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實錄

語文1.73W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本課僅僅圍繞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展開教學,從觀察鋼尺和橡皮筋的運動狀態得出振動的概念,接着通過例證和反證的方法得出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並在此基礎上延伸,例舉生活中各種聲音產生的原理。整一條主線僅僅圍繞教學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各種實驗的設計和操作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探究,最終獲得科學的結論。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聲和不發聲時的不同現象;能從多個物體發聲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藉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和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並用圖示的方法將“不斷重複地做往返運動”這一現象放大。

  教學難點:

怎樣藉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振動現象。

  實驗材料:

1.分組實驗材料——鋼尺(10)、皮筋(10)、音叉(10)、水槽(10)。

2.演示實驗材料——大鼓、鼓槌、(爲證明鼓面振動預備的材料:帶線的乒乓球、塑料泡沫、沙子、米粒、豆子)。

一、導入——聽音設疑,激發探究興趣

T:首先,我們一起來感受一段聲音,讓我們一起用心來聆聽!

(播放雷聲、電話鈴聲、小孩的笑聲、流水聲、警報聲、敲門聲、雨聲、多啦A夢主題曲。)

T:你都聽到了哪些聲音?

S:……

T:這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聽到的聲音,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多彩的聲音世界中,那麼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評析:兒童的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因此理解抽象的理論將更多地依賴直觀現象的支持,課的伊始,教師通過多媒體形象展示各種聲音,隨即拋給學生一個問題,教師順水推舟地導入新課的學習,直觀自然、水到渠成。】

二、初探聲音的產生——深入觀察,發展科學思維

(一)探索鋼尺發出聲音

1.T:我這裏有一把鋼尺,它現在在發出聲音嗎?(沒有)你有辦法讓它發出聲音嗎?

S:有!

T:讓我們小組裏試試,用多種方法讓鋼尺發出聲音,請材料員來領取一把鋼尺,拿到實驗器材就可以開始實驗了。

(小組實驗:用自己的方法讓尺子發出聲音)

【評析:以開放的問題模式讓學生探索讓鋼尺發出聲音的方法,生在這個簡單的活動中邊思考邊活動。】

T:你用了哪些方法讓尺子發出聲音的?

S:(針對學生的回答,每一個問題都問:這個聲音是誰發出來的?)

【評析:在前一步的發散思維的基礎上給了限制:如何讓鋼尺自己發出聲音?有了前一個過程的分析,排除鋼尺和其他物體發生碰撞、摩擦等情況發出聲音,思考新的問題,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深入的一步。】

T:你們是怎樣讓鋼尺自己發出聲音的?你可以上來演示一下嗎?

S:(邊說邊演示)把鋼尺一頭按在桌子上,另一頭用手輕輕撥動。

(如果還是出現鋼尺和桌子碰撞的情況,教師演示兩種不同的情況,由學生判斷哪種是鋼尺自己在發出聲音。)

T:你看到鋼尺在發出聲音時發生了什麼變化?

S:鋼尺上下運動。

T:它爲什麼會上下運動?

S:因爲手按了一下。(也就是說手用力了。)

(板書:用力→上下運動)

【評析:通過指導學生觀察鋼尺的運動情況,得出鋼尺在用力的情況下發生了上下運動,爲振動概念作了初步分析。此外,在比較觀察鋼尺發出聲音和不發出聲音的區別,得出鋼尺振動產生聲音。】

(二)探索橡筋發出聲音

1.T:現在,老師這裏有一根橡皮筋,你有辦法讓它像鋼尺那樣自己發出聲音嗎?我們也在小組裏試試!同時觀察橡皮筋發出聲音時發生了什麼變化?

T:你們又是怎樣讓橡皮筋自己發出聲音的?

S:(生邊解說邊演示)

T:橡皮筋發出聲音時產生了什麼變化?

S:橡皮筋左右運動(也可能是上下運動)。

T:科學上,我們把一個物體,可以是鋼尺,可以是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複地做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爲振動。

2. T:現在,你能來說說橡皮筋的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呢?

S: 橡皮筋的聲音是橡皮筋振動產生的。

T:(板書:橡筋振動產生聲音。)

【評析:對細節的指導有時候是很重要的,教師對“振動”的教學是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大腦的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在鋼尺自己發出聲音的基礎上讓橡皮筋也自己發出聲音,體會橡皮筋的左右運動,順理成章地引出振動的概念。學生在深入觀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提煉爲科學語言,於是學生對 “振動”概念獲得了層層深入的理解。】

標籤:實錄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