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一年級語文《咕咚》評課稿

語文1.85W
年級語文《咕咚》評課稿1

一年級的孩子是可愛的,一年級的語文老師也是充滿活力的。謝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學得很快樂!聽了《咕咚》一課,我也感觸良多,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思考與困惑。

一年級語文《咕咚》評課稿

  一、熱鬧好玩的識字教學,情景中收穫。

新教材倡導在文本的大情景中識字,不建議集中識字和語境識字。這

一點謝老師落實得很好。課前從擬聲詞遊戲互動開始,讓學生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引導學生關注擬聲詞中的“口字旁”,從而引出課題“咕咚”!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踏雪無痕地理解了“咕咚”的意思。學習“掉”的時候,老師特意一不小心讓“掉”的生字卡片從自己手中掉落,讓學生“看”清楚 “掉”的意思。在學習“攔”字時,老師又從兩排同學之中行走,讓學生做出“攔”的動作。最後,老師用一首識字兒歌作爲課間操,讓孩子動起來,也讓生字復現,熱鬧而有效!

但是,統觀所有的識字教學,我們不難發現老師更多地關注的是漢字的“義”,維度比較單一。其實,漢字有“音形義”三個維度,我們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的漢字而有所側重。

  二、熱鬧活潑的閱讀教學,讀演中體會。

老師讓學生“用橫線劃出寫小動物怎麼做的句子;“~~~”劃出小動物怎麼說的句子。”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表演“拔腿就跑”,體會小兔子沒經過思考就逃跑了;同桌合作表演“小猴子呢?怎麼做?怎麼說的?”,體會小猴子的嚇跑;最後引導學生關注到“一個跟着一個跑”上,學生表演,體會小動物們的盲從。這裏滿滿的表演,滿滿的體會,只是我總覺得少了對故事整體的感知。另外這麼多的'表演,課堂是熱鬧了,但是實效真的出來了嗎?在表演“一個跟着一個跑”時,一定要按照出場順序嗎?我個人覺得這一部分的表演,演的成分多於學的成分。

另外,“用橫線劃出小動作怎麼做的句子;“~~~”劃出小動物怎麼說的句子。”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點難度,有點拔高要求。

一年級語文《咕咚》評課稿2

聽完薛老師的課,感受頗深,大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更給人一種“此乃真爲新教師嗎”之惑。她那親切的聲音和沉穩的神態,以及與學生之間一起演繹的這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我想用“三妙”來概括這堂課給我的啓發和感受。

  一、課堂氛圍活躍,富有童趣

薛老師上課伊始,並用遊戲熱身,讓孩子們一邊模仿聲音,一邊加上動作。所舉動物都是常見的。所以孩子們學的開心做的高興,一下子調動起了全部孩子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薛老師抓住一年級小朋友喜歡遊戲的心理特徵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方式。同時又在輕鬆愉悅的遊戲中瞭解,掌握了知識點“象聲詞”,薛老師又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逐層擊破重難點,條理清晰。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薛老師將它設定爲“通過比較朗讀小動物叫”的句子。體會小動物盲目聽信和跟從他人,讓事情越傳越變樣。以及通過朗讀描寫野牛的句子,讓孩子們明白要發現正確對待事情的方法。爲了攻破難點、落實重點,薛老師帶領孩子們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時,用這樣的過渡語轉過來。“兔子這一叫,嚇着了一連串的小動物”師生分角色來讀顏色不同的內容。之後引導孩子們發現由“小動物跑的句子”和“小動物叫的句子”再分類學習“跑”和“叫”的句子。通過“跑的句子”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動物們的“盲目跟從”;學習“叫”的句子時,她則是讓孩子們比較句子,朗讀句子加以分析,幫孩子們梳理出了“害怕——越來越害怕——甚至危及到生命”三個心裏遞減的變化層面。大夥兒的表現如此而野牛卻與大家不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上,薛老師先由野牛的“問”——到動物們的“沒有親眼看見得出的”眼睛;再到兔子的“耳朵”聽見,最後到野牛的用“心”思考。這樣的設計串聯起了整個重難點,這樣的設計引領着孩子們逐層接近寓意,將唐突又難懂的寓意分解、細化掉。不能不說是薛老師的匠心獨具之處,此爲“二妙”。

  三、加入寫字教學,開發教材。

在學習完整篇課文,理解感悟完寓意之後,薛老師將這節課的結晶字“聰”,當成生字,讓學生們拿起筆寫一寫。改變了傳統選學課文沒有生字可寫的局面,開發創造了教材,做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的語文課,此爲“三妙”。

當然,當我們佩服與薛老師的敢於嘗試選學課文,大膽設計教學環節;當我們還沉醉在學生們的書聲琅琅,陶醉於老師點撥的靡靡之音時,下面幾點拙見能夠讓我們互相討論一下:

⑴讓學生表演讀。薛老師只是提醒學生記住課文,而忘了觀察動物的神情。緊張、皺眉,所以孩子們上臺只沉浸在嬉笑當中,有種只演其象,而不演其本質象的感覺。

⑵當薛老師問孩子們喜歡誰時,孩子們有的說野牛並且說因爲野牛勇敢、冷靜讓老師順利地導出“聰”字,問題也由此產生。薛老師沒有讓孩子們直接寫,而是繼續追問剛纔的問題,結果孩子們則天馬行空亂扯開來,頗有多此一舉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