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心理學讀後感通用15篇

心理學2.17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心理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學讀後感通用15篇

心理學讀後感1

《銷售中的心理學》的作者博恩。崔西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關於個人成長的權威人士,在成功學、潛能開發、銷售策略及個人實力發揮等各方面擁有獨樹一幟的心得。博恩·崔西是當今世界上個人職業發展方面最成功的演說家和諮詢家之一。本書總結了銷售人員在銷售中各種可能的消極的內心意識,並指導銷售人員如何正視並消除這些消極意識。

在本書中我又看到了二八定律:頂尖20%的銷售人員掙得80%的錢。本書的目的旨在通過一些有意識的訓練,讓銷售人員向頂尖的20%看齊。我覺得本書比較好的一點是在每一章後都有行爲練習部分,通過這些行爲訓練,可以激勵自己,培養和強化自己的積極自我意識,從而向成功邁進。

通過閱讀本書,我總結出:成功=積極的心態+正確的目標+正確的方法+行動力。我不禁問自己,這四個因素中我具備了哪些?問得自己很心虛,如果每項按10分給自己打分,我的自評如下:

1、積極的心態:7分,我曾是一個很消極的人,但是通過學習通過不斷地調節控制,我覺得自己有很大進步,尤其是進到公司以後,我覺得以後我還可以做得更好,更積極。

2、正確的目標: 1分,有目標,但是非常模糊。書上說最優秀的銷售人員是強烈的目標導向者,他們預先知道自己在每週、每月、每季度、每年會掙多少錢。而我幾乎都沒有計算過,沒有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沒有年收入目標,沒有月收入目標,沒有季度收入目標,這方面做得很差。

3、正確的方法:8分,這方面我不擔心,因爲方法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的,但是還存在着一些細節上的問題。

4、行動力:5分,沒有正確的目標做導向,行動力自然很差勁。

 所以,我現在的首先要做的是認真的分析自己,爲自己制訂合理的目標。可參照本書中關於目標的行爲練習:

1、爲自己制定下一年的收入目標,要比以前掙的高出5%-50%。

2、爲了實現你的理想收入,計算一下你需要在接下來的一年裏銷售多少產品和服務。

3、將收入和銷售目標按月、按周、按天分解;先確定自己想掙多少錢,然後確定每天都要做什麼事才能掙到那些錢。

4、提前計劃好每天;精確地定下你要拜訪的客戶數量,你要去見的人的數量,以及你要實現的銷售數量。

5、爲家庭和個人生活制定宏偉的、振奮人心的目標;列一張清單,寫下用額外掙到的錢想買和想辦的50-100件東西和事情。

6、爲實現你的諸多目標制定一份書面計劃,每天按計劃行事。

7、爲了實現絕大多數夢想,你將不得不付出代價。計算這個代價有多少,比如得加多少天班和做出多少犧牲;然後,開始付出。

心理學讀後感2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基礎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學最根本的知識,看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裏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爲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係、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內容。書中還包含了由600餘條詞彙及解釋構成的“專業術語表”、20xx餘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人名和主題索引”,對教學、研究和學習都極具參考價值。

我很喜歡書中特別設置的一些專欄,比如“我們如何知曉”這個專欄,它介紹了200多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知道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把心理學和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看看這些題目吧:“幸福感的遺傳性”“青少年在想什麼?”“感覺和知覺組織的分離”“清醒夢境的試驗事實”“你無法忽視數字的”意義“”“在”瘋狂“的地方做個正常的人”——原來,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21世紀的心理學”這個專欄也很好,介紹的是心理學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課題,把有興趣的學生引向心理學的新領域。在那裏他們將開疆闢壤,施展抱負,爲人類瞭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貢獻。

要學習一種知識,就象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別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對錯;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運氣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張地圖,讓自己知道自己在那裏,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條路,然後你選擇你喜歡的道路走下去。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對於初學者和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本書從生活入手,深入淺出的與心理學知識聯繫起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心理學的魅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生活中一些習以爲常但又從沒注意過的生活瑣事,能幫助你逐漸產生對心理學的濃厚興趣,學心理學的都該讀一讀這本書。它教會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類的心理現象以及由此決定的行爲方式,我覺得這是最大的裨益。

心理學讀後感3

人是羣居生物,人與人交往是必須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即使我們很注意,也難免會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有時這些錯誤可能會讓別人在精神上或者物質上遭受到巨大的損害。這時候,你必須勇於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自主承擔。這樣,不僅能夠顯示出你是一個有素質、有責任的人,而且也更容易獲得對方的諒解。如果你逃避責任,爲自己的錯誤千方百計地加以辯解,這樣只會讓你變得更加愚頑和不近情理。

其實人活在世間,十有八九不如意,誰又能事事順心。人生永遠不會完美,往往缺憾纔是永恆的美。佛學中世界被稱作"婆娑世界",意思是能忍許多缺憾的世界。世界本就是有缺憾的,如果沒有缺憾就不能稱作爲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就是由缺憾累積而成的,往往不完美才是完美,而太完美就變成了缺陷。有時往往自己的目標與現實就差那麼一點點,如果你抱着自己的完美理想不放手,就會深陷在無窮無盡的煩惱和糾纏中,從而讓自己常常鬱悶。相反,在完美與不完美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你將會生活的輕鬆快樂很多。有時候人們會被這種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追求完美的壓力所矇蔽。認爲只有做得"最好"纔會使自己更加快樂,其實,有時候你的缺陷也將是一筆可觀的人生財富,所以,沒必要爲自己的缺陷而煩惱,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在與人交往中微笑是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橋樑,是調節各種矛盾的潤滑劑。微笑就如同陽光,它能給他人帶溫暖,也能使他們對你產生寬厚、謙和、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微笑是一種寬容、一種接納,它使人與人之間心靈相通,展顏一笑勝過千言萬語。對我們每個人說,微笑輕而易舉,卻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當你每一次奉獻出微笑的時候,這微笑的光芒也會回照到你的臉上,給你帶方便、快樂和美好的回憶。

人生在世總會有三兩知己,一些朋友。而朋友往往也是我們傾訴的最好對象,悲傷時可以從朋友那裏的得到安慰,開心的時候可以與他們共同分享,哪怕是心裏的祕密也可以拿出與對方密談,但朋友之間並非無話不談,哪怕你們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生活私密性,所以,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也是講究藝術的。不管是戀人之間,還是親密的朋友之間,都不能太過緊密,否則就會在無形之中給對方施壓,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使友誼萬年長青。

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學會改變和提升自己,讓自己低調學會自我批評,在與人交流時學會尊重並禮遇對方,避免不必要的爭辯,學會真誠的讚美。每個人因爲理念不同會讓我們對於問題產生分歧,爭辯是最糟糕的選擇,我們需要理解對方,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和善並委婉的建議從而讓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快捷而有效。在人際交往中寬容是處理矛盾最好的調解師,懂得對他人寬容,纔會得到對方的理解。在生活中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真誠。從而建起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讀後感4

在假期閒暇之餘,我閱讀了與專業課有關的《管理心理學》一書。“管理心理學是研究管理過程中個體的行爲規律及其潛在心理機制的一門學科,”也是管理實踐者們關注的一門學科。

書中介紹與其將它籠統地稱爲管理心理學,不如稱爲“管理學取向的管理心理學”或者“從組織角度出發的管理心理學。”它作爲應用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旨在研究“心理學取向的管理心理學”——它既突出了人及其心理髮展本身作爲組織管理目標之一的地位,重視管理心理學作爲工具性學科,爲實現組織目標服務,又將企業組織看做背景和舞臺,指出在企業中存在的心理學現象及應對措施。這本書在深入細緻的揭示組織行爲背後的微觀心理機制的同時,爲實現平等的、互動的人本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知識和理論知識。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歷史沿革和現狀以及各種基礎理論,如激勵理論、領導與領導理論等。從大的方面來看,書中講述了動機管理,認知管理,情緒管理,行爲管理以及組織管理幾大類內容,詳細全面地講述了在組織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存在的情況,幫助讀者系統地認識到組織管理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對企業中的管理者有很大的啓發。

書中有很多與專業課相關的內容出現。比如,激勵理論及應用在薪酬管理中曾經提及到,這一塊內容介紹了薪酬的分類及定義,薪酬激勵的原則,也提到了寬帶薪酬和員工持股計劃,這些和書上的內容都是大同小異的。勝任特徵模型也是兩本書裏共同提到的,但是他們有不同的地方:《管理心理學》中講了麥克萊蘭認爲勝任特徵除了知識,技能,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五個方面之外,還包括社會角色。他把勝任特徵模型劃分爲兩大部分,水上冰山的部分是基準性勝任特徵,水下冰山的部分是鑑別性勝任特徵。講了專業課書籍中沒有提到的內容。此外,書中對理論的論述更加詳細,有的會結合案例來講解,在每一節之後都附有一個案例或者與所講內容有關的拓展資料,使讀者充分的理解理論的本意。

衝突管理是專業書中沒有提到的,然而這本書中卻提到了——衝突管理一共有五種風格,包括協同,迴避,鬥爭,遷就,折中。在遇到衝突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衝突管理策略,可以強調高級目標,減少差異化,增進溝通和理解,降低任務的依賴性,增加資源或者明確規則與程序。此外,管理者還可以通過談判解決衝突,或者邀請第三方介入解決分歧。

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加深了對專業課所學內容的印象,對知識的內容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更深刻的體會,也構建了更加完整的知識框架和體系。

心理學讀後感5

《銷售中的心理學》這本書裏面的東西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能作爲參考,我們所要做的是根據自身情況去改變自己的缺點,書裏面的東西不一定全是對的,也不一定在每個人身上都能展示開來,要不然人與人之間就沒有差異了。

我們要學會做與衆不同的自己,模仿加改變纔能有創新,纔是你自己的東西,書不僅僅是讓我們學到了知識,主要的是對於我們心靈的啓發。特別是在看銷售之類的書籍時,估計很多人看完過後都認爲是“瘋子”寫的,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像書裏寫的這樣的人,“瘋子”,肯定是瘋子。我以前不理解,經過一段社會經歷過後,我能感覺到社會上真的需要這樣的“瘋子”,他們往往走在富貴的最前端,我以前公司的銷售總經理他就是這樣的人,他的業績每年都在公司排第一,他沒有什麼文化,估計國中還沒有畢業,他做事很少安套路做,很多時候不安遊戲規則辦事,也是個很幽默的人,他的性格非常適應我們這個行業的發展,也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在上海有房有車。同行中很多人會死在前輩的後面,某位很優秀的銷售員去一家大企業談業務,談了幾次沒有談成功,回來說了挑剔之類的很多理由,其他銷售員肯定想都不敢再想去這家談業務了。無形中從心靈深處把他打敗了,太按照潮流做事了。我們做任何事應該永遠只相信自己,別人和你說的,有的是在僞裝自己,好讓他的形象不至於在你的心目中遭到破壞,我們只能作爲參考,別人永遠不能影響我們,我們纔是影響我們自己的關鍵。我們要把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不能因爲別人而把它送出去,我們不期待別人使自己快樂,相反能將快樂和幸福帶來給別人。

我們現在還很年輕,錢只是我們最後的目標,更多的是要提升自己,等到我們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錢,No problem!

儘管我來到公司將近半個月了,但是我沒有感覺到一種團結合作的氛圍,特別是銷售這一塊,大家很少有機會在一起交流經驗,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我希望我們能像一首歌裏面寫的:想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世界,等着我去改變,想做的夢從不怕別人看見,在這裏我都能實現,大聲歡笑讓你我肩並肩,何處不能歡樂無限,拋開煩惱,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臺中間,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沒有地平線,在日落的海邊,在熱鬧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樂園,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有你在我身邊,讓生活更新鮮,每一刻都精采萬分!

我們都有夢,所以纔會努力,煩惱纔會愈來愈多,這些都是因爲我們已經慢慢長大了。

心理學讀後感6

去年第一次閱讀《學與教的心理學》,它讓我瞭解到“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我寫下了自己的收穫: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最重要的事情。爲此,作爲數學老師,我們應抓好學生數學學習中“讀、聽、講、寫、用”的五種學習……

在上學期,在學校品質課堂管理的課堂檢查和科組的課堂檢查中,發現我們的課堂上存在了很多的問題,學生隨便插嘴、故意搗亂、搞小動作、不認真聽老師的講解、不聽從老師的命令、做練習不動腦、做事拖拉;課堂亂成一團,老師對此卻無從下手……..針對這些問題,我想從書中找找原因和解決的方法,所以今年再次閱讀,我選擇性地閱讀《第十四章課堂管理》。

我主要從課堂管理的維持功能和課堂裏的控制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課堂管理的維持功能

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持久地維持良好的內部環境,使學生的心理活動始終保持在課業上,以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1.當課堂教學面臨新的情境時,通過課堂管理,使學生迅速適應課堂情境的變化。

2.當課堂裏出現師生關係和學生關係緊張時,通過課堂管理,緩和與解決各種衝突,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

3.當課堂裏出現紀律問題時,通過課堂管理,維持課堂紀律。

4.當課堂裏發生心理問題行爲時,通過課堂管理,調節學生的過度緊張和焦慮,減輕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健康。

二、課堂裏的控制

1.實施有效控制。課堂教學進行過程中,學生有可能因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干擾而發生問題行爲。因此,課堂管理必須實施有效的控制,一方面通過控制課堂紀律和設置必要的課堂結構以預防問題行爲的發生,另一方面則需要通過心理輔導,矯正各種問題行爲。

2.教師的自我控制。課堂裏的不少失控往往起因於教師本身的失控。要想有效管理課堂,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重視自我控制,當面對一個新的課堂,或者再次面對一個曾經讓自己非常棘手的課堂時,不少教師很容易焦慮過度,內心裏充滿着緊張不安和擔心害怕,唯恐出現課堂混亂和失控。要知道,世界上並沒有常勝將軍,任何一位教師都有可能出現管理失誤。關鍵在於善於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努力將教訓轉化爲經驗,就有可能不斷減少失誤而成爲課堂管理的能手。

有些教師容易因課堂出現紀律問題而憤怒,有的還會大發雷霆,這時很有可能失去理智,出現過激的管理行爲,甚至導致體罰或變相體罰。因此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在課堂發生的問題行爲,避免以自己的粗魯去壓制學生的粗魯。學會自我提醒,可以在備課本的醒目處寫上“制怒”方面的警句,當自己激動起來的時候,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使自己迅速平靜下來。

心理學讀後感7

夢是什麼?爲什麼大家都喜歡坐靠邊的座椅?見到有困難的人,爲什麼旁觀者越多時,越是不願出手相救?在競選領導人的時候,候選人爲自己拉票爲什麼能有效果……

讀完這本書,讓我弄懂了很多之前看似不可思議的現象背後所隱藏的規律。夢是什麼?夢,能讓我們發現真實的自我。當心理可能存在某種不安和恐懼時,我們常會做墜落的夢;當人生得意、事業成功、愛情順利時,常會做飛翔的夢;當發生不安或陷入紛爭時,大多會做被追趕的夢。而有時,當我們處於睡眠狀態時,並沒有尿急,卻在夢中拼命尋找廁所。做這種夢的,很多都是有話不敢說,把它埋藏在心裏。想說卻說不出口的緊張感,在夢中就轉化成了尋找廁所的行爲。夢很多時候都能給作夢者以某方面的信息,以前不懂這些規律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夢很不可思議,有時做了噩夢,還整天擔心會發生什麼事呢,而如果過幾天發生了一件不幸的小事後,便總是把它聯繫到這個噩夢上。之後再做噩夢就又會開始擔心了。而明白了夢的規律之後,做噩夢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了。

爲什麼大家都喜歡坐靠邊的座椅?因爲大家都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靠邊坐能少接觸一個人,也就更能夠保護自己的私人空間。當初去學校的一課複習時,看到課室裏有很多空位,但是都不會有人去坐,爲什麼呢?那是因爲那些先到的同學,都是隔着一個空位坐的,這樣就能讓他人無法進入自己的私人空間範圍,而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所以大家也不願意去坐那些空着的座位,因爲坐進去後,左右兩邊都是人,讓他人進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間,而自己也進入了他人的私人空間,惹人討厭。

見到有困難的人,爲什麼旁觀者越多時,越是不願出手相救?因爲大家都有依賴性,都以爲別人會出手相救,大家都在圍觀,我們心裏都在想:“即使我們不去幫助他,也應該有人會出手相助。”可是大家都這麼想,就不會有人出手相救了。如果你在居民區遭人打劫或毆打,如果喊“救命”沒用,不如喊“救火”。因爲救命的時候,也許大家都在依賴別人去救,而救火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大家不努力出來救會造成大家的損失的。

在競選領導人的時候,候選人爲自己拉票爲什麼能有效果?因爲很多人都更願意站在勝利者的一方。也就是說,他們選擇的,並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而是更有勝算的。誰有勝算,我就投誰。班裏在進行優秀團員投票,想必也有一些人是因爲這個原因吧!呵呵!

多讀一點心理學,對自己瞭解自己,瞭解這個社會是很有幫助的,有時間還會再找些有用的心理學書來看,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些。

心理學讀後感8

國小生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爲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恆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傑認爲,該時期的心理操作着眼於抽象概念,屬於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國小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特別是低年級國小生,由於其生理、心理上仍處於不成熟時期,對於相對抽象的數學問題,僅僅用形象的思維方式並不能完全解決抽象特別是稍微複雜一些的數學問題,並且,由於其他學科,特別語言的理解障礙,使得他們在理解數學問題時更難以恰當到位。有時他們只依靠某些簡單的關鍵詞彙理解或解決問題,但這並不能幫助他們完全理解抽象的數學現象。

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恰當地運用某些方法和工具如學具、教具與及適當的語言鼓勵等都能比較好地引導國小生從形象思維逐步轉變爲抽象思維。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有效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於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恰當地運用,可以變抽象爲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解決了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知識,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例如在“平移和旋轉”的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多媒體動畫出示遊樂園的一角:摩天輪、轉轉椅、纜車、大風車、小火車等的運動,學生一邊觀看屏幕一邊用手勢表示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並根據運動方式分類。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感知以及親身的體驗中,理解和掌握了物體的兩種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

再如:在教學“千克”和“克”、“米”和“釐米”等較小的重量長度單位時,可先用讓學生稱、掂、量的方法,然後在此基礎上利用已有的概念,用思維的形式建立起“噸”、“千米”等較大的新的重量、長度單位的概念。通過具體的計算,引進運算定律;通過教具、實物的演示,引入幾何概念。概念的引入方式是概念教學的關鍵一步,這一步做得如何,將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國小生掌握概念,是一個主動而複雜的認知過程,只有爲他們提供豐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過直觀教學,才能逐步抽象,內化成概念。?

我們通過形象操作、感受,直觀地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兒童認識規律。這樣可以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數學的基本概念,並在大腦中逐漸形成具體而形象概念並向抽象的數學概念轉換,從事物的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徵,促進學生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方向協調發展。

心理學讀後感9

閒來無事,捧一本書,煮一杯茶,這算是生活中最愜意的活動之一。最近我在京東書城瀏覽到一本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作品——《積極心理學》,掩卷沉思、感悟良多。下面我就給大家談談自己對積極心理學的一些感受。

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工作之中,積極樂觀的心態似乎都是最經常被提及的話題。積極,說起來簡單,就是一種主動性強的、主觀努力奮發的心理狀態和行爲方式,它往往朝着正向發揮助推作用,被不少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認定爲文化建設與個性培養的重要內容。

生活永遠不可能一帆風順,工作也可能歷盡波折,積極樂觀的心態纔是讓人們在各種情形下保持奮鬥精神和前進動力的必要元素。不過我們應該如何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呢?這或許就要從我們自身的心態調節來談。在《積極心理學》中談到了要通過愉悅和酣暢的情緒體驗來調節積極的心態,這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追求愉悅和愉快是人的天性和本能,無論是衣食住行的基礎需求,還是更高的精神文化行爲,在其本質上都是追求一種愉快的體驗。放到實際工作中來,我們如果能發現其中的樂趣,能夠樂在其中,也必然會產生積極的心態。也許有人會說,千篇一律的工作太枯燥,這是事實。不過如果我們能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發現缺陷和不足,嘗試改進和提升,讓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和成績,那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嗎?在咱們青銀收費站的厚德文化體系中將“厚德載道止於至善”作爲核心價值觀,這所提倡的其實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觀念。

厚德載道,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在技能和經驗達到一定的水平,還要在道德水準上達到新的高度,將道德理念、道德行爲灌注到收費站管理和服務行爲中。作爲收費班長來說,就是要以德服人、以德服務,讓班組成員盡心盡力工作,讓廣大司乘享受良好的服務。

止於至善,這更是對積極心態的直接要求。止於至善,可以理解爲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方爲終點。這表明我們目前所達到的程度依然有待改進和完善,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而是要再求創新、再上新高。如果讓我以止於至善的價值觀念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我認爲還應當在班組凝聚力、班組工作效率、班組服務能力、班組成員的道德水準和業務素養等方面有所突破,從而達到至善至美的終極目標。

積極心理學不是個體情緒心理的指南,而是團體學習和氛圍構建的導向。我深知應該透徹領悟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和主張,將積極心態作爲一種工作氛圍來營造,從而在全班組、全收費站、全行業內掀起一場積極心態學習熱潮。在今後的班組工作中,我將逐步落實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念,以求得團隊工作有質的飛躍。

心理學讀後感10

心理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心理學。

對於大學的生活,我們都曾有過着那麼強烈的渴望,那麼美好的憧憬。以往一切都只能說明過去,我必須接受眼前的一切,開始新的生活。大學生活將會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個人站在起點上都要自己決定未來。誰都有可能成功,誰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願望得以實現。

或許我們正爲進入大學而沾沾自喜,也許我們正爲過了學生會的面試而慶祝。但想到以後的路還很長,等待我們的將是無盡的壓力和挑戰。現在的虛度或許我們還很滿足,但真正讓我們再回首往事時,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傷感和悔恨。死亡,一個可怕的字眼。但它卻是非常現實的。我們如果一味的沉淪和墮落,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是無盡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我們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機遇等着我們,只要我們掌握現在,做到問心無愧,也就沒有什麼值得去悔恨的了。我們一定能迎着大浪勇敢向前,踏着堅實的步伐永往向前,勝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們!

大學生活是繽紛多彩的,你可以參加各類社團,可以出去爬山野炊旅遊等,心情好時還能邀上幾個老同學一起出去聚一聚,就這樣我慢慢地愛上了這種生活,喜歡一有空就泡在圖書館裏享受知識帶來的無窮樂趣,探索一切未知的領域;喜歡拎上小包,挎着同學漫步街頭感受城市的繁華,感受人類智慧的結晶;也喜歡和室友們坐在一起閒聊,談理想談未來,訴說自己的偉大抱負;更喜歡感受自己在經過一天的學習之後那種無比的充實,無比喜悅的心情。

當然大學生活中不僅僅只是輕鬆自在,也還有着其緊張的一面。看着身旁匆匆而過,爲英語過級或是其他證書忙碌的師兄師姐們,我默默地告訴自己:我要不斷努力,不斷拼搏。前途是自己的,自己不努力誰也幫不了,高中時老師就一再告誡過我們,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我希望當我劃過大學天空後,我能大聲對自己說:“我無悔!”然而在摸索中我漸漸明白,大學的學習貴在自覺,大學的生活也得要靠自己計劃。

大學裏除了課堂上老師教授知識以外,還會有很多專家、名家的各種講座、報告,還有學生社團等各種的實踐活動等等。這些資源要充分的利用,選擇適合自己的積極參與,從中培養和鍛鍊適應環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瞭解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必要的知識,加強體育鍛煉。學會了解自我和接納自我,進而認知別人、尊重別人,與人互助合作,從而給自己創建一個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圍。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從求知中獲取快樂。

心理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爲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爲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我們都需要心理學知識的幫助。所以,認真學習心理學非常重要。

心理學讀後感11

在百度你找了一些心理學入門的書籍,看來看去還是決定去看老師推薦的《心理學的故事》,我看過之後覺得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很明確,而且簡單易懂!《心理學的故事》,由美國作家墨頓·亨特著,由李斯翻譯。

這本雖然寫的很易懂,但是不認真仔細的閱讀也是不能品位出這本書所傳達的知識,所以我只是認識閱讀了個大概,只能說以後在仔細閱讀了!

這本書其實可以當做一本很好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因爲情節比一般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生動、有趣,所以不會顯得枯燥無味,我在看書的過程也不會因爲太難看懂或者無趣而中斷我的看書熱情。

看第一章,希波克拉底認爲人的情緒和情感來源與大腦,人的喜悅、悲傷、憂鬱以及眼淚都來自與大腦!

我剛來讀大學的時候就學了《蘇格拉底的答辯詞》,雖然這篇文章和心理學的聯繫不是很深,但是從這篇文章之後,我知道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這兩個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家,並不認爲心理學和哲學有多大關係,看過《心理學的故事》之後,才瞭解,心理學最早起源於哲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形成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原來衆多的文化之間是有這很深的聯繫。

柏拉圖認爲,肉體是腐朽的和墮落的,靈魂是不可玷污的,純潔的;慾望和飢餓是麻煩和罪惡的源泉,而哲學的苦行生活是通往善的道路。肉體把各種愛和恐懼和新奇的喜好盡數塞給我們……我們成了伺服(肉體的)奴隸。如果我們有了對任何事物的真正的知識,我們就必須拋棄肉體——靈魂自己會照看自身的一切。然後,我們會得到希望的智慧,變得純潔,與純潔的人對話……而且,除了靈與肉的分離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純潔可言呢?”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我是參考了網上很多人見解,但是還不是很理解,我想只有仔仔細細看完書才能理解,不過這句話,我以後可以慢慢體會!

在第一章前科學心理學裏,講了很多的學者們,有是心理學家的,也有無心插柳的學者們,大多的都是很著名的,他們的思想,他們參與涉及心理學的故事,但是因爲很詳細,所以我們很簡單的就可以瞭解到各個學者們的思想和理論。

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認爲心理學就像書上說的`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以心理現象爲研究對象。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用以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心理學也是人類自我思維、行爲方式認知和剖析,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外界信息和怎樣進行信息內化處理的心理和行爲的規律的科學。

書中有段對梅斯梅爾氏療法的描述,使我對催眠法很是神奇,書中寫到1882年,法國科學院接受了催眠法,認爲它是一種與磁力無關的神經生理學現象。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心理學讀後感12

作爲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非常“不懂事”的學生,他們有的會經常違反學校紀律,把老師的叮囑當成耳旁風;有的會在同學交往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顯露出自私、不爲別人着想的特點;還有的竟敢與老師頂撞,毫無尊師重道之言。這些學生令老師非常頭疼,費了很大的勁兒,收效卻甚微。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中講到,“不懂事往往是沒有能夠將社會規範和準則內化爲自己的行爲標準,在交往和溝通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人的成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人通過社會實踐,得到了許多不同體驗的過程。那爲什麼有的孩子能夠遵守社會規則,有的就很困難呢?“不懂事的孩子大多是被寵壞了,或者與現實社會過度隔離造成的。”聯想一下曾遇到的“不懂事”的學生,的確大多屬於這兩種情況。

記得有一個叫小江的學生,經常和同學鬧矛盾,每次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從來都不讓步,從不認爲自己是錯的。個人的自理能力很差,不會擦桌子,不會繫鞋帶,衣服總是穿得歪歪扭扭的。後來得知,他上國小之前跟奶奶一起過,奶奶非常寵他,事事以他爲中心,所以才養成他不知道考慮別人感受的不良習慣。對於這類學生,他其實本質上並不壞,只是缺少自我控制的訓練,在家庭教育中,從沒有明確生活中的原則,所以要在生活小事中訓練他的規則意識和合作能力。教師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必要時嚴格執行,強化認識,讓社會規範入腦入心。

還有一類學生與之相反,不是被寵溺過度,而是被隔離過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過於嚴格,與社會接觸較少,對周圍環境產生畏懼、恐懼或者敵意的心理。他們很敏感,一個微笑有可能被理解爲挖苦嘲笑,一個動作可以被誤解爲攻擊,他們自我防禦機制非常不成熟,常常以攻擊性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環境。記得有個學生叫小可,家教很嚴,在家寫完作業,就是隨便玩玩,但不允許去別人家玩,也不能帶朋友來自己家,如果出去玩,就會招來家長的辱罵。有一次上課時,有位同學衝他笑了笑,課下他就把那位同學打了,問原因,他說是因爲他被人嘲笑了。還有一位同學,和同學發生爭執,拉都拉不住,嘴裏還振振有詞:“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兩天不抽,皮肉發餿。”對於這類學生,不要指望短時間內就能改變。首先要從家庭開始改變,創設一個安全有愛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孩子有了安全感,便會卸下很多防備。在學校裏,要進行規範化要求,讓他們在合作交往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繼而總結經驗,改變之前的錯誤做法。

對於“不懂事”的學生,有時真得很上火,也很無奈,但終須要面對的,無論如何,不能放棄,不能貼標籤,以積極的心態、積極的方法去獲得積極的體驗,理解學生獨特行爲和背後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法,纔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心理學讀後感13

放假期間有幸閱讀《國小教學心理學》一書。讀着讀着,真的被教育大家的理念所吸引了,後來的每次閱讀都感覺到自己在汲取很豐富的營養。

這本書,我認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看完這本書,我良久無言。內心的感受已非“受益匪淺”所能概括得了的,選印象深刻的兩點內容及一些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優化教室環境,支持學生學習,這是建立素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前提。

當我們提到建立素質化課堂教學結構時,很少人會把它與設置教室環境相聯繫。本書中明確論述了設置教室環境的重要性。在一所加入開放計劃的國小裏,有個六年級的孩子這樣評論自己的教室:教室很好,看上去很漂亮,每一面牆都掛滿了圖畫和模型。它漂亮又溫暖,地上還有柔軟的地毯,就是有人跌倒也不會受傷。我最喜歡那些擺在教室一面的設施,可以方便我們自主學習。可見,孩子們也會對每天學習的場所有自己的印象和感受。教室佈置要服務於學生、教育、社會化和個體心理髮展的多方面要求,因此可以把它設爲一個課題。調動學生全體參與,向學生徵詢意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我們應該審視教室環境,而不是想當然地接受。參與教室環境的思考與設計能喚起並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批判意識和自我理解能力。

二、師生平等,突出學生主體,這是建立素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基礎。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素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中,師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對學生既是長者,又是朋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要給學生有陳述意見,質疑問難的時間和權力,同時,學生也要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在接受教師啓發,引導的同時要敢於發表不同的意見,課堂的主體是學生,然而,主體是不能恩賜的,主體必須要有會學的本領。這就需要老師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將這些本領傳授給學生。本書中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交流”理論,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自控程序,發現交流”的教學方法,如在語文課中我們可以按“感知——理解——評價”將其分爲“導入初讀、精讀、深讀、總結”幾個環節,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強化這些程序,使之爲學生所掌握,並能運用這些程序自己進行學習,進行發現交流,教師精講、重點點撥,釋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回顧這本書的章章節節,感受頗多,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差距很大。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掌握教學心理學知識是必須的。本書中提及的一些理念,已經做了的,我們要繼續堅持,還沒做到的,我們要爭取做到。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立即出發構建真正的課堂,建立素質化課堂教學結構,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心理學讀後感14

最近看了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書名是《心理學與生活》,作者是美國的理查德·格里格。

由於當時對心理學方面的東西也比較感興趣,朋友推薦了這本書,我便選擇性的看了看。原本我以爲這只是一本普通的心理學方面的書,但是看過後,在網上百度了下,原來心理學教材中的經典。

是我孤陋寡聞,實屬慚愧。這本書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着極高的知名度,還是心理學基礎教材中第一品牌書、被美國ETS推薦爲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裏的“普通心理學”(GeneralPsychology)課程選用的經典教材。

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裏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至此,這本書我已經完整的讀過一遍,其實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爲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係、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內容。

此書中雖然只是從生活入手,深入淺出的與心理學知識聯繫起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心理學的魅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生活中一些習以爲常但又從沒注意過的生活瑣事,但這些可能就是我們生活的傳播過程中所發生的微小的細節。這本書它讓我學會試着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受衆的心理現象以及由此決定的行爲方式。

《心理學與生活》內容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後歸納爲以下幾大點:首先,就如我介紹中提到的,它運用了很多心理學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來讓初學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學的一些原理,並且大大提升了對學習心理學的興趣;其次,這本書的作者並不會簡單的羅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終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對你進行啓發,或者用提問的方法,或者舉例,或者運用一些圖案,他能充分的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一個心理學專家的角度出發去編排這本書,這點讓我很敬佩;還有,這本書每章後都有一個總結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點列出來,在這點上,我國出的很多教材也有類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習題在後面,並沒有做一些總結性的歸納。

最後,我也推薦大家有時間就去看看這本書,如果是心理學的初學者,就更應該去看看這本書!

心理學讀後感15

一提到害羞,大家想到的都是陽光下女子微紅的笑臉,是純情無暇的象徵。可是今天我所想說的可非這般柔情。閒時我翻閱了津巴多的《害羞心理學》,本書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的重點是理解與害羞相關的內容;第二部分的重點是怎樣解決害羞所帶來的問題。

讀完以後,我覺得該書的優點是簡言意駭的,中間穿插了許多讓自己受益的研究調查和一些實驗調查設計內容等,讓自己真正瞭解到心理學真的就在自己身邊,用一件很小的事就能驗證自己的理論設想。

除了從慣常的套路,還會從個體與社會集體這兩個角度來立意,其中讓我最欣賞的是:它讓我們明白害羞不僅是個人的事同時也是這個“害羞的”社會所導致的。

在生活中害羞是具有普遍性的,害羞者的人格特質通常會包括:內向(沉默)、臉紅、緊張、畏懼膽小、困窘、以及自我意識強等。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阿諾德。巴斯等將自我意識分爲公衆的自我意識和私下的自我意識,他認爲,公衆的自我意識表現在關心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反映;而私下的自我意識是對自身的關注。

人人都會害羞,在自我意識研究的基礎之上,保羅。皮爾克尼斯的研究將害羞者分爲兩種基本類型:公衆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公衆害羞者常常會因爲笨拙的表現和社交中不能恰當的回答問題而感到焦慮;而私下的害羞者相比自己的主觀不適應感和害怕他人發現自己需求的恐懼感。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兩種不同的類型的人,會產生一樣的情感情緒體驗嗎?我認爲,公衆的害羞者,主要害怕的是人際交往,因此他們容易產生焦慮;而私下害羞者主要是自我的矛盾,因此他們容易產生抑鬱自卑的情懷。

這種的自我認知是否合理均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爲什麼人們會害羞,精神分析理論認爲,過度的自我、自戀、孤獨感和極度膽怯引起了害羞。在人際模式方面,我認爲是由於害羞者的這些人格特質,害羞者會發出“走開,我需要你的!”雙重信息,在這種信息的影響下,他們會在人際交往模式中,更加變得臉紅、緊張,甚至更加沉默,因此,他們寧願選擇孤立與逃避這種人際交往場景,也不願意承擔被拒絕的風險,這樣他們的人際會變得越來越差,更糟糕的是長此以往,他們會陷入人際交往的惡性循環,以至於被社會所淘汰。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探討了具體幫助人們克服害羞的方法,個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提高自尊自信融入集體,甚至學會幫助集體中其他人改變克服害羞,再到“治療”整個害羞的社會。想要擺脫害羞就要將心理障礙從根拔起從個人做起從細微做起。

擺脫害羞請做最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