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職業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模板彙總6篇

職業2.61W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模板彙總6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

 論文摘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質量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各高職院校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突出高職特色,加強管理,促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質量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高職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爲社會培養了大批急需的各類專門人才,但縱觀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全局,還存在着諸多問題,如辦學特色不鮮明,課程及教育內容體系不合理等,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導致高職就業缺乏競爭力。爲改變這一現狀,各高職院校正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筆者擬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爲切入點,來談談通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改革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是學校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的基本依據,可以說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修)訂,是高職院校所有改革與建設工作的“總綱”,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突出高職特色,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突出高職特色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人才培養方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人才培養目標是整個高職教育的領航塔,引領着高職教育前進的方向。雖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職教育有了很大發展,但發展過程舉步維艱,到目前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吸引力不強,高職教育的入口——招生和出口——就業,都處境艱難,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更是由於高職教育在其本身的發展過程中,未能準確定位,不能彰顯其人才培養的特色。當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在育人方面,很多地方仍然是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簡單複製,或是普通中專的合併與升格,相對於本科而言,高職教育“職”的類型特色不明顯;相對於中職而言,高職教育的“高”又無處體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沒有與中等職業教育或普通本科教育形成差異化競爭。

高等職業教育作爲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類型,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它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爲根本任務。與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它的教育模式是以職業能力爲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知識的內部邏輯體系爲中心,高職教育中的“職”決定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具有突出的實踐操作能力;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它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高職教育中的“高”決定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是隻會動手的技術工人,還應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以向更高層次的崗位發展。因此,必須根據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徵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在人才培養目標總體定位中應滿足如下要素:(1)滿足職業崗位(羣)所必需的職業技能及職業素質;(2)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使學生具備的職業發展與遷移所必需的某一專業技術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理論;(3)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儘可能在人文素質、思維方法及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爲學生成就其人生的事業打好一定的基礎。

其次,面對繁多的就業崗位需求,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要向多元化轉變,要研究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職業針對性的具體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完善符合客觀需求的多元化目標體系。由於我國區域廣闊,經濟社會的區域差異十分顯著,高職教育作爲直接服務於區域經濟發展的教育類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根據區域差異的不同而進行調整,每一所職業院校在確定其培養目標時,都應該充分考慮學校所在地的區域經濟,如廣東地區,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達且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面向廣東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定位於培養具有精湛技藝和創新能力,掌握現代服務技術的高技能人才。

  二、構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職課程體系

課程是所有教學理念的承載者和體現者,合理的課程設置是整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當前,高職學生就業缺乏競爭力,原因之一就是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培養的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不合理,無法滿足職業崗位(羣)的要求,一些學校的課程設置趨向於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形成了“本科壓縮型”的學科型課程體系,使得大量的知識學而無用,不能支撐就業技能的發展需要,有些學校則將職業教育的定位和含義狹隘化,課程設置過分強調職業發展要求,形成了培訓課程體系,導致學生擇業能力差,自我完善和發展的知識基礎薄弱,職業遷移困難,無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因此,加快高職課程建設改革,是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按照現代教育學的課程概念,應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是課程體系的建設,二是每一門課程的建設。

第一,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要打破依據知識本身的邏輯設置課程和組織內容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要根據崗位定位進行職業能力分析,按照職業崗位(羣)的任職要求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首先,通過市場調查分析,明確專業所對應的核心就業崗位,並預測分析經過3-5年的工作後,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可能,確定其發展崗位。其次,進行崗位能力分析,明確專業的能力目標,核心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就是該專業的核心能力,發展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就是該專業的拓展能力。最後,在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確定4-6門專業核心課程,形成核心課程系統,根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確定5門左右的專業拓展課,形成拓展課程系統。公共基礎課程也要適時進行改革,根據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完善職業素質課程體系,作爲通識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樣,組成通識課程、核心課程、拓展課程科學組合的現代高職課程體系。

第二,在具體每一門課程的建設上,首先,每一門課程要與整個課程體系相一致,課程與課程之間,要體現職業能力培養的邏輯主線,前後銜接,內容不脫節。每一門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主要解決什麼問題,主要講授哪些知識點,要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都必須明確。其次,進行課程內容整合,根據實際的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把相關的理論知識、技能訓練進行任務式或項目化的整合,不斷提高課程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的仿真度,從而提高整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再次,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要摒棄以往的學科型理論化教學模式,要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爲目標,注重強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訓練,建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行、互動的教學內容體系。

  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管理

以現代高職教育理念爲指導,制(修)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切實貫徹到真正的學校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在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因此,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管理至關重要。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雙師”素質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素質的高低是人才培養方案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人才培養方案需要通過教師去實施,如果沒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去實施,再完美的人才培養方案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建設和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對高職院校而言,就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這是由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高職教育是類型性(實踐性)和層次性(高教性)兼具的一種教育類型,其培養的人才既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應對職業崗位繁雜多樣且靈活多變的形勢,又要具備一定的適應未來職業技術變化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決定着高職的師資隊伍既要有比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既要能“教學生動手”,又要能“教學生動腦”。

培養具有“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應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的雙重策略,與行業企業合作培養專業教師,將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作爲新引進專業教師的必要條件,引進行業企業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對已有的專業教師實行下企業掛職鍛鍊的制度,以保證其實踐能力和對產業行業的瞭解,強化其職業教學能力。

2.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保障實踐教學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一線應用性人才,這類人才的鮮明特徵在於不僅應具有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過硬的、優於其他教育類型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在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具有獨特功能與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教育區別於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主要標誌。有效的實踐教學需要學校軟硬件資源的共同支持,一是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它是實踐教學的物質載體,二是實踐教學以何種方式組織實施。

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物質保障,各高職院校要加大實訓基地建設的力度,開拓校企合作途徑,高職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高昂的投入,單靠學校一己之力,很難承擔,學校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引入能代表區域支柱產業的實力型企業,建設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共同制(修)訂實踐教學計劃,共同開發實踐教學特色課程,呈現真實的職業環境,企業補充設備、師資、技術、管理,讓企業生產與學校育人有機結合,互惠共贏。另一方面,積極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爲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實際的生產、工作過程創造條件,把實踐教學搬進企業,在工作崗位上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使學生熟悉現代化生產工藝,學會運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積累實際操作經驗,增強創新能力,真正形成“第一線、應用性、高素質、技能型、零距離”的實踐教學特色。

3.加強人才培養方案執行過程的監督管理與指導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權威性的基本教學文件,各教學單位必須嚴格執行,需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落實每一門課程的授課教師、教學大綱、教材,安排好各教學環節,並以此進行規範的教學管理。爲了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應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管理規定,對執行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教學計劃的調整和各個環節落實都要作出明確的規定,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課程、學時及開課學期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申請同意不得隨意變更,定期進行教學計劃執行情況的檢查,強化執行過程的監督管理與指導,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實施。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2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礎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類農(林)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行政管理、金融財會、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以及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本知識,受到調查、策劃、技術經濟分析、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政策研究、三農問題分析和解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相關的農(林)業科學知識和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2.掌握農業經濟、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3.掌握技術經濟分析、經濟覈算、社會調查等基本方法;

4.具有獨立獲取知識、計算機應用和信息處理、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組織協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5.熟悉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瞭解農(林)業經濟科學的理論前沿和農(林)業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展動態;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

四、主幹學科

經濟學、管理學

五、主要課程

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資源經濟學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3

論文摘 要:簡單介紹了我國眼視光專業人才現狀,以山東省濟寧職業技術學院眼視光專業爲例,對高職高專眼視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探討,具體闡述了該院眼視光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制定,調整及優化,爲國內其他同類院校提供了寶貴經驗。

論文關鍵詞:眼視光 人才培養方案 培養模式

1 我國眼視光專業人才現狀

近幾年來,由於學生近視發病率的逐年快速上升、眼鏡消費觀念的改變,人們對眼鏡的要求不僅從科技含量、新材料的應用,還是款式設計等要求越來越高,眼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中國已逐步成爲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眼鏡生產和消費國家。根據“十二五”規劃精神,眼鏡產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富民產業之一,在新的形勢下,我們的行業該如何發展,如何升級轉型,驗配服務該如何向個性化、人性化縱深發展。因此,培養高素質的驗光、配鏡人才不僅是廣大消費者的迫切需要,也是眼鏡市場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企業最急需的人才是高級實用型人才,這種人才的培養正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範疇。因此,儘快培養高素質的驗光配鏡人才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的需要。

2 學院眼視光專業培養體系的制定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眼視光技術專業始建於20xx年,20xx年學院與日本豪雅(上海)光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建設和發展眼視光技術專業;20xx年合作開辦“豪雅視光冠名班”;隨着該專業的不斷髮展前進,培養體系也逐步完善。本着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的宗旨,學院提出了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0xx年以後,學院與豪雅光學有限公司聯合開發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共同制訂課程標準和考覈標準;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快速提高學生素質。企業單位定期派遣技術專家來校指導、講課,學院定期派遣學生和老師到企業學習和實習;企業每年向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近年來,該專業在日本豪雅、日本尼德克、上海天鴻光學和寧波明星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辦學水平和專業建設得到迅速發展。近3年來,該專業畢業生還未畢業,就已被衆多企業預訂一空,目前本專業畢業生遍佈全國各地,發揮了高職生技能更高、適應性更強的特點,併成爲企業的技術骨幹。

3 學院眼視光人才培養體系介紹

(1)“實景模擬、就業爲根”模式。以促進學生就業爲中心,創新教學模式,按照視光師真實的工作過程設計工作任務,通過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建設理實一體化教室,滿足學生學習的行動過程。通過教學做一體化、職場體驗、實境訓練、頂崗實習、人才推薦、社區服務、技能展示、課證融合切實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就業能力,做到學習工作融合,真正實現了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

(2)“由簡到繁、工學結合”模式。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是以驗光配鏡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爲載體,每個學習情境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習情境之間呈遞進關係。雖然工作任務的內容由簡單到複雜,但完成任務的過程不變,都能夠反映出其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組織方式、工作技能和工作要求等;同時,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或行業、企業標準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優化訓練條件,創新訓練手段,提高訓練效果,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實現“教育性”與“職業性”的融合。

(3)“雙重考覈,激發自主學習”模式。建立過程性考覈與期末考覈相結合、知識考覈與技能考覈相結合的考覈方式,強調技能考覈的重要性、突出過程性考覈,調動了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

(4)“雙師帶動,推進結合”模式。在教學總體設計上,突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和外實習基地的作用,一部分學習情境的學習在校內實訓室完成,主要由校內主講教師和實訓老師負責完成。一部分學習情境的教學可安排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以企業兼職教師爲主,校內主講教師協助完成。

(5)“工學交替、企業頂崗”模式。爲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就業能力,學院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根據企業需要,從學生第二學期開始,學院就把學生分成固定的實習小組安排到學院固定的校外實訓基地班實習上班。實習期間學生和企業的正式員工一樣,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學院定期與學生實習企業的領導和外聘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暑假期間儘量安排學生在家庭住址所在地的眼鏡公司進行上班實習,暑假結束後撰寫一份實習和市場調查總結;另一種方式就是頂崗實習,採取校企聯合建立健全頂崗實習的相關管理辦法(包括頂崗實習管理辦法、實訓指導教師管理制度、頂崗實習成績評定標準等),共同制定實習任務書,做好頂崗實習任務下達,實習全過程管理、實習成績考覈與評價工作;建立並完善學校與企業聯合簽發的“工作經歷證書”制度;完善實訓基地兼職教師管理制度;聘請企業專業骨幹參與實踐教學管理,制定學生生產性實訓成果的評價標準和企業評價學生實習質量標準。

4 結語

我院眼視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20xx級到20xx級都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根據畢業生的反饋及市場的需求在不斷的進行調整優化,形成一套動態的方案,以使畢業學生成爲“懂技術、會經營、能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參考文獻

[1] 賙濟.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 辦讓人民滿意的高等職業教育[Z].20xx.

[2] 國務院辦公廳.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Z].20xx-05-19.

[3] 陳解放.基於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xx(7).

[4] 馬樹超,範唯.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再認識[J].中國高等教育,20xx:13-14.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4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利用學校與企業的各自優勢資源,以市場爲導向的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教研一體化人才培養形式;是將以理論知識學習和素養教育爲主的學校教育與以經驗技能和崗位能力培養的企業生產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做中教、做中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將職業教育從院校拓展到企業,使學生真正融入企業與社會,實現了學生能力素養與崗位要求的“零距離”對接。爲此許多職業院校在招生招工形式、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基地建設、產教融合渠道、教師與師傅雙向交流機制等方面積極開展探索。洛陽鐵路信息工程學校與河南信息工程學校等中職學校立足自身特點,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在現代學徒制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一、校企合作政策的有利引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 年)》強調“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對促進職業教育更務實、更健康的發展,加強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出臺優惠政策,改善辦學環境

一是對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財政資金傾斜,並給予優惠政策,包括稅收減免或者專項資金補助,補償企業因校企合作所付出的成本。20xx 年河南省批准了學校的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特色校建設方案,20xx 年河南省批准學校開展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數字化校園試點建設方案,省財政提供專項資金,較好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環境。二是校企雙方要加強崗位安全意識教育,要求企業應支付學生合理勞動報酬,併爲實習生購買“責任保險”,切實保障學生、學校和企業的權益。三是在政府引導和監管下,開展PPP 合作機制的探索與試點工作,促進校企雙方優勢資源的整合。

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辦學體制

爲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河南省按照產權制度要求,出臺《關於進一步優化中等職業學校佈局提升辦學水平的意見》,探索多元體制辦學形式,採取公辦民助、民辦公助、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體制改革;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鼓勵和支持學校、行業、企業、社會團體與個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職業院校產權制度改革。

依行業辦專業,建專業饋行業

學校以“立足地方,依靠企業,服務行業”爲原則,和中鐵電化局設計院、中鐵電化局三公司、北京通號工程有限公司、洛陽電務段等多家企業就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分配機制、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積極溝通、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合作建設集鐵道信號、鐵道通信技術和電氣化鐵道供電等專業的校內綜合實訓演練場;與中鐵建電氣化局、中國鐵路通號總公司等單位加強合作,設立校外實訓基地。不僅可以滿足學校專業實訓的需要,充實了專業實踐技能教學環節,同時實現資源共享,輻射周邊地區,爲企業、其他院校學生提供培訓服務。

二、現代學徒制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根據教育部20xx年印發《教育部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精神,學校積極開始試點,推行包括人才培養目標、聯合招生方式、教學方案制訂、課程體系開發、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等方面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和探索。目前,河南省入選全國165 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正按照現代學徒制要求穩步推進實施,逐步完善“基礎素能+核心素能+拓展素能”的素質培養體系、“過程考覈+德育學分+職業認證”的人才評價體系、“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共建,多元評價”的創新機制

學校與合作企業聯合成立項目試點領導小組,分設祕書處、理論研究團隊、實踐探索團隊(通信、信號、供電三個專業團隊);合作企業相應成立項目辦公室,分設技術小組、協調小組、指導委員會。

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五個育人環節。一是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二是共同研討實訓方法與實訓項目,三是共同制訂學生評價與考覈標準,四是共同做好“雙元”(教師與師傅)教學與管理,五是共同做好學生招生與就業,使現代學徒制落到實處。

學校聯合企業在20xx 級學生中共同組建3 個鐵道信號專業、2 個電氣化鐵道供電專業、2 個鐵道通信專業學徒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同步實施“雙元結構教師小組”教學團隊教學,併爲學徒制班級配備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德育教師;另外引入全國鐵道職業教育鐵道通信、信號、供電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爲第三方評價機構對現代學徒制項目的實施進行過程監控、評價和反饋。

“立德樹人,技能爲本”的立體培養

1.職業素養的培養

學校組織專家編寫校編教材《崗前教育教程》,開展辯論賽、演講賽、歌手賽、才藝賽、體育賽,“法律講堂”“道德講堂”“模擬應聘”與“企業文化周”,舉辦愛心社。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二是引導學生平穩進入社會,解除困惑,樹立信心,快速實現角色轉換,縮短上崗後的磨合期,全方位融入企業團隊;三是引導學生熟悉企業文化,瞭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和工作特點,介紹薪酬、勞動保險、勞動合同等方面內容,促進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四是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做好職業規劃。

2.專業技能的培養

學校與企業聯合制定課程開發標準,建立“過程共管”的實訓管理制度,採用“師帶徒”模式增強專業實踐教學,完善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與評價體系;以崗位需求爲引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開發實訓項目,改革實訓方式,促進學生身份與學徒身份的融合,使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創新能力。

“寓學於工,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1.針對在校學生工學結合

如第一學年的每學期用兩個月開展校內實訓,獲得基本實踐技能;第二學年的每學期用兩個月到企業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獲得專業技能,在校期間假期還可進行專項技能實踐的教學形式。如,學校與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開設的中鐵建“十四局通信班”,中鐵建“十四局供電班”,校企雙方本着互助合作、共同發展、積極交流、互惠互利的原則,採用該模式校內教學與頂崗實習。

2.針對企業職工的工學結合

學校根據用工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專業技能需求,與相關企業聯合共同開設職工培訓班,包括學歷教育班、專技人員培訓班、特殊行業或工種培訓班等。如,學校與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合作的“一公司信號班”、中國中鐵的的“三公司信號班”就是針對企業職工再學習、再教育而開辦的職工班等。

“校企共育,權責共擔”的訂單培養

學校按企業“訂單”要求招生,由企業、職業院校和學生簽訂三方培養協議,按企業要求制定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進行專業培養,職業院校依據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爲企業“私人定製”專業人才,做到招生招工一體化。

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的“濟南通號班”“天津通號班”,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採用訂單模式培養學生。在“訂單培養”實施過程中,企業和職業院校要實現兩個“雙向對接”:一是素質教育、技能教育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做到“產銷對路”;二是學生與員工角色的對接,學校開展就業指導、崗前培訓,創設企業環境、企業管理的方式,使學生養成遵守規章制度,服從企業決策的員工意識。“訂單模式”培養的人才不僅爲學校贏得聲譽,更爲企業儲備了大量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創造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平臺對接

大賽是競技場,也是風向標。學校在鐵道信號專業、通信技術專業、電氣化鐵道供電專業的全國鐵路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屢次獲得各專業一、二等獎。競賽深化了與行業更緊密的合作,多項競賽都有知名企業參與,促進了學校和企業的互動,便於研討、開展專業建設;比賽內容與產業發展、行業標準融合,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課程體系、實訓項目的改革創新[4],引領“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觀,塑造“技能改變命運,大賽點亮人生”的價值觀。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5

一、專業名稱與編號

(一)專業名稱:會計

(二)專業編號:620203

二、招生對象、學制與學歷

(一)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畢業生

(二)學制:三年

(三)學歷:專科

三、專業分析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現代會計準則、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熟悉國家財經法規,能勝任會計覈算、會計管理、會計監督、財務管理以及出納崗位工作,具有較強職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二)人才培養規格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有以下職業知識、技能、價值觀與態度。

1、職業知識

●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必須的會計準則的基本理論與知識。

●掌握出納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票據、銀行存款以及外匯等日常業務覈算與管理的基本知識。

●掌握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會計覈算方法及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

●掌握會計法、稅法、票據法等相關財經法規的基本知識以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知識的基本要求。

●掌握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分析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方法。

●掌握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掌握企業投資決策、資產管理、資金籌集、收益分配的基本方法。

●掌握企業成本覈算的基本知識以及成本計算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計算方法。

●掌握涉稅業務的基本知識以及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所得稅等稅費的計算方法以及納稅申報程序。

●掌握審計總則的基本知識與要求,掌握審計循環的符合性測試和報表項目實質性測試的審計方法。

●掌握會計信息處理的基本知識以及會計電算化初始化、總賬、固定資產、工資、應收與應付、供應鏈等模塊的操作方法與要求。

●掌握數據調查、數據整理以及統計數據分析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掌握與專業崗位相關的經營管理、理財、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以及專業英語等基本知識。

●掌握計算機以及互聯網運用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2、職業技能

●具有審覈與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期末對賬以及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的能力。

●具有開具各種票據、正確處理各種貨幣資金日常業務的能力。

●具有運用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進行投資、籌資、分配決策以及編制財務預算與實施財務控制的基本能力。

●具有選擇適當的成本覈算方法進行產品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領購和使用、填制涉稅文書、進行網上納稅申報的能力。

●具有運用各種審計方法,擬定審計方案、實施審計程序和撰寫審計報告基本的能力。

●具有利用會計信息化軟件建立賬務應用環境以及選擇與運用財務專用模塊進行賬務處理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翻譯專業英文資料的能力以及聽、說、寫的基本能力。

●具有運用計算機工具進行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更要有持續學習和不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

3、職業價值觀與態度

●具有維護公衆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高度責任感。

●具有誠實守信品質和保持應有職業謹慎的態度。

●具有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和團隊合作精神。

●具有嚴格執行國家法律和會計法律法規的品質與自覺性。

●具有不斷接受新事物的進取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態度。

●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

●具有熱情、主動的工作熱情與服務意識。

(三)職業面向

根據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總體目標,基於中小型企業等組織經濟業務規模和自身特點,以及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立足於會計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分析,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職業性和綜合性現實,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面向主要爲中小型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專業就業面向的定位要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必須具備在中小型企業等單位一人多崗、多崗兼顧的能力。

四、畢業上崗標準。

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學習,達到基本考覈要求,成績合格,取得畢業證書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達到會計上崗要求。

五、教學計劃進程

教學計劃中的全部課程分爲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及素質和能力要求,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必修課由文化素質課、職業技術基礎課、職業技術核心課和職業能力體驗課組成。選修課程是爲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拓寬學生專業領域,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的課程。由本系開設的選修課和全院範圍開設的選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三)實踐教學環節(產學結合)安排

1、實踐教學主要採取實訓作業、實訓設計、案例分析、上機操作、崗位模擬訓練、畢業實習等形式進行。評定成績。凡已經實行統一鑑定考試的專項技能課,必須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鑑定考試,並須取得相應的等級證書。

2、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由系統一安排,實習結束後要完成畢業設計作業,並組織設計答辯。

六、教學組織與評價

1.教學組織

專業教學組織遵循以能力爲本位,注重職業技能培養的高職教育教學理念,採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校內仿真實訓、校外企業實習的教學組織形式。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以專任教師爲主、兼職教師爲輔,校內仿真實訓由專任教師、兼職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共同完成,通過分崗實訓、混崗實訓相結合的形式組織實訓教學;校外實習以校外指導教師爲主、校內指導教師爲輔,通過認知、實踐等形式接觸企業的財務、經營管理等業務。

2.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教學實施前,對學生進行調查瞭解,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能力發展情況以及學習上的特點、優點與不足之處,瞭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設計學習領域、學習情境,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因材施教,順利實施教學。

(2)教學實施中,觀察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在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尋找教學實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及時調整教學組織實施方案。

(3)教學實施後,評定學生學習成績,考覈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就業單位意見反饋和社會評價,對專業標準的合理性、適應性和畢業生的質量以及教學組織的滿意度進行考察,爲修訂專業標準和教學實施方案提供依據。

3.考覈辦法與考覈標準

(1)學習領域課程考覈辦法

學習領域課程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對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進行綜合考覈。其中,理論知識由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考覈評定,實訓操作由教師根據學生操作過程和結果的考覈評定,課程綜合成績由理論知識成績與實訓操作成績按一定權重進行綜合評定。

(2)實訓課程考覈辦法

實訓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基本技能訓練、會計綜合實訓、會計電算化、ERP沙盤對抗模擬、會計信息化及其他實訓項目。實訓課程的考覈以實際操作考覈爲主,將過程考覈與結果考覈結合起來,既考慮學生個人實踐操作能力,也評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6

摘要:隨着電力在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發揮作用的日益顯著,社會對於電力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對於高素質的電氣工程專業工作者的需求量也呈上升趨勢,因此爲不斷滿足社會發展對於高素質電氣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須要着力以人才培養爲核心,深化電氣工程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持續提升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不斷完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新時期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最核心和最緊迫的任務,也是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之一。[1]高校電氣工程專業擔負着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電力電氣行業的建設者的重任,必須切實以市場發展和需求爲導向,切實採取有效措施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改革,持續有效地提升高校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一、當前我國電氣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隨着電氣工程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我國高校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日益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才培養理念陳舊滯後

電氣工程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專業性特徵,隨着電氣工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日益顯著,今天的電氣工程已經涵蓋了幾乎包括所有與電子、光子等有關的工程行爲,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電氣工程畢業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電氣工程基礎知識和技能,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適應各種現代電氣工程工作所需的實踐經驗,成爲能夠勝任現代電氣工程行業所需要的高素質的綜合性應用性人才,但在當前我國高校普遍對電氣工程專業的認識不足,人才培養的理念較爲滯後,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偏差,過於注重對學生進行電氣工程行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進行現代電氣工程運行、管理等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得很多畢業生難以更好地勝任有關電氣工程的相關工作。

(二)課程體系設置科學性缺失

課程體系的具體設置所要回答的是“教什麼以及如何教”的重大問題,這是有效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一環。[2]當前,我國高校中電氣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依然更多地延續傳統高校專業教學過程中的專業基礎課、核心課程以及專業選修課在各個年級依次佈局的傳統做法,課程體系設置依然以“知識傳授”爲基本導向,與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契合度不夠,未能體現電氣工程專業應用性能力培養這一根本要求,同時在各個課程模塊之間缺乏橫向的內在有機聯繫,未能很好地服務於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

(三)教師隊伍建設脫節,雙師型教師數量較少

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人才培養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是有效推進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有效保障。[3]當前,我國許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在電氣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上依然滯後,尤其是缺乏高水平應用型師資隊伍,這對於高校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有效推進是一個不小的障礙,必須加快予以解決。

二、我國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和路徑分析

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一個較爲複雜的系統性工程,牽扯麪廣,必須以系統思維爲指導,綜合統籌從人才培養理念、課程體系重構以及應用型師資打造等多個方面綜合入手,從點、線、面立體式綜合探索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創新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加快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首先必須從樹立市場需求、應用型人才培養出發的新的人才培養理念,並將這一理念貫穿到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全過程中去,同時要以“厚基礎、寬口徑、重交叉、強創新”爲導向來加強對於現有的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4],尤其重點是要將電氣工程行業標準、職業標準以及電氣工程企業最新案例等融入培養方案乃至課堂教學過程中去,更好地指導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二)推進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平臺建設

針對新修訂的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電氣工程專業的發展定位,學校要努力完善電氣工程專業課堂體系的改革與相關的實踐平臺的建設力度,全面評估現有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之間的吻合度,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要努力根據電氣工程行業需求來構建課程,強化實踐性教學體系,同時要努力與電氣工程行業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建立完善深度的產教融合機制,合作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完善和推進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應用型教師隊伍

爲有效推進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學校要按照電氣工程專業的市場發展需要,努力依據專業特點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應用型教師隊伍,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爲此,高校要一方面聘請行業專家或地方企業技術骨幹入校任教,同時建立教師深入相關企業掛職鍛鍊制度,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進入企業進行掛職,同時要花大力氣引進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充實現有的電氣工程專業師資隊伍,持續打造電氣工程專業高水平的應用型師資隊伍。

三、總結

總之,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面廣量大。高校必須從人才培養理念確立、專業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綜合改革、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統籌入手,穩步推進,努力推動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改革。

參考文獻

[1]趙換麗,張亞峯。淺析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J]。教育現代化,20xx。3。

[2]欒廣宇,李愛傳,汪東欣,李琳。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4):45。

[3]王濤,熊建斌。企業深度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xx(3):24—25+33。

[4]張忠,李韋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xx(1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