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林海教學設計

設計3.12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林海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林海教學設計

林海教學設計1

一、教材說明

《林海》是老舍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二、教學目標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結合景物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25自然段。

三、教學重難點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學習作者結合景物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學設計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在積累和實踐中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林海》是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組閱讀訓練的重點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爲落實本單元的訓練目標,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並讓學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在積累和實踐中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溫故求新

開課就讓學生複習第一課時內容,說說課文主要講什麼,體會到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然後用導語過渡到本課時內容:眼前的景物證實了興安嶺這個名字悅耳,讓人感到親切舒服。現在老舍置身與興安嶺,看到了山嶺、樹林、野花,他又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呢?請看課後思考·練習1給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2、相信學生,扶持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景物,根據課後思考·練習1的要求自學,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進行勾畫批註。然後在六人小組裏交流自己學習的收穫,說說自己讀的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聽的同學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進行補充。還用你既然那麼喜歡大興安嶺的山嶺,我相信你一定能讀出對它的喜愛來。你能讀給大家聽聽嗎?等話語鼓勵學生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

3、充分朗讀,體會感情

通過分男女生讀、自由朗讀、齊讀、變序朗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不同的'朗讀要求中,逐步體會到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用導語通過學習,你收穫一定不小,現在很想讓大家分享自己學習的快樂。那麼請說說你最喜歡什麼景物,有什麼特點,你體會到作者表達怎樣的感情。啓發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

4、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作者筆下的嶺、林、花特點明顯,是採用了比較、比喻、擬人等多種描寫手法,才使景物顯得生動形象,感情表達真實的。爲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我把課後出現的兩個句子用小黑板抄寫下來,並將與之比較的句子同時出示,讓學生通過朗讀對比,體會到比喻、擬人等寫法可以是句子顯得更加生動形象,並能準確地表情達意。

5、鼓勵探索,培養求知

課文中有一些空白知識點,爲了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填補空白,我在課前要求預習時就要求學生自己找出課文的知識空白點,並通過上網、查找工具書等收集有關資料。如雲橫秦嶺中關於秦嶺,大興安嶺林場的綜合利用的方式等的資料。在課堂上學習到相關內容時就讓學生補充。

五、精設板書

爲了體現《林海》這一課的特點,我在板書的設計上頗費心思。我設計了引導學生先抓住作者三個親切舒服這條思路,貫穿全文,構成體系。再引導學生把景物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思路凝在一起,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加上線條表現出來。使人與景、人與物的關係顯而易見,作者的真情實感凸現出來。

總之,我以新的課程標準爲理論依據,將新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優秀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在教學中探索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林海》一課的學習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表達真情實感,在積累和實踐中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林海教學設計2

一、導入

1、出示“花海”、“人海”,這兩個詞形容什麼的呢?那你能猜猜“林海”是什麼意思嗎?

2、師:今天老師帶你們一同去看看老舍先生筆下那莽莽蒼蒼的林海是怎樣的?

3、出示課題《林海》(板書)

打開課文152頁。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麼地方的“林”?課文寫的是“林”,爲什麼要加個“海”字?

有個別難認的字可以參照黑板上的提示(釀造椽柱高不可攀盛氣凌人)

2、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描寫了大興安嶺哪幾個方面的景物?(嶺、林、花、木、人)

三、精讀課文,欣賞大興安嶺的美

1、你最喜歡大興安嶺的什麼景物,找到相關片段仔細讀一讀,並說說你從哪句話讀出了它的美?

2、生反饋:你覺得哪裏最美,哪句話讓你覺得寫得最美?師相機引導

重點引導:

(一)、“嶺”

①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A、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麼?(大興安嶺很溫柔。)

B、我想把這句話改一改,你們幫我看看好不好?

ppt: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的,矮的',長的,短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C、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嗎?

②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看都看不完,看也看不厭。

A、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麼?

B、重點理解“看了幾個鐘頭,看都看不完,看也看不厭。”(大興安嶺面積很大,各條嶺各具形態。)

C、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嗎?

③多少種綠的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描繪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樹的種類很多)

(二)“林”

①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A、從這句中,你讀出了什麼?樹是怎麼樣個美法?(銀白色,青色相結合)

B、景物如畫,已經很美了,作者寫得更美,你再來讀讀這句。欣賞比喻的手法。

C、朗讀指導

(三)、“花”

①我是愛花之人,到這裏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

(我這麼愛花卻還是叫不出這些花地名字,可見這裏花地種類是非常多的。)

②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

A、作者筆下的興安嶺簡直是位曼妙的少女啊!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誇誇她?續說:在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

B、是啊,多美啊!老舍用了寥寥數語就把靜態的大興安嶺寫活了。

(四)與人密切相關

山林中已有不少的市鎮,給興安嶺增添了新的景色,增添了愉快的勞動歌聲。

(這是一種有生活氣息的美,是一種親切的、舒服的美。)

四、總結:

大興安嶺的美不僅僅限於這種自然的美感,她的美並不空洞,她的美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叫人心中感到親切,舒服!難怪作者遊覽大興安嶺時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1、(出示ppt第一段文字)齊讀

“我總以爲走進大興安嶺奇峯怪石高不可攀。這回有機會看到它,並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證實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

2、師:同學們想去林海旅遊嗎?現在,教你一個絕招:自己先把課文最美的兩個自然段背下來,然後,在父母面前把林海心情地讚美一番,打動他們的心,爭取讓爸爸媽媽明年暑假帶你到興安嶺的原始森林,去踩踩那裏的松針,摸摸那裏的古木……

林海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義;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並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裏羣嶺起伏,森林茂盛,生長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

板書:林海

2、釋題: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麼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麼意思?

3、出示幻燈,簡介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爲主。

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及生詞。

2、讀準生字詞,同桌互查。

廈:shà ,不能讀成 chà ,也不能讀成 xià。

釀:niàng, 不能讀成 liàng。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4、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⑴ 分析字形結構。

⑵ 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孤峯突起:單獨的一個山峯高高地聳立着。

盛氣凌人: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山峯都是碧綠的顏色。

興國安邦:國家興盛安定。

悅耳:好聽。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⑴ 初入大興安嶺覺得名字悅耳。

⑵ 嶺的樣子。

⑶ 嶺的顏色綠得難以形容。

⑷ 林就像大海一樣。

⑸ 花多而美。

⑹ 木材用途廣泛。

⑺ 作者看到大興安嶺的林場後的感受。

3、默讀課文,試着給課文分段:

⑴ 試着說出分段依據(按照不同的內容分段)

⑵ 分段並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剛進入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介紹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參觀林場時的見聞和感受。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並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爲什麼?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並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麼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2、指導感情朗讀,要讀出親切舒服之感。

3、這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總述)

三、重點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嶺的特點)

2、自讀後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麼特點。

3、討論、交流: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通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雲橫秦嶺”意思是雲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爲“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爲“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着這樣的“嶺”,心裏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看到這麼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師範讀,指導朗讀。

(大興安嶺真是太美了,誰能帶着感情讀一讀這段?)

6、自由讀課文,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作者這樣描寫,在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們上穿翠綠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腳穿多彩的繡花鞋。顏色搭配多麼協調,多麼漂亮,多麼有生氣。)

7、小結:大興安嶺的嶺溫柔,林美麗,花鮮豔,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裏行間洋溢着喜愛與讚美之情,讓我們懷着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與讚美,再讀這段課文。

四、講讀第三段

1、自讀第三段,思考:

⑴ 爲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⑵ 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2、討論、交流:

⑴ 因爲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⑵ 興安嶺的“興”有“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安定興安嶺也有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爲什麼說它的美與建設結爲一體?

因爲大興安嶺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更主要的是爲祖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資源,與國家的建設結爲一體,與人民的生活密切聯繫在一起,所以美得並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讀。

5、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後討論交流。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嶺”“林”“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五、總結、擴展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遊歷大興安嶺後寫的,文章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敘述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景色,並展開聯想,抒發作者喜悅、歌頌之情。課文中的三個“親切與舒服”貫穿全篇,構成整體,中心突出、前後呼應,本文不僅記敘了作者所觀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聯想,抒發了感情。

3、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運用“中心突破法”抓住“親切舒服”重點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時主要寫些什麼?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作者這感情的?

⑶ 採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用學習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學習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仿照本文寫法,寫一處景物。

林海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爲了表達喜愛的情感,作者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景、物、人。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可將課文分爲三段。在這三段結束處都講到“親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隨着對大興安嶺的深入瞭解,這種“親切、舒服”的體會也逐步加深。

教學目標: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試着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教學重點: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試着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

教學構想:

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弄清課文圍繞大興安嶺的“親切、舒服”聯繫具體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學生試着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互助解決。最後指導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教學準備:

投影儀、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條理,學習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逐步深化。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天咱們就讓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作嚮導,把他的文章當作導遊詞,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齊讀課題。

3、“林海”指什麼地方?“林海”說明了什麼?(大興安嶺,森林茂密,樹木很多。)

二、通過預習,你瞭解了哪些內容?你還想知道什麼?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預習情況。

3、讓學生充分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不懂的問題。

4、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還真不少,相信學習了課文,這些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作者看到林海以後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讀後回答,評價。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幾次直接寫到這種感受?

3、然後討論、交流。

課文三次講到“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剛進原始森林的時候,作者走進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樣,腳踩厚厚的松針,手摸古木,感到親切、舒服。第二次是在看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之後產生的聯想時,作者看到那麼多的嶺,那麼溫柔;那麼多的數,呈現那麼多種的綠色;那麼多的野花開在多處,特別是由此聯想到興安嶺不僅美麗,而且爲祖國建設不斷作貢獻,因此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有所感的時候。作者參觀林場,看到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看到興安嶺與人們的關係日益密切,更加感到親切、舒服。這種感覺觸景而生,且越來越強烈。)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想想從這一段中你讀懂了什麼?你認爲這一段應該怎樣讀?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大興安嶺的嶺美在哪兒?(抓住嶺多、溫柔的特點進行理解)

分小組討論學習

(1)溫柔:嶺的山勢平緩,線條柔和。指讀有關語句.理解“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2)哪些語句說明了嶺多?(“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3)引導學生提問:“看不完”,“看不厭”分別指什麼?(“看不完”是因爲沿途都是嶺,連綿不斷,彷彿沒有盡頭;“看不厭”是因爲這麼多的嶺並不單調,它有各種各樣的形態)

(4)指名說說自己喜歡的語句,並說明原因

(5)比較秦嶺與這裏的不同,可畫畫

(6)指名練習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3、自學3——5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3——5自然段。

(2)可以把你認爲寫得優美的句子畫下來。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自學成果。

(5)指名說說林的特點,並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a、“林”有什麼特點?(多、綠)

b、讀有關詞句體會。

c、作者看到“林”後,想到了什麼?(海洋、浪花、銀裙)

d、出示句子.看,海邊上不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和“白色的浪花”分別指什麼?)(“海”就是上一名中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小結:作者敘述大興安嶺的“林”,把羣嶺比作海邊的浪花,我們讀了對大興安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會由衷佩服作者想象的豐富,請帶着感情朗讀。

(6)指名說說花的特點,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多,爲大興安嶺增添了色彩)

a、出示句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這個句子描繪了怎樣的一幅圖畫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樣描寫非常準確、形象,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之情。)

b、有感情地朗讀

(7)找出比喻句,加以想象。

4、默讀第6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麼?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指導朗讀。

(1)思考:爲什麼說“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2)學生談體會(因爲大興安嶺林木資源十分豐富,這種“美”是國家建設所需的良材的主要來源,是建設無數“廣廈”的基地,所以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休”兩者密不可分)

(3)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因此會再一次感到“親切、舒服”。

5、指名讀第7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麼?練讀。

思考:爲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因爲在林場看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興安嶺的“興”,由“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識。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與安定有興安嶺的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質疑問難: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六、配樂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七、誰能說說你對大興安嶺有哪些瞭解?同學們談得很好,相信大家經過努力,將來都能像大興安嶺的落葉松一樣,成爲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向家人介紹大興安嶺的美景。

板書設計:

2、林海

嶺:多、溫柔

親切、舒服 林:綠、多

花:多、絢麗

伐木、栽樹

興國安邦 進行科學研究

林海教學設計5

一、談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冊最後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紹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展開聯想與抒發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爲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裏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至六自然段。而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是本課教學難點。

二、談教法

爲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於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覆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三、談學法

通過上一組和本組第一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瞭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瞭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

四、談程序

本課可採用“五步自主教學模式”,即“導入揭題→自學探索→交流點撥→檢測鞏固→深化訓練”。

(一)、導入揭題

1、教師提問:以前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我國還有另一處森林寶庫──大興安嶺。

3、揭題:板書“林海”,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

4、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還應該知道了什麼?

(二)、組織第一次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可跟默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選讀課文。

3、思考: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練習”中的提綱,給文章分段,列出提綱。

4、請學生主動到黑板上寫出他的分段意見。

(三)、交流點撥

1、指名讀生字及組詞,學生評議。

2、開火車讀課文,然後評議。

3、指名板書學生談談你是是怎樣分段的,爲什麼這樣分。

4、學生評議分段情況。

5、小結

(四)、組織第二次的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作者三次“親切、舒服”之感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2、“我”一走進原始森林有什麼感覺?這種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3、“嶺”、“林”、“花”各在什麼特點?作者怎樣寫出嶺、林、花的特點的?

4、爲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如何理

解大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交流點撥

這部分主要有三環節:交流點撥、朗讀體會、質疑問難。

1、交流是檢驗學生自學成果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如出現分歧與偏向時,教師及時點撥。

根據學生的交流,主要要了解嶺的特點是多(形多、量多)、溫柔,林的特點是多、綠,花的特點是多、美。

2、朗讀體會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形式可多樣:輕讀、個讀、賽讀等。要注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的朗讀,使學生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感情得到昇華。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性的體現。學生在交流、體會後提出有一定價值的疑難本身也是能力的反映。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可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解決措施,或課堂,或課外;或學生互解,或師生共解。

(六)、檢測鞏固

這是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檢驗,教師設計的檢測鞏固題要以“目標”爲中心,題型要新穎,形式多樣。可以“選讀你覺得最美的段落”,“用畫出嶺(林、花)的特點”等。

(七)、深化訓練

爲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教師可設計深化訓練題。根據教學目標,本課要讓學生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想的方法,所以可以設計諸如“校園冬景”、“這裏的景色真美”、“風景這邊獨好”之類的訓練,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板書設計:

19林海

┌──親切舒服

┌────親切舒服─┘(聯想到“興安”)

│┌───┼───┐

親切舒服─┘│││

(腳踩松針嶺林花

手摸古木)(多、溫柔)(多、綠)(多、美)

觀察細緻、描寫生動

林海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新詞。

2、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4、瞭解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理解作者的聯想,從而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及林海對“興國安邦”的意義。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及林海對“興國安邦”的意義。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又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學情分析】

學生對大興安嶺的名字不會陌生,因爲已經學過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從小安嶺引入到大興安嶺,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會很高漲。還有學生已經學習過很多寫景的文章,也寫過寫景的習作,掌握了一些習作方法,這樣有助於學生往深層次探索學習。

【教學方法】

以自主學習爲起點,以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的結合爲重點,啓發學生正確的體驗,從而獲得知識。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展開想象中入情、在體會感知中悟情、在誦讀中升情。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在課前查閱大興安嶺的資料,知道有哪些樹種和礦產資源。下載一些圖片、文字,爲豐富課堂做準備。課件的製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檢查預習,學會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一、導入新課。

1、我們學習過老舍先生寫的哪些文章呢?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我們來看看在這篇課文里老舍先生是怎樣爲我們描繪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練習正確地讀課文。

⑴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⑵指名讀課文,隨時糾錯。

2、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⑴“雲橫秦嶺”是什麼意思?(形容雲在山頭飄浮,說明秦嶺很高。)

⑵“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在課文中的意思應該怎麼理解?(在課文中是形容山峯一個個聳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樣氣勢逼人。)

⑶ “俏麗”怎麼講?作者在這裏爲什麼用“俏麗”而不用美麗?(“俏麗”是俊俏美麗。作者寫“俏麗的白樺”,不僅寫白樺的美麗,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樺比作青松的“銀裙”

⑷什麼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蟲,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狀像珠,也有的像樹枝等,顏色有紅、白、黑色。)

⑸“興國安邦”是什麼意思?(“興”,興盛;“安”,安定;“邦”,國。“興國安邦”就是國家興盛安定。把興安嶺和國家的興盛安定聯繫起來,就更加感到親切、舒服了。)

三、理清課文內容,疏通課文脈絡。

1、再次讀課文,並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讚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對祖國建設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歡大興安嶺。)

2、默讀課文,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說說各段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我初入大興安嶺的印象。“腳落在千年萬年積累的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證實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

第二段(2—7) 細緻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由此展開聯想。

也可以有不同的分法。比如按照不同的內容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講作者剛進入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講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講參觀林場時的見聞感受。

四、梳理學生的問題,走進文本。

五、佈置作業,同時指導“椽木”“釀酒”的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理解作者的聯想,從而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及林海對“興國安邦”的意義。

一、談話導入,在期待中進入文本

1、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____齊讀課題)

2、導入談話 :經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本文是介紹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表達了自己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裏行間充滿着真情實感!作者是怎樣介紹大興安嶺的?請翻開課文。

二、朗讀課文,在體會中讀懂文本。

(一) 根據要求快速閱讀全文。

1、作者來到大興安嶺後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覺?

2、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用“——”劃出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變化爲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齊讀第一段。

(1)引導學生抓住“高不可攀”“奇峯怪石”“腳落在”“手摸到”這些詞語來談。

(2)分析:作者寫原來以爲大興安嶺奇峯怪石“高不可攀”,現在身臨其境,改變了原來的看法。一般來講,和自己距離近的事物,往往會給人以親切、舒服的感覺,而“高不可攀”則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只會讓人敬仰,不會讓人親切。正是因爲作者“腳踩”、“手摸”後,才感到那樣親切與舒服。)

(3)帶着自己的理解讀第一段。

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到?

(1)齊讀第二段最後的句子。

是的,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 使作者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大興安嶺這麼美麗,它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2)讀課文第二段,想想大興安嶺有什麼景物?說說這些景物的特點。用“~~”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3)提問:這一段分別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景物?(嶺、林、花)

A、 “嶺”有什麼特點?(多而溫柔)

作者是怎樣寫的?出示下面的句子

“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後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裏的“嶺”是溫柔的;在與秦嶺的對比中,突出“嶺”的溫柔。

“多少條嶺啊……也看不厭。”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愛得多深!帶着讚美的語氣朗讀課文。

B、嶺上的“林”又有什麼特點?(大而美)從哪感受到這裏的林大而美?你畫了哪個句子,與大家一起分享。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出示下面的句子。

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出示

在你的眼前展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

看,“海”邊上不是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分析:海指什麼?(落葉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麼?(俏麗的白樺。)

採用個別、小組、集體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小結: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句子,把羣嶺起伏寫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葉松寫成海洋,把白樺寫成海邊的浪花,我們讀後對大興安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C、林中的“花”又有什麼特點?讀、議句子。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點——多 (到處都是);

種類多(叫不出花的名兒)野花爲大興安嶺增添了色彩,詩意。請看句子。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

(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式來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讓學生讀句子、討論、理解。

D、小結:這句話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4)把描寫“花”這一段有感情朗讀一次。

小結:作者把大興安嶺的嶺,嶺上的林,林中的花聯繫在一起作具體描繪,構成了一個立體畫面,使大興安嶺更加美麗,可愛。面對美麗的大興安嶺,作者聯想到什麼?

(聯想到與建設結爲一體)

興安嶺的可愛,就在於它美得並不空洞。它的千山一碧,萬古長青,又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繫起來。於是,它的美麗就與建設結爲一體,叫人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1)“空洞”什麼意思?(沒有內容)

(2)從哪裏體現了大興安嶺美得不空洞? 讓學生聯繫上文理解。

小結:這段作者先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再寫了作者的聯想。說明大興安嶺不僅美麗,還與祖國建設處處都要用到木材聯繫起來,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3)自由朗讀第二段,一邊讀一邊想象。

(4)練習背誦並理清段與段之間的關係。

目之所及,哪裏都是________。的確是________,羣嶺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種綠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誇________ 是的,這裏是落葉松的________。看,海邊上不是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________,樹幹是________。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________, 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裏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繫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________,美得並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作者第三次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親切、舒服之感?

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我不曉得當初爲什麼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 它 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出示下面的句子。

“興國安邦”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讓學生個別回答這一問題。

分析: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山養人,人育林,經過人們的辛勤勞動,大興安嶺的景色越來越美,它們對人們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齊讀這一段。

小結:我們從作者的聯想中知道了大興安嶺不僅景色美,而且對祖國的建設真的起着使國家興旺安定的作用,我們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三、總結全文。

1、帶着喜悅的感情自由朗讀課文。

2、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3、總結談話

這篇課文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點,使作者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通過豐富的想象,抒發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當你們長大後爭取去看看,親身感受大興安嶺的美麗和可愛。

林海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教育點:

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知識點:

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賞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訓練點:

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彙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詩文創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創新切入點:

啓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辯論;激勵學生創作詩文讚美林海;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進行積累。

教學準備:

1、引導學生廣泛收集林海的詩文、圖片資料。

2、剪輯編制反映林海之美的錄相片。

3、製作投影課文優美片段的文字課件。

教學過程:

1、回憶美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19課。請想一想,老舍先生筆下那莽莽蒼蒼的林海是怎樣的?學生簡要回答。師:大家想親眼看一看林海嗎?(播放錄像。)

2、感知美

(1)學生看錄像,教師現場解說。

(2)小結過渡:林海的確很美!(板書:美)

3、尋找美

(1)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請同學們帶着愛美的心,去尋找課文寫得最美最美的小片段。你們找,我也找,咱們比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

(2)師:誰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讀一讀。

(3)師:看來,同學們的火眼金睛還真能發現美!不過,我找的纔是最美的。(師朗讀寫人的小片段。如已經有學生讀過,教師就主動與該同學聯合起來學習。)

4、品味美

師:服氣嗎?不服氣?那願意認真品味之後來跟我辯論嗎?好!請參考提示,認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開創造性想象,你們品,我也品。咱們等着瞧!品讀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段,參考以下提示品讀欣賞:

A、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

B、這個小片段的關鍵詞是哪些?它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生:仔細品讀。

5、討論美

(1)教師輔助、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木的四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言。每個小片段的引導程序大體如下。

①根據學生髮言,靈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師: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麼?

②啓發同學補充。師:還有誰品味了這個小片段的?談談自己的意見,好嗎?

③過渡、激勵。在各個小片段的討論學習過程當中,教師靈活地指導全體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全面欣賞林海的美。

(2)教師根據課文描寫人之美的小片段組織辯論發言。(也可以靈活地穿插在上面四個小片段的討論之間。)

①啓發學生"幫忙"。師:誰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段,願意幫我說說嗎?

②教師補充發言。師:點綴在莽莽林海當中的市鎮,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見證,是興安嶺興國安邦的體現,是林海人民在愉快的勞動歌聲中創造的!

③激勵、過渡。師:怎麼樣?我找的片段美得和諧,美得深刻,不是最美的嗎?咱們辯論的勝負如何?後面還有兩局比賽,我們可要決一雌雄!重點討論的五個小片段如下。

嶺: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林: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花: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

木:千山一碧,萬古長青,恰好與廣廈、良材。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

人:山林中已經有不少的市鎮,給興安嶺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勞動歌聲。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

6、總結美

(1)形成板書。師:(指板書)同學們,從剛纔的品味和辯論中,我們知道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木、人都很美。請看:它們的美有沒有聯繫?林與花有沒有?花與木有沒有?……(一邊指點一邊連線。)

(2)小結課文。師:興安嶺的嶺、林、花、木、人的美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在一起的美,使興安嶺美得那麼燦爛,那麼實在!她就像一顆裝點我們美麗祖國的星星!

(3)理解"興國安邦"。師:難怪作者說,興安嶺具有興國安邦的意義。同學們知道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說嗎?

7、讚賞美

(1)學生練讀。師:下面,進行第二局比賽。就是通過優美片段的朗讀來盡情地讚美林海。誰朗讀讚美得最有吸引力,誰就是冠軍!當然,能夠通過背誦來讚美的,更是冠軍!請同學先練一練。

(2)學生誦讀。師:誰最先來讚美?能讀就讀,能背就背!(師生共同評議,選出一個個冠軍。請他們昂首挺胸地站着。)

(3)教師表演讀。師:我也想當冠軍!可以表現一下了嗎?(教師讀,學生評。)

(4)學生齊讀重點文段。師:剛纔,我們選出了班上的個人冠軍。現在看看,我們這個集體能不能當冠軍?請齊讀課文第三、四節,能背誦的同學還可以背!

(5)激勵、過渡。師: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堪稱冠軍!

8、創造美

(1)師生同時創作詩文。師:我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林海嗎?好!請參考課文的優美詞句和自己收集的詩文、圖片資料,爲興安嶺寫幾句讚美的話,也可以寫一首小詩。你們寫,我也寫,咱們進行第三局比賽!(學生寫在印着精美圖片的作業紙上,教師用電腦寫作。)

(2)學生展示,教師引導賞析得意之作。

(3)教師展示,請學生賞析。

9、憧憬美

師:同學們想去林海旅遊嗎?能實現嗎?老師認爲完全有可能!現在,教你一個絕招:自己先把課文最美的兩個自然段背下來,然後,在父母面前把林海盡情地讚美一番,打動他們的心,爭取讓爸媽明年暑假帶你進到興安嶺的原始森林,去踩踩那裏的松針,摸摸那裏的古木……這就是今天的家庭作業。

評析

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教學目標的設計具有"全人"意識和創新意識,做到了立體化。創新的層次定位很準確。簡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這節課深入研究品味重點片段的前提。欣賞錄像是前一個環節的延伸,又是後一個環節的基礎,可以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學生的獨立學習是創新的必要條件。巧妙地"點火扇風"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品讀提示獨具匠心。一個"品"字的運用,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審美心理,符合本文的文體特徵。提示的內容頗具啓發性和層次性。根據學生的有效活動組織教學是課堂創新教學的顯著特徵。

此環節由學生提出討論學習的內容,由師生共同參與,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機結合。教師的參與很巧妙,絕無喧賓奪主之嫌。師生平等地參與比賽是嶄新的學生觀、教師觀和教育觀的體現,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學生主體性的有效手段。"教材無非是例子。"把師生精心選擇的重點片段作爲教學的主要內容,能夠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按照段落順序串講課文的格局,能夠實現課堂教學的巧妙創新。這是新的教材觀的體現。

此環節可以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對此,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板書設計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誦讀訓練方式新穎獨特,行之有效。究其實質,是因爲可以充分激發學生主體的參與熱情和競爭意識。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師的職責在於激勵、鼓舞和喚醒。"這是不無道理的。創造是教學的永恆主題,師生同臺競相創造是課堂創新教學的至高境界。該環節巧妙地體現了大語文教育觀的精髓: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

總評:

這個教學設計從四個方面體現了語文。

1、教學目標立體化。創新教學必須"以人爲本",而"人",是大寫的"人",豐滿的"人",立體的"人"。所以,語文課堂創新教學必須做到教學目標立體化,必須使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在有意訓練和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得到主動提高。這堂課,貫穿全過程的是教師和學生的三局比賽。這比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他們競爭合作與民主平等的意識,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和語言文字,能夠從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去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立體化。

2、教學內容生活化。課文必須經過生活化的處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例子的功能。這堂課的設計,從學生生活與課文內容的結合點切入,較好地實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整堂課,學生不是呆板地學課文,而是轉換角度,圍繞林海的美與教師展開比賽。這種轉化,並非雕蟲小技,而是大語文教育觀指導下的教材內容的生活化過程。

3、教學過程美育化。世界上,美的力量最大;美育的效果最好。語文課堂教學美育化,可以引導學生髮現美、認識美,欣賞並創造美,從而全方位地提升他們的素質,實現教學的全面創新。這堂課,時時處處都在圍繞"美"組織教學,完全實現了教學過程的美育化。

 4、教學方法主體化。這堂課的設計,從學生的學着眼,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精心安排了有條理、有層次、有情趣的自讀自悟、辯論發言、誦讀比賽和詩文創作等內容。這些內容,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實現教學方法的主體化。

林海教學設計8

教學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努力遵循“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整體優化”的原則,設計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爲基礎,利用多媒體,爲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設計思想:

“語言美感教育”是語感教學的最高目標。《林海》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因素,文章中生動雋永的語言令人遐想的畫面意境,給學生一次次心靈的撞擊,以此爲切入口引導學生在欣賞、誦讀、品味中去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從而誘發學生的審美情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豐富其想像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使學生實現創造能力的突變與飛躍,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心理,高尚的審美觀。

教材分析: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語言質樸而優美,生動地描寫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特點以及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文章景色美、語言美,教學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進行感情誦讀,從而去讀感悟美、表現美,進一步感受祖國山河的美。 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2、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3、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賞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4、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彙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詩文創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5、啓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辯論;激勵學生讚美林海;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進行積累。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興安嶺與祖國建設的關係;爲什麼說興安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投影大興安嶺廣袤優美的景色,以及課文優美片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一、感受美: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北上去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聽說那裏有美麗的風景,讓我們與老舍爺爺同行,開始我們的興安之旅!坐在疾駛的火車上??

(出示投影:大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美麗景色。絢麗的色彩,動感的畫面,輕揚的音樂,讓學生們看得目不轉睛,聽得神情專注,整個身心完全融入到此情此景之中,而忘記了這是在課堂中,覺得自己已經走進優美的原始森林,給學生對林海的初步感受。)

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說?板書:美

二、尋找美

1、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請同學們帶着愛美的心,去品位課文中你認爲寫得最美最精彩的小片段。一會告訴同學們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認真品味。你們品,我也品。一會看看到底誰找的是最美的誰彙報的是最精彩的!生:仔細品讀。 師:誰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讀一讀。

2、教師輔助、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木的四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言。每個小片段的引導程序大體如下。

(1)根據學生髮言,靈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

師: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

(2)啓發同學補充。師:還有誰品味了這個小片段的?談談自己的意見,好嗎?

(3)過渡、激勵。在各個小片段的討論學習過程中,教師靈活地指導全體學生

通過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全面欣賞林海的美。

三、品味美

注:嶺、林、花、木四個小片段的出示是隨着學生的彙報靈活出現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順學而導。

1、嶺的教學

生:朗讀。

(出示投影: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1)“雲橫秦嶺”什麼樣子啊!感受到了嗎?

(出示投影:“雲橫秦嶺”圖片,把抽象的說明講解轉化爲多種感官的參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與秦嶺的對比中,顯示出秦嶺的突兀險峻,突出“嶺”的溫柔,通過進一步朗讀體會。)

(2)老師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後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裏的“嶺”是溫柔。 (出示投影:配樂的溫柔的嶺的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嶺的溫柔。通過多種媒體的參與,使學生在課堂上躍躍欲試,主體“自求”的願望非常強烈,從而實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使學生感知到了課堂是快樂的`、優美的。)

問:那麼你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溫柔之美讀出來嗎?還有誰體會到了嶺的溫柔之美?先自由讀體會,然後找人朗讀。

(3)齊讀體會。

2、林的教學

(1)、生:朗讀

(出示投影: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師:“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是怎樣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呢? 生:一望無際 浩瀚無邊 蒼翠碧綠的林的海洋;

生:到處都是樹木,很遼闊,很美麗的畫面??

師:這時微風一吹,你腦海中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微風一吹,碧波盪漾、起伏不斷、連綿不絕、真美啊!??

師:如果給這幅美麗的畫面配以動聽的聲音,你認爲應是怎樣的一種聲音? 生:我聽到了松濤“譁——譁——譁”如波濤拍擊岩石的聲音;時而柔緩,像小溪流過的聲音??

師:誰來感受這如詩如畫的色彩斑斕的綠。

生:朗讀體會。

師:有聲有色多美的一幅畫啊!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全體起立,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擡頭向四周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一座座嶺,還有山嶺上的森林;我看到了千山一碧的山嶺?? (出示投影:一幅林海的林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感象,感知滿眼的綠。) 師:請踮起腳尖,伸長脖子,使勁地往前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還是森林、碧綠的、一望無際??

(出示投影:又一幅更廣袤林海的林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更深的一個視覺衝擊,再次感知滿眼的色彩斑斕的綠,讓學生展開的想象翅膀,有利於領略文章內容,正確理解其意。)

師:是啊,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此時你心中的感受是什麼?不要求的把感受說出來,而要你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生:朗讀。

小結: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看見了,看見了那浩瀚無邊蒼翠碧綠的原始森林。

(2)、生:朗讀

(出示投影: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生:朗讀評價,領略興安嶺的浩瀚。

生:朗讀體會。

(出示投影:1、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2、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陳述句和反問句的比較感知作者對大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生:這兩句話有什麼區別?

生:再次朗讀體會。

林海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綜合利用”、“盛氣凌人”、“興國安邦”等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大興安嶺森林中的木材對祖國建設所起的巨大作用,從而受到熱愛祖國山林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抓住特點,採用對比、聯想、抒情、議論、擬人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背誦課文第3至第6自然段,邊背誦邊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學習課文第1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課文內容,按照參觀順序給課文分段,說出段意。

(二)學習第1段,瞭解作者剛進入大興安嶺時的感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第十三課,我們學習了《草原》,著名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草原,爲我們描繪了蒙古大草原遼闊而美麗的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愛、親如一家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我們來看看在這篇課文里老舍先生是怎樣爲我們描繪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

(1)“雲橫秦嶺”是什麼意思?(形容雲在山頭飄浮,說明秦嶺很高。)

(2)“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在課文中的意思應該怎麼理解?(在課文中是形容山峯一個個聳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樣氣勢逼人。)

(3)“俏麗”怎麼講?作者在這裏爲什麼用“俏麗”而不用美麗?(“俏麗”是俊俏美麗。作者寫“俏麗的白樺”,不僅寫白樺的美麗,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樺比作青松的“銀裙”。)

(4)什麼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蟲,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狀像珠,也有的像樹枝等,顏色有紅、白、黑色。)

(5)“興國安邦”是什麼意思?(“興”,興盛;“安”,安定;“邦”,國。“興國安邦”就是國家興盛安定。把興安嶺和國家的興盛安定聯繫起來,就更加感到親切、舒服了。)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讚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對祖國建設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歡大興安嶺。)

(三)放錄音,聽課文。

(四)默讀課文,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試說說各段段意。

(第1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剛進入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時的感受。第2段〈第2至第6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講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第3段〈第7自然段〉:講參觀林場時的見聞感受。)

(五)指三名學生讀課文。

(六)學習課文第1段。

1.齊讀課文。

2.說說作者初入這一原始森林的感覺怎樣?(作者寫原來以爲大興安嶺奇峯怪石“高不可攀”,現在身臨其境,改變了原來的看法。一般來講,和自己距離近的事物,往往會給人以親切、舒服的感覺,而“高不可攀”則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只會讓人敬仰,不會讓人親切。正是因爲作者“腳踩”、“手摸”後,才感到那樣親切與舒服。)

(七)作業。

1.讀課文。

2.抄寫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並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2段課文,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從嶺、林、花三個方面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特點。

(二)描寫大興安嶺的景物,產生聯想,寫到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爲一體,邊寫景邊抒情邊議論,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作者初入大興安嶺時的感覺是怎麼樣?

(二)學習第2段。

1.默讀第2段。說說這一段分幾層?每段主要寫什麼內容?(分兩層。第1層〈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紹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景物特點。第2層〈第6自然段〉,主要寫作者看到景物產生的聯想。)

2.指名讀第2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麼?(大興安嶺的“嶺”的特點。)“嶺”的特點主要是什麼?(大興安嶺“嶺”的主要特點有兩個:一是溫柔,二是多。)什麼是“溫柔”?(“溫柔”,本義是指性情柔和、平順,在課文中是指山勢平緩,線條柔和。)作者是怎樣來寫大興安嶺“嶺”的特點的?(作者連寫“嶺”溫柔這一特點時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寫的。與秦嶺比較。)結合課文語句說說作者是怎樣拿大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比較,來突出大興安嶺“嶺”的特點的?

3.讀第3、4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什麼?(大興安嶺“林”的特點。)這兩個自然段之間是什麼關係?(第3自然段,總的寫“林”的特點,第4自然段突出介紹了落葉鬆和白樺。)“海邊上不是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是指什麼?“白色的浪花”又是指的什麼?(“海”就是上一句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4.讀第5自然段。“我是愛花的人,到這裏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作者這樣寫說明什麼?(說明野花的種類非常多。)作者是怎樣寫大興安嶺很會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這個句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描寫極其生動、形象,作者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讚美之情。)

小結:從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嶺——林——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5.讀第6自然段。“千山一碧”是什麼意思?(指許許多多的山嶺都是碧綠的顏色。)“良材”怎麼講?(優良的建築材料。)“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美得並不空洞。”爲什麼說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出產大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於各項建設事業。”大至砂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作者這樣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爲一體,所以它“美得並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小結:第1至5自然段寫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寫由看到的景物產生的聯想,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

6.指名讀第2段。

7.說說第2段段意。(作者按照嶺、林、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讚美之情。)

(三)按課文填寫。

1.目之所及,哪裏都是________。的確是________,羣嶺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種綠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2.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誇________。是的,這裏是落葉松的________。看,海邊上不是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________,樹幹是________。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________,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3.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裏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繫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________,美得並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四)背誦課文第3至6自然段。

(五)作業。

1.課後練習第1題。

2.繼續背誦課文第3至6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第3段課文。

(二)進一步瞭解課文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讀懂第3段課文,瞭解作者參觀林場的所見所聞。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是怎樣逐步加深的。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聽寫字、詞。

秦嶺 銀裙 空隙 缺乏 廣廈 伐木 良材 高不可攀 盛氣凌人 綜合利用 興國安邦 2.檢查背誦課文第3至第6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3段。

1.指名讀第3段。

2.“綜合利用”是什麼意思?(是對資源實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如對松樹,除了直接生產原木外,枝椏可做纖維板,松脂可做松香、松節油等。)

3.“興國安邦”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興”,興盛;“安”,安定;“邦”,國。“興國安邦”就是國家興盛安定。作者在林場看到了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在原始森林裏有了不少的市鎮,人們在這裏進行着愉快的勞動。一方面“伐木取材”,讓大興安嶺爲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另一方面“造林護苗”,使林海萬古長青,造福子孫後代。人們還在這裏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夠萬古長青,而且可以綜合利用。作者由人與山的日益密切的關係,又聯想到興安嶺這個名字,覺得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4.齊讀第3段。

(三)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是怎樣表達這種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文中作者三次使用“親切、舒服”的語句。第一次是文章開頭。作者走進這一原始森林後改變了原來“總以爲大興安嶺奇峯怪石,高不可攀”的想法,當作者“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時,感到“興安嶺”這個名字給人的親切舒服之感是那麼真實。第二次,當作者看到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景物後,聯想到這裏出產大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於各項建設事業,把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爲一體,所以它“美得並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參觀了林場,看到了今天大興安嶺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到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作者的感情更加熱烈奔放,用了一句反問句,進一步強調了親切、舒服之感。作者就是這樣邊觀察邊描寫,在寫景中一步比一步深入地寫出了自己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在寫景中抒情、議論、展開聯想。)

(四)歸納中心思想。(讚美了大興安嶺對祖國建設的巨大作用和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作業。

找出文中的反問句,讀一讀,想一想,它在表達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板書設計】

大興安嶺 位於我國東北地區,北起黑龍江岸,向南延伸到吉林、遼寧兩省。呈東北——西南走向,是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山。長1200公里,寬200~300公里,主體部分在內蒙古境內。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長白山構成我國第一大林區,木材貯存量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國森林資源寶庫。盛產許多珍貴的動、植物。這裏山嶺西部平緩、山頂渾圓,近似丘陵、東部較陡,都在海拔1100~1400米以上。

秦嶺 秦嶺山脈西起四川、甘肅交界處的岷山,東至河南境內的伏牛山,長約1500公里。狹長的秦嶺指陝西境內的秦嶺中段,海拔20xx至3000米,主峯太白山海拔3767米。秦嶺在我國中部地區,是我國地理位置上一條重要的分界線。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是黃土高原的南界;也是水旱作物的分界線。

落葉松 分興安落葉松和華北落葉松。高約30米,木材堅實、耐用。分佈於我國東北地區。

林海教學設計10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義。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林海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並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裏羣嶺起伏,森林茂盛,生長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板書:林海

2、釋題: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麼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麼意思?

3、出示幻燈,簡介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爲主。

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及生詞。

2、讀準生字詞,同桌互查。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4、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1)分析字形結構。

(2)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孤峯突起:單獨的一個山峯高高地聳立着。

盛氣凌人: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山峯都是碧綠的顏色。

興國安邦:國家興盛安定。

悅耳:好聽。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興安嶺覺得名字悅耳。

(2)嶺的樣子。

(3)嶺的顏色綠得難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樣。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廣泛。

(7)作者看到大興安嶺的林場後的感受。

3、默讀課文,試着給課文分段。

試着說出分段依據(按照不同的內容分段)

林海教學設計11

教學要求

1. 掌握生字詞。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領略原始森林的風光,體會作者的情感。

3. 瞭解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討論、體會其好處。

4. 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領略原始森林的風光。

教學難點

瞭解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討論、體會其好處。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知識目標:掌握生字詞。

2.能力目標:自己嘗試着讀懂1、2自然段。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繪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的?領略原始森林的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森林錄像、生字卡片、地圖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板書:林海。

2. 講一講“林海”的意思。(森林像大海一樣)

3. 教師啓發:這是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引導學生知道本體、喻體、比喻詞分別是森林、大海、像。

4. 教師強化:讓學生課後通過自己查閱資料知道什麼是比喻句。

5. 拓展思維,大家講幾個含有比喻關係的詞語。

()海()海 ( )海

(燈)(火)(書)(雲)(人)(花)(星)……

6.教師肯定:好,大家三言兩語就把我們的生活說的波瀾壯闊,現在我們走進老舍先生寫的茫茫林海去看一看,看完告訴老師你獲得了怎樣的印象?

7.觀看森林圖片。

8.講印象:美麗、廣闊、壯美……

9.出示地圖,認知大興安嶺在黑龍江省.

二、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讀、認讀。

凌(líng)雲盛氣凌人醞釀(niàng) 釀造 大廈(shà)砍伐(fá) 綜(zōng)合

三、 學習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瞭解課文哪幾自然段具體寫了林海的美麗景色?

2. 哪一自然段寫“我對大自然的印象”?

學生10分鐘自學後反饋彙報,教師歸納。

3. 課文第一自然段寫大興安嶺給人的印象是親切、舒服。

4. 課文第2—7自然段寫大興安嶺的嶺、林、花。

四、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 找出兩個詞語來歸納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親切、舒服)

3. 指導朗讀。(注意用親切的口氣讀)

五、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導入:大興安嶺爲什麼給人親切、舒服的.感覺呢?

2.讀第二自然段,瞭解這個“嶺”是怎樣的親切、舒服?

3.自由讀書,討論後彙報。(教師引導)

(1)大興安嶺的“嶺”跟秦嶺的“嶺”可大不一樣。

教師引導:這是採用了什麼寫法?(對比)

(2)讀句子後教師引導:不一樣體現在哪?讀一讀

(3)讀一讀,想一想各用一個詞語歸納秦嶺與大興安嶺的特點。 秦嶺(險峻)大興安嶺(溫柔)

(4)該用怎樣的口氣讀

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

注意點:a.輕聲讀法,例如橫着的,順着的……

b.兒化讀法,例如高點兒的,矮點兒的……

(5)大家讀得這麼好,說明對大興安嶺很瞭解,現在根據課文畫一畫秦嶺和大興安嶺。(圖略)

(6)畫的挺像的,現在老師手中有三張卡片,想貼在畫上,該怎麼貼才能最恰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

雲橫秦嶺 孤峯突起 盛氣凌人

(7)全部貼在秦嶺這一幅圖上。(提在圖片的適當位置)

(8)講詞、句。

1雲橫秦嶺:橫,盤旋,漂浮。雲朵飄在山腰,形容山高。 ○

2孤峯突起:一座山峯高聳入雲。 ○

3:盛氣凌人:傲慢地氣勢逼人的樣子。 ○

(9)看了兩幅圖,讀了課文,此時大家的心中對大興安嶺勇氣了怎樣的感覺呢?

(親切、舒服、溫柔,像母親一樣……)

(10)教師肯定並引導:一草一木皆溫柔,一筆一劃寫出深情,作家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熱愛大興安嶺)

(11)對,請大家把這份熱愛讀出來。

六、總結

大興安嶺有着它獨特的美,明天我們再繼續去認識它的美麗。

六、 作業。

1. 抄寫詞語。

2. 背誦第二自然段。

林海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結合景物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

2、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錄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隨着老舍爺爺一起初步瞭解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知道作者在進入大興安嶺前總以爲—()。當走進大興安嶺後,作者的感受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彙報。

學生板書:親切舒服

2、請你告訴大家,作者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學生彙報。

教師板書:嶺林花

二、學習課文,品讀詞句,體會感情:

(一)自由朗讀課文中描寫“嶺、林、花”三方面的內容,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做上記號,並美美地讀一讀,發現不明白的地方打“?”

(學生自主讀書,教師巡視)

(二)合作學習:

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一處地方美美地讀給學習小組內的同學聽,也可以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讀完後還要說一說爲什麼這樣讀,聽的同學可以補充意見或評價,有問題也可以請教同學幫助解決。

(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瞭解學情,適當點撥)

(三)大組交流: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撥,生生互助,品讀賞析,體會感情。

1、根據學生交流情況,相機板書:

嶺:多溫柔

林:綠如海

花:多美麗

2、品味詞句,體會感情:

學生彙報過程中,抓主描寫景物特點的句子,引導學生美美朗讀,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方式:自由讀,指名讀,評議讀,賽讀。適時背誦有關語句。

3、播放錄像,欣賞美景。(邊欣賞邊請同學上臺解說)

以上三步交替進行。

(四)默讀6、7自然段,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同時給自己提出問題,並試着解決問題。

學生自主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交流彙報:

學生自己質疑,生生解疑。

重點體會:(1)美麗與建設的關係。

(2)美麗與興國安邦的關係。

三、總結:

請你用一、兩句話表達自己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給美麗的大興安嶺寫解說詞。

林海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通過學習課文,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景物描寫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大興安嶺的美麗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親切與舒服”的感覺。

教學過程:

一、啓動激趣

同學們,前不久我們跟隨老舍先生去領略了“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大草原,這節課,我們又將和老舍先生一道步入那浩瀚的林海。(板書課題;林海)

二、質疑探究朗讀悟情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深切感受?這種感受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板書:親切、舒服

2、同學們找得很正確。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爲什麼?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板書:悅耳的名字說得好!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因爲什麼?(生:親切舒服)

板書:親切、舒服那麼大興安嶺的美麗體現在哪些方

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5自然段。板書:美麗板書:嶺、林、花

3、同學們,現在我們就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原始森

林,親自去體驗一下。(播放“森林”畫面)

4、這番美麗的景象,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又是怎樣來描繪的?請同學們在“嶺”、“林”、“花”三部分中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一部分,重點閱讀。(出示要求):

A、找出嶺(林、花)的特點,並畫出有關語句認真理解;

B、仔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溫柔的.嶺,如海的林,美麗的花,這些都只是大興安嶺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外表的美,叫人越看越覺得可愛。更重要的是,它的美與?(建設結爲一體,美得並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對這一點你是怎麼理解的?請結合課文聯繫實際說一說。

5、所以說它的美與?(建設結爲一體,美得並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板書:不空洞

6、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爲什麼?這一切使作者聯想到了什麼?

板書:興國安邦請看板書,你發現了什麼?請和同組的同學討論這個問題。手指板書讓學生接讀:

A、初入大興安齡,證實了這個悅耳的名字使人感到?

B、領略到大興安嶺的美麗,且美得並不空洞,越發使人感到?

C、想到大興安嶺還有着興國安邦的意義,就更使人感到?

三、情感昇華應用驗證

1、用一兩句話表達你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2、根據課文內容寫一則廣告詞。板書設計:林海(大興安嶺)親切、舒服(悅耳的名字)親切、舒服(美麗不空洞)親切、舒服(興國安邦)

林海教學設計14

一、創情導課

1.請同學們用幾個詞來描述一下所見海的樣子。課件展示一海的景象

生:波瀾壯闊,一望無際;

生:洶涌澎湃,潮起潮落;

生:波浪濤天,浪花飛濺;

……

2.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林海》,我想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把課題寫出來,請同學們推薦寫字最好的同學到前面來寫。如果其他同學願意寫可以跟着這位同學進行書空。(板書課題——林海)

二、學習課文

(一)小組交流,彙報預習情況。

課件展示:(1)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分別找出相關句段,用~~標出來,認真讀一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小組一: 讀了這篇文章,我學到了很多的好詞、好句,如: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還知道了作者寫了大興安嶺的嶺、樹林的顏色以及樹下的花,還有作者自己的感受;……

小組二: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課文中講到了三次”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課文的第一段,第二次是在……第三次是在課文的最後一段;作者主要從嶺、林、花這三個方面來寫的……

……

(二) 以作者感情變化爲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作者第一次講到親切、舒服。

師:哪位同學讀一讀第一次作者感到親切、舒服的句子?

生讀第一段。

師:我總以爲大興安嶺奇峯怪石……這個“總”說明了什麼?

生:“總”的意思——總是,一直。

師:作者爲什麼會有“親切、舒服”的感覺呢?

生:作者在心中的樣子與來後看到的樣子不一樣,所以有這樣的感覺;

生:因爲這兒腳踩在幾尺厚的松針,手摸到的是古木,感覺到非常的親切、舒服;

生:這是作者親身來到林海後的第一感覺;

……

師:是呀,作者原以爲這兒會奇峯怪石,高不可攀,結果來到後腳踩厚厚的松針,手模高大的古木,所以改變了原來的看法,由此感到親切、舒服,這是作者的真情實感啊!

2.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

指一生讀第二次的句子。

師:“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美的並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的,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使作者心中感到親切、舒服。作者寫了大興安嶺哪些美麗的景物?

生:作者寫了大興安嶺的嶺、樹林、樹林中的花。(板書:嶺、林、花)

A、 “嶺”的特點(多、溫柔)

學生默讀嶺的段落,小組討論大興安嶺嶺的特點。

小組彙報討論情況:

生:大興安嶺的嶺非常多,樣子也不一樣。(板書:多)

師:你是從課文哪些詞句中知道大興安嶺的嶺多?

生1:“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從這裏,我看出大興安嶺有高地不同,形態各異,非常多的嶺,:

生2:“多少條嶺呀,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從這兒也可以看出這兒的嶺很多。

師:這兒的嶺的確很多,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看能從中體會到什麼?

課件展示(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句子的不同,從而休味出嶺的溫柔):

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峻

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的,矮的,長的,短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峻

生:第一個句子裏有“點”,第二個句子裏沒有,讓人感覺高的、矮的山坡度不大,長的不是特別長,短的不是非常短,感覺非常的溫柔。

生:這兒的嶺不象別處的嶺一樣孤峯突起,盛氣凌人,更不象“雲橫秦嶺”。而是特別的溫柔。(板書:溫柔)

師:你能不能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山的溫柔?生讀

師:是呀,這兒的嶺真有特點,同學們能用筆畫出大興安嶺與秦嶺的簡筆畫,並談一談畫的理由嗎?

生畫。

教師選一部分作品用實物展臺展示並讓學生談爲什麼給秦嶺的山頂畫上一些雲,從而引導認識“雲橫秦嶺”的意思。

師:“多少條嶺啊,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生:體會到了作者非常喜愛大興安嶺,因爲看也看不“厭”。

師:是呀,不光是作者非常喜愛,老師也愛上這又多又溫柔的嶺了,下面請同學們帶着喜愛讚美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生帶着喜愛、讚美的語氣讀課文。

師:大興安嶺的嶺是那麼的多,那麼的溫柔,那它的林與花又有什麼特點呢?

B、嶺上 “林”、“花” 的特點。(林的特點:多、綠。花的特點:種類多)

(1)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暢談感受:

課件展示1:

①“林”與林中的“花”又有什麼特點?

②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連樹之間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鬆影下開着各種小花,招來各色的小蝴蝶——它們親熱地落在客人的身上。”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各小組根據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創造性的彙報,教師進行適時點撥。(板書:多、綠 種類多)

A.我們組最感興趣的是林,這兒的林是那麼的多,那麼的綠,而且綠的'顏色各異,我們畫了一幅畫。看,這就是一望無際的林海,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廣闊的落葉松邊沿上是銀白色樹幹的白樺,正像大海翻滾的浪花,站在林海中使人感到“親切”、“舒服”。所以作者非常喜愛這兒,把這兒寫的這麼的美: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連樹之間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鬆影下開着各種小花,招來各色的小蝴蝶——它們親熱地落在客人的身上。

課件2:學生在談到林的情況時,展示課本中的圖或取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

B.我們組最感興趣的是花。這兒的花品種多,顏色鮮,蝴蝶的到來,使這兒靜中有動,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斕色彩,真可謂“錦上添花”。我們想通過配樂朗讀,讓大家體會一下花的特點。放音樂進行配樂朗讀

……

(3)小組進行朗讀,其餘學生進行想象美麗的畫面。

(4)假如你身臨其境,想說點什麼?

學生1:這兒真是太美了,美麗的大興安嶺,我真想終生擁有你,天天置身其中,享受天倫之樂!

學生2:啊,美麗的大興安嶺,那把自己裝伴的如此美麗,我真有點羨慕!

……

師:作者把大興安嶺的嶺,嶺上的林,林中的花聯繫在一起作具體描繪,構成了一個立體畫面,使大興安嶺更加美麗,可愛。面對美麗的大興安嶺,作者聯想到與建設結爲一體。作者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美得並不空洞,誰能說一說“空洞”是什麼意思(讓學生聯繫上文理解談大興安嶺美得不空洞)?是呀,作者先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再寫了自己的聯想。說明大興安嶺不僅美麗,還與祖國建設處處都要用到木材聯繫起來,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3.作者第三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到的?

指一生讀該段落。

師:作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生:因爲作者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人們不僅伐木取材,而且造林護苗,使林海萬古長青。

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師:我們伐木取材,也造林護苗,使大興安嶺萬古長青,而且可以綜合利用。大興安嶺,我們真離不開你呀。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背誦,積累語言。

三.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蒐集大興安嶺的有關圖片、文章。

2.把優美的句子抄在《積詞本》上。課件

林海教學設計15

《林海》是國小語文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細緻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由此展開聯想,讚美它對祖國的建設的巨大作用和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實踐”的學習方式,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合作探究和實踐中獲得啓迪,我採用了“問題導向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林海》一課的教學:

一、出示問題

首先出示學生預習中經過我篩選學生所提的問題。

1、課文描寫大興安嶺,爲何以《林海》爲題?

2、作者進入興安嶺,爲何就覺得親切、舒服?

3、怎樣理解興安嶺“地確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解決這三個問題就基本可以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出示問題後,由該問題的提出者來讀。這樣可以鼓勵這些問題的提出者今後在學習中繼續認真思考,養成動腦的習慣;同時促進其他同學也能像他們一樣在預習中能提高自學效果,提出有意義、有深度的問題,讓同學們根據他們的問題學習課文。

二、解決問題

首先進入第一個問題。(爲何以《林海》爲題)。問題提出後,全班只有兩個同學舉手要解答,說明多數學生並不能解答此問題。這完全在我意料之中,因爲還沒有學習課文所以不可能進行解答。這時我引導學生進入後面兩個問題,只有解決後兩個問題,學生把握住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後,才能感悟作者以“林海”爲題的.意圖。

解決第二個問題(爲何興安嶺給作者以親切舒服的感覺)。

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找到作者抓住嶺、林、花三方面來描寫興安嶺的景色的。在處理這三個內容的時候我採用了教、扶、放的教學層次,使學生把握住嶺、林、花的特點,以此來體會作者爲何會有親切、舒服之感。在學習“林”這部分的時候,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把握林的特點。這部分學完以後,給學生放興安嶺的錄像,同時鼓勵學生爲錄像作解說,在這一實踐活動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解決第三個問題,採用小組合作,共同探究“興安嶺由興國安邦的意義”。

第二、三個問題解決了,學生再回到第一個問題就不難回答了。

三、提出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經過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又提出了新的問題。例如:這裏是落葉松的海洋,和“海”邊上不是還有些別的浪花嗎?“海洋”爲什麼沒有引號而“海”邊上的海要加上引號。此問題我在備課時並沒有考慮到,學生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學生進行過認真思考,同時解決這個問題對體會作者的情感很有幫助,問題提得有價值,我鼓勵提問題的同學。

整個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學生所提問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實現。

另外,對於此課教學自認爲有幾處處理的較恰當:

一、教學時我比較注意學生的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悟。

二、教學時抓住本課語言文字的魅力。例:學習“嶺”這部分時,讓學生體會嶺溫柔的特點時,讓學生品讀“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學生在讀中體會出“點”在這裏所起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真實的錄像給學生直觀的感知;嶺、林、花的圖片烘托了教學氣氛;優美的旋律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此課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不充分

在學生體會嶺林花的特點時體會的不夠充分。

二、不清楚

在我讓學生給錄像配音時,我的用意表達的不清楚,造成學生言不對圖的現象。

三、不細緻

給學生準備的錄像事先沒有編輯篩選,錄像有些畫面重複,耽誤教學的時間。在今後的教學中會克服這些毛病,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好的服務於學生。

課後感想:

這是一次校內公開課,自己千方百計想把它上好。但又有所顧慮,因爲一貫採“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提出問題,有些問題真的是自己在備課中沒有考慮的,甚至當時不能給學生解答。如果作課時也出現這種問題我該如何應付?我把自己的顧慮告訴了教學主任,徵求她的意見,沒想到王主任對我的教學模式很支持,即使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敢於面對。此時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反正有領導在後面“撐腰”還怕什麼。不過通過這件事卻使我在教學中悟出點什麼,不論是教還是學都應該純粹的,不應左右於形勢,應求之於真諦。

課後我徵求了主任與聽課老師們的意見,令我深受感動,她們在給我鼓勵的同時都給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對我今後的教學有很大幫助。所以由衷地感謝學校爲青年教師提供這樣的鍛鍊機會,感謝衆多老師給我的支持與鼓勵。

標籤:林海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