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示兒》教學設計

設計2.53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示兒》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示兒》教學設計

《示兒》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化爲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產生對富有象外之象的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韻味氣勢的簡練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豐富內涵的美妙詩語的敏感。指導學生沿着詩文言語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言語積澱成爲學生語感的過程。

設計特色:

以讀爲主,積澱語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學流程:

一、《示兒》一詩引路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背誦全詩,初悟詩語形象美。

1、讀通全詩,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讀順口了再讀幾遍。

2、背誦默寫。

3、想象詩中畫面。

(二)品讀比較,領悟詩語精煉美。

1、利用手頭資料,採用釋(註釋)、留(保留每一個字的意思)、補(補充有關詞語)、調(適當調換語序)的方法,用現代語言表現古詩意思。

2、質疑問難,填空訓練。

作者的遺憾是()。

作者的遺恨是()。

作者的遺願是()。

作者的遺囑是()。

3、原文與詩意比較讀。

二、拓展閱讀,體會詩語意蘊美。

(一)展示以下資料拓展閱讀。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①關山月: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

②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裏說十五年,是舉其概數。

③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戶深深。

④廄(jiu):馬房。

⑤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築。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遺民:淪陷區人民。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①樓船句:指隆興二年(1164)陸游40歲在鎮江府通判任上事。當時張浚以右丞相督視江淮兵馬,路過鎮江,陸游以世誼謁見,頗受顧遇。張浚督練軍馬,增置戰艦,加強江防。樓船,高築望樓的'大船,指南宋的戰艦。瓜洲渡,在鎮江的對岸。

②鐵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陸游48歲在陝南漢中時的經歷。大散關,地名,當時爲金宋議和劃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①僵臥:躺着不活動。

②輪臺: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時屬北庭都護府。此泛指邊疆。

③夜闌:夜深。

④鐵馬冰河:壯悍的馬在冰封的河上馳騁,指夢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千仞嶽:與上句誇張黃河之長一樣,這是誇張西嶽華山之高。仞,古時八尺爲仞。嶽,高大的山。

(二)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詩意後開展詩歌朗讀比賽。

(三)簡介:

這些詩分別是詩人在中原淪陷後50年、65年、66年、67年寫的,從這些具體數字中可以感受詩人一生關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偉大精神。

三、延伸課外,激發再研讀的興趣。

陸游生平簡介:(詳見資料)

四、世人評價陸游,紀念陸游。

1、梁啓超《讀陸放翁集》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2、陸游遺址(圖片與文字結合,詳見資料)

3、學生編集電腦小報。

《示兒》教學設計2

古詩二首——夏日絕句

1課時

教學目標:

1、 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7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受古詩的精練,喜歡讀古詩。

重點難點:

識字、朗讀、背誦古詩。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品質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小小古詩朗誦家(背誦古詩,揭示課題)

1、背誦自己知道的古詩,爭當小小古詩朗誦家、

2、揭示課題,簡介詩人

二、 合作學習,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我會讀

(1) 學生自由讀

(2) 同桌讀,你讀我認真聽,注意糾正字音

(3) 請生讀,其餘學生評一評,教師相機指導

(4) 聽示範朗讀

2、我會認

(1) 自瀆古詩、勾畫生字、並讀一讀

(2) 考考同桌

(3) 彙報學習情況,遊戲:讓美麗的星星出來吧

3、我想問 學生自由質疑,感知古詩

三、 讀中感悟

1、學生自瀆古詩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2、彙報交流

3、前兩句自由讀,抓住人傑、鬼雄體會詩句,舉例項羽,簡單介紹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機板書

4、後兩句在反覆朗讀中結合項羽的故事以及這首古詩的寫作背景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四、 深情朗讀,深入體會

1、聽課件朗讀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首古詩,看誰讀得最好

3、配樂朗讀,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4、多種形式賽讀,讀出感情。

5、配樂齊讀

五、熟讀成誦。

六、拓展

1、把這首詩有感情的背誦給父母聽

2、把這首詩的意思講給同學聽。

古詩二首——示兒

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並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3、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是什麼。

2、體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並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覆吟誦來體會。

2、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教學過程: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老師渲染氛圍:同學們,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人們都說:胸有詩書氣志華。讀詩可以使人靈秀,讀詩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以前同學們學過不少好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燴炙人口的好詩。(揭示詩:示兒)

2、師配樂誦讀《示兒》;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3、同學們,你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嗎?(陸游)

說說你對陸游的瞭解吧。請你把收集到的有關陸游的資料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4、簡介作者:(課件展示)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現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麼意思嗎?《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卷之作。你知道什麼叫“壓卷之作”嗎?

這麼好的詩,同學們想自己讀一讀這首詩嗎?

二、自由讀這首詩

1、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

2、 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三、學習這首古詩

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的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還應該怎樣學?

1、回憶學法。

說說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要求。(揭示學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

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詩句、背詩文。)

2、自讀古詩。

請你藉助書後的註釋或你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瞭解詩意,體會詩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學習。

(生合作學習,師巡視指導)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註,在圈劃,在思考。咱們古人就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經過你剛纔的自學,你一定有很多收穫,或許也有一些疑問吧。沒關係,我們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

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與同學共享你的學習收穫;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纔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4、彙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那些內容。(結合課後的註釋,說說自己讀懂什麼,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①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拔讀詩方法。

②結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5、剛纔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的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在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現在你瞭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7、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願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①學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師給學生配樂朗讀。

②生練習背誦詩句,師配樂。

四、課外延伸。

(1)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的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一的願望實現了嗎?(生討論)

老師這裏查到了相關資料,看到了《示兒》“續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後》一詩的後幾句:牀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課件展示)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一了嗎?

(詩意:……你的子孫雖然見到了統一的國家,但是這國家是由元兵統一的,怎麼能在家祭的時候告訴你呢?)

(2)爲什麼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

課件出示: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請你找出國家衰敗的根源是什麼!

(3)那麼,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課件出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過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於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4)是的,只有像梁啓超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纔有前途,陸游的悲劇纔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着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五、拓展總結:

1、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吧。(師再次給學生配樂朗讀。)

2、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兩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3、今天老師還向你們推薦一些有關古詩文的網站,那裏有豐富的資源,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去共享吧!

《示兒》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薰陶和滋養。

3、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明瞭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繫,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A、讀題解題,瞭解背景

1、交流蒐集的資料。

2、出示教師蒐集的資料。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就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

3、引導說題意。

B、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朗讀《示兒》。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找生讀,相機評價引導)

2、對照註釋理解詩意。(交流糾正,相機進行翻譯古詩文方法的引導)

3、體驗感情。

詩裏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瞭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學生想象說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組能夠體現陸游心情的詞,說一句完整的話。

感情朗讀 “但悲不見九州同”。

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涵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詩人盼的是什麼?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

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

一個“悲”,一個“盼”。同學們,就是這種感情的《示兒》。學生感情誦讀。

C、拓展

正是因了這強烈的愛國感情,陸游在20歲的時候就立下了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的志向。(出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然他直到40多歲纔有機會在軍中做了一名軍官,一生並未做過高官,而且屢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擠,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憂國),68歲時他退居家鄉,在偏僻的山村,年邁的他(出示: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戌輪臺。)直到82歲,他還高唱(出示: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爲國平燕趙)。他在世時沒有看到祖國統一,傷心悲憤(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但他堅信着失地定能收復,祖國定能統一,臨終前諄諄囑咐着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D、互文引證,體察詩蘊

1、拓展《題臨安邸》。

引讀思考,從詩中你能看到什麼?那些南宋的王師、權貴、皇帝,他們在幹什麼?

生交流。

從詩中,你能看到南宋統治者發兵征戰、收復失地的決心和行動麼?沒有。大敵當前,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只知道朝朝尋歡、夜夜作樂,他們何嘗似陸游爲山河的破碎而傷心?他們何嘗似陸游爲百姓的痛苦而憂慮?他們何嘗似陸游爲收復失地而着急?他們何嘗悲百姓之悲,盼百姓之盼啊!他們已經葬送了一個繁華的汴州,這樣下去,錦繡如畫的杭州也將葬送在他們手裏。

面對他們,你的心情如何?感情引讀 “西湖歌舞幾時休?”

2、對比體驗

當這兩首詩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北方的壯麗山河淪陷了——西湖邊上卻是歌舞昇平;北方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欺壓下度日如年、渴盼統一——南宋的統治者們卻在尋歡作樂、醉生夢死。是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讓陸游的一生都在爲人民疾苦而憂,爲國家破碎而悲,爲統一國家而戰。臨終之際,陸游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南宋統治者、老百姓、侵略者……)

學生想象寫話。

這就是陸游——一個對侵略者滿腔的恨,對祖國和人民無限愛的陸游。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崇敬吧。

(三)作業

陸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歌,其中很多都是愛國名篇,被廣爲傳誦。像《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書憤》等等,課後同學可查閱誦讀。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更加欽佩陸游,而他的愛國精神也一定會深深地植根在你們的心中!

《示兒》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背誦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

3.德育滲透點: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美育滲透點: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對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古詩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爲核心,將三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繫、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話愛國

師:古往今來,愛國是永恆不變的話題,許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發着心中的愛國情。抗金將領岳飛精忠報國,寫下了鏗鏘有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著名歌手張明敏身在異鄉,用歌聲唱出了《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詩篇,歌曲?(生交流),導入古詩《示兒》。

二、初讀感知,讀出韻律,解詩題

(生齊讀詩題。)

師:“示兒”是什麼意思?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叫什麼?人們在臨終時給兒子的遺書一般都是寫些什麼?(生看屏幕解詩題。)那陸游寫了什麼?

1.生自讀,抽讀,師指導讀,讀出節奏。

2.師:通過初讀,你從陸游的遺囑中大概讀出了他想告訴兒子什麼?(生交流初讀感知。)

師:讀詩,僅讀出大概意思還是不夠的',詩中又孕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就讓我們走進古詩,反覆品讀,感悟詩情。

三、走進歷史,抓住詩眼,悟詩情

1.找詩眼。

師:找找詩中哪個字體現了詩人當時的心情?(生交流)板書: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詩人悲什麼?(生說)你從哪看出來的?(生談看法)

師:元——原來、本來,詩人本來就知道死去了什麼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詩人心中哪些東西是空的?(生說。)

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生交流)

師:面對死詩人都如此豁達,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麼?

(生回答)師:從哪知道的?(生齊第二句。)九州------全國,同-----統一。

師:當時詩人的國家遭遇了怎樣的磨難?

(生說,然後讀大屏幕上的資料,瞭解歷史上的宋朝。)

師:讀了這段歷史,你知道作者爲什麼而悲了嗎?指名說。

板書:外敵侵,祖國分

你能把這種痛讀出來嗎?指名讀詩

②二探“悲”

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時的詩人又在做什麼?

出示陸游的生平簡介,瞭解詩人。出示其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自讀,抽題。

師範讀前句,(生談一談這是一幅怎樣的山河?)

師:“三萬裏”“五千仞嶽”這是何等的氣魄!指名讀。

師:可是這麼壯麗的山河卻被敵人佔領着,你的心情怎樣?你知道詩人爲何而悲了嗎?

(生談感受)板書:山河破

生帶着這種心情齊讀這兩句。師:僅僅是爲這個悲痛嗎?還爲什麼悲?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指名說)

師配樂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這樣被踏在了敵人的鐵騎下,老百姓流離失所,如果你就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自由交流。

師:你覺得詩人還爲什麼悲?(生說)板書:遺民淚

師:帶着這種哀痛你再讀讀這兩句,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指名讀,齊讀。

師: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說的?統治者都在幹什麼?我們一起去臨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歷史資料,古詩《題臨安邸》。(生自己讀。)

師:遊人:這裏指誰?他們在幹什麼?(生交流。)

師:哪個字體現了他們那種不憂國患,醉生夢死的生活?(生說)

大屏幕對比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

師:一邊是“遺民淚盡”,一邊是“尋歡作樂”你的心情怎樣?從中你又感受到詩人爲什麼還悲?(生交流)板書:朝臣昏驕奢淫

帶着理解再讀詩句。

3.悟“盼”情

詩人就是帶着這麼多的悲傷離開人世的嗎?還有什麼?讀後兩句詩,指名說。

師:儘管金兵入侵恨,儘管山河破碎痛,儘管遺民淚盡哀,儘管昏君無能憤,但是作者還是充滿無限的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

此時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生答。板書:盼

是呀,一切皆源於一個字——對祖國的愛。板書:愛

這是一種執着不變的信念,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愛,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帶着這分情,讓我們一起用心吟誦,把一位老人的臨終遺願讀出來。生齊讀。

四、課外延伸,豐富積累,品佳句

歲月的跌宕,這位老人沒有忘記受苦受難的人民,沒有忘記飽經憂患的祖國。還有許多仁人志士他們也用自己的筆桿,用自己的行動來寄託自己的未抒的胸懷。你還知道這個時期的愛國人士?出示愛國詩句。

歷史已去,但愛國情道不盡,讓我們在讀史中背點詩,在學詩中讀點史,做到詩史結合。最後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大聲吟誦這些詩句。

《示兒》教學設計5

教學理念:

讓詩的教學充滿詩意,煥發魅力;讓課堂語言與思維齊飛,激情與智慧共舞,《示兒》教學設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薰陶。

3.背誦並默寫全詩。

重難點:

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設想:

(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詩人是誰?簡單說說原因,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示兒》教學設想》。

( 二)導入激疑:

1. 引出南宋詩人陸游,你們瞭解他嗎?(交流蒐集信息)

2. 小結交流情況。出示資料(陸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把國都開封都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陸游就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在他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佔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後他親自上戰場參加抗金戰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今天我們一塊來學習他臨終時的絕筆詩——《示兒》,這首詩是他八十六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候寫給兒子的臨終囑咐。你想知道什麼?

(三)導讀達標:

1.初讀感知

(1)配樂詩朗誦: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自由讀

《示兒》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能正確讀寫詞語:家祭、乃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示兒》。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4、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指導

教師教法:談話法、朗讀法。

學生學法:自學討論法、合作學習法。

三、教學重點

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四、教學難點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五、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情。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課文

你喜歡古詩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古詩接龍的遊戲;背誦六年來所學的詩(課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二)板書課題,感知寫作背景

1、同學們看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麼理解的?“示”是什麼意思?“示兒”是什麼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2、幻燈出示作者簡介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開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虜了兩位皇帝及皇親國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權滅亡。1127年農曆五月,宋高宗趙構稱帝建都杭州,歷史上稱爲南宋。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對金採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殘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與華北地區的人民受盡了折磨。陸游出身書香門弟,幼年時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飽嘗流離之苦。他的一生作詩甚多,現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示兒》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遺囑。

(三)課件出示自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四步法)

1、初讀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品讀 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句。

3、細讀 想想詩人描繪的畫面。

4、研讀 由畫面的情景你想到些什麼?

(四)合作學習古詩

1、初讀 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達到正確、流利,並指出“祭”的書寫筆順和“乃”的讀音。

2、品讀 小組合作自悟詩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學生彙報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本來就知道的意思。“萬事空”:什麼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指中國。同:統一。“九州同”:指全國的統一。

詩意: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爲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②“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北師:指南宋軍隊。

定:是平定,這裏指收復。北定:收復北方。

無:同“勿”,不要的意思。

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乃翁:你們的父親。

詩意: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細讀

小組合作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意所描繪的畫面。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4、研讀

聯繫深化,激發情感。

①交流:你從描繪的畫面中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談談你的看法。

如:對國家未統一的悲憤,對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期盼,對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表現詩人愛國主義情感等。

②在互動交流中,教師指導學生讀出感情,並背誦。

(五)拓展

古代的詩人在臨終時都能想着國家的統一,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熱情。作爲新時代的少年,爲了愛國你準備做哪些?

學生彙報交流。

多媒體播放《國歌》學生齊唱

(六)小結

同學們學習很主動,我們不僅知道自學古詩的四步法,而且從詩句中展開聯想,感悟到愛國詩人的高尚情懷,今後我們讀書就要注意從內容展開聯想。

(七)佈置作業

課下蒐集有關陸游的詩,讀一讀,再次感受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示兒》教學設計7

一、談話導入,理解遺囑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遺囑嗎?

遺囑一般都會寫些什麼內容?

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遺囑,同學們來讀一讀。

出示魯迅、孫中山、周恩來的遺囑,讓學生讀讀

二、讀題解題,瞭解背景

1、教師:同學們,在1210年,有一位85歲的老人,即將離開人世,他也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是一首詩——《示兒》(板書):

2、讀題

3、引導說說題意。

○“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4、這位老人是誰?對陸游你知道些什麼?

○資料出示:

【陸游身世】

1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簪纓世家,少有才名。

2孝宗即位,特賜進士出身。

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張抗金而免職。

4、四十六歲入蜀,先後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軍務。

5、六十六歲後遭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

5、過渡:85歲高齡的詩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難的人生旅途,他什麼事都丟開了,惟獨爲一件事而死不瞑目,憂憤至極的他傷心地留下這首詩篇,與世長辭。

到底是哪件事讓陸游牽腸掛肚、臨死之前還要叮囑兒子呢?請大家讀兩遍詩後,告訴我。

三、體會詩意,理解情感

1、學生讀詩後,全班交流。

2、這首詩說了些什麼?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國統一。“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不要。“乃翁”你們的父親。

□讓學生充分說說詩意。

□相機進行古詩知識點的教學

(1)通假字元,通原;無,通勿。

(2)古今字義不同但,只是。

3、請你大聲地再讀一讀這份遺囑,你能體會到詩人此時此刻是懷着怎樣一份感情寫下這首詩的嗎?

4、學生讀詩,體會作者的感情。

5、全班交流。(悲、悲痛、悲憤、悲憫……)

(1、對大好河山落於金兵鐵體之下,不能收復的悲痛。

2、壯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裝,親自殺敵的悲傷。

3、對南宋政權偏安一隅,不思收復中原故土的悲憤。

4、對於中原遺民淪爲亡國奴,苟且偷生的悲憫。)

出示材料:

【當時社會現實】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京(開封)都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

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揚州,以揚州作臨時都城的宋高宗趙構匆忙逃竄。

紹興三十一年(1161)秋,金兵再次南侵,揚州淪陷,再次遭劫掠。

6、感受陸游的愛國精神.

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材料要點:

○“愛國主義精神,是陸游詩思想內容的核心”。

○陸游作爲時代的歌手,理所當然要把抗敵復國作爲最重要的主題。

○陸游的愛國情懷終生不渝,他一生中時刻盼望着有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機會,直到臨終前仍作絕筆詩《示兒》中諄諄囑咐兒孫。

陸游從小就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在他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佔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後他親自上戰場參加抗金戰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陸游一生渴望的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始終沒有實現。他只有用他的詩歌來表達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憂慮。

出示下列材料:

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直到四十多歲時,他纔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

1、“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他寫出了淪陷區人民對故國之師的期待.

2、“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金錯刀行》)

他寫出了南宋軍民不甘屈服的氣概.

3、“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他老病僵臥之時在夢中親臨前線,斬將奪關,盡復漢唐故地。

4、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關山月》)

他寫出了對朝庭不想收復失地的深哀巨痛。

5、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書憤》)

他寫了更多的是自抒報國壯志的憂國深思的作品。

7、讀了這些詩句,你的心情如何?再次感情朗讀讀全詩《示兒》

8、小結:陸游一直渴望南師北定以統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爲之奮鬥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詩句“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出了內心的傷悲,當他“最後一次把將斷的氣息又來說未完的心事和無窮的希望”時,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爲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愛國之士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潸然淚下?

9、感情讀詩。

四、讀寫結合,體驗情感

1、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700多年前這位偉大詩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親,他雖然久病纏身,不久於人世,但心裏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復,祖國不能統一,他面容枯瘦,眼神裏卻滿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緩慢而深沉的語調錶達人死之後萬事皆了無牽掛的曠達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時候,要告訴他中原收復的消息。

面對這樣的父親,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請寫下來!

2、全班交流,評價。

3、老師小結:是的`,陸游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着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着祖國的重新統一,從這裏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着、深沉、熱烈、真摯,又是何等的悲憤!

4、同學們,讓我們通過讀來表達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崇敬吧!

(回到文本,把積累的感情通過朗讀再次釋放。)

五、拓展延伸,情感內化

1、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的希望離開了,他的遺願到底有沒有實現呢?

2、生討論回答。

2、出示材料:

○陸游死後24年,宋和蒙古會師滅金。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

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劉克莊《後村大全集》卷十一《端嘉雜詩》之四)

○陸游死後66年,元師滅宋。

“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霽山先生集》卷三《書陸放翁書卷後》

○陸游死後79年,元兵敗宋於厓山,宋亡。

陸游孫子元廷聞厓山之變,憂憤而卒。

陸游曾孫傳義聞厓山之變,不食而卒。

陸游玄孫天騏於厓山抗元戰役中蹈海死。

……

這些都不負陸游愛國之詩教育的結果。

4、師述:面對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一位最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結課:

○設問:在今天,我們學習《示兒》這首詩有什麼意義?

○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過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

○只有象梁啓超先生所說的一樣,我們的國家纔有前途,陸游的悲劇纔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着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附網友評:

我談談我的看法,不一定合適,僅供參考:

1.古代詩歌教學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是讀讀背背,即讀熟了,背會了,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了,因爲我們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靠什麼呢,靠的是誦讀,要做到熟讀稱誦,但是從你的設計來看你讓學生讀得不夠充分。

2.關於作者等相關資料可以提前佈置給學生,讓他們查資料,課內彙報即可,這樣效果更好。

3.你的拓展延伸到第三條即可,後面的我覺得就不必了。因爲遺囑是給家人的,和岳飛等恐怕沒有什麼直接關聯。你要反映的是家人遵照遺囑奮起抗金就可以了。

總之,你要把重點放在通過熟讀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讀得一定要充分,必須做到熟讀稱誦。

——新疆胡楊林

我覺得你讓學生讀得太少,因爲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是學詩,其它的內容只是爲了幫助學懂這首詩的,所以,不能把主次顛倒了。

昨天,外甥到我家來,說學了三首古詩,我讓他讀讀,可是《遊園不值》連作者一共才三十幾個字,他就讀錯了三個字,說明老師在上課時根本就沒有讓他們多讀,那講了那麼多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要使學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讀來實現,當學生能滿含悲憤地讀出詩句時,你能說他們不懂嗎?

你的設計,背景材料介紹得太多了。當然,背景的介紹利於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有利於情境的設置,但這不是無限制的,教學的重點還是應該以詩句爲主。

一家之言,姑妄聽之。

《示兒》教學設計8

設計理念:

1、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語文教學,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人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再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學中要創造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機會,達到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理解課文的境界。

2、抓住古詩中的感情線索,體現古詩感情豐富的特點。

古詩乃作者情感抒發的產物,因此,抓住那些意蘊深刻的字詞,體會詩人的情感,體驗詩詞描述的意境。應該是古詩教學的重中之重。

3、把教材作爲一種載體,用好教材,重視積累

新課標要求教師不要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把教材作爲一種載體,帶領學生掌握方法,以點帶面,去遨遊知識的海洋。

分析教材

古詩教學從國小低段就開始了,高年級出現古詩,在教學中應該把握教學的目標和定位呢?

我想,一是要注意對古詩知識點的歸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古漢語的言簡意豐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對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化的熱愛。二是要以一首古詩爲切入點,以點帶面,讓學生了解一類古詩及他們的特點。第三,高段的古詩教學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和詩人及文本的對話。

《示兒》這首詩,詩人的感情豐富而深刻,陸游在古詩中除了抒發強烈的愛國之情以外,又有對南宋政權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對故土老百姓身爲亡國奴,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擔憂和同情,以及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所以,引導學生走進陸游,走進古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應該作爲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和線索。

另外,陸游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藉此首詩可以讓學生複習、積累、學習,並且加深對陸游這個愛國詩人的認識。

教學方法

1、激發與詩詞內容相適應的情感,力求讓學生的情緒與詩詞產生共鳴。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營造感人的場景,回憶事物情境。只有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把他們帶入特定的境界之中,纔有可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到學習中去。

2、古詩詞由於語言精煉含蓄,要引導學生從語言入手,理解字、詞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深刻含義。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對凝鍊含蓄的句子主要是把它們形象化。採用想象,把含蓄的古詩轉化成圖畫,音樂、故事,使學生易於接受。

3、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在學生理解句意、詩意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使詩詞所塑造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鮮明、栩栩如生的圖畫,使他們進入詩意境,從而得到美的陶薰。

4、加強朗讀吟誦。古詩詞音韻鏗鏘,節奏鮮明,通過反覆朗讀吟誦有助於體會感情,進入詩的意境。這種效果是教師分析講解無法達到。

《示兒》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於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麼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藉助註解,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麼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因爲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麼意思?(學生講後,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

(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

遺恨 不見九州同

示兒

遺願王師北定

教學後記:

《示兒》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時,應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

一、初讀詩文,介紹背景,瞭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詩文後,教師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陸游生活的時代時局動盪,金人南侵,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導致國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詩人陸游無比悲憤。直至他臨終時,已經85歲高齡了,但“北定中原”、“還我河山”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仍有增無減。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勝利和祖國的統一,對光復中原,洗雪國恥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堅定的信念。在此基礎上,確定朗讀基調:要求學生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爲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讀詩文,琢磨首句,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指導學生再讀詩文後,琢磨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讓學生了解這一句表明作者即將離開人世,就什麼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着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悽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爲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朗讀時,“死”字應讀得急促,很快地帶出“去”字,以顯示詩人早已置生死於度外。“元”、“空”二字要讀得強勁有力,以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讀詩文,瞭解遺憾,弄清詩人的“悲愴”心境

讓學生再讀詩文,思考“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什麼?哪句詩寫明瞭這一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進行精讀、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詩意是作者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讀時,可輕讀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見”字後要停頓長一些,然後一字一頓地讀出“九州同”三字,把詩人難以平靜的悲愴心境表達出來。

四、研讀詩文,理解信念,感受詩人的“悲壯”心願

對本詩的最後兩句,應引導學生進行研讀。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應使學生了解到作者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來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對最後的勝利懷着不可動搖的信念,堅信總有一天能收復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朗讀此句時,在重音讀了“王師”二字後,即以流暢而充滿信心的語調,以及較快的速度朗讀完全句,句尾的“日”應稍微上揚延長,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應使學生了解這是作者對兒輩們的囑咐:家祭的時候,你們一定不要忘記把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朗讀時,“無忘”要讀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強力度,適當延長,以表達詩人不忘中原光復的強烈感情。“乃翁”要讀得莊重沉穩。使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文所表達的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示兒》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祭”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古詩。2、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古詩的表現手法,入情入境。

3、培養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重點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課件、面具或者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情,導入新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二、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三、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爲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個別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願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哪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現場模擬,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牀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兩人表演)

陸游:(痛苦、有氣無力、無奈地)對於一個快要死的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但是,唯一令我萬般心痛的是,我們的祖國遲遲得不到統一。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的祖國正在受難,我卻行將就木、無能爲力。唉!

兒子:父親,您別難過,您雖然無法馳騁疆場,但是您以筆代刀,以詩爲劍,喚醒了多少麻木的心靈,激勵了多少將士奮勇殺敵。

陸游:(憂憤、哀傷地)我是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我的心痛啊!我無法安心地閉上我的雙眼,兒子呀,你現在正是身強體壯的好年華,一定要爲祖國的統一努力拼搏。

兒子:(低沉緩慢地)擁有您這樣的父親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從小受您的教育,愛國的種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會像您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投身到抗金的隊伍中去,爲國家的統一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陸游:(飽含愛國熱情)兒子呀!臨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讓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沒有看到我們的軍隊收復失地,沒有看到我們的祖國統一,如果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別忘了,千萬別忘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九泉之下的父親啊!

3、表演完後,師生共同點評。

4、學生髮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國不統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收復失地)

《示兒》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思想認識: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2.基礎知識: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想像詩歌內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新,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語:我們今天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書課題:示兒)

2.提問:我們在第十一冊學了三首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引導學生回答,投影儀顯示本課學習目標:

①學習詞句意思,瞭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

①說說“示”的意思;(告訴、告知)

②問: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誰告訴兒子?告訴什麼給兒子?爲什麼告訴兒子?

2.讀“預習”,簡介作者陸游和他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由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註釋,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全詩,理解內容

1.讀。學生默讀,把沒讀懂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2.查。學生查字典、詞典討論解決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詞。

3.連。

①根據第一句中字、詞意思,說說這一句句意;

②學生根據說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紙上寫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彙報句子意思。(老師點撥板書:心事、渴望)

4.疑。

①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②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五、再現畫面,吟誦玩味

1.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2.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學生閉目想像:陸游病危,但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②學生邊讀邊想。

1)學生看多媒體屏幕,邊聽邊想像,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着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爲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間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聽老師範讀,再點名讀,最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3.畫。

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③學生自由讀,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師選出的較好圖畫,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⑤全班齊讀,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板書:愛國)

4.背。在前面讀的基礎上試背。

六、練習延伸,落實目標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一。

2.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示兒》教學設計12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示兒》的生字新詞。

2、理解《示兒》,想象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古詩。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於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藉助於註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於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教學過程

第一循環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孩子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示兒》。(板書課題)

現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麼意思嗎?《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軸之作。

2、簡介陸游: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也是詩史上最多產的詩人,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

3、瞭解背景:(出示資料)。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頻仍、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這麼好的詩,同學們想自己讀一讀嗎?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出示自學指導一:

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

(3分鐘後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1、自學質疑:自由讀古詩。

2、合作釋疑:小組內互讀,正音。

3、展示評價:指名讀詩句,正音,相機評價引導。

4、鞏固深化:齊讀詩句。

第二循環

過渡: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的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古詩呢?(回憶學法。說說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要求。)

 出示自學自導二:

(1)藉助書後的註釋或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瞭解詩意,體會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在書上批註,圈劃,並認真思考,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合作學習。以小組爲單位,與同學分享你的學習收穫,說說詩句的意思,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纔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5分鐘後我展示)

1、自學質疑:生讀詩,思考。

2、合作釋疑:小組內合作交流,解決疑難,說詩意。

3、展示評價:

(1)指名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並小結每句詩的意思。

(2)結合學生體會的感情指導朗讀。

(指名朗讀,點撥讀詩方法,注意指導讀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3)體驗感情。

詩裏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瞭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板書:悲)

作者“悲”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教師描述畫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學生想象說話。

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啊!(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陸游一直渴望南師北定以統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爲之奮鬥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詩句“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出了內心的呼喊,當他“最後一次把將斷的氣息又來說未完的心事和無窮的希望”時,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爲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愛國之士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潸然淚下?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句。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含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

詩人盼的是什麼?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25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多麼強烈的期盼啊!

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句。一個“悲”,一個“盼”,組成了這首感人的詩《示兒》。

(4)鞏固深化:

①學生感情誦讀全詩。

②小結: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這首詩吧!(配樂背誦。)

第三循環

拓展延伸

1、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一的願望實現了嗎?(生討論。)

老師這裏查到了相關資料,看到了《示兒》“續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後》一詩的後幾句:“牀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一了嗎?

2、爲什麼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出示: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請你找出國家衰敗的根源是什麼!

3、那麼,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個片斷: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於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是的,只有像梁啓超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纔有前途,陸游的悲劇纔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着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有感情地朗誦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4、總結:

(1)師: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讀。)

(2)課堂小結: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加,真摯感人。

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古詩。

2、和同學交流課後蒐集到的邊塞詩。

板書設計

示 兒

陸游

不見統一 悲

示兒 愛國之情

渴望統一 盼

《示兒》教學設計13

教材簡析

《示兒》(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二冊)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詩的前兩句寫詩人臨終時感到悲哀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見不到祖國的統一;後兩句寫詩人相信失去的家園一定會被收復的堅定信念。這首詩言辭悲壯深沉,巧妙地運用詩人臨終前這一特殊情況下的特殊心理設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詩人渴望祖國統一的心情。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學會“祭、乃”兩個生字;理解詩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3、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4、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2、理解詩意,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作業練習卡、板書設計材料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趣導入新課

教師隨意背誦一首古詩讓學生猜題、作者及朝代。師:同學們,古詩是華夏文明的精髓,是傳統文化的奇麗瑰寶,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下面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背背,看誰背得又多又好,師:剛纔幾位同學都背得很好。今天,我們將學習另一首古詩,它就是陸游的《示兒》。

1、板書課題:15課 示兒(全班齊讀課題)

2、渲染氛圍,聽配樂詩朗誦(課件展示),讓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

3、同學們知道《示兒》這首詩是誰寫的嗎?那麼,你對陸游有多少了解呢?請你把收集到的關於作者及所處的時代背景資料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師課件展示補充資料及陸游圖像。

二、學習這首古詩

1、學習鞏固“祭、乃”兩個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讀詩句,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注意節奏、語速、聲音的高低等)。

3、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這麼好的詩,同學們願意把它讀懂嗎?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那麼,還應該怎樣學習呢?

說說以往我們學習古詩有什麼要求?提示學法: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詩文。

4、再讀這首詩,初步領會詩意,並思考以下問題(小黑板出示:問題)

(1)想一想,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事?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學習

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註、畫圈、思考。咱們古人所說的很好“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經過你剛纔的自學,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穫,或許也有一定的疑問吧?沒關係,我們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現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

6、彙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哪些內容(結合課後註釋或工具書,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說得不準確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1)“示”是什麼意思?“示兒”是什麼意思?“示”是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是什麼都沒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國。“同”是統一。“九洲同”是指全國統一。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爲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從“但悲不見九洲同”這句詩中尼體會到了什麼?體會到了詩人唯一牽掛的是祖國的統一。

7、自讀自悟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後兩句詩。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這裏指南宋的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裏是指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5)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祀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望,雖然死了,還希望聽到統一祖國的消息。

剛纔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在誰能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答)

三、 總結全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陸游臨終時對兒子們囑咐的動人悲壯的場景吧(課件展示當時情景)!

1、現在你理解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洲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祀時別忘了把勝利的消息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啊!同學們,讓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後報效祖國。最後,讓我們全班同學帶着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崇敬之情朗讀他的這首愛國詩篇吧!

《示兒》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 瞭解示兒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 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3、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並進行背誦和默寫。

4、 感悟詩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簡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

對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的瞭解和認識。

教學準備: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

《滿江紅》一詩及譯文

教學過程:

一、 溫故而知新,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創設學習情境。

二、 開展文學常識競賽,瞭解作者概況及時代背景。

三、 學習新詩《示兒》

1、 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請同學自由讀一讀,說說是什麼意思。

2、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 教師導語過渡,出示《示兒》

4、 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把它讀正確,讀熟練。

5、 結合註釋和自己查閱的資料說一說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

6、 學生逐句理解體會,教師指導朗讀。

7、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既然是“萬事空”,爲什麼臨死還要叮囑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8、 讀課外短文《示兒》。

9、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背誦。

10、練習在綜合本上寫一寫。

11、 在聽寫本上默寫,同位互相檢查,統計全對人數。

四、 課外延伸

朗讀岳飛的《滿江紅》

五、 佈置作業

1、 賞讀另外一首陸游的愛國詩,和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2、 學習歌曲《滿江紅》。

《示兒》教學設計15

一、 教學內容:

教科版第五冊 35頁。

二、 教材和學情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於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藉助於註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於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五、教學過程: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

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藉助下面的註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範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用一個字來形容、來表達你讀完《示兒》這首詩後的感受、感覺和情緒,你會選哪個字?

師:作者“悲”的是什麼?“悲”從何來?

師:你怎麼理解“萬事空”?

師: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樣才能把這句讀好呢,我們應該抓住哪個字來讀? 你從中讀出什麼?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想象,你就是陸游,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出示《秋夜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裏”“五千仞嶽”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想象……如果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說的`?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

師:帶着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着讀着,你終於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麼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啓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板書設計:

示 兒

(宋)陸游

悲 盼

不見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愛國 不變

標籤:示兒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