在師生交流中回顧、梳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昇華對家中長輩的情感,明確因特網對人們學習和生活產生的影響,規範上網行爲。

國中信息技術走進因特網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關注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爲主題,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學會關愛長輩,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產生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習需求。整節課,尊重學生已有學習經驗,引導學生學會藉助教材,通過大膽實踐探究新知,嘗試用不同的操作方法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糾正學生以往瀏覽網站的不正確的經驗。學生自始至終思維活躍,興趣濃厚,但進行到後半部分,學生髮言交流的機會較少,老師的評價語不夠積極有效,今後應注重課堂激勵性評價語言的積累,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更加豐厚,更加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