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精品]

新材料1.76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爲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精品]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1

張桂梅的事蹟深深地感動着我,爲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

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

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

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

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爲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爲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爲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

學習她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

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

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

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爲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鬥。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2

張桂梅在華坪沒有什麼朋友,除了“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就是她的學生。多年來,張桂梅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和孤兒院的孩子。跟同齡人相比,她蒼老許多。但一想到她的學生沒有因爲貧困而輟學,有的進入了重點大學,走進了軍事科技院校的殿堂,有的學成回到大山當了教師、醫生,爲改變家鄉的面貌而奮鬥,張桂梅就感到滿足、快樂、無怨無悔。她說:“如果沒有組織的照顧和全縣人民的關心,自己恐怕早不在人世了。”爲了這一信念,她努力工作來報答黨和人民,報答華坪的父老鄉親!

師生:“我們的引路人”

“曾經我辭職了,但在如今這個團隊裏,我真正明白了,黨員就是要講奉獻,有作爲。”陳建華說,當時來女子高中任教是他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那時對社會對人生都充滿希望。可是,當時這裏條件太艱苦,對老師管理太嚴格,剛走出校園的他確實難以適應。後來,他辭職出去外省找了幾份工作,但始終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座標。後來他想,學校雖然勞累辛苦,但每天看着張桂梅老師忙碌的身影,聽她講黨章,跟着讀老三篇,唱經典革命歌曲,身上有一股正氣,人生非常充實。“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所以我回來了,而且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了。對於我來說,重新回到學校,還有一份感恩的心,感恩也是奉獻的動力,這一切都不是停留在嘴上的東西,都必須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我不能說我做到了,只能說我一直在努力做。”

“我既是女子高中第一屆學生,現在又是女子高中的數學老師。今天,我能夠成爲一名人民教師,我是幸福的,我感謝張桂梅老師,她是我們人生的導師和引路人。張老師叫我記住,有一種精神叫艱苦樸素,有一種精神叫發憤圖強,有一種精神叫堅韌不拔,有一種精神叫感恩回報!”周雲麗告訴記者,10年前,華坪女高的兩張錄取通知書徹底改變了她和姐姐的命運。姐妹倆都在華坪女高讀書,如今,姐妹倆都成爲了人民教師,讓她們的爸爸成爲村裏人人羨慕的小老頭。“每次打電話回家或探親離家時,爸爸都要叮囑:閨女,好好教書,別忘了張老師對咱家的恩情!所以,只要女高有需要,我就一定要回來,像張老師一樣回報社會。”周雲麗說。

去年考入南方醫科大學的鄧婕和雲南財經大學的郭晉霖都表示,在女子高中接受的紅色教育,以及養成的獨立勤奮好學的習慣,讓她們在大學裏受益終身。

女子高中建校初期,張桂梅在爲募捐奔波,就在籌款很艱難時,一個海外組織和臺灣一個民間組織主動聯繫她,提出可以每年爲女子高中捐款十萬元,附加條件就是把學生的個人、家庭信息提供給他們,張桂梅堅決拒絕了。

2017年,一名學生考上重點大學,在申請貧困生補助時,因不慎遺失相關資料沒有及時補齊,耽誤了資助申請。面臨入學資金壓力,這名學生哭着找到張桂梅。張桂梅對她說:“孩子,你已經考上大學了,其他的都不是事。相信老師,老師來給你想辦法。”最後,由學校對這名學生進行了資助,學生得以順利進入大學完成學業。

“有困難就找張老師”,這是學生們對張桂梅的信任,這種信任,來源於張桂梅作爲一名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孩子:“我們的好媽媽”

“沒有媽媽,或許我們兄弟倆還在大山上放牛羊,張桂梅不是我們的親媽勝似親媽。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她的身體。”25歲的張惠華說,2003年,他就和弟弟來到了“兒童之家”福利院,在張桂梅的教育和培養下,兄弟倆都先後考上了大學。弟弟大學畢業後在昆明一家國企上班。張惠華2017年從華中農業大學畢業後,現在是華坪縣石龍壩鎮龍泉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每月工資有將近7000元。無論工作多麼繁忙,張惠華幾乎每個週末都會抽時間去看張桂梅,陪她說說話。“我們是一個大家庭,與小家庭不一樣,我們都害怕失去她。”張惠華說。

在“兒童之家”福利院,一看見張桂梅回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圍過來,坐在她身邊,不停地喊“媽媽”,而她則拉着最小的一個孩子坐在牀邊,並問問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當天的作業做完沒,勞動體驗的感覺怎麼樣?孩子們都一一做了回答。有的孩子一看到她回來,情不自禁地就抱着她哭泣起來了。“以前孩子小的時候我還抱得動,現在長大了,我已經抱不動了!”張桂梅說。

2001年3月,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張桂梅義務擔任了院長。她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她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她沒有孩子,可她說,她是兒童之家136個孩子的媽媽。她無悔的選擇讓那些失去父母的可憐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

有一年,張桂梅的侄兒病重,正是家裏缺錢之際,當時她正獲得“興滇人才獎”。她姐姐希望她能拿出一點錢給侄兒看病,她卻說:“這些榮譽都是華坪人民給予我的,這筆錢不屬於我,這錢我們一分都不能動。”這些錢,被張桂梅悉數捐給了華坪民族國小,建了一所新的教學樓,讓全校孩子從解放前建的.木樓裏搬了出來。

5萬公里家訪路:翻山越嶺只爲你

漫漫10年家訪路,行程5萬多公里,800多個貧困學生家庭留下了張桂梅的足跡。

將1527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送進了大學校門,回望人生路,無怨無悔!

自2008年建校以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沒有開過一次家長會。因爲學生們的家都太遠,有的家長甚至從未走出過大山,更別說是進縣城。爲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爲了讓家長知道學生在校情況,張桂梅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漫長家訪之路。10多年來,張桂梅的足跡遍佈各縣(區)偏僻村寨,她和同事利用寒暑假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走遍了800多個貧困學生家庭,行程5萬多公里。

道路崎嶇阻不斷家訪路

8月1日早上9點左右,張桂梅再一次踏上了家訪之路,前往榮將鎮和愛村一組畢業學生呂娜家進行家訪。一路上,山高坡陡,道路險峻,由於連續幾天的大雨,山路被雨水衝出很多大坑,到處都是亂石泥濘,就連越野車行走起來都非常困難,四輪打滑、泥漿飛濺。司機踩着油門,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轟鳴,越野車終於從山腳開到山頂。

剛到呂娜家門口,呂娜家人聽說張桂梅來了,飛快地跑出家門,來迎接她。呂娜的妹妹一見張桂梅來到家門口,激動不已,緊緊地抱住張桂梅,喜極而泣。呂娜的母親、姐姐見到張桂梅時,也是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院子裏,張桂梅詢問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當得知其父親病逝後,家中至今還欠債10多萬元的情況時,張桂梅顯得非常難過,並請求當地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能否在扶貧政策上、惠農政策上,哪怕是在收穫芒果的時候,對這個家庭有所幫助。相關負責人也立即表態,給予相應的支持。

呂娜說,臨近大學聯考父親病逝,是黨和政府、學校給予了她和家庭無私的關懷,在學校紅色信仰的教育下,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她化悲痛爲力量,走出逆境,大學聯考考出611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青島大學英語系。在學校裏,呂娜發揚女高的精神,不懼困難,刻苦學習,準備報考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研究生。呂娜的妹妹也表示,等九年級畢業,也一定要報考女子高中,像姐姐一樣考個好大學。呂娜的母親說,女子高中開展的紅色教育、信仰教育,由孩子回家宣傳後,對家庭的改變也很大。

當天下午,張桂梅繼續乘車前往興泉鎮松竹村在校學生陳明思家進行家訪。張桂梅一到陳明思家,就看望其生病的爺爺,詢問其父母親現在家庭的經濟狀況。在得知陳明思父母親不再吵架,其父親不再酗酒時,張桂梅如釋重負。當得知陳明思父親患糖尿病的消息時,張桂梅當即表示,孩子的生活費就不用家裏支付了,這個錢留着看病,學校每個月給孩子500元的生活費。同樣,張桂梅也將陳明思家庭的情況告之駐村扶貧幹部,希望從相關政策上給予扶持、傾斜。

正在女子高中讀高二的學生陳明思講述了自己家的情況,當時父母親吵架,家庭快破裂了,她也迷茫,還有過輕生的念頭。後來通過學校開展的信仰教育,參加江姐歌劇《我爲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的演出受到的影響,特別是通過張桂梅的家訪,讓父母親和好如初了,讓她樹立了信心,一定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黨、政府和社會。

家訪途中兩根肋骨被顛斷

家訪中,車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穩,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訪回來,張桂梅都要重病一次。對於62歲、身體長期有病的張桂梅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次的“長征”。

家訪路上,每一個擁抱都讓人動容。

一次,在永勝家訪,由於路途遙遠,休息的時間很少。當時,張桂梅一直咳嗽,並感覺胸口疼痛。她以爲是咳嗽引發的疼痛,只吃了幾片止疼藥。可接下來,疼痛加劇,隨後又開始發燒,到了行走都困難的地步。可一想到孩子們下學期就要參加大學聯考,便咬牙堅持走完了這些孩子的家。那時張桂梅自己都不知道因爲路途顛簸,自己的兩根肋骨已經被生生顛斷了。還有一次在家訪途中,張桂梅住在寧蒗一個小旅館裏,因爲發燒,半夜口渴找不到熱水喝,也不願意驚醒大家,就在那樣冰冷的冬夜裏,從水管裏接涼水喝。她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那些巨大的疼痛,用共產黨人的信念,支撐着走進每個孩子的家。

10年來,張桂梅爲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前行。她忘記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忘記了別人的不解、非議,忘記了殊榮,忘記了年齡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黨的教育事業中。她就是要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讓他們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她就是要讓學校培養出能回報社會、真正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學生。

爲了省錢,她多年來從不吃肉,每天生活費控制在最低標準。但在華坪,張桂梅對別人的慷慨卻是出了名的。張桂梅慷慨的事例不勝枚舉:全國勞模的5000元獎金,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黨費;優秀共產黨員3萬多元獎金,剛拿到就捐給了災區;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專門撥給她治病的2萬元全部給了山區缺水羣衆打水窖。截至目前,張桂梅捐出的獎金和大部分工資累計達70萬元,通通用於資助學生、幫助困難羣衆和發展教育事業。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3

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張桂梅的人生如同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以默默奉獻、傾力傾情的光芒影響了無數大山深處的孩子,給貧寒學子帶來自立自強改變命運的光明大道。40餘年紮根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一線的堅守,是她對教育事業最虔誠的熱愛、最真摯的情感、最無私的奉獻,她把對教育事業的情懷融進了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個小山區,讓初心和使命在教育扶貧主戰場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她用矢志不渝的無私堅守、奮發有爲的擔當,生動訴說着時代精神的豐富內涵。

一個普通的人能給世界留下點什麼?張桂梅留下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用青春和熱血洋溢的美麗。偶聞雲嶺張桂梅,起初內心並無太大波瀾,但在看完她的故事之後,被她動人的精神所折服、堅守的擔當所欽佩,被她無私的奉獻所感動。從普通教師變爲一名校長,再成爲一位身兼數職的“校工”,她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雲南華坪縣的教育事業,換取華坪大山深處女孩們的光明未來,留給福利院孩子們溫暖的回憶,即使生命的燈火日漸微弱,她仍舊沒有停下奉獻的腳步。“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飽含她的對教育事業的深情熱愛;“一張一弛、一舉一動”,富有她的對貧寒學子的的關愛鼓勵。

靠初心喚起力量,如“桂”,默默奉獻。張桂梅來華坪的初衷,只是源於一個平凡人最樸素的奉獻意識——支持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爲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爲了在貧困山區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像“求乞”一樣滿大街“化緣”,瘋狂的舉動、不懈的努力、執着的追求,終於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華坪女子高中落成,並迎來第一批100名不用交學費的女生。張桂梅將小愛匯聚成大愛,用一顆愛心凝聚成百上千顆愛心,如桂樹一樣質樸,鬱鬱蔥蔥,不事張揚。如桂花一樣清香,悄然綻放,十里飄香,讓人心曠神怡,清新舒暢。桂花盡管花小蕊小,卻爲這人間風光帶來了無限生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張桂梅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帶領一代又一代追夢人用無限的執着與忠誠,書寫逐夢時代的奮鬥篇章。

靠堅守感動靈魂,如“梅”,不屈不撓。“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凌寒獨自開的梅花,不懼風雪、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盼,但幸運卻沒有垂憐少時的她,喪失雙親、痛失丈夫,張桂梅是不幸的。沒有兒女,她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身患癌症,她卻在重病面前勇敢地挺直身軀。面對生活中的打擊和挫折,張桂梅沒有被嚇倒、打倒,反而越挫越勇、堅韌向前、迎難而上,用自己的無私和堅守、擔當與奉獻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和偉大,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青絲到白髮,她將教書育人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用行動和實踐鑄就了共產黨人的思想堡壘、精神高地,光芒萬丈的人格魅力讓人肅然起敬,衷心欽佩。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4

學校辦起來了,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張桂梅發現,即便有了免費高中,大山裏的家長也還是不願意把孩子們送進來。她勸說家長,守在大山裏幹什麼,讓孩子去讀大學,纔會有未來。讀大學如果沒有錢,學校也會幫忙。

張桂梅苦口婆心勸導,打消了很多家長關於學費的顧慮,從那些重男輕女的家長手中把女娃們帶出家門,牽着孩子們的手去敲響走向世界的門。

開課後,張桂梅又面臨着另外的難題。山區們的孩子基礎差,有些連國小都沒讀完,高中的知識對於她們來說太難了。張桂梅與老師們制定學習計劃,拼盡全力幫助孩子們從基礎一點點學起。

沉重的工作讓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她患上肺氣腫、腎囊腫等23種疾病,每天要靠止疼片頂着,拒絕住院治療,她把全部時間都給了學校的女孩子們。

2004年,張桂梅突然病倒昏迷,大家趕忙將她送到醫院搶救,沒想到她醒來的第一句話竟然是,“能不能把我的喪葬費提前預支了,我要看着這些錢用在孩子們身上我才放心”。以爲自己將死的張桂梅,都不忘想着她的孩子們。

第二天,張桂梅不顧醫生勸阻又回到了學校。作爲校長,她是嚴厲的。作爲孩子們的“老媽”,她是拼命的。

孩子們基礎差,學校的教學資源有限,怎麼才能讓孩子們在大學聯考時與那些從小底子就很好的學生競爭,唯有帶着好孩子們一起“拼命”。

女高裏,孩子們從早課到晚自習,張桂梅一刻不停監督和督促孩子們。在食堂,她都拿着喇叭管理紀律,孩子們午飯時間都是規定好的,她們竭盡全力把有限的時間整合起來用於學習。

這是最笨的辦法,但也是唯一的`辦法。很多人認爲張桂梅的教育是“填鴨”,但有什麼辦法呢,這是山裏孩子們最可行和高校的辦法了,他們只能靠大學聯考去改變命運。

張桂梅回憶,當年有一個學生差5分沒有考上北大,那個學生把所有教材都背了4遍,最後還是與夢想大學失之交臂。張桂梅講道,自己都“後悔死了”。也許在某一天她再督促一些,孩子的未來可能就會增加更多希望。

張桂梅自己知道,她正是在與時間賽跑,這時間裏有女娃們多彩的未來,有她無悔的人生。華坪女高建校12年,成就了1804名大山女孩的求學之夢,本科上線率排名麗江第一。

從女高畢業的學生,有的考上了清華、北大,有的考進了雙一流。如果沒有張桂梅,這些女孩子可能早已經在高中前結婚、生子,務農養家,一輩子困在大山裏,根本不知外面世界的樣子,又何談創造自己的人生。

女高的孩子們大學畢業後,有的繼續攻讀研究生,有的成爲了律師、醫生,還有大部分孩子選擇成爲了老師。她們的人生選擇裏,印刻着張桂梅的影子,帶着張桂梅的精神。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5

教育是拔掉窮根、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可以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爲了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通過知識擺脫貧困、改變命運,張桂梅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滇西深度貧困山區,無私投身教育事業,幫助無數大山裏的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貧困地區大多存在教育短板,常常會陷入“越貧困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越貧困”的惡性循環。過去一段時期,受自身教育水平和認知的限制,一些貧困家庭對子女教育重視不夠,尤其是女孩的輟學現象非常嚴重。在“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等理念的支撐下,20多年來張桂梅執着地投身教育扶貧事業,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漁”,幫助1600多個農村貧困家庭改變了命運。“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桂梅的這句表白,讓世人看到了她的力量來源。

張桂梅的力量,來源於她對教師職業的崇高信仰。一名好的教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人生,張桂梅便是如此。她彷彿黑夜裏的燈盞,照亮了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成長之路。在全省各地,還有許多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堅持用知識溫暖孩子的心房,用夢想點亮孩子的希望,用行動改變孩子的命運。教育,不僅能幫助孩子們學習知識、增強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帶來觀念上的改變。

張桂梅的力量,來自於她對教育扶貧的深刻認知。教育不僅僅是爲了傳授文化知識,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工作。爲了讓貧困山區的女孩有受教育的機會,她每年寒暑假都會深入大山做家訪,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爲了讓孩子們都有成才與出彩的`機會,她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幫助學生們鋪平前行的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不僅改變着學生個體的人生軌跡,更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出貢獻。

爲夢想燃燈,爲希望開路。張桂梅就像一盞燈,點亮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像一團火,溫暖孩子們的心房;像一顆星,啓迪孩子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像一面旗,引領孩子們奔向更美好的未來。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積極主動作爲,立足崗位建功,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6

早上,打開人民日報微信公衆號,一條醒目的消息映入眼簾——張桂梅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最新版)!仔細閱讀了全文、欣賞了圖片,再一次被張桂梅自述的家訪事蹟、執着的愛生情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所感動。網友“她值得”這3字留言刷屏,是對她真誠的讚美和由衷的崇敬。張老師是一枝金秋飄香的桂花,是一枝臘月耐寒的梅花,是一位山區女孩的“媽媽”,是一名愛心支教的天使,是一位無私奉獻的楷模,更是一輪溫暖人心的冬陽。

我們向不打“退堂鼓”的張老師致敬。張桂梅創辦了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這位校長愛生如子、以身作則、嚴厲執教,不顧自身病痛,不畏山高路遠,不圖名譽地位,讓20xx多名女孩樹立了信心、插上了翅膀、走出了大山、改變了命運。正如她說的:“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給學生溫暖和希望。”她坐摩托通往山頂的一條羊腸小道家訪學生的驚險經歷,讀者感同身受不禁潸然淚下;“這條小路異常狹窄,身邊緊臨的是陡峭的`石壁,腳下是深深的懸崖,哪兒有坑哪兒有窪完全看不出,只有摩托車輪子落下彈起才知道路面的凹凸不平……”跟辦學初期沒有經費一樣,她“緊張得無以復加”卻沒有放棄,更沒有打“退堂鼓”。

我們向“磐石”般堅韌的張老師致敬。她在“極端的恐懼和狼狽中”到了山頂,摩托車司機和孩子的媽媽把全身僵硬的她擡了下來,讀到這裏,我們真實體悟到了瘦小的她形象是高大的,弱小的她意志是堅強的,執着的她性格是勇敢的,生病的她心態是陽光的,務實的她腳步是豪邁的。我們讀着這些句子,聯想起時代楷模發佈會上講述的事蹟,感悟到張老師心中熾熱的愛就像冬天的陽光,照在家訪的摩托車上,照在崎嶇的山路上,照在孩子們身上,也照進了孩子們的心中,照得讀者的靈魂也一片亮堂。

我們向影響“一大片”的張老師致敬。張老師辦學有方、嚴中有愛、感染力強。她“將月假取消,整個學期孩子們都住在學校,每週日下午放三個小時的假可以出去洗澡、逛街。”在她的帶動和影響下,“每當有學生生病,不管是白天還是深夜,不管是不是自己教的學生,老師們都會毫不猶豫地自己掏錢送她們去醫院看病。”“有的老師還堅持每個月從工資中拿出300到500元錢來爲困難學生治病或做生活補貼……”這些情景是愛心向善的情景,這些瞬間是定格偉大的瞬間,這些感動真的讓人感動,是我們不得不向張桂梅老師致敬的理由。

我們向“陽光”般溫暖的張老師致敬。用張桂梅老師自己的話描繪張老師的精神和形象、靈魂和品德——“就如冬天的陽光,在一些人倍感寒冷時給她們帶來了溫暖和希望。”在她的不懈努力、無私關愛、嚴格管教和盡力幫助下,那些“上了大學,徹底改變了人生的女孩子,也將會像陽光一樣,溫暖她們曾經寒冷的家,一起迎來的終究會是春暖花開。”因此有網友這樣留言讚頌張老師:“冬陽映梅暖如春,關愛女孩勝親人。堅韌堅強來堅守,楷模無私獻青春。”她是當之無愧的,她的名字和事蹟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是應該的,是“值得”的。

讓我們向優秀教師、“校長媽媽”、“時代楷模和“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老師致敬,並將她“冬日陽光”“金秋香桂”“耐寒梅花”般無私奉獻、堅毅頑強、百折不撓、奮不顧身、摯愛無敵的精神融合到思想中、落實在行動上,發揚光大,譜寫動人的篇章。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7

近日認真拜讀了張桂梅老師的先進事蹟後,我深深震撼!她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讓我欽佩;她的善良慈愛、頑強拼搏讓我敬佩;她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同樣是堅守在一線的人民教師,自以爲平時自己愛崗敬業,踏實工作,每年能收穫一兩張小獎狀,每天都會得到學生幾聲親切的“老師好”,就覺得很滿足,現在感覺真是慚愧!

什麼是好老師?學生、家長及老師們的看法不盡相同。大多數人認爲,好老師應該符合認真負責、富有愛心、知識淵博等條件。大中國小的學生和不同地區的人羣對好老師的標準也有側重。那什麼樣的老師纔是真正的好老師呢?作爲一線的老師要怎樣努力才能成爲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好老師?我們又應該怎樣向全國教師楷模張桂梅老師學習呢?

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

張桂梅之所以爲黨的教育事業、爲人民的教育事業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無私奉獻,就是因爲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雖病魔纏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卻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心上。她說:“是黨爲她指引了一條光明的人生路,是黨爲她鋪滿了鮮花盛開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麼,她就是要以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爲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這是何等崇高的理想信念啊!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爲人處世、於國於民、於公於私所持的價值觀。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

張桂梅同志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人民教師的優秀模範,她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着,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平凡事業中。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體現着她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對黨的無限忠誠。我們要以張桂梅爲榜樣,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在工作崗位上擔當盡職,主動作爲,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作爲奮戰在一線的老師,是否有紮實的學識,成績是最好的答案。

張桂梅老師,1997年,會考,她接手僅1年的政治獲全縣二等獎,其中一個班名列全縣第二名;10月,她被學校評爲教學質量一等獎;12月,全縣九年級語文競賽,她的一名學生獲一等獎;1998年,1月,全縣統測,她教的語文從接手時的第13名躍入第5名;政治從接手時的第30名躍爲第1名;3月,輔導2名學生參加全省九年級語文競賽,分別獲一、二等獎,被縣婦聯授予巾幗建功標兵;5月,被縣教育工會授予師德標兵;會考,所教語文綜合成績全縣第4,政治全縣第2;9月,教師節,獲縣教育成果重獎,被地委、行署命名爲優秀教師……這樣的成績,張桂梅老師本身沒有紮實的學識怎麼能辦到!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張桂梅老師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她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她有着我們教師兩袖清風的高尚品質。張老師前後將國家獎勵給她的獎金50餘萬元全部捐給貧苦地區的教育事業。

何止是獻出獎金,就是每月領到的工資,張老師都只留給自己100元的生活費,其餘都統統用於慈善事業。她刻薄自己到了“兩年沒吃一頓肉”!她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各級領導、同事、或好心人買了,硬往她身上套的。所有這些都是張老師仁愛之心的充分體現。

張老師是“四有”好老師,是時代的楷模,是我們廣大教師追隨的師德明星。作爲新時代的老師,我們能有張老師身上一半的精神和擔當,能有她一半的吃苦奉獻精神,能有她一半的仁愛之心和紮實的學識,那我們的孩子將是何其幸運,我們工作起來將是多麼的帶勁,我們的教育將會迎來多麼燦爛輝煌的明天。

作爲一名基層職業教育工作者,怎樣向張桂梅老師學習,如何“對標先進塑師德,爭做‘四有’好老師”讓我陷入了沉思。我們雖不能和張老師看齊,但我們並不悲觀失望,也不落寞彷徨。雖然我們不能和張老師一樣成爲耀眼的明星,但我們也可以儘可能地提高自己,成爲張老師身邊的小星星,一起照亮學生前行的路,成爲學生指路的明燈。

職業中學的學生雖然學習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行爲習慣相對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意志力不夠堅定,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他們也有很多優點,也想拼一拼,找到人生的方向,換句話說,他們也想以後自食其力,活得有尊嚴。這就要求我們中職學校的老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欣賞學生,找到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縮國小生的缺點,多角度多方位的認識學生。即使再差的學生也會有他的閃光點,只不過長期的冷嘲熱諷讓它們蒙垢了。那些違紀搗蛋的行爲,也只不過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難免犯的錯誤。試問哪個成年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或多或少犯過一些錯?現在爲何不能對孩子的無心之過表示理解和原諒?爲何要將他們無情地打入所謂差生的冷宮呢?在正確認識學生之後,我們可以開展各種班級活動,各種比賽,以及和學生一起制定對學生進行細化的班級管理方案,讓學生學會嚴格要求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開展的各種活動,使他們獲得小成功並一步步的培養自信心,樹立目標併爲之奮鬥。

中職生畢業時面臨的是就業,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學生學習時有了明顯的就業意識。他們能夠主動要求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加實習、實訓,提升崗位能力。但是中職生在經歷了傳統教育的失敗之後,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和厭倦,如何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呢?這就需要我們中職學校的老師具有紮實的學識,用創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讓我們的每節課都有效、有用、有趣,使學生真正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刻苦鑽研,嘔心瀝血的付出纔會有傲人的收穫。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分,如何積極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如何繼承和發揚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如何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爭做“四有”好老師是我們新時代教師永不鬆懈的追求。願我們都能策馬揚鞭,追隨時代楷模的步伐,在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條康莊大道上帶領我們的學子追逐夢想、實現理想,讓我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8

最近,全縣教育體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辦人民滿意教育”活動。

我在動員部署會上聽了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心中久久不能平復,被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所感動,眼睛溼潤了,觸動了內心最深處的敏感神經,多少次鼻子一酸,忍不住熱淚盈眶,耳邊反覆迴響“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羣峯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間藐視卑微的懦夫。”這是雲南華坪女子高中的誓詞,也是張桂梅的誓詞。

張桂梅老師讓大山的女孩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前有光。讀書,是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大山阻斷了人們看外面精彩世界的視野,隔絕了與外面豐富世界的聯繫,將人緊緊囚困在山間溝壑裏,讓人處於認知的底層和社會的下層,而她用希望之光,照亮了孩子們的追夢的路。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身體力行,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課。

她的行爲和事蹟不僅僅給我們樹立了一個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光輝形象,而更多的是用堅定的信仰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使命,用深沉的愛詮釋了一位黨員教師的本色,用無私的奉獻詮釋了一位黨員追夢人的擔當,爲我們樹立了新時代四有黨員好老師的標杆和旗幟。

孩提時總是夢想長大後能成爲一名老師,讀書時細心觀察:怎樣的老師纔是好老師。現在夢想實現後,我還是帶着這樣一個問題慢慢在探索着: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究竟是怎樣的?

我想,他應該是一個帶着微笑,總是充滿着愛心、細心、熱心、誠心、耐心走進教室的人。視頻中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意下,肺纖維化、肺氣腫等疾病日益嚴重,醫生說她的生命可能不會超過2年了,但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張桂梅總是笑着說:“感謝每天清晨能夠醒來,又能看到新的陽光!”即使傷痛,只要能站到講臺,都會微笑着面對孩子,面對自己,面對生活的每一天,這纔是真心地熱愛生活,熱愛這一份教書育人的職業,把自己身上的正能量一點一滴地傳遞給每一個學生。

其次,只有學生說“老師好”,那他也就是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了。要讓學生說“老師好”,那恐怕得時間來證明了。從多年與學生接觸得知,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對好老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樣化的,但學生各種各種樣,性格千差萬別,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也互不相同,想得到所有學生認同實在是不容易。但好教師一定是一個熱愛學生的人,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扶持她們一步步長大,只有深入理解、關心學生,才能取得相互之間心靈的溝通,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敬重,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愛心。

一名好老師,還要對教育教學工作細心。嚴謹的教學質量是每一個老師的基本要求。雖然傳統教學要求備課,但在具體對待學生,好老師是一個能從其教學中體驗到快樂的人,選擇讓學生容易吸收的方式去教學相長,比如幽默,在教書中輕鬆育人,引導學生解決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不斷進步。細心更體現在另一個方面:關愛每一個學生。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生看起來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最需要愛的時候。孩子犯錯誤時,最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正是不斷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他們才成長、成熟起來。所以好老師要懂得細心地去觀察學生,瞭解他們,幫助他們。

我想,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師的形象,做好老師,是每一個老師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也是每一個老師的理想和追求。好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顯身手。

在“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師德師風學習教育活動中,要跟張老師比學習、比信念、比黨性、比干勁、比奉獻、比成績,我的差距就是“再堅持一會兒”的“一會兒”沒有張老師的長,所以很多時候做事要麼半途而廢、要麼事倍功半。作爲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我將在學習張桂梅精神的實踐中,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把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做得更好,爭做學生、家長稱道的“好老師”。

張桂梅的事蹟讓我深受感動和啓發。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9

張桂梅是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她將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終身使命,踏實地、無私地踐行着。在收看完張桂梅的先進事蹟後,我們被她“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

她用柔弱的身軀支撐起400多個貧困家庭的希望,用微薄的工資資助着學校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多年來捐贈資金達70餘萬元。張老師這種爲了孩子而忘我犧牲的職業操守讓人肅然起敬,她的精神將激勵我在今後更加努力工作!

張桂梅同志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貧困山區女孩的期許,用自己的赤誠之心、樂觀向上的作風,一門心思撲在教育事業上,用真愛點亮了貧困女孩的希望之光,無私奉獻的張老師、張校長、張媽媽,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像張桂梅這樣的先進典型,就生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着使命擔當,我們將用心學習,努力踐行,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張桂梅事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她的事蹟感人至深,令人肅然起敬。甚至有同志在看了張桂梅事蹟後,眼含淚花,情不自禁哽咽起來。大家一致認爲,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如火如荼中,一定堅持把張桂梅同志事蹟帶入工作中去,促進各項工作開展,把張桂梅同志作爲一面鏡子,認真開展問題查找、認真檢視,一條一條擬定出問題清單,落實整改措施,認真對照邊學邊改,爲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爲大關同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盡責盡力。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着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10

張桂梅作爲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爲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羣衆,始終相信羣衆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爲立校之本。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着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着追求。我作爲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11

20xx年10月28日,有一位校長因爲拒絕已畢業的女學生捐款,還粗暴地怒斥學生“滾”上了熱搜,這位其貌不揚的女校長因此進入了我的視野,可當我在考古她的事蹟時,禁不住淚流滿面,感慨頗深。

她就是雲南華坪女中校長張桂梅,她紮根邊疆,創立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幫助了1804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深山裏的“教育奇蹟”,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生活千百次虐她,她的世界幾度陷入黑暗,但是她卻活成一道光,照亮了別人前行的路。

生活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他鄉的生活提純着張校長溫暖的善良,人生的困難也從未撼動她執着的堅強;雖然沒有自己的子女,卻被上千名孩子叫做“媽媽”,日子清苦,內心卻充滿陽光。張校長深深懂得女孩在社會中承擔的責任,挽救一個女孩挽救三代人,她像一顆火種,照亮了山區女孩的人生;她像一把利劍,斬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有記者曾經問她:“張校長,爲辦這所女高,你付出了什麼?”她說:“我付出了我的整個生命。”張校長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山裏女孩的命運,令人欣慰的是女高的大部分畢業生,走出大山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積極回報社會,得到愛,回報愛,讓貧困的山區進行着愛的薪火傳承。

張桂梅校長被各種疾病纏繞,但是從未停下她堅定地步伐,今天已經63歲的她,依然每天五點起牀,拿着小喇叭,喊:姑娘們,起牀啦!這是一個黨員的`堅定信念,這是一位校長的無私奉獻,這也是一個女人的鳳凰涅槃。一心只想着她的學校,她的姑娘,沒有一點私心雜念,用近乎苛刻的方式要求着學生,甚至想提前預支喪葬費用到學校建設上,這是一種怎樣的崇高精神?值得我們每位爲人師者深思。我們有沒有拼盡全力做好工作?有沒有摒除私心一心爲了學生的發展?有沒有拋去功利主義默默奉獻?

張桂梅校長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但卻像牡丹那樣熱烈開放,用自己的行動溫暖這個世界,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儘可能多的大山女孩的命運,我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儘自己所能,做好教育工作,爲了祖國的明天,時代需要更多的“張桂梅”!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12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中心環節。“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大計,師德爲本。”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落實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爲師者高風亮節,動之以情,付之以愛。張桂梅18歲從東北家鄉來到雲南後,當地領導和羣衆在她身患重病時伸出援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讓她堅定了以教育扶貧回報山鄉、用愛心傳遞溫暖的志向。在教育方法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民族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作爲教育的前提和目標。在她眼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平等的關愛,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而是稱他們是“大山裏的孩兒”。正是秉承着一顆單純而真誠的仁愛之心,張桂梅長期紮根紅土高原,爲山區孩子放飛夢想,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支撐着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中無愧。”年幼時就已“滲入紅色基因”的張桂梅,始終堅持樹人先樹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爲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爲師生鑄魂塑形。她創建的學校,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黨建統領教學,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學模式,確立了“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辦學宗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成爲校園裏鏗鏘有力的呼號,誦讀革命故事、傳唱愛國歌曲、開辦法治講座、弘揚傳統文化、組織理論學習成爲塑造師德師魂的日常功課。師生們在舉手投足、潛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愛國情操和紅色基因,不斷激發對黨忠誠、報效祖國、艱苦奮鬥的信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不懈用理想和信念“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是成就張桂梅傳奇的源頭活水,是“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的強勁動力。

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就要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她情繫羣衆、一心爲民的真摯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她堅毅執着、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之中,以家國爲己任,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13

張桂梅同志命運坎坷,但無論身心如何困苦、處境如何艱難,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信仰,飽含着對黨、對人民、對貧困山區的無限深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1998年4月,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20多年來,她始終愛黨、護黨,忠誠於黨。

她對黨忠誠!

熟悉張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說黨委政府的不好、說共產黨的不是。她反覆說:“你們可以說某個幹部不行,但絕不可以說共產黨不好。如果沒有共產黨,哪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樣一句話,她講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說還要繼續講下去。

她對黨感恩!

2000年,在領取勞模的5000元獎金後,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隨時可能撒手人寰,把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全部保留在縣檔案館裏。別人問她怎麼捨得,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她對黨信賴!

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創建後,她把黨的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堅持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教育育人,實行紅色教育統領校園文化的教學模式。建校初期,由於山區條件艱苦,加之她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完全適應不了,不到半年,17名教師就有9名辭職離去,教學工作近乎癱瘓。現實雖然讓她始料不及,但也意外發現,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這也啓示她,有黨員,就要有黨組織,有黨組織,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從此,張桂梅心中有了底氣,腳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爲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裏泛着淚花,緊握右拳向黨旗保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學校黨支部很快成立起來,從此女子高中就有了“主心骨”,學校建設翻開了嶄新一頁。10多年來,她開創並堅持“五個一”黨性教育常規活動,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員徽章上班、每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週觀看一部紅色影片、黨員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女子高中第一屆學生都清晰記得,第一天唱的是《紅米飯南瓜湯》。理想信念教育成爲女子高中一大辦學特色,“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成爲了女子高中始終不變的辦學宗旨。對此她說,我們就是要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有人說,張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軀是自己的外,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沒有家。她卻笑着說:“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裏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我什麼都有!”她用一言一行、心血汗水、無疆大愛,堅守着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給了黨。

牢記宗旨,爲民奉獻一輩子

20多年來,張桂梅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秉持爲民情懷,保持着鑄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1975年12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在此後的時間裏,她把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1996年,丈夫去世後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在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從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越走越偏、越走越苦。來到華坪後,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沒人喜歡艱苦,張桂梅也一樣,但她卻選擇了艱苦,她說:“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越發感受到做好民族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重要。

她愛生如子!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面對的是傈僳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學生,這些學生幾乎都來自大山,家庭貧困,因爲缺乏營養,普遍體弱多病。對此,她就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她告訴學生:“你們這個時候正在長身體,想吃什麼就告訴我。”每次學生們都吃得很開心,直到有一天,學生們吃完飯,張桂梅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飯錢,學生們才一下子明白過來,每頓飯僅捨得吃兩毛錢一份小菜的張老師、其實並不寬裕。大家無語凝咽,淚眼相望。

2003年,張桂梅還送走了一個特殊的班。這個班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吧過夜,老師們對這個班都失去了信心,紛紛要求調離。隨着會考臨近,張桂梅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主動請求接下這個班,擔任班主任。之後,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但玩遊戲的學生還是管不住自己,晚上總想跑出去。張桂梅橫下心來,把行李搬進了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了一起,既當師長又當家長。早上,她叫學生們起牀早操;晚上,她先檢查完女生宿舍後,又逐牀清點男生人數,才躺下休息。一段時間下來,男孩子們都說就像在家裏一樣,有個媽媽和他們住在一起。可是,只有張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裏的那幾個月是怎樣熬過來的。爲更好照顧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張桂梅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而且男生們粗重的鼾聲、夢話聲和臭腳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覺……。她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個班在會考時22個學生考到了500分以上。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不幸總是纏繞着張桂梅。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已經像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但爲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地把檢驗結果揣進懷裏,繼續堅持站在講臺上,直到7月份把4個班的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她才住進醫院接受手術。爲她手術的醫生從她體內取出重達2公斤多的腫瘤時,眼泛淚花,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着這樣一個薄弱身軀熬過這樣的疼痛: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後壁上了。手術後,醫生反覆叮囑,一定要靜養6個月以上,可僅僅24天之後,張桂梅又站在了她熱愛的講臺之上……。

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優秀 篇14

張桂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七一”勳章獲得者……”,她是華坪縣女子高中的創辦者,華坪縣孤兒院院長,少年喪失母親,青年喪父,中年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患重病卻始終堅持上課……

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她是那些貧困山區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兒的“媽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課,她用實際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與榜樣相比,認爲忙忙碌碌、按時上班、僅僅得意於能夠做好本職工作的我們,也着實讓我們有些無地自容,因爲她是在拿命去奉獻和付出的優秀人民教師。

她讓我知道,作爲一名教師就應該像她那樣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上。要克服一切困難,像母親般關愛全部學生,不僅生活上關心他們,還積極培養他們學習興趣和積極向上的業餘愛好。

學習張桂梅老師,就要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孩子的行爲習慣養成,傳授做人的道理。現在有些家庭的寵愛、溺愛,孩子在家裏是“小皇帝”“小太陽”,從小就養成了事事以自己爲中心的習慣。所以教師在自己熱愛學生的同時,還要注意讓每個學生也學會去愛別人、欣賞他人。

服務好每一位學生,我們要做到不但關注那些學習好的學生,也要關注學困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對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身體素質都要細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全面發展。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對學生就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多與學生溝通,要熱愛學生,熱愛生活,艱苦奮鬥;要有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培養更多新時代的新人,擔當起民族復興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