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2017--2018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選修三課時試卷

歷史2.41W

一、單選題

2017--2018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選修三課時試卷

20世紀20年代,凡爾賽體系有過兩次重大調整。這兩次調整分別是

A、道威斯計劃、《洛迦諾公約》

B、道威斯計劃、《非戰公約》

C、魯爾危機、《洛迦諾公約》

D、《洛迦諾公約》、《非戰公約》

1927年6月,法國外長白里安向美國國務卿凱洛格建議法美締結一項永不相互交戰的條約,但美國對白里安的態度反應冷淡,主要爲了是避免( )

A.捲入法國在歐洲的糾紛

B.引起英國的強烈抗議

C.造成法美結盟的既成事實

D.刺激德國的擴軍備戰

該條約的簽訂,是協約國在政治上承認德國作爲一個平等國家的前提下,在歐洲安全問題上對凡爾賽體系所做的一次重大調整。該條約是

A、《拉巴洛條約》

B、《非戰公約》

C、《凡爾賽和約》

D、《洛迦諾公約》

維護世界和平是國際聯盟的基本任務之一,史學界有人認爲通過國聯不可能實現這一目的,原因在於

①國聯的盟約有明顯的缺陷

②國聯從一開始就在大國的操縱之下

③美國沒有參加國聯

④國聯後來吸收一戰的戰敗國爲成員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46年,在國聯最後一次會議上,創始人之一羅伯特·塞西爾勳爵總結說:“國聯是一個偉大的實驗。”下列各項中,對這一總結理解不確切的是

A、國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國際組織

B、國聯第一次建立“集體安全”機制以維護和平

C、國聯維護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D、國聯是英法主導的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國際組織

《非戰公約》是一戰後維護世界和平的嘗試,但其未能制止世界大戰的爆發,最主要的原因是

A、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B、限制了國家的戰爭權

C、對廢棄戰爭、維護和平沒有規定明確的責任

D、沒有涉及裁軍問題

1925年10月,英、法、德等歐洲七國簽訂的《洛迦諾公約》

①違背了《凡爾賽和約》的規定

②暫時緩解了歐洲的安全問題

③改善了法德兩國之間的關係

④有利於恢復德國的大國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道威斯計劃規定:“任何外國組織均不得妨礙德國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

A、法國單獨佔領魯爾地區

B、德國可突破凡爾賽體系

C、國聯無權干涉德國經濟

D、法比兩國從魯爾地區撤軍

國際聯盟成立後,曾對當時的國際事務作出過一定的處理。下列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A、在維護世界和平、制止侵略方面一直髮揮作用

B、九一八事變後,嚴厲制裁了日本的侵略行徑

C、對法西斯侵略行徑姑息縱容

D、成了被法西斯國家操縱的工具

《國聯盟約》第22條規定:“在現代世界的緊張形勢下還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指的是從同盟國手中獲得的殖民地居民)……這些民族的監護應該委託給那些先進民族,即因其資源、經歷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擔這一責任的民族。”下列對材料的理解錯誤的是

A、並非針對列強所佔的全部殖民地

B、體現了國聯“集體安全”的原則

C、與民族自決的原則背道而馳

D、實質是一種變相的殖民統治

下列條約中,有利於維護20世紀20年代歐洲和平的是

①《日內瓦議定書》

②《拉巴洛條約》

③《凡爾賽和約》

④《洛迦諾公約》

⑤《非戰公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下列各項符合國聯盟約基本規定的是

①國聯成員國承擔“不從事戰爭之義務”

②國聯成員國應實行裁軍

③對於發動戰爭的國家,國聯成員國應加以制裁

④對一戰戰敗國的殖民地由國聯委託“先進國家”進行統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爲什麼《非戰公約》對侵略者沒有強大的約束力?

A、《非戰公約》根本對列強毫無約束

B、列強各自“保留條件”,爲其以後發動戰爭埋下伏筆

C、《非戰公約》不尊重和平

D、《非戰公約》沒有提出“放棄以戰爭作爲國家政策的工具”

《非戰公約》第2條:締約各方同意它們之間可能發生的一切爭端或衝突,不論其性質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處理或解決。由此看出其進步性在於

A、避免了戰爭的發生

B、約定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國際爭端

C、成爲“二戰”後成立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德、日戰犯的重要法律依據

D、消除了各國間的矛盾與衝突

“一戰”後,爲解決凡爾賽會議沒有解決的歐洲安全問題簽訂的條約有

①《洛迦諾公約》

②《非戰公約》

③《九國公約》

④《四國條約》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從國際法角度來看,《非戰公約》強調了不侵犯原則,其表現不包括

A、締約各方斥責用戰爭來解決國際糾紛

B、用和平方法處理可能發生的一切爭端或衝突

C、廢棄用戰爭作爲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原則

下列對《洛迦諾公約》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是在歐洲安全問題上對《凡爾賽和約》的調整

B、促使歐洲國際關係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

C、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D、德國完全擺脫戰敗國地位,成爲政治大國

下列關於《拉巴洛條約》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以平等互利爲基礎

B、實現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的和平共處

C、打破了西方國家孤立蘇俄的企圖

D、爲蘇德世代友好提供了保障

《非戰公約》簽訂的影響有

①限制了國家的戰爭權

②奠定了“侵略戰爭是國際犯罪”的國際法的法律基礎

③爲二戰後審判德日戰犯提供法律依據

④涉及裁軍問題

⑤制定實施公約的辦法和制裁違約國的措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國聯盟約》規定:“殖民地及領土於此次戰爭之後不復屬於從前統治該地之各國,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於今世特別困難狀況之中,則應適用下列之原則:即將此等人民之福利及發展視爲文明之神聖任務”。爲實現這一神聖任務,國聯認爲最合適的途徑是

A、民族自決 B、集體安全 C、維護和平 D、委任統治

二、非選擇題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一在洛迦諾會議上,英國首相奧斯汀·張伯倫宣稱:“大不列顛對這一問題恰恰是極爲重視的……如果德國不是同時加入國際聯盟,締結公約就無從談起。”

——讓·巴帶斯特·迪羅塞爾《外交史》

材料二法國在洛迦諾會議上,堅持援引《國際聯盟盟約》第十五、十六條,“如果德國進攻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充,不論國際聯盟能否認定德國爲侵略,法國都可進行幹步。”……法國在洛迦諾公約中同意保西不保東實出無奈,非爲引德東進。”

——阿貝農《和平大使》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和法國在洛迦諾會議上對德政策的不同之處。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法國在洛迦諾公約中“同意保西不保東”的主要影響。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一1918年3月15日,根據列寧的'建議,全俄蘇維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會以壓倒多數批准了《佈列斯特和約》。3月17日,《佈列斯特和約》也經德國批准並開始生效。《佈列斯特和約》使蘇俄喪失了100萬平方公里、相當德法兩國領土總和的土地,將近5000萬人口,損失了煤佔全國90%、鐵礦佔73%、工業設備佔全俄的1/3、鐵路的33%,還有大量賠款。

——王繩祖主編《國際關係史》第四卷

材料二1922年4月16日,德國、蘇俄在熱那亞近郊拉巴洛簽訂了《拉巴洛條約》,該協定共六條,主要內容是:(一)相互放棄要求賠償戰爭費用、戰爭損失及戰俘費用的權利。(二)德國放棄因俄國實行國有化對德國國家財產和私有財產造成損失的賠償要求,但以俄國也不給予第三國同類賠償爲條件。(三)兩國立即恢復外交關係和領事關係。(四)兩國根據平等互利和最惠國原則建立貿易和經濟關係。締約後,1922年德國對蘇出口增加1倍多,從蘇進口增加了13倍。列寧認爲它體現了“兩種所有制的真正平等”。

——王繩祖主編《國際關係史》第四卷

(1)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蘇俄、德國先後簽訂《佈列斯特和約》和《拉巴洛條約》的不同背景。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拉巴洛條約》的突出特徵及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個國家的代表在巴黎作爲創始國簽訂了《關於廢棄戰爭作爲政策工具的一般條約》,即《非戰公約》,主要內容是:締結各方“斥責用戰爭來解決國際糾紛,並在它們的相互關係上,廢棄戰爭作爲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締約各方之間“可能發生的一切爭端或衝突,不論其性質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處理或解決”;任何國家只要同意本公約的內容都可加入.該公約於1929年7月25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者共計63個國家

——摘編自吳於廑、齊世榮主編《世界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日內瓦公約》是1864年至1949年間在日內瓦締結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一系列國際公約的總稱.包括:戰地公約、海上保護、戰俘待遇、保護平民等.其中1949年日內瓦第4公約,有159條正文和13個附件,主要內容是:處於衝突一方權力下的敵方平民應受到保護和人道待遇,包括准予全離境,保障未被遣返的平民的基本權利等;禁止破壞不設防的城鎮、鄉村;禁止殺害、脅迫、虐待和驅逐和平居民;禁止體罰和酷刑;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榮譽、財產、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應受到尊重;禁止集體懲罰和扣押人質等.

(1)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非戰公約》.

(2)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日內瓦公約》體現的主要原則以及與《非戰公約》內容的主要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