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心理學讀後感合集15篇

心理學1.59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學讀後感合集15篇

心理學讀後感1

一提到害羞,大家想到的都是陽光下女子微紅的笑臉,是純情無暇的象徵。可是今天我所想說的可非這般柔情。閒時我翻閱了津巴多的《害羞心理學》,本書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的重點是理解與害羞相關的內容;第二部分的重點是怎樣解決害羞所帶來的問題。

讀完以後,我覺得該書的優點是簡言意駭的,中間穿插了許多讓自己受益的研究調查和一些實驗調查設計內容等,讓自己真正瞭解到心理學真的就在自己身邊,用一件很小的事就能驗證自己的理論設想。

除了從慣常的套路,還會從個體與社會集體這兩個角度來立意,其中讓我最欣賞的是:它讓我們明白害羞不僅是個人的事同時也是這個“害羞的”社會所導致的。

在生活中害羞是具有普遍性的,害羞者的人格特質通常會包括:內向(沉默)、臉紅、緊張、畏懼膽小、困窘、以及自我意識強等。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阿諾德。巴斯等將自我意識分爲公衆的自我意識和私下的自我意識,他認爲,公衆的自我意識表現在關心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反映;而私下的自我意識是對自身的關注。

人人都會害羞,在自我意識研究的基礎之上,保羅。皮爾克尼斯的研究將害羞者分爲兩種基本類型:公衆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公衆害羞者常常會因爲笨拙的表現和社交中不能恰當的回答問題而感到焦慮;而私下的害羞者相比自己的主觀不適應感和害怕他人發現自己需求的恐懼感。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兩種不同的類型的人,會產生一樣的情感情緒體驗嗎?我認爲,公衆的害羞者,主要害怕的是人際交往,因此他們容易產生焦慮;而私下害羞者主要是自我的矛盾,因此他們容易產生抑鬱自卑的情懷。

這種的自我認知是否合理均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爲什麼人們會害羞,精神分析理論認爲,過度的自我、自戀、孤獨感和極度膽怯引起了害羞。在人際模式方面,我認爲是由於害羞者的這些人格特質,害羞者會發出“走開,我需要你的!”雙重信息,在這種信息的影響下,他們會在人際交往模式中,更加變得臉紅、緊張,甚至更加沉默,因此,他們寧願選擇孤立與逃避這種人際交往場景,也不願意承擔被拒絕的風險,這樣他們的人際會變得越來越差,更糟糕的是長此以往,他們會陷入人際交往的惡性循環,以至於被社會所淘汰。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探討了具體幫助人們克服害羞的方法,個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提高自尊自信融入集體,甚至學會幫助集體中其他人改變克服害羞,再到“治療”整個害羞的社會。想要擺脫害羞就要將心理障礙從根拔起從個人做起從細微做起。

擺脫害羞請做最完美的自己!

心理學讀後感2

心理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心理學。

對於大學的生活,我們都曾有過着那麼強烈的渴望,那麼美好的憧憬。以往一切都只能說明過去,我必須接受眼前的一切,開始新的生活。大學生活將會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個人站在起點上都要自己決定未來。誰都有可能成功,誰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願望得以實現。

或許我們正爲進入大學而沾沾自喜,也許我們正爲過了學生會的面試而慶祝。但想到以後的路還很長,等待我們的將是無盡的壓力和挑戰。現在的虛度或許我們還很滿足,但真正讓我們再回首往事時,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傷感和悔恨。死亡,一個可怕的字眼。但它卻是非常現實的。我們如果一味的沉淪和墮落,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是無盡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我們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機遇等着我們,只要我們掌握現在,做到問心無愧,也就沒有什麼值得去悔恨的了。我們一定能迎着大浪勇敢向前,踏着堅實的步伐永往向前,勝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們!

大學生活是繽紛多彩的,你可以參加各類社團,可以出去爬山野炊旅遊等,心情好時還能邀上幾個老同學一起出去聚一聚,就這樣我慢慢地愛上了這種生活,喜歡一有空就泡在圖書館裏享受知識帶來的無窮樂趣,探索一切未知的領域;喜歡拎上小包,挎着同學漫步街頭感受城市的繁華,感受人類智慧的結晶;也喜歡和室友們坐在一起閒聊,談理想談未來,訴說自己的偉大抱負;更喜歡感受自己在經過一天的學習之後那種無比的充實,無比喜悅的心情。

當然大學生活中不僅僅只是輕鬆自在,也還有着其緊張的一面。看着身旁匆匆而過,爲英語過級或是其他證書忙碌的師兄師姐們,我默默地告訴自己:我要不斷努力,不斷拼搏。前途是自己的,自己不努力誰也幫不了,高中時老師就一再告誡過我們,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我希望當我劃過大學天空後,我能大聲對自己說:“我無悔!”然而在摸索中我漸漸明白,大學的學習貴在自覺,大學的生活也得要靠自己計劃。

大學裏除了課堂上老師教授知識以外,還會有很多專家、名家的各種講座、報告,還有學生社團等各種的實踐活動等等。這些資源要充分的利用,選擇適合自己的積極參與,從中培養和鍛鍊適應環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瞭解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必要的知識,加強體育鍛煉。學會了解自我和接納自我,進而認知別人、尊重別人,與人互助合作,從而給自己創建一個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圍。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從求知中獲取快樂。

心理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爲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爲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我們都需要心理學知識的幫助。所以,認真學習心理學非常重要。

心理學讀後感3

假期裏,我瀏覽了與本人工作中相關的書籍——《教育心理學》,感到很有播種,對自己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幫助。下面是我對書中內容的接收和思考:

我在書中不找到作者對教育心理學的明白定義,而是通過先容教學過程,通過與附近學科的比較向我們展現教育心理學的性質作用和意思。

對教學過程,我是深入的領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彼此影響和促進的過程,我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全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該有準確的理論去領導,這樣才幹更好地促進教學。

教導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礎規律,而絕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討在教育教學前提下學生心理運動的法則及利用。這兩個學科比擬好辨別,我的意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咱們的教育教養,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一般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聯能夠說是非常親密。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爲學科基本的,卻不好說誰包括了誰,誰附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輔助了我對學習進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應用、治理跟評估的實踐和實際。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宗旨,研究方向,起因及研究方式有了一定的懂得,另外關於書中波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常識,對我在懂得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贊助。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爲研究人的心理景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盛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系統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曉得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須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覈和了解。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因爲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髮展是嚴密相干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接洽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說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先生在這種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因而,對於老師的心理學識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別範疇。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當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決議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天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爲主的一門邊沿迷信”。不同社會軌制國度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獨特點和不同點,這在必定水平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規模。依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疇是完整適應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請求的。教育心理學的義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增進全部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爲起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知識題爲目標的。

教師爲什麼必需學習教育心理學呢?

心理學讀後感4

聽的時候感覺繞得很遠,一直在說科學思維或是科學理念,而真正的心理學內容鮮有涉及,於是很好奇,這究竟是本什麼書。通過延伸閱讀,得知這本書的英文名叫《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直譯過來就是如何直面心理學,或是如何直接思考心理學。與之相比,中文譯本這個書名起的是些微譁衆取寵了。但其內容上總體是爲心理學的科學地位正名,讓讀者沿着科學思路去看待心理學,這一點我非常贊同。

說起心理學我們好多人可能沒有接觸過,但是沒聽說過小崔得抑鬱症的人不多吧?還有每年的4月1日,好多人想起的不是愚人節,而是18年前的愚人節當天,張國榮給我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跳樓自殺,後來大多數媒體都報道哥哥是因爲患抑鬱症才自殺的。

有沒有明明給門上了鎖,卻總是擔心自己沒有鎖,反反覆覆走了又回來,確認這鎖到底鎖上沒有?有沒有總是覺得手沒有洗乾淨,反反覆覆洗了又洗,洗完又覺得毛巾不乾淨,風乾!有沒有覺得別人總是在談論自己,自己一過去他們就都裝作若無其事?有沒有總是睡不着?有沒有覺得“總有刁民要害朕”?其實這些可能都是心理問題,而心理問題在剛開始的時候不太嚴重,也沒有生理反應,所以要麼是不被重視,要麼是羞於啓齒,總歸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等到比較嚴重了,有了生理反應了,治療難度也就大了。

我們國家這些年來也越來越重視心理問題了。比如每所國小都要求有專門的心理矯治室,配備專兼職心理諮詢師;比如每所監獄都有若干名專兼職心理諮詢師;比如每當大災大難搜救基本結束後,都會派駐一定數量的心理諮詢師對受災羣衆以及搶險救災人員進行心理干預,減少應激反應對其身心的負面影響。還有就是近些年我們看到的港片中,有很多警務人員在經歷重大變故後都要例行接受心理疏導,是否能夠迴歸崗位需要警隊指定的心理諮詢師的評估意見。

其實大部分心理問題在早期,是可以通過心理疏導、心理矯治取得良好的效果,未必都能發展成我們聞虎色變的抑鬱症的。

辛棄疾詞《賀新郎·用前韻再賦》:“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辛棄疾之後,又有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現如今生活壓力如此之大,幾乎我們所有人都在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會覺得情緒低落,大部分人會通過自身調節走出陰霾,輕裝上陣,但總有一些人經歷很長時間也未必能夠走出來。有沒有心理問題,找心理諮詢師做個量表,科學會告訴你答案,心理諮詢師也會給你科學的建議,從而幫助你解決自身的問題。

科學地看待心理學吧,科學地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大膽地面對心理諮詢師,讓自己擁有更好的生活。

最後,一個忠告,進行心理諮詢別找熟人,因爲會有阻抗,使你難以敞開心扉,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心理學讀後感5

我一直都覺得,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我對心理學的認識得益於我在心理中心的工作。直到今日,我對這門學科的感覺任然是諱莫高深。也是因爲寒假的閒暇時光,我聽了學堂在線慕課《積極心理學》。淺談我在學習過程中的幾個引起我共鳴的地方。

任何的學科都可以追本溯源,而人內心世界的變化可以從人的進化中發現。人從爬行到直立行走的進化,所導致的結果是人的.視野的擴大。因而我們現在覺得當擡起頭、直起身子走路時要比彎着腰,低着頭走路要舒服。其中的科學依據就是人類的軀幹的骨骼整體呈現“S”型走向。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人類的軀幹由“L”型向“S”的進化。而人類身體最長的一條神經稱之爲“迷走神經”。當我們挺胸擡頭的時候,“迷走神經”在舒張,因而我們會感覺愉悅、舒服。這對我個人來說的指導意義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我發現現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彎着腰走路。在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中,對人的要求也是昂首挺胸。我想是不是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人的奴性還沒有徹底清除。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的影響任然沒有消除。而作爲新世紀新一代的我們,應該挺起腰板。我們祖國的強大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因而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去展示大國氣象。

我曾瞭解過心理中心的理念,大多數都有“助人自助”、“助人爲樂”。根據積極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在助人的時候,人類大腦會分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以激發我們身體的愉悅感,並且有助於我們思維的開發。我以前曾對“助人自助,助人爲樂”的理念產生過懷疑。因爲我們爲何要去幫助別人。更有“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熟語。我也曾用“只爲初心,問心無愧”來鼓勵自己去踐行這個理念。可是“好心沒好報”的事時常也發生在我的身上。因而我也曾想封閉自己,可是任就做不到。大多數的女孩都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只對她一個人好,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爲在這種問題上,誰都不可能博愛天下。其實助人也是有針對性的,正如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樣,都有其成立的條件。在別人主動求助時,我們應該去主動別人。當別人需要時,我一定真心實意幫助他。

人類進化導致了女性骨盆的縮小,其導致的結果就是人類嬰兒的早產。大部分動物嬰兒出生的時候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比如說奔跑。而人類的嬰兒在出生的時候除了吃奶、排便等一些基本能力外,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因而女性在選擇自己另一伴的時候,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這個安全感,不僅僅是隻身強力壯,而是精神、物質的安全感。

心理學是個極其微妙又特別有用的學科,我將繼續學習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經驗。

心理學讀後感6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它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最近,我在看《積極心理學》一書,瞭解了它的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再回顧自身的日常教學經驗,發現積極心理學所強調的重點內容的確可以使學生不斷的進步與成長。那麼,下面,我將以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自身的德育經驗來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積極引領,促進他們正面向上,更好地面對學習的困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積極情感的形成促使學生保持對生活的美好追求

積極情感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它主張研究個體對待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積極體驗。情感是我們重要的生活體驗。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學生長期處於消極的情感狀態下,不僅無法學習,而且要經常處理情緒問題,這嚴重影響學生的成長。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對待過去方面,提高滿足、滿意等積極體驗;在對待當前方面,提高幸福、快樂等積極體驗;在對待將來方面,提高樂觀和希望等積極體驗。

二、積極人格特質的塑造促進學生的理性思考

積極人格特質是積極心理學得以建立的基礎,主要是通過對個體各種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有助於人體採取更有效的應對策略。積極心理具體研究了24種積極人格物質,其中成熟的防禦機制是一方面。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往往會使用不成熟的防禦機制,如退縮、壓抑、文飾等,這些都不利於學生的積極、理性地思考問題,甚至導致其出現消極的行爲,一厥不振的心理狀態,非常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努力塑造學生積極的人格特質,有利於學生成熟防禦機制的形成,學會理性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行爲模式的形成。

三、積極社會環境的營造促進學生幸福感的產生

馬斯洛等人指出,當孩子的周圍環境和教師、同學、朋友提供最優的支持、同情和選擇時,孩子最有可以健康成長和自我實現。相反,當父母和權威者不考慮孩子的獨特觀點,或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標準纔給予被肯定信息的話,那麼這些孩子就容易出現不良的行爲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驗證了這一點。當學生生活的家庭環境是幸福的,開心的,家人給予的是鼓勵與支持,學生的人際關係和諧的話,學生所表現出的情緒狀態都較爲穩定,而且行爲方式都會是積極向上的。所以,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更多地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與幫助,讓他能在自己可能的範圍內得到最大的發展。

積極心理學的許多理念與方法都影響着我對如何更好地爲學生服務、如何更好地進行德育工作等問題的思考,爲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我會繼續將不同的方法用於實際工作中,積極引領學生前進,促使學生正面向上,努力成長!

心理學讀後感7

人生面對的很多難題,其實都是由心而起。當世界都在倡導學習管理學、經濟學、金融學等學科時,有些人忘記了,這些技能的發力原點是心理學。讀懂了人心,就能打動人心;具備了掌控人心的能力,任何事情自然就無往不利。

對於一個優秀的銷售員來說,其最強之處並非在於認識多少客戶,也並非在於擁有多少年的從業經驗,而是在於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解讀、操控他人心理的能力。銷售看似是一種有關營銷學、廣告學和經濟學的商業行爲,其實融合了心理學、語言學等複雜的知識體系。一個合格的銷售員,不會懼怕與客戶開展心理博弈,因爲這是從陌生人到建立交易關係的必然過程。

銷售既是一門對人類語言、心理以及行爲的分析科學,只有用動人的語言才能打開客戶的心扉,只有用得體的交往才能鞏固和客戶的關係,只有用精準的需求分析才能讓客戶認同你的專業素質......銷售就是用最恰當的方式打消客戶的所有疑慮並最終說服對方的綜合技能。

銷售打的是一場心理戰,察言、觀色、攻心是銷售員的制勝法寶。與人的語言相比,無意識的肢體語言更能真實地反映人的內心世界。銷售不是打嘴仗,與客戶打交道,瞭解客戶的心才能更好地搞定他們。通過小動作識破他們的內心機密,往往會讓你的“進攻”更順暢。

搞銷售的人,必須有“說”的本領,但是“能說”不等於“會說”,如何把話說到客戶的心坎兒裏是一門藝術。得要領者字字珠璣,簡潔有力,深得人心。在銷售中,掌握溝通的各種技巧,往往能使你的業績節節高升。

商場如戰場,勇者生存,指着勝利。想要在銷售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取勝,就必須要懂得商戰謀略,“心理戰術”便是隱藏在背後的較量手段。將心理博弈法運用得當,必須能在銷售行業中運籌帷幄,遊刃有餘。

有價值的客戶不是硬抓來的,而是被吸引來的。銷售人員最終要靠春風化雨的影響力贏得客戶認同,而不是對客戶指手畫腳。拉近彼此距離,營造吸引客戶的強大氣場,讓客戶主動接近你,會讓你在銷售的任何方面都立於不敗之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銷售中,免不了遇到各種各樣的客戶,想要拿下單子,只有先了解客戶,找到客戶的心理需求。客戶一伸手,你就知道他要拿什麼,還有談不下的訂單嗎?

先做朋友,後做生意。千萬不能眼中只有金錢而忽略了交情。客戶不是“賺錢的工具”,發自內心地喜歡客戶、重視客戶,讓客戶看到你的真誠,讓心靠的更近,是發展客戶關係的重要一步。

討價還價是銷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一門技術活。討價還價不是退讓,一個優秀的銷售員,總能在談判過程中靈活運用談判技巧,在雙贏的前提下,讓對方心服口服。

心理學讀後感8

最近看了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書名是《心理學與生活》,作者是美國的理查德·格里格。

由於當時對心理學方面的東西也比較感興趣,朋友推薦了這本書,我便選取性的看了看。原本我以爲這只是一本普通的心理學方面的書,但是看過後,在網上百度了下,原先心理學教材中的經典。

是我孤陋寡聞,實屬慚愧。這本書不僅僅在美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着極高的知名度,還是心理學基礎教材中第一品牌書、被美國ETS推薦爲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裏的“普通心理學”(GeneralPsychology)課程選用的經典教材。

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裏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資料。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潛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先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至此,這本書我已經完整的讀過一遍,其實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爲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係、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資料。

此書中雖然只是從生活入手,深入淺出的與心理學知識聯繫起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心理學的魅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生活中一些習以爲常但又從沒注意過的生活瑣事,但這些可能就是我們生活的傳播過程中所發生的微小的細節。這本書它讓我學會試着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受衆的心理現象以及由此決定的行爲方式。

《心理學與生活》資料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後歸納爲以下幾大點:

首先,就如我介紹中提到的,它運用了很多心理學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來讓初學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學的一些原理,並且大大提升了對學習心理學的興趣。

其次,這本書的作者並不會簡單的羅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終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對你進行啓發,或者用提問的方法,或者舉例,或者運用一些圖案,他能充分的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一個心理學專家的角度出發去編排這本書,這點讓我很敬佩。

還有,這本書每章後都有一個總結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點列出來,在這點上,我國出的很多教材也有類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習題在後面,並沒有做一些總結性的歸納。

最後,我也推薦大家有時光就去看看這本書,如果是心理學的初學者,就更就應去看看這本書!

心理學讀後感9

近段時間,拜讀了陶新華老師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前言及第一章部分,收穫頗多。

在書中,陶老師爲我們介紹腦科學的知識,講如何慧眼識人,如何積極投入,如何播種幸福,如何快樂生活,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陪伴學生成長。

我們常說,尊其師,才能信其道,愛其師,才能樂其課。在我們的課堂上,如果我們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可能會讓學生更積極的投入學習中。

小薇,一個黑黑胖胖的小男生,是我班公認的搗蛋大王,只要班裏有違法亂紀的事,那肯定少不了他。平時聽到最多的告狀聲音就是“老師,小薇打我。”“老師,小薇把誰誰打哭了。”“老師,小薇把掃帚把弄折了。”“老師,小薇把抹布扔到房樑上了。”……

當我一聽到這種聲音,血壓就開始往上飆,一開始就是各種批評,後來吵疲了,效果甚微。我又採用懷柔態度,有點成效。

帶了孩子們兩年多,每天和他們朝夕相處,對他們的瞭解更加的深入,特別是小薇。他看起來是個什麼都不在乎的孩子,別人得到什麼獎勵,他還嘲笑一番。我知道他內心是最想得到獎勵的那一個,因爲他偶爾得一次獎勵,會炫耀得全班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上一刻的表揚餘溫還沒下去,下一刻他能馬上犯個錯誤。

我看過很多的案例,知道越是調皮的孩子,越是想得到更多的關注,小薇也是這樣。這不,晚自習放學了,我去班裏帶孩子們回宿舍就寢,結果看到的卻是小薇和數學老師僵持的局面。不用說,小薇又犯錯了!數學老師向我訴苦,這個孩子又不好好聽課,還攪得別的同學上不成課。勸走數學老師,我把小薇單獨叫到教室外,問他原因,一開始,他態度還特別硬,找各種理由爲自己開脫,後來看到我真的生氣了,就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說數學老師一節課都沒看他,昨天一天都沒理他。看着他哭的那叫一個委屈,我無良的笑了,這個理由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我告訴他想要得到老師的關注,可以用問問題的方法,不能用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方法。

笑歸笑,這件事也讓我沉思了好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是特別想要老師關注的,只是採取的方法不得當。如果作爲老師,我們能夠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所想,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那麼我們的課堂就是和諧的課堂,學生才能樂其課,愛其師。

因此,當我們遇到越來越難教的學生的時候,需要反思,有沒有以新的眼光和視野來看待這些現象和問題?只有努力學習積極心理學的最新成果,開啓新思維新方法,並運用於實踐才能創新,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髮展。

陶新華老師的這本書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讓我們做教師的知道,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改變自己的教育與理念和方法,獲取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也是我們終身的追求。

心理學讀後感10

這本書是我在圖書館的書架行列間閒逛徘徊時發現,瞄到後便毫不猶豫地取出來。

原因很簡單,我認爲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拖延熱衷者,而且越發有嚴重之勢。

比如與朋友赴約,我往往會把時刻預算得剛剛好,不遲也不早;又比如說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喜愛把作業拖到限期前一兩天才開始做,像是此刻的讀書筆記,我想着明天就務必打印,因此只好趕在週末的尾巴把這趕出來…… 於是,我決定要透過這本書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

相冊名字 書的第一章就闡述了一個“拖延者怪圈”:

這次我想早點開始,我得立刻開始,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還有時刻,我這個人有毛病,做還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戰。

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這無疑是我一學期來的心路歷程。

開學初,我往往雄心壯志,想着這學期我務必時刻溫故而知新,切勿期末臨急抱佛腳,我得立刻開始。

漸漸地,學習往往會被一些莫須有的瑣事耽擱,於是我開始想: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於是,臨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還有時刻……

對於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爲: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於遙遠、無法自我約束。

我想前兩類原因的吧。

仔細想想,我喜愛把赴約的時刻調得剛剛好,是由於我以前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實在是不喜愛等待,於是選取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慚愧;至於在學習上臨急抱佛腳,是由於我感覺那樣的效率會比平時大大提高,同時我認爲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卻在大學聯考中功虧一簣,而眼看平時成績不如我的同學都如願以償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時溫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別人臨急抱佛腳的運氣。

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甜蜜愛情簽名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順藤摸瓜找到解決方法,正如書中提到的:

慢慢來。

我深知改變這壞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見影,我會試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務必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觀察內心的抵抗。

書中描述這這實際上是一個克服恐懼的過程,這個自我觀察的過程同時也發揮着間接的提示作用。

或許我須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後透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纔是正確的。

又比如在學習方面,當惰性與初衷對抗時,我務必告訴自己:我是學生。

筆記、日記、自由書寫。

我個人認爲這是個個性的方法。

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證明自己的改變,又或是從這些資料中更深刻地探討自己。

我想,這次是真的要改變拖延的壞毛病。

我堅信,我是真的能夠!

心理學讀後感11

人生,每個人都在演繹着一場屬於自己的人生,我們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心理,嚮往成功的道路都是我們一生的追求。

時間每分每秒都在過去,這對於宇宙來說雖然毫無價值可言,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也許,當你在迷茫着的時候,頹廢着的時候,不知所措着的時候,你已經拋棄了一段你作爲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一段僅有一次的機會。我們的生命,雖然渺小,但卻應該活得有激情,有意義,因爲,這是我們向世界證明自己,是有價值存在的最好途徑。世界上最寶貴、最值得珍惜的是時間,最容易消逝、過得最快的也是時間。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爲,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在於怎樣利用時間。莎士比亞也曾這樣描繪過時間:“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我們應該永遠珍惜眼前的一分一秒,着眼於現在,因爲沒有現在,也就沒有未來。”時間不像金錢那樣可以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每個人能用的只有“今天”和“現在”。我們無法把握昨天,因爲昨天已經成爲歷史,回憶只能是學習和總結,或許更多的僅僅是後悔和遺憾。我們也無法把握明天,因爲明天還沒有來到,只能給予希望和嚮往。我們能把握的只有今天。古人說:“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把握不住今天,也肯定把握不住明天。綜觀古今中外的偉大人物,無一例外不是緊緊地抓住一個個稍縱即逝的“現在”、“今天”,立足於“今天”,運籌“明天”。

有人畢生充實,碩果累累;有人早生華髮,一生無爲。一個追求成功的人,需要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一定要把“現在”看成是你最想做的事情的最佳時間。學習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不能由別人代替,只能自己去完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陶行知先生告誡年輕人,要做到“年無廢月,月無廢日,日無廢時”,要珍惜人生的每一寸光陰,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逝。我們應該記住: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損失的每一天都不會再回來。

時間又是無情的,最終表現在對人生命的剝奪上。人生數十年光景,轉瞬即將過去,身死之後,萬事皆空。再沒有感知,再沒有思想,世間萬物都與你無關,等待人的不是冰涼的地獄,而是無極度的虛無。從古至今,人們對時間表現出了極大的恐懼。德行美好的聖人,位高名重的權貴,功勳蓋世的英雄,無一能躲避撒手西去的結局,臨終時囑子託孤,多有不捨之意。

我們,不是時間的追趕着,而是時間的指揮着。命運掌握在手中。珍惜每一分每一妙,我們一定能創造永恆的價值。心理學的大筆揮毫必定能綻放光彩!

心理學讀後感12

在很多人的心裏,寫有關於幼兒心理學的讀後感一定是需要購買一些幼兒讀物或者是閱讀一些網上的書籍,但是我認爲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能夠通讀並且真正理解最基礎的《學前心理學》一書纔是最重要的。

幼兒心理就是研究幼兒的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在這本書中,作者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發展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讓我更加清晰地瞭解了幼兒心理學的內容。

《學前心理學》這本書告訴我,雖然學齡前幼兒年齡幼小,身心發展也不成熟,但是我們在與幼兒的相處中,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因爲每個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如果我們一昧地用我們的要求去要求孩子,那麼只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嚴重,從而更難達到我們所需達到的目標。爲此,我們需要做的是爲幼兒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自發地想參與到遊戲中,在快樂的氣氛中幼兒才能夠學到更多。

辰辰是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他對唱歌畫畫十分感興趣,可唯獨對益智區看都不看一眼。每當小朋友玩着益智區的遊戲邀請辰辰時,辰辰就說:“哼,我纔不玩呢,一點意思都沒有”,然後默默地走開。對於辰辰的這種情況,我感到很着急,但是冷靜下來後我開始反思: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遊戲者,想要辰辰能夠對益智區產生濃厚的興趣,那是不是我可以換一種遊戲規則來吸引辰辰,從而讓他自主的想要去進行遊戲呢?觀察了一陣子,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我在益智區創設了——開心大玩家的遊戲,這個遊戲的創設吸引了包括辰辰在內的很多孩子的注意,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遊戲。面對孩子們的好奇,我只是將玩法告訴了他們,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找夥伴進行遊戲。來到辰辰的身邊,我發現辰辰正在吃力的進行遊戲,看到我的到來,他立刻詢問我:老師,老師,這個水果要5塊錢,那名名給我了10塊錢,我要給他多少錢?”我笑着說:“現在你是老闆哦,要自己想一想。”辰辰十分想玩這個遊戲,只能自己想,過了一會兒,他開心的說道:“我知道,我知道了,我要給名名5塊錢,10減5等於5嘛。”辰辰從對益智區完全不感興趣到如今能夠進行遊戲我覺得十分開心,也很有成就感。

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會是毋庸置疑的。一個好的環境更會使幼兒受益頗多。作爲老師,我們應該隨時關注幼兒的發展狀況,有意識的創設良好、適宜的環境,塑造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幼兒教師是幼兒的啓蒙老師,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教育幼兒,這樣才能使每個孩子更好、更快樂的成長。

心理學讀後感13

當我打開電腦尋找心理學時,我看見這本《環境心理學》。我想心理學真廣泛,現在連環境都與心理有關了。於是,我就選了這本書。

《環境心理學》俞國良等著的。環境心理學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興交叉領域,涉及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文化人類學、城市規劃、建築學和環境保護等多門學科。主要研究物質環境,包括城市、建築和自然與人的行爲關係。本書在闡述環境心理學的基本術語、觀點和理論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實例,探討了這一領域在城市規劃和建築學等相關專業中的應用。全書密切結合實際,文字深入淺出。

個體對空間需求的公共性表示人們具有對公共活動、互相交往以及共同使用空間的需求特性。環境心理學家把符合人對空間需求的公共性的空間稱爲社會向心空間,指傾向於使許多人聚集在一起,促使人們相互交往,尋求豐富的環境刺激的空間,如休息室、咖啡廳、廣場等。人類對空間需求的公共性主要體現在人際交往上,通過人際交往,個體之間不但進行了信息、思想和情感溝通,而且滿足了個人的心理需要。

由於個人空間強調個人身體周圍的區域,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體驗,這樣非角色交往在這裏就佔有重要的地位了。人們在非角色交往場所彼此接觸、互通信息、融洽相處,這在現代城市生活中顯得非常重要,並且是角色交往所無法替代的。非角色交往會涉及到建築空間的有效使用。弗裏德曼認爲建築空間爲個體提供了不同的社會生活情境,人們對交往的要求不同,決定了他們使用共同空間的方式不同,因此建築設計應考慮個體對空間的心理需求特徵,設計一些大家都能看到和共同使用的共享空間,使更多的人能在這個共享空間中活動,以獲得社會感和安全感。然而,共享空間的形成與空間的形式密切相關。我國研究者毛曉冰(1986)通過對空間封閉性與人際交往之間關係的研究,認爲空間封閉性越強,則共享空間越易形成;反之,則共享空間越不易形成。這說明共享空間能夠促進人們彼此之間的人際交往,並且這種交往大多屬於非角色交往。然而,在現代城市的物質空間中,人們或被“拋”在一起,或是成羣地被鋼筋水泥結構隔開,人們彼此缺少交往,缺乏友誼,這根本無法滿足人們對空間的公共性需求。同樣,在人工環境中也很難滿足人們對空間的公共性需求,千篇一律的中藥鋪式的住宅設計並沒有考慮各年齡羣體的特點與差異,以及在行爲上和使用空間的範圍、時間上的差異,表現爲住宅設計中提供人們共同活動的空間十分缺乏,這樣必然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

因此,重要的問題是建築設計和房屋內的陳設要與其功能相適應,不但使空間有不同的變化,而且能提供共享空間,以滿足人們公共性的需求。

心理學讀後感14

心理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心理學。

對於大學的生活,我們都曾有過着那麼強烈的渴望,那麼完美的憧憬。以往一切都只能說明過去,我務必理解眼前的一切,開始新的生活。大學生活將會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個人站在起點上都要自我決定未來。誰都有可能成功,誰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只有自我才能使一切完美的願望得以實現。

或許我們正爲進入大學而沾沾自喜,也許我們正爲過了學生會的面試而慶祝。但想到以後的路還很長,等待我們的將是無盡的壓力和挑戰。此刻的虛度或許我們還很滿足,但真正讓我們再回首往事時,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傷感和悔恨。死亡,一個可怕的字眼。但它卻是十分現實的。我們如果一味的沉淪和墮落,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是無盡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我們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機遇等着我們,只要我們掌握此刻,做到問心無愧,也就沒有什麼值得去悔恨的了。我們必須能迎着大浪勇敢向前,踏着堅實的步伐永往向前,勝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們!

大學生活是繽紛多彩的,你能夠參加各類社團,能夠出去爬山野炊旅遊等,情緒好時還能邀上幾個老同學一齊出去聚一聚,就這樣我慢慢地愛上了這種生活,喜歡一有空就泡在圖書館裏享受知識帶來的無窮樂趣,探索一切未知的領域;喜歡拎上小包,挎着同學漫步街頭感受城市的繁華,感受人類智慧的結晶;也喜歡和室友們坐在一齊閒聊,談理想談未來,訴說自我的偉大抱負;更喜歡感受自我在經過一天的學習之後那種無比的充實,無比喜悅的情緒。

當然大學生活中不僅僅僅只是簡單自在,也還有着其緊張的一面。看着身旁匆匆而過,爲英語過級或是其他證書忙碌的師兄師姐們,我默默地告訴自我:我要不斷努力,不斷拼搏。前途是自我的,自我不努力誰也幫不了,高中時老師就一再告誡過我們,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我期望當我劃過大學天空後,我能大聲對自我說:“我無悔!”然而在摸索中我漸漸明白,大學的學習貴在自覺,大學的生活也得要靠自我計劃。

大學裏除了課堂上老師教授知識以外,還會有很多專家、名家的各種講座、報告,還有學生社團等各種的實踐活動等等。這些資源要充分的利用,選取適合自我的用心參與,從中培養和鍛鍊適應環境的潛力,提高自身的認知潛力。瞭解自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必要的知識,加強體育鍛煉。學會了解自我和接納自我,進而認知別人、尊重別人,與人互助合作,從而給自我建立一個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圍。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從求知中獲取快樂。

心理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爲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爲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我們都需要心理學知識的幫忙。所以,認真學習心理學十分重要。

心理學讀後感15

你是否在走廊裏遇見自己的老闆,就會感到緊張不安?在接任一項新的工作任務後,你會不會擔心自己可能無法勝任,因此每日茶飯不思,輾轉反側。甚至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但你還覺得隱隱的焦慮,會忍不住猜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自己能不能解決?如果你有這樣的“症狀”,那麼你焦慮了。心理學研究表明,95%以上的人存在典型的焦慮症狀,將近40%的人被嚴重的焦慮困擾,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讓如此的多人開始焦慮,一部分人甚至陷入了集體性焦慮。《焦慮心理學》這本書對現代人所產生的普遍性焦慮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並結合多名心理學家的治療經驗和大量臨牀案例,得出很多簡單、實用、有效的戰勝焦慮的方法,讓你在閱讀和實踐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擺脫焦慮困擾。

與抑鬱、傷痛、憤怒等單一化的負面情緒不同,焦慮相對更微妙、更復雜,甚至更難以形容,其實,適當的擔憂是正常的,畢竟生活也不是一帆風順,但過度焦慮影響了生活和工作這就有些病態了,這樣的你需要找到自己焦慮的根本原因。書中提到了焦慮的多個誘因,歸納起來,重點有以下幾種。

一是認同危機。即別人眼中的你,從小到大,我們難免被家長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那個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會讓你有落差感,然而這種落差並沒有隨着你的成長而消失,工作後,別人家的孩子依舊圍繞着你,讓你覺得自己挫敗感越來越強,此時你已經出現了較爲嚴重的低自尊感,你非常依賴外界的肯定,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認同危機。

二是失敗恐懼。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這在我們的人生中都只不過是一個瞬間的記錄,但有些人,卻因爲這瞬間的變化而沮喪、緊張、焦慮以至絕望,有些極端的人,選擇了更爲極端的方式來逃避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失敗之後產生焦慮情緒也很正常,但我們要學會自覺質疑和辯論,告訴自己,失敗只是提醒我,下次做的更好。

三是完美主義。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達到你預期的結果,你必須保證你的聚會完美無缺,你的工作必須完全符合你的心意,你的伴侶必須是最好的那一個,等等,然而這個世界大多數事情都不會輕易對你俯首聽命,他們不會事事順着你,此刻的你非常脆弱,你會痛苦,你會異常焦慮、沮喪的壓抑。事實上,你之所以覺得世界不完美,是應爲你各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如果你能不再過於堅持執念,你會變得強大、自由。

四是自我貶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我貶低心理,知識程度輕重不同,心理學對自我貶低的定義是,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對付的問題時,他表現出來的就是自卑和無助。

瞭解了焦慮的誘因,我們就可以在生活中斬斷焦慮的思維,打破自我折磨的死循環。莎士比亞說:事情沒有好壞,全在於你怎麼看。同樣的困境,對於不同的人,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一顆強大的內心,是你戰勝焦慮的最好武器。培養積極的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讓我們一起趕走焦慮,讓生活充滿陽光。

標籤:讀後感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