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張桂梅事蹟簡介

新材料2.07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爲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那麼什麼樣的事蹟纔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桂梅事蹟簡介,歡迎閱讀與收藏。

張桂梅事蹟簡介

張桂梅事蹟簡介1

師生的引路人孩子的好媽媽

張桂梅在華坪沒有什麼朋友,除了“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就是她的學生。多年來,張桂梅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和孤兒院的孩子。跟同齡人相比,她蒼老許多。但一想到她的學生沒有因爲貧困而輟學,有的進入了重點大學,走進了軍事科技院校的殿堂,有的學成回到大山當了教師、醫生,爲改變家鄉的面貌而奮鬥,張桂梅就感到滿足、快樂、無怨無悔。她說:“如果沒有組織的照顧和全縣人民的關心,自己恐怕早不在人世了。”爲了這一信念,她努力工作來報答黨和人民,報答華坪的父老鄉親!

華坪女高的學生在紅色教育的薰陶下健康成長

師生:“我們的引路人”

“曾經我辭職了,但在如今這個團隊裏,我真正明白了,黨員就是要講奉獻,有作爲。”陳建華說,當時來女子高中任教是他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那時對社會對人生都充滿希望。可是,當時這裏條件太艱苦,對老師管理太嚴格,剛走出校園的他確實難以適應。後來,他辭職出去外省找了幾份工作,但始終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座標。

後來他想,學校雖然勞累辛苦,但每天看着張桂梅老師忙碌的身影,聽她講黨章,跟着讀老三篇,唱經典革命歌曲,身上有一股正氣,人生非常充實。“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所以我回來了,而且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了。對於我來說,重新回到學校,還有一份感恩的心,感恩也是奉獻的動力,這一切都不是停留在嘴上的東西,都必須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我不能說我做到了,只能說我一直在努力做。”

“我既是女子高中第一屆學生,現在又是女子高中的數學老師。今天,我能夠成爲一名人民教師,我是幸福的,我感謝張桂梅老師,她是我們人生的導師和引路人。張老師叫我記住,有一種精神叫艱苦樸素,有一種精神叫發憤圖強,有一種精神叫堅韌不拔,有一種精神叫感恩回報!”周雲麗告訴記者,10年前,華坪女高的兩張錄取通知書徹底改變了她和姐姐的命運。姐妹倆都在華坪女高讀書,如今,姐妹倆都成爲了人民教師,讓她們的爸爸成爲村裏人人羨慕的小老頭。“每次打電話回家或探親離家時,爸爸都要叮囑:閨女,好好教書,別忘了張老師對咱家的恩情!所以,只要女高有需要,我就一定要回來,像張老師一樣回報社會。”周雲麗說。

去年考入南方醫科大學的鄧婕和雲南財經大學的郭晉霖都表示,在女子高中接受的紅色教育,以及養成的獨立勤奮好學的習慣,讓她們在大學裏受益終身。

女子高中建校初期,張桂梅在爲募捐奔波,就在籌款很艱難時,一個海外組織和臺灣一個民間組織主動聯繫她,提出可以每年爲女子高中捐款十萬元,附加條件就是把學生的個人、家庭信息提供給他們,張桂梅堅決拒絕了。

2017年,一名學生考上重點大學,在申請貧困生補助時,因不慎遺失相關資料沒有及時補齊,耽誤了資助申請。面臨入學資金壓力,這名學生哭着找到張桂梅。張桂梅對她說:“孩子,你已經考上大學了,其他的都不是事。相信老師,老師來給你想辦法。”最後,由學校對這名學生進行了資助,學生得以順利進入大學完成學業。

“有困難就找張老師”,這是學生們對張桂梅的信任,這種信任,來源於張桂梅作爲一名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孩子:“我們的好媽媽”

“沒有媽媽,或許我們兄弟倆還在大山上放牛羊,張桂梅不是我們的親媽勝似親媽。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她的身體。”25歲的張惠華說,2003年,他就和弟弟來到了“兒童之家”福利院,在張桂梅的教育和培養下,兄弟倆都先後考上了大學。弟弟大學畢業後在昆明一家國企上班。張惠華2017年從華中農業大學畢業後,現在是華坪縣石龍壩鎮龍泉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每月工資有將近7000元。無論工作多麼繁忙,張惠華幾乎每個週末都會抽時間去看張桂梅,陪她說說話。“我們是一個大家庭,與小家庭不一樣,我們都害怕失去她。”張惠華說。

在“兒童之家”福利院,一看見張桂梅回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圍過來,坐在她身邊,不停地喊“媽媽”,而她則拉着最小的一個孩子坐在牀邊,並問問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當天的作業做完沒,勞動體驗的感覺怎麼樣?孩子們都一一做了回答。有的孩子一看到她回來,情不自禁地就抱着她哭泣起來了。“以前孩子小的時候我還抱得動,現在長大了,我已經抱不動了!”張桂梅說。

2001年3月,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張桂梅義務擔任了院長。她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她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她沒有孩子,可她說,她是兒童之家136個孩子的媽媽。她無悔的選擇讓那些失去父母的可憐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

有一年,張桂梅的侄兒病重,正是家裏缺錢之際,當時她正獲得“興滇人才獎”。她姐姐希望她能拿出一點錢給侄兒看病,她卻說:“這些榮譽都是華坪人民給予我的,這筆錢不屬於我,這錢我們一分都不能動。”這些錢,被張桂梅悉數捐給了華坪民族國小,建了一所新的教學樓,讓全校孩子從解放前建的木樓裏搬了出來。

5萬公里家訪路:翻山越嶺只爲你

漫漫10年家訪路,行程5萬多公里,800多個貧困學生家庭留下了張桂梅的足跡。

將1527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送進了大學校門,回望人生路,無怨無悔!

自2008年建校以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沒有開過一次家長會。因爲學生們的家都太遠,有的家長甚至從未走出過大山,更別說是進縣城。爲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爲了讓家長知道學生在校情況,張桂梅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漫長家訪之路。10多年來,張桂梅的足跡遍佈各縣(區)偏僻村寨,她和同事利用寒暑假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走遍了800多個貧困學生家庭,行程5萬多公里。

道路崎嶇阻不斷家訪路

8月1日早上9點左右,張桂梅再一次踏上了家訪之路,前往榮將鎮和愛村一組畢業學生呂娜家進行家訪。一路上,山高坡陡,道路險峻,由於連續幾天的大雨,山路被雨水衝出很多大坑,到處都是亂石泥濘,就連越野車行走起來都非常困難,四輪打滑、泥漿飛濺。司機踩着油門,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轟鳴,越野車終於從山腳開到山頂。

剛到呂娜家門口,呂娜家人聽說張桂梅來了,飛快地跑出家門,來迎接她。呂娜的妹妹一見張桂梅來到家門口,激動不已,緊緊地抱住張桂梅,喜極而泣。呂娜的母親、姐姐見到張桂梅時,也是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院子裏,張桂梅詢問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當得知其父親病逝後,家中至今還欠債10多萬元的情況時,張桂梅顯得非常難過,並請求當地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能否在扶貧政策上、惠農政策上,哪怕是在收穫芒果的時候,對這個家庭有所幫助。相關負責人也立即表態,給予相應的支持。

呂娜說,臨近大學聯考父親病逝,是黨和政府、學校給予了她和家庭無私的關懷,在學校紅色信仰的教育下,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她化悲痛爲力量,走出逆境,大學聯考考出611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青島大學英語系。在學校裏,呂娜發揚女高的精神,不懼困難,刻苦學習,準備報考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研究生。呂娜的妹妹也表示,等九年級畢業,也一定要報考女子高中,像姐姐一樣考個好大學。呂娜的母親說,女子高中開展的紅色教育、信仰教育,由孩子回家宣傳後,對家庭的改變也很大。

當天下午,張桂梅繼續乘車前往興泉鎮松竹村在校學生陳明思家進行家訪。張桂梅一到陳明思家,就看望其生病的爺爺,詢問其父母親現在家庭的經濟狀況。在得知陳明思父母親不再吵架,其父親不再酗酒時,張桂梅如釋重負。當得知陳明思父親患糖尿病的消息時,張桂梅當即表示,孩子的生活費就不用家裏支付了,這個錢留着看病,學校每個月給孩子500元的生活費。同樣,張桂梅也將陳明思家庭的情況告之駐村扶貧幹部,希望從相關政策上給予扶持、傾斜。

正在女子高中讀高二的學生陳明思講述了自己家的情況,當時父母親吵架,家庭快破裂了,她也迷茫,還有過輕生的念頭。後來通過學校開展的信仰教育,參加江姐歌劇《我爲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的演出受到的影響,特別是通過張桂梅的家訪,讓父母親和好如初了,讓她樹立了信心,一定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黨、政府和社會。

家訪途中兩根肋骨被顛斷

家訪中,車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穩,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訪回來,張桂梅都要重病一次。對於62歲、身體長期有病的張桂梅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次的“長征”。

家訪路上,每一個擁抱都讓人動容。

一次,在永勝家訪,由於路途遙遠,休息的時間很少。當時,張桂梅一直咳嗽,並感覺胸口疼痛。她以爲是咳嗽引發的疼痛,只吃了幾片止疼藥。可接下來,疼痛加劇,隨後又開始發燒,到了行走都困難的地步。可一想到孩子們下學期就要參加大學聯考,便咬牙堅持走完了這些孩子的家。那時張桂梅自己都不知道因爲路途顛簸,自己的兩根肋骨已經被生生顛斷了。還有一次在家訪途中,張桂梅住在寧蒗一個小旅館裏,因爲發燒,半夜口渴找不到熱水喝,也不願意驚醒大家,就在那樣冰冷的冬夜裏,從水管裏接涼水喝。她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那些巨大的疼痛,用共產黨人的信念,支撐着走進每個孩子的家。

10年來,張桂梅爲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前行。她忘記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忘記了別人的不解、非議,忘記了殊榮,忘記了年齡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黨的教育事業中。她就是要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讓他們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她就是要讓學校培養出能回報社會、真正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學生。

爲了省錢,她多年來從不吃肉,每天生活費控制在最低標準。但在華坪,張桂梅對別人的慷慨卻是出了名的。張桂梅慷慨的事例不勝枚舉:全國勞模的5000元獎金,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黨費;優秀共產黨員3萬多元獎金,剛拿到就捐給了災區;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專門撥給她治病的2萬元全部給了山區缺水羣衆打水窖。截至目前,張桂梅捐出的獎金和大部分工資累計達70萬元,通通用於資助學生、幫助困難羣衆和發展教育事業。

張桂梅事蹟簡介2

第一次看到麗江華坪女子高中張桂梅校長的事蹟是在2020年11月的學習強國平臺上,起初也只是當作一條新聞點開的,但看完後內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關於張校長的報道,甚至當時就有一種衝動,我要帶女兒去那所學校看一看,看看別人是怎麼學習的,我已經和我家的丫頭說了此事,可惜的是受疫情影響,暫未成行。1月5日,在參加黨員學習時和大家一起再次觀看了張桂梅校長的事蹟,我感覺心情難以平復,必須要寫點什麼。

我們大部分人可能對於貧困這個詞沒有什麼太深的印象,即使年少時家裏生活條件不太好,在父輩的努力下,我們後來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但在很多地方,貧困仍然存。20xx年我曾經去過雲南,當時坐着北京212途經貧困山區的學校時,所看到的場景讓人記憶深刻。當時臨近中午,年長一些的學生用幾塊磚頭支起飯盒用樹枝生火燒飯,做好了再分給年紀小的學生一起吃,他們住的房子即使在白天都是黑乎乎的,孩子們聚在一起,他們睜大了眼睛看着你,那種眼神讓任何人到了那裏都會有一種想法——要把自己身上所帶的能幫到他們的東西都給他們,當電視中的畫面真實的出現在你面前時,真的讓人無法忘懷。但你能給的東西總會用完,用完了又該怎麼辦?

張校長紮根雲南從事教育幾十年,她看到了貧困給學生們的求學之路帶來的羈絆,特別是在一些地區,重男輕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女孩子十幾歲就會出嫁,貧困以及守舊的思想中斷了她們的求學之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張校長走的就是以學脫貧之路。辦一所免費學校,這個想法在常人看來近乎瘋狂,先不說別的,我們又有誰敢有這樣的想法。但張桂梅校長不但想了,而且促成了,20xx年11月,麗江市委、市政府決定啓建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這所女子高中不僅是一所免費的學校,而且招收的學生不論基礎,不設“門檻”,甚至第一屆的'學生有的成績只能考幾分,這樣的成績誰能想到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在三年後的大學聯考中達到綜合上線率100%。雖說社會上難免會對華坪女子高中的學習方式有雜音,但對於山裏的貧困女生來說,只有學習才能讓自己邁入更寬廣的天地,才能讓自己徹底的擺脫貧困。

我們要記住華坪女子高中是一所公辦學校,在這所學校裏求學的同學從沒有忘記對黨和國家的感激,而張桂梅校長是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信仰托起了華坪女子高中同學們的“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

最後,讓我們一起記住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三誓詞: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羣峯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張桂梅事蹟簡介3

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63歲的張桂梅,40餘年堅守在滇西貧困山區,她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4名貧困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她用堅守托起了大山的未來和希望。

張桂梅的事蹟令人動容、催人奮進,她是時代的“燃燈者”,更是所有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

堅守初心,紮根基層,做服務羣衆的“燃燈者”。張桂梅老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擔當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是黨員幹部工作教科書、行動指南針,值得傳承與發揚。作爲工作在基層的黨員幹部當以榜樣看齊,心繫羣衆、服務人民,關心羣衆安危冷暖,解決百姓急難愁盼,不計名利得失,不計榮辱進退,做一名無私奉獻、一身正氣的`“燃燈者”。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信念,志存高遠,敢啃“硬骨頭”,敢涉“深水區”,敢接“燙手山芋”,敢翻“無字書”,立足崗位當先鋒,做表率,永葆共產黨人最美“底色”。紮根基層,不求回報,埋頭苦幹,在融入“大我”中淬鍊“小我”,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沉下心來、紮下根去,增強黨性修養、改進工作作風,切實提高服務羣衆的能力和水平,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責任感和只爭朝夕的奮鬥姿態點燃自身的“速度與激情”,把羣衆事做得妥妥帖帖、巴巴適適。

踐行使命,戰鬥一線,做務實爲民的“秉燭者”。張桂梅孑然一身、身患重疾,卻燃燒自己照亮了衆多山區女孩的人生,她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踐行了初心和使命。“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勉勵和鞭策着一代代共產黨人櫛風沐雨、砥礪奮進。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啓程關鍵節點上的黨員幹部更應以人民爲中心,把羣衆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難,以羣衆滿不滿意、高不高興、樂不樂意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羣衆生活中的“揪心事”“煩心事”“傷心事”,讓羣衆生活得安心、舒心、暖心,真實感受到黨的扶貧政策、惠民措施給生活、出行、子女就近入學、醫療救治、安全住房等帶來的幸福指數,從內心深處感謝黨、感謝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黨員幹部應有不能則學、不知則問的姿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注重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通過時時處處細心揣摩,一言一行深刻領悟,使自己儘快成爲基層幹事“活字典”、工作“業務通”,更好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新任務。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黨員幹部只有看齊“楷模”,比肩“先進”,在實踐中讀好“無字書”、進好“百家門”、行好“萬里路”,才能在一線中“礪品質”,在基層中“汲營養”,在風雨中“壯筋骨”,助推中國巨輪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張桂梅事蹟簡介4

張桂梅同志紮根於教育事業,與時俱進,勇敢克服生活帶來的困難,沒有被病魔嚇退,又出任孤兒院院長,愛學生如自己子女,將自己的一生都無怨無悔的奉獻給了黨和教育事業。

張桂梅同志對黨忠誠,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絕大部分工資用於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同志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人民教師的優秀模範。

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對黨的無限忠誠。作爲一名黨員,更應學習張桂梅同志的捨身取義的大無畏精神,更應在教學中學習她的優點,並將優點發揚光大,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工作中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服務的思想,爭取做一個優秀的黨員教師。

張桂梅事蹟簡介5

張桂梅,一名其貌不揚,面容削瘦的X。不認識她的人,根本不會知道她是“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十大師德標兵”、“全國先進工作者”,更不會知道這名走在行人中和當地農民一樣樸素的老太太會是頭頂無數“光環”的人大代表,是一名蜚聲長城內外的“全國優秀教師”。她和無數鄉村教師一樣樸實無華,以致於不瞭解她的人絕對不會想到,就這樣一位瘦小的老太太竟會是全國唯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也絕對不會想到她所在的'雲南華坪女子高級連續十年能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100%,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她讓一千六百多女孩走進了大學校門。今年大學聯考,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59名考生,在疫情影響下還是取得了150名考生全部達到本科線,其餘9人達到專科成績。

張桂梅帶領下的學校教學成績感人,張桂梅的事蹟更感人。她曾肺部患病,可是爲了不耽誤教學,她視生命如兒戲帶病教學,幾次昏迷在課堂,在病情加重後張桂梅兩次手術都選擇在了假期。她收留了幾十名棄嬰,並將她們當自己親生閨女一樣照顧。幾十年她救助了無數生活困窘的孩子,也將一些家貧而輟學的女孩追回了學校……張掛梅的善舉枚不勝舉。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軀踐行了師者仁心,譜寫了人民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讚歌,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人民教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偉大。

在給兒子填報志願期間,我“認識”了張桂梅,也被她感動得流淚了。筆者不想在此再對她的事蹟再做贅述,也不想對她再做過多的讚美,只想給她這位同行,這位關心貧困地區孩子教育的好教師送上一聲祝福:“挑李不言,下之成蹊”,祝願張桂梅老先生好人一生平安。希望在她老人家在百歲大壽之時,各路學子能齊聚一堂爲老先生賀壽。

張桂梅事蹟簡介6

“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一個重病的人,爲什麼有渾身病卻不死,比一個正常人還苦得起?因爲我有追求和信念,有一種精神支撐着我,那就是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仰。”張桂梅校長的話格外有情感有分量。

1996年8月,張桂梅從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調入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任教。當時,她的愛人剛因病去世不久,爲了給丈夫治病,她花光了家裏的積蓄,嚐盡了世態炎涼。

可剛到華坪一年,張桂梅又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療,爲了不影響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張桂梅帶病上課,直到會考結束,才把患病的事告訴學校。張桂梅沒想到,得知她生病後,學生和家長都送來了關心,華坪縣婦聯更發動全縣爲她捐款。

“這些真誠的關愛和無私的幫助,讓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給我生命注入了一股股巨大的暖流,使我的`熱血奔騰了起來,點燃了我活下去的願望和信心。”張桂梅對自己說,“活着吧,好好活下去。這片熱土上的父老鄉親,是你們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決心用這第二次生命來報答這片熱土,來報答父老鄉親們”。

1998年4月,張桂梅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華坪女高辦學之初,條件極其艱苦。不到半年,第一批進校的17名教職工走了9個,學校教學工作幾近癱瘓。這所學校還能辦下去嗎?張桂梅卻在翻看着教師資料時突然眼前一亮:留下的8名教師中6名是黨員!

“只要黨組織在,只要黨員帶頭幹,學校就不會垮!”

張桂梅迅速把6名黨員教師組織起來,建立黨支部,重溫入黨誓詞,大家眼裏泛着淚,緊握右拳向黨旗保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

什麼力量可以讓人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超越?

張桂梅提出以“黨建統領教學”,開創“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並一直堅持下來: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唱一支革命歌曲、每週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並寫觀後感交流、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有效凝聚和壯大了教師隊伍力量。

黨員教師韋堂芸左腳骨折,不顧醫生要求靜養的建議,拄着雙柺給學生上課。黨員教師勾學華,婚禮當天即趕回學校。資助學生、義務補課,這樣的事在女高屢見不鮮,有教師這些年來的義務加班時間累計達5760多個小時。

張桂梅一邊嚷着“缺老師”,一邊堅定地說:“女子高中的底子已經打好了,將來接班人只要是黨員,只要有這種忘我、無私的精神,那肯定比我幹得好,共產黨員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強”。

對學生,華坪女高也花大力氣開展黨性教育。張桂梅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學校還緊緊依託x,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各個環節,廣泛開展讀原著、聽專題報告、談心得體會、看影像資料等活動;學唱革命歌曲,聽江姐、劉胡蘭、趙一曼的英雄故事,定期舉辦“重溫入黨誓詞,緬懷偉人功績”等主題教育活動,使紅色文化教育內化爲一種文化自覺。如今,一走進女高操場,遠遠地就會被“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幾個巨幅紅字鎖住目光,校園裏隨處可見長征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宣傳組畫。

時代在變,這樣的教育會不會過時了?

“唱國歌是什麼狀態,唱《英雄讚歌》是什麼狀態,它是提精神的,那是魂啊,學校要把這種‘魂’立起來。”

“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很有必要,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不能丟,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在學生心中埋下紅色教育的種子很重要。我就是要爲黨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信仰要堅定,必須信仰共產主義,要記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忠誠於黨。我希望女子高中的孩子出去就變成星星之火,長成燎原之勢。”

華坪女高畢業生多選擇了醫生、教師、警察等相關專業和職業,在求學、工作過程中積極參與公益、扶貧項目,主動投身偏遠、貧困甚至危險地區的建設和發展。看到學生作出這樣的人生選擇,張桂梅感到欣慰,心裏想的是:“共產黨後繼有人了,而且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