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2016年秋季期廣西玉林市高二年級期末質量評價檢測題 歷史試卷

歷史2.11W

一、選擇題

2016年秋季期廣西玉林市高二年級期末質量評價檢測題 歷史試卷

國學大師錢穆認爲,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爲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後一段落爲秦以後之郡縣政治”。下列對這兩大“政治”理解正確的是

A. 都屬於地方制度,不利於中央集權

B. 都以血緣爲紐帶,實現了高度集權

C. 前者是貴族政治,後者是官僚政治

D. 都順應歷史潮流,維護了封建統治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改造當時的中國社會中,最能體現把西方政治學說與當時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的措施是

A. 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

B. 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C. 宣佈國內各民族平等

D. 規定國家的主權屬於國民

“在這樣一種深厚的文化積澱之上,中國在選擇政黨制度時必然要尋求一種與之相適應的、符合中華民族‘和合’文化傳統的政黨制度,於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應運而生。”這一觀點旨在說明新中國政黨制度的形成

A. 符合傳統文化內涵

B. 是民主革命實踐的產物

C. 是生產關係變革的需要

D. 是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的要求

20xx年美副總統喬·拜登爲美國外交的“新規”定調稱:“我們將交往,我們將傾聽,我們將磋商。美國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國。”美國的外交“新規”表明了

A. 二戰後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已逐漸收斂

B. 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已經形成

C. 國際多極化趨勢下美國霸權地位的喪失

D. 美國外交政策受到世界局勢變化的影響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治圖說》描繪了制瓷業的20道工序;景德鎮的《浮樑縣志》又記載了22種制瓷業工種。這些記載能說明當時中國製造業

A. 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B. 實現了流水作業

C. 專業化程度大大提高

D. 分佈區域較狹隘

1961年,我國開放了集市貿易41437個,1962年爲38666個,在大中城市也相繼出現了一些農副產品的自由市場。下列對這一舉措解讀正確的是

A. 目的是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

B. 政府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

C. 解決了市場機制的運用問題

D. 阻礙了城鄉市場的一體化

據統計,1760~1780年,英國農業增長率爲每年0.1%;1780~1801年則爲0.8%,同期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爲1.4%,工業年增長率爲2%。這說明當時英國

A. 農業在經濟中的地位下降

B. 對外貿易促進了經濟發展

C. 已由農業國轉變爲工業國

D. 工業化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斯大林在談到羅斯福新政時說:“美國人所追求的目的,是從經濟紊亂、經濟危機的基礎上產生的。美國人希望不改變經濟基礎,而在私人資本主義活動的基礎上擺脫危機。”材料旨在說明羅斯福新政

A. 改變了美國的經濟結構

B. 大力發展私人壟斷資本主義

C. 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D. 找到了消滅經濟危機的方法

中國古代醫術,亦稱“仁術”,醫學家在行醫過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標準作爲行醫準則,如唐朝的孫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這反映了古代中國醫術

A. 注重於調適病人的心理

B. 浸潤了儒家文化的價值觀

C. 以儒家思想爲理論基礎

D. 受到封建倫理道德的約束

洪仁?在《資政新篇》中主張:“外國有禁賣子爲奴之例。家貧賣子,只顧眼前之便,不思子孫永爲人奴,大辱祖考……故準富者請人僱工,不得買奴,貽笑外邦。”從材料中可知洪仁?主張

A. 衝破封建等級關係

B. 消除社會不平等現象

C. 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D. 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

“自嚴氏書出,而物競天擇之理,釐然當於人心,而中國民氣爲之一變”。“天演、物競、天擇、淘汰、適者生存”等新名詞成爲最流行的字眼。有的學校以《天演論》爲教材,有的教師以“物競、天擇”爲作文題目,有的人乾脆以“競存、適之”等詞彙給自己家中子弟取名。對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解讀不正確的是

A. 民衆崇信“進化論”思想

B. 革命派通過媒介廣泛宣傳

C. 民族危機下國人思想啓蒙

D. 深受近代西學東漸的影響

英國學者韋爾斯認爲:“他們反對教皇不僅因爲他是世界的宗教領袖,更是一個富有的世俗君主。”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本質是

A. 反教皇的`宗教鬥爭

B. 新教反世俗君主的運動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統治的政治鬥爭

二、連線題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早期在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新文化,是一種有科學含金量的理性文化,它接通古今,使新文化有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根基。這種文化在當時歐洲是最爲先進的,爲歐洲向近代文明和強勢文明的過渡奠定了基礎。

——朱孝遠《人文主義者的政治使命和文化》

材料二:世人皆欲殺,法國一盧梭。民約開新篇,君威掃舊驕。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蔣智《盧梭》

材料三:這是一場自覺地把個人從傳統力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運動。它是一場理性對傳統、自由對權威、張揚生命和人的價值對壓制生命和人的價值的運動。這場肇始於1917年,有時亦被稱爲“新文化運動”、“新思想運動”、“新浪潮”的新運動,引起了中國青年一代的共鳴,被看成是預示着並指向一個古老民族和古老文明的新生的運動。

——胡適1933年在芝加哥大學的演講

(1)根據材料一,指出“文藝復興新文化”的特點,並分析這種“新文化”是如何爲歐洲“向近代文明和強勢文明的過渡”奠定基礎的?

(2)材料二讚頌了盧梭的哪些思想?並簡要分析這些思想與“全球革命潮”的關係。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這場“古老文明的新生的運動”爲什麼會引起“中國青年一代的共鳴”?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市東城區部分地區地名演變情況

明清時明

清末民初

建國初期

王府大街

莫瑾循

①大街

王府井大街

人民路

王府井商業步行街

江米巷

Legationstreet(使館街)

東交民巷

反帝路

東交民巷

臺基廠二條衚衕

俱樂部路

臺基廠二條

永革路二條

臺基廠二條

EastMarket(東市場)②

東單菜市場

東單菜市場

東方新天地商場③

注: ①英國人,《泰晤士報》駐華記者,長期擔任北洋政府政治顧問。②1917年由法國人建立,有大量外國商品銷售,是當時京城少有的“高檔購物中心”。③21世紀初合資興辦的亞洲最大的綜合性商業建築羣之一。

以“近現代歷史發展與地名變化”爲主題,對錶中所體現的一個或多個信息進行解讀(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兵操的出現標誌着西方近代體育的傳入,也是中國近代體育的先聲。19世紀中葉,清政府的新軍改用洋槍洋炮,並聘請洋人充任兵操教練訓練軍隊。1903年清政府頒佈的《奏定學堂章程》中規定學校體操以兵操爲主。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認爲,體育就是“軍國民教育”,學校體操課應以兵操爲主。一戰結束後,實行軍國民教育的德國戰敗,人們感到軍國民主義教育沒有前途;五四運動中,學校以兵操爲主的體育課受到進步人士的譴責,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都自行廢止兵操;1922年北洋政府依照資產階級教育家爲主幹的全國教育聯合會制定的草案,頒佈《學校系統改革案》,正式把兵操課改成體育課。從此,學校體育中兵操被廢止,代之以田徑、體操、球類等運動,學校體育朝着更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

——摘編自方誌遠《中國文化史》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國的兵操訓練在一戰前後各有什麼特點?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代中國兵操變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