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職業

關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範文彙總5篇

職業4.59K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範文彙總5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

由於本次實施的是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難免會在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和實施過程中缺乏經驗,造成在實施細節上不夠連貫,以下是“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一、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污染治理、環境修復、環境管理、環境規劃與評價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所培養的學生應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政治理論水平;遵紀守法,身體健康,敬業愛崗,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等基本素質。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瞭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瞭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背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以及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7)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專業特色

本專業設置污染預防與控制、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等兩個專業方向。重點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突出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特色,並且具備環境評價、管理綜合的能力。

四、支撐學科

化學、生物學、環境自然科學、環境技術科學、環境人文社會科學。

五、專業主幹課程

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學概論、環境生態學、水污染原理與工藝、化工原理、環境毒理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學、生態學

六、修業年限

四年(彈性修業年限3-8年)。

七、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八、畢業總學分要求

本專業須修滿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課程總學分160學分,其中必修課93.5學分,選修課39.5學分,集中性實踐環節27學分,方準畢業。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2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網絡與大數據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軟件需求分析、軟件系統設計、程序實現及其測試、網站搭建等的基本能力,能夠在計算機及其相關領域從事軟件的設計開發與運營維護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

(2)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

(3)掌握搭建網站的基本知識;

(4)掌握移動互聯軟件應用開發的基本知識。

2、能力要求:

(1)具備計算機程序設計開發能力;

(2)具備人機交互界面設計實現的能力;

(3)具備開發互聯網及移動應用軟件的能力;

(4)具備數據庫設計與開發的基本能力;

(5)具備文獻檢索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綜合素質要求: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精神,較強的法制觀念和創新意識,較高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較好的身心素質。

4、適宜就業方向:在計算機軟件、移動信息服務、網站設計與開發等行業,從事信息技術應用、軟件系統開發和運營維護等工作。

三、修業年限

準學制2年,學習期限爲2-3年

四、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畢業學分:55個學分

授予學位: 工學學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3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性計劃,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育人理念。獨立學院辦學方法和人才培養目標、方案與普通高校存在着差別,獨立學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於研究型大學的一本院校,也不同於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二本院校,它更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同時,獨立學院又屬於本科院校,不同於強調技能的高職高專,它的辦學目標是爲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因此,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從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本文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爲例,探析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一、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院校設置最普遍的文科專業之一,爲國家培養了大量從事文祕、記者、編輯、教師等相關工作的人才。隨着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等教育也隨之轉變爲精英教育與大衆教育的結合體。以新機制、新模式設立的獨立學院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面臨新的挑戰。獨立學院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人才,關係到傳統專業向現代專業轉型和發展的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目前普遍存在着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大多數獨立學院在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初期,人才培養目標往往完全參照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照搬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追求理論系統性、完整性,以學科理論爲中心,注重傳授知識。而獨立學院的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素質基礎與一本、二本院校有許多差異,完全照搬其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會影響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更會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缺乏鮮明專業特色和實用技能。

  二、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意義

獨立學院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改革與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提升自己競爭優勢和滿足社會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義。隨着社會的發展,只有在實施過程中對已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地調整和創新,才能較好地滿足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解決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使他們在工作中儘早地適應崗位。同時,應在對已畢業的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宗旨,其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理論能力方面應比高職高專學生強,在職業技能方面又要比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強。既要具備本科的理論專業知識,又能把知識運用於實踐,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這是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獨立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既要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又要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施,人才的多元化培養,在原來專業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相關技能的培訓,尋找專業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切合點,拓展專業就業方向,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理論技能與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有更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具體措施

與着重培養研究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一本、二本院校不同,獨立學院的學生理論知識要求有所降低,但實踐能力要求有所增強。與專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高專也不同,獨立學院的畢業生應是理論基礎相對紮實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作爲應用型專業,找準定位、設置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爲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爲:改革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體系,以構建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素質結構。爲達到這一目標,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應以課程改革爲核心,優化課程內容,增加實踐環節,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構建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並付諸實施。

  (一)優化課程,建立和完善教學保障機制

實施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除了擴大自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隊伍,加大自有師資隊伍培訓力度,還應從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單位聘請具有雙師素質的兼職教師任教,建立一支專兼結合,以白有專職教師爲主、兼職教師爲輔,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修訂教學計劃,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優化課程,增加實踐環節,建立以“應用”爲特徵的理論教學體系,以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爲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採用以基地、學校、行業結合爲主的教學模式,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機制,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提高應用能力。

  (二)調整課程模塊比例,注重實踐教學

教學計劃的修訂、課程的調整,既要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又要滿足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使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實用的專業技

能。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組織專家修訂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應用性課程的開設。構建“教學+實踐”的課程體系,根據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基礎課、專業技能和人文社會科學有關課程的設置,增加技能課的開設,多方位拓展專業方向。一方面,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爲學生進入某工作領域發展打好基礎,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另一方面,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有選擇地傳授新聞宣傳、文書檔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並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學生具有從事相應工作的能力。爲突出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設置相關職業課程,例如言語藝術、祕書學、公共關係學、文祕寫作、新聞採訪與寫作、檔案學、實用禮儀等課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提高學生採編寫、組織、協調、交流溝通等能力。爲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競爭力,學院鼓勵學生在完成規定課程教學後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考試、測試,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要求學生參加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活動以獲得相應學分,如普通話測試。此外,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開設多門選修課,如速記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原理等課程,滿足將來從事不同工作的學生有目的地選擇相關課程,使學生成爲具有實用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專業課佔45%以上,文化類和教育理論類課程佔25%,實踐課程僅佔5%,這樣的設置很難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必須對現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增加實踐環節和實踐時間,形成以實踐應用能力爲主、突出學生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學生在生存中求發展的能力,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充分體現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實踐課程學時增加15%以上,第一學年設置爲期2周的社會調查或文學採風活動,第二學年設置爲期2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三學年設置爲期4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四學年設置爲期2個月的畢業實習。同時,構築並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通過加強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爲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如與一些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基地,已建好的語音實驗室、線性編輯實驗室、攝影攝像實驗室和《天行健》校刊、《晨曦報》、廣播站等爲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

  (三)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除了要加強校內外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還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是發揮學生組織協調、管理溝通能力的重要平臺,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可以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發揮活動能力強、參與意識強的特點,提升自我培養意識和能力。因此,獨立學院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致力於發揮學生社團作用。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爲目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爲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該學院在第二課堂組織開展衆多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專業相結合,以求實創新、鍛鍊自我爲宗旨的特色活動,使學生的潛能、才華及創新精神得以盡情施展與發揮。學院定期舉辦社團活動、班級特色活動、學科創新活動,充分挖掘、發揮學生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人人有舞臺”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促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總之,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革,在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充分利用地方優勢資源,強化專業特點,使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4

  摘要:高職教育中的藝術設計專業是培養社會需要的複合型藝術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擔負着爲國家培養並輸送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從高職專業定位、加強課程體系構建、提高教材適用性、完善實訓基地建設和大力加強校企合作等幾個方面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高職教育就業人才培養藝術設計

  一、高職定位創建特色專業

高職院校一般按專業來開展教學、培養人才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學生今後的工作領域和當前學習的範圍。因此,專業設置是高職院校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校的辦學目的和爲社會服務的功能,並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關係到學生就業與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藝術設計幾乎涵蓋了所有實用藝術,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比較強的應用性邊緣學科。藝術設計學科的交叉性,既表現在學科體系內各專業之間,也表現在與其他學科的外部關聯上。藝術設計專業始終堅持要求學生具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重視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要兼有科學與藝術的雙重優勢,併爲此須進行一系列創新實踐。

  二、人才培養以就業爲導向

在我國大力推行高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如何主動適應新的形式並滿足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建立就業工作和人才培養過程之間的互動,培養具有創造性、技術性的藝術設計人才,是當今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問題。

1.加強課程體系構建

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創新,積極穩妥推進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構建。充分發揮中原地域人文環境優勢,把藝術設計教育及審美教育始終貫穿於整個課程設置和知識體系中,構建培養設計能力的模塊式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在課程設置方面,注重課程優化設置,減少傳統課程教學的課時數,精選專業基礎課程,適當減少必修課門數,增加選修課比例,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確定專業公共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由專業基礎課教研室、各專業教研室、企業合作共同組建課程建設團隊。

沒有素質教育觀念爲指導,課程改革就失去了靈魂。因此,我們把素質教育觀念的培訓作爲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環節。一是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國家培訓,準確理解課程改革的意圖和思路;二是讓真正瞭解課程改革精神和要求,避免隨意派教師參加一些低水平的研修班、研討會,浪費精力和經費。三是組織教師培訓,深入學習和理解各學科課程標準以及綜合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理性認識,防止把課程改革演變爲簡單的“換教材”。在培訓模式上改變過去單純灌輸的方式,採用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法,讓教師既當先生又當學生,在參與中領略新的理念和內容,體會新的教法和思路。

2.提高教材適用性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賴以教學的靈魂是教材。教師教材與教學成果的關係是不容忽視的。對於不同類型的學校,應當按照自身專業特色,不同的市場定位需求,來爲各自不同類型的學校指定教學大綱選定合適的教材。然而長期以來藝術設計類教育由於自身專業的特殊性,很難有統一的教材。對於音樂、戲劇、美術等純藝術專業來講是可取的。但是作爲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而言則很難採用。在保持藝術教育的特色的'同時又需要借鑑理工類專業教學的經驗,建立起符合藝術設計教育特點的教材體系。介於這樣的背景,就需要專業性很強的高校教材。而在現在這個市場相關專業教材非常多,但真正能把科學與藝術,教學與就業恰當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適用的太少,這是擺在所有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3.完善實訓基地建設

在課程的學時分配上,理論教學大於實踐環節,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弱。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都積極地創建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立對於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與教學活動十分重要。針對各專業教學及人才培養的要求,無論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設計課都應有相應的實習、實訓工作室。我們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爲例,其實踐能力要求更強,不是單純的一個計算機輔助教學機房就能滿足需求的。最起碼應該建立三個實訓工作室:

(1)專業繪圖實訓室:這裏並不是指單純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機房那麼簡單,應提供學生大量自由操作的空間結合完備的硬件設備,能完成大量的項目設計。以往簡單的繪圖工作室就是以老師輔導學生,更多的是老師在操作,成爲一種檢查輔導的形式,真正的專業繪圖工作室應該提供給學生自由度更大的空間,爲其開拓更爲寬廣的設計方向,提供給學生更爲直接的空間與課題進行真正的實題設計。

(2)模型製作實訓室:雖然各個院校軟件課程開設了很多年,並有了較高的成效,但對於三維模型的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卻非常欠缺。而對於教育學生而言,模型製作的意義更爲重要。對於開拓學生空間思維和專業的創造能力以及誘發設計靈感都是一個快捷的途徑,在節省時間上可以與手繪相比美,而且也是強化設計的材料意識,結構與力學意識,施工工藝意識的方便途徑。

(3)材料與施工實訓室:工作室可滿足室內設計專業,環境藝術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相關課程實訓內容。備有工作臺,施工工藝樣板,材質樣板,多種工具,便於學生進行觀摩和實際操作,符合教學條件。對於基礎材料的認知、常用室內裝飾結構展示、常用裝飾施工工具認知及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訓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4.大力加強校企合作

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教育需要行業、企業的深層次參與。通過產學合作的途徑,拓展技術與技能培養,提高學生對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適應程度。但很多高等職業院校雖說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考慮到了產學結合,但在就業之前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渠道。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使得教學與專業培養與社會行業需求相結合。這一工作需要由校方就業辦牽頭,針對專業方向聯繫學生實習培訓基地。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教育倡導推行“雙證書”制,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雙證”即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高職教育應在鎖定“兩高”(比本科生動手能力高、比中專生知識能力高)的基礎上推行“雙證制”。學生在校期間,除了拿到學歷證書外,還可拿到一個或幾個職業資格證書,使學生既具備第一崗位的任職能力,又有轉換崗位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邵文華.高職的定位:職業特色.中國教育報,20xx年10月1日第3版.

[2]珊冬.課改推動素質教育.中國教育報,20xx年2月7日.

[3]李曉華.論素質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年第四期.

[4]王朝莊.高職教育教學特點比較研究,20xx.

[5]餘向平.高職教育以就業爲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xx.

[6]王偉.以就業爲導向培養藝術設計本科應用型人才.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xx年05期.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5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礎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類農(林)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行政管理、金融財會、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以及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本知識,受到調查、策劃、技術經濟分析、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政策研究、三農問題分析和解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相關的農(林)業科學知識和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2.掌握農業經濟、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3.掌握技術經濟分析、經濟覈算、社會調查等基本方法;

4.具有獨立獲取知識、計算機應用和信息處理、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組織協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5.熟悉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瞭解農(林)業經濟科學的理論前沿和農(林)業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展動態;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

四、主幹學科

經濟學、管理學

五、主要課程

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資源經濟學