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中國文化史通釋閱讀及參考答案

文化2.95W

中國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突破發生在唐、宋之際,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全面變動的大時代。“士”在宋代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正是唐、宋之間一系列變動的結果。“士”的政治地位的文化使得宋代儒學復興的重點放在“治道”上。

中國文化史通釋閱讀及參考答案

第一,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勢力割據地方,武人橫行中國。所以五代最後一位皇帝周世宗已感到必須制裁武將的跋扈,因此開始“延儒學文章之士”講求文治。宋太祖繼周而起,更是有計劃地“偃武修文”。“士”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愈來愈高。

第二,六朝、隋、唐的門第傳統至五代已差不多完全斷絕了。宋代的“士”絕大多數都從“四民”中產生,1069年蘇轍說:“凡今農、工、商賈之家,未有不捨其舊而爲士者也。”這條鐵證足以說明宋代“士”即從“民”來,而且人數激增。

第三,“民”變成“士”的關鍵在科舉考試,而宋代制度則是重新創建的,與唐代科舉仍受門第的控制不同。五代科舉則在武人手中,考試由兵部執行。周世宗纔開始重視進士,考試嚴格,中進士後如才學不稱,還會斥退。宋代重建科舉,考卷是“糊名”的,極難作弊,進士人數則大增,唐代每科不到二、三十人,五代甚至只有五、六名,宋代則每科增至數百名。宋代朝廷對進士又特別尊重,故有“焚香禮進士”之說。“民”成“進士”之後自然會發展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責任感。這是宋代出現“士以天下爲己任”意識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他們已自認爲是政治主體,不僅是文化主體或道德主體而已。

宋代儒學一開始便提出“迴向三代”,即重建政治秩序。這不但與朝廷的意圖相合,而且也是一般人民的願望。唐末五代的縣令多出身武人,不關心老百姓生活,地方吏治壞得不能再壞了。所以老百姓希望由讀書知理的士人來治理地方。他們第一次看到宋代重開科舉,參加考試的士人紛紛出現在道路上,都非常興奮,父老指着他們說:“此曹出,天下太平矣”。

必須認識這一背景,然後才懂得爲什麼宋代儒學復興的重點放在“治道”上面,這也是孔子的原意,即變“天下無道”爲“天下有道”。“迴向三代”便是強調政治秩序(“治道”)是第一優先。慶曆和熙寧變法是把“治道”從理論推到實踐。張載、程顥最初都參加了王安石的變法運動。張載說“道學與政事”不可分開,程頤也認爲“以道學輔人主”是最大的光榮。不但儒學如此,佛教徒也同樣推動儒學的政治革新,他們認爲政治秩序如果不重建,佛教也不可能有發展的前途。《中庸》和《大學》同樣是佛教高僧如智圓、契嵩等所推崇。因此佛教在宋代的“入世轉向”首先也集中在“治道”。

宋代“士”以政治主體自居,他們雖然都寄望於“得君行道”,但卻並不承認自己只是皇帝的“工具”,而要求與皇帝“同治天下”。最後的權源雖在皇帝手上,但“治天下”之“權”並非皇帝所能獨佔,而是與“士”共同享有的。他們理想中的“君”是“無爲”得虛名,實際政權則應由懂得“道”的士來運用。在這一心態下,所謂“道學”(或“理學”),第一重點是放在變“天下無道”爲“天下有道”。

(節選自《中國文化史通釋》,余英時著,有刪改)

1.下列關於“宋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周世宗有感於唐未五代藩鎮割據,武人橫行,開始講求文治,宋太祖更是有計劃“偃武修文”,宋士的政治地位越來越高。

B.五代時,六朝、隋、唐以來沿襲已久的門第傳統差不多已完全斷絕,宋士絕大多數由“四民”中產生,且人數大大增加。

C.宋代重建科舉,且對進士特別尊重,使得宋士發展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責任感,這是宋士“以天下爲己任”的根本原因。

D.宋士以政治主體自居,不承認自己只是皇帝的“工具”,要求與皇帝“同治天下”,他們理想中“君”是“無爲”得盛名。

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l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①段先提出唐、宋之際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全面變動的大時代,這一時代變化使得宋士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從而使得宋代儒學復興重點放在“治道”上。

B.②③④段緊承①段,並逐段遞進,先指出宋士政治重要性的提高,進而指出其產生來源及其產生“以天下爲己任”意識的原因,具體闡述宋士政治地位的提升。

C.⑤段指出宋代儒學提出的“重建政治秩序”既符合朝廷意圖,也符合一般百姓願望。正因如此,⑥段舉例重點論述張載等宋儒在“治道”理論和實踐上的努力。

D.⑦段總結全文,並照應文章開頭,指出正是因爲宋士在政治地位上的變化,政治心態也隨之變化,要求與皇帝“同治天下”,從而實現“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3.下列對原文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宋士認爲自己不僅是文化主體或道德主體,更是政治主體,因此他們相信自己完全有責任有能力治理好天下,皇帝只需要放權就可以了。

B.宋代儒學強調重建政治秩序,不但符合朝廷意圖,也符合百姓願望,因爲宋代朝廷對唐朝吏治敗壞、武人橫行中國的社會現實深惡痛絕。

C.宋代儒學復興的重點放在“治道”上面,這不僅符合孔子的原意,他們更將理論推向實踐,張載和程頤最初都參加了王安石變法便是明證。

D.宋士雖都寄望於“得君行道”,但同時也認爲權應由君與士共享,正是基於這一心態,“道學”的重點放在變“天下無道”爲“天下有道”。

  參考答案

1. (3 分)C (原文是“主要原因” ,而非“根本原因” )

2. (3 分)B (“逐段遞進” 錯,②③④段應是並列關係)

3. (3 分)D(A“皇帝只需要放權就可以了” 錯,而是“ 與‘士’共同享有” 。B 強加因果C 原文

中指出參加王安石變法的是程顥,而非程頤。張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