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三角形的認識》評課稿

語文1.83W

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習平面圖形的起點與基礎,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相關的知識點,如三角形的初步認識,線段、角,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三角形的認識》評課稿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知道三角形的高與底的含義,會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內)。

王紅姍老師的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學習目標展開,層次清楚,環節緊湊,並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實踐活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一堂充滿活力的課,也是促進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課。下面具體談談給我印象比較深的幾個方面:

  一、充分展現概念的生成過程,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起點展開教學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王老師在教學三角形的`意義時,沒有直接把“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個定義直接地呈現給學生,而是緊緊圍繞“三條線段”、“圍成”這兩個關鍵詞充分展現概念生成的過程。

1、王老師先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中的三角形,聯繫生活實際舉例,既喚醒了學生對三角形的已有認識,也爲學生感知三角形的特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2、然後調動觀察、想象、操作過程中的體驗,建立三角形的概念,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3、最後,通過練習,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否具有三條線段;二、是否圍成封閉的圖形。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這些看似普通的環節,無不體現着老師的精心設計

  二、抽象概念形象化,化解教學的重難點

三角形的高是個抽象的概念,只有將其還原,將其形象化、生動化、感性化才能更好地突破這個難點。接下來,王老師通過課件觀看房屋的直觀演示,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三、動手操作、嘗試畫高,在辨析交流、學生演示和再嘗試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畫三角形的高

畫三角形的高一直是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拿着三角板轉過來轉過去,不知如何放。但王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們卻畫得得心應手。究其原因,是因爲王老師已經通過課件讓學生觀察房屋和幾次嘗試練習將教學難點分散和各個突破了。

1、畫三角形的高,實際上與學生已學過的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段一樣。因此,在學生通過觀察課件理解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以後,王老師安排了兩次畫高的活動。

第一次:學生嘗試畫高後,展示出他們的作品,並引導學生辨析,在辨析交流中,與已學過的舊知建立聯繫,掌握畫高的方法。

第二次:旋轉三角形後,畫出其它的高,使學生認識到任意三角形都有3條高。

2、王老師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高與底,並建立高與底的概念,再模仿畫高,在討論辨析,糾正中逐步形成畫高的技能

從銳角三角形,到直角三角形,再到鈍角三角形,從一般到特殊,從簡單到複雜,步步深入,環環相扣,把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相關知識遷移過來,學生學得非常順利,絲毫沒覺得困難。

  四、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本堂課,從一開始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中的三角形,到三角形定義的概括和三角形特徵的研究,再到底和和高的學習,最後到本課的難點,畫高。王教師總是把學生在課堂的自主地位,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使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掌握了技能,而且還獲得了學習能力的提升。這堂課,真正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精神。

  其它建議:

1、學生上臺交流時沒有演示。

2、第二次旋轉三角形後(給不標底的三角形畫高)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沒有出現各種不同的高。老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可以換一個不標底的完全不同的三角形,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比較多。

標籤: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