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關於比的應用課後反思

語文1.79W
  關於比的應用課後反思

我講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應用》,在本冊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問題,比的應用課後反思。按比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活動。教材是採用把比化爲分數,用學生前面已學過的分數的知識來解答。我結合教材引用了一個生活中分利潤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尋找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學會運用合理的解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容易接受,不僅加深了對分數應用題的理解,還有利於加強知識間的聯繫,爲今後學習正反比例等知識打下基礎。

關於比的應用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是: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3、情感目標:使學生樹立用自己學來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是:通過探索,能夠理解並掌握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實際問題的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是: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而把什麼數量按什麼比進行分配,則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其作爲難點。主要將採用“演示——分析——討論”的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第一步:知識鋪墊,問題引入。1。知識鋪墊: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找準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找準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做好課前“熱身”準備工作,爲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的階梯,以激活他們的數學思維。2。問題引入: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課件出示)張叔叔和李叔叔合資開公司,由於他們齊心協力,經營有方,一年獲利20萬元,這20萬元的利潤平均每人分得多少萬元?(平均分)可是張叔叔投資3萬元,李叔叔投資2萬元,這樣分合理嗎?該怎樣分?各分多少萬元?這樣安排的目的是把新、舊知識連接起來,通過平均分引出按比分,便於學生掌握知識的發展變化與延伸,爲分散難點起着積極的遷移作用。

教學過程第二步:交流探索新知,掌握方法。首先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收集數學信息,然後利用課件演示(張叔叔、李叔叔各投資的份數,張叔叔和李叔叔投資的總份數,張叔叔投資佔總份數幾分之幾,李叔叔投資佔總份數的幾分之幾,把20萬利潤按各自的分數來分,那麼張叔叔就分得20萬利潤的3/5,即20乘3/5得12萬元;李叔叔就分得20萬利潤的2/5。即20乘2/5得8萬元。)接下來鼓勵小組合作嘗試多種方法解答,教師進行指導,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教學過程第三步:鞏固練習。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設計練習力求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發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教學過程第四步: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這樣做是爲學生提供自我回顧、總結的空間,把掌握的解題方法、技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這一環節,只有幾位學生舉手發言了,而大部分學生髮言積極性不高,看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還有待培養提高。

教學過程第五步:提升、拓展訓練,形成技能。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兩道層次不一的應用題和一道小組合作題:請你來配比:

淘氣有45元零用錢此題雖花費了一些時間,但學生的思維相對開闊了,知識的應用也有些靈活了。針對一些小組在“獻愛心”這一項配的比例多一些,適當滲透一定的德育教育會更好。

教學過程第六步: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提出此問題時,已經下課了,只有幾位學生總結髮言了。

現在回顧整節課,教學思路、程序比較清晰,學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但這節課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不高,整節課顯得有些平淡,學生思維的碰撞、知識的開闊還有一些拘束,不敢大膽的表現自己。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還要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學,開闊他們的眼界,開闊他們的思維,大膽表現自己,用比較流利,通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想法……同時,通過一次次的講課、聽課,我也學到了許多:數學課堂語言的準確、縝密;數學邏輯思維的嚴密;數學知識的深度與開闊度;實際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繫等。今後還要加強學習,多聽:聽專家、聽名師的課;多鑽:鑽教材、鑽教法;多練:練備課、練上課;多思:課前思、課後反思。

  篇二:《比的應用》課後反思(1384字)

上週五聽苗豔麗老師一節五年級的《比的應用》一課後,被苗老師的課深深的吸引,她設計的教學程序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各部分的關係,並在引導學生把數學問題畫出來的過程中進一步地理解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是真正地在“授人以漁”,一節課裏傳遞給學生學生更多數學思想與方法很多。下面梳理一下苗老師這一節課的特點:

一、重視引導學生對比的意義的深入理解。老師們在教學這節課時,一般會直接出示要解決的問題(例題),然後直接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是進行類似的練習。這樣學生能很快地學會解決與例題非常相似的問題,但是會形成思維定勢,學生解題時多數是在“比着葫蘆來畫瓢”,問題的條件一旦有些改變,就會有許多學生出錯。而苗老師是先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分析一個比(原昌學校六年級男女生人數比是3:2),引導學生深入地瞭解比的意義與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學校購買了一批課外讀物準備分別發給六年級的男女生,平均分成兩份,男生一份,女生一份,你覺得這樣分合理嗎?從而引出應該按照男、女生的比例分才更公平。這樣學生不僅對比有了更深的認識,再解決問題時他們會先分析問題中的比,然後再嘗試解決問題。

二、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就這節課來說,苗老師在引導學生分析比的意義時,引導學生把比轉化爲份數和分數,將隱性的轉化法顯性化,滲透化歸思想。然後又引導學生將數學問題畫出來,不培養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同時,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在總結的環節,苗老師又通過清晰的網狀關係整理,引導學生感悟抽象、概括的思想。從這一點來說,我更欣賞苗老師的課,如果學生長期受這樣的思想方法的薰陶,他們數學素養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解決問題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上從男女生人數比、到按什麼分配書籍更公平、然後是生活包餃子、衝村子汁和蒸米飯中按比分配都非常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學生不僅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着數學問題的探究,還能進一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對於這節課,我有兩點建議:

一是,把畫圖分析問題放到比的意義理解之前,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比,發現其中隱含的條件。

二是,這節課所解決都是知道了總數量與各部分量之間的比,求各部分量分別是多少的問題。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是否會形成思維定勢?這節課雖然不需要引導學生探索各種類型的比的應用問題,但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變式地分析,進而對“比的應用”問題有一整體的認識,這樣學生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審視比,並靈活地解決各種有關比的應用的問題。

那麼有關比的應用問題有哪些呢?

1、知道總數量與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2、知道部分量的比,與其中一個部分的量,求另一部分量或總數量。

3、知道各部分量的比,與各部分量的差。求各部分量或總數量。

4、知道各部分量的比,與總數量的倍數(需要先求求=總數量)。求各部分量。

5、知道部分量與總數量的比與部分量(或總數量),求另一部分量。

……

當然,這樣的分析也可以放在研究“比的應用”的起始階段,也可以在教學完教材上的例題,學生適當的練習對每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比較熟悉後進行。具體要看學生的基礎與探究能力而定。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有了整體的認識之後,腦子裏有了整體的框架,思考、研究問題時思維纔會更清晰。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而不跟着老師漫無目的地走,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三:《比的應用》課後反思(825字)

昨天教研組“聽評課”活動,我講了《比的應用》。總體感覺效果還可以,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今天總結出來,和同行交流,在改進不足中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比的應用是平均分後又一種分配方式,它是學生在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課前讓學生去調查生活中按比分配的事例旨在讓他們感受到比的應用在生活的廣泛應用,從而對此產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接着以衝調蜂蜜水這件生活常事爲探究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從中得出哪些有用的信息,組織學生主動探索。在此我轉換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充分相信學生能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瞭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學生在探究交流中所完成的認知構建更是我這次課的欣喜所在。

教學例題時,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應用了鼓勵性的評價,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解決“調配200ml 蜂蜜水,按蜂蜜和水1:3配製,各需蜂蜜和開水多少千克?”我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後讓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後全班交流。並板書學生的思考算式。我注重引導學生辨析每一個算式的意義,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詳細的講出來,並給與恰當的評價,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動性,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從課堂作業情況看,整體的效果比較好。

在課的鞏固過程,安排了一個多層次的練習來鞏固和強化新知識,從而重視應用,正所謂“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和不同的訓練方式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既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鞏固學生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但有一部分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掌握的不好,主要問題是:他們對按比分配不能求出兩種量分別佔總份數的幾分之幾,再求出每種量是多少,一部分學生有困難需要教師的輔導和幫助;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應用靈活的方法解決有關按比分配的問題,也需要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其次,在講課中還遺落了一個環節——如何驗算結果是否正確。交給學生驗算的方法,讓學生養成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尤爲重!

標籤:課後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