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嶽麓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第1單元第5課試卷

歷史2.46W

一、單選題

嶽麓版高中歷史選修四第1單元第5課試卷

唐太宗在位期間,反覆強調“存百姓”的思想。下列各項政策舉措,能夠體現他這一思想的是

①重用魏徵 ②休養生息 ③慎用刑法 ④完善科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唐太宗對中外交往採取積極友好的態度,對中外文化採取開放的政策。他在位期間能體現這一思想的重大舉措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鼓勵外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與中國人通婚

③大力推行道教

④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經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下列對文成公主入藏所起到的歷史作用敘述正確的是

A、加強了唐對吐蕃的管轄

B、促進了吐蕃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C、唐與吐蕃已經“和同爲一家”

D、松贊干布歸附唐朝

如果生活在唐太宗時期,我們可以看到的場景有

①囹圄常空,馬牛遍野,外戶不閉,糧價低廉

②來自吐蕃的貴族子弟在長安學習漢族文化

③很多外國人在中國居住、學習、做官

④士人信奉“物皆有理”,“格物致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唐太宗打敗突厥以後,在其故地設置羈縻府州。下列有關這一制度的評述正確的

①對民族地方的直接統治方式

②由少數民族首領擔任都督、刺史

③都督、刺史官職可以世襲

④其居民不編戶籍,不上貢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唐太宗說:“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反映出

A、民貴君輕的思想 B、農業爲本的思想

C、君治爲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

唐太宗在其六十大壽上勸告官員:“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對這段史料的認識不恰當的是

A、意思是爲官者要做到無功不受祿,取本分之財,不貪不沾

B、提醒官員要謹言慎行、克己清廉

C、這是唐太宗告誡爲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D、反映了唐太宗希望官員認識到爲官者是人民的公僕,要爲人民服務

唐太宗說:“以史爲鏡,可見興亡;以人爲鏡,可見得失。”他在位期間能體現這一思想的重大舉措是

①反覆強調“存百姓”思想,勵精圖治 ②任用賢臣,善於納諫

③戒奢從簡 ④輕徭薄賦,勸課農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他在位期間,體現這一思想的著名事例是

A、昭君出塞 B、唐蕃和親

C、遷都洛陽 D、澶淵之盟

唐太宗的主要政績包括

①重用人才

②善於納諫

③完善科舉制

④不奪農時,輕徭薄賦

⑤減輕刑罰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唐太宗以“民爲邦本,本固邦寧”爲治國理念。爲此,在社會民生方面,他強調

①無爲之治,天下息兵 ②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③仁義爲本,慎用刑法 ④選賢任能,虛懷納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

唐太宗治國的思想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材料中不能體現出他的.“民本”思想的是

A、“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爲本,人以衣食爲本。凡營衣食,失以不時爲本”

B、“夫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乃可致耳。若兵戎屢動,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C、“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爾方爲人主,可不畏懼”

D、“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常守富貴”

《新唐書 魏徵傳》記載:徵見秦王(李世民)功高,陰勸太子(李建成)早爲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爭吵)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早從徵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材料反映

①唐太宗任人唯賢

②魏徵爲人剛直,敢於說實話

③唐太宗尊重魏徵的意見

④魏徵在唐太宗奪取政權中發揮重要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唐太宗統治時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點是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國家統一

B、民族政策開明

C、尊重少數民族地區

D、中原文化遠播少數民族地區

貞觀後期, 唐太宗有了一些變化,魏徵發現他“漸惡其言”。貞觀十六年,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象。導致唐太宗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智力衰退又不願虛心納諫 B、權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約

C、驕傲自大,不思進取 D、國力強盛且無外部威脅

  二、非選擇題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貞觀元年李世民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此後多次指示臣下:“國家法令,惟須簡約”,“不可輕出詔令”。“若不常定,則人心多惑,奸詐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後怒殺大理丞張蘊古和交州都督盧祖尚以後,又再三追悔,自責思慮“不審”,甚至斥責臣僚們不該不加諫阻,以致錯殺了人,因此當時雖然已有“三複奏”,即死刑執行前應向皇帝請示三次的規定,但他認爲並沒有解決問題,於是又規定了“五復奏”、即決前一日、二日復奏,執行之日又三複奏的制度。並且規定:“自今門下復理,有據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錄狀奏”。

材料二“爲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

——《論君道》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點。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對當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