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彙編8篇

教育2.87W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1

我們班的孩子非常熱衷於建構區的材料,每每區域活動時間那裏總是客流不斷,平日裏短短的過渡時間,孩子們也總要去擺弄、欣賞一番。男孩子喜歡搭建不同款型的軍事武器、建構各種堪比著名建築的建築物,女孩子則偏愛搭建無所不能的魔法棒以及能夠捕捉美麗瞬間的照相機。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彙編8篇

在開始玩之前,他們會爲自己的創作“儲備”足夠多的材料;在玩的過程中,專注於兩手之間的作品,完全不在意自己是蹲着還是席地而坐。我常常會被孩子強大的興趣和專注度所折服,但是問題也由此產生:孩子們過於的專注常常忽略自己在搭建時碰掉的玩具、急於把作品移至展示臺卻忽略腳下被踢開的積木。在結束活動的時間,孩子們爲了保護自己的作品都不捨得離開展示臺附近,根本就忘記了還有積木被遺留在建構基地上。“不是我玩的”積木便由此產生。

當面對如野花般零星在地的積木,我們很難再辨識出這是誰拿到這裏來的,如果問“是誰玩的”,得到的答案無疑是“不是我玩的”,所以這樣的查案似的問題基本是過場話!前期,我們的策略是要求“但凡進入建構區遊戲的幼兒都要一起收拾”,但時間長了,便發現每次在那裏收拾的總是幾張同樣的臉孔,有時甚至他們沒有去玩過,也會因着“喜歡收拾”而積極的加入其中,而一些真的玩了卻不想收拾的孩子便理所當然的不收拾了。對於此可以看出隨着孩子的成長,收拾問題是有着不同原因的。那些“喜歡收拾”的孩子多半是基於小班時良好整理習慣的養成以及滿足當下被老師認可而獲得成長滿足感的心理需求,而那些不收拾並推脫說“不是我玩的”孩子,

一是因爲他們收拾物品的習慣沒有養成,

二是因爲他們在對物品的歸屬意識上很明確,如“這不是我帶來的玩具!”,

三則有可能是他們責任感的萌芽相對晚些。由此,我所想到並實施的策略基於“行爲後果法”產生的——把沒有被收拾的玩具送走!目的是讓幼兒感受不收拾玩具,玩具會越來越少,以至於不能玩充分玩的後果。一些敏感的孩子很快就瞭解了教師行爲的目的,表現出不捨之情,但一些男孩子更關注教室裏還有幾箱玩具,這一點也體現出了幼兒思維方式的差異。所以,我意識到這一行動需要持續一段時間來進行!接下來,我期待着孩子們良好行爲的出現,能夠有多一點對集體物品的責任感!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2

第一,給孩子創設自主閱讀的氛圍。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個性,他們喜歡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純真而又豐富的內心世界。作爲家長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孩子現有的知識經驗和個體差異,在家裏給孩子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爲孩子提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經驗。鼓勵孩子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第二,教孩子學會觀察圖畫進行閱讀。

因爲很多繪本故事以圖畫爲主,文字少,這就給孩子的閱讀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恰好,孩子的思維直觀性強,沒有侷限性,不受外部干擾。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對圖畫中的人物、動物的表情、對話、心理活動進行猜想,盡情的想象圖中的內容和情節發展,然後進行講述。隨着孩子認字量的增加,家長可以藉助文字幫助孩子解讀故事。

第三,在情感互動中進行親子閱讀。

圖畫書具有情感教育的功能。很多圖畫書中都蘊含着一定的情感色彩,給人留有想象、思維的空間。一本書,就連大人一眼看上去有時都看不出什麼意思,多看幾遍才能品味出其內容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蘊含的教育意義,這就是繪本書的特點。也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以身示範,爲了孩子,讓我們自己首先喜歡圖畫書,與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因爲很多孩子都有喜歡纏着媽媽講故事的習慣。對孩子來說,媽媽給他們講故事聽,是一種情感享受。近距離的聽父母講故事,相互間傳遞着美好的情感,在溫馨的氣氛中共同講述,一起感受圖畫書給人帶來的人生啓迪和震撼。仔細想想,我們每個做媽媽的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媽媽講的故事中安靜的入睡,媽媽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臉蛋,輕輕的給他(她)蓋好被子,這種感受和意境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第四,建立閱讀檔案。

1、以文字記錄爲主,家長用寫日記的方式記載今天與孩子共同閱讀了什麼內容,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及在閱讀中提出的問題和對故事的感受。記錄下幼兒的想法和需求等信息,能夠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個別需求,並且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給予幼兒反饋。

2、影像資料主要是指照片、錄音帶和攝像帶。它們能提供幼兒語言發展的豐富信息,如一份有幼兒複述故事、大聲朗讀自己的故事、練習兒歌的錄音帶,對幼兒、老師和家長來說,都是非常有力的語言發展證據。家長因經常爲幼兒閱讀活動照相或攝像,拍攝的時候,要簡短記錄所拍的內容或物體,包括日期、場所、幼兒的姓名以及每一個場景的特殊地方。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3

在教完一堂課、組織完一次遊戲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持、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等。然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的信息寫“修改建議”,如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或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等,從而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在組織幼兒《吹泡泡》的遊戲活動中,我進行提問:你剛纔在玩吹泡泡遊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一般比較關注泡泡的形狀大小和數量,這時我有意提問幼兒:那你們是拿什麼形狀的泡泡器吹的?發現泡泡是什麼顏色的?於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於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顏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兒在遊戲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發現了由於氣流不足,泡泡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未能癒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因此是橢圓形的。

課後,我進行了思索,我覺得在此活動中應重點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此外,作爲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我,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還要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4

小班幼兒入園初期,焦慮現象比較嚴重。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表現可謂五花八門。有的表現爲大聲哭鬧,有的表現爲冷漠抗拒。如何克服幼兒入園焦慮,促進其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是新學期擺在小班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我班有一個焦慮特別突出的小女孩叫格格,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孤僻,不善交往。入園好多天了她總是跟在老師後面,不喜歡和別的孩子玩。無論是集體活動的時間、戶外運動的時間,就連孩子們最喜歡的區角時間,她的注意力也不會被轉移,總是跟在老師的身後,抓着老師的衣服什麼區域也不選,什麼也不玩,這該怎麼辦呢?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班的老師合力研討,決定將關注的目光多投向她一點,等待介入的時機。

今天上午區角時間,格格照樣跟在我的身後,我推着流動區域“我愛吃水果”的小推車走到圖書屋,看到佳茵正在看書,我問:“佳茵你喜歡吃什麼水果啊?”佳茵說:“我愛吃蘋果”。當我轉身時,發現格格手裏居然已經拿着佳茵的照片了,我感到時機到了,順勢問格格:“佳茵說她喜歡吃蘋果,你說她的照片應該插在哪個盒子裏?”格格想了想,把照片插到了蘋果組裏。接下來我們又走進了好幾個區域,問了幾個小朋友,她來投放照片。當我們倆走到張博文身邊時,我故意等待了一會兒,格格看我沒問,竟然主動地去問了,雖然聲音有點小,但是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我立刻抓住時機,對格格進行鼓勵。格格說話的聲音真好聽,小朋友和老師都非常喜歡你。我推着水果車,帶她來到小醫院,我用鼓勵的眼神看着格格,繼續選擇等待。格格終於大膽的開口:“樂樂,你喜歡什麼水果?”頭戴護士帽的樂樂擡起頭,說:“我喜歡吃香蕉。”格格取出樂樂的照片插進“香蕉組”。接下來的區域活動,格格變得積極了起來,每次都會早早吃完水果去排隊,提問問題並將幼兒的照片分組。在以後的幾天裏,她都很喜歡玩這個區角,並且和小朋友的交流越來越輕鬆。

幼兒園的教育更多的時候是隨機的。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重要平臺,它以社會角色、職業體驗等爲主要形式,強調幼兒互動能力的培養和角色的扮演,合理運用區域活動,幫助幼兒敞開心靈,融入玩伴中,獲得更多的交往。通過格格的轉變,我更加意識到了教師不但要把握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還要善於把握活動介入時機,抓住有價值的切入點給予幼兒引導,在遷移默化中對幼兒進行社會性的塑造與提升。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5

幼兒園應以遊戲爲主要活動。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幼兒離不開遊戲,並且幼兒具有親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遊戲更是獲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及時的鼓勵、適當的表揚、自然的引導,都能使幼兒從中獲得用心愉快的情感體驗。

如:戶外活動時,我們組織小朋友參觀了公園裏的動物園,回來後,根據孩子們的意願,我在班上開展了沙上建構活動"動物園"。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遇到的問題還真不少,劉佳音說:"朱老師,動物園裏沒有動物怎樣辦呢?李樂晨、王玉萍、王豔玲幾位女孩子說:"朱老師,我們沒有東西蓋小動物的房子怎樣辦呢?"陳慶潤說:"老師,沒有海豚和海獅的家怎樣辦呢"應對小朋友的這麼多的"爲什麼",我鼓勵他們自我去嘗試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第二次活動時,我發現劉佳音帶橡皮泥來做小動物;李樂晨、王玉萍、王豔玲等幾個女孩子帶來一大筐積木來給小動物蓋房子;陳慶潤帶來一個空的塑料油桶,埋在沙地裏做海豚和海獅的家。當然,這幾個問題解決了,在活動中,他們又會遇到新的問題。不論他們提出什麼問題,我總是引導他們自我想辦法解決,只有在他們確實需要幫忙時,纔給他們適宜的指導。久而久之,他們再遇到:玩沙時,工具不夠用了、沙上建構時找不到適宜的替代物、活動中某一幼兒不留意把沙或水灑到另一幼兒身上了、沙上建構時小朋友們快完成的作品被一個頑皮的幼兒碰到了……等等問題時,我們就再也不用愁了,因爲他們明白就應如何解決。

人的一生會碰到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處理,在幼兒期我們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小問題鼓勵他們解決、處理,使其看見問題肯動腦筋解決。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很有用的。在沙水遊戲活動中,他們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總是支持、鼓勵幼兒按自我喜歡的方式去玩沙玩水,玩什麼、怎樣玩由孩子們自我決定,給了孩子寶貴的發展機會,使他們學會處理與同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學會了交往技巧。讓孩子們在沒有外力的狀況下能簡單愉快地嘗試探索玩耍。

沙水遊戲是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最貼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最爲幼兒所喜愛。透過沙水遊戲,能夠讓幼兒鍛鍊肢體,訓練思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也在遊戲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也能夠說幼兒是在遊戲中成長的。

因此,在組織活動時,不妨在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老師要敢於放手並鼓勵幼兒自我想辦法解決衝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潛力和職責感,還能夠使幼兒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6

記得第一次見到寬寬的時候,瞬間被他的“俊俏”融化了,世界上竟然有這麼漂亮的小孩,他的臉蛋白白淨淨的,大眼睛撲閃撲閃的,小鼻子略有一點翹,小嘴巴微微一笑像一彎恬靜的'月牙。再看一下穿着打扮,一身帥氣的牛仔服,手裏還握着一輛小汽車。奧?!原來他是一個小男孩呀!他小心翼翼的跟在爸爸媽媽身後,不太愛說話,我覺得他是一個有些靦腆卻很乖的孩子,讓人心生憐愛。

“老師,我的眼睛癢”

一天早上,媽媽來送寬寬,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不想離開媽媽!可是她並沒有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樣,抱着媽媽的腿,哭着不讓媽媽走。相反他很乖的和媽媽說了再見,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直揉着自己的眼睛。於是我蹲下去問他:“寬寬,你怎麼啦?”寬寬努力地抑制住眼淚說:“老師,我的眼睛癢!”我說:“寬寬,是不是想媽媽了?”寬寬卻堅強的對我說:“不是,我的眼睛癢!”接着用手使勁抹了抹眼睛!我抱過他,說:“老師就是你幼兒園裏的媽媽呀!”

他是多麼堅強的寶貝啊!明明就是想媽媽想哭嘛,卻還那麼的懂事,堅強的想哭都不讓老師知道!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有的人喜歡隨意表露自己的喜怒哀樂,有的人卻比較含蓄。我們應該瞭解孩子的性格脾氣,更好的引導他,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老師,你的手鐲斷啦!”

聽寬寬的媽媽說,寬寬在家喜歡讓媽媽摟着睡覺,是斷奶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其實,寬寬在幼兒園也喜歡讓老師“摟”着他,上午的時候一有時間就跑來告訴老師:“老師,今天中午你摟着我!”開始的時候,我就認真的和他點點頭,中午就坐在他的牀邊。後來,我就告訴他,“寬寬,你是大孩子啦,不能老讓老師摟着睡啊!”他就微笑着點點頭。

記得一天中午,我坐在他的牀邊哄他睡覺,他抓着我的手說問:“老師,這是什麼呀?”我說:“這是手鐲啊,戴着好看的。”接着他又說:“老師,你的手鐲怎麼斷啦?”(我的手鐲中間有個缺口,方便戴進去)我說:“這個不是斷了,是因爲老師的手太大啦,鐲子太小了,更方便戴進去啊!”他又很認真的告訴我:“老師,我媽媽也有,我媽媽的沒有斷!”

他是多麼認真的寶貝啊!我想生活中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吧。不需要我們刻意的去引導他們,讓孩子去探索,生活中簡單的小事物就會讓孩子學會了認真細緻的觀察。

“老師,我要坐着尿尿!”

一天,寬寬跑來說:“老師,我要拉粑粑!”我笑着說:“好的,去吧!”接着我就拿着廁紙跟着他去了衛生間。他坐在馬桶上衝着我笑。一會兒,我們班的雯雯跑來了,說:“老師,我要尿尿。”於是我幫她退下褲子,把她扶到馬桶上。這時,寬寬就問我啦:“老師,雯雯也拉粑粑嗎?”我說:“不是啊,她尿尿!”寬寬又問:“老師,那她爲什麼坐在馬桶上尿尿啊?”我說:“因爲她是小女孩啊!”寬寬又問啦:“老師,那她爲什麼不扎辮子啊?”我說:“因爲雯雯的頭髮還沒長長啊,等長長啦,就可以扎辮子啦!”寬寬點點頭,想了想又說:“老師,那我也要坐着尿尿!”我笑了笑對他說:“不行啊,寬寬,你是小男孩啊,小男孩要站着尿尿!”他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好像還有許多的疑問。

孩子們是多麼的可愛啊,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孩子在一起,他們總會問出千奇百怪的問題。希望我們都保持着一顆童心,迴歸童真,將更多的美好帶給孩子。

童真童趣,童言無忌。聽到孩子稚嫩的話語,看到孩子滑稽的動作,我似乎又被拉回了孩童年代,幸福和微笑洋溢在嘴角……希望我們班的每一位寶寶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麗故事,擁抱自己的快樂童年。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7

最近班級一直在開展益智區的區域活動,開展的主題也多種多樣,涉及的領域也很廣泛,有涉及數學領域,藝術領域,語言領域等。

孩子對每次開展的主題也很感興趣,記得在《投紙球》的活動中,孩子能夠聽老師擊掌的次數,來投紙球的個數,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孩子的一個傾聽意識,孩子看到自己的紙球投進了小框中,讓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孩子在《看一看,拼一拼》的活動中,我準備了許多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規格的圖形,讓孩子利用這些圖形來拼出不同的東西,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能夠根據老師的作品,來拼搭出一樣的,記得我拼搭的是人,孩子能夠明白各身體的部位應該用什麼圖形來表示,並明白身體各部位的大小關係,但是,因爲孩子的年齡段偏小,孩子的視野不夠開闊,接觸的東西有限,孩子的創新意識不夠,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在這一方面還得多多引導。

孩子們在這一個月的區域活動,看得出孩子的點滴進步,看到孩子不在是獨立遊戲,已經開始出現了合作遊戲,有了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意識,這樣培養了孩子的交往意識,給現在很多的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提供了一個交往平臺,讓孩子更加明白同伴的重要性,更加珍惜自己的小夥伴,從而也可以減少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8

園裏每年一度的公開課觀摩活動又開始了。這次我們園進行的是“同課異構”研討。我報了“科學”。我本身就對科學類科目心生敬畏,加之平日少有接觸,所以很珍惜這次“練兵”機會。抽到的科目是新主題活動“我在馬路邊”中的“馬路上的汽車”。

可真把“馬路上的汽車”拿過來,腦海裏只出現了一堆生硬的機械。網上一搜,看到千篇一律的說教。難道科學課就要說教?連我都沒興趣孩子怎麼感興趣?毫無頭緒地做準備,讓孩子們帶車來。正鬱悶着,同事提醒了我。同事的兒子可是“汽車專家”,於是我向三歲的“逍逍老師”請教,並借了有關車的書:《軲轆軲轆轉》《第一次發現》《汽車大全》等等。原來書的世界這麼有趣呀!車癡立即變身車迷。看《汽車大全》瞭解到男孩子們喜歡的工程車竟然有這麼多種類,剷車和挖掘機差別很大;看《第一次發現——消防車》才知道消防車有不同種類、不同作用,不同國家的消防服顏色不同,不同場合消防員的穿着不同;看《軲轆軲轆轉》,酸黃瓜車噴着酸氣,空中飛舞着小黃瓜,金蟲子到處藏身,一本正經的毛美麗警官急急忙忙,魯莽的皮皮狗橫衝直撞,熱心的全能鼠妹永不缺席,牙刷車、南瓜車、香蕉車、麪包圈車……單單在每一頁尋找金蟲子在哪輛車上就足以讓人人迷。有趣、有樂、有內容,大開眼界。看書的過程真是一種美妙的享受。

怎樣讓一節課也變成享受?總覺得一節好課應該像一本好書一樣快樂收穫,耐人尋味,僅僅一條線索就能牽引人不斷探索。可放下書仍舊迷茫。眼看要上課了,急急定了“認識”“分類”兩個目標,內容如指導用書。備了一節痛苦的課同時帶着無數疑惑:有太多內容很有趣,有太多點可挖掘,甚至一個“車”就能當一個學期目標來上,怎麼偏偏我這節這麼乏味?孩子們的興趣點始終沒找準;孩子們的認知水平沒摸清;怎麼總覺得內容這麼泛泛,偏說教,偏膚淺;孩子們帶來的那些車對這節課到底有多大用處……發現了問題卻找不到根源,願望很美好實現有困難。最後硬着頭皮上了課,結果可想而知,上了一節“糟糕的課”。

課後園長帶領教師們進行研討,在討論中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目標定位有問題。新主題開展之前進行這節活動,在認識內容上缺乏前期支持,在幼兒未能形成不同車的“類概念”之前進行“分類”難度太大,對孩子的認識水平沒能做深入瞭解;活動中投放車使幼兒把興趣點集中在了轉動的車輪上,這說明對孩子興趣點把握不準,選取的玩教具不合理;指導用書上的內容沒問題,問題在於我沒有根據孩子的經驗進行調整……此時的我心裏無比通透,鬱悶的心終於釋然。

課後不乏有同事充滿體恤同情地說“不管怎樣上完了”,有同事理解地說“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可是對我而言,雖然作爲老教師上了一節糟糕的課,但我更看重“糟糕”前後我獲得的充實,獲得的成長,以及爲下一步前進認清的道路。我的內心充盈、喜悅。

一節糟糕的課會成爲你通往成功的一級階梯,這就是“反思”的目的。我們往往看到一節“好課”總是簡潔清晰、充滿趣味,我們更應意識到,“好課”背後執教者有過多少失敗的經歷、糟糕的體驗和痛苦的取捨。只要擁有良好心態和反思精神,一次“糟糕”、多次“糟糕”都不可怕,不要忘了失敗可是成功之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