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七年級數學《4角比較》評課稿

語文2.28W

一、五點肯定

七年級數學《4角比較》評課稿

1.導入設計比較新穎。執教者通過開場白的自我介紹(來自黃山市的一位選手),多媒體展示一幅黃山山峯的一張圖片,設計了兩條上山的路,問學生從那條路上山更省力一些。通過追問爲什麼,將這個生活問題抽象出了一個數學問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從而揭示本節課課題。通過這種創設情境的方式,對激發學生的探求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非常有必要。良好的學習情境必然會喚醒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必然會帶來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

2.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重難點把握得當。本節課主要圍繞角的大小比較、角的和差關係、角平分線的概念展開,重點放在角的大小比較,難點定位在角平分線的概念的理解,並通過知識的生成,培養學生圖形語言、文字語言以及幾何語言之間的轉化能力。

3.例題的設置有梯度,有新意。比如:已知,如圖1,∠AOC=30°,∠COB=60°,ON、OM分別平分∠AOC、∠COB,求∠MON的度數。課本上本沒有例題訓練,爲了鞏固角的和差運算以及角平分線的概念,執教者挑選了這樣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行鞏固,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完成,真正做到少而精。在此基礎上,對這道題作了適當的變式,讓同學們自主完成下題,已知,如圖1,ON、OM分別平分∠BOC、∠AOC,∠MON=45°,求∠AOB的度數。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逆向思維)。

再如以下題目也很有趣味性,既能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藉助一副三角尺你可以畫出75°、15°的角嗎?在0°到180°範圍內,你還能畫哪些度數的角?試一試!

4.教師基本素養很高。上課時,裴老師教態自然,速度適中,語言清晰,既威嚴又親切,作爲一位男教師有如此的親和力實屬不易。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能運用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教學活動,熟練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而且採用了以活動爲載體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從新課引入到整堂課的組織,延伸到課尾的人性化的作業佈置,小結鞏固,結構嚴謹,安排有序,充分體現他紮實的基本功。

5.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恰到好處。課件製作簡潔精美卻不顯花哨,特別是關於角的疊合我們用常規手段雖能完成,但不便於演示給全體學生,執教者利用PPT中的動畫功能,直觀地呈現了疊合的過程。

二、一點商討

本課時知識點共分爲三大塊,分別是:角的大小比較、角的和差關係、角平分線的概念,執教者在知識的呈現過程中,沒挖掘出三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知識點之間的過渡不自然,有脫節的感覺,沒整體性。下面我談談我對這塊知識的理解及設計思路。本節課的中心話題是角的大小比較,瞭解如何用度量法和疊合法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其實度量法也是一種疊合),得到三種大小關係,這只是一種角的大小的定性的描述。若一個角比另一個角大,大多少呢?由此得到角的和差關係,對角的大小作出定量描述。如何過渡到角平分線的概念呢?角平分線實際上還是比較角的大小,我可以這樣設計:如圖,射線OC是∠AOB內的任意一條射線。你能比較∠AOC與∠BOC的大小嗎?學生會發現這裏大小關係不確定,存在三種可能,這時我通過幾何畫板,將射線OC從邊OA開始順時針方向向OB邊旋轉,同時利用幾何畫板的動態演示功能,顯示∠AOC與∠BOC度數,感受到∠AOC的度數越來越大。而∠BOC的度數越來越小,在這個過程中間,必然存在兩個角的度數正好相等,並且這種情況下的射線OC的位置是唯一的。我們把此時OC的位置作爲這兩個角大小的一種特例,從而引出角平分線的概念。我想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去理解本節課,然後去設計教學,既有利於學生系統有條理地學習數學,又能構建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新課堂教學結構,讓動態生成的課堂涌動生命的靈性。

三、一點建議

課堂上要真正地關注學生。這種比賽課老師對每一個細節都做了精心的預設,甚至可能預設到每一句話該怎麼說,這種“精心”往往導致老師更多的是隻關注自己教學設計。在課堂中,學生多次出現回答的結果及思維方向與教師預設不一致,執教老師總是想方設法強行扭轉學生的思路,想讓他們回到老師的軌道上來,降低了課堂效率,部分學生還感到一片茫然,若我們多去想想學生到底是怎麼想的,問題的癥結在哪裏,這種回答對知識的生成有什麼幫助,說不定學生的錯誤不但不會降低課堂效率,反而成爲課堂上最好的資源,讓同學們對本節課有了更深的理解。其次,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執教者經常打斷學生的發言,在自己精加工的基礎上重複學生的回答,無非擔心學生敘述不夠清晰,怕其餘學生聽不懂,這種現象既是對回答學生的一種不尊重,也無形中剝奪了同學們獨立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不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問時執教者在傾聽表達者的觀點的同時,還要考慮其餘同學的狀態,適時地組織生生互動,這樣的課堂纔是真正的學生的課堂,作爲老師真正成爲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總之,在課堂上教師在課前精心備課的前提下還要做到眼中有學生,學會傾聽,構建和諧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