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集合3篇

心理學3.23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拖延心理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集合3篇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1

拖延症,大抵說的是,一件事情明明時間充足,但總要拖到最期限爲止才做,正所謂“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

這本書不多250頁左右,一個小時足以看完,但其帶來的感觸以及對心理的影響,可能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事件——直到我能戒除拖延症爲止。

文中提到的一點很有意思,拖延症,很多時候正是完美主義者最容易犯。

完美主義者分兩種,一種是苛求完美,最後可以完美完成的天才——這種人是論外,正常來說,不會很多,於是,剩下的完美主義者,就成了拖延症的最大患者羣。一件事情應該做,並且應該完美地做到,但偏偏沒有完美做到的方式,在找到完美做到的方式之前,決定先啥都不做——很多時候的拖延症,都有經過上面的經歷。

這裏的矛盾點在於,沒有去做,就先認爲自己條件下做不好,但沒有去做,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做不好呢?很簡單,完美主義者們,都有一個大法寶——自知之明,總是認爲自己對自己又足夠的認知,知道自己什麼可以做到,什麼是自己做不到的,任何事情都被二分,基本上不存在中間選項——努力了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然後是下一個問題,完美主義者自認完美,於是對於別人對自己的要求,要自己做的事情,一般不會拒絕——很簡單,交給我,完美地給你做出來。於是下一個矛盾產生,別人地事情,一般很少在自己地熟悉範圍裏面,於是結合前一點,完美主義者手裏面,就積攢了大量做不到——但絕對要完美地做出來地事情。

於是拖延症就產生了。

以上討論僅限於“有自知之明地完美主義者”,懶鬼論外不做討論。

然後是另一種拖延症,也更普通大衆化——有沒有一件很普通很容易乾地事情,屬於10分鐘內能解決地問題,被完美地拖到事情不得不解決地最後5分鐘地經歷?或者乾脆被拖延過頭。

很多時候,對於伸手就可以做到地事情,人們不會太過在意,很簡單,馬上,現在,稍等這種回答地背後,是別人反覆地催促——但就是不做,總是認爲有時間馬上做好的事情,卻總是不去做,這就是拖延症。

原因在於,很多人做事情,按照四象限法則,這一類事情會被歸於第四象限,因爲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到,於是不緊急,因爲很快就可以做完,即使在deadline前也可以很快弄完,所以不重要,但是,現實中,可能deadline的時候,做事情的條件正好不具備,或者時間被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佔用,導致事情沒有完成。

以上就是兩種最典型的拖延症——工作拖延症與生活拖延症的筆記比較有代表性的羣體的描述,更詳細的,可以去參考《拖延心理學》。

然後是下一個討論,如何擺脫拖延症——這個問題的提問人,一般就是上面提到的完美主義者,只有這種人纔會關注之後的問題,即使對他來說毫無意義。

拖延症的治療,說起來很容易,規劃好時間,做事情從小目標做起,但現實是,吹牛誰都會,但做事可不是。

比如說,有自知之明的完美主義者說,我知道我應該糾正我的拖延症,但感覺我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辦法,我先找個完美的辦法再行動。

比如說,我應該馬上行動去整理代碼而不是寫這篇書評。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2

S.J.斯科特著、王斐譯的《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分別從你爲什麼總是拖延和拒絕拖延,從行動開始兩大部分對拖延症的產生原因及如何解決進行說明。

書的前言部分就告訴我們:拖延是一種成問題的習慣,是把重要的和有時限的事情推到其它時間做。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所以拖延會有一個逐漸加重和蔓延的過程。習慣具有固化的特點,所以針對拖延,保持覺察很重要,但從我自己的經驗,過於敏感的覺察,會引起內心的抵制。所以這種覺察,要注意方式方法。反覆自省感到自己在拖延是很折磨人的,不如採用簡單的步驟使自己脫離這個環境。反觀自己,以前忙完工作回到家總是覺得很累,躺到牀上看手機,看各種資訊新聞,有時候一看就是兩個小時,晚上的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有一段時間,我的理智告訴我不能這樣,要充實自己,哪怕鍛鍊身體也好,但最後還是惰性佔了上風。其實這就跟拖延背後的八大心理因素有很大關係:追求完美、對未知的恐懼、承諾“稍後”在做,只專注簡單的任務、經歷動力缺失、不知道從何開始、經常分心和沒有足夠的時間。

我常常會給自己一個“藉口”,明天一定完成!明天一定開始!就這樣,在我的想象中,我將擁有無限的能量、健康的飲食、定期的鍛鍊、好好工作直至完成一項任務。然而,現實是,“明天的我”已經很疲倦,沒有動力,很想去逛個街,也很想追個劇。最後對自己定的計劃形成牴觸、開始拖延。此類拖延匯聚到一起,形成自己在專業上“望人興嘆”局面。我以前把這個單純歸結於自己意志力的不足。書中的“單憑意志力,往往不足以決定內心衝突的鬥爭結果。接納負面評價的能力,纔是在行爲上避免拖延走向高效的起點”。對我真是當頭棒喝。我總想用一種輕而易舉的姿態完成學習和進步,不肯接受自己在理論上的欠缺。目前我針對自己的缺點,想到的就是定短期目標和及時鼓勵自己的辦法。

其實我想,克服拖延或許就是一個從自戀走向不自戀的過程。不放大自身的困境,不沉溺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離開自身,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自己,並接納和熱愛它。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從自我傾注的視角轉化爲自我觀察。

就像我看完這本書,一開始也覺得自己實在是沒有精力,但定了短期目標後好像不那麼難以完成,漸漸堅持了下來,雖然比預計的時間長,但還是按時完成了,我做到了。嗯,我想這就是自己的進步。

所以在看完《拖延心理學》之後,我的拖延焦慮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或許以前被這種拖延負罪壓迫的太厲害了,以至過度放鬆走向了反面——我幾乎心安理得於自己的拖延。在完整的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告訴大家,也告訴我自己:只需致力於每天做一些小的改進。慶祝每一次勝利,並且對你最終克服一個常常阻礙你實現目標的壞習慣而感到興奮。祝你好運!

拖延心理學讀後感3

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看完《拖延心理學》,我立即就想到了這個千古名言。下面我就從人生規劃和工作計劃兩個方面談談拖延和做事。

記得上國小的時候老家經常會問,你長大了想做(幹)什麼?大家還能想起來第一次回答的答案嗎?即便記得,實現的又有幾個呢?我想恐怕寥寥無幾。我記得我曾經回答的是當老師,和現在的職業相去甚遠。可能是我意志不堅定吧,但我總覺得那會我的回答是隨性的,不夠成熟。如果我真是個老師,按現在我的思想,我會這麼處理這個事情。

第一,我會安排課程給大家介紹360行;

第二,我會讓學生去思考自己要做什麼,這個不需要做很快的決定,也許會給1個月的時間;

第三,我會讓每個人寫一篇自己的理想,以的形式交給我;

第四,我會讓大家再寫一篇文章,題目是《如何實現我的理想》;

第五,我會將這兩篇文章放到一起來評論,同時會寄語每位同學,希望他們能按照規劃好的人生,努力的實現夢想,體現自己的價值。(可惜啊,我不是老師。感嘆一下過去和現在的教育現狀)

我在考上大學的那刻,我都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做過什麼規劃,一直到大學畢業後的前兩年,我都是一棵無根的浮萍,隨着社會的激流漂動。後來想想,我究竟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一思考,自己就清楚多了,所以在以後做出決定的時候,我總會想着我所需要的`。所以,現在我也給大家一點建議,如果還沒有對自己未來做規劃的,抓緊吧,當你一步步的按自己的規劃實現的自己想要的生活時,你會小有一種成就感。

再來說說工作吧。也許大家在工作中都有渺茫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們如何,反正我經歷過工作多的連夜加班的時候,也有一月沒事做的時候,有我的原因,也有工作性質的原因。但現在,我感覺我的工作是充實而適量的。我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呢?計劃。其實做基建工作挺複雜的,工作量也是十分龐大的,我不敢說把工作做好了,但至少我的工作在按照計劃一步步的落實。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做月報、週報、日報,其實這就是計劃,如果計劃制定的合理,我想工作完成的肯定井井有條。曾經我在工作中往往是應付差事多,計劃工作少,有時是計劃了,卻沒有跟進,因此到第二天,日報的內容沒實現;到週末,週報的內容沒實現;到月末,月報的內容肯定不全面。所以現在我養成了幾個習慣。第一,每天晚上睡覺時,想想今天的事情做完了沒,明天還有哪些事。第二,每週三看週報,如果沒完成的任務,可能就提醒自己抓緊了;第三,每月10日、20日看月報,如果有沒完成的事情,再安排一下。這樣我基本上就把計劃的事情都照顧到了。

當然,好像說了這麼多,和拖延沒多大關係,其實按計劃進行,就是改掉拖延的習慣,克服拖延的心裏。很多時候我們是很多機會,而往往是拖延的心裏,自己告慰自己,等等再說吧,過了這段時間再說吧,完成這個事情再看吧等等,讓機會轉瞬即逝,時間過了,也許想法和機會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