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中班詩歌《小螞蟻》教案

語文8.95K

活動來源:一天中午吃過飯後,我帶孩子們在草地上自由活動,突然,我看見一羣孩子圍在一起好象在看什麼,我走過去一看:是一小羣螞蟻在搬家。而這個在孩子眼中並不常見的場面顯然已經深深地吸引了幼兒,突然間,我想起了陳鶴琴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於是,在緊隨着孩子們興致勃勃的觀察後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中班詩歌《小螞蟻》教案

活動思路:

在孩子們目不轉睛追隨小螞蟻的目光中,我又發現孩子們長大了,開始用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特有的嗅覺來感覺周圍的事物了,並帶着好奇開始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了,而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追隨孩子,並且要挖掘一些具有價值又是孩子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正確的誘導,這樣我們的孩子纔會更主動,更自主的探索生活中一切。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順應這樣一句話:從生活中來,回生活中去。

活動實錄

二、活動目標:

1、熟悉詩歌內容,會用動作表現螞蟻的勞動場面,豐富詞:笑盈盈、汗淋淋、樂津津。理解動作:搬、擡、扛、推、運、咬、啃。

2、感受螞蟻勞動的熱鬧場面,體驗勞動的辛苦和快樂。

三、活動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背景圖、螞蟻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通過投影,幼兒講述圖片內容,理解:一羣。

1、教師:“昨天晚上,我特別高興,因爲我在我家邊上,發現了一戶新鄰居。我的新鄰居身體小小的,要是你不注意的話根本看不見。可你別看它小,力氣可大了,可以搬動比自己大好幾倍的食物呢?你能猜出來它是誰嗎?”

[評析:教師以神祕的口氣引出話題,引導幼兒進行大膽猜測,幼兒給出了小熊、蜜蜂、蝴蝶、螞蟻等答案,教師不否定幼兒的答案,又引導幼兒根據“小”的特徵來進行篩選,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多向思維能力的發揮。]

2、幼兒看照片。

(這是它們拍的全家福)提問:“有多少螞蟻?它們長得怎麼樣?”(理解:一羣)

[評析:其實這是一張很普通的羣蟻圖,但教師將它稱爲全家福,既生動形象又符合幼兒的思維觀點。通過讓幼兒猜測想象一羣小螞蟻有的在幹什麼?有的在幹什麼?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拓展了幼兒的想象空間與口語表達能力。]

練習講述:一羣小螞蟻。

過渡:一羣小螞蟻有的在幹什麼?有的在幹什麼?

(二)通過圖片,逐步理解學習詩歌〈小螞蟻〉,大膽模仿小螞蟻的動作。

1、教師:“你們都已經認識了我的新鄰居,現在再來認識一下新鄰居的家吧!”

2、教師:“今天早上,我爲新鄰居準備了一件禮物,是?”(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是塊大骨頭。)“爲了不嚇到小螞蟻我把它放在了這裏。你們猜,螞蟻們會怎麼做呢?”

幼兒商量,教師注意聆聽,找到重點。

[評析:給新鄰居送禮物合情合理,很巧妙而順利的進入到了第二個環節,幼兒很自然地猜測到螞蟻會採取的行動。當有的幼兒說出趕緊去吃個飽時,教師引導說:“我的新鄰居是個大家庭,他們和和睦睦,相親相愛,有個螞蟻很大很大,有的螞蟻很小很小,他們留在家裏能不能不管他們?”及時地通過話語引導幼兒關心別人。最後幼兒一起統一了把骨頭搬回家的想法,順利的過渡了詩歌的內容。]

根據幼兒講述,出示圖片(做出相應動作)

提問:螞蟻們都在幹什麼?它們幹得怎麼樣?(理解詞:笑盈盈)

評析;在幼兒說笑哈哈、笑嘻嘻、喜笑顏開等表示開心的表情後,教師出示字卡“笑盈盈”,讓幼兒學學說說自己什麼時候的表情是笑盈盈的,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掌握。

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模仿詩歌內容:搬、擡、扛。

[評析:圖片上的螞蟻動作十分形象生動,而搬、扛、擡等動作的模仿不僅使整個活動“活”起來了,還在豐富幼兒詞彙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形象思維。]

3、提問:螞蟻要上坡了,怎樣才能把骨頭搬上山坡?(引導幼兒一起爲螞蟻想辦法,運用、模仿各種動作上坡)

幼兒討論,教師指導。

幼兒集體模仿推、拉動作。

[評析:教師演示螞蟻來到了山坡下,引導幼兒猜測螞蟻如何將骨頭運到山坡上的樹洞裏,幼兒想出了用繩索、用梯子、請大力水手等多種辦法。當有一個幼兒說出“用力推”的話語,教師及時捕捉了這個信息,並請幼兒集體模仿,進一步得出有的在上面拉、有的在下面推的情景,在模仿完後,有的幼兒表現出很累很熱的情形,教師順水推舟說:“用了這麼多力氣,小螞蟻們會怎麼樣呢?”]

幼兒講述教師以體態語提示(理解詞:汗淋淋)

學習第二段詩歌。

4、教師:“一羣小螞蟻把大骨頭運回了家準備幹什麼了?”

“它們會怎麼吃呢?”(教師以動作提示,)“吃得怎麼樣?”(理解:樂津津)

[評析:此時,幼兒已情不自禁的溶入到了詩歌的情景中,既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又感受到了收穫的喜悅,讓幼兒的情感與語言表達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

(三)教師示範連貫朗誦詩歌《小螞蟻》。

1、教師朗誦一遍。

2、幼兒完整練習朗誦詩歌2-3遍。

(四)結束活動

我的新鄰居小螞蟻你們喜歡嗎?回家以後你也用心找一找,說不定也有好多你以前沒發現的鄰居呢,如果找到了,也請你爲他們準備一件禮物,再和我們一起把它編成好聽的詩歌。

活動評價: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語言教學活動,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爲依託而進行的,而且,教師對教材做了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動情點,這首詩歌本身極具動感,形象的再現了螞蟻勞動時的熱鬧場面,教師充分抓住了詩歌中形象的動作和表情,並且以動作模仿的遊戲形式貫穿了整個活動,使幼兒身心得到充分的愉悅,並且改變了以往詩歌教學的單純的教與學的形式,將知識傳授和故事劇情想結合,這樣淡化了教與學的界限,使幼兒真正的成爲了活動的主人,消除了幼兒學習詩歌時的那種枯燥感,給了幼兒完整語言的感受。其二,整個活動,老師都在創設一個寬鬆、積極的語言交流環境,每一個環節老師不是單純的着眼於知識的教育,開發式提問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創新思維、促進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的發展,且又讓幼兒體驗到了語言交流的興趣。我一直覺得一位有經驗的老師應該既要講究發問的策略又要有妥善引導幼兒應答的能力,而我們的上課老師顯然做到了這一點。第三,我覺得整個活動老師都在順應這樣一個觀點:“幼兒在前,老師在後。”,凡是能讓孩子想的,就讓孩子想;能讓孩子做的,就讓孩子做,把活動的主體真正的還給了孩子,而且整個教學活動我們都有這樣一個感覺:所有過程是由順其自然促其水到渠成,那麼自然,那麼和諧,沒有給孩子一點點的壓力和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