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國小語文二年級《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實錄

語文3.01W

師:初次見面,可以很冒昧地問大家一個問題嗎?最讓你欽佩的人是誰?

國小語文二年級《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實錄

生:我最欽佩的人是司馬遷。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爲他雖然含冤入獄,卻是那樣的堅強,寫下了五十多萬字的鉅著《史記》。

師:身殘志堅,值得敬重。

生:我最欽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楊利偉。他駕駛着“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偉大了!

師:吃苦耐勞,勇攀高峯,一百個佩服!

生:我最佩服運動員桑蘭,她戰勝病魔,爲國爭光,真是巾幗英雄!

師:這樣頑強的毅力,怎不讓人歎服!

生:我欽佩的人是“飛人”劉翔,他在雅典奧運會上獲得了百米跨欄的世界冠軍,爲中國人爭了光,讓外國人不敢小看我們。

師:揚眉吐氣!壯我國威!誰敢不服氣!

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貿公司做翻譯,能說三國語言。

師:將來超過你爸爸,說五國語言!

師:同學們敬佩的大多是名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對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掃路人產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事情的經過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天遊峯的掃路人》(板書課題。)

(學生自讀課文。)

師:談談感受好嗎?

生:我覺得這位老人很了不起,怪不得作者會對他產生敬意呢!

師:從哪裏看出作者對這位掃路的老人懷有深深的敬意?能找到根據嗎?

生:能!

師:說說看?

生:(讀)“我緊緊地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後,我再來看您!’”這說明“我”對掃路人很喜歡,30年後還要來看望他,說明他對老人已很有感情。

師:誰能體會到這種感情?讀讀看。

(一生讀。)

師:交情好像一般,感情還不夠深。哪個詞語最能體現“我”對掃路人的敬重之情?

生:“緊緊地抓住”說明作者感情深摯,說明他們兩個人的心靠得越來越近

了。

師:兩顆心靠得越來越近了!你體會得多好呀!多深哪!願意讀一下給大家聽聽嗎?

(一生自讀。)

師:給你這一讀,這回是“緊緊握住雙手”嘍!我覺得這句的“再”字你讀得挺重的,爲什麼?

生:“再”就是又一次的意思。下山後他還要回來,30年以後還要來,這麼長的時間都沒忘記這位掃路人,可見掃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師:對!一個“緊緊”,一個“再”字,確實表達了作者對掃路人的敬意!還有嗎?

生: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一直伴隨”表示時間很長很久,說明掃路人對“我”的影響太深了,一輩子都忘不了。

師:那麼到底掃路人哪些地方讓“我”如此敬佩呢?請大家默讀一下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學生自由讀書,思考梳理問題。)

師:誰來說說?

生:(讀)“我擡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遊山。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已是暮色中了,說明天快要黑了,掃路人卻要一級一級地掃下一千八百多級臺階,真是太累了,讓人敬佩!

生: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就連遊客們都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這就說明石階太長太高,還很危險,遊客們都提心吊膽的,而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這裏掃下一千八百多級臺階,我覺得老人的勇敢令人敬佩!

生:我覺得老人之所以這樣默默無聞地掃路,給遊客一個美好的環境,他不圖什麼獎勵,也不圖什麼表揚,是因爲他有一顆愛心!

師:說得多好啊!一顆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於奉獻的愛心!因爲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危險的工作環境,他也不動搖;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這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掃路人!

生:偉大的掃路人!

生:令人驚歎、讓人欽佩的掃路人!

生:頂天立地的掃路人!

(掌聲響起。)

師:好!頂天立地!這個詞用得好!在書中這個詞是寫——

生:天遊峯的。

師:“頂天立地的天遊峯”,你是怎麼理解的?

生:指天遊峯很巍峨很高大。

生:從字面上看,就是頭頂着天,腳踩着地。我覺得這是誇張,就是說天遊峯很高,很有氣勢。

師:分析得很有道理!那爲什麼說是“頂天立地的掃路人呢?”

生:我想這是因爲掃路人的精神太偉大了,他的精神頂天立地!(熱烈的掌聲。)

生:他的品質太高貴了,讓人敬仰!所以說他頂天立地!(掌聲再度響起。)

生:他的心靈太美好了,雖然年事已高,本該退休了,卻還在這樣爲人們付出自己的辛勞。所以看着他,就像面對頂天立地的天遊峯一樣。(熱烈的掌聲。)

師:精彩啊!精彩!你們高水平的發言,同樣的頂天立地!好,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這位頂天立地的掃路人。“我擡頭望了望”,讀——

(學生深情地齊讀第7節。)

師:對於這一節,誰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最後一句爲什麼說“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倒抽了一口氣”,就是說作者看到掃路人這樣不怕危險,不顧勞累地掃石階,感到很驚訝!很佩服!

師:他的解答你同意嗎?

生:我有點同意。

師:就是說還有點不滿意?

生:我覺得既然是表示作者的驚訝。那爲什麼不說我不禁驚訝起來了呢?

師:你又提出了一個更有價值的新問題!我請大家都來思考一下,如果換成“我不禁驚訝極了”或“我不禁驚呆了呢?”行不行?

生:我覺得可以。因爲意思都一樣嗎?而且又讀得通順。

生:我認爲不能換。雖然意思是一樣,都是說作者很驚訝,但直接說出來了,反而沒有“倒抽了一口氣”給人的印象深。

師:爲什麼“倒抽了一口氣”印象就深?

生:因爲“倒抽了一口氣”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一樣!(掌聲響起!)

師: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無窮魅力!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說“驚訝”也可以,但看不見摸不着,不太好體會;說“倒抽了一口氣”就形象化了,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說表示害怕,還可以說成“倒抽了一口冷氣”,“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脊樑骨發麻”。我們要學習和運用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下面,我們再回到前面的大問題,掃路人還有哪些品質讓人敬佩?大家再找找看。

(學生自由快速地讀課文。)

生:(讀)“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爲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熱,很香,彷彿一股暖流,很快地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老人對陌生的遊客這樣熱情,還爲他沏茶,讓人佩服!

師:熱情待客,心地善良!好人!你有個字音沒讀準。“沏”讀第一聲,“qī”,不讀“qì”。來,讀一遍,全班一齊讀。“沏”是個生字,“徹底”的“徹”雙人旁換成“氵”就是“沏”。因爲沏茶要用水來泡,所以就是“三點水”。能記住嗎?來,在書上寫一遍。

師:我發現這一節裏有一句話和我們剛纔學的“倒抽了一口氣”的表達方式一樣。你們發現了嗎?

生:(讀)“茶,很熱,很香。彷彿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這句話表面寫茶香,人喝了心裏熱乎乎的,其實是寫老人的熱情像茶一樣讓人感到溫暖。

生:老人的熱情,老人的友誼就像茶一樣溫暖着作者,他把友誼和熱情傳到了作者的心裏。

師: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好!就順着這個話題,大家再找找看,看文中還有沒有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

生:(讀)“天遊峯——武夷山的第一險峯。九百多級石梯,就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雲霧中飄飄悠悠,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作者把天遊峯的“險”形象地寫了出來,它把石梯比作在雲霧中飄飄悠悠的風一吹就能斷掉了的銀絲,讓人似乎真能看到這樣一幅畫,看到了它的“險”。

師:誰能把這個危“險”的畫面讀出來?

(指生試讀,齊讀。)

師:我倒有個問題了,既然是寫掃路人,作者爲什麼用了整整一段話來寫天遊峯的險?

生:天遊峯是掃路人工作的地方,寫天遊峯的險,就是突出了老人掃路的危險性。

生:若隨便在一個比較容易的地方打掃衛生,可能也就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了。

師:這對我們寫文章有什麼啓發?

生:看來寫一個人不一定都從正面直接來寫這個人,從側面來描寫這個人所在的環境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師:課文裏有直接描寫老人的嗎?

生:(讀)“下了山,已是傍晚時分。我遊興未盡,……我循聲迎了上去,……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着路面。”

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我覺得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師:從哪裏看出?

生:因爲他穿了一套褪色的衣服,說明衣服已穿了很多年了,已經很舊了;而且人是精瘦的,說明他生活條件也不好。

師:生活條件好的人都得是胖子?(衆笑。)

生:不一定。

師:再往深處想一想,從“褪色的衣服”、“精瘦”兩個詞還能體會到什麼?可以討論討論。

生:從“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勞動,因爲整天勞動就不容易發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風吹日曬的也容易變瘦。(掌聲。)

生:“褪色的衣服”不但說明老人艱苦樸素,也看出這是老人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纔會褪色的。

生:老師,“運動鞋”也說明了老人是掃路人,穿運動鞋幹起活來才能方便。

師:可見,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麼準確!多麼恰當!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師:來!我們繼續走近這位老人。

生:讀“藉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師:注意!“瘦削”(xuē)不是“瘦削”(xiāo),讀!再讀!是“炯”(jiǒng),讀!再讀!是(yǒu)“黝黑”,不是“yōu”,讀!再讀!

師:讀了這一段,你又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這是一位身體健康的老人,因爲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有神身體肯定很好。

師:你從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出了老人的健康,會讀書,會思考。

生: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因爲書上說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生:這是一位勤勞的老人。因爲面色黝黑,說明他長期在外風吹日曬,“瘦削”和前面的“精瘦”一樣,也說明他不停地勞動着。

師:誰來概括一下?

生:這是一位健康的、善良的、勤勞的老人。

師:能用上四個字的'詞語嗎?

生:這是一位身體健康、勤勞善良的老人。

生:這是一位勤勞善良、神采奕奕的老人。

生:這是一位心地善良、吃苦耐勞、精神矍鑠的老人。(熱烈的掌聲。)

師:我很奇怪,對老人的兩次外貌描寫,作者爲什麼要分開寫呢?放在一塊兒寫不是更省事嗎?

生:第一次描寫是概括地寫,第二次寫得很詳細。

師:你說得沒錯!但爲什麼不放在一塊呢?

生:一口氣寫在一起太羅嗦了。

師:是嗎?

生:在一塊寫也不是羅嗦。因爲兩段話加在一起字數也並不多。因爲第一次寫的是穿的衣服之類的,後面是寫老人的臉和眼睛的。

師:穿着和五官不能放在一起寫?

生:也不是。

(學生面露難色,一時說不清楚。)

師: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剛纔有同學說了,第一次主要寫了穿着,第二次卻很細緻地描寫了老人的眼睛、眉毛、臉色。那這兩次描寫的內容能不能顛倒過來呢?再讀讀這兩段話。

(生自由讀第3節和第8節。)

生:因爲第一次作者是無意中聽見“嘩嘩”的掃路聲被吸引過去的,他對老人只是初識,並不瞭解,也不太在意。所以這時候只能從衣服等方面對老人有一個大體的瞭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

(掌聲響起。)

師:很有道理!接着說。

生:第二次,是因爲老人和作者交談了很多,作者對老人每天掃一千八百多級石階很佩服,這時他是懷着很深的敬意來看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細。

(掌聲再度響起。)

師:噢,聽你精彩的解說,我算明白了!大家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這就叫會讀書!不但要看仔細,還要善於發現,善於思考。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的最後三節,看看能有什麼新的發現?

(生自由讀課文最後三節。)

生:我發現課文最後一句的寫法和前面“倒抽了一口氣”的寫法一樣,也很形象。

師:好!一起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師:誰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笑聲怎麼可能隨着我回到住地呢?這笑聲其實就是指老人的性格。

師:什麼性格?

生: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性格。

師:“自信”應該能夠理解吧,“豁達開朗”是什麼意思?

生:“豁達”就是很大方吧?

師:有點靠近了。聯繫整篇課文再想一想。

生:“豁達”應該是大度吧?

師:對!聯繫老人說一說。

生:老人在那麼危險的石階上掃路,工作量那麼大,那麼累,已經退休了,可他一點都不在乎,不去計較。

生:“豁達開朗”就是樂觀。這麼險,這麼苦,他都不抱怨,默默地奉獻着,而且說自己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還有花鳥作伴,自己捨不得走。沒有樂觀的精神,誰會這麼做呢?(掌聲響起。)

師:精彩呀!還能從文中的哪句話裏看出老人的豁達樂觀?

生:(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鬆鬆,自在悠閒。明明已經很累很辛苦了,他卻這樣輕輕鬆鬆,自在悠閒,像遊山玩水一樣。說明他對工作很滿意,很快樂,很樂觀。

師:正因爲老人有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纔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峯上風裏來,雨裏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板書。)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好嗎?

(生寫感受。)

師:咱們來交流一下。

生: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讀了《天遊峯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生:讀了《天遊峯的掃路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計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麼,而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好好工作。

生:學了《天遊峯的掃路人》,我想起了一句話:對於一個不滿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生:既來之,則安之!

生:自信快樂生活,踏踏實實做人。

生:樂觀一些,生活永遠都會對你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