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家鄉的美食作文

作文1.9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美食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美食作文

家鄉的美食作文1

在好萊塢最近主辦的第xx屆中美電影節上,河南拍攝的電影《道口燒雞鋪》榮獲“反法西斯勝利xx週年主題電影金天使獎”。看到這個電影名字,你或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原小吃——道口燒雞。

道口燒雞,是河南滑縣道口鎮的特產,可謂歷史悠久;“義興張”作爲道口燒雞的品牌,更是名揚天下。

據《浚縣誌》與《滑縣誌》記載,道口燒雞創始於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曆史。據史料介紹,剛剛開始的百餘年,道口燒雞並無特色,生意也很清淡。到了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張炳從好友清宮御廚劉義處得到祕方,“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八料”即陳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白芷;“老湯”據稱是煮了一遍又一遍的祕製滷雞湯。張炳也把他的燒雞店定名爲“義興張”,寓意“友義興張”。後來製作技藝經歷代相傳,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從此,道口燒雞與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一樣享譽全國。

這麼好吃的燒雞,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燒雞師傅告訴我,無論是選雞與宰殺,還是烹煮與用湯等方面,均很有講究。先是要嚴格選雞。選兩年以內的嫩雞,保證肉質嫩。挑來的雞,要留一段候宰時間,讓雞消除緊張狀態,恢復正常的生理機能,便於充分放血,不影響雞的顏色。宰殺後,清水洗淨。接下來是造型、打糖、油炸。雞體剖開後,用一段高粱稈把雞撐開,將雙腿交叉插入腔內,兩翅也交叉插入腔內,形成兩頭尖尖的半圓形,別緻美觀。把飴糖或蜂蜜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熱融解後,均勻塗擦於雞的表面,晾乾水分,放入油中炸。等雞表面呈柿紅色時,立即撈出,輔以配料進行烹煮。這是最關鍵的工序,將炸好的雞放在鍋裏,兌上老湯,配好佐料,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這樣做出的燒雞用手輕輕一抖,骨和肉自動分離,其風味獨特,其色、香、味、爛亦被世人稱爲“四絕”。

如果您到了河南,一定要去我的家鄉——滑縣,品嚐這舌尖上的美食啊!

家鄉的美食作文2

衆所周知的中國名小吃有許多。如北京烤鴨、西安羊肉泡饃、新疆烤串、山西刀削麪、雲南過橋米線……而湖南有一種我最喜歡的美食,就是米粉。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媽媽的老家長沙,嚐遍了湖南米粉,讓我這個吃貨過足了米粉癮。長沙的炒粉、津市的牛肉湯粉、湘潭原味石鍋米粉、湘西的辣粉。那順滑、軟綿的粉皮,那鮮美、香甜的湯頭現在想起來還回味無窮呢!

湖南米粉從形狀上來說主要分爲兩大類:圓粉與扁粉。其中圓粉又有粗、細之分,扁粉也有寬窄、厚薄之別。做法上有湯粉、炒粉、燉粉條等。津市米粉主要以圓粉爲主,油多味重,蓋碼以牛肉、牛雜、排骨居多,如果你能吃辣,那味道是再好不過了;湘潭石磨粉稍有些厚硬,我感覺味道難以入到粉皮裏,但湯頭鮮美;湘西辣粉我也只能淺嘗即止。我覺得最好吃,最適合我的就是長沙米粉了。

長沙的米粉均是新鮮的切粉,最大的特點就是鮮美、清淡。外婆說:“長沙米粉最好吃的就是湯粉,因爲湯頭是用大骨、雞骨熬製1、2天才成的噢!”我站在櫥窗外看師傅怎麼下米粉?他們先在一個大碗裏放上鹽、味精、醬油、小蔥,還灑點豬油,再把熬好的湯頭衝進去,遠遠的就能味道一股鮮味。然後把新鮮的米粉放在一個竹筒子裏,在一鍋開水裏燙約一分鐘,撈起來放入湯碗裏即成。外婆說:“這樣下粉既保持了米粉的原味,又不會讓米粉與湯頭糊成一鍋粥。”最後加入蓋碼,有肉絲、各種酸菜、蒜頭、香菜,當然來一點點長沙特有的剁辣椒就更有味了。我可是能吃滿滿一大碗呢!

姨媽跟我介紹:“長沙有許多百年字號的米粉店,如‘楊裕興、黃春和、新華樓等’,跟廈門的‘黃則和、吳再添’一樣。還有民間的如‘玉林米粉、四姐粉店’,可都是名聲在外噢!”可惜這些名店,我只品嚐了“楊裕興”,姨媽說等我下次回長沙,再帶我去一一品嚐。

家鄉的美食作文3

我出生在江西撫州的一個小縣城,是外婆把我帶大的。我在這裏生活了快六年,父母才把我接回杭州讀書。小時候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早餐店的江西米粉了。

江西米粉雖然沒有云南過橋米線那麼有名氣,但也美味非凡。縣城的每個早餐店基本上都有這道小吃,它的賣相雖然不怎麼好看,但味道卻很好。

早晨起牀洗漱好以後外婆便帶我來到一家早餐店,此時老闆正忙得不亦樂乎。外婆給我點了一份米粉外加一小碟麻辣小腸,據說這是上班族的標配。不一會兒,米粉就端到面前,白乎乎、圓圓細細的米粉配上濃香的湯汁,上面撒了些蔥花、香菇碎片和肉沫,看上去讓人很有食慾。我用筷子夾起幾根米粉,再用勺子舀了一口湯送進嘴裏,合上蔥花和肉沫,那滋味令人不能自己。再來一口麻辣小腸,又滑又辣,接着又感覺到舌頭麻麻的,這時候再喝一口湯就可以緩解一下這種感覺,真是美妙極了。

江西米粉的做法也很講究,絲毫不亞於雲南的過橋米線。米粉必須是當地出產的,這樣才地道。生的米粉須在前一天晚上煮熟,撈出來放在冷水裏面涼透,然後放在瀝水的簸箕裏面,上面蓋一層乾淨溼潤的棉布防止米粉表面水分蒸發,放置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湯也要凌晨起來熬製,否則不新鮮,口感也會大打折扣。材料也是要精心挑選豬的大骨頭,先冷水下鍋加料酒焯水去腥,然後加調料再用文火慢慢熬製。這樣的熬出來的湯纔有靈魂。

早上客人來了以後,老闆就抓一定量的米粉放進盛滿高湯的鍋中,大約煮三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上面撒些蔥花和佐料,喜歡吃辣的可以叫老闆加些辣椒。冬天的早上醒來就能吃上這麼一碗熱氣騰騰又有營養的早餐,別提有多幸福了。

江西的米粉雖然比不上其它有名氣的小吃,但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是讓我記憶最深的一道美食,它讓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

家鄉的美食作文4

新年將至的時候,家家戶戶肯定會做一道道的傳統美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這道美食呢?這道美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糖丸,做法容易,樣貌十分好看,玲瓏小巧的,味道更是不錯。

每年過年的時候,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會做糖丸,糖丸可謂是“要顏值有顏值,要味道有味道”一道美食。每逢過年,都會全家上陣一起做糖丸,爺爺擀麪,奶奶切面,我和媽媽一起做,可謂是全家上陣齊心協力呢。

首先是要和麪,加入麪粉,糯米粉,再倒入雪碧攪拌均勻揉成麪糰,後來就可以開始擀麪了,但成一片片不薄不厚的面片,然後就切掉頭尾兩邊留中間正正方方的面片,後來在切成很小的小長方體,三條粘合在一起一卷,變成了一個好看的糖丸,全家上陣,幹得不亦樂乎,每年家家戶戶幾乎都這麼做,走在鄉間小道上都能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連空氣都是甜的。

做好之後當然就是下鍋炸。燒火,往鍋裏倒油,倒滿半鍋,等油燒的沸騰後,把一個個糖丸放到鍋裏炸,炸至兩面金黃,浮起在油鍋表面,就差不多了。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個很長很長的筷子,這個筷子就是專門用來夾糖丸的,把炸的酥脆唐婉一個一個沉入盤裏,放到第二天,就可以吃了。

第二天拿起一個糖丸咬一口,特別特別的脆,又有淡淡的花生油的香,可以說得上是特別好吃,香甜酥脆,就連屋子裏的空氣都是甜滋滋的。這個時候對於我們孩子總是最開心的,幾乎每個孩子手裏都會有一個糖丸。

糖丸在我家鄉可有一段悠久的歷史了,糖丸——就是我家鄉的傳統美食。

家鄉的美食作文5

麻步的特產“黃牛肉”,是“平陽十大名小吃”之一,是我們麻步人舌尖上的美食。麻步郵電街,有一家志團牛排檔,這家牛排檔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比我還大了十歲呢!凌晨四點,店裏便隱隱飄出牛肉的烹香。店員將新鮮的牛肉,牛腸、牛骨等輔以桂皮八角進行熬煮,讓味道煥發得淋漓盡致。這裏最出名的是酸辣可口的牛肉羹,所謂牛肉羹,其實是牛雜碎,分兩種,一種是我們平時看到的,一種是方塊狀的牛肉。吃的時候兩種都要點,混着吃纔是精髓之味。牛肉鬆軟而富有彈性,放進嘴裏滿嘴都是肉香,再加上酸辣的口味,讓人回味無窮。肉出鍋後,店門口早就排起了長隊,本就不寬的街巷被擠得更顯窄小。爲了儘量滿足顧客的需求,老闆會將店員分成兩批,一批在外面賣,一批在裏面做黃牛肉,做好一批就把送到外面賣。可見這家店的生意是多麼火爆!

就在這家店的附近,還有一家賣了二三十年的包粿店。包粿是把年糕打成年糕泥,放進木桶裏,等到要吃時,便從桶中捏出一截,弄成圓餅,在裏面包入油條或者菜泡餡,將年糕薄薄地包住內餡,揉捏成圓形。潤白的圓圓的包粿,咬一口,軟糯又酥脆,年糕的淡香混着內餡的`鹹香,讓人不禁拍手叫絕。每天早晨,這個巷口的人絡繹不絕,要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手裏拿着一個包粿再配上一碗牛肉羹,是人們的常態。

順着路再過去是月嫦家排骨泡,照舊是二十年的老店。排骨放到麪粉裏滾幾圈,再放進鍋中炸,再用長筷把排骨翻面,炸排骨的香味馬上就從鍋裏飄了出來。鎮上的美食還有許多,清明粿、麻餈、削骨肉、醬油肉……我想我一天一夜都講不完,如果你嘴饞了,可以來我們麻步逛一逛、嘗一嘗!

家鄉的美食作文6

北方的春節與南方的不同,其在於北方過節時,家家戶戶都有一種風味小吃——餃子。我家的春節格外隆重,大年三十貼對聯,大年七年級穿新衣,年三十晚的春節晚會,以及七年級一大早家家戶戶登門拜訪,俗稱拜年。然而這些禮節太多,並非我所向往,而吃餃子卻是我記憶之中最有味的一件事,因而大人們都說“什麼時候都想着吃,你屬豬的啊!

平時沒有過節,我也會要媽媽做餃子吃,然而媽媽的工作實在是太忙了,只能去超市買現成的,那味道總不比媽媽親手包的好。媽媽做的餃子輕輕一咬便可噴出美味的湯汁,隨後見其餡,而且面滑、易嚼、餡多,一口一個,不會弄得滿手是油,影響食慾。而且餃子不僅皮薄,餡也多種多樣,隨個人喜好,可加入肉餡,菜餡,三鮮餡,菜肉混合餡,野菜餡,糖餡……餃子包好了,便可下鍋了。想必大家都垂涎欲滴了,那我就直接說開鍋的餃子吧。呀!像一朵雲彩--不僅長的精緻,吃起來也毫不遜色。不信你自己嚐嚐。

餃子的吃法非常多且隨意,想怎樣吃就怎樣吃。可以蒸着吃,湯少、面硬;也可以煎着吃,面脆、油多;還可以煮着吃,湯多、面軟。吃時可蘸蒜,蘸醋,也可白嘴吃。反正不管何種吃法,保準你吃了還想吃!

春節前幾天直到十五,我每天都吃餃子,絕不膩。有時還變着法吃,比如大年三十晚媽媽都要在餃子裏放上一枚銅錢或紅線,誰吃了就表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財運滾滾來,我們小孩子覺得非常稀奇,都想吃到帶錢的餃子,所以大年三十下午從不玩耍,都坐在媽媽旁邊眼也不眨的盯着面前的餃子,可每個都長得相同,實在分辨不出,所以希望經常泡湯,現在積極性大挫,決不再眼巴巴看着他們包餃子了,一切隨緣吧!

媽媽告訴我:“咱家的餃子別人學不來。”到現在我才明白,其實是我家的餃子有家的味道。

家鄉的美食作文7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地的民俗不同,風俗也不同,但我們家鄉最常見的習俗是打麻木感。

大年七年級,家家戶戶都開始工作,打起精神來。“三十歲麻木”成了不成文的鄉規。似乎不像過年沒有麻木感。家裏有專門做麻木和粗麻木槌的石矛。於是,奶奶帶我去老家加入了打麻木隊的隊列。

我一到那裏,奶奶就把泡了兩天的糯米拿出來。給它洗了個“冷水澡”後,她把它放在蒸籠裏,做成了“桑拿”。之後,它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我眼前。這時的糯米已經失去了之前堅硬的樣子,柔軟的樣子似乎是做過桑拿的人舒服的樣子,每一次糯米也是之後,我才意識到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製造麻木的高潮。我先把糯米全部倒進世茂。之後兩個強壯的年輕人挨個打麻木感,輪流交換。堅實有力的大米敲打法傳入羅爾,人們被大米的敲打照亮了。但是你不要看不起這個環節,即使這個年輕人精力這麼旺盛。其實光麻木棒就有幾十斤!糯米就更不用說了,這種糯米無疑是越來越難吃了。很快門環累了就和門環交換,這樣就不那麼累了。漸漸地,糯米在麻餅的“呵護”下漸漸變了樣,很快一大團純白的麪糰出現在我們眼前。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對不會相信它其實是由很多糯米組成的。最後到了最後一個環節,很多女性圍在麪糰周圍,輕輕拉出一小塊,放入自己喜歡的漿料中,將小塊對摺,輕輕扯下,揉成一個圓球,壓成圓瓶狀,麻木感的樣子就準備好了,而圓圓的樣子則象徵着圓圓的俗意。蒸鍋底部撒一層粉,防止麻木

麻餅不僅香脆可口,讓人流連忘返,還讓人忘記了與家人一起吃飯時團聚的溫馨與美好。

家鄉的美食作文8

今天,我在大街上溜達,走着走着,我聞到了一股令人無法抗拒的香味,不由自主地順着香味一路追過去,來到了一家店鋪前,大大的“草鞋底”三個字印在招牌上格外耀眼,香味就是從這兒發出的!

也不知是本來就有些餓還是香味激發了我的食慾,我的肚子咕咕叫了起來,那聲音大得隔着幾條街都聽得到,於是,我朝師傅叫了一聲:“師傅,來個草鞋底!”“好啊!”我把頭伸過去一瞧,嚯!不得了!只見那位師傅熟練地拿起一團老酵面反覆揣揉,揉至不粘手後,飛快地搓成一個又厚又長的“麪條”,緊接着,師傅將“麪條”摘成大小適宜的劑子,小心地將劑子抻開,旋轉着把酥塊包入劑子中。包完了酥,那位師傅變戲法兒似的不知從哪兒抽出一根擀麪杖,把包完了酥的劑子擀成一個“鞋底”。師傅又把提前調好的糖漿刷上去,粘上一把芝麻,便穩穩地放入了烤箱。

大約等了十五分鐘,我卻像等了漫長的一世紀。終於烤好了,我迫不及待地買了一個,捧在手中,細細端詳,一、二、三……六,哇六個黑芝麻,六六大順啊!既然它如此好看,那也一定會很好吃,我急不可耐地咬了滿滿一大口,瞬間,芝麻的脆、蔥花的感、豬油的香這些味道交織纏繞在一起,衝擊着我的味蕾,瀰漫在我的口腔中,久久不能散去,令人回味無窮。於是,我三下五除二直接“消滅”了它,頓時,我全身充滿了力量,好想去操場跑它個五十圈。

相傳,草鞋底有了一百多年曆史了,它原來叫油酥餅,因爲它形狀像草鞋,所以被人們稱爲“草鞋底”。

這草鞋底可真好吃啊!我一定要多多光顧這裏!

家鄉的美食作文9

星期日的上午,我剛上完古箏課,準備走回家。一出大廳門,哇!什麼東西這麼香?我心想。我尋着味道,來到了一家店。到那兒一看,原來,這裏在賣好吃的“草鞋底”呢!我不禁往裏張望着。

我走進店裏,掀起布簾仔細地看着,阿姨那嫺熟的手法,令我驚歎不已。阿姨繫上圍裙,站在方桌旁,只見她拿出了一塊老酵麪糰,在案板上反覆揣揉,揉兩下,灑兩把麪粉,直到揣揉到不粘手就可以了。接着搓成長條,把它們摘成大小合適劑子,整齊地擺放在案板上,小麪糰好像一羣頑皮的小孩子在排着隊領着食物呢。等摘完劑子,就要開始製作餡心了。阿姨先將老酵、青蔥和豬油拿了出來,並將它們混合在了一起,攪拌均勻,抓起了一個小團裹在了老酵麪糰裏,然後一揉、一捏、-擀,一個包着夾心的麪餅就完成了。她拿起了一個刷子,將油刷在了麪餅上,灑上白色的芝麻,放入提前預熱好的烤箱中,烤十五分鐘,一個人間美味的“草鞋底”馬上就要誕生啦!

過了大約十五分,噴香的“草鞋底”出鍋了啦,我迫不及待地衝了上去,看着它那佈滿了星星的“星空掛布”,我立馬“口水直流三千尺”,恨不得能一口一個。我饞得實在是不得了了,趕緊拿錢買了一個,咬了一小口,哇!豬油和芝麻的香氣在我口中交織纏繞,味道迎面而上,真是讚不絕口,韌勁十足,特別彈牙,簡直是人間美味!

聽阿姨說,“草鞋底”已經有一百餘年的歷史了。以前,商人們在南通城做生意,所以經常來買這種餅吃。因爲形狀似鞋底,於是大家都叫它“草鞋底”,這個名字就由此傳開。

如果你想吃到正宗而又美味的“草鞋底”的話,那就快快來南通品嚐吧!

家鄉的美食作文10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它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有許多的特產。在衆多誘人的美食中,讓我百吃不厭的還是家鄉的魚糕。

關於魚糕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舜帝帶着娥皇和女英出巡。由於路途勞累,娥皇病倒了,女英想了一個辦法,她蒸出了一道無魚刺的糕。娥皇吃後,病情好轉了不少。於是,魚糕又被稱爲“湘妃糕”。

聽媽媽說在她小時候,魚糕並不是能經常吃到的一道菜,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魚糕已成爲餐桌上的常見菜。魚糕的製作方法如下:首先將新鮮魚肉去刺,接着加入蛋清和豆腐,然後再撒點白酒去腥味,最後入籠清蒸即可。剛出爐的的魚糕,色澤潔白晶瑩,口感嫩滑爽口。

小朋友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呢?歡迎你們到我家鄉來品嚐各種美食,保證讓你們回味無窮。

灘橋國小二年級榮思彤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如:北京的烤鴨、上海的灌湯包、寧波的湯圓……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們荊州的魚糕。

魚糕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呢!相傳舜帝帶着娥皇和女英南巡,經過荊州時,娥皇因爲路途勞累病倒了。聰明的女英給她做了一道無刺的魚肉糕,娥皇吃後,病情有了好轉。故魚糕又名“湘妃糕”。

媽媽說荊州有“無語魚糕不成席”的習俗,逢年過節人們總要吃魚糕。魚糕是由魚和肉做成,有魚味,還有肉香。剛蒸好的魚糕色澤潔白,輕輕地嘗一口嫩滑爽口,尤其是我們小朋友,還省去了剔魚刺的麻煩,讓家長們不用擔心。

魚糕的吃法比較多,我喜歡吃媽媽做的魚糕湯,切成一片片的魚糕,加入些丸子和青菜,聞起來已經讓人垂涎欲滴。

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已經嘴饞了呢?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我帶你們品嚐最正宗的魚糕。

家鄉的美食作文11

我的家鄉是被稱之爲“風箏之都”的濰坊,雖說不是大城市,但是,有幾個特色小吃,卻是讓人吃了回味無窮。

先介紹一下濰縣蘿蔔吧。有句話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便是“臺灣的蘋果萊陽的梨,都趕不上濰坊的蘿蔔皮”。濰坊的蘿蔔外表翠綠,切開之後,裏面的肉晶瑩剔透,最中間似那鑽石的晶瑩和雪白,往外散開,卻又似那翡翠的剔透和天然的綠。拿起一片,輕輕咬一口,細細品嚐,先是一股甘甜的味道,慢慢嚼動,不一會兒,一陣微辣的感覺刺激着你的味蕾,沁人心脾,清涼的水汁通至五臟六腑,讓人感覺清脆可口。

排列在第二位的是肉火燒。聽媽媽說,我從小就愛吃肉火燒,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就逼的媽媽幾乎頓頓吃肉火燒,好攝取營養。哼,難不成,我剛出生就吃着肉火燒?其實,我愛吃肉火燒也是有原因的。小時候,有一次我玩累了,和奶奶跑到一家肉火燒店裏,吃了一次肉火燒,沒想到,我竟然愛上吃肉火燒了。那肉火燒的做法,先是把餡料放到面上,壓成一個麪餅,再放到專門的烤爐上,人們一邊轉,一邊剷出來看看是否熟了,用不了十分鐘,一個香脆可口的肉火燒出來啦!烤好的肉火燒,外焦裏嫩,外皮十分香脆,再滲出一點點油來,看起來更加美味,裏面的餡也是精心調製的。咬一口,一點汁濺到你的嘴上,外皮“嘎吱”的響着,十分美味,再配上一碗熱熱的、微鹹的豆腐腦,簡直就是一對完美搭檔,吃完之後,會讓人感到回味無窮,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個。

其次,便是遠近聞名的朝天鍋了。先是把菜、肉放到大鍋裏煮熟,再放上自己喜歡的調料,用特製的餅捲起來,就成了一個美味的朝天鍋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特色小吃,色味雙全的特色小吃。

家鄉的美食作文12

不知不覺,我已經在新紀元學校度過6年光景了,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就宛如一汪海洋,裏面的小水滴數也數不清。而在這一汪海洋中,最難忘的水滴就是我們一年一度的美食節活動了!

星期二的下午,美食節活動開始了。我拉着爸爸媽媽匆匆忙忙來到學校時,學校裏早已經熱火朝天,到處都可見興奮的學生羣流和美食攤主,沒辦法,每年的美食節就是這麼激情,這麼興奮!“鐺!”隨着校長的一聲鑼聲下,集合在操場上的同學們像一隻只離弦的箭飛快地衝向了各個攤位,就恨自己缺雙翅膀了。我和幾個同班同學趕忙跑到自己班的攤位上,端起裝着冰糖葫蘆的盤子,又飛快地衝進了流動的人羣之中,準備開辦“流動小攤”。

我端着盤子,東走西走,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人羣最密集的地方,卻一根都還沒有賣出去。我十分着急,也不管害不害臊,直接扯開了喉嚨喊。“賣冰糖葫蘆嘞!”這一舉動立刻引來了就引來了許多人的目光,我在點臉紅。這時,一個小女生跑過來問我:“你這糖葫蘆多少錢一串啊?”我趕緊說道:“不多不多,只要5元。”“那好吧,我買一根。”Yes!我的第一筆生意終於做成了!萬事開頭難,現在開頭已經闖過了,那麼中間就很簡單了。我的“小店”立刻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購買,真是數錢數到手抽筋啊,好忙啊!不過我的內心卻甜滋滋的。

“小老闆”當了一小時後,我便當了甩手掌櫃,拉上我的好友一起出去購物了。我們不斷在幾個攤位之間來回穿梭,這時,

我發現一處攤位被人羣包圍着,趕忙鑽了進去,經過幾番周折,終於擠到了前面。只見那店前擺滿了香噴噴的炒飯和壽司。我第一眼看到時的感想是:一定要買!我跟店主軟磨硬泡,終於以2碗炒飯8元的價錢成交,吃着香甜可口的炒飯,我的心中頓時萌發了感想:美食節真好…..

不知不覺兩個半小時過去了,美食節就要結束了,而我的肚子也被美食撐得滴溜兒圓。我真是不甘心它的離去啊!美食節,看來只有我們國中時才能相見了,再見!

家鄉的美食作文13

在9月30號的一個下午,13屆五(4)班的第一屆美食會正式開始!中午來學校時,我就看到有好多我們班的不是拿着個袋子,就是拿着個盒子。來到班裏,我就看到了更豐盛的美食,班上54個人,有人帶了一樣美食,有人帶了很多份美食,大概就有70多樣,看到這麼多美食,我不禁口水都流下來了,越看越饞,看了一圈後,肚子不知咕咕叫幾次了,啊!真是豐盛,真想快點開始品嚐美食。

第一環節:表演。老師拿着報名表上的名單念:“第一項表演,賴奕安表演唱歌。”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賴奕安,賴奕安走向臺上,拿起了話筒,唱起了歌,那歌聲充斥美妙的旋律,我雖然沒聽到歌詞,但通過他的旋律,我知道那歌聲非常動聽。老師拿着名單念:“第二項表演,唐俊傑和邱楓表演魔術。“我和邱楓走向講臺,我拿出一副撲克牌說:”我們要表演兩個魔術,請兩個人上來幫助我們。“……讓班上全體同學鼓掌!之後還有很多表演,和高老師學湖南話,可多了,但第二環節因爲時間不夠,所以我們直接進入到 第三環節:品嚐美食,老師讓我們把自己帶的美食放在前面的桌子上擺好後,老師根據剛剛每組的表現來以此上前平常美食,終於到我們組了,我迫不及待的衝向前,到老師那裏拿好碗筷,立馬就開吃起來,看着玲琅滿目的美食,我的筷子飛快的夾東西,首先我先夾了薯條,雞翅,壽司……可多了,我又迅速的拿起了兩瓶益力多回到座位上吃了起來,我們邊吃邊聊天,吃完了就再去夾東西,我吃了很多東西,都吃不下了。

美食會真好玩,真想再有一次美食會!

家鄉的美食作文14

同學們,你最喜歡的美味佳餚是什麼,如你問起我,那我要自豪的說,我所喜歡的美味都在我的家鄉——寧波。

這裏依山傍水,物產豐富,各種各樣的美食更是不計其數。清明時節,最愛吃的就是青團,青團跟鵝蛋差不多大,圓溜溜的,就像一個穿着綠衣裳的大胖子。“胖子”身上塗着一層松花粉,放在鼻子邊,一股淡淡的清香順間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輕輕咬上一口,黑黑的芝麻餡順間就流淌出來,裏面還夾帶着艾草的香味,別提有多美味了!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每到週末,總會有叔叔推着掛滿一串串糖葫蘆大聲叫賣:“賣糖葫蘆啦”,這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它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果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外面裹着一層薄薄的且又晶瑩透明的糖漿,彷彿無數顆紅色瑪瑙在那裏閃閃發光。又像無數棵結滿碩果的小樹,等待大家的品嚐,看着精緻的糖葫蘆都不忍心咬上一口,怕毀了它的“容貌”,但又抵不住美食的誘惑,“啊嗚”咬上一大口,酸中帶甜,甜中帶酸,甜得比蜂蜜還甜,酸得牙齒都軟了。那感覺別提有多棒了,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寧波有名的邱隘鹹菜,口感也是超級清爽的,人們吃慣了餐桌上的大魚大肉,滿嘴都是油,肚子壯得像個大皮球,這時來一盆鹹菜,吃上幾口清爽無比,瞬間就能解除油膩!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碼頭的船滿載而歸,帶回了泥螺,梭子蟹等各種美味的海鮮。黃酒醉泥螺,絕對的脆爽鮮美;還有肥肥的梭子蟹,把梭子蟹切成一塊一塊和年糕一起放在鍋裏一炒,簡直美味極了!想想口水都要留下來,這就是家鄉的味道。還有又香又糯的寧波小湯圓;酸甜可口,營養豐富的慈溪楊梅;噴香酥脆的鼓樓油贊子等等舉不勝舉。

美味只應寧波有,別處能有幾回嘗。歡迎你來我的家鄉——寧波,享受美食吧!

家鄉的美食作文15

在我的家鄉,人們管馬齒莧叫"馬子汗"。這種野菜生命力極強,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只要是有太陽的地方都能長。

缺菜的季節,母親會把馬齒莧弄來當菜吃,攤馬子菜煎餅當然最好吃,但那要雞蛋,要油,對窮人家來說,太奢侈。平時吃得最多的,便是蒸馬子菜糰子,既當菜,又當糧。

傳說羿射下十日之中的9日,一日因爲躲在馬齒莧下倖存下來。太陽爲了報答馬齒莧的救命之恩,從此以後無論多麼熱認得天氣,太陽都曬不死馬齒莧。所以,老家的人大多會用草灰糊上水和着馬齒莧一起死勁的揉,然後放在太陽下暴曬,馬齒莧曬乾以後就能食用,這樣做成的馬齒莧味道很香。因爲做起來很複雜,在老家是很珍貴的,一般只有坐月子的人才有資格去吃。

幹馬齒莧一把、帶皮五花肉一塊(也可以用一般的肉,帶要帶一點肥)、姜一塊將幹馬齒莧略用水泡軟,撈起擠幹水分,切成小段,五花肉切小塊,姜切小塊備用;炒鍋放油,燒熱,下姜略煸後,加肉塊不停翻炒,加入老抽和糖,炒到肉塊色澤紅亮。將馬齒莧倒入,略翻炒幾下後,加入一小碗水,燒開後,調入鹽,轉小火,蓋上蓋,燜煮到馬齒莧酥軟,開大火將湯汁收幹即可。

還有一種做法,馬子汗菜團,做法也簡單。馬齒莧洗淨,胡亂切幾段,用少許白麪拌一下,啥調料也不用放,就可以上籠蒸了,十來分鐘就出籠,蒸好的菜糰子,塌了架子,粘成了黏黏的糕狀,用刀切成塊塊,就可以吃了。這是我幼時經常吃的一道菜,母親非常節約,煎炸是很費油的,也有些麻煩,有的時候母親會放些豬油伴一伴味道會香一點,這樣的做法弟弟纔會吃。

一晃歲月已去了半生,頭腦後扎着小辮子的弟弟如今快變成一個禿子,現今憶起這些往事真的是恍然如夢!!

標籤:美食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