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9篇

其他5.54K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1

《唯一的聽衆》這篇文章是通過一位音樂老教授裝聾對青年小提琴手進行鼓勵、幫助從而使青年人獲得成功來歌頌人間真情的。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9篇

如何落實新課標精神,體現以生爲本、因學而教的理念,周xx老師執教的《唯一的聽衆》這一課例,給我們以有益的啓示。

一、充分地讀

在初步感悟語言,體味情感的基礎上,周老師讓同學找出老人說的四句話,對這四句話重點品讀、賞讀,以讀代講、以讀促學、以讀悟情、以讀體意,這是教者靈活處理教材,嫺熟地駕馭課堂的一大特色。朗讀不但要有時間保證,更要有明確的要求與指導。不論提出何種要求,採用何種指導方法,有一點總是應該強調的`,那就是要讓學生讀得投入,讀出味道。周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無疑是讓人印象深刻的。

二、靜靜地思

“我發現作者對自己非常失望,對自己評價很低。”“雖然這裏沒有家人的評論,但是我……我發現作者在遇到老教授之前是那樣的懊惱。”“我從‘我暗暗有幾分興奮’知道老教授的鼓勵很有作用,作者鼓起了勇氣。”“‘我心裏洋溢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我感受到小夥子開始有了自信,因爲老教授不但表揚了他,還願意做他的聽衆。”……老師很自然地引導學生聯繫前後來學習文本,揣摩情理;抓住反映“我”心路歷程的句子研讀,以訓練學生思維的全面性、準確性與深刻性。

三、大膽地寫

課堂中最後的寫話練習第三次老人心理活動補白。這不失爲本課的一處精妙設計:既讓學生自主對課堂進行小結,更讓學生在深刻感悟內容、體驗情感後水到渠成地外化表達、昇華,同時也體現了讀寫的有機結合。

本節課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來與大家討論:

應重視學生之間的評價。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表達給予欣賞、鼓勵,這很好,但讓學生之間評價就少了,應將評價權適度地讓學生行使。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2

二期課改在上海全面實施已經第三年了。常常聽到有老師抱怨課文變長了,內容太深了,教學時間不夠用……我想課改中的確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但其中教師的教學理念的轉變顯得尤爲關鍵。怎樣將二期課改的理念轉化爲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爲,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發生,切實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萬老師的這節課給了我許多啓示。

一、深入文本深入學生

《少年閏土》是上海二期課改教材五年級的一篇課文。文章中講述的幾件農村裏的稀奇事對於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較陌生,對於當今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孩子更爲遙遠。如何使孩子能學懂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呢?萬老師根據學生實際,首先把文章的“道”定位在通過教學使孩子體會魯迅和閏土的深厚友情上,因爲孩子之間純真的友情是五年級孩子能夠理解,容易體會接受的。教學中萬老師運用了變序的教法,讓學生找出與課文第一節相對應的內容,並告訴孩子瓜地刺猹並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作者的想像。使我深深感受到萬老師課前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研讀,也使我明白了對文本的正確把握和深入研讀是一堂優秀課的前提。

二、詳略得當注重實效

教學中萬老師從魯迅簡介入手,簡明扼要的幾句話使孩子對魯迅這位大文豪有了初步印象。通過對課文第一節的配畫朗讀,一下子把孩子帶入了那個靜靜的夜晚,對閏土外貌特徵的描述,不僅讓孩子知道寫作中要抓住人物特點來描寫,而且使閏土這個人物在學生心裏更加鮮明生動起來,爲後面的教學內容做好了鋪墊。

“沒有重點就沒有效率。”萬老師的這句話常常在我耳邊響起,語文教學中的面面俱到,煩瑣的內容分析往往佔用了很長的教學時間,因此教學中抓住重點段落展開教學活動,往往事半功倍。就萬老師的這課爲例。課文中講到了四件稀奇事,瓜地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殼,看跳魚兒。教學中萬老師着重抓了“瓜地刺猹”和“雪地捕鳥”兩件事,其餘兩件事情通過不同形式朗讀幫助學生了解。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節約了教學時間,而且使整堂課的重點突出,層次鮮明。

三、深入淺出化繁爲簡

“深文淺教,深入淺出”往往反映出教師的教學功底。記得文章中有“祭祀”一詞,萬老師在教學中並沒有要求學生通過字典來解決,而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一段淺顯易懂的文字直接告訴孩子,爲理解課文內容服務。學生在老師的主導下,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作者與閏土之間的純真友情。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的時候,萬老師設計了閏土與小作者重逢時的對話場景練習,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課堂妙語連珠,氣氛活躍,於輕鬆和快樂中加深了對課文主旨的理解,爲整個課堂增添了神來之筆。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的技巧。在這一切看似自然、簡單的背後,顯示的是萬老師不同凡響的功力。精妙的設計、完美的構思、獨到的領悟,才造就瞭如此行雲流水般的課堂。這,便是一代名師的風采!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3

這次聽課對我來說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也深感到自己的教學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深感不虛此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像這些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聽完學校舉行的評優課後,我被幾位教師的語言深深的吸引住了,教師語言竟有如此的魅力,有的老師擅長設計教學環節,課堂氣氛活躍;有的老師課堂語言豐富、幽默、娓娓動聽,極具感染力。有的課堂緊湊,主題突出,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興趣高漲,而且也令聽課老師連聲讚歎。

二、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

三、本次聽課讚歎、感慨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今後我們要像優秀老師一樣成爲學生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如何才能讓課堂有如此的魅力,讓學生輕鬆度過還意猶未盡?如何讓學生樂此不疲、有說的慾望?通過此次聽課與評課,我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

1、充分調動學生資源,讓學生互學。

2、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說,教學生把話說完整,說得有條理。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希望以後我也能站在這樣的課堂上。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4

《和田的維吾爾》一文以作者多元的視角,向讀者展示了維吾爾鄉村濃郁的西域風情和和田的維吾爾人熱愛生活、豁達樂觀的精神。因此在教學中,陸老師除了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字之美,還引導學生能通過品味語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感受維吾爾鄉村的風情,體會和田維吾爾的精神,教學目標明確,語言訓練到位,“語文味”十足。

老師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拓寬自己的思路,引導他們在掌握語言運用規範的基礎上,更多地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並且在相互合作與獨立思考中提高綜合學習的能力。

因此,在教學中陸老師設計了學生填寫“維吾爾印象”環節,讓他們在體會維吾爾人特點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文字的綜合提煉,很能考驗學生的讀後感悟和語言的捕捉能力。填寫表格後,讓學生藉助表格暢談維吾爾印象,進行語言綜合表述的訓練,並以此提煉“幸福指數”和幸福根源,自然地凝練了中心——熱愛生活。可以說從環節上環環相扣,水到渠成,既提高了學生品味、鑑賞語言的能力,也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感受到和田維吾爾獨特的西域風情,同時提升了他們的價值觀,使他們懂得無論生活怎樣,我們都要以一顆樂觀的心去面對生活。

本堂課比較成功的還在於陸老師對本課“字詞句”的藝術處理。先是對詞語分類認讀,瞭解構詞特點,並詞句相連,進而完成對***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的初步感知,簡潔、高效。

當然課堂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初讀課文,老師讓學生思考:維吾爾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可在接下來的.彙報中,將重點轉到了“維吾爾人的特點”,到課的後半段才又讓學生整理“維吾爾人印象”,感覺教學環節和內容上有些重複,故而讓課堂的尾聲變得倉促。同時讓學生用語言進行“印象”的綜合表述要求有點過高,而且目的性不太明確,很多孩子不知如何講起。

當然“瑕不掩玉”,這堂成功的課使我很受啓發: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加強對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學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師去培養的,他們如何思考也是需要教師去引導的,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感受,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使他們在不斷地感受與思考中逐漸形成更爲高雅的審美情趣、養成更爲深刻的思考習慣,更積極地去探索身邊的世界。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5

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XX老師以歌曲朋友導入課題,讓學生在猜、唱、悟等環節中中體會朋友的真正內涵,在輕鬆愉悅的音樂聲中,導入課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如課堂練筆部分,學生彷彿不是在寫作,而是在對自己的老朋友傾述自己的情感。又如五個小組競賽,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突出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積極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新課程中的一個新理念。XX老師的這節課正好體現了這一理念,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參與交流。比如:林娟老師問: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學生進行美點文追蹤,他們都有較強的合作意識。林老師十分注重師生互動,當學生遇到疑難時,XX老師總是適時地加以點拔與評價,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感受新的理念帶給我們的`快樂。比如:當學生陷入沉默的階段,XX老師讓組與組競賽,還適時點拔:還是組長親自出馬,有共鳴你喜歡詩歌嗎?不是缺少美,而是缺美的眼睛等,我們在這裏真切感受到林老師是學生的真正朋友。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在XX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學會如何交朋友,學會珍惜身邊每一位朋友,爲他們正確的人生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山中訪友》評課稿

走出門,就與含着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好風撞個滿懷。早晨,好清爽!心裏的感覺好清爽!

不騎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嗎?你把滾滾水送向遠方,你弓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唯有你堅持着,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讓我看到了一種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勢。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我發現每一株樹都在看我。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髮長成樹冠,我的手掌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裏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鏡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濁嗎?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詩,是要我與你唱和嗎?你好,白雲大嫂!月亮的好女兒,天空的好護士,你潔白的身影,讓憔悴的天空返老還童,露出湛藍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着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着清澈的禪心,擡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喂,雲雀弟弟,嘰嘰喳喳說些什麼?我知道你們是些純潔少年,從來不說是非,你們津津樂道的,都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6

從“課堂文化”這個維度進行觀察,觀察老師的功力、課改水平、教學藝術的感染力(語言造勢、文味營造、調控能力等)、影響力和精神輻射力;觀察學生參與學習的精神狀態和生命的張力,課堂的民主、和諧與平等,人人發展、全面發展的氛圍等。

1、詹老師從走進課堂開始,始終面帶微笑,語言親切,有親和力,能給學生予鼓舞,有很強的感染力,這本身就是一種課堂文化。

2、創設了4次口語交際的'情境:①學習第6自然段時,讓同桌分角色扮演小松鼠和小主人,此時,他們會說些什麼呢?利用角色的互換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說;②學習第16自然段時,“我們心裏空落落的”,孩子們不易理解,這時創設情境“松鼠沒了,奶奶、爸爸、媽媽、我可能會說些什麼?”讓孩子們有話可說,說得精彩紛呈。③學習“空落落”一詞時,讓孩子們互相交流:自己什麼時候心裏也是空落落的?④讓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和養過的小動物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兒。”

3、老師調控語言靈活多樣:“誰和小松鼠打打招呼?誰來多說幾句?誰會用英語打招呼?”“聲音大一點就更好了!”“很自信!再讀一遍!”“不少同學在書上批註,看來,同學們讀書的習慣非常好!”

詹老師整節課都在努力構建鮮活多元的課堂文化:

1、充滿人文關懷的精神文化:教學設計上,儘量去尋找能讓全體學生參與的、有趣的活動;尊重、關懷每一個學生;關注了學生的個性張揚,有情感的老師和有情感的學生一起交融互動,構築了溫暖如春的精神家園。

2、平等融洽的對話文化:有顯性對話;有隱性對話;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情境。

3、關注課堂生成文化。

4、詩意的語言,文味的營造:老師調控靈活;以讀爲本,讀佔鰲頭,文味濃濃。但整節課中關注全體學生做得還不夠。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7

張老師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下面就這一節課談談我的體會:

一:課堂導入新穎。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課一開始,張老師讓學生齊讀孫雲曉先生的小詩《來到丹麥》。爲後邊的課文學習起到了拉近學生跟安徒生距離的作用,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激發了學生深入學文的探究認識。

二、目標設計恰當。

設計目標如下:1、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想到了什麼。2、有感情朗讀課文。3、轉換角色,體會情感,領會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教育學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三、以讀爲本,感悟語言,激發情感。

教師有對識字寫字的落實,在識字過程中還運用象形字幫助學生理解和書寫,符合新課程標準對識字寫字教學要求。教師用問問題的形式逐步引導學生,第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用一句話概括。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文。然後又用問題走進課文: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可憐?這樣一步步把學生引導重點,非常自然,學生理解的也非常好。

然後又抓住關鍵字詞,讓學生體會情感,例如:冷、雪、黑、一根、一個等等。學生通過關鍵詞進入角色,情感非常到位,教師再逐步的引導學生朗讀,在讀中加深情感,層層深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語文的述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張老師在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了學習,真正做到“以讀爲本”。

四、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引導到位

張老師在情感教育上採取抓住關鍵詞,假設的方式,圍繞“幸福”真假展開,讓學生找出幸福出現了幾次,每一次的第一句話。然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小女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走進她,感受她,由於現實的寒冷、飢餓、孤獨、沒有愛,使她幻想到火爐、烤鴨、聖誕樹、奶奶。可是什麼都沒有,當她又回到現實中時就更冷、更餓、更孤獨,最後死去(後面附板書進一步說明)。讓學生帶着情感,配上音樂再讀課文。點明: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愛!同學之間,人與人之間乃至整個社會都需要愛,教育學生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五、梳理概括,結尾新穎獨特,有創意。

教師用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梳理,非常清晰。最後以讀詩的形式結尾,跟開頭相呼應。昇華了課文的情感教育。

六、評教學板書

這課板書設計合理,言簡意明,就四個字:可憐、幸福,使學生一看就明白課文大意。

七、評教學不足

在這節課中,新課程的理念雖已滲入教學中,但我認爲情感朗讀學生還是把握的不夠,這僅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看法,與大家共勉。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8

我校爲了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力度,引領教師關注學生髮展,潛心研究課程標準與教材教學,營造濃厚的比學趕超的教研氛圍,促進教師努力打造釋放學生潛能的“兩段四環自主互助”魅力課堂,充分發揮實驗國小學科教研基地語文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校際間的教學交流,助推教師的專業成長,4月1日下午舉行新城國小——實驗國小課改領航教師校際教學聯誼專題研討活動,我們全校語文老師有幸聆聽了於燕和錢珊珊兩位優秀教師的精彩課堂——同課異構《山谷中的謎底》,現就兩節課談一談自己的收穫:

如果讓我用幾個字來概括一下兩位老師的課的.話,於燕老師的課“抓的全”,錢老師的課“掘的深”。於燕老師的這節課是一節極爲紮實的常規課,整堂課緊緊圍繞“謎面——謎底——解謎”的思路展開教學,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於燕老師確切把握住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能瞭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當學生對雪松的不屈不撓已有較深的印象後,於燕老師預設了一個小小的辯論“有人讀了課文的第三段以後說,雪松面對風雪,一個勁地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羣膽小的弱者。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用辯論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雪松的頑強,雪松的彎曲策略。

錢老師對課文內容的挖掘深,使得學生的思維都緊緊圍繞着課文內容拓展、發散,學到了紮實鞏固的語文知識,對語言文字有較爲深刻的感受。學生在反覆悟讀中,讀出雪松是在儘可能的去承受大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住的情況下才選擇彎曲。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爲它學會了“彎曲”。錢老師在詮釋“彎曲”這個詞時,不是狹隘的定義爲一種鬥爭的行爲策略,而是拓寬“彎曲”的內涵。“彎曲”不是懦弱,只是暫時的退讓,爲的是尋找機會“反彈”以退爲進。教學時,錢老師思路清晰,引導恰如其分,課堂上精彩生成層出不窮,課上得有條不紊。這節課的魅力所在不單單是錢老師對教學環節獨具匠心的設計,更在於錢老師自身的專業素質,文化修養,以及駕馭課堂的能力都是令我們所折服的。我們也要以這次活動爲契機,進一步實踐我校的“兩段四環,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模式,助推自己的專業成長。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9

這學期我聽了邵老師執教的《詹天佑》,《詹天佑》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爲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章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裏行間流露着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讚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全文圍繞“傑出、愛國”而展開,教學時應以此爲線索,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認爲邵老師的課努力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下面,我簡單談談我聽課後的一些感受。

一、結合背景介紹,縮短人本對話。

本課內容離學生現在的生活現實較遠,因此學生對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原因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邵老師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能結合當時社會背景的介紹,縮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當時詹天佑接受修築任務的壓力之大、困難之大。

二、緊抓句的教學,感悟人格魅力。

在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時候,邵老師緊抓這一段中的句子展開教學,如:引導學生明確過渡句的作用、畫排比句、找詹天佑親自堅持野外工作的句子等,並一一引導學生細細體味,從句中感悟詹天佑的偉大品格,從而感悟到詹天佑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不過,這裏我有一個小小的看法:如學生圍繞詹天佑親自堅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談體會時,有一生說從中可以看出詹天佑的愛國品質,這時邵老師給予了否定,我個人的看法是,學生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因爲詹天佑所有一切的行爲動力應該是來源於他那強烈的愛國心,也正應該是這強烈的愛國情感才支撐着他克服修築鐵路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如果在這一段的教學中,老師能讓學生說說哪些句子更令自己感動,說說原因,可能學生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心目中構築詹天佑的真實形象,情感體驗也能得到更主動地調動,這時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些令自己感動並受自己所喜歡的句子,學生肯定能借助聲情並茂的朗讀達到與文本內容的更好溝通,從而更真切地受到詹天佑人格魅力的感染。

三、注重實踐訓練,體會創新品格。

在教學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邵老師採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不過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這樣會比老師讓學生拿着自己畫在紙上的示意圖進行評議看得更清楚些。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這也是在鐵路修築史上的首創,我覺得邵老師在教學時對這一點強調不夠。教學時,邵老師讓學生示範演示了“人字形”線路的行駛辦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難點。這時候如果能對學生的演示進行更細緻地指導,那會更有助於學生的理解。比如讓學生先站板畫出“人”字形示意圖,再用一支帶有兩個不同顏色的鋼筆頭的鋼筆上臺演示,效果可能會更好。在這一過程中,就可以很明瞭地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感悟到詹天佑偉大創新品格。

四、恰當使用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在一堂離學生實際生活年代比較遠的課堂中,老師能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顯得尤爲重要。邵老師在多媒體的使用上,內容不多,但有節有序。如兩種隧道的開鑿辦法和“人”字形線路的設計的動畫課件展示,遠勝教師枯燥的千言萬語,這樣的課件展示不僅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看得真切,感得真實,更有助於學生透徹理解課文的難點,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合課堂拓展,昇華情感體驗。

當邵老師教學到外國人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人”字形線路都讚歎不已時,讓學生也來說說:你會怎麼稱讚詹天佑?不僅昇華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還注意了學科間的聯繫,使學生能得以學以致用。

總之,邵老師所上的這節課是很成功的,其中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數不勝數,還是留待今後的工作中慢慢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